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中考总复习之物理篇

2011年中考总复习之物理篇

2012年中考总复习之物理篇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

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

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

1毫米=0.001米=10-3米

1微米=0.000001米=10-6米

1纳米=0.000000001米=10-9米

【记忆法】

倍率 103 10 10 10 103 103

1Km —→ m —→dm —→ cm —→ mm —→ um —→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看)。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滚轮法:

二、简单的运动

1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

4、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5、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6、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v= s / t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7、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8、测平均速度(实验)

原理:v = s / t

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9、用v = s / 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

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三、声现象

2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四、热现象

3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4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五、光的反射

5

6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

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

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

7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8

9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 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 3,1g/cm 3=103kg/m 3

(4)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5)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1g/cm 3

八、力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 来表示。 1N 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 = 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1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0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6、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7、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述:F

合=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F1 - F2(其中:F1 > F2 )

数学表述:F

九、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3、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

③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

11

12

作用”等说法 【记忆法】

(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物体

1、压力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注:压力与重力①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②压力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③压力的施力物体可以是各种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肯定是地球

2、压强

(1)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理解:①S指的是物体的受力面积,如人走路时,受力面积是一只脚的面积,而站立时是两只脚的总面积。

②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体,当其不受外力时,可以依据密度和高度来比较不同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强的大小。P=ρgh

(4)单位:帕斯卡(Pa)

(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磨刀不误砍材工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汽车过桥需限载、书包带做的较宽

3、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3)计算公式:p=ρgh

该式只适用与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式中ρ是指液体的密度,h是指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

(4)测量工具:压强计

(5)应用:连通器(船闸、牲畜自动喂水器等)

连通器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个与大气直接相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4、气体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到重力

(2)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吞蛋实验等

(3)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O

1atm=1.013×105Pa=76cmHg=10.34mH

2

理解:①判断管内是否混有空气的方法:将玻管倾斜看水银能否充满全管

②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与外界的大气压强有关,与管的粗细、插入水银中的深度、是否倾斜都没有关系

(4)大气压的影响因素①与高度有关②与气候有关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

(5)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13

14

(6)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十一、浮力

1、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 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 浮=G 排=m 排g =ρ液gV 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悬浮:F 浮=G 下沉:F 浮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 排=V 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

>ρ液,下沉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 (mg 或ρ物gV 物)、浮力F 浮(ρ液gV 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引: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十二、简单机械机械功、机械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3.滑轮周边有槽,可绕中心转动的轮子。定滑轮的转轴固定,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转轴随物体移动,能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4.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单位是焦(耳)。

公式:W=F×S 理解: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作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没有力也无所谓作功;虽有力的作用,但在力的作用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作功。

5.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表达式:P=W/t=F×V

6.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作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表达式:W总=W有+W额外

15

理解:简单机械基本上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称为杠杆类机构、如杠杆、滑轮、轮轴;另一类是斜面类机械,如斜面、螺旋等。这二类简单机械在不考虑无用功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功的原理来研究。功的原理是机械的基本原理。它告诉我们,使用机械并不能省功。虽然不能省功,使用机械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少移动距离,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做功方便。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Gh/FS=G/nF=G/(G+G0)=F′/F

理解:①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②提高效率的方法:减小无用功便可提高机械效率。减少摩擦,减轻机械的重量这些都是减小无用功的办法。

8.机械能物体机械运动的量度,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9.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10.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1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有关。1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遵从一定的规律。

理解:功和能是密切联系的物理量,能量是表示物体状态的物理量,或者说能量是状态函数。能量的改变可以通过功定量地反映出来,功是从量的方面去看运动状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做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及传递,但不做功,不能说物体没有能量。

13.水能、风能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

十三、热量内能

16

17

1.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2.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Q =cm △t

水的比热是4.2×103J/(Kg ·℃)水的比热比较大可以用来解释水作冷却剂、冬天灌水护苗、内陆地区温差大等现象。

5.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 =qm

①液氢的热值较大是用来做火箭燃料的原因

②节约燃料的途径:a 、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充分燃烧b 、减少热量的损失 6.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的总和。

理解:①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不叫内能;大量的分子的有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也不叫内能。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②同一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从它的温度高低反映出来,温度高时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时具有内能少。但是不同的物体温度的高低并不直接表示具有内能的多少(如一杯5℃的水的内能与一滴10℃的水的内能),因此在传递中,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③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但两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7.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包括内燃机、火箭等几种。 8.热机效率: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

9.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四、简单电现象 电路

18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

2 3 4 5

十五、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

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一节铅蓄电池2伏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照明电路的电压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19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它们的换算:1MΩ=106Ω1KΩ=103Ω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2A”表示最大阻值为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

总=1/R

1

+1/R

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方法介绍】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元件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的路径,直到电源的负极。如果只有一条回路,则是串联;如果电流路径有若干条分支,则是并联电路。

20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声现象、光现象 知识覆盖:八年级上册第二、四、五章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也叫发声体。 2.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人发声——声带振动;蝉——翅膀振动;管乐器——空气柱振动;弦乐器——弦振动;打击类乐器——打击面振动 二、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1.固、液、气都能做介质传声,真空不传声。例: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面靠电磁波(无线电波)交谈2.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3.声音在介质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三、声速 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V固>V液>V气);②介质的温度 2.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vt回声与原声区别条件:时间差0.1s,s≥17m 回声的利用:可测距离:S=1 2 四、听到声音过程 1.三个条件:发声体、介质、接收器 2.途径: ①空气传导:外界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 ②骨传导:外界声音————————头骨、额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例:千手观音、贝多芬创作过程 1.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动物的听觉范围: ①超声波(高于20000Hz):猫、狗、海豚; ②次声波(低于20Hz):大象(地震、海啸、台风、火山产生的声波) 七、声的利用﹝P八上—38、39、40﹞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①声呐(回声定位)判断距离,确定方位;②雷达利用超声波;③B超诊断病情;④自然灾害的预警。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例:①海啸、地震、爆炸等摧毁建筑物;②清洗精细机械的污垢;③打碎结石。 八、噪声(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和它的来源 物理学角度看,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分贝 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大全

:质量1知识点表示。。概念: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1.质量的单位:2. )1)国际单位:千克(kg(。(g);毫克(mg)(2)其他单位:吨(t);克克=1000毫克。千克;1千克=1000克;1单位间的换算: (3)1吨=1000物态和位置而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3.属性:变。:天平知识点2由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构成;且托盘天平的构造:1. 每架天平有一套砝码。使用方法:2.“调”: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直到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横梁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读”最后将游码拨回游标卡尺的左然后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收”首先将被测物体取下,侧零刻度线。测量时的补充:3. )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1 )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2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4 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游砝最大读数)。=所配砝码总质量+(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2)已经调好的天平,当位置改变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3)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潮湿的物品或者化学物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4知识点3: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单位:基本单位是:千克/米(kg/m);其他单位:克/厘米(g/cm)。 3333( 3333 =10(2)单位间的换算:1g/cmkg/m=1000kg/m4.密度物理意义: 3333千克。×10kg/m表示1米水的质量是1.010=1.0ρ×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补充:5.(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 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 2)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33;还有kg/m0.9×10)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3 是33;×10kg/m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 )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4333 kg。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1(5)水的密度值:1.0×10kg/m,表示体积3 10千克每立方米。读作:水的密度是1.0×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V=m/ρρ=m/V变形可得到m=V 和ρ6()密度的应用:利用公式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知识点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1)认识量筒:单位,量程,分度值。 (2)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 (3)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 (4)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 固体体积的测量:3.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讲义、教案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 总复习讲义、教案 (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

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指导计划

2019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指导计划 随着春天的来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同学们心中的美好理想。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争取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教学总目标: 1、提高物理成绩在海淀区的排名位置。 2、在升学考试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更要提高学生的优秀率,更期望能有满分卷。[莲山课~件]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 1、讲完第二册物理书的14、15、16三章 2、复习初中物理第一册和第二册。 3、做好分部和综合训练。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

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做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具体的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板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四大板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莲山课~件]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学习八级下册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学习八级下册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自 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 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为通路 4、单位:(1)、国际单位:安( A)(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5、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 二、使用电流表的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电路: 1、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个部分 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第六章《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二、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三、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初二物理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物质的密度 一、知识点复习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 3、密度计算公式:p=m/v,导出式m=pv,v=m/p 4、密度的单位:kg/m3,g/m3 二、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主要有三层意思: 1)每种物质都有它特定的密度值,对于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铝制品来说,不管它的体积有多大,质量有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即密度是不变的。 2)对于不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我们说“水比油重”,其实是说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 2、对于公式p=m/v,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的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实际上,当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即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对于不同种物质,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反比。 注意:计算密度时,一般要求将质量和体积的统一换算为国际单位,即kg/m3或g/m3。 三、关于密度的常识 1、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2、锇是固体中密度最大的,水银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 3、固体、液体的密度一般写成n*103kg/m3,气体的密度一般写成nkg/m3。 4、气体的密度是在“零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当条件变化时,气体的密度值也会发生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 (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暂时做不到,可以用类似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来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培养。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相互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计划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计划 贾 党 路 2014.3.5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迎接2014年的初中物理中考,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总体复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按自身学习情况制定个人复习计划。旨在通过复习阶段的查遗补漏、有效的巩固练习、达标测评三个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初中物理与生活实例之间的联系有相应的认知能力,从而能够在中考考出更好的成绩。 二、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本级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任何的中考前紧张学习的征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要督促学生做好应考的准备,督促他们投入到紧张的复习氛围中来,学到多少是多少。当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迎考的信心外,欠缺的就是基础知识太弱,为此我将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在复习中摒弃高、难、怪、偏的知识题,主抓基础知识与简单应用,严肃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杜绝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等影响课堂学习氛围的陋习。 三、复习目标与时间安排 第一轮系统复习: 1.知识梳理,知识的框架结构。 2.备课中穿插典型问题的讲解,知识点稍有迁移,例题可以在《绩优学案》中选取。 3.备课中有作业的布置要有选择性,确保练习的效果。 第二轮专题复习:加大各章节、各专题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第三轮模拟练考阶段 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4.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5.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6.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7.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 一.声现象(第六周) 1.1 声音 1.2解读评讲练习 二.光学知识 2.1 光的传播、反射(含平面镜成像) 2.2 光的折射(含透镜) 2.3 解读评讲练习 三.热和能(第七周)

初二物理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初二物理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质的密度 一、知识点复习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不同。 3、密度计算公式:p=m/v,导出式m=pv,v=m/p 4、密度的单位:kg/m3,g/m3 二、对密度的理解。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主要有三层意思: 1)每种物质都有它特定的密度值,对于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如,对铝制品来说,不管它的体积有多大,质量有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即密度是不变的。 2)对于不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我们说“水比油重”,其实是说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该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 2、对于公式p=m/v,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的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实际上,当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即当密度一定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对于不同种物质,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反比。 注意:计算密度时,一般要求将质量和体积的统一换算为国际单位,即kg/m3或g/m3。 三、关于密度的常识 1、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2、锇是固体中密度最大的,水银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 3、固体、液体的密度一般写成n*103kg/m3,气体的密度一般写成 nkg/m3。 4、气体的密度是在“零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当条件变化时,气体的密度值也会发生变化。

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考点一质量和密度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4.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大象2___,中学生60____,一只苹果100____,一个一元硬币5____ 密度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体积V的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水的密度ρ=×103千克/米3 8.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 m/V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V=m/ρ 9.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状态、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考点二力 力的概念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一般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注意: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七) [基本概念]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___;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______;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_____或______. 2.重为3牛的空心铜球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弹簧秤的示数是_____牛;把球浸没在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0.4牛,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 3.在盛着水的缸中放入一块质量是500克的木块,木块静止不动,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牛 4.液体对物体向___和向____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其方向总是_______ 5.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这就是着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6.两手分别是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问哪个受到的浮力大?答_____. 7.同样重的铁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答______.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 4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 球,图中表示的是把它们投入水 中后静止不动时的情况.它们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F铁___F铝;而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木球,都浸入在水中静止后,它们受到的浮力F铁___F 木(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水里有一木块,从水中往水面上浮.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静止漂浮于水面这一过程中,浮力______,重力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变小”) 11.潜水艇由海面下5米深处潜到30米深处的过程中,它受到的压强_______,浮力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变小”) 12.体积是0.01米3的铜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牛;如果是同样体积的铝球浸没在酒精中,它所受的浮力又是_____牛. 13.排水量为1000吨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__牛,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同步专题(初中全套)

专项训练(一)__光学作图 1.在图ZX1-1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图ZX1-1 2.[2019·德阳]如图ZX1-2所示,一束水平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在交界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图上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ZX1-2 ZX1-3 3.如图ZX1-3所示,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的鱼恰好在B′点,请你画出鱼的大致实际位置B。 4.如图ZX1-4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方A点处,看到浮在水面上B点的小鸭子与飞在天空中C点的小鸟“撞”在了一起。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人眼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图ZX1-4 5.如图ZX1-5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ZX1-5 6.[2019·南京]如图ZX1-6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图ZX1-6 7.如图ZX1-7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 图ZX1-7 8.根据图ZX1-8中的反射光线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图ZX1-8 9.画出图ZX1-9中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图ZX1-9 10.[2019·聊城]如图ZX1-10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 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图ZX1-10 11.请在图ZX1-11中完成光通过透镜的光路。(P为二倍焦距点) 图ZX1-11 12.图ZX1-12给出了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 一、是非题 1.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不同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 2.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制成的物体一定有不同的密度. ( ) 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中,质量大的,体积一定大. ( ) 4.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小的体积一定大. ( ) 5.密度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体积一定较小. ( ) 二、填充题 1.某液体的质量是110克,体积是100厘米3,它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等于______千克/米3. 2.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3.铁、铜、铅三种金属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立方体,其体积最大的为______,如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立方体,则质量最大的为______(已知ρ铁<ρ铜<ρ铅). 三、选择题 1.气体是很易被压缩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它的密度[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2.甲、乙两个同种金属制成的金属实心球,甲球体积是乙球体积的4倍,那么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 ] A.4倍 B.1/4 C.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3.已知铁的密度比铜的密度小,现用铁和铜各做一个实心球,则下列陈述中

不正确是[ ] A.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 B.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 C.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大,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小 D.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 4.一只100厘米3的铜球,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为100克,那么这铜球的内部[ ] A.一定是实心的 B.一定是空心的 C.一定装满了水 D.一定是装有其他金属 [ ] 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1/2 B.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密度就成为原来的2倍 C.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和密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四、计算题 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一): 一、1.×2.√3.√4.√5.×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计划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医附中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三总复习教学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树立“质量是教学生命线”的意识,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根本,整体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初三物理教师要有打整体仗的思想,树立“与人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思想,积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了能更好的领会指导思想,我校在2014年1月12日请教研员庄老师为我们物理组解读2014年考试说明,我们了解到2014年的考试说明有了一些修改。修改的指导思想是: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改革说明的改革方向。修改的内容是:删除的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电阻的串联并联、电磁铁、比热容中删除了物体吸热和放热的计算;增加的知识点是静电现象、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合并了一些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并入电路中;调整了文字与顺序:所有概念(除惯性外)在分享细目中都是“了解”档次,所有应用概念解释或计算都是“理解”档次、磁感线没有出现,但不是不考、电磁波调整了顺序。 二、学情分析 1、根据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确定不及格、及边生、优边生及优秀生学生的名单为:

2、各班小题得分率统计 3、综合分析: 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各个班的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有些提上丢分表现的比较统一,像6、7、10题,说明学生的变通能力较差一些,审题不够细致,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还有偏差,像7题这样判断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在这几年很少,以为有点超纲,所以没给学生讲到,还有19题得分低的原因是1班复习时简单学过了电磁波,而2班和3班因为课时紧,没讲过,所以这一题学生基本相当于没得分,这是老师在教学中的失误。23题有部分学生做了,但是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能力比较欠缺,30题中表示吸热多少的方式上学生的转化力较差,要在以后进行培养,32题中第一个空学生几乎没得分,这反映在老师平时的教学中也不够细致,这点给老师敲了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公式大全

物理中考总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 vt s = 求时间 v s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F/S p =ρgh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 1L L F F 滑轮组: F =1/n .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功率公式:P = W /t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 η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 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 △t = t 1- t 2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t w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关系: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2、电压关系: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3、电阻关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 1+R 2 4、电压与电阻关系(分压原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电压比等于电阻比。U 1:U 2=R 1:R 2 5、电功率与电压(电阻)关系:各部分电路的电功率与其电压(电阻)成正比。P 1:P 2=U 1:U 2=R 1: R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1、 电流关系: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2、电压关系: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表达式:U =U 1=U 2 3、电阻关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表达式:1/R 总=1/R 1+1/R 2 4、电流与电阻关系: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 1:I 2= R 2 :R 1 5、电功率与电压(电阻)关系: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流成 正比或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P 1:P 2 = I 1:I 2= R 2 :R 1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 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um )、纳米( nm )。1m= 103m= 106μm= 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第二简单的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读作:米每秒;1m/s=km/h。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s=vt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t=s/v 可用来计算时间。 解题方法: (1)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 (2)对较为复杂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可以作草图帮助分析,确定已知量、找出隐含条件,如已知条件不够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或列方程组求解; (3)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长(涵洞); (4)平均速度等于S除于t ,而不能用v=(v1+v2)/2 。 第三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介质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而在气体中较慢;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db)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热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大 全 知识点1:质量 1.概念: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单位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知识点2:天平 1.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构成;且每架天平有一套砝码。 2.使用方法: “调”: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收”首先将被测物体取下,然后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最后将游码拨回游标卡尺的左侧零刻度线。 3.测量时的补充: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 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已经调好的天平,当位置改变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 (3)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4)潮湿的物品或者化学物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知识点3: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