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理科综合试卷

化学部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4题每题3分,5-12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粘锅的聚四氟乙烯内衬B.汽车轮胎

C.无人机的塑料外壳D.羊绒外套

2.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的酿造B.烟花燃放C.盐酸挥发D.铁锅生锈

3.化学物质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炒菜用亚硝酸钠调味,可增进人体健康B.汞、铅、镉是人体必须的元素

C.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D.维生素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氮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放B.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就地焚烧处理

C.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步淘汰燃油汽车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6.“神光二号”是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其中使用了一种大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磷酸二氢钾(KH2P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钾可用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

C.磷酸二氢钾中的磷元素呈+7价D.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钾肥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8.下列有关金属及其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B.锌比银活泼,故锌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

C.生铁是混合物,钢是纯净物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铜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9.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起来与太阳系毁灭抗争的科幻故事。根据现有科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粉灭火器只能为一部分火灾灭火B.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D.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热辐射10.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1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KClO3中C1的化合价是。

(2)2个铵根离子。

(3)硫酸铝的化学式。

14.现有氧气、氢气、铁、稀硫酸、水、氧化铜、碳酸钠溶液七种物质,请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15.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血红蛋白含有亚铁离子,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2+ 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查阅资料】

①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从而溶液会显红色,且Fe3+的浓度越大,溶液红色越深:而Fe2+遇KSCN 溶液不会显红色。

②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③稀硝酸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Ⅰ.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2+并探究Vc的作用:

①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

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

③药品说明书中“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请说明理由。Ⅱ.乙同学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5Fe2++8H++MnO4-═5Fe3++Mn2++4H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经换算,用去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32mg。请回答:

④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填序号)。

A.蒸馏水B.稀盐酸C.稀硫酸D.稀硝酸

⑤本实验所用固体药品(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海水晒盐是氯化钠的主要来源,海水中还含有MgCl2和MgSO4等物

质,如图是以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填化学式)。

②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化学式)。16.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A的用途有(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转化为B ,

②C转化为F 。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7.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两种仪器的名称:a ,d 。

(2)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选用(填“C”或“D”)装置: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

(3)制氢气时,用B装置代替A装置的优点是;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b”或“c”)端进入。

18.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和(填离子符号)。(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1所示装置,请回答: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

19.(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

可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mL,这是因为。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

七、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0.现有一种稀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氯化铝正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8g。请回答:(1)据观察,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AlCl3+3KOH=Al(OH)3↓+3KC1)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4题每题3分,5-12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粘锅的聚四氟乙烯内衬B.汽车轮胎

C.无人机的塑料外壳D.羊绒外套

【知识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思路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题过程】解:A、聚四氟乙烯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汽车轮胎是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无人机的塑料外壳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羊绒是天然纤维,不是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D。

【总结归纳】加强对材料的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醋的酿造B.烟花燃放C.盐酸挥发D.铁锅生锈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醋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物质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炒菜用亚硝酸钠调味,可增进人体健康B.汞、铅、镉是人体必须的元素

C.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D.维生素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知识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思路分析】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汞、铅、镉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缺少营养素对身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D.根据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A错误;

B.汞、铅、镉是有害元素,故B错误;

C.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故C正确;

D.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氮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放B.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就地焚烧处理C.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步淘汰燃油汽车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知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题过程】解:A.氮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放,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空气污染,故正确;

B.塑料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C.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步淘汰燃油汽车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正确;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6.“神光二号”是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其中使用了一种大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磷酸二氢钾(KH2P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钾可用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

C.磷酸二氢钾中的磷元素呈+7价D.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钾肥

【知识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思路分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含有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是复合肥。

【解题过程】解:A、磷酸二氢钾可用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磷酸二氢钾中钾元素、氢元素化合价都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磷元素呈+5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两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复合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化学式的含义、元素化合价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知识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C.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进行分析;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进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正确;

B.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①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进入硫酸铜溶液中,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进入①溶液中,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有关金属及其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B.锌比银活泼,故锌能置换出氯化银中的银

C.生铁是混合物,钢是纯净物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铜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金属和盐反应置换反应时,盐应该是易溶于水的盐;

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只是含碳量不同;

铜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解题过程】解:A、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银不溶于水,不能和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都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铜器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起来与太阳系毁灭抗争的科幻故事。根据现有科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粉灭火器只能为一部分火灾灭火B.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D.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热辐射

【知识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几种常用的灭火器;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思路分析】A.根据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来分析;

B.根据太阳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臭氧层的作用来分析。

【解题过程】解:A.干粉灭火器只能为一部分火灾灭火,如镁、钠的燃烧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故正确;

B.太阳能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故正确;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D.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挡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故错误。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0.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思路分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

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一般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

【解题过程】解: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铜,不能说明铜全部被置换出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含有银离子,这是因为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知识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并根据反应特点,判断反

应类型。

【解题过程】解:A.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则由图示信息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的图示也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也可以反映出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由图示中分子的结构可知:反应前后存在四种不同的分子,则就存在四种不同的物质,故正确;故选:D。

【总结归纳】根据变化示意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类型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和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知识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思路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题过程】解:A、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反应可以一步完成相互转化,故A正确;

B、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硝酸钾不会转化成硫酸钾,故B错误;

C、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故C正确;

D、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故D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KClO3中C1的化合价是。

(2)2个铵根离子。

(3)硫酸铝的化学式。

【知识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思路分析】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是+5;

每个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酸铝中铝原子和硫酸根的个数比是2:3。

【解题过程】解:(1)KClO3中C1的化合价是+5,可以表示为;

(2)2个铵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NH4+;

(3)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l2(SO4)3。

故填:;2NH4+;Al2(SO4)3。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4.现有氧气、氢气、铁、稀硫酸、水、氧化铜、碳酸钠溶液七种物质,请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知识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题过程】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故填:3Fe+2O2Fe3O4。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故填:2H2O2H2↑+O2↑。

(3)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

Cu+H2O。

故填:CuO+H2Cu+H2O。

(4)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总结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5.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血红蛋白含有亚铁离子,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如果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2+ 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查阅资料】

①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从而溶液会显红色,且Fe3+的浓度越大,溶液红色越深:而Fe2+遇KSCN 溶液不会显红色。

②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③稀硝酸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Ⅰ.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2+并探究Vc的作用:

①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B.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

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

③药品说明书中“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请说明理由。Ⅱ.乙同学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反应原理为5Fe2++8H++MnO4-═5Fe3++Mn2++4H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中,配制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经换算,用去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32mg。请回答:

④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填序号)。

A.蒸馏水B.稀盐酸C.稀硫酸D.稀硝酸

⑤本实验所用固体药品(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海水晒盐是氯化钠的主要来源,海水中还含有MgCl2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以上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填化学式)。

②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化学式)。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思路分析】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Vc具有还原性,能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

托盘天平能够精确到0.1g;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题过程】解:Ⅰ.①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故填:BC。

②加入新制氯水的作用是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故填: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③血红色溶液加入Vc后褪色,说明Vc能把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因此药品说明书中“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理由是Vc能够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

故填:Vc能够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

Ⅱ.④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稀硫酸,这是因为稀硫酸能和样品反应,不能和高锰酸钾反应。

故填:C。

⑤本实验所用固体药品是10.00g,而托盘天平只能够精确到0.1g,因此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故填:不能。

(2)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MgCl2。

故填:MgCl2。

②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氯化钠、氯化镁变成不饱和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MgSO4。

故填:MgSO4。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A的用途有(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转化为B ,

②C转化为F 。

【知识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所以A是碳酸钠,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C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碳酸钙,E、F的物质类别相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转化成的E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水,碳酸钙转化成F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F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过程】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所以A是碳酸钠,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C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碳酸钙,E、F的物质类别相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转化成的E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水,碳酸钙转化成F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A的用途有: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2)物质D的化学式是NaOH;

(3)①E转化为B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②C转化为F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2)NaOH;

(3)①H2O+CaO=Ca(OH)2,②CaCO3+2HCl=CaCl2+H2O+CO2↑。

【总结归纳】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7.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两种仪器的名称:a ,d 。

(2)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选用(填“C”或“D”)装置: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

(3)制氢气时,用B装置代替A装置的优点是;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b”或“c”)端进入。

【知识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思路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防止倒吸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氢气的密度进行分手。

【解题过程】解:(1)a是分液漏斗;b是集气瓶;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选择C装置收集;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3)用B装置代替A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长进短出,即气体从b端进行入。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集气瓶;(2)C;防止倒吸;(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b。【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组合的优缺点,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8.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和(填离子符号)。(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1所示装置,请回答: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

【知识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都能够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解题过程】解:(1)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HCO3-和CO32-。

故填:HCO3-;CO32-。

(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NH3气体,这是因为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故填:NH3。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故填: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BD装置来处理尾气,这是因为BD装置都能够防止液体倒吸。

故填:B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mL,这是因为。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C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再停止加热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组成的测定.

【思路分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题过程】解:(1)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气球膨胀,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填:气球膨胀。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16mL,这是因为80mL空气中含有16mL氧气。

故填:16;80mL空气中含有16mL氧气。

(2)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乙方案的烧杯中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HCl═CuCl2+H2O。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CuO+2HCl═CuCl2+H2O。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

故填:A。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操作简单,安全。

故填:操作简单,安全。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0.现有一种稀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氯化铝正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8g。请回答:(1)据观察,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AlCl3+3KOH=Al(OH)3↓+3KC1)

【知识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思路分析】根据生成的氢氧化铝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解题过程】解: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OH+HCl=KCl+H2O。

设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为x

AlCl3+3KOH=Al(OH)3↓+3KC1

133.5 78

100gx 7.8g

x=13.35%

故答案为:(1)KOH+HCl=KCl+H2O。(2)13.35%。

【总结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