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_李振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_李振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_李振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_李振跃

2013·7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用24字凝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在新世纪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论述,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且为多元化时代凝聚社会公众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基本内涵是:以“坚定信仰”为价值灵魂,以“忠于理想”为价值目标,以“爱国创新”为价值主题,以“知荣明耻”为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有其自身特有的表征,主要体现为。

1.普遍性与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本质、最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决定着人们所有的价值评判、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是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的总体规划和高度概括,具有普遍性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灵魂、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体现,从根本和长远上看,是动态过程的静态存在,一旦生成并确立,必将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内化为人们的行动准则,并沿着日常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趋势发展,即便是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出现次级价值观、具体价值观乃至某些基本的价值观的变化,也不影响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恒定。

2.民族性与大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

先进的民族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和追求。文化是民族的文

化,任何文化都有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都是以他的本土性为生存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的中华民族振兴与和平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的,必然带有明显的民族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立足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大众性原则,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只不过这里的人是指当下中国的大众,实质是包括各阶级、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

3.时代性与崇高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产生

于历史文化资源而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的孤立的社会意识现象,其深刻的根源乃是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否有效地透视、诊断现时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矛盾,为研究、解决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与重大课题提供有价值的认知框架与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是衡量与判断历史文化是否具有现实存在合法性的根本依据与基本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固然不能轻视对历史优秀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李振跃

摘要:大学生担负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重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成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是认同,认同的判定标准是编制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认同度测量表。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作者简介:李振跃,华侨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福建泉州36202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7-0048-03

48

2013·7

化资源的挖掘、改造与吸收,但应看到,立足当代实践,把握时代问题,着眼时代呼声,开创时代风气,引领时代进步,才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与根本着力之处。4.理想性与建设性。核心价值观把人类的远大理想

与实践活动联系结合在一起,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成

为引导人们进行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的价值理想和价值信仰。正是由于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性,人们才能在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与价值理想、价值信仰不相符合的价值偏差和价值失误。也正是有了理想性的精神支柱,人们才能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迈进,不断地获得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社会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正确认识、科学揭示其内在发展的规律,这有赖于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的积极性建设。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点

1.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多维的心理结构。大学生

在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存在着多维的心理结构,包括众多的影响因素,诸如成长经历、社会认同、自我接纳、交往积极关系、生活目标、个体自主性、信仰倾向、价值范式依赖等因素。不同的心理结构构成所展现出的认同也必然是一个多维的心理认同结果。这种多维的认同心理也必然外化于价值实践,在进行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时,多半从自我情感和自身利益层面考量,更多地彰显自我本位和局部利益,并呈现出有利于“小我”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取向。

2.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易接受新事物但又难以保持恒定状态,往往是刚刚接受便质疑同起。在认同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是先对价值进行判断认知,认知消化定型后才会走向认同,并历经从浅显表象层面认同到更深层次的信仰尊崇,最后才是理想信念上的根本认同。而且,认同还受时空、环境氛围、格局把控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时而认同强烈、持久、全面,时而消沉、短暂和狭隘。不同的大学生主体对不同的认同内容总是伴随着片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发展。

3.核心价值观认同在个体背景变量上存在差异。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因个体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认同状态。这些个体的背景变量差异主要是指在性别、

学段、地域、家庭来源等。在性别方面,男性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倾向于粗放情形,比较模糊,但趋向理性,女性则过于细腻,相对清晰,但过于感性;学段上的特点主要是随着学段的增加,逐渐从被动普遍认同到主动选择认同;地域和家庭来源则主要是取决于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人情风气、政治气氛、开放程度和经济状况等,大环境好则认同深刻、全面、理性,大环境不佳,则认同浅浮、单一、偏激。

4.核心价值观认同受社会、学校及自身变量的交替影

响。当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之所以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存在诸如多维度的价值观冲突、现实困惑与理论认同的冲突、个人实现的内在要求对价值的影响等问题,主要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呈交替状态出现,因此所在的学校整体风貌好,有时能掩盖住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所释放的正能量多时,学校、家庭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家庭和睦开明时,能淡化学校和社会消极的附着。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构建1.明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结构。党的十八大

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表述,为我们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步骤研究核

心价值观的认同结构提供了宏观指导支撑,设立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价值评判、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三个层面进行考量,旨趣在于依据多维的心理结构因素,科学地测试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并依据不同差阶因素得出的不同结果,生成不同类别的指标因子,编制与党的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最新表述相一致且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测量表》。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予以运用,比较准确地检测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总体状况和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和价值行为的矫正规制。

2.正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特点。依据认同结构所编制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测量表》,必须正视大

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的多维特点和动态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总体状况;另一方面,要能比较全面地揭示其在大学生个体背景变量差异上的特点所暴露出不同认同倾向的内在生成及演化机理。客观分析那些导致大学生出现认知与实践脱节、知行严重分离、认同视域片面、认同内容异质、认同形成不稳定等的成因和机理,并以其认同特点演进发展规律入手,探索迎合、适用其特点的认同提升指标体系建设、认同结构构建、认同因子配置和认同结果固化的步骤、方法和技术处理。

3.找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大学生

既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群体,又是整个社会群体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受多重因素的交替影响。社会问题上: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别与利益矛盾、城乡二元结构的冲突、多种生活方式之并存、多元价值观之差异的集中凸显,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不公、教育行政化严重与教育自主性缺失的矛盾、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悖、教育内容与教育重心的偏离的错

49

2013·7

位等问题。家庭方面: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的问题、诚信愿景与诚信缺失的问题、个体成长与群体发展的攀比问题等,都或重或轻,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高度认同。

总之,影响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等共同作用下的影响。因此,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问题是一项综合治理的工程。对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家庭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漏洞和重心的偏差都应当是从事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所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依托全社会积极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又要从学校及其教育工作的自身的教育方法、重心、措施和制度入手。既注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既要注重措施和机制的规制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切实客观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形成主导价值观,并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选择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提升策略。根据当前

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总体状况和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探求提高大学生核心

价值观认同的有效策略。

一是注重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与内容构建。加强核心价观的顶层设计,不能只停留在重视的层面,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必须有一个明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和计划,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应教育学生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信念,坚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奉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道,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彰显教育理念,引导主导价值观。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要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人文关怀,客观地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趋向、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多方面的需要,以最大的价值认同为出发点,使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需要、自由个性和思想道德素质等人的本质和特性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引导教育中,既要认识到多元价值客观存在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根基,承认多元价值取向的客观存在,给予不同价值观以客观评价,又要科学地进行主导价值观的引导,主动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价值归趣,争取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向着主导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最终在多元价值体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是遴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和方法。就价值观的培育而言,必须倡导学习、认知向实践转化,使大学生能够在真正认识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实践并在实践中形成大学生内化的价值信念尊崇、思想基础认同和行为习惯养成,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途径的选择上,要注重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育人联动模式。以学校为主战场,倡导社会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促使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认同的构建者,教师真正成为推进认同的引导者;以家庭环境为大后方,发挥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亲和、粘合、柔和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以社会为大熔炉,发挥政府、部门、团体、媒介所具有的公信、诚信、善信的积极氛围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愿景和价值目标。

四是编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测量表》。编制与党的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最新表述相一致且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测量表》。明确认同度测量的矫正、引导和规制性原则,设立包括一级测量指标诸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价值、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中国共同理想信念的尊崇、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二级测量指标诸如三个代表思想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中国梦的内涵、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针政策等。三级指标诸如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问题、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及办事难、就业难、生活艰辛、物价上涨、幸福指数降低等多个评价因子,以及不同评价主体与内容,使认同的测量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备,测量权重更加搭配合理,测量结果相对客观,暴露问题成因具体。并依据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的普遍特点和整体状况,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提升办法。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罗爱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韩柏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杨明.国家与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基本路径[J].红旗文稿,2012,(8).[5]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大学,2008.[6]王伦光.论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探讨,

2006,(21).

责任编辑陈玲

50

大学生演讲稿-知荣辱树新风

( 大学生演讲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081 大学生演讲稿:知荣辱树新风College Students' speech: learning honor and disgrace and building

演讲稿| Speech 大学生演讲稿大学生演讲稿:知荣辱树新风 以何为荣?以何为耻?这样的思考,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久弥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荣辱观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尺度;另一方面,是个人对行为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简言之,荣辱观包括了对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社会客观评价和本人的主观意向。在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没有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就没有个体价值观的匡正。没有个体价值取向的扶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只能是空中楼阁。生活中,一些人以追求经济与效益为名,行欺行霸市、违法乱纪之实。他们看到了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但却忘却了市场经济同样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而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的构建,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与题中之义。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在鞭挞丑恶的同时,我们弘扬世间的真情,秉承人性的光辉,用一己之力,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人世间不可或缺的真善美。“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奏响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号角,更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濮存昕担当”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走上街头义务献血,与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拥,展现的是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学生洪战辉12岁 第2页

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摘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内化过程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系统。大学生正是通过这一循环系统从理性认知、情感共鸣阶段过渡到思想转化阶段,并据此不断调适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把这些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所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心任务是要使大学生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呼唤高校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导引体系。该导引体系应该是一个科学的指导、引领体系,是一个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方位,以此来导引大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工程。 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此,必须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导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应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于教学内容,精彩体现于教学过程,消化吸收于讨论交流之中。 (一)着力将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于教学内容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着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教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任课教师要着力以科学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帮助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认识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看清本质、理性选择。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着力强化共同理想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导引大学生树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在社会主义转型期,体制转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我们的信念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口县人民检察院的***,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信念》。 今天,我鼓起勇气,并且充满了高昂的激情和渴望站在这个舞台。虽然我是检察岗位上平凡的一员,但我身后有一支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履行着法律监督职能重任的团队,一支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的团队,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恪尽职守的团队。 在我耳旁不时响起:“我宣誓,我坚决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铮铮誓言。这就是一名检察官的价值观与信念。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重温检察职业道德的誓词时,您心中是否也和我一样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记得第一次进入人民检察院时,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国徽,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它

们告诉我,我将从事一份神圣的职业;如果说这还是很浅显的感受的话,那么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是……,后来我接触的检察工作和我身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检察事业忘我工作的同事们。从反贪、反渎干警日夜奔波在取证的第一线;从公诉干警脚踏实地、常年如一日的审查堆积如山的案卷,在法庭上用唇枪舌战有力的指控犯罪分子的罪行;从侦监干警们为了不使一个犯罪嫌疑人受到错误地逮捕而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案细节;从控申干警对上访人的细心疏导、耐心释法说理;从民行科干警积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认真办理一起又一起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等等等等。他们这样为检察事业含辛茹苦的耕耘,无一不以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形象,彰显检察人员忠于检察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检察情怀和信念。 身边,有着这样一位同志,他是一名基层检察战线上的普通检察官,以满腔热忱书写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执着;他身患绝症却默默地在岗位上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着人民检察官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公仆形象;他用忠诚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平凡却伟大的生命之歌!他就是江口县人民检察院***同志。他说“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意志。病魔是弹簧,你弱它就强。我用正常的工作来忘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笔者认为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李岚清同志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一门重点课,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们必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威信;同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要求进步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三)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

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_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金娜。来自10级护理六班。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 为大家作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关于自身发展,同时也关乎一个名族的进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文化信息冲击着我们的视野,面对如此形式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大学生的职责所在。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一代,具有鲜明的特点。但与此同时又是非常务实的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有生存.成才.发展的要求,而崇尚自我又是大学生价值的重要特征。他们渴望社会所承认和接受,但有时候却不能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于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同时 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营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氛围。运用现实生活中具特点的先进事迹启迪大学生的思想。我们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它构成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具有先进性的导向又具有广泛的要求,贯穿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着人生的态度。我们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勤学善思、立志成才”是关键,这也是大学生的职责所在,勤学善思是立志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勤学善思的目的、立志是也是成才的前提。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与此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与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纽带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坚定信念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崇高的道德价值观念,当代大学生要把爱党和爱国作为最高的信仰和行动。把爱国与立身做人原则统一起来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前提。爱国是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价值选择,爱党是当代大学生基本政治价值追求。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理论界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标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他们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种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领全局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展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大讨论,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只有弄清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学界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相关提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很多学者都是从一般意义上的学理解释,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总的来看,学者们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可以说是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又体现大学生群体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有效引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其内容为“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家国为基”。其中,“信念为魂”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品学为本”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的主要任务,“创新为要”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时代主题,“家国为基”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保证。〔1〕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将经历一个从大学生普遍认同到生成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进而儒化为大学生普遍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练为“国家至上,诚信为本;科学理性,追求卓越;自律修身,宽容开放”24个字。这种表述高度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追求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摘要: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道德困惑,在荣辱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和探讨其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问题;成因;对策 在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之成为符合时代、社会、国家要求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大学生荣辱观仍存在较大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其成因,努力探寻有效对策。 一、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水准降低 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尤其是一夜暴富的个案刺激,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把人生价值片面理解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追求物质财富、个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不能正确看待个人成长进步与国家繁荣发展的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不少学生把“挣大钱,牟大利”、“当大官,发大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漠视他人与集体利益,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越发“务实”,注重物质性、实用性,在价值的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使许多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基本的荣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观所混淆和扭曲,一些学生把自由散漫的生活态度看做潇洒,把对道德、法律的叛逆看成是一种个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大打折扣,传统的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 2.自我主义膨胀,协作愿望匮乏 目前,一些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总是比较多地从自我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行动,出现了“过分强调自我,主体意识急剧膨胀,协作愿望匮乏”的倾向。他们过度自负,只希望“人人为我”,而不愿意“我为人人”;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他人、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剖析 1.1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同困境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工作之后将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人才,大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毫无疑问,大学生能否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影响巨大。然而,在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极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如何保护大学生不受不良价值观念的侵扰,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过程是由直接利益层面的认同逐渐发展到理想信念层面认同的过程,前者是价值观的基础构成,而后者是价值观的核心构成。由于利益层面的不同,部分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具有片面性。同时,大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十分薄弱,因而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外延很难有一个理性、深刻、系统的认识。理论认知的欠缺,使得大学生自身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也产生了一些偏差。然而,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观念,在理论认知欠缺和认同不平衡的影响下,大学生树立的价值观就会十分脆弱,极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此外,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诚信是价值观里大学生普遍认同的内容,然而,大学里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种知行分离的现状也需要引起教育者们的注意。 1.2认同困境的原因造成大学生认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教育的不足是造成困境的重要原因。目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还

不健全,教育方法依然以单向说教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忽视理论体系的构建。这些问题,使得学校的思想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某种程度上甚至会适得其反。其次,政策调控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在价值观引导方面的奖惩机制还不完善,暴露了学校对此行为惩罚尺度不严、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样的,学校对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事迹宣传和奖励也存在缺失。此外,我国当前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等引发了各种结构性矛盾,造成多元价值观并存、交替的局面,民众的信念和信仰因此受到剧烈的冲击,大学生作为最先接触到新鲜事务的群体,价值观方面受到的冲击也就特别巨大。陶倩、朱承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异质成分的认同特点,包括选择中性化、价值模糊化以及是非混淆化等情况。”因此,造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学校教育、政策制度、社会环境等方面。 2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分析 2.1发挥思政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助于学生夯实理论基础,高校应当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以及各类专业课,整合党校、团校等特色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首先,高校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观念。目前,许多高校的教育理念仍处在单向说教的落后状态,应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高校应当改变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是课堂授课,内容乏味无趣、空洞抽象,这种教育模式毫无感染力和吸引力,学习起来很有难度,教育效率低下。最后,高校需要组建优秀的教学、研究团队,强化师资力量。不论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理想脚踏实地 随着《蜗居》的热播,很多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蜗居》中,海藻是一个悲剧,不是一个胜利者。剧中的海藻在物质上是得到了少许和短暂的满足,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人的生育权被永久的剥夺了,真爱的小贝随之远去,还有母亲的白眼,社会的唾弃,道德的煎熬,心灵的折磨可能在陪伴她的一生。这正是海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流和现实残酷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正面领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每个学子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者是统一的)支配着肉体,指引着一个人的行为做事,所以,一个人行为的好坏优劣均取决于他的三观修养。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因此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此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热爱祖国、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养成这一系列优美的品质都是在树立我们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深入,时代对我们价值观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项荣辱主义对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人们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积极态度提出了要求,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也应首先立足这三方面。 锤炼个人思想品质,培养自身价值观。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下,大学生还应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因为大学是学生脱离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是直面苦难挫折的勇气与动力。再者,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高尚的情趣爱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 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提升自身价值观。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主义的体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宁的生活环境。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能够在清静无扰的环境中学习,自然少不了社会和人民的支持与庇护,当代大学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崇尚爱国主义,升华自身价值。家庭是小家,国家是大家,没有稳定统一的国家就没有现在安定的生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延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爱国主义的支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国家深厚的爱,源于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者:王莹《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0日07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使其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加强思想教育创新,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思政课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使大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做到内化于心。 要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将三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地贯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理论认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课程优化配置,合理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要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设置人文科学课程,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要提高思政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从不同维度,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向大学生讲深、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实效。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见解和观点。要结合不同主题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采用专题讲座法、个案分析教学法等,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做到对象化、接地气。要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微信课堂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激发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理解。 发挥合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理论认同的深化,是行为认同的基础。要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发挥文化育人和典型感化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心理共鸣。 要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模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大力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同时,在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学校要与家长就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情况进行有效沟通,科学制定教育对策,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情感上促进大学生不断感知认同核心价值观。 要以典型引领推进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要加大对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鼓励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等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同时,树立身边的优秀典型,使学生感觉道德典范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激发校园文化的认知导向、心理调节、人格塑造功能。加强对校园精神的培育,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推动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大力推动校园文化活动推陈出新,建立健全适应新媒体要求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策划开展更多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滋养。还要注重促进大学生进

核心价值观的

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我成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影响下,作为一名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学和查阅一些料,认真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使我在思想上、心理上充分认识到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就要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一是在思想上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并在行动中认真去检验。二在学习上,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努力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员工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从而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要以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朝晖(1973-),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 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目前高校德育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正如我们面临的转型期价值观处于一种多元化的困惑一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高校的德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事实并不容乐观。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知行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对道德认识和道德理论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却是对自身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因此,我们必须审视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追根求源,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价值观教育地位与教育理念问题 在大学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规定着人才的方向。然而在现实中, 价值观教育的地位尚未得到教育者普遍应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凸显。尽管在 “德智体美”诸要素排序中,德育一直居首要地位,但在复杂多元的价值观的冲击下,在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轻视德育甚至把德育课视为智育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态,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和现实的对接有很大的距离。这样便使价值观教育失去应有的引导作用,消减了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从课程设置来看,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仅仅是依靠少数几门思想政治课。这样就导致了片面强调知识教育,轻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培育。只对大学生将来的“饭碗”负责,而不对大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负责。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致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某些紊乱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虽然也想到了教育和引导,但是对于价值观教育在整个德育内容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某些教育者只是象征性的强调一下价值观教育,做个表面文章,它的重要性只是体现在学校应付上级评估时的高调宣扬。 从历时态进行考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的始端———中小学,学习成绩也就是“智”成为评价一个学生道德素养高低依据和标准,很少看其平时为人处事的表现。进入大学后,德育课更有弱化的倾向,德育课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应付考试、争取学分一种工具,长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惯性。这样就造成了包括价值 观教育的德育课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事实上,如果没有正确可行的价值观的指引,学生在价值选择面前就会困惑徘徊而无所适从,在这样的境遇中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匠”而不是“才”了。比如某些职业领域出现贪污腐败、损人利己现象,就是道德价值观严重缺失的结果。这样就无形中淡化了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即失去了精神的培育性,价值观教育就失去了生活的土壤和价值导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起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2价值观教育内容问题 在价值观教育的教材安排上,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够清晰紧凑,使得价值观教育流于浅层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抽象空洞,政治化、理想化色彩浓厚,过分强调价值导向的大一统。从而导致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断裂与冲突。这已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点和重点。 (1)价值观教育内容流于浅层次,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两课”,而“两课”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与中小学相关的德育内容多有重复,并且“两课”之间的内容也交叉重叠,也就是在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上不甚理想,使得教育内容流于空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育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内容以及内容深浅程度方面做出取舍,特别是对于有些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来说,在价值观教育的技术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显然达不到高校德育的最佳教育功能。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及时的作出反映,使得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状况严重脱节。比如,现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等,这些积极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观教育中强调不够。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中,我们的价值目标往往是培养“四有新人”,而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缺 轻工科技 LIGHTINDU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理论探讨 2012年10月第10期(总第167期)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王朝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正如我们面临的转型期价值观处于一种多元化的困惑一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在价值观教育地位与教育理念上、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以及价值观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都有不尽人意之处。直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审慎地分析其原因,对于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518 (2012)10-155-02155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导向、立足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吸收了当代普适性的价值观,重视宗教教育传统以及多元文化价值观引导的特点。实施方式多样化,注重教育方式的隐性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学生各类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中实现本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通过对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分析,旨在借鉴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经验,认清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资本主义本质,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过程。 [标签]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价值诉求或价值理念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影响和指导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又因各自文化及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各异。欧美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国家信仰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任,而且高校本身还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进行本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尽管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或形式,欧美各国高校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教育方法和有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欧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征 1.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导向,结合本国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价值观。欧美高校教育中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上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资本主义民主制为政治背景,以英语为文化载体,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共同具有的文化特质,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奉行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除了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共同特质外,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国文化特色并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的独特内容。像美国高校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符合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共有的价值观外,还发展出具有美国精神的价值观:个人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而英国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绅士文化”,成为英国大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人们要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彬彬有礼的举止和较高的道德修养,重视用哲学、文学、艺术等来陶冶情操,并且注重理性追求。尽管欧美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与本国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以及价值取向相融合,但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不变,其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并且成为执政党实现政治目标的宣传手段。 2.全球化时代“普适性”价值观的推崇和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掘和融入当代“普适性”的价值观成为欧美各国的追求。欧美高校教育中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学生社团活动,关于世界和平、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性的“普适价值观”成为关注的热点。全球化必然带来普世性问题,但是欧美高校对普世性价值观的推崇并不代表他们对资本主义或者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贬抑,而是在普世性外衣下将本国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各类课程、社团活动及管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位哲人说过,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憾人们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让我们分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写在开始前 我看“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提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一次不再感到空洞,不再泛泛而谈。应该说,“八荣八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四有”新人的具体化,解决了人们多年来的困惑,从此在行为规范上有了遵从和衡量的标准。然而它的意义远不止此,更重要的在于“八荣八耻”的提法使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步入了一个务实的进程。“八荣八耻”精僻地告知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它就像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它还像一位法官,拷问着每个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像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那么什么是荣辱观呢?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荣辱观念,古已有之。 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是否知荣辱,已然关系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当代荣辱观仍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煅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十九大报告的召开,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 代的开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只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在主观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能否坚持学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新时期高校实现其内涵 式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身处形势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实现高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一目标。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的说明,就国内外学者对核心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另外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作以介绍,最后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该理论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作以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及历史演变,以及不同时期对其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文化源流及教育进行梳理。第四部分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梳理基础上,就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作以阐述,具体指出其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环境和教育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在教育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辅助,提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改善教育环境和增强教育合力,以期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实效性的促进作用,使其做到因势而进、因时而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