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作者明初文学家宋濂

二、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致,取得、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的期限。

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忧虑////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曾经到////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指道德声望高。

未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或遇其叱咄:有时////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sì)其欣悦:等待。

负箧(qiè)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至舍:学舍,书馆。

肢体。媵人持汤沃灌:热水////浇洗。

以衾拥覆:用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穿着。

腰白玉之环:腰佩。

右备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理解背诵。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9、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10、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12、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五、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海底两万里》阅读练习

一、飞逝的巨礁

问题:这一章是小说的开始,它说到在年和年接连了起奇怪的海上事故,而且这些事故都和一个有着长长的梭子状、优势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的能飞逝的无法抓住的“暗礁”有关,这个“暗礁”其实是什么?(1866、1867、4、诺第留斯号潜艇)二、赞成与反对

问题1: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叫什么名字?他的身份是什么?在小说中他有什么奇特的经历?(阿龙纳斯;巴黎博物馆自然史教授、博物学家(或生物学家);美国海军部邀请阿龙纳斯教授参与亚伯拉罕·林肯号远征驱除“可怖的怪物”,在远征的过程中,阿龙纳斯教授落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中,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航程。)

问题2::在这一章里,人们以为造成海上事故的“暗礁”、“可怖的怪物”

是一头。(独角鲸)

三、随先生尊便

问题:“我”的仆人叫。、)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出他最大的特点是。(忠心耿耿)他随着阿龙纳斯教授一起落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中,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航程。

四、内德·兰德

问题1:阿伯拉罕·林肯号的舰长叫。他的任务是什么?

这位舰长是个怎样的人?(法拉格特;杀死制造事故的“独角鲸”;非常执着、勇敢,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问题2:阿伯拉罕·林肯号的全体船员都盼望着发现“独角鲸”,为什么?

(法拉格特舰长奖励两千美元)

问题3:阿伯拉罕·林肯号上面除了歼灭性武器样样俱全,它还有更好的武器,那就是大王。他是一位职业。他也和阿龙纳斯教授一起落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中,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航程。(捕鲸;内德·兰德;捕鲸手)

问题4、读了这一章,你认为内德·兰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果敢、机智、粗犷、自信、有主见、血气方刚、不愿受到羁绊)

五、向冒险迎去

问题1:在阿伯拉罕·林肯号上,最不为两千美元所动的人是。(孔塞伊)

问题2:在阿伯拉罕·林肯号上,最先发现“怪物”的人是。(内德·兰德)

六、全速前进

问题:当“怪物”出现后,林肯号与“怪物”进行了几番较量:先是,后来是,最后是。(“怪物”追逐,林肯号逃跑;

林肯号追逐,“怪物”假装逃跑;“怪物”掀起巨大水柱,将林肯号撞翻、将舰上的人冲进大海里。)

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问题1:为什么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内德·兰德掉到大海之后没有被淹

死?(掉到潜水艇上了)开始的时候,他们产生了哪些错觉?(以为自己站到了一个浮动的小岛上,有以为站在了大独角鲸的身上。)

问题2: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内德·兰德是怎样进入到潜水艇内的?

(船壳的一块铁板掀开,八个蒙面壮汉把他们拖进了艇里。)

八、动中之动

问题:三人最初见到两个艇员,先后用了四种语言跟他们交流,是哪四种语言?结果如何?(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无法交流)

九、内德·兰德的怒火

问题:在这一章里,内德·兰德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夺船,到骂人、暴躁不安,到大声吼叫、咆哮,最后甚至扑向侍者、将侍者打翻在地。)十、海洋人

问题1: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艇长叫什么?他自称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尼摩、与人类断绝关系)

问题2:尼摩艇长为什么会知道阿罗纳科斯教授?他对教授是什么态度?

(通过阅读教授写的关于海洋奥秘的著作;尊敬和崇拜。)

问题3:诺第留斯号潜艇里客厅的陈设怎样?(高雅朴素)食物怎样?(丰富)

问题4:尼摩艇长说:“大海向我提供一切”,这“一切”包括什么?请举例说明。(食物、衣着、染料、睡床、笔墨、雪茄、甚至香水)

问题5:尼摩艇长为什么要生活在大海?(为了独立和自由)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船长?(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安静、没有暴力、是公平的,与当时充满斗争、厮杀、倾轧的法国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世界的向往。)

十一、鹦鹉螺号

问题:作者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大客厅比作一座“地地道道的博物馆”,为什么?(丰富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出自大师的名画;丰富的自然界的稀有珍品——“欧洲没有任何一座博物馆有如此丰富的海洋物种的收藏”)

十二、一切都用电

问题1:尼摩艇长说:诺第留斯号潜艇上“一切都用电”,但使这首艇上能发出巨大动力的“电”从何而来?请简要说说。(利用海洋中丰富的发电原材料和先进、方便、实用的技术)有了“电”,又如何能使潜艇产生非常快的速度?关键的是什么?(本生发电装置)

问题2:艇中所需要的空气如何解决?(电启动大功率的泵,把空气储存在一些特制的储气舱里。)

问题3:作者通过写诺第留斯号潜艇上“一切都用电”,他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人们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海洋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十三、几组数字

问题1诺第留斯号潜艇的面积是多少?排水量是多少?(一千零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一千五百吨)

问题2:在小说的开始,人们以为诺第留斯号潜艇是一头“独角鲸”,它能发出强烈的光,这“光”实际上是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一个什么装置?(强电光反射镜)

十四、黑潮

问题1:在这一章里,诺第留斯号潜艇穿过了黑潮的激流,在这股暖流中,教授、康塞尔、内德·兰德看到了什么?(景色绝美的海底世界,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种类丰富的鱼群)

问题2:在这一章的末尾,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晚餐食物的丰富和精美,为什么要写这些?(表现大海的伟大,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美妙的物质。)

十五、一封邀请信

问题1:在这一章里,谁对谁发出了邀请?(尼摩艇长对教授)邀请的内容是什么?(到克雷斯波岛森林打猎)写信用的纸是木头做的吗?(不是,用大叶海藻制成的)

问题2:教授应邀去打猎,是否可以趁机回到陆地?(不可以,克雷斯波岛森林是海底森林)

十六、漫步海底平原

问题1:到克雷斯波岛森林要穿什么服装?(潜水服)内德·兰德有一起去吗?为什么?(没有,不愿意穿潜水服)

问题2: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海底平原。(美丽、五彩缤纷……)

问题3:克雷斯波岛森林在水下几米处?(三百尺)

十七、海底森林

问题1:海底森林只有树木吗?还有什么?(荆棘丛、植虫动物、各种各样的奇特的鱼)

问题2、在海底森林遇到了什么大型动物?(海獭——长一米五;一对异常凶猛角鲨)

十八、太平洋下四千米

问题:这一章继续写诺第留斯号潜艇穿越太平洋,在穿越的过程中,“我”

看见了“一个黑糊糊的大大的东西”,这是什么?(刻着“佛罗里达,森德兰”的沉船。)

十九、瓦尼可罗群岛

问题:尼摩向教授讲述了什么故事?(1785年12月拉彼鲁兹船长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委派率领探索号和星盘号进行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触礁遇难。)二十、托雷斯海峡

问题1:在托雷斯海峡,诺第留斯号潜艇遇到什么事?(触礁搁浅)

问题2:在这一章里,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内德·兰德做了什么事?

(驾着诺第留斯号潜艇上的小船到了一个陆地上的小岛。)

二十一、陆上几日

问题1:在小岛上,教授他们做了什么?(采摘了许多食用植物的果实)问题2:在小岛上,孔塞伊、内德·兰德分别抓到了什么动物?(极乐鸟、野猪)

问题3:教授他们已经回到了陆地,还准备回到诺第留斯号潜艇吗?(回)二十二、尼摩艇长的闪电

问题1:在这一章里,诺第留斯号潜艇被什么人包围?数量?(土著人、五六百多)

问题2:遭到人数众多的土著人包围,尼摩艇长有什么反应?(镇定)

问题3:包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土著人为什么迅速散开?(艇长将电接通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平台,把围攻的土著人吓走了。)

二十三、强制性睡眠

问题:在这一章里,教授三人被“强制性睡眠”,“强制性睡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在食物中放进安眠药;诺第留斯号潜艇在行驶的水域遇到了险情。)

二十四、珊瑚王国

问题:诺第留斯号潜艇上的一位艇员受伤不治,艇长是怎样处理他的?(安葬在海底的光彩夺目、瑰丽无比的珊瑚树林里。艇长说:在这里,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伤害。)

二十五、印度洋

问题1:在这一章里,“我确实是出于两难的境地”,两难指的是什么?(想逃走,但又不愿意放弃研究。)

问题2:每一天,教授是怎么度过的?(在平台上散步;欣赏海里的美景;在图书室中看书;做笔记。)

问题3、在这一章里,作者写到一片向牛奶一样颜色的海水,你知道是什么造成的吗?(白色是水中为数众多的会发光的纤毛虫纲小动物造成的。)

二十六、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问题1:尼摩艇长的新建议是什么?(邀请教授他们到锡兰岛的采珠场区参观。)

问题2:教授说,采珠是一种的职业。(悲惨)

二十七、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问题1:在珠母沙洲,教授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珠母,如同一只“盛满水的圣水缸”,这个“珠母”居然有米多宽。(两)他们还看到一颗珍珠大得如同。(椰子)

问题2:他们在看一个采珠人采珠时,发现采珠人将被袭击。你知道将要袭击采珠人的是什么?(大鲨鱼)

问题3:当他们遇到巨鲨时,是谁和谁杀死巨鲨?(尼摩和内德·兰德)问题4:尼摩艇长如何对待受伤的采珠人?(抢救并送给他一小袋珍珠。)问题5:尼摩艇长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助采珠人?(具有勇敢、无私的精神并同情被压迫国家的人民)

二十八、红海

问题1:请你引用尼摩艇长的话来描述一下红海的水下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植虫动物,遍地都是海绵,珊瑚犹如森林一般。)

问题2、红海为什么“红”?(是一种红丝的极微小的海藻的存在造成的)问题3:在这一章里,教授赞美诺第留斯号潜艇是一艘、、

的艇。(智慧的、无畏的、无可匹敌的)

问题4:艇长提到一条隧道,这条隧道叫,由通到。(阿拉伯隧道、苏伊士运河下面、佩鲁兹湾)

二十九、阿拉伯隧道

问题1:在阿拉伯隧道他们遇到一条真正的美人鱼了吗?(不是)

问题2:在阿拉伯隧道,他们遇到了什么危险?(与一条重达五吨的儒搏斗。)

三十、希腊群岛

问题1:在这一章里,艇长做了一件让教授非常吃惊而又困惑不解的事,是什么事?(艇长将一箱子足有一吨多的金条交给了一个潜水者。)

问题2:在航行的途中,突然温度上升,是什么原因?(经过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区域)

三十一、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问题:地中海很美,但在海底深处的一些景象常常让教授心惊胆战,这是些什么景象?(海难船只的残骸)

三十二、维哥湾

问题1:在这一章里,教授他们做了逃跑的准备,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停下来了。)

问题2:诺第留斯号为什么要在维哥湾的海底艇下来?(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艇员要到海底打捞1702年10月22日海战中西班牙船队沉没的金银珠宝。)问题3:艇长已经离开了人类社会,要那么多财宝有什么用?(帮助受奴役受迫害的种族和个人。)

三十三、失踪的大陆

问题1:逃跑还有希望吗?为什么?(没有,在这一章里提到,他们离开最近的海岸有一百五十里。)

问题2:在这一章里,“我”跟随艇长再次作了一次海底漫步,有看到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给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死了的森林)

问题3:在这次海底漫步的过程中,“我”看到远处有一片强光,这片强光是什么?(一座燃烧的火山)

问题4、在这次海底漫步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座随着整个大陆下沉而沉没的城市,这座城市叫什么?(亚特兰蒂斯——大西洋城)

三十四、海底煤矿

问题1、在这一章,诺第留斯号潜艇去到了一个黑漆漆的空间,这个地方叫什么?对于诺第留斯号潜艇来说,有什么作用?(船籍港,获取动力来源的煤矿)

问题2、在船籍港里,内德·兰德得到了一种东西,是什么?(蜂蜜)

三十五、马尾藻海

问题1、诺第留斯号潜艇去到了一片奇特的海域,它奇特在哪里?(如同真正的草原,是一块由海藻、墨角藻等编制而成的地毯。)

问题2:艇长决定进行一次勘测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呢?(让诺第留斯号潜艇往水中最深处潜去;潜到一万六千米的深处。)

问题3:诺第留斯号潜艇到达所能到达的海洋的最深处时,还能看得到生物吗?(没有)

问题4:艇长和教授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什么?(从未见过天日的原始风貌的岩石、构成地球强大基础的底层花岗岩、深邃的洞穴、连绵起伏的山脉。)

三十六、抹香鲸和长须鲸

问题1: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读到的人物只有几个,但根据教授的推算,诺第留斯号潜艇上应该有多少人呢?教授是根据什么来推算的?(625人;根据艇上所含的空气量来计算的。)

问题2:尼摩艇长为什么不同意内德·兰德捕杀长须鲸?(长须鲸善良无害,应该受到保护。)

问题3:尼摩艇长为什么要捕杀抹香鲸?(因为抹香鲸是残暴有害的动物。)

三十七、大冰盖

问题1:诺第留斯号潜艇在驶向南极的途中被大冰盖封在了水下,在水下和冰冻在了一起,结果还是逃脱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1、十几个艇员走到艇的两侧凿冰;2、诺第留斯号潜艇开足马力反复撞击大冰盖底部。)

三十八、南极

问题1、尼摩艇长用什么方法确定他们真的到了南极点?(使用有纠正折光镜片的网形线望远镜观测太阳)

问题2:当确定了南极点后,尼摩艇长做了什么事?尼摩艇长称“南极”是是什么?(将一面中央绣着一个金色N大字母的黑旗展开来。“我的新领地”。)三十九、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问题:离开南极后,途中诺第留斯号潜艇又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是什么?(当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水下一千尺向北航行时,一座冰山倒在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艇体上,把所有前进道路给堵住了。)

四十、缺氧

问题1:艇长认为诺第留斯号潜艇面临什么处境?(1、被压死;2被憋死。)问题2、艇上的人用什么方法自救?(1、凿冰;2、将蒸馏器里的水加热到沸腾来喷向冰山融冰。)

问题3、谁救了缺氧的教授?怎样救?(内德和康塞尔;将自己储气罐仅剩一点点空气留给了教授。)

问题3:最后,诺第留斯号潜艇如何逃出生天?(尼摩艇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

问题4:在这一章里,表现了艇长、艇员、内德和康塞尔怎样的品格?(艇长镇定、冷静、勇敢、睿智;艇员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内德和孔塞伊忠心耿耿、舍己为人。)

四十一、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问题1、在这一章的开头,作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作者写了什么?(内德把教授背上平台呼吸新鲜空气,内德和康塞尔陪伴着教授,教授有了说话的力气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两位同伴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问题2、在这法属圭亚拉海域他们捕到了一种奇特的鱼,这种鱼叫什么?他们还利用这种鱼做什么?(印颈鱼;用印颈鱼钓海龟。)

四十二、章鱼

问题1、这一章写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是什么战斗?(人和章鱼的海战。)问题2、这一章写到的章鱼有多大?文中写到的章鱼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八米长,二百五十个吸盘;凶恶。)

四十三、墨西哥湾暖流

问题1:墨西哥湾暖流的水有什么特点?(与周围冰凉的海水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颜色较深,富含盐分,顶蓝色纯净。)

问题2:文中哪句话反映教授对研究工作的热爱?(对我而言,搞研究是一种很大的帮助,是一种有趣的消遣,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能使我忘记一切的爱好。)

问题3:教授他们希望有机会能离开潜艇,对此,尼摩艇长是什么态度?请用艇长的话来回答此问题。(艇长说:无论是谁,上了诺第留斯号潜艇,就永远不能离开。)

问题4:在暴风雨来临时,艇长是怎样做的?(昂首挺胸站在平台上,迎风而立,岿然不动。用绳缆将腰身捆在平台栏杆上。)

四十四、北纬47度24分,西经27度28分

问题1:教授在北纬42度海域两千八百亩的深处看见了什么?(越洋海底电缆)

问题2:尼摩艇长到这片水域来的目的是什么?(寻找74年前6月1日在激战之后沉入海底的“复仇者号”沉船。)

四十五、大屠杀

问题:诺第留斯号潜艇刚从“复仇者号”沉船处浮出水面就遇到一艘大战舰并遭到了炮轰,结果如何?(尼摩艇长将战舰引离“复仇者号”沉船处,然后潜入海底,猛烈的撞击战舰,直至将战舰撞得爆炸沉入海底。)

四十六、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问题:当教授三人又一次准备逃跑的时候,诺第留斯号潜艇遭遇到什么危险?(迈尔大旋流)

四十七、尾声

问题1、在诺第留斯号潜艇遭遇危险后,阿罗纳科斯教授、康塞尔、内德·兰德命运如何?(三个人在罗佛丹群岛获救)

问题2、教授三人在诺第留斯号潜艇上呆了多长时间?他们两万里的航程穿越了哪些大海大洋?(十个月左右;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和北极海。)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拥有书来学习,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按约定时间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有一点懈怠。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A级:基础题 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 (3)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7) 既加冠 ..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 (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 ..(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 (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 (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 ..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 (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 ..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 1、余幼时即嗜 ..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即:就。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以:来。 3、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总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勉励后学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shì 叩(kòu)问 叱(chì)咄(duō)俟(sì) 负箧(qiè) 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容臭(xiù)烨(yè) 缊(yùn)袍敝衣 烨然yè 划分句子停顿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 2.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五.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然:(1)……的样子。烨然若神人。佁然不动。 (2)可是;但是。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这样。然则北通巫峡。 虽:(1)虽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虽有千里之能。 (2)即使。故虽有名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故:(1)所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故虽有名马。 (2)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原因;缘故。 以:(1)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 (2)用。以衾拥覆。因以为号焉。 (3)来。无从致书以观。不敢出一言以复。俯身倾耳以请 (4)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而计日以还 或:(1)有时。或遇其叱咄。或置酒而招之。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人。或凭或立,不一状。

最新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大学士宋濂写给自己晚辈后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劝勉马生勤学善学。让我们通过学习来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时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抄录,数着日子到时候归还。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成年之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学生们挤满了整个屋子,(对待学生)不曾略微把话说的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前辈训斥、呵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才再度向他请教。所以我即使愚笨,最后也有所收获。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的峡谷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对照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助读资料 余.幼时即嗜 ..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我就特别喜欢没有办法得到来常常向亲手亲自很,非常 我小时候就非常喜爱读书。家里穷,没办法得到书看,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天气非常寒冷,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人多以.书假余, ..约。以是 指抄书完毕跑稍微超过因为此把 教, 尝趋. 未尝稍降辞色 或.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待就请教虽然终于 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箱子拖鞋子走隆冬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达几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学舍同“肢”指服侍的人热水浇洗 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服侍的人拿来热水浇洗我的手脚,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被子才住旅店给…东西吃 用被子盖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通“披”,穿帽带佩戴气味,指香气光彩照人的样子 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配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 神仙; 余则緼. 以.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题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

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我幼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填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的言辞脸色。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对照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大寒,砚冰坚,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的冰很坚硬,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也不敢懈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人贤人所讲的道理。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与自己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跑到百里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徒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缓和一下言辞与脸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左右伺候,提出疑难,探究义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倾听。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有时遇到他的训斥,(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不敢说一句话来答复;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得到一些学问。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从师求学时,(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伙计但来热水泡洗,用被裹盖,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及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致: (2)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假借: (3)弗.之怠.弗:怠: (4)录毕,走.送之走: (5)不敢稍逾约 ..逾约: (6)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7)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患:硕师: (8)尝趋.百里外趋: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 (10)未尝稍.降辞色 ..稍:辞色: (11)援.疑质.理援:质: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 (13)不敢出一言以复.复: (14)俟.其欣悦俟: (15)穷.冬烈风穷: (16)足肤皲裂 ..而不知皲裂: (17)至舍.舍: (18)媵人持汤沃.灌沃: (19)主人日再食.食: (20)烨然 ..若神人烨然: (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敝: (22)略无慕艳 ....意略无:慕艳: (23)犹幸预.君子之列预: (24)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 (25)缀.公卿之后缀: (2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27)无冻馁.之患矣馁: (28)假诸.人而后见也诸: (29)流辈 ..甚称其贤流辈: (30)生以乡人子谒.余谒: (31)诋.我夸际遇之盛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3.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 (2)持汤沃.灌沃: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 (4)缀.公卿之后缀: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7.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对比阅读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精选最新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原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家里贫穷,没办法得到书来看,每次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归还。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原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原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文:成年之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 原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子弟挤得满屋都是,他(对待学生)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了,礼节也更 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 原文: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也有所收获。 原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当我跟从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 原文: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冻裂却不知道。 原文: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文:回到学舍(书馆),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我的四肢,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起来。 原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原文: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

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一)重点实词 1嗜:酷爱,喜爱。 2无从:无法。3致:取得,这里指买到。4假借:借。5弗:否定词,不。6怠:懈怠,放松。 7毕:完。 8走:跑,赶快去。 9逾:超过。10以是:因此。 11加冠:指成年。12益慕:更加仰慕。 13道:学说。14患:担心。15硕:大。16游:交往。 17尝:曾经。 18趋:小跑,这里指跑。19先达: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先辈。 20执经叩问:执:拿;经:经书;叩问:请教。21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22填:挤满。23援:提出,引。24质:询问。25俯:弯下。26倾:侧着。27或:有时。28叱咄:斥责,训斥,呵责。29色:脸色,神情,态度。30至:周到。 31复:还言。 32俟:等到。 33卒:最终。 34负箧曳屣: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着。屣:鞋子。35穷冬:严冬。3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37媵人:服役的人。 38汤:热水。39沃灌:浇洗。40寓:寄居。 41逆旅:旅店。逆:迎。 42衾:被子。 43再:两次。 44享:享受,享用。45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绮绣:绣花的衣服,这里指华丽的衣服。 46腰:腰里挂着。 47容臭:香袋。 48烨然:光彩照耀的样子。49缊袍敝衣:缊:旧絮。敝:破旧的。50略无:一点也没有,毫无。 51慕艳:羡慕,欣羡。 (二)古今异义 1.臭古:气味今:难闻的气味 2.博士古: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今:一种学位名称 3.再古:两次今:一次又一次4汤古:热水今: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5.走古:跑今:行走6、趋古:快步走今:趋势 7、或古:有时今:或者8、卒古:最终今:士兵 9、遗古:赠送今:遗失10、假古:借今:虚假 (三)一词多义 以: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以衾拥覆介词,用。

最新《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字词:嗜学:爱好学习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借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字词: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译文:(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从不放松抄写。 原文: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字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译文:抄完后,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原文: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原文: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字词: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道:学说 译文:我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原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字词:硕:大。硕师即大师,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译文: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字词:填:塞满,充满降:减,减退辞色:言辞和神色 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字词:援:引述质:询问请:询问,请教 译文: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 原文: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字词:叱咄:大声斥责至:周到复:回答 译文: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原文: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字词:涘: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 译文: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精心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译文 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 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3、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 守信、不畏艰苦、求师诚恳、态度谦恭,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 14、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东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囊萤:晋车胤;映雪:晋孙康;负薪:西汉朱买臣; 挂角:隋李密;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孙子。闻鸡起舞(东晋、祖逖) 15.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6.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7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很多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 如: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学士名从勤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18 .《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19、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归类复习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归类复习 一、生字 1、余幼时即嗜学(shì) 2、砚冰坚(yàn) 3、弗之怠(fú)(dài) 4、不敢销逾约(yú) 5、既加冠(guān)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shuò)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kòu) 8、或遇其叱咄(chì)(duō) 9、俟其欣悦(sì) 10、卒获有所闻(zú) 11、负箧曳屣(qiè)(yè)(xǐ) 12、足肤皲裂而不知(jūn) 13、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shè) 14、媵人持汤沃灌(yìng) 15、以衾拥覆(qīn) 16、同舍生皆被绮绣(qǐ) 17、右备容臭(xiù) 18、烨然若神人(yè) 19、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yùn)(bì) 二、一词多义 1、以无从致书以观(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计日以还(表修饰,可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因”。“以是”可译为“因此”。第二个“以”介词,可译为“把。”) 以衾拥覆(介词,可译为“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可译为“因为”) 2、之弗之怠(指代“抄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衬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可译为“向”) 当余之从师也(动词,可译为“跟从”) 三、古今异义 1、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继续) 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汤水)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4、尝趋百里外(“趋”,古义:快步走,本文有“奔”的意思。今义:常用表趋向) 5、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四、词类活用 1、录毕,走送之(“走”,动词做状语,跑着,赶紧。) 2、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3、余立侍左右(“立”,名词用作状语,站着)

三、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自己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期归还。天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可以相互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伴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能够获得知识。当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给我)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年纪老,而且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