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

2.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3.《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4.“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胎质细洁的白瓷

5.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6.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说明()A.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D.宋代城乡差别消失

7.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D.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8.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9.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10.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

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

11.如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12.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13.“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这种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商主义C.“朝贡”贸易 D.海外殖民

14.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15.南宋时期,绍兴府山阴县的梅市和项里市,是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又名:鸡头米)市场;秀州华亭县的下砂市、海盐县的鲍郎市、明州鄞县的大嵩市等则是著名的盐业草市;嘉兴府“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已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B.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起

C.市场具有专业化特征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16.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17.意大利在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之后,大约到1550年衰落,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文艺复兴中心转移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理性主义成为潮流

18.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交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A.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极端化倾向明显

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20.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

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22.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 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23.表是我国1913年一1916年关税收入(单位:关平两).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总额

1913年44,68,744,479

1914年41,051,658,349

1915年39,710,384,686

1916年40,672,421,438

A.列强迫使北洋政府降低关税 B.袁世凯为换取列强支持主动降低关税

C.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设备

24.1938﹣1941年,四川新筑公路3944公里,通车里程由战前的4637公里、只有65个县通车的落后状况,发展到战后的8581公里、111个县市通车(占当时170个县市的65%以上)这反映出()A.民生主义得到全面贯彻 B.抗战大后方的作用突显

C.交通服务于民族战争 D.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战

25.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鹎,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26.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27.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据此可以推知列宁当时()

A.认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放弃军事共产主义的做法

C.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D.希望推迟向社会主义过渡

28.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人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人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C.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 D.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2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C.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 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30.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31.“大会……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路,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这一真知灼见并没在当时贯彻下去。材料中的“大会”召开于()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

C.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之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32.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的这一认识()

A.突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肯定了过渡时期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促进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D.彻底打破了苏联经济模式对我国束缚

33.《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34.如图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35.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如下,据此分析可知()

总利润生产税所得税调节税企业提留

100% 40% 33% 12% 15%

A.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C.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 D.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36.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日本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埔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但“滞胀”在西欧表现最为突出。西欧经济“滞胀”最为严重的原因是()A.社福利水平最高 B.国有经济比重大效率低

C.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D.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较低

37.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WB B. IMF C. WTO D. APEC

38.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

A.美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不复存在 B.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减弱

C.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D.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急剧衰落

39.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40.如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B.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C.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D.经济的全球化

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6分,第43题14分,44题16分,共计6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代相比北宋市场布局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传统中国没能通向‘现代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与世界市场接轨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的角度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2.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二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何一民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一衰一兴的原因。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价格语言”。

﹣﹣宋泓均、高强著《货币变局》材料二如图引自2010年01月《东方证券》的《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美元如何影响世界》一文。

材料三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摘自2008年11月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必修二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CCD 6-10 CCDBC 11-15 CDABC 16-20 BADBD 21-25 DCCCD 26-30 BBCCB

31-35 ABDDD 36-40 BADBD

二.综合题

41、

(1)变化:北宋的市场突破了空间限制,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城市的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实行抑制商业的政策;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束缚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古代城市难以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

(2)不同:近代中国是在丧失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被动开放;现代中国是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主动开放.

影响:一方面促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另一方面,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2.

(1)因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2)事件:洋务运动

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43.

(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

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

(2)特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

原因: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

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

44.

(1)变化:英镑作为国际性货币的主导地位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影响:①进一步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地位及其在二战后的国际影响力;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推动了二战后美国世界政治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③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趋势:由单一货币体系向“一主多元”,再向国际货币的多元化转化.

因素:①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②经济全球化;③国际间金融合作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 .宗教束缚的削弱 D C.人文主义的影响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历史必修三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三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应当 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韩非 4. 下列言论属于孟子的是( ) A. “性相近也” B .“人无有不善”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5.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 .“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 .“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6.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 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 7.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思想; 9. 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 是( ) A. 取消文字; B. 实行吏治; C. 以法治国; D. 厚今薄古 10.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 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D. 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11. 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 ) A.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 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 C. 人定胜天 D. 尚贤尚同 12. 汉武帝“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 民贵君轻主张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13.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14.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7.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 花木兰替父从军 B. 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 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18. 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 抗清斗争高涨 B. 社会相对安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19.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 皆本也。”这一 观点出现于( )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20.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 释正确的是( ) 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1.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 正确的评价是 ( )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15. 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A. 孟子 B. 程颢、程颐 C. 16.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 王阳明 D. 朱熹 )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A. 都是反面的 B. 都是进步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整理

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 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 【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的原因: A.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产品主 要用来缴纳赋税和自己消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1)积极: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2)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 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 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西周出现了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到明朝中叶前占据统治地位】 2.民营手工业【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3.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手工业成就最高的三大行业及成就: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官窑、钧窑、定窑、汝窑、哥窑】;元朝--出现青花瓷; 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 2.地区:江南地区 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含义: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基本特征:雇佣关系】 5.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冶金 制瓷 丝织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2016.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879年,清政府派遗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此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2.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B.五口开始通商 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19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南方3个省份住过10年的一位英国人说:“我还没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B.外国的布料质量不如当地土布 C.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进口 D.中国农民生活贫困购买力下降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6.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 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 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 会根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 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 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题

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位同学正在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研究性课题,如果他要了解5世纪中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应查阅下列哪本书? A. B. C. D.

2.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2号F火箭”,中国早期 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3.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4.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B.商代的甲骨文 C.商周时期的金文 D.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5.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是 A.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形成 B.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加强了思想控制 6.下列关于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 D.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创造 7.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8.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 B.色彩都比较鲜艳 C.都用毛笔绘画 D.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 9.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①稚拙的线条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丰富多变的线条④复杂的色彩和图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宋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提倡重视 B.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C.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D.文化普及 11.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12.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复习试题(二)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非选择题共5题题共75分,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1.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4.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5.曾经考取了晚清的状元,但却选择了实现救国之路的是 A、冯济川 B、陈启源 C、周学熙 D、张謇 6.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包括 A、面粉业 B、钢铁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 7.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8. 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 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 ) A.二十年代末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9.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10.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1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12、“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是歌曲《青花瓷》 里的歌词。请问歌曲里面唱颂的物品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 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 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3.如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 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兼相爱,交相利”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 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两种分歧 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思想不同 D.讨论的话题不同 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说 D.大一统思想 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 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题组 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1年题组

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③④ 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4.(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0年题组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分数:班级:姓名: ) 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处,12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①我国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④ D.①②④ C.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一哪列下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庄子·让王》2009·临沂模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5.(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D.①③④.②③④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 C.①②④ 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B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C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7.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交通工具.农耕工具 D C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右图8. 古代有货郎()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C. B. 汉代A. 唐代宋代 D. 明代 9. (2008·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1.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下图),以纪念在中国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