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乡村留守儿童人文素养的探讨 精品

最新-乡村留守儿童人文素养的探讨 精品

最新-乡村留守儿童人文素养的探讨 精品

乡村留守儿童人文素养的探讨

一普及与推广早期教育,涤净发展环境洛克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对儿童进行早期的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简单教育。

当然,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无论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还是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充分地肯定了周围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应加强环境建设,取缔或严厉禁止赌博等不良行为,同时鼓励人们尊老爱幼、读书看报,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

二树立学习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实现中国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

同时,陶先生积极主张推行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人文素养水平来说,小先生制也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

学校方面应加强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培养,鼓励他们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及时传授给身边的儿童。

同时,要求他们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与举止,为身边的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可以通过对他人的模仿而实现自身发展的。

在榜样力量的号召下,儿童会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地掌握有关知识与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三编写教育理论简化读本,提高家长的理论修养水平家长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无法掌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以许多情况下只能望洋兴叹。

同时,一些教育经典名著过于深厚艰涩,大多数家长无法理解与接受,更谈不上运用了。

因此,有必要简化常用的教育理论,编写通俗化的教育理论读本,使经典走进世俗,走进农村生活的实际。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教育理论通俗读本,必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家长的理论修养水平,进而促进儿童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中江县回龙中学:邓海棠“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其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按户籍分,可分为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近日表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中江的实际,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一些粗略探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从区域分布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具体表现为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沿海、农村多于城镇。以中东为例,素有“七分山三分地”的回龙镇,仅小学阶段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占全区的20.6%。 从性别比例看,留守儿童中的女性多于男性。以泉港为例,全区小学阶段1670名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中,女性952名,占57%。 从监护形式看,具体可分为五种: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留守儿童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监护形式;二是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监护形式;三是亲朋监护型,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朋友管理的监护形式;四是学校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住读,生活、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的监护形式;五是自我管理型,由留守儿童自己管理自己。其中,以单亲监护型为最多,隔代监护型次之。据中央教科所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监护的达56%,隔代监护的占32%。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隔代监护比例大大提高,如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晓村的调查报告中,隔代监护的比例高达84.6%。 从留守形态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稳定留守型。这类儿童长期生活在户籍地,从未有过流动经历,与父母离多聚少。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绝大多数。二是流动—留守型。这类儿童幼年跟随父母生活,到了入学年龄,被送回老家上学。三是留守—流动—再留守型。这类儿童在幼年时期主要生活在户籍地,后跟父母在外生活,出于某种原因,又回到老家生活、学习。四是阶段留守型。这类儿童主要为留守学生,他们在寒、暑假与外出父母共同生活,开学时又回到老家继续上学。 从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健康型。这类留守儿童能自己约束自己,自觉性强,善解人意,往往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即俗话所讲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是情绪型。这类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性极大,时好时坏;三是问题型。这类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任性、孤僻、郁闷、暴躁、冷漠、敏感等,容易走极端,如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问题型留守儿童人数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占大多数,也是各级关注的焦点。 从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看,一是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扭曲,“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在留守儿童中相当流行。这是当前留守儿童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或不足,具体表现为监护人不会管、管不了,监护过程中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过于单一化,亲情抚慰弱化,家庭教育缺失,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 留守儿童一般都存在着一下的一些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道德行为差。 (3)心理发展不健全。 (4)安全意识差。 而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大致有: (1)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注过少,导致学习质量滑坡。 (2)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 (3)学校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 (4)代理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违法违纪问题多。(5)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学校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 再次,有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多提供些就业岗位,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出门就能“赚到钱”。 最后,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我就个人的理解和想法写了上面的文字,其中有很多考虑不足的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要:“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我在农村学校已经工作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农村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学生也随着发生变化,特别是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

我素。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入学率低,学习成绩差,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品德问题较多等,是这些儿童的突出表现。生活中留守儿童的60%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也因此成了教育这些孩子的主阵地。学校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采取下列措施,使这些孩子能在一个健康、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开展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减少儿童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开设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 时间:2012年1月16日住址:北门沟59号 家访对象:郑磊家访人:陈道玲 家访目的: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 学生情况基础比较差,胆小,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不懂也不敢问,但是本学期拖拉现象明显减少,进步还是可观的。 家访心得孩子的父母春节都回家过年了,和家长沟通:上学期,该生学习上十分吃力,本学期好转了很多。由于自己十分努力,爷爷对孩子也很上心,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成绩。在家校联系本上,郑磊的爷爷对于孩子每一项作业都检查十分认真,而对于默写之类的题目,在孩子默写后还让孩子认真逐个订正……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孩子的进步。希望家长多和家里联系,和老师联系,促进学生尽快赶上来。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 时间:2012年1月16日住址:赵家坝元亨国际 家访对象:黄燕家访人:陈道玲 家访目的: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 黄燕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活泼可爱,最大的问题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家访心得 家访过程中,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小学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

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广东省电白县目力村为例 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二班周文勇 指导老师:叶长茂 [摘要]:由于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在心理、思想行为、人身安全和性健康方面存在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一、家长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强化家庭教育;二、学校要完善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三、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为学生寄宿创造条件,并为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提供便利;四、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建设托管中心、辅导中心,以及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也逐步扩大,进城务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谋求经济利益的最优选项之一。而在此条件下,大量儿童被外出务工的父母遗留在家乡,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对于什么是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从理论上说,留守儿童指农村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外谋生,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一类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后被留在家中的儿童[1]。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008年由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全国约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留守儿童[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广东省电白县是一个沿海小城,虽说是沿海小城,但经济相对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农民朋友还是选择到外地打工赚钱,这就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为了研究电白县留守儿童问题,找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本人对该县目力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探索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探索 民主乡中心学校蒋浩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这一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这一特殊的群体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父母关爱的和教育监护的缺失,使他们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孩子性格孤僻、古怪;学习缺乏自觉性、拖欠作业、上课迟到;甚至失学、辍学、犯罪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关注的社会问题。 而以上问题,在我任教的这所偏远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每学期,我校都会对学生留守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本学期我校488名小学生,留守儿童达到378人,其中父母只有一方(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的为182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有163人,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的33人,留守学生已达到77.5%。在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习困难的学生全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良行为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1、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以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他们不少恶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中出现“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的现象。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以身为范,教育儿童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就要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亲人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监护人和教师要经常与儿童谈心,使他们心情愉快,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监护人和教师要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其次,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缺少关怀,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xx年4月~xx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的学生,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是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 习教育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 题做一些努力。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 填答。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 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 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 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 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 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 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 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 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 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 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日期:2009-01-12]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老铁[字体:大中小]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 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共同负起教育"留守学生"的责任。 (一)各级政府要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1、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大力构建"留守学生"五大关护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加强宣传监督。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强化对农民工子女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城镇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落实。要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李延生来源:本站更新时间:2008-11-10 19:08:04 浏览次数:2870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结题报告 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李延生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自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工作,许多人在外地城市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乡人口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或夫妻双双进城而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受义务教育阶段。其分布广,人数多,在我校1300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500余人,约占总数的38.5%,这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比较缺乏亲情关爱,因为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容易形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敏感、孤独、胆怯等等;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或亲戚监护,轻不得,重不得,极易造成留守儿童自以为是、不尊敬他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么,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怎样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系统?关注留守,守望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

研究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研究。国内,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 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 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 究。2005年1月,重庆市委向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会提交了《建立“留守 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集体提案……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 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 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 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开化县华埠片的农村小学。 2、“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半留守学生;<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全留守学生。 3、“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学生目前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由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家庭教育状况:<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2)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及家庭教育缺失情况。<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表现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农村,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乡, 交给教师、亲戚朋友或其他相关成年人代为照管、教育,因而出现了 大量“留守儿童”。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 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 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 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 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 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 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幼女被强奸等生命安 全事故。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较复杂,不同地区、 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的原因。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 农民,特别是偏远贫穷落后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较差,这迫使 他们不得不外出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但由于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缺 乏技术特长,因而打工的收入也很微薄,除了能维持自身开支以外, 结余不多。于是,他们往往常年、甚至几年在外打工,难以与自己的 子女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由于忙于农活或其他生计,有时力不从心,甚至采取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2、“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 “单亲教育”往往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母爱或父爱。父母之爱 的残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导致其发生心理健康问题。 “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 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对抗、排斥、厌恶、冷漠、孤僻、疏远、自卑等消极情绪情感状态和不良的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内容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内容 时间:2012 年 1 月 16 日 住址:北门沟 59 号 家访对象:郑磊 家访人:陈道玲家访目的: 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 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学生情况 基础比较差,胆小,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不懂也不敢问,但是本 学期拖拉现象明显减少,进步还是可观的。 家访心得 孩子的父母春节都回家过年了,和家长沟通:上学期,该生学习上十分吃力, 本学期好转了很多。 由于自己十分努力,爷爷对孩子也很上心,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成绩。 在家校联系本上,郑磊的爷爷对于孩子每一项作业都检查十分认真,而对于默写之类的题 目,在孩子默写后还让孩子认真逐个订正……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孩子的进步。 希望家长多和家里联系,和老师联系,促进学生尽快赶上来。 时间:2012 年 1 月 16 日 住址:赵家坝元亨国际 家访对象:黄燕 家访人:陈道玲家访 目的: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 聊留守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黄燕是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活泼可爱,最大的问题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 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家访心得家访过程中,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 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 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时间:2012 年 1 月 18 日 住址:电信小区 家访对象:邹森林 家访人:陈道玲 家访目的: 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 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邹森林基础比较差,同学说他经常出入游戏厅,学习上不自觉,作业经常不完 成,尤其是每次放假之后。 家访心得该生的父母在广东打工,他是家中老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所以父母对他是有 求必应,对于他的学习的缺乏监督,所以在他耍了小聪明后,外公外婆一次又一次选择的或者 打一顿、或者讲番大道理,很容易相信他的保证。 每次作业总是询问一句“做完了吗?却不检查,所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家访后,父母明确了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时间:2012 年 1 月 18 日 住址:电信小区家访对象:邹森林 家访人:陈道玲家访目的: 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 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一个分外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分外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分外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分外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统统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康健,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危机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无意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简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 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明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

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 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介,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危机也是最现实 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吃紧, 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康健和安全的忧虑。 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明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康健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到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忧愁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通畅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康健极为晦气,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灼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分外,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大凡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用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