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讲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讲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讲

主观题评讲

正确率在50%以下的有:1、2、6、7、8、9、13

正确率在50—75%之间的有:4、5、10、11、12、16、17

二、错误类型分析

(一)基础知识严重欠缺,导致十分较高的。

5.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②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非常愤怒

③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时代画卷

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注:此四个都是基础题,①纯粹是常识。

8.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性,对农业生产起了破坏作用。

9.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南京市第五区乡镇选举委员会发的选民证。联系当时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状况来判断,其历史背景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注:A是1949年,与题意不符合。

10.1970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可能是关于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

注:此题纯粹为基础知识。

16.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

注:时间为二战后。

(二)对时间概念的运用意识不强。

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注:题目上的时间跨度为战国、秦、西汉。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时间概念仅为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吻合。

6.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注:此题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题目设计来说,极具迷惑性。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这一时期”指的是什么?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③时间跨度仅为一战期间(1914-1918年)。另外,一战期间,仅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美则是加紧侵略中国,日美日趋激烈。

16.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

注:课本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自由放任政策主要盛行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使得自由放任政策失去了以往的魔力?

(三)审题不够,没有抓住关键词。

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四)对材料的理解不到位。

(A)理解有误

2.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注: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题干有“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相矛盾;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题干有“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相矛盾;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不符合史实。

4.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注:从题意来看,A、D可以直接排除;此题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出现了“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在那个运动中增出现过“平等的许诺”和“行为的凶暴”呢?联系所学知,不难看出。

7.“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注:从此题反映出的主要意思可以将A、B排除,材料反映出的主要意思是主权在民,因而学生就认为此为革命派。革命派的主张是共和制,共和制就不存在“王侯将相”。

11.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最大的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注: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对“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的理解。

(二)对材料理解不全面

1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也发明了耕作的机器,使用了更好的耕作方法,但是看来也够奇怪的,这些也同样使许多穷苦的人民更加穷苦,并把成千上万的家庭从英国较小的农场中赶了出来。”(《英国通史》)这一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①推动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②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③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④加快了农村人口的流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注:此题的①②③可以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是直接信息;“④加快了农村人口的流动”是间接信息,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

(五)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偏差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注: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斗争的矛头和兴起的背景理解不到位。

(六)组合题的解法

5.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6.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也发明了耕作的机器,使用了更好的耕作方法,但是看来也够奇怪的,这些也同样使许多穷苦的人民更加穷苦,并把成千上万的家庭从英国较小的农场中赶了出来。”(《英国通史》)这一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①推动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②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③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④加快了农村人口的流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总结归纳组合题的一般解法。

客观题评讲

21.(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

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每点1分,共2分)

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任答l点,1分)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

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每点1分,共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每点1分,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丸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分)

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任2点,得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或读者群包括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道佛三教。(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社会下层(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1分)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任答1点,得1分)。

23.(12分)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指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1分)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2分)

表现:新航路的开辟。(1分)(如答出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的具体航海活动的各得1分,满分不超过1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

(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概括其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现。(5分)

表现:①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近代工业产生(3分,答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给1分)。②思想: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开始萌发向西方学习的一些新思潮。(2分,新思潮列举:“师夷长技以师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亦给1分)

(3)新中国建国初期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国际间的误解方面作出了哪些外交努力?(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或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2分)

(4)综上所述,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启示: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三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1分)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4分)

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1分)

理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分)

内容: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或明确提出反帝,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答完整得1分)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进程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1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2分)

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分)

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2分)

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2分)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特点: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任答2点2分)

25.妇女与教育(12分)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水平l: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10—12分)〃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水平2: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7—9分)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和参政意识,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对于这一新事物,也出现了异议,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

水平3: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4—6分)

水平4:没有基于材料回答问题(0—3分)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刘婷婷 一、命题范围及特点: 1 、命题范围: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预备级M1-M4及M1—M3共7个模块的内容,主要包含英语中简单的交际用语如:向别人介绍自己及家人,介绍自己的好爱及了解其他人的爱好,介绍学校等。 2、命题特点: (1)依据考试纲要命题 本次检测试题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及综合性。 (2)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交际,强调运用 本次英语命题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处理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关系。试题的整体设计力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而是将知识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知识难度较小,但灵活性强。在此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命题材料结合了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尽量挖掘课本的命题价值,但适当高于课本,让学生看到试题既有亲切感又不乏新鲜感。题量设计恰当,考试期间调查,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整体看,各部分结构基本合理。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如下: 参加考试人数为329人,100分以上的为67人,占总人数的20.4%。90分以上的为151人,占总人数的45.9%。不及格的有105人,占总人数的32%。从分数段来看,各班集中在90-99的学生占的比重要大,其次为100-109的分数段,优秀率为20.4%,及格率仅为68.4%。这份试卷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情况,也暴露出学生平时学习的问题,为今后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听力部分:共20分,试题难度适中,属中等偏易,大部分都在14-15分以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此套听力题略显简单,但得满分的同学并不说是很多,往往是在听力的第一个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三)问答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

XX年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总结

XX年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总结 一、试卷结构 本学期三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由四大块组成,第一部分为听力;第二部分为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三部分为课内外阅读;第四部分作文。 二、试卷特点 、从试卷编排特点来看,考查的内容较全面,有书写的检查,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个性化阅读的表达,编故事进行习作等等,突出了试卷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2、整张试卷比较容易,日常积累填空虽都是平时经常要求会默写的。但部分同学还是没掌握好。有一定难度。 三、考试成绩统计 优秀率48.65% 合格率 94.59% 四、学生答题分析 、第一大题听力测试。本题应该是比较简单的题。对于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得分率超高。而部分学生因不会写字而导致题不会做。 2、第二大题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都是平时要求和练

习的内容,是学生比较顺手的题,是得分率较高的题。本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 3、第三大题试联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试题。本机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课内阅读,第二部分是课外阅读,本题是失分较多的一道题。在以后教学中还应该学生阅读答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反思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 从学生答题来看,部分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答卷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还很差,字迹不够工整,涂抹、修改的比较厉试卷有明显的差异,从学生的字体到卷面的整洁程度,说明平时的要求和指导不够。作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吃透教材,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活学活用和迁移的能力较差,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做题时灵活性不够。这也需要我在教学中注意多增加一些能力训练的题目,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听、说、读、写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从习作来看,学生的语言还不够丰富,积累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写字也需要加强指导,特别需要我们的孩子能用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都能写出整洁、

期中考试学校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学校试卷分析 上传: 蒋牛水 2013年4月23、24日我校举行了期中考试工作,本次考试是对教师、学生两个月以来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所进行的一次全面考核。全校教师经过评判圆满完成了试卷的批阅工作。教务处对全校成绩作了整体的统计与分析。 一、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从总体成绩上看,各教学班大部分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从学生的整体成绩上看,同年级、同学科有一定差距,每个班都分布着不同程度的学困生,他们的表现是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差距较大,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二十几分的。纵向比,低段优于中段,中段优于高段。中高段的语、数、外三科科目的及格率、优秀率几乎没有达到上级相关要求。这就给我们所有任课教师一个警示,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就是掉队的苗头,我们得个别辅导、关爱应该说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要多研究,多分析,找出最佳辅导方案,争取最快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整体成绩。 二、考试所暴露的问题 语文: (一)能力方面: ①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考生对本次考试的作用及目的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紧张的投入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敷衍行事,不能静心去学习,去研究问题,只是浮

于表面。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如语文的生字、词,诗文、课文等,此外,考试目的不明确、不重视也充分体现在考试中。 ②答卷技能 大部分学生的审题技术有待于完善,如对于作文有的是书上的原文,有的还出现选材方面的错误,半命题变成了自命题,这类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卷面空间的利用不合理,乱涂乱抹现象存在。字迹潦草。基本运算不准确,努力提高运算准确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考试的时候按答卷的要求约束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③审题能力 大部分考生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勿忙审题,甚至说匆忙做题,就连基本的思考过程都没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习惯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问题有待于提高。 (二)知识方面。 语文: (1)阅读教学方面: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2)习作教学方面: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阅读积累量少。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 数学:

完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3个,46分,非选择题四个,54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6%,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4%,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 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4%,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居中,及格率有待提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

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 课题:九年级 7、8、9 班历史学科试卷讲评学案主备人:王兴华 学习目标: 掌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技巧,训练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培养 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习流程 一、自主改错: 要求: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能力不 足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是心理素质造成的。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彻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组内部寻找帮助,改错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题目要特别标识,以便集体展示时寻求解决。力争在5分钟之内将所有错题改正并理解记住。出错较少的同学改完错后则重点研究一下与所考题目相 关的其他知识点,试着自己出题考考自己,过一会儿也可以拿出来考考组内其他 同学。 二、错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给材料选择题、归纳型、比较型选择题材料 3.对于材料题分析思考问题角度不全,步骤不清晰。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达式写法混乱。 4.审题不细心,书写有时出错。 三、分组研究、准备 要求:进行小组分工,然后分组进行课堂研究并做好展示准备。 需展示的题目:选择题11、12、13、18、19 材料题29、31 提醒:一定要研究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 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四、交流、展示 要求:1、现在我们一起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体交流,看看哪一个 小组的成果让大家受益最大 2、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找准机会可以质疑、补充 (一)1、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出错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1.《辛丑条约》的内容维新变法的历史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做题思路: (二)选择题的答题思路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丘吉尔)等。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 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

期末考试学校整体试卷分析(2019--2020上)

学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上) 在教研室、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期末考试顺利完成。为了促使学校成绩有更大的进步,找出问题,弥补不足,现将本次考试做质量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我校实有507人,参加考试507人,各班成绩如下: 1.语文 时间 科目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9年下72.08(10)80.905(3)87.011(8)86.3(10) 本期板桥 82.58本期板桥86.82 20年上78.70(11)72.32(12)93.36(2)96.48(5)本期周79.92 本期周84.03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校本期的语文成绩和上期相比,一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平均分都有所增加,二年级的平均分 有些倒退。本期五年级成绩和板桥北相差3分左右,六年级和 板桥相差2分多。其中三四年级较上期进步很大。一二年级后 退不少。 2.数学 时间 科目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9年下78.54(5)81.01(3)77.51(14)79.91(5)板80.34板67.73 20年上80.56(12)79.54(10)86.58(5)69.98(16)78.9747.41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三年级数学超过了去年的平均分,名次大大提前,其他各班成绩都有所退步。尤其是二、四年级成绩,差距最大。 3.英语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时间 科目 19年77.511(14)74.657(12板66.35 板76.84 20年77.45(7)67.68(16)57.17 60.47 三年级英语成绩虽然没有去年同期好,但名次却前进了不少。五六年级成绩明显没有其他两校好。 二、试题难易度分析 本次考试题由县教研室统一出题。内容紧扣教材,知识点全面,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目标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题型进行测试,既注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又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解题方式灵活,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了学生拓宽知识面的良好习惯形成,凸显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思想,突出学科知识应用的价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了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三道大题,34小题。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答题优点:1. 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较好;2. 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 3. 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 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此次期中考试是进入毕业班后的首次综合考试,也是5月20日 全市大模拟考试前的一次演练。学生、家长高度重视,成绩相对比 较稳定。参考人数50人,平均及格人数44人,全科及格人数34人。500分以上20人,前20名等第分界于138——124之间(年级前100 名等第总分为120以上,超出两个等第),未达到全科及格的学生主 要集中于数、理、化单科或双科不及,本班学生再一次反映出数理化 薄弱。成绩优秀的学生依次为:肖璎轩、卢奕洲、陈鹏宇、王可、周煜、苑胜南、张超、刘健乔、梁霄、鞠家旭。界于546——502的学 生成绩较密集,个别分数段出现三人并列现象,反映出一个好的趋势,大家都在努力提高,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此次考试大幅提高 的学生有:陈鹏宇、张超、刘浩然、张子一、夏宇环、王一羽,望继 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平均85分,不及格14人,其中等第d(60——71)6人,等 第d(60分以下)8人,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反映出数学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懒惰,做题少,随堂练习不认真,不会的题不 能深入探究,造成知识点模糊。数学最高分117分,在年级来看并 不是最高分,由此看来,部分自认为学得不错的学生也存在问题, 课堂学习习惯不好,不能专注听课,认为会的不用听,其实知识点 也只掌握了一知半截,而活学活用更谈不上,甚至据老师反映很多 有希望考海二的学生遇到数学卷子最后一道能力题不做,长此以往,能力自然不会有任何提高,反而止步不前。 语文平均85.8分,不及格3人,分别是郑博(64分)、鹏璎(69分)、张思佳(71分)。这三名学生居于d等第,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希望他们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下一次考试相信一定会调整状 态取得好成绩。90分以上18人,普遍较好的部分为基础题和作文 部分,阅读经过几次练笔有所提高,后50天将集中于提高阅读,继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10-2011-2012三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1.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认识历史离不开实物史料,离不开实物、文献等多种史料的比对互 证。(共10分) 下列六幅图片中的实物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1.可用于证明“半坡人制陶技艺水平”的是。(用字母表示) 2.可用于证明“秦朝加强对全国统一管理”的是。(用字母表示) 3.可用于证明“清朝时西藏地区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是。(用字母表示) 4.可用于证明“商代青铜文化杰出成就”的是。(用字母表示) 5.研究商朝历史最可信的材料来自…………………………………………………( ) A.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B.小说戏曲与影视作品 C.打制石器与洞穴譬画 D.文献记载与遗址遗物 (二) 百年世博,追怀历史渊源,折射文明进程,凸显时代风云,昭示人类愿景。(共18分) 1.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多国家馆的主题之一。馆内有象征养育这片古老文明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景观设计;伊拉克馆内重现了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 2.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国人改良的蒸汽机,以此为动力的大机器生产使该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出了发电机,预示人类即将进入 时代。 3.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苏联馆展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美国馆陈列着小小的“月亮石”。美苏两国科技展品的背后折射出………………( ) A.区域冲突如火如茶 B.亚非国家不断崛起 C.民权运动方兴未艾 D.超级大国争夺霸权 4.1958年,“原子球”成为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标志着作为一种新能源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和平事业。 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陕西馆以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为背景。 (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局面奠定了盛世唐朝的基础。 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上海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1921年7月23日,新天地的石库门见证了——的诞生:1990年,她还见证了上海——开发开放。

学校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和总结

学校-期中家长考试试卷分析和总结 亲爱的家长 今天我们一起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本次考试一共15道题,8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3道论述题, 本次期中考试是让家长了解东方实验高中教育,了解本学期期中之前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家校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速提高成绩,我们通过考试的形式,达到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试题总述和分析 一、认真对待孩子的家长会和知校的总结 本次试卷,大家感觉试题都很熟悉,甚至感觉答案就在身边,但是都不确认,比如说第一题,“高校长讲话中讲了几个方面的事情”,多选题,4个选项,很多家长答错了,原因:高校长讲话没有认真听! 家长来开家长会,为了什么?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如何配合老师和学校,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一些家长在这方面做的不合格,不客气的说,有的家长开家长会就是了走个过程,学校的讲话,老师的总结和措施方法,都没有认真听,那么学校的管理和老师措施,你可能就不理解,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和解决。 第4题,“孩子请假的次数”,第8题,“孩子作业被点名的次数”第9题“写出3位老师的姓名”,这3道题,考查我们对孩子关注度,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他,作业没有写,怎么办?怎样配合老师让孩子认真写作业,老师在知校作业总结中,直接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我们要及时与老师沟通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不能得过且过,相信通过这次考试,家长能够关心孩子的上学情况,孩子的作业情况, 第2题“期中考试后我们应该干点啥”,在这里就可以找到孩子期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老师、学生、家长该做点什么,首先要以身作则,但是这次考试很多家长在答题的时候看手机,这个真的不好,班主任在总结的时候,不能把看手机这些情况表现在字面上,但是都记在心里,那么我们在孩子面前是怎么表现的呢?从今天开始,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做一个自信的家长,做一个让孩子感觉到骄傲的家长,相信我们所有家长都能够做到,因为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宝,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好一切。 二、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孩子成长环境 这次考试,高二高三家长答题很顺手,高一家长有点不适应,甚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会做;第三,大部分同学对做题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多,不会做试卷。希望通过这次的测试及讲评,同学们可以查缺补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学习跟答题的方法,争取下次测试我们大家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作业布置:

小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作者:佚名来自:杨老师在线点击:256 时间:2008-11-7 <<< 本级分类列表: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各类计划| |各类总结| |各类制度| |其他范文| <<< 本级阅读排行: ·小学英语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述职报告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 相关文章列表: 小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04年下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 2005年上学期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2 2005年下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 2006年上学期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 2006年上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 分类导航: 语数基础知识在线测试 计算能力在线测试点此进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 文章搜索: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We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3290303.html, 提交搜索表单 根据江教研[2004]6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学校教学的过程性研究,及时了解我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市局均组织了小学期中抽测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的中心小学至少被抽测过1次,有的已达3次,同时幅射到部分村小。11月15日我们又对全市20所小学进行了随机质量抽测,仍由教研室组织命题、阅卷,并由机关同志带着试卷直接进入抽测学校的抽测班组进行监考。所抽学校随机滚动进行,抽测学科为四年级数学、五年级英语,具体班级随机决定。下面将两门学科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四年级数学 本次数学测试的命题思路:由于测试时间短,测试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本次测试全部选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虽然测试形式单一,但命题时我们对题目内容还是作了精心的设计。(一)保证基础。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目标为三维目标,但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意味着知识技能不重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数学课还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主体。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应当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数学的飞速发展而与时俱进,按照这样的思想,我们对有关单元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进行梳理,命题时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应知应会,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的数学事实的理解和应用。(二)贴近生活。试题的内容贴近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莫测的感觉,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在试题的选材上,我们充分注意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三)注意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上苇中学苑瑞红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6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两个班参加考试人数69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8分。最高分94分,最低分12分。及格人数40人,不及格人数29人,优秀人数为13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

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初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这次段考,七至九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 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 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 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也有几分的超纲题,让 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 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 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 话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5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课 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 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50分。 二、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关于初一、初二语文试卷命题的几点建议 教师、资源”差别等多个角度去构思、定位,试题难易度的比例分配为7:2:1,力求做到试题覆盖面及难易度适合全县初一、初 二学生作答,以真正发挥出教师教、学生学的有效成绩的反馈。 2、为了使学生能在进入初三后融会贯通的做到知识间的整合, 在命制初一、初二试题时,应引导学生重视基础,重视方法,引导 师生重视文本、关注文本、关注生活、关注感受。开拓思维,培养 综合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核心,进行试题命制。力 求在初一、初二试题的引领上真正起到打牢基础,打好地基的作用,为的是升入初三能更显其实效性。 3、初一整体思路:重视教材、热爱自然、留心生活、学会学习、更要懂得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让自己快快长大;同时更要懂得 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坚强。 4、初二整体思路:重视方法、学会多角度思考、拓展延伸、提 升感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讲话艺术、懂得爱是美好、爱是相互,需要真诚的同时还要讲究艺术;同时也要懂得人生需要一种坚持, 一种认真,一种严谨,一种谦虚! 总之,取代“知识立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发展趋势。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能力立意”代热点,营造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 应用已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充沛人文情怀的中考试卷命制将成为未来中考评价改革的方 向之一。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共分四个大题,选择题 18分,填空题20分,解答题62分,能力提升20分。本试卷对农 村学校、尤其是对于我们姚桥中学数学底子较差的学校而言感到难 度偏大,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蒙上了极大的阴影。 二:学生答题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