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代陶瓷

汉代陶瓷

汉代陶瓷
汉代陶瓷

汉代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

灰陶

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凡属彩绘陶奁东汉

圆形的容器,其坯胎多系轮制,形状规整,表面较光滑。除了随着陶轮的旋转而刻划的少许平行的弦纹及一些局部几何形划纹和印纹以外,基本上是素面的。西汉前期,少数容器如瓮、罐之类,偶尔还带有一些不甚明显的绳纹;西汉中期以后绳纹则基本上绝迹。有些灰陶器绘有彩色的花纹,称“彩绘陶”,其花纹的陶器烧成后才绘描的,易于脱落。这种“彩绘陶”只发现于墓葬中,不见于居住址,可见是专为随葬而作的。有些灰陶器表面涂漆,是模仿当时的漆器。战国时代流行的陶豆在西汉前期还偶有所见,但不久即消失。战国后期开始出现的陶钫,盛行于西汉,东汉时已不见。战国末年出现的造型奇特的“鸭蛋形壶”,流行于秦和西汉前期,西汉中期以后就极为少见。陶鼎和陶钟是汉代最常见的仿铜陶器,流行的时期甚长。其他容器如瓮、罐、盆、樽、盘、碗等,在整个汉代都大量存在,它们的形态随着年代的推移而演变。西汉前期少数带有绳纹的瓮、罐等尚有为圜底的,从西汉中期以后,除了三足器和圈足器以外,几乎所有的器物都为平底。还有一些日常用具如案、灯、熏炉及扑满之类,既非饮食器,亦非一般的贮藏器,为前代所少见或未见。随着丧葬习俗的改变,汉代还盛行制作各种明器,种类甚多,数量很大,主要也属灰陶的系统。最初出现的是仓和灶,在秦代和西汉前期的墓中即有所见,但普遍流行则在西汉中期以后。其他如井、磨、猪圈、楼阁、碓房、农田和陂塘等模型,以及猪、羊、马、狗、鸡、鸭等动物偶像,自西汉中期以后,相继出现,到了东汉, 种类和数量均增多。在汉代,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陶俑用于随葬。

硬陶

流行于长江以南,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区,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与灰陶相比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故称硬陶。汉代的硬陶是继承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一般圆形的容器,主要亦系轮制。器物表面往往拍印细密的方格纹,或刻划有波状纹、锯齿形纹,等等。器物的种类,多属瓮、罐、壶、盒、碗等容器。有些器物,如匏形壶、三足罐、四联罐或五联罐等,在形态上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色。

釉陶

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烧成温度约为摄氏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青釉瓷瓮东汉

陶”。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期,先在陕西中部和河南流行,西汉后期,迅速普及到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东汉时,长江流域也有所见。棕黄色的釉陶出现较早,绿色的釉陶出现较晚,但东汉时后者大量流行,较前者更为普遍。器物种类有鼎、钟等仿铜容器,也有仓、灶、井、楼阁等模型及鸡、狗等动物偶象。由于陶质不坚,釉也易于脱落或变质,只存在于墓葬中而不见于居住址,可以认为是专供随葬用

的。铅釉陶器在西汉中期突然出现,可能是由于汉通西域以后,受到西亚方面釉陶影响的关系。但也有人认为,虽然西亚的釉陶与汉代的铅釉陶同属低温烧成,但釉的成份不同,两者未必有关。南方各地的硬陶上有时有一层薄釉,或黄或绿,颜色都很浅,烧成温度甚高,是属于商周以来传统的青釉。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有一种附有双耳的陶瓶,胎壁呈紫褐色,甚坚硬,颈部和肩部施较厚的绿色釉,也属青釉系统。

青瓷

东汉后期,首先是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开始出现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同样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多量的发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说明当时青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和含量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和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是什么?P17 6. 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5)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和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和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

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 汉朝的经济 专题复习练习 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汉朝的经济专题复习练习 1. 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在汉朝时开始使用的是( ) 2. 确立于秦汉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 )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 秦律《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 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4. 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 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 不断提高

C.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 冲突不断 5. 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事务的 “干预”是左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6. 右图显示的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重要一步。下列理解准确 的是( ) A. 人造货币取代了自然货币 B. 实现钱币重量与币值脱钩 C. 彻底终结了地方的铸币权 D. 由多样形状转向同一形制 7.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表所示。这些 材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 出土省份陕西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 出土地点米脂、绥德王德 元墓、绥德、西 安碑林、陕北 藤县宏道院、 藤县黄家岭、 邹城市面粉厂 平陆 枣园 和林 格尔 泗洪重岗、 遂宁双沟镇 A.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 C.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8. 公元前113年,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

汉代建筑特色

作者:于亚洲 指导老师:王孪琤 学校:太湖学院学号:1346045 摘要:汉代建筑风格之特征:古拙粗犷、结构简单、风格大气。汉代建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以至建筑方面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字:重大突破、新的发展 正文 汉代建筑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汉朝分为两个时期:东汉、西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使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开始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这种手法由于可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至明清两代以北京城为代表达到颠峰。 一、阙 汉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阙,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有时在两阙之间联以短檐,以强调其出入口的效果。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之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另外在画像砖、画像石、建筑明器中的形象也有不少。未央宫便是代表作。 二、木构楼阁 木构楼阁是木构建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明器中常有三四层的方形阁楼(如绿釉三层陶望楼),每层有斗拱承托的挑檐,其上置平坐阳台,满足遮阳、避雨和远眺的要求,造型凹凸有致,虚实相生,成为一种特殊建筑风格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门阙是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物,用於墓前和祠庙前,现存东汉石阙30座,以四川的高颐墓阙最精美,也是仿木构建成的,雕刻楼面也有平坐木枋与挑檐斗拱。 中国多高山大川,石头是绝不缺少的,中国的木材也不会比气候与地理条件都更适合树木生长的欧洲多。而“技术决定说”,也难成立。中国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质材料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晚,原始时代的巨石建筑遗存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要说到几个原因了。 1.建筑目的。中国古代的主流建筑是为现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宫殿、苑囿,政府衙署与各种不同等级的住宅,这是中国建筑的主流部分。中国也有宗教

陶瓷工艺学

一、填空题 1、添加瘠性原料则降低塑性泥料的塑性变形,增加水含量则泥料的屈服值降低,延伸变形量增大。(降低或升高、增大或减少) 2、钾长石的矿物实验式为K2OAl3O26SiO2。 3、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4、干燥过程主要排除坯料内部的自由水。 5、玻璃相在日用瓷胎显微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它的数量、化学组成与分布状态决定着瓷胎的性能。 6、绢云母质瓷采用还原焰烧成,具有白里泛青特色,成为中国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 7、造粒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即喷雾造粒、普通造粒法、加压造粒法。 8、乳浊釉根据产生乳浊方法不同可分为:气相乳浊、液相乳浊、固相乳浊。 9、滚压成形按模型的凹凸可分为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 10、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为色基、载色母体和矿化剂。 11、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制度及气氛制度实现的条件。 二、判断题 1、远红外线干燥,是辐射干燥的一种。(√) 2、为保证匣钵在使用温度下体积的稳定性,匣钵必须在高于制品烧成温度下预先烧制。(√) 3、精陶质釉面砖一般采用二次烧成。(√) 4、热压铸成形的坯体,要预先进行排蜡。(√) 5、锂辉石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原料。(√) 6、釉粘度过大,易产生釉面不光滑和橘釉等缺陷,釉粘度过小,易产生流釉、堆釉和干釉 等缺陷。(√) 7、窑内气氛对釉面的表面张力有影响,在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在氧化气氛下的表面张 力大。(√) 8、在制作裂纹艺术釉时,使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 9、由于釉面砖制品表面施乳浊釉遮盖坯体,因此对坯体质量没有什么要求。(×) 10、青釉,天目釉,铜红釉均属于低温釉。(×) 11、通常用热空气干燥,湿扩散和热扩散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 12、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龟裂和剥落。(×) 13、一般的红色颜料如锆铁红,锰桃红,镉硒红等都可以用于高温烧成制品的装饰。(×) 14、天然粘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它也无一定的熔点。(√) 15、钾长石和钙长石在任意情况下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从明器看汉代建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2998541.html, 从明器看汉代建筑 作者:孙洁玉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12期 摘要:通过对建筑明器相关资料的搜集,对资料进行分类,同时对建筑明器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汉代建筑明器 汉代地面建筑存在数量相当少,现在能看到的、相对形象的研究古建筑资料是建筑明器。《礼制·檀弓》曾有记载“······夫明器,鬼器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因此建筑明器是指作为随葬品的建筑模型。建筑明器种类繁多,杨焕成先生按照使用类型的不同,将建筑明器分为住宅、仓房、作坊、戏楼、楼橹等;杨勇先生据模型明器所代表的建筑在功能、用途上的不同,将其分为仓楼、仓房、院落、平房、楼院、台榭、戏楼、望楼、阙、磨房、作坊、厕所猪圈、井等十三类。现阶段,关于古建筑明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考古学和美术研究三个领域,建筑学领域主要目的是复原汉代建筑,来研究其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考古学领域主要目的是复原真实的汉代社会生活;美术研究则围绕空间和视觉文化,试图发现建筑明器的表现意义。 在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将两汉时期比作是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特点基本形成,建筑普遍使用了砖、石、石灰、瓦等建筑材料,楼阁建筑形式的出现,并在建筑的许多部位上运用了彩绘和雕、塑装饰纹样。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笔者发现汉代建筑明器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均有出土,且各地或多或少存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风格样式。河南是出土此类建筑明器最多的省之一,其出土建筑明器数量之大、完整性相对较高好、建筑技巧成熟度高。河南地区建筑明器发现于西汉,东汉末年走向衰落,河南博物院编著的《河南出土建筑明器》一书曾对河南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进行定名,并运用考古类型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和年代研究。此书的出版发行为汉代考古分期断代增添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得到了杨育彬、杨焕成等的高度评价。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可以将研究汉代建筑明器的文章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建筑明器整体性把握和区域性研究,及建筑明器的起源和作为作为随葬品所反映的社会形态。高至喜曾详细介绍了长沙东汉墓中出土的曲尺式陶制房屋模型及其他类型明器,并认为长沙出土的陶屋与广州出土的陶屋在结构和风格上十分接近。朱顺龙结合汉代文献资料和汉代出土的建筑明器,初步探讨汉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筑明器、田地池塘模型、仓灶模型、动物圈厕等不同类型的明器分别反映出汉代的家庭经济生活、耕作形式、积贮思想、家庭副业等经济形态。李思思通过分析建筑明器的出土环境、视觉表达、制作技术以及与墓葬中其他元素的关系来表现建筑明器所反映的物质文化和视觉文化方面的问题。丁丽娜对河套地区出土汉代陶明器进行类型学分析,通过与周边出土陶明器的比较研究考察河套地区的地域特色,并进一步展现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文化融合性及汉代的思想和生活。除上述之外,还有唐

中国四大陶瓷制作工艺解析

1.中国四大陶瓷制作工艺解析 关键词:陶瓷陶瓷工艺斗彩釉里红粉彩瓷釉下五彩 瓷库中国讯: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陶瓷上富有丰富多彩的图文,表达了陶瓷大师们对思想和生活上的追求美的感受,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例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图: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瓷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20张)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粉彩瓷: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釉下五彩瓷: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新彩: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编辑:杨龙) 【推荐阅读】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 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2.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 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 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 式。 5.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 式。 6.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 晶体矿物。 7.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 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8.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 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9.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 的粘土。 10.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O 3 ·2S? O2·2H 2 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1.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 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2.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3.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4.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5.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16.细度——指固体颗粒的大小。陶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 表示。 17.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8.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 的方法。 19.滚压成型——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 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20.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 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21.实心注浆——泥浆中的水分被模型吸收,注件在两模之间形成,没 有多余的泥浆排出的注浆法。 22.干压成型——将含水率低于6%的粒状粉料,放在模具中直接受压而 成型的方法。 23.等静压成型——粒状粉料在有弹性的软模中受到液体或气体介质传 递的均衡压力而被压实成型的方法。

2021年汉代建筑风格

汉代建筑风格浅谈

汉代建筑浅谈 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关键词:城市建设汉代木构建筑组合式建筑楼阁陵墓 经过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华夏大地又重现了往日的安宁与欢笑——中国自此进入了一个相对长的繁荣时期。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此时科技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的编著,造纸术、地动仪的发明,以及天文、历法、医学等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汉朝疆域也是扩张到空前的辽阔,势力甚至也伸展至中亚;汉朝与周围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了乐器、舞蹈、杂技、雕刻、佛教、良马和农作物,而汉朝的丝绸、漆器、铸铁术、凿井术、农业灌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汉朝的空前的强盛,使中国人几乎和汉人划上了等号,从此"汉字,汉族"的称谓就沿用至今;汉朝的辉煌,足可以和伟大的唐朝相比,故现今人们常以“汉唐盛世”并称。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 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 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 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 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 发展。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至今 没有发现一座汉代木构建筑。但 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 富,汉代屋墓的外廊或是庙堂、 外门、墓内庞大的石往、斗拱、 都是对木构建筑局部的真实模 拟,寺庙和陵墓前的石阙都是忠 实于木构建筑外形雕刻的,它们表示出木结构的一些构造细节。但这些“准实例”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显示室内或内部构造。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根据这些,人们对汉代建筑的认识才充实丰富起来。(明器,即冥器。活着的人相信死去的人灵魂不灭,将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因而把他生前用过或喜欢的东西仿制出来埋在墓里。) 西汉仍盛行高台建筑,很少发现西汉时期的陶楼,故西汉时期时期的高层建筑还未大量兴起。东汉时期各地建高楼,中国木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汉代城市建设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龙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带,距今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其作为都城的历史近350年,实际使用年代近800 年,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揭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公元前199年,丞相萧何提出“非壮丽无以重

陶瓷工艺学案例集

《陶瓷工艺学》案例集 由于陶瓷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特编写案例案,本案例主要针对工厂的实际情况,教师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集结成30个案例,这些案例包括陶瓷生产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分析等七大模块的重要知识点: 案例1. 某生产仿石砖的工厂,对砂、石料要进行滴加盐酸检测实验,滴盐酸检测规范如下:取混均匀的砂、石料约50~100g于塑料容器中,倒入约100~200ml(1+1)盐酸,仔细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及作出产生的气泡是较少、较多、还是大量的判定。请问这个滴盐酸是检测什么成分?原理是什么? 答:主要检测是碳酸钙的含量,因为碳酸钙与盐酸起反应,会放出气泡,,如果起泡就不能用来做面釉的,一般控制氧化钙含量小于0.8%,最好小于0.5%。 案例2 以下表格是某生产抛釉砖的工厂,对煅烧粘土和烧滑石的质量要求,请根表格分析为什么工厂中对粘度类原料控制其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为什么对其他成分不做要求。工厂中为什么对滑石原料提出氧化镁做出要求,而与此则还对氧化钙和氧化铁做出要求,如果氧化钙和氧化铁量多一些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ISO体系文件)外购物资验收标准 文件名称外购物资验收标准 (矿物原料——仿古、抛釉 砖用) 文件 编号 QB/HLF 01.02页号第2 页第A版第0次修改 项目 名称要求外观质量水份 (%)化学成份(%)配釉试烧 备注: 配方主管 可改动 煅烧高岭土质量 标准 白色粉末状,质 地均匀,无杂质。 ≤1.0% Al2O3≥40.0 Fe2O3≤0.3 用刮釉器刮釉或淋釉于干坯上、 试烧后,与标样釉面对比效果一 致,包括:白度、烧结度、光泽 度、针孔、杂质。 配釉配方: 高岭土20g 面釉浆100g 重点项目: 水份 化学成份 配釉试烧 让步 接收 超0.1% 扣0.1% Al2O3每低0.1% 扣0.2% 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

汉代建筑木构架初探 包欢辉 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 /汉代后世所常见的抬梁式、穿斗式、穿斗式以及井干式木构架已经出现,在我国的多处考古发现,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明器陶楼中都有着重要体现。本文结合古今文献以考古发现做以参考,对我国汉代建筑木构架做以 介绍和研究。 关键词 / 汉代建筑考古木构架 一、正文 1.汉代建筑总体概况 在汉代的历史发展中,西汉初期国家刚刚统一,建筑形式与技术多沿袭秦代,大型建筑为了体现宏伟、高耸,只能依靠夯土高台来增加建筑高度。此种做法起源很早,《国语·楚语》中记载:“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反映了台的最初功能,其后又在上面建造简单的木结构房屋,名为榭。榭逐渐演变成建于水边或花畔的开敞小楼,供人们游憩。“秦代高台建筑宏伟、庞大,为了连接建在高台上的各个单独宫殿,出现了阁,当时的阁就是阁道,是将高台上的宫室殿屋连接起来的高架道路” , 1 由梁和柱组成。后世的阁便是在这种阁道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的。西汉鼎盛之时,建筑技术也随着经济发展向前推进了,人们渴望登高的愿望终于使得民间建筑中出现了独立的楼阁。依靠自身结构搭建起来的楼阁建筑是汉代木构架进步的 最突出贡献,楼阁建筑的发展首 先是受“仙人好楼居”思想的影 响;其次是由于 汉代社会稳定,生产进步,人口 剧增,而城市规模却不能无限制 的扩大,为了安 置迅速增长的人口,解决他们的 居住问题,节省建筑的占地面积, 楼阁建筑出现 是必然趋势;最后一点木构架建 筑结构已不能满足于高台的局 限,对新技术的渴望和不断探索, 使得汉代独立的楼阁建筑变成 现实。此后,汉代的建筑技术突 飞猛进,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第图1.1汉明堂辟雍复原图一个高峰期,不仅形成了后世一 直承传的传统木构架体系,砖石建筑也兴盛起来。现今遗留下来的汉代建筑均为砖石材质,可见砖石技术在汉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式建筑-明堂辟雍(图 1.1),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维持原有水分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2.晶界:结晶方向不同的、直接接触的同成分晶粒间的交界处称为晶界。3.白度:白度指陶瓷坯体表面对白光的漫反射能力,是陶瓷对白光的反射强度与理想的白色标准物体所反射白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装在封闭模具中的粉体在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成型的方法。 5.快速烧成:烧成时间大幅缩短而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得烧成方法称为快速烧成。 6.陶瓷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试样中所含相的种类及各相的数量、颗粒大小、形状、分布取向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8.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能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9.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0.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1.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2.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3.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4.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5.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16.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7.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8.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19.干燥制度——为达到最佳的干燥效果,对干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干燥时间和速度、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规定。 20.烧成制度——为烧成合格陶瓷制品和达到最佳烧成效果,对窑内温度、气氛、压力操作参数的规定。 21.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22.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23.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24.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试析高要馆藏出土的汉代陶器

试析高要馆藏出土的汉代陶器 发表时间:2017-07-05T16:33:21.24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潘坤云 [导读] 出土陶器上鸟塑的共同特点:尖喙,高额,扇形宽尾上扬,双翼展开下摆,双足均三趾,腹、翼、尾多刻划羽毛。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博物馆 526100 摘要:1984年至1986年,高要有文字记载的汉代出土文物(包括考古发掘或抢救性清理)共有4次,共出土各类文物42件,其中出土 较完整(或可复原)的陶器37件,现均藏于肇庆市高要区博物馆。本文通过对这4次考古发掘或抢救性清理出土的汉代墓葬资料进行整理,结合出土实物分析高要汉代陶器特点、墓葬分布及文化习俗。 关键词:高要,馆藏出土,汉代陶器 一、高要历史概况 高要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因境内西江羚羊峡“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高要东与佛山市接壤,西与粤西相连,是岭南 传播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通道,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遗留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古迹,是肇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的疆域范围,秦朝时属南海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赵佗建南越国,至汉高祖十年(公 元前196)赵佗归汉,高要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吕嘉之乱,废除了南越国,设南海等九郡,始设高要县,隶属苍梧郡。县署设在羚羊峡口(古称高要峡)。高要自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六年(507)设高要郡后,为历代郡、州、府的驻地,从民国至解放后历为行署、专署、地区的办公所在地。1988年,高要县府由现在的肇庆市区搬迁到与肇庆隔江相望的南岸镇。高要县名,一直沿用到1993年撤县设市为止。2015年7月20日,高要又撤市设区。高要之名作为一级行政区的名字无论管辖的地域大小如何变化,从未停用或者改变过。关于高要县名的得来,民国版《高要县志》这样陈述:“谓之高要者,本以高峡山得名。所以‘要’读‘要荒’之‘要’,不若为‘要道’之‘要’云。” 二、高要汉代遗物考古发掘情况 高要有文字记载的汉代出土文物(包括考古发掘或抢救性清理)共有4次,共出土各类文物42件,其中出土较完整(或可复原)的陶器37件,还有部分各类纹饰的陶片等。 1、土地咀东汉墓:位于高要南岸镇,镇塘山山腰东北面,东汉。坐西南向东北,面对羚山的莲花峰。1984年10月11日,高要师范扩 建校舍时发现,土坑墓,但形制已受破坏。出土和采集的随葬品有26件,其中铜镜一面,滑石釜1件,陶器24件。陶器种类有陶瓶、陶井、陶簋、陶鼎、陶奁(温酒樽)、陶卮、陶釜、陶灯、陶熏炉、陶屋、陶灶、陶罐、陶盆。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东汉时代高要以及肇庆的埋葬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狗令堂东汉墓:位于高要南岸镇之西,西江河边的狗令堂山(俗称“狗另头”山)北山麓。东汉。该墓于1985年1月初发现,由高要 文化馆派文博干部清理。墓穴坐南向北,为土坑木椁墓,由于受到严重破坏,故无发现棺木和骸骨。出土滑石釜1件,陶器9件。陶器种类有陶釜、陶温酒樽、陶屋、陶井、陶灶、陶罐、陶簋、陶瓶等。从出土器物的特征看,该墓年代当属东汉。该墓的发现和清理,为研究高要东汉时期的经济和生活习俗等,提供了较多的研究资料。 3、口岸码头文物出土点:位于高要西江南岸大鼎峡下游西江右岸,土名“五显坦”。1986年8月中旬施工时发现。出土器物有:石斧1 件、铜镜1面、四耳陶罐1件。陶片若干。陶片纹饰主要有米字纹、篦纹、细方格加戳印纹、绳纹、弦纹等。出土器物特征表明该处文物点年代应是战国至西汉时期。 4、活道镇山塘口西汉墓:位于高要活道镇山塘口村东150米的山枝头山。西汉。1984年11月27日发现。出土有青釉五连陶罐、陶温酒 樽和宽口小陶罐各一件。这些器物的火候较土地咀汉墓的出土器物略低。 三、高要出土汉代代表性陶器情况 高要馆藏出土汉代37件陶器列表如下: 序号名称尺寸(㎝)完残现状出土地点 1 东汉刻划网格与水波纹带盖陶簋通高22.5,口径26.5,底径13 身碎,已粘接,尚有穿孔土地咀 2 东汉刻划水波纹三足陶盖鼎 通高21.1,耳距22.5,口径18,足距13.3 盖残碎,已修复,仍有穿孔。断一足,已粘接。断一耳土地咀 3 东汉划水波蕉叶纹陶三足釜高22.8,口径11,腹径11,足距12.9 口有缺损,肩有残缺土地咀 4 东汉刻划斜方格纹鸟钮盖圆陶井通高21.5,口径16.3,底径23.3 柱已失土地咀 5 东汉刻划斜方格纹双铺首三足鸟钮盖陶温酒樽通高25,口径18.8,盖径20,底径19.9,足距19.2 缺一羊俑。盖钮、盖沿残损。口至 腹残,已粘接。口沿有残损。土地咀 6 东汉刻划叶脉纹鸟钮盖陶熏炉 通高20.3,炉口沿有残损土地咀 7 东汉豆形陶灯高13.2,油盏口径8.5,灯座直径10.5 盏口,灯座底均有磕伤土地咀 8 东汉网格和水波组合纹长颈陶瓶高25.3,口径3.8,腹径16.9,底径12.6 口残损,圈足有缺损土地咀 9 东汉刻划斜方格纹鸟钮盖陶卮通高13.8,口径11.4,带柄长15.1,底径11.1,足距9.3 盖沿有缺损土地咀 10 东汉青釉网格纹双系陶盖罐通高20.9,口径9.5,腹径17.4,底径19.2 完整土地咀 11 东汉刻划斜方格纹双系陶盖罐 通高23.2,口径9.3,腹径18.2,底径19.2,盖径11.5 口沿有缺损,口至腹有残土地咀 12 东汉刻划网格纹双系陶罐高20.4,口径9.7,底径19.6 碎已粘接,器身仍有穿孔土地咀 13 东汉刻划网格和水波组合纹四系陶罐通高32.7,口径13.3,腹径27,底径17.8 残破,已粘接。器身腹部仍缺一块。土地咀 14 东汉网格和水波组合纹四系陶罐高16.5,口径8.8,腹径18.9,底径13.8 完整土地咀 15 东汉青釉小方格纹双系陶罐高16.1,口径11.2,腹径22.2,底径13.3 一系残,口沿、肩腹均有磕伤。土地咀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与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就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就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与含量就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说明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就是什么?P17 6、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就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与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就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与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就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就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与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与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就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就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为Al2O3·4SiO2·nH2O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常

广东省博物馆陶瓷展馆讲解词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400.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在这个展览中,您将看到200多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它们详细介绍了中国陶瓷在起源、发展、鼎盛时期的艺术特色以及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401.第一部分:“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展示了陶瓷自新石器时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这几件陶器来自位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是这个展览陈列的最早的陶器。马家窑文化深受仰韶文化影响,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它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年代约在公元前2900至公元前2350年。纹饰以红彩和黑彩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为骨架构成各种图案。马厂类型陶器年代约在公元前2350至公元前2050年,是马家窑文化最晚的类型,是半山类型的继续与发展。 402.商代陶器的主要特征是圜底、圈足和袋状足。绳纹约占陶器纹饰总数的五分之四。西周时期,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陶鬲是西周时期的主要炊具,与锅用途相同。陶与瓷的区别在于烧成温度、原料、吸水率、敲击声的不同。原始青瓷接近瓷器的标准,出现在商周时期,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有些出土的战国陶器铭文有“陶里”“豆里”的地名,字样大都印在浅盘豆上,说明制陶业已具有主要生产某些产品的专业化倾向。 403. 成熟青瓷出现于东汉。西晋时期,瓷器成为常用的容器和饮食器具,并用印、划或堆贴等纹饰装饰。汉晋时瓷壶开始流行,用于盛放酒、水。西晋至南朝时期非常流行鸡首壶,但在不同时期,器形有所不同。西晋鸡首壶的鸡头是实心的,完全是一种装饰。东晋时的壶身、壶颈都比西晋的略高,鸡头是空心与壶身相通,具备了流水的功能,鸡尾成为了壶柄,实用性明显高于前朝。 404.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都生产青釉瓷器。由于原料、风俗习惯和审美爱好的差别,南方和北方的器物各具特色。北方的器物,釉色呈橄榄般的绿色、胎体厚重,造型粗矿,纹饰庄重;南方器物釉色青绿,造型巧致,纹饰精细,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第一节陶瓷生产及原料概况 陶瓷是指用粘土、石英等天然硅酸盐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得到的具有 一定形状和强度的制品。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电瓷等。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 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 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 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 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 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整理 汇编如下: 一、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类 1、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 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 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2、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3、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 二、陶瓷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 1、硬质瓷 (hard porcetain) 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电瓷、化学瓷等。我国所产的瓷器以硬质瓷为主。硬质瓷器,坯体组成熔剂量少,烧成温度高,在1360℃以上色白质坚,呈半透明状,有好的强度,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又是电气的不良传导体,如电瓷、高级餐具瓷,化学用瓷,普通日用瓷等均属此类,也可叫长石釉瓷。 2、软质瓷(soft porcelain)与硬质瓷不同点是坯体内含的熔剂较多,烧成温度稍低,在1300℃以下,因此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介电强度均低,一般工业瓷中不用软质瓷,其特点是半透明度高,多制美术瓷、卫生用瓷、瓷砖及各种装饰瓷等。这两类瓷器由于生产中的难度较大(坯体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都很差,烧成时变形严重),成本较高,生产并不普遍。至于熔块瓷 (Fritted porcelain) 与骨灰磁 (bone china),它们的烧成温度与软质瓷相近,其优缺点也与软质瓷相似,应同属软质瓷的范围。英国是骨灰瓷的着名产地,我国唐山也有骨灰瓷生产。 3、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体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多以各种氧化物为主体,如高铝质瓷,它是以氧化铝为主,镁质瓷,以氧化镁为主;滑石质瓷,以滑石为主;铍质瓷,以氧化铍或绿

复习思考题--陶瓷工艺学

第三篇陶瓷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1 、传统陶瓷的概念与现代陶瓷的概念有何不同? 答:( 1 )传统陶瓷:指以粘士和其它天然矿物为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所制得的各种制品。( 2 )现代陶瓷:指用陶瓷的生产方法制造生产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 品。 2 、陶瓷如何分类? 答:( 1 )按用途来分:①传统陶瓷(普通陶瓷)、②特种陶瓷或新型陶瓷亦称精密陶瓷( 2 )按物理性能分:陶器、炻器、瓷器。 3 、在按陶瓷的基本物理性能分类法中,陶器、炻器和瓷器的吸水率和相对密度有何区别? 答:吸水率相对密度 陶器 3-15% 1.5-2.4 炻器 1-3% 1.3-2.4 瓷器<1% 2.4-2.6 4 、陶瓷工艺学的内容是什么? 答:由陶瓷原料到制成陶瓷制品的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5 、陶瓷生产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哪些工序? 答:有原料选定(进厂)、配料、坯釉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等工序。 6 、列举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属于陶器、炻器和瓷器的产品? 答:陶器:内墙砖;炻器:建筑外墙砖;瓷器:卫生洁具、地砖。 第二章原料 1 、陶瓷原料分哪几类? 答:可塑性原料;熔剂类原料和瘠性类原料。炻炻 2 、粘土的定义如何? 答:粘土是一种或多种呈疏松或胶状密实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物。

3 、粘土是如何形成的? 答:粘土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如长石、伟晶花岗岩等经过长期地质年代的自然风化作用或热液浊变作用而形成的。长石转化为高岭石的反应大致如下: 2[KAlSi 3 O 8 ]+H 2 CO 3 ------Al 2 Si 2 O 5 (OH) 4 +4SiO 2 +K 2 CO3 4 、粘土按成因和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 答:按成因分类: ( 1 )原生粘土。又称一次粘土、残留粘土,它是由母岩风化后残留在原地形成的。 ( 2 )次生粘土。又称二次粘土、沉积粘土。 按耐火度分类: ( 1 )耐火粘土。其耐火度> 158 0 ℃。 ( 2 )难熔粘土。耐火度为 1350~ 158 0 ℃ ( 3 )易熔粘土。耐火度在 135 0 ℃以下。 5 、粘土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是怎样的? 答:化学成分: (1)SiO 2 : 40-78% (2)AL 2 O 3 : 12~40% (3)R 2 O+RO : R 2 O=0.5~5%, RO=1~6% ( 4 ) Fe 2 O 3 、 TiO 2 ≤ 1% ( 5 )灼减量。 粘土的矿物组成: ( 1 )高岭石( Al 2 O 3 · 2SiO 2 · 2H ( 2 )蒙脱石( Al 2 O 3 · 4SiO 2 · nH 2 O , n > 2 ( 3 )伊利石( K 2 O · 3Al 2 O 3 · 6SiO 2 · 2H 2 O · nH 2 O )。 6 、什么是粘土的可塑性、塑性指数和塑性指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