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棋盘山旅游规划

棋盘山旅游规划

棋盘山旅游规划
棋盘山旅游规划

棋盘山旅游规划

旅游管理学院

二○一三年六月

规划小组名单组长:×××

组员:××、×××、××

分工表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一、规划范围 (1)

二、规划期限 (1)

三、规划内容 (2)

四、规划原则 (2)

(一)总则 (2)

(二)四项基本原则 (3)

五、规划依据 (3)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

一、棋盘山风景区概况 (4)

(一)地理位置 (4)

(二)交通位置 (5)

(三)历史由来 (6)

二、旅游资源分析 (6)

三、旅游资源的分布 (8)

(一)两轴线 (8)

(二)三功能 (8)

(三)多景区 (8)

四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9)

(一)旅游气候 (9)

(二)冰雪资源 (9)

(三)人文旅游资源 (10)

五、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0)

(一)棋盘山风景区资源的主要特色 (10)

(二)棋盘山风景区资源的基本问题 (11)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12)

一、国内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12)

二、2012 年国内旅游市场主要特点 (13)

三、辽宁省旅游市场 (15)

四、棋盘山旅游市场分析 (16)

(一)产业状况 (16)

(二)发展优势 (17)

五、旅游消费需求趋势 (18)

(一)中低收入人群旅游消费特征 (18)

(二)高收入人群旅游消费特征 (20)

六、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分析 (21)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21)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22)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22)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22)

七、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22)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22)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23)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23)

八、棋盘山客源市场分析及总体定位 (23)

(一)一级客源市场 (23)

(二)二级客源市场 (23)

(三)三级客源市场 (24)

(四)海外市场 (24)

第四章空间布局 (25)

一、健康科技产业创新区 (26)

二、旅游休闲产业聚集区 (26)

三、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 (26)

四、绿色宜居产业成长区 (27)

第五章旅游产品设计 (28)

一、五大现代服务产业中心 (28)

二、八大特色街 (29)

三、十大生态风情小镇 (29)

第六章旅游形象策划 (31)

一、旅游形象定位 (31)

二、分区定位与项目建设发展方向 (32)

三、旅游形象主题口号的提炼 (32)

(一)为旅游目的地制定主题口号的具体作用 (32)

(二)旅游形象主题口号提炼时须注意的几条原则 (33)

(三)棋盘山的旅游形象主题口号 (33)

第七章市场营销策略 (34)

一、产品策略: (34)

(一)生态旅游策略 (34)

(二)民俗文化旅游策略 (34)

(三)品牌旅游策略 (35)

二、价格策略 (35)

(一)撇脂定价策略 (35)

(二)特殊事件定价策略 (36)

三、渠道策略 (36)

四、促销策略 (36)

(一)媒体促销策略 (37)

(二)热点事件促销策略 (37)

(三)联合营销策略 (37)

(四)异业联盟促销策略 (37)

第八章旅游支持与保障体系规划 (38)

一、景区人力资源保障规划 (38)

二、景区生态环境保障规划 (38)

三、景区发展资金保障规划 (39)

(一)政府投入 (39)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支持 (39)

(三)景区投资 (39)

(四)招商引资,形成多元的投融资 (40)

四、景区安全保障规划 (40)

(一)消防规划 (40)

(二)旅游安全预警系统规划 (40)

(三)旅游安全救护系统规划 (41)

(四)旅游安全管理系统规划 (41)

五、景区旅游政策保障 (41)

(一)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 (41)

(二)旅游的基础性投资 (41)

(三)对于旅游的统一管理和公共服务。 (42)

六、景区营销保障措施 (42)

(一)创新营销 (42)

(二)品牌与形象营销 (42)

(三)广告营销 (42)

(四)整合营销 (43)

(五)协同营销 (43)

七、景区核心机制保障 (43)

(一)设立专门的组织体制 (43)

(二)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渠道 (43)

(三)创设多元的政策资金机制 (44)

(四)构建综合性的目标体系 (44)

八、景区内外交通保障 (44)

(一)外部交通 (44)

(二)内部交通 (45)

九、景区信息技术管理保障 (45)

第一章规划总则

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主要以: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秀湖景区,世博园景区为核心,包括的景点有世博园、棋盘山景区、关东影视城、国家森林公园、沈阳鸟岛、沈阳冰川动物园等为重点,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的空间分布来和主要客源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康体旅游发展趋势,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餐饮需求为目标,并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与沈阳市、沈北新区和旅游经济区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相互协调,使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不但是沈北经济中心、及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休闲度假康体中心,而且成为沈阳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使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成为沈阳市旅游、文化、娱乐、休养、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区。

一、规划范围

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位于沈阳市区的东北部,距市建成区17km;属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的辽东低山丘陵地带向西延伸地段,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海拔高度100~441.3m.风景区规划控制面积142km2,其中森林面积76km2,水域积为5.04km2。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是目前东北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它距沈阳市中心约20km,总面积203kmZ,行政区划范围,规划面积为203平方公里。开发区内主要包括三个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5 8km}、秀湖景区(48km} ,世博园景区(97km}。主要的景点包括世博园、棋盘山景区、关东影视城、国家森林公园、沈阳鸟岛、沈阳冰川动物园等,其中沈阳世博园是国家5A级景区。开发区内有44个村,总人口约5.1万人。整个景区现有耕地0.45万hmz,林地97kmz,水面9kmZ。开发区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接待游客250- 300万人,目前已经成为沈阳东部著名的旅游黄金线。

二、规划期限

根据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规划分为三期,分期年限如下:

近期(2012-2015年):重点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中期(2015-2020年):系统提升整体优化阶段;

远期(2021-2030年):系统完善平稳发展阶段。

三、规划内容

本规划以“现代服务产业”为内容。是相对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而言的,通常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三高”特点,呈现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的“三新”发展态势。

本规划主要以消费性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为对象。消费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百姓对消费性服务业变化的感觉最为直接,因此,消费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消费性服务业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体育产业和市政公用事业等。文化创意服务业是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既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产业;也包括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如影视、出版发行、文化艺术等。公共性服务业,是指一般由政府或政府下属的公共部门提供,并由政府运营或加以监管,涉及公众基本需要的服务。公共服务一般包括社区综合服务、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

四、规划原则

以“建设服务业聚集区”为总则,突出四顶基本原则:

(一)总则

突出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以某一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也可以称为

MCBD(Mini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微型中央商务区)。其主要特征有:(1)功能集聚配套完善;(2)交通集散高效有序;(3)建筑形态优美和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形态有:中央商务区、旅游休闲集聚区、商贸中心区、文化服务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和现代物流园等。

(二)四项基本原则

1、突出特色化

依托重点区域,增强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益;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功能区;依托重大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发展后劲。

2、突出生态化

棋盘山开发区作为沈阳市东部生态空间,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形成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产业。

3、突出国际化

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以国际化的理念、规范与质量标准为指导,注重质量和内涵建设,打造世界级现代服务业品牌。

4、突出市场化

通过市场力量配置服务资源,取消限制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鼓励和促进服务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做大做强服务业规划和质量,推动棋盘山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规划依据

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3.《2006-2007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4.《辽宁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5.辽宁省人民政府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

6.《沈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沈阳市促进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8.《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9.《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分区规划》;

10.《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生态建设规划》;

11.《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旅游发展规划》;

12.《沈阳市及棋盘山开发区相关产业的专项规划》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棋盘山风景区概况

棋盘山风景区,全称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是沈阳最大的自然风景区,全区规划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142平方公里,副城城区面积61平方公里,是自然山水林木为主体,集森林生态旅游.冰雪旅游、风光旅游、度假旅游、名胜古迹旅游、融棋牌竞技、科普知识、商贸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坐落于沈阳市的东北部,该风景区东至沈抚市界;西至三环高速公路、农业高新区界限;南至浑河;北至农业高新区、新城子区界。它以春天的绿、夏天的景、秋天的枫、冬天的雪和举办了国际女子世界象棋冠军争夺赛而闻名国内外,集秀美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是辽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地理位置

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位于沈阳东北部,东邻抚顺,北接铁岭,是沈阳最大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山峦起伏,溪谷迂回,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一处以自然山水林木为主体,集森林生态旅游、冰雪旅游、风光旅游、度假旅游、名胜古迹旅游;融棋牌竞技、科普知识、商贸购物、文体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图一棋盘山区位图

(二)交通位置

棋盘山开发区距离市中心仅20公里,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处在“环城游憩带”的核心地带。同时,作为沈阳市“四大发展空间”之一的东部空间,发挥着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区,提升沈阳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2007年“浑河北岸生态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棋盘山开发区在推进沈抚同城化,打造大型城市“活肺”的重要作用。

风景区的交通十分便利,有东陵至棋盘山专用快速旅游公路、沈铁、毛望、沈抚等公路直达景区,这些公路与沈阳外环高速公路、桃仙机场公路连接,构成了便利的公路网络,并已开通两条从市中心到风景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外部交通主要包括三环、四环、五环高速公路,集锡高速公路;沈吉铁路、地铁一号线延

长段;浑河流域棋盘山开发区航段。

图二棋盘山交通区位图

(三)历史由来

棋盘山是长白山余脉,其海拔260.1米,为风景区第二高峰。在山顶斜下方曾有一巨石棋盘,传说仙人吕洞宾和铁拐李曾在此对奕,这便是棋盘山山名之由来,也向世人昭示了棋盘山“棋牌”文化的丰厚底蕴。辉山海拔265.9米,为诸山之冠,其山脊岩石裸露,远望一片灰白,犹如雪压山峰,“辉山睛雪”为沈阳八景之一。

现在的棋盘山风景区是由“三山一水”构成,即棋盘山、辉山、大洋山、秀湖,是一处集秀美自然景色和悠久历史人文景观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以春天的绿、夏天的景、秋天的枫、冬天的雪吸引着中外游客。

景区建有索道和高山滑道,5000平方米的秀湖码头为仿古楼台游廊式,湖面现有各种游船、龙舟、画艇、快艇50多艘;鸟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为亚洲最大的鸟林之一。

二、旅游资源分析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以总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 2003)国家标准,对棋盘山风景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三、旅游资源的分布

棋盘山风景区的空间分布呈串珠型结构,以秀湖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辐射。3个珍珠依托沈棋路联成一体,呈现出“两轴线、三功能、多景区”的分布格局,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旅游资源呈现中部地区分布集中,紧密度、连接度高,外围较为分散,紧密度、连接度低;旅游资源内部空间分布明显,重点突出;中部自然山水纯净淡雅,古今交融,自然与人文并重,尤以天景和生景为多,是资源整合的重点,也将是棋盘山风景区旅游重要的增长极。

(一)两轴线

沈棋路休闲度假轴和浑河生态轴。休闲度假轴南北贯穿森林公园、辉山秀湖和世博园,是整个风景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的主轴;浑河生态轴沿浑河东西延伸,贯穿鸟林、世界遗产东陵和植物园等,是风景区自然生态副轴。

(二)三功能

棋盘山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态(山水)游览、休闲度假和现代农业。生态游览是主导功能,涵盖山水观光、冰雪娱乐等旅游功能;休闲度假包括旅游地产开发、旅游城镇建设等;现代农业旅游多以度假村、休闲农庄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三)多景区

棋盘山风景区的景区规划按组团形式,围绕核心资源,可以包括森林公园景区、辉山秀湖景区、世博园景区、东陵景区和其他乡村组团等。

图三棋盘山景点分布图

四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一)旅游气候

棋盘山风景区处于暖温带北缘,属于季风影响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热充足,空气宜人,水、土壤、噪音等各种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夏季气温较市内低2℃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65-70%,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胜地,冬季的冰雪活动是人们康体健身的好去处,气候资源十分的丰富,该景区以春天的绿、夏天的景、秋天的枫、冬天的雪向人们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

(二)冰雪资源

棋盘山风景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时间较长,雪量大,雪质好,且棋盘山风景区中的棋盘山、辉山、石人山三座主山,被大雪覆盖,本身就构成了一

幅优美的画卷,加上山区坡度缓和,非常适合开展大众滑雪活动,总之,棋盘山

风景区雪质状况较好,加上区域内的山地地形的组合,为开展滑雪旅游活动奠定了有利的自然环境基础。

冰雪世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冰面辽阔,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现已成为东北地区项目丰富、设施完备的大型冰雪旅游胜地。冰雪大世界已开办了30余项以运动、娱乐、惊险、刺激为特色的活动项目。滑雪区,分别设有1000米、800米、600米长的高山滑雪场200米长的儿童滑雪练习场等时尚项目。

(三)人文旅游资源

东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基,占地500余公顷,为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东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东陵的建筑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满族风情园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沈阳世博园是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为国家5A级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占地246公顷,园内建有53个国内展园,23个国际展园和24个专类展园,是迄今世界历届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届,其中百合塔则为中国最大的雕塑体建筑。

五、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一)棋盘山风景区资源的主要特色

1、资源类型多样,个性化较强,兼具自然与人文组合之利

棋盘山风景区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区景点数量众多,个性化特征明显,即具有山、水、林、泉、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资源,又具有冰雪节、世园会等人文景观资源,山水兼备,人文、生物景观各具魅力。植物园景区的园艺博览,棋盘山景区的湖光山色,森林公园景区的山林清幽,以及满清文化的名片魅力,清福陵的国际感召力,景观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具有良好的组合关系。

2、拥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资源,品牌效应明显,个别具有垄断性

清福陵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森林野生动物园为东北第一,东北亚滑雪场是

东北最大的滑雪场,欢乐冰雪旅游增添了景区的国际竞争力;古树名木占沈阳的1/3强,是沈阳知名的品牌资源;满清文化的历史可以从清福陵的祭祀中体验,植物园、森林野生动物园、欧陆风情小镇是沈阳周边独有的特色资源,这些都是棋盘山风景区开发旅游重要的基础。

3、岚雾冬雪,繁花锦簇,四季风光无限

四季风景迥异,各领风骚。春季,百花竞放,争奇斗艳;夏季,万木滴翠,碧绿如玉,“洋山叠翠”、“龟岭晚霞”、“秀湖烟雨”、“岚雾奇观”、“云海彩虹”,无不展示了景区迷人之美;秋季,层林尽染,峻岭如烧;冬季,冰雪晶莹,逶迤茫茫,千树银花,“辉山晴雪”曾被誉为“沈阳八景”之一。在这里满清历史文化源渊流长,冰雪活动丰富多彩。

4、新兴旅游资源不断涌现,将是本区旅游发展的重要补充

田园风光、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资源的不断涌现,将不断扩充景区发展的内涵。

5、易与周边地区互补,实现联动打造

位于沈阳市城郊区,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心,周边辐射2400万人口,是都市群中难得的风景胜地,在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时应考虑到和周边地区强势风景旅游资源的关系,特别是和沈北新区“三山三湖”、市内的“一宫一陵”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合作关系,联动发展。

(二)棋盘山风景区资源的基本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高品质的景源不多,难以吸引游客

棋盘山风景区普通级风景旅游资源较多,“繁星点点,月光隐烁”,尚未形成“众星捧月”之势,这些资源很难对中远距离的游客产生吸引力,品牌效应不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宣传不利。

2、规模较小,分布散乱,各景点联动性差

许多资源点规模过小,而且零星地分布在景区范围内,难以构成旅游吸引力。例如满族风情园虽然展示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一个孤点难以开展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零散资源点的整合和重组,部分单体可以通过迁移等方式组合到一起,增加资源的积聚效应。

3、部分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棋盘山风景区的一些景点道路条件欠佳,崎岖颠簸的景区道路还有不少。景区缺乏整体组合,旅游线路单一,整体效益不明显。另外,景区道路绿化园林痕迹较重,缺乏与周边山地大环境相融合的景观绿化布景,影响了景区旅游环境功能的整体发挥。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内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2012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9.57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8.75、6.56、6.95、7.31 亿人次。城市居民旅游人数为19.33 亿人次,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为10.24 亿人次。过夜游客为13.03 亿人次,一日游游客为16.54 亿人次。经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为9246 万人次,散客人数为28.64 亿人次。外地旅游人数为7.7 亿人次,本地旅游人数为21.87 亿人次。按出游目的分类,探亲访友占39%,观光游览占32%,商务出差占13%,度假休闲娱乐占11%,健康疗养占3%。按同行人数分类,一人出行占39.4%,两个出行占24.2%,3 人出行占21.9%,其他共占14.5%。国内旅游收入22706.2 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6468.3、4660.3、5569、6008.6 亿元。城市居民旅游花费为17678 亿元,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为5028.2 亿元。过夜游客花费为16843.9 亿元,一日游游客花费为5862.3 亿元.经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游客花费为1530.5亿元,散客花费为21175.7 亿元。外地游客花费为10083.5 亿元,本地游客花费为12622.7 亿元。国内游客人均花费767.9 元,比上年增长4.9%。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739.2、710.4、801.3、822 元。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914.5 元,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491 元。过夜游客平均花费1292.7元,一日游游客平均花费354.4 元。经旅行社组团出游人均花费1655.3 元,散客人均花费739.4元。外域旅游人均花费1309.5 元,本地旅游平均花费577.2 元。按出游目的分类,人均花费从高到底依次是商务出差、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娱乐。

2012 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76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实现旅游收入1014 亿元,增长23.6%。中秋国庆8 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2105 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26.3%。两个黄金周长假实现旅游收入占全年的国内旅游收入的

13.7%。

二、2012 年国内旅游市场主要特点

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2 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7.6%,处于近年来较快增长水平。旅游收入增幅高于旅游人数增幅,游客人均消费持续增加。2012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旅游人数增长分别为14.6%和7.3%,旅游花费则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9.4%和11.8%。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人均增长缓慢甚至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一度下降的态势得以扭转。各季度的数据也充分国内旅游市场良好的稳定性。

拉动社会消费的作用持续扩大。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占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95.7%和87.9%。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客运量比例达到7.8%,国内旅游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4.4%,相当于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8%,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乡村旅游带动了1500 万农民就业。从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看,旅游对交通、餐饮、购物的拉动进一步扩大,2007 年,国内旅游消费中,交通、餐饮、购物的比例分别为24.5%、15.1%、16.5%,2012 年,散客外地游花费构成为交通37.5%、餐饮20.4%、购物18.6%,散客本地旅游花费构成为餐饮30.5%、交通25.7%、购物23.8%。旅游业对就业、扶贫、区域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更多的地方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产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先导产业。

市场结构的大众化、散客化趋势更加明显。近年来,城镇居民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旅游人数和花费比重分别达到65.37%和77.86%。一日游市场成长较快,2012 年旅游人数和花费比重分别为55.9%和25.8%。散客市场比重进一步上升,2012 年旅游人数和花费比重分别达到96.9%和93.3%。城镇居民经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为7530 万人次,占城乡经旅行社组团游客的81.4%,且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占城镇居民组团出游人数的43.8%。第一季度为旅行社组团出游淡季,仅占全年12.1%。

区域旅出游的比重差距继续缩小。除华东地区出游率明显较高外,华北、东

北、中南、西南和西北五个地区的出游率差异并不明显。国内旅游市场分布进一步向均衡化发展,对优化市场结构、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起到促进作用。2012 年外地游出游率最高的为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出游率最低。本地游出游率前五名为上海、浙江、福建、北京和广东。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出游人数及出游率增长较快。1994 年到2010 年,城镇居民旅游人次从2.05 亿人次,增长到10.65 亿人次,增长了4.19 倍;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从3.19 亿人次,增长到10.38 亿人次,增长了2.25 倍。

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一个国家旅游需求将急剧增加。自2008 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3,000 美元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国内旅游人数呈现加快上升趋势,国内旅游总人次从2003 年的8.70 亿人次,增长到2011 年的26.40 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8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3 万亿元,显示出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

在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人均国内旅游消费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增势,1994 年到2010 年,人均旅游消费从195.30 元增加到598.20 元,增长了206.29%。尽管我国人均旅游消费的增长较快,但整体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国内旅游的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旅游人数的拉动,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未来我国国内旅游在保持人数增长的同时,人均旅游消费将会出现更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是推动旅游业收入快速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013 年国内旅游市场的有利因素主要有:(1)我国经济社会基本面长期趋好,内需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巨大,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入2012 年第四季度以来,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组合来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正在继续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加上前期投资转化的增长力,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相比2012 年,中国经济在2013 年更为乐观一些,预计2013 年中国GDP 增速可望达到8%甚至更高。(2)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对旅游市场形成更有力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对旅游业发展构成了重要利好。根据推算,为实现收入倍增目标,未来几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将保持在

7%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 年前三季度,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首次双双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是高于城市居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使得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基础更为牢固。(3)“新四化”和“美丽中国”建设蕴涵旅游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目标,同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由于旅游发展能够为工业化拓展布局空间、为信息化提供服务业领域的示范、为城市化提供新的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新的途径,旅游业具有资源友好、环境节约和“美的事业”的产业特征,旅游业可望在“新四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意味着迎来重大机遇。(4)扩大旅游消费的基础工作取得新成果。目前《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已经颁布实施,《旅游法》即将出台,完成和推进了一批国家重大旅游规划,制定发布10 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13 年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国际局势充满变数,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工业企业经营困难、局部地区金融风险显现、制造业缺乏新增长点等突出问题,将影响相应行业和地区的旅游消费。此外,区域旅游发展依赖短期的大型活动等热点事件来拉动区域旅游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公共部门、地区和行业服务旅游市场的能力不足,以及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等等,对国内旅游市场也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预计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8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

三、辽宁省旅游市场

2011年,辽宁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3亿人次,同比增长15.2%;国内旅游

2016-2017学年湘教版选修三-3.3-旅游规划-教案

3.3 旅游规划教学设计

【指图讲解】旅游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的经济活动,旅游规划需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般说来,一般来说,旅游规划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以下6个方面:旅游吸引物和活动、交通条件、其他基础设施、住宿设施、社会因素、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页内容,上述6方面旅游规划基本要素的内涵。 【点拨】 1.旅游吸引物和活动。包括能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文化资源和与旅游相关的活动,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旅游规划一方面根据它们确定旅游区旅游功能和旅游形象,另一方面最终会根据景区旅游功能将其规划为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 2.住宿设施。包括宾馆、汽车旅馆、旅社、膳宿公寓、野营地以及旅行车营地,满足旅游活动中住宿的需求。旅游规划时要根据规划的景区功能、规模等来规划其类型、档次和规模。 3.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包括旅行社、旅游信息服务、餐馆、旅游纪念品商店、银行、医疗保健、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旅行社和旅游信息服务是旅游活动的中介机构;餐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是满足食和购的需要的;而银行、医疗保健、公共安全、邮政服务等是为旅游活动的顺利实现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过去往往被狭义的理解为旅游业。 4.交通设施和服务。包括进出旅游区及旅游区内的交通。是满足旅游行的需要的,是旅游景区可进人性的重要影响要素,景区开发、旅游发展必须要予以规划。 5.其他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排水系统以及通讯管网等。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支持系统。 6.社会因素。包括市场营销计划和促销方案、与旅游业相关的立法和法规、公营和私营旅游业组织机构、吸引私人投资旅游业的鼓励措施、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公众对旅游业的认识的计划以及环境和社会经济计划等,是旅游发展的软环境。 【补充讲述】这些基本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景点、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的框架中来考虑的。所有这些要素都与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并对其产生影响。它们存在于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之中,是自然、人文环境中对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群体的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那一部分资源。有些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所独有,如旅游吸引物和活动、旅行社等,有些属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及旅游客源市场群体和其他群体共有,如有些地区进出旅游区的交通线、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构思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构思 摘要: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一、基本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旅游发展规律,以游客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城市和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要通道,以提升旅游产品整体质量为核心;坚持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融合,坚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融合,坚持省内与省外旅游线路相融合,坚持旅游硬件与软件建设相融合,坚持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旅游目的地和节点旅游吸引物建设,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极品、黄金、特色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效旅游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经营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步伐,一年全面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明显成效。 建成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品牌响亮、配套一流、功能优异、规模庞大、品质超群,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龙头旅游产品,对全省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力争打造成中国黄金旅游线路。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7、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5号发布; 8、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3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实施; 10、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26日实施; 11、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12、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 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1号文件; 2、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3日颁布,2000年2月1日实施; 3、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三节旅游规划练习题

课内基础训练 巩固双基展望考情1.观赏黄山的“梦笔生花”景观,可以欣赏到黄山“四绝”中的() ①奇松②怪石③云海④温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2.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大堡礁景区分布在下列图中的()

答案 C 3.下列有关塞纳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西北注入波罗的海 B.冬季水量大,夏季水量小 C.水温季节变化很大 D.终年不冻 答案 D 下图为云南哈尼族梯田文化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物质能量流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元阳梯田景观的出现反映出了旅游景观的特性是() A.多样性B.非凡性 C.可观赏性D.可创造性 答案 D 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林—寨—田的分布模式,减轻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B.梯田是该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变和影响最为强烈的地方 C.森林主要为村民提供薪柴、粮食、野菜和建材 D.按投入—产出分类,哈尼族的水稻种植属于粗放农业 答案 A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月25日,雪后初晴的黄山风景区仿佛变成一个银装素裹、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景区内雾凇冰挂犹如玉树琼枝,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夺目;四处蒸腾涌动的云海,神奇美妙,如梦如幻。 材料二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 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

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形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1)黄山位于我国________省南部山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岩。 (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3)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海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答案(1)安徽岩浆(侵入)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或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3)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海;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小而降温,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云海。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第四条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展条件,应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规划 一: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自然优势: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内有上千对鸳鸯。有着最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优势;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缘故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别具风情的抬阁、灯彩、地戏等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 人文社会优势; 悠久的历史为婺源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遗址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窑址。古墓有江湾的春秋吴太子鸿墓,镇头镇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紫阳镇朱熹的一世祖墓和文公山上四世祖墓和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等。古迹有浙源的龙天古塔、横槎古战场和古驿道等。这些遗址、古迹是婺源成为文化古城的历史名片。上世纪卅年代,婺源是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斗争的扩展地。抗日战争前夕,鄣公山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所在地,绿色婺源有着红色革命的史迹。婺源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以古村落为特色的宗祠、官宅、豪邸、廊桥、石拱桥、民居、戏台、井台、石碑等等徽派古建筑。县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珍宝上万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曾专程至婺源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赏,高度评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XX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

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江西省余干县旅游总体规划

余干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 第一章旅游产业背景分析 一、余干县基本概况 1、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余干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及怀玉山脉与武夷山余脉尾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48″——116°54′24″,北纬28°21′36″——29°03′24″,属亚热带气候区。全县总面积为2,330.77平方千米。地处赣鄱水道这一南北交通要道一侧,历来为军事重地。秦置县时,余干疆域,东抵歙(今皖赣交界一带),西抵豫章(南昌等地),南抵瓯徼建宁(浙江、福建边区),北抵鄱甸(波阳县)。现余干东与万年接壤,西连新建、南昌、进贤,南毗余江、东乡,北邻波阳、都昌,并滨鄱阳湖。县城玉亭镇西距省会南昌市70千米,东距上饶市200千米,东北离景德镇市110千米,南距鹰潭市69千米。 (2)交通条件 陆路方面,县境东南的206国道、320国道为连接对外交通主干线。206国道鹰潭—乐平—景德镇线,经过黄(金)埠、五雷,从而使余干县由黄埠经206国道、320国道、沪瑞高速与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连通,形成以公路为主的区域旅游交通格局。此外,在建的昌万公路横穿余江,通过该公路县城玉亭镇距南昌市仅70千米,有利于省城及周边地区往返余干的经贸和旅游往来。水路主航道有信江横贯县境,全长146.5千米,平均宽度为330到390米,最宽处(大溪渡)668米,有主要航道8条,275千米,均可通往南昌、九江、鹰潭、上饶、景德镇等地。县内交通,到2003年11月,全县实现乡乡通柏油、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1,262.8千米。其中已通县道167.7千米,乡道268.5千米,村道394千米。全县共有行政村442个,已通公路村338个,其中已通油路行政村114个。目前县境内外交通主要以陆路为主,水路为辅。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xxxx xxxx 旅游局托委 单位: xx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 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xx xx 项目总负责:教授 xx 项目负责人: xx xx xx参 xx 振华刘破浪员:人加 琳xx xx xx 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导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环境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旅游管理 1.2旅游资 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餐饮、住宿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医疗卫生.错误!未定 义书签。2. 规划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错误!未定义书签。导 游标志........................................................... 2.1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依据2.2.......................................................... 8.6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线规划 2.3发展 目标定位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9

江西靖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靖安旅游总体规划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学院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谌雪青 100206004

一.规划背景分析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拟重点建设的环鄱阳湖都市群的外围区域,东南距南昌 84公里,北距九江170公里,距昌北机场只有60公里。近都市区的区位使靖安属于南昌都市环城游憩带范围,具有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良好区位条件。环鄱阳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为靖安县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理想的区域经济环境的支撑。近年来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三爪仑旅游公路的建设、万黄省道的改造使得全县域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基本消除。靖安县不仅属于南昌都市圈范围,而且距离我国两大都市圈武汉大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等客源市场距离也较近,旅游市场腹地规模巨大。 二.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城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东北部。东邻安义县,南接奉新县,西毗修水县,北接武宁、永修县;县城双溪镇距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只有80千米。地处九岭山脉东段南麓,以山地为主。 2.交通区位: 因毗邻南昌,交通十分便利便利。2011年10月份昌铜高速公路(南昌至靖安段)正式通车后,将全面改善靖安的交通条件,加快靖安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和“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步伐。 3.经济区位: 广义来看,随着交通进一步便利,将来一个十字形的高速铁路就会形成,一个是沪昆高铁,一个是京沪高铁,交叉点都在南昌,就意味着交叉点同时也都在靖安,同时也意味着靖安对长三角的辐射和珠三角的辐射功能都会强化。南昌九江城市带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这会成为整个江西区域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靖安公路通了以后,离南昌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就是在南昌的城市范围之中,都不是郊区的概念,放长远一点,南昌的城市在不断的扩大,随着城市的扩大,靖安就逐步融入了城市中心。 三.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1.总体目标: 用5-10年的时间,将靖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以县域为地域单元的“生态公园县”。 目标诠释: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的生态与文化旅游区,进行整体开发,通过整个县域的旅游开发,将靖安县建设成为以“生态公园县”为品牌形象的旅游大县。 2.发展战略: “休闲产业带动”战略 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靖安的优势资源,通过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的休闲产业,改善靖安投资环境,提升靖安知名度,为靖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将休闲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突出休闲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应成为未来靖安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整体开发”战略: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公园县”的发展目标,采取整体开发战略。以靖安县全境作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开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发展构想 体育旅游就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以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地区,体育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旅游的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达到目前的50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产值。在江西省,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至40%的速度快速发展。特别是江西省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客家、道教文化以及根植于其文化土壤之中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吸引体育旅游游客的重要因素。 一、江西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 江西省围绕“旅游后花园”的战略目标,打好“绿色、红色、古色”旅游牌,积极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如今,全省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尽现魅力,江西旅游资源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近两年,江西省充分发挥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特色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等六大主题特色产品的开发推介力度,做大做强江西省旅游业。各地规划先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庐山、景德镇、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不断开发和丰富景区景点,井冈山、婺源、仙女湖、柘林湖等景区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各地坚持多渠道引进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把旅游业发展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计划,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近两年,江西省先后举办、参加了2002年江西(香港)投资洽谈暨旅游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共签订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6个,累计投资总额51664万美元。全省已建设完成景德镇到黄山旅游公路、新余仙女湖旅游公路、九江柘林湖旅游公路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约5.6亿元,完成路面建设167公里。目前,全省现有对外开放的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其中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三百山、仙女湖等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24处;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58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4个;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1个。拥有历史文化名城7座,其中国家级3座,省级4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个,重点保护寺观37处。 江西省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庐山、“世界瓷艺第一都”景德镇、“中国红色第一山”井冈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红色故都”瑞金等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体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理念,组建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已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目前,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绿色旅游得天独厚、古色旅游灿若群星,大大提升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江西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去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人数24.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161.8万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7.95%。这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依托。其次是江西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适于开展户外运动和休闲的理想场所。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适宜开展攀岩、探险、登山等体育旅游项目;鄱阳湖、青山湖、仙女湖等以及众多依托水利设施建成的水利风景名胜区等等,适宜举办各类皮艇、摩托艇、滑水、漂流等水上运动。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现状

2020江西旅游景点大全

2020江西旅游景点大全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它的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1957年这里被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毅元帅手书。199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江泽民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现供参观的有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第二十军第一师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二、三楼陈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沿江北路与叠山路口的南边,这里也是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唐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兴建了这幢楼,而王勃为这座富丽堂皇的楼阁所作的《滕王阁序》更加使它名满天下。 滕王阁在历史上的兴废更迭达29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层,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重建后的滕王阁,其高度和面积均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 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 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 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 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 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 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暮秋 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八大山人故居 八大山人故居即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市郊6公里处,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代的著名画家朱耷就隐居在此。朱耷(1626-1705年),别号八大山人,在他19岁那年明朝灭亡,他便长期隐居 在青云谱道院当道士。朱耷在绘画上独辟蹊径,是清代水墨写意画 派的大师,对后世画家的影响很大。青云谱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 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 绳金塔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 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 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989年10月竣工。2000年世纪之交,在市委、 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 资助下,绳金塔重焕生机,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 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

江西省旅游产业项目库建设与

江西省旅游产业项目库建设与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项目储备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实施项目库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各类资金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产业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旅游产业项目资料信息系统,是加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投入、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第三条项目库建设和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设置、科学可行、动态管理”的原则,逐级审核、择优申报,根据项目投资规模,由省、设区市、县(市、区)分级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入库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重点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市场的实际,对全省和当地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 第二章项目入库原则 第五条效益统一原则。注重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产业整合原则。优先发展有利于全省旅游产品提升,有利于优化旅游结构,有利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项目。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发挥整体效应。 第七条结构优化原则。项目安排应注意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项目所在地乃至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八条重点突出原则。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重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日期:2009-01-02 09:56:41 点击:622 沂蒙新貌游 (一)规划范围 以罗庄城区做为游览区规划范围,北起陷泥河,南到文化路,东起沈泉庄,西至宝泉寺。(二)现状分析 罗庄区为改革开放以后,在沂蒙老区崛起的现代化的新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庄人民发扬沂蒙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大力发展乡镇经济,走勤劳致富之路,涌现出以王廷江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和模范人物以及华盛集团、盛能集团、飞龙花卉集团、双月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构筑了加速罗庄经济腾飞的综合产业群。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庄的城市建设,现已形成以双月公园广场为中心,新老城区布局合理、城市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高楼林立、草坪如茵的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为沂蒙老区创造了一处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成为发展罗庄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沂蒙新貌游览区以罗庄的城市建筑景观、企业人文景观、社区文化景观、农家人居环境景观等展现老区新貌,并对沂蒙精神和沂蒙文化做出全新的诠释,完全可以成为“沂蒙好风光”旅游线乃至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三)旅游开发方向 1、基本定位 主题定位:沂蒙新貌、改革奇迹 功能定位:城市休闲观光、弘扬沂蒙精神 2、开发方向与重点 以罗庄改革开放成果与现代化城区风貌考察、观光为旅游开发主导方向。以城市景观与环境建设、人文旅游资源整合以及一日旅游产品开发为旅游开发重点。 3、旅游开发与规划对象 1)城市景观与环境 具体包括:城市中心与窗口设置、景观大道、罗庄夜景区、老城区形象改造、旅游标志及观赏要素。 2)景点与景物 具体包括飞龙花卉、盛能游乐园、沈泉庄、双月园、罗庄武校、欧洲街、湖台、双月湖、宝泉寺等。 4、开发思路: 1)对罗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确定景点景物的旅游开发思路。 2)通过资源评价,确定主导景观、辅助景观等不同景点景物旅游开发利用的层次。 3)实施旅游开发一体化策略,增加旅游吸引物,扩大旅游吸引功能。 4)突出改革开放新成果的人文主题,以“沂蒙精神—成功企业家—现代化企业—现代城市风貌—沂蒙文化”这一罗庄地方文化脉络,展现罗庄旅游的深刻内涵,开创罗庄旅游产品形象与品牌。 5)以罗庄人文景观整合,开发罗庄一日游产品,以一日游产品,启动罗庄城区旅游,以城区旅游激活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6)确定城区休闲观光、改革开放成果考察为罗庄旅游主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4.1《旅游规划》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四章旅游开发和保护 第一节旅游规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通过案例研究,初步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实际做法。 3.初步理解旅游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1.旅游规划的概念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规划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旅游发展基础进行分析,包括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二是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即旅游业发展蓝图,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理解这个概念也要从“纲领”和“蓝图”几个中心词来人手。 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 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影响旅游规划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 2.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是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 二是分析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类型; 三是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安排旅游活动; 四是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 探究问题:1、如何评价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条件? 2、厦门南部旅游功能区的“五带三区”分别致的是哪些景区?

江西旅游市场分析(20200708184655)

江西旅游业分析报告 ——江西华信旅游社 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小组

江西旅游业分析报告 (1) 一、江西旅游市场分析 (3) (一)人次与收入 (3) (二)人均消费额 (3) (三)客源稳定增长 (4) (四)旅游高峰期 (6) (五)旅游核心力 (7) (六)营销关注度:热点事件牵动 (7) (七)景区新气象:呈现多源迸发 (8) (八)旅游信息化:现有水平较低 (9) (九)优惠政策不断推出 (9) (十)出游转方式:散升团降明显 (10) (十一)城市满意度稳中有增,但整体低于全国均值 (10) (十二)景区满意集中于资源,门票价格贵质疑最多 (11) (十三)团队旅游投诉比例大 (12) (十四)江西旅游区未完全开发 (13) 二、竞争者分析 (13) (一)途牛旅游网 (13) (二)江西康辉国际旅行社 (15) 三、消费者分析 (16) (一)儿童群体 (17) (二)少年群体 (17) (三)青年群体 (17) (四)中年群体 (17) (五)老年群体 (17) 四、swot分析 (18) (一)市场机会 (18) (二)市场威胁 (18) (三)自身优势 (18) (四)自身不足 (19)

一、江西旅游市场分析 (一)人次与收入 2014年1~6月,江西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 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1%和36.12%,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入境旅游人数92.80万人次,同比增长 3.27%,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2.95亿美元,同比增长 5.55%;相对于全国入境旅游整体下行的大背景,江西逆势而上。 预计今年即将迈入旅游经济“二千亿元俱乐部”。 (二)人均消费额 从人均消费上看, 2013年上半年全省 游客人均消费为 683.40元,下半年为 833.39元,全年为 758.40元,实现了 10.86%的高增长,详 见图1。2014年1~6 月,江西旅游游客人均消费749.64元,同比增长10.35%。预计2014年会延续2013年的高增长趋势,全年游 客人均 消费水 平将达 850元 左右,比 上年净 增100 元。从 消费结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