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_以四川省泸县为例_王旭熙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_以四川省泸县为例_王旭熙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_以四川省泸县为例_王旭熙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_以四川省泸县为例_王旭熙

第36卷第12期2016年6月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6,No.12Jun.,2016

基金项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KJ-2015-5);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5ZR012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青年百

人团队计划(SDSQB-2015-

01)收稿日期:2015-06-29;修订日期:2016-01-14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pengli@imde.ac.cn

DOI :10.5846/stxb201506291340王旭熙,彭立,苏春江,徐定德,陈田田.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以四川省泸县为例.生态学报,2016,36(12):3646-3654.

Wang X X ,Peng L ,Su C J ,Xu D D ,Chen T T.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a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theory :a case study in Luxi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6,36(12):3646-3654.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王旭熙1,2,彭立1,*,苏春江1,徐定德1,2,陈田田

1,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是缓解人地矛盾、优化土地配置的有效途径。以四川省泸县为例,首先界定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的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共计331.71km 2。然后基于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以生态用地保护为目的,选取土地覆盖

类型与地形坡度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建立泸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与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的叠加分析,对位于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为优先开发型、适度开发型、限制开发

型、禁止开发型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108.72、97.03、68.36、57.60km 2,并分析各类型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

发利用规划,旨在为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以及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低丘缓坡;景观安全格局;最小阻力模型;土地资源开发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a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theory :a case study in Luxi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WANG Xuxi 1,2,PENG Li 1,*,SU Chunjiang 1,XU Dingde 1,2,CHEN Tiantian 1,

21Chengdu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ere undertake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limited land ,and also as an effective way to formulate optimize land distribution.Taking Luxian County which located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the scope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was first defin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extracted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with an area of 331.71km 2.The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land protection ,land cover types and slope as resistance factors were selected ,and 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was appli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critical ecological land in study area ,and all the works were based on the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module.Based on the 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 and the land use status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in Luxian County by ArcGI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s of low-slope hilly land.Based on these levels were determined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levels :priority ,moderate ,limited ,and prohibited developments ,their areas were 108.72,97.03,68.36,97.03km 2,respectively.Afterwar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source type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s for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were analyzed.(1)Priority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ultivated land and forest and unused land.This resource type has more settlements and mining sites than other types.Therefore ,integrated renovation is required to repair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settlements and mining sites ,based on related regulation and planning of 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 ,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construction land.(2)Moderate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armland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red line protection of arable lan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scattered farmland ,ridges ,and field roads ,an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protecting the farmland artificial corridor system.(3)Limited development and prohibited exploration resourc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odaoling ,Huanggualing ,and Longgushan mountain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erefore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se regions should be limited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vels of land use.Therefore ,our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to ecological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w-slope hilly land resources.

Key Words :low-slope hilly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建设用地需求数量迅速上升,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能为建设用地拓展空间,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是当前解决用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因此,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关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研究、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等方面[1-5]。由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大多具有生态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特征,因而在其开发前应该优先识别与保护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格局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

[6]。近10年,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受到我国学者高度关注,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理论基础和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7-10],马克明等[11]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与方法,适应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需求;俞孔坚等

[6]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运用GIS 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蒙吉军等[12]借助多目标化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其中,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针对景观安全格局、功能和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构建维护整个生态环境安全不可替代的景观组分,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功能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缓解当前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问题。

泸县位于四川南部丘陵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平原面积比重小,人口和产业多集中在山前小平原,拥有良好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条件。随着泸县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速推进,耕地逐年减

少,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泸县从1996年到2010年间,耕地面积净减少了4502.41hm 2,减少2.94%,年均减少

450hm 2,县人均耕地0.045hm 2,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074hm 2/人),而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根

据近几年泸县用地需求实际情况来看,

平均每年需求约400hm 2,则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需求为3200hm 2,而《四川省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规定2020年泸县尚能供给的新增建设用地

规模共计2556.65hm 2,不能满足需求,

亟需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缓解用地矛盾。因此,本研究以泸县为研究区域,利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方法,提出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用地规划,为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区域土地资源持续性利用。1研究区概况

泸县位于四川南部丘陵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区,界于105?10'50?—105?45'30?E ,

28?54'40?—746312期王旭熙等: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29?20'00?N 之间,海拔215—757m ,行政管辖19个镇,全县总面积1532km 2,多丘陵山区,全县雨量充沛,四季

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年均气温17.8?,年日照时数1434.2h ,年降水量1142mm ,属南亚热带兼季风型气候。2010年年末全县总人口108.57万人,城镇化率为30.4%。

对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表明,泸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

出。泸县从2005年到2012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了2749.72hm 2,

增加13.20%,年均增加549.94hm 2。至2012年人均建设用地0.019hm 2,约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020hm 2/人)。二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适宜开发

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发的面积有限,开发难度较大,并且基本上只能开垦为旱地,水田后备资源稀少

图1

研究区位置Fig.1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2

数据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数据的获取以卫星影像为信息源,

2007年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结合泸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结构特点,

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与未利用地等8种类型,最终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属性数据库。坡度和坡向则利用ArcGIS 10.0软件的分析功能由DEM 生成。

2.2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范围界定

在地貌学上,丘陵通常被定义为海拔高度在500m 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 以下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13]。而目前国内对于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概念表述研究较少,且现有的研究中对于低丘缓坡土

地资源概念表述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研究区有不同的界定。陈军等

[14]指出低丘缓坡是指海拔在250m 以下,坡度小于25?的平缓坡地,它通常集中分布在盆地底部河谷平原与周围山地之间的过度地带。刘卫东等[2]指出低丘缓坡土地是坡度在25?以下,

面积大于2hm 2,且集中连片的缓坡度,主要包括荒草地、低效林地、废弃园地等多种土地后备开发资源;王志清等[3]认为广义低丘缓坡是指海拔300m 以下(包括丘陵和山

地),坡度5?—14?的山坡地,

狭义低丘缓坡是指海拔低于300m 的丘陵区坡度,5?—14?的山坡地,两者分别扣除其中已有的建设用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土地、生态公益林用地、湿地水域面积、优质农产品的原产

8463生态学报36卷

地保护面积和坡度25?以上的面积后,余下的面积即为广义或狭义可供建设用地面积。从上述表述中看出对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定义主要是从海拔、坡度、面积、开发利用实际等4个方面界定的。但实际上,由于研究尺度的差异,关于低丘缓坡资源的界定和大的地貌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不同的地貌区低丘缓坡进行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一地块所处的海拔高度属于宏观条件,而对于该地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属于微观行动,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并且中国东西海拔差异较大,对海拔的规定不适宜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用海拔作为低丘缓坡的界定要素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从坡度的范围划分来看,各研究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以25?作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坡度限定的上限是比较合理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禁垦坡度,而对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坡度下限没有统一的合理界定。

本研究依据上述相关原则和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相关规定,选取海拔500m 以下,坡度为6?—25?的区域为低丘缓坡(图2)。然后,本研究从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开发成本和经济效率等角度出发,对提取的区域进行修正,主要考虑地块大小和坡度两个因素,面积较小限制土地开发规模,降低经济效益,同时造成空间布局分散,资源不能集中分配;地形坡度大的地区,开发难度大,而且危险隐患造成的后期防护和治理成本

高。最后,结合泸县实际情况(属于川南丘陵区),

研究区大部分耕地都分布在2?—10?,在上面选取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基础上,选取坡度为10?—25?,地块面积大于2hm 2

的区域作为研究区低丘缓坡的开发后备资源(图2)。利用ArcGIS 10.0软件分析完成

。图2

泸县低丘缓坡资源分布与土地利用现状Fig.2Distribution and l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in Luxian County

2.3

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2.3.1源地的确定

“源”是事物或事物向外扩散的起点和基地,具有内部同质性和向四周扩张和吸引的能力[15],是指在格

局与过程研究中,能促进生态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本研究中泸县景观安全格局的功能划分是以保护生态用地为目的,尤其是对大片连块的林地和水源的保护。因此,泸县进行生态安全源地的确定,一方面借鉴相关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结合泸县森林资源分布特征以及泸县内河流属于长江水系,筛选出面积>20hm 2

的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的核心林地和水域作为生态保护源地。

2.3.2阻力面的建立

生态用地间的联系是对空间水平方向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它是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的,其阻力面

反映了生态用地空间连通的趋势[15]。本研究采用理论地理学中表面模型—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来建立阻力面,这一模型考虑源、距离和景观介面特征3个因素,基本公式如下:

MCR=f min ∑i =m j =n

D ij ?Ri ()

946312期王旭熙等: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这一公式根据Knaapen等人的模型和GIS中常用的费用距离修改而来[7,16]。其中f是一个未知的正函数,反映空间任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的距离和景观基面特征的正相关关系[7,12]。D ij代表从空间中某景观单元i到源j的实地距离,Ri是某一景观i的阻力值。尽管函数f一般是未知的。但(D ij?Ri)之累计值可以被认为是从源到空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性的衡量。其中从所有源到某点阻力的最小值被用来衡量该点的易达性。模型计算主要利用ArcGIS10.0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完成。

2.3.3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组分识别

不同安全水平的阻力面的范围和边界的确定是通过阻力面中阻力等值线突变处来确定的[17],本研究根据不同阻力等级的发展阈值,将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阻力面分析图进行重分类,划分出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生态区。然后,将图层与提取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斑块图层叠加,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景观安全格局,了解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3结果与分析

3.1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得出海拔500m以下,坡度6?—25?的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为872.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91%,根据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调查结果(表1),耕地是泸县的主要土地资源类型,面积为552.20km2,占低丘缓坡总量的63.27%;其次是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其面积分别占16.01%、12.24%、3.74%、3.31%、0.45%、0.09%。

从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开发成本和经济效率等角度出发,主要考虑了地块大小和坡度两个因素,对提取的低丘缓坡区域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为331.7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65%,土地资源类型以耕地为主,占低丘缓坡总量的53.22%,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水域、牧草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分别占27.62%、9.96%、4.46%、2.6%、0.41%、0.11%。

表1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布

Table1Land distribution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in Luxian County

土地利用类型Land use types

修正前Before correction修正后After correction

面积Area/km2比例Proportion/%面积Area/km2比例Proportion/%

耕地Cropland552.2063.27176.5453.22

园地Garden plot28.913.3114.784.46

林地Forest139.6916.0191.6327.62

牧草地Grass land7.710.885.401.63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Settlements and mining sites106.8612.2433.039.96

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 area3.970.451.350.41

水域Water32.633.748.612.60

未利用地Unused land0.750.090.360.11

合计Total872.7256.91331.7121.65

3.2泸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3.2.1保护源地的确定

本研究结合泸县森林资源分布特征以及泸县内河流属于长江水系,筛选出面积较大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的核心林地和水域作为生态保护源地。用ArcGIS10.0软件提取相应图层,保护“源”的总面积为77.18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04%。

3.2.2阻力面的建立

坡度和土地覆盖类型是生态保护源地向外扩散中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来源[18]。相关研究表明[19-20],随着坡度的增加,发生水土流失的机率增加,景观保护阻力变大;土地覆被类型与源地中景观特征越接近,其对生0563生态学报36卷

态流的阻力就越小;而受人类干扰较大的覆被类型,其对源地内生态流的阻力就越大。因此,本文以坡度和土地覆被类型作为阻力因子。(1)坡度因子分级。根据研究区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强度的关系,将坡度分为4级:平缓坡0?—15?;斜坡15?—25?;陡坡25?—35?;极陡坡>35?;相对阻力值大小顺序为:平缓坡<斜坡<陡坡<极陡坡。(2)土地覆盖因子分级:本文在参照同类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分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各景观类型的相对阻力值大小为: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和园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各因子相对阻力分值的赋予通过专家打分获得(表2)。

表2

泸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阻力系数及其权重Table 2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weight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n Luxian County 阻力因子

Resistance factor

权重Weight 阻力等级Resistance level 相对阻力系数Resistance value 坡度Slope 0.40?—15?1015?—25?

3025?—35?

80>35?100

土地覆盖类型Land cover types 0.6林地1

水域未利用地10

牧草地30

耕地园地5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100利用ArcGIS 10.0软件空间分析中的Raster Calculator 工具,

进行不同要素阻力值得叠加分析,得到研究区源地扩张的生态环境阻力值(图3)。依据图3阻力表面,利用ArcGIS 10.0空间分析中Cost distance 模型,得到最小累计阻力分布图(图4)。从图4看出,离源地越近,阻力值越大;反之越小

图3

泸县源地扩张的生态环境阻力分布Fig.3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istance of Source area expand in in Luxian

County 图4泸县区源地扩展最小阻力分布Fig.4Distribution of 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 of Source area expand in in Luxian County

3.2.3泸县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组分识别

根据不同阻力等级的发展阈值,利用ArcGIS 10.0空间分析将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阻力面分析图进行重分类,划分出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生态区(图5)。

156312期王旭熙等: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图5泸县景观安全格局Fig.5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in Luxian County

(1)低安全水平区。该区由源地组成,是维护区域

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地带,对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

性保护、水土保持等起重要作用。对于该区域应加强建

设和完善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把这些区域划分为生态

保护的重点区域,禁止开发。

(2)较低安全水平区。它即是景观安全格局中保

护源地恢复或扩展的缓冲区地带,又是核心源地之间联

系的重要通道,对于维护源地的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作

用。该区应划分为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源地保护屏障。

(3)中等安全水平。该区域处于生态缓冲带和人

类活动区的过渡地带,对人类的开发和干扰敏感度相对

较低,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该区域划分为适度开发

区域,在不影响源地景观稳定性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土

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高安全水平区。该区对于保护“源”的扩展相

对阻力较高,对于人类的开发和干扰敏感性不高,抗外

界干扰能力强。把这些区域划为优先开发区域,应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形成合理的景观布局,营造人类宜居环境。

图6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类型图Fig.6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type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in Luxian County

3.3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类型及用地规划

将研究区景观安全格局与界定的低丘缓坡土地资

源现状进行叠加,根据景观安全水平,把研究区低丘缓

坡土地资源开发类型划分优先开发型、适度开发型、限

制开发型、禁止开发型4种类型(图6),

各种类型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及其比例见表3所示。从表3得

出,泸县范围内处于高安全水平状态的低丘缓坡土地资

源面积总量最大,其面积共计108.72km 2,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的32.78%,开发类型为优先开发型。位

于中等安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总量次之,其

面积为97.03km 2,

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的29.25%,开发类型为适度开发型。位于较低安全水平的低丘缓

坡土地资源面积总量为68.36km 2,

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的20.60%,开发类型为限制开发型。位于低安

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总量最低,其面积为

57.60km 2,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量的17.36%。并依

据泸县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相关规划,提出各类型用地

规划(图7)。(1)优先开发型。该类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未利用地较少。相对于其它3种类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最多。因此,该类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外,需按照泸县土地利用、整治相关规划对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进行整治。根据《四川省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针对泸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且占地较多的现状提出的关于在福集

2563生态学报36卷

图7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用地规划Fig.7Land use planning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in Luxian County 镇、太伏镇、海潮镇、立石镇、毗邻镇等各镇实施土地综

合整治工程、土地复垦工程等相关措施,并结合泸县低

丘缓坡的空间分布,建议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时划定出

相应的土地整治区(图7),

提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依据

《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提升城西工业园区,打造临港经济园

区的目标,建议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进行开发,进而缓解建设用地压力。

(2)适度开发型。该类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

以农耕地为主,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引起大量优质

农地被占用,为了解决城镇扩张与耕地红线保护之间的

矛盾,对于此类型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应该对零

星耕地、田坎、田间道路等进行调整,提高低丘缓坡土地

资源开发潜力,缓解建设用地压力,并通过不断完善农田人工廊道系统、形成人工建设区和农业耕作区交错分布的景观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稳步实施土地开发工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废弃地和塌陷地复耕工程。

(3)限制开发型和禁止开发型。该类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泸县薄刀岭、黄瓜岭、龙贯山山脉,处于地质条件脆弱或水源涵养区,对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区域应限制低丘缓坡土地

资源开发(特别是禁止开发型土地资源),

保存原有植被,并对已经被人类改造利用的关键土地资源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构筑泸县生态屏障。另外,限制开发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以农耕地为主,较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进行农业活动,将存在地表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隐患,应适当缩减耕地,推进耕地退草、退林等生态退耕措施,以及建立土地复垦区。

表3

泸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类型结果统计

Table 3Statistic results of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type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in Luxian County 土地资源开发类型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type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type of low-slope hilly region

面积Area /km 2

比例Proportion /%景观安全水平Levels of Landscape security 优先开发型Priority development 108.72

32.78高安全水平适度开发型Moderate development 97.03

29.25中等安全水平限制开发型Limited development 68.36

20.60较低安全水平禁止开发型Prohibited development

57.6017.36低安全水平4结论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对于缓解这一矛盾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开发成本和经济效率等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地块大小和坡度两个因素,界定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范围,共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达331.71km 2。然后以生态用地保护为目的,选取土地覆盖类型与地形坡度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建立泸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这为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景观安全格局与界定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叠加分析,对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类型分为优先开发型、适度开发型、限

制开发型、禁止开发型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108.72、

97.03、68.36、57.60km 2,并依据泸县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相关规划,提出各类型用地规划,这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56312期王旭熙等: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4563生态学报36卷

本研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安全格局的研究,主要考虑了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而没有考虑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需进一步考虑土地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的生产潜力、土地的经济效益等,优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格局。另外,目前有关阻力系数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阻力系数的确定很多都采用专家经验打分法[7,15,19],本研究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阻力系数及其权重的确定也是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得到。但这种赋值方式较为主观,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考虑引入一些数学方法改进阻力赋值方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吕杰,袁希平,甘淑.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225-229.

[2]刘卫东,严伟.经济发达地区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3):1-5.[3]王志清,林飞,苗国丽,陈侃,魏洋,陈开超.低丘缓坡林地开发利用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林业经济,2011,(12):74-77.[4]刘焱序,彭建,韩忆楠,魏海,杜悦悦.基于OWA的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生态学报,2014,34(12):3188-3197.

[5]李可,邓文胜,刘海.基于GIS的郧县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3):283-288.

[6]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李春波.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生态学报,2009,29(3):1189-1204.

[7]李晖,易娜,姚文璟,王思琪,李志英,杨树华.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生态学报,2011,31(20):5928-5936.[8]黎晓亚,马克明,傅伯杰,牛树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则与方法.生态学报,2004,24(5):1055-1062.

[9]刘吉平,吕宪国,杨青,王海霞.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生态学报,2009,29(3):1083-1090.

[10]刘洋,蒙吉军,朱利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24):6980-6989.

[11]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生态学报,2004,24(4):761-768.

[12]蒙吉军,赵春红,刘明达.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1,26(4):578-590.[13]魏海,秦博,彭建,金鑫.基于GRNN模型与邻域计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地理研究,2014,33(5):831-841.

[14]陈军,洪新岩.金华市低丘缓坡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2(2):134-138.

[15]周锐,王新军,苏海龙,娄翼来.平顶山新区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学报,2015,35(6):2003-2012.

[16]Knaapen J P,Scheffer M,Harms B.Estimating habitat isol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2,23(1):1-16.[17]叶玉瑶,苏泳娴,张虹鸥,吴旗韬,刘凯.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地理学报,2014,69(4):485-496.[18]赵筱青,王海波,杨树华,徐晓雅.基于GIS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空间格局生态优化.生态学报,2009,29(9):4892-4901.

[19]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生态学报,2010,30(2):421-428.[20]文博,刘友兆,夏敏.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181-19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南四湖流域典型市域——济宁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揭示了研究区1987~2008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进一步构建“隐患-状态-免疫”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改进TOPSIS模型实现了100 m×100 m栅格水平上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其总体特征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水域面积则先降后升;20 a来,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大是2000年后研究区生态安全好转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生态安全状态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山地丘陵区和南四湖区最好,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最差,其余区域基本处在预警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引言 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新主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生态问题凸显,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尺度的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家、地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安全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必然对地球系统的气候、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大影响,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IGBPⅡ与IHDP的GLP(Global Land Project)工作的展开,强调与GCTE(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oject)研究计划的综合,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因此,整合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两大热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时

3.3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土壤剖面 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叫土壤剖面。 1.自然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2.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旱地耕作土壤剖面一般也分为四层:即耕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心土层及底土层。 耕作层:指经常被耕翻到的土壤表层,厚约15~20cm。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实,在耕作层下形成的紧实亚表层。厚约l0cm。 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底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化土层。一般厚度为20~30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的土层。一般在地表50~60cm以下。 3.水田土壤的剖面 耕作层:通常厚12~18cm,多锈斑。 犁底层:厚10cm左右,青灰色,也多锈斑,可防止水分渗漏过快。 渗育层:是受灌溉水侵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层次,厚10~20cm,颜色灰白,夹有少量锈纹、锈斑或铁结核。 潴育层:是受水分侵润,含铁矿物水化而显黄和灰颜色的层次,有大量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 潜育层:是由于水温、土温过低,通透性不良,还原性物质积聚的层次。 母质层。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 (一)我国的土壤资源特点 我国的土壤资源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

1.土壤类型多我国最新土壤分类系统(1995年)将我国土壤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595个亚类,足以说明这一点。 2.山地面积大我国山地占国土面积66%。 3.人均占有量低,低产土壤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0934公顷,是世界平均数的26%,耕地中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低产田约占三分之一,这是开发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4.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耕地不断减少,土壤肥力减退,土壤沙化、污染、侵蚀、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与植物生长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 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在城址选择,房屋建造,使人与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榜样。 今天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对达成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 入生气与活力。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 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 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 精神。 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砖瓦厂的废弃材料,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或挡土墙的材料,或成为增加土壤中渗水性的添加剂,石材可以砌成挡土墙,旧铁路的铁轨作为路缘,所有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的表现,从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砖厂的生态的和视觉的特点。

土壤风险评估技术

1,对比场地评估技术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 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污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 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 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 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 “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五部分内容。 “暴露评估”就以下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 (1)典型用地方式下,土壤污染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2)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 (3)主要暴露途径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 (4)人体暴露量的计算。 “毒性评估”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毒理性质参数取值、确定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取值和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水环境标准值。 “风险表征”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方法、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基于 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确定土壤修复限值”部分则基于可接受的风险,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场地所有可能暴露途 径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和非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 2, 从土壤污染现状与潜在风险的不同角度,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评估,把传统的化学指标与生态毒理指标结合起来,更能够准确地衡量土壤的污染程度。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评价,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土壤的等级划分,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2)生态风险评估。目前,中国尚无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生态毒性的标准分析方法。 污染土壤的分级结合污染场地的再利用要求,提出将土壤的污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级:土壤基本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土壤不必处理可以利用(非农业用途) 。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3级以下,同时污染物浓度达到轻度污染以下。 2级:土壤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需作适当处理或可选择性利用。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2~3级之间,同时污染物浓度也在中度污染以下。 3级:土壤为重度污染,必须处理后方可利用。在未处理前,该污染场地应作为红线

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班级:采矿工程2011级2班 姓名:李春友 学号:1141010212 指导教师:朱学军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 二、土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三. 18亿亩耕地红线 (2) 四.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3) 五.参考文献 (4)

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1级采矿工程李春友 摘要:严格守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长远战略入手. 关键词:土地环境污染保护18亿亩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首先,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第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第三,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 二、土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加剧 在原有始植被的土地上,树木和荒草抵挡住了暴风骤雨的袭击,凋落的残枝败叶覆盖着整个地面,保护水土不易散失并提供给土壤微生物以丰富的食料,因而生物与土壤相辅相成,形成土地肥沃、生物繁茂的生态学景象。但是,土地开垦成农田以后,生态环境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稀疏的作物遮挡不住暴雨对土壤颗粒的冲击;缺少植被的裸露地表凭日晒风吹,从而损失掉它的水分和表层沃土;单调的作物又吸收走了土壤中的某些无机和有机肥料,并随收获被带出土壤生态系统以外。年复一年,不断减少着土地的肥力,导致土壤品质恶化。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生活在这些地区。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

最新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利用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形势分析 (3) 一、“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 (一)土地利用现状 (3) (二)“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 (3) 二、“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8)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形势 (8) (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9) (三)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9)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目标 (11)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1)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1) (三)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12) 第三部分规划要点 (14) 一、加强耕地保护,高水平开展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建设 (14)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14) (二)集中连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 14 二、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多中心格局 (15) (一)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 (15) (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16) (三)促进产业用地资源整合,重点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6) (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7) (五)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科学调控土地供应 (18)

三、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环中心城、平原、山区的绿色生态空间 (20) (一)促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绿色空间体系 (20) (二)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20) 第四部分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保障规划实施 (22) 一、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 (22) 二、强化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22) 三、加强土地行政管理,促进依法依规用地 (23) 四、完善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引导社会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24) (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24) (二)探索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25) (三)建立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25) (四)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26) (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机制 (26) (六)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27)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舒适的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追求的主题,建筑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建设区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建,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景观舒适度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有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探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生态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设计景观的主要任务是特定环境中为人们创造特定功能的舒适协调的环境空间。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地域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人文特征的景观[1]。从地域范围来看,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构成上来看,景观是由地域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上来看,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以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生态景观。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建立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2]。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的总则 2.1“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 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建设区的主体,人对建设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人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2 园林景观生态原则 建设区的环境景觀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合理使用建设区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建设区绿色景观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合理利用成本、费用和空间。力求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不破坏当地的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根据建设区的环境景观,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在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进行仿木、仿竹的装饰等都是偏离了经济效益原则[3]。 2.4 美观原则

椰子主题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创业项目计划书

椰子主题文化生态园创业计划书

目录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1.1 项目背景 1.2产品分析 1.3市场概述 第二部分产业背景 2.1 产业背景 2.2 产业现状 2.3 产业前景 2.4 产业发展困难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 3.1 市场前景 3.2 市场特征 3.3 宏观环境分析 第四部分经营策略 4.1 消费者分析 4.2 价格分析 第五部分机构设置 5.1 公司简介

5.2 公司组织结构图 5.3 各部门职责 5.4 发展战略 第六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6.1 工作分析 6.2 招聘与配置 6.3 绩效管理 6.4 薪酬管理 6.5 培训管理 6.6 员工素质管理 第七部分机会与风险 7.1 机遇分析 7.2 风险分析 7.3 风险应对策略 第九部分社会责任与保险需要8.1 合伙人协议 8.2 职工劳动合同书 第九部分附件 附件1:企业构思 附件2:劳动合同变更记录

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1.1项目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等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的同时回归本土,回归传统文化,回归童年时光。于是,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并不系统和规,特别是缺乏文化涵。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使得观光农业失去了更深的价值。 而以椰子为载体的观光农业重点挖掘椰子自身所包含的文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一、全县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二、当前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突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年初,市局下达我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150亩,而目前我县已签约项目11个,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376 亩,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推行,农用地转用指标实行指令性计划严格控制,土地资源供需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二)土地资源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国土资源上级主管部门卫片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并逐步推行“一张图管地”,卫片执法范围延伸至矿山用地,这对于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农民违法占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现象依然存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偏软,执法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县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期间,建设用地的大量供给支撑了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的相对落后,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相对较低,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圈而不用、圈而不建、批少占多等现象依然存在,资源节约集约 1 / 5

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提高土地效益的措施及对策 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着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的重要职责。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原则,切实加强保护耕地,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由外延扩展转为内部挖潜,在搞好旧城改造的同时,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用地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土地批后监管制度,打造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一是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二是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依据土地适性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对荒草地、滩涂等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抢抓低丘岗地改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东庄乡景观生态规划 1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东庄乡位于鲁中地区,泰安市南部。 东庄乡区位图 1.2地质地貌 东庄乡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南部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北部多为平原。 1.3气候状况 东庄乡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4河流水系状况 境内有较大河流4条,分别为柴汶河、石崮河、北鄙河和故城河。地表水主要源于上游客水和自然降水。 1.5土壤植被状况 东庄乡的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两种类型,其中褐土又有淋溶褐土和潮褐土两种。而且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土壤也呈现出复杂的垂直分布。 东庄乡植被中林业和栽培作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主要是林木和果树,包括杨树、侧柏、刺槐、板栗树、核桃树、桃树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等。 1.6自然资源条件 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水资源丰富。 1.7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东庄乡辖45个行政村,2007年全乡总人口68000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 1.8环境质量状况 东庄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4.5%,虎头山地貌奇特,直界水库景色宜人。

2东庄乡景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评价及分区 2.1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研究所需资料的收集 东庄乡基本图件与资料包括:东庄乡1:1万地形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宁阳县土壤志。 2.1.2资料的预处理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数据库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类图形资料、数字高程模型、表格属性资料、文字或图片等。对于纸质的基础图件,经扫描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光栅文件的数字化,并赋予相应的属性,得到东庄乡1:1万景观类型分布的矢量数据。 2.2景观格局分析 建立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景观格局数量化,使景观格局的表示更加客观、直观。有3条途径:(1)文字描述;(2)图、表描述;(3)景观指数描述。 FRAGSTATS计算出三个级别上的景观指数: 1)斑块水平(patch-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单个斑块的结构特征,也是计算其它景观级别指标的基础;2)斑块类型水平(class-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的不同斑块类型各自的结构特征;3)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指标,反映景观的整体结构特征。 将东庄乡2007年栅格数据资料装入到FRAGSTATS软件,设定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地处广州中心组团与东部组团交汇处,北倚生态果林保护区,西邻石牌高教区,广深高速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全区。总用地为22.74平方公里。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广州科学城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如何在开发建设中保持良好环境,避免“建设性破坏”,是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一)生态调查及评价因子选择 影响科学城开发建设的生态因素很多,综合考虑广州科学城用地现状、开发目标、性质以及广州当前城建出现的问题等因素,搜集下述八类要素的基础资料文字或图,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因子。 (1)坡度:科学城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是影响建设投资、开发强度的重要

控制指标之一。 (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基的构成有关。影响到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的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 (3)土壤生产性:科学城用地多为农业用地,保护良田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土壤生产性是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的指标。 (4)植被多样性:植被多样性是自然引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与保护使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感受加强,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保护城市内多样的生物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场所。 (5)土壤渗透性:充足的地下水源对维持本地水文平衡极为重要,在开发建设中应保护渗透性土壤,使之成为地下水回灌场地,顺应水循环过程。土壤渗透性也是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间接指标。渗透性越大,地下水越易被污染。 (6)地表水:地表水在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维持正常的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起城市水灾、易被污染的环境因子。 (7)居民点用地程度:居民点规模是影响

滨海文化生态园概念性创意方案

滨海文化生态园概念性创意方案 创意目标-- ●打造滨海天人合一的生态乐园 ●展示古越魅力无限的风土人情 ●创制中国休闲旅游的典范样板 创意看点-- ●观海景江潮壮观之胜景 ●览田园牧歌浪漫之风光 ●赏古越璀璨迷人之文化 ●品时尚优雅休闲之人生 一、背景分析 休闲旅游产业在国内刚刚兴起,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40多年发展历史,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乡村度假旅游为标志的休闲旅游形态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休闲体验内容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以及成熟有效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从功能和内容看,休闲旅游注重修身养性综合多样。所谓休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休闲为主。其旅游活动的内涵定位修养身性,以休闲放松、调养身心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不是单一的景区景点,而是用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湖水、壮丽的大海,用令人惊艳的森林、草场、田野、果园,用精美的建筑、洁净的街道、和谐的秩序,用诱人的美食、迷人的风土人情,用完善、便捷、周到、舒适的设施和服务,综合打造出来的一个旅游目的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旅行者可以彻底放松身心,细致体验旅行带来的乐趣,甚至得到更深的人生感悟和思想升华。这是传统旅游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从市场定位看,休闲旅游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人群。休闲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要求旅游者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当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完善、拥有休假时间长,即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具备外出休闲旅游条件的比例会不断提高。这些人群开始越来越多的追求生活品质,他们越来越向往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希望更多地回归到大自然,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外出旅行。 从投资角度看,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将定位高附加值。由于休闲旅游产品品质要求高,消费者群体是高端人群,强劲的消费能力必然带来产业的高附加值。除了基本的吃住行消费明显高于传统旅游标准外,更大附加值在于较长时间逗留游客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在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高消费。以北欧的瑞士为例,境外游客到瑞士旅行所花费用中,景点门票所占比例仅占6.5%,购物消费占38.9%,娱乐和餐饮占22.8%,住宿占11.6%,交通占17.3%,其他2.2%。可以看出购物、娱乐、餐饮等在总消费中占了大头,这些消费正是旅游六要素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正是旅游业支撑了瑞士钟表等精密制造业,给制造商、销售商和政府税收带来了极丰厚回报。中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就是要从粗放型、低效益的一般观光游转向高品质、高效益的休闲度假旅游。 二、选址概况 本项目坐落在景色最美丽壮观、经济最繁华富庶的钱塘江出海口-杭州湾南侧的上虞市,嘉绍跨海大桥把杭州、上海乃至整个江浙沪纳入本项目2小时辐射圈,重点客源市场常驻人口达到1.5亿,人口密度是

主题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主题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婆婆家”椰子主题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海口市”婆婆家”椰子主题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成员: xx广告(1)xxx xx广告(1)xxx xx广告(1)xxx xx广告(2)xxx xx广告(2)xxx

xx广告(2)xxx 创业计划 目录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1.1 项目背景 1.2产品分析 1.3市场概述 第二部分产业背景 2.1 产业背景 2.2 产业现状 2.3 产业前景 2.4 产业发展困难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 3.1 市场前景 3.2 市场特征 3.3 宏观环境分析 第四部分经营策略 4.1 消费者分析 4.2 价格分析 第五部分机构设置 5.1 公司简介

5.2 公司组织结构图 5.3 各部门职责 5.4 发展战略 第六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6.1 工作分析 6.2 招聘与配置 6.3 绩效管理 6.4 薪酬管理 6.5 培训管理 6.6 员工素质管理 第七部分机会与风险 7.1 机遇分析 7.2 风险分析 7.3 风险应对策略 第九部分社会责任与保险需要8.1 合伙人协议 8.2 职工劳动合同书 第九部分附件 附件1:企业构思 附件2:劳动合同变更记录

第一部分执行摘要 1.1项目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 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但具有生产性 功能,还具有改进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等生活性 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特别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 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的同时回归本土,回归传统文化,回归童年时光。于是,同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 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 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当前,中国观光农业发展并不系统和规范,特别是缺乏文化内涵。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使得观光农业失去了更深的价值。 而以椰子为载体的观光农业重点挖掘椰子自身所包含的文化 价值,使人们在认识、参观、品尝椰子的同时感受柿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 2010-05-17 | 作者:陈建军郭玲霞黄朝禧 | 来源:资源网 | 【大中小】【打印】【关闭】 摘要: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生态用地的特点,提出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其分为林地、草地、水域及湿地三大类,阐明了提高生态用地利用效率的必要对策,为进一步研究生态用地区划和布局以及生态用地结构优化等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用地;分类 人类是自然的改造者,而土地作为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载体一直是被人类改造的对象。从原始的生态文明演化到破土而耕的农业文明,再发展到掘地而取的工业文明,人类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毫不停歇地向大自然索取,改变着它的面貌,甚至不惜侵害它的健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集聚,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原本具有重要生态调节功能的农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不断地遭到破坏和侵占,生态环境的退化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要探究土地生态利用的最佳模式,优化生态用地的结构,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就必须首先明确生态用地的内涵和外延。 1 界定生态用地概念的意义 1.1 明确生态用地的概念是研究土地生态利用和分类的首要任务 土地因具有用途的多样性而分成各不相同的土地类型。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有些土地以生产功能为主,如耕地、园地,有的土地以生态功能为主,如林地、湿地等,还有些以生活功能为主,如居住用地等;同一种土地也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如耕地,既是生产性土地,又具有调节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功能。定义生态用地的概念,就可以依据生态用地的内涵来确定它的外延,即确定生态用地所包括的土地类型,进而深入地研究生态用地的构成和演变。 1.2 明确生态用地的概念是科学进行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必然要求 在尚未明确生态用地的内涵和外延的情况下,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将建设用地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土地均列入生态用地的范畴,这对研究耕地、园地等生产性为主的土地与林、草、湿地等生态性为主的土地之间的关系十分不利,明确生态用地概念将有利于生态保护和耕地资源的保护,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生态用地的定位和规划更加科学。 1.3 明确生态用地的概念是统筹城市生态用地布局,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前提

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利用武汉市土地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等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和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03-201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呈逐年扩大趋势,风险值从2003年的-1.003 3(Ⅴ)上升为0.557 5(Ⅱ),即由安全级降为风险级。根据此评价结果,提出了协调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PCA模型;K均值聚类;武汉市 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条件变化的综合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强烈需求使得人地关系矛盾步步升级,随之而来的土地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破坏性加剧等。面对严峻的现实,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有意调控土地利用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使二者关系趋于协调。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腹地,位于江汉平原东部,该区域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泛,水资源优势突出,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大量的土地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丧失,土地生态功能下降,人地矛盾突出。本研究以武汉市2003-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对象,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K均值聚类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旨在把握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规律,以期能充分认识武汉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两型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武汉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全市土地总面积849 400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7%。表1选取了武汉市2003年和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统计出了各地类的面积及其变化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8年间武汉市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总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在农用地类型中,耕地、牧草地显著流失,其中牧草地减少最快,8年共减少6 604.97 hm2,减幅为95.93%;耕地面积由2003年所占总土地面积的44.16%减少到2010年的39.57%。林地、园地面积增加最多,8年共增加了22 767.71 hm2,两者增幅共计38.79%。在建设用地类型中,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增速快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速度,增幅比例达33.77%。在未利用地类型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共减少了6 111.91 hm2。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未利用地是难以开发的山丘区荒草地和裸岩地,可垦地较少,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班级高一(2)班 学号 25 姓名李文瑞 摘要:分析土地资源的种类、状况,针对其概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分布可持续利用 一、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 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 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分类: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 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

DCCG008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p a r k Water Culture Ecological garden

项目基本信息 申报单位: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长春城投 规划设计: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邦园林 项目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用地面积:340000m2 建筑面积:50,000m2 景观面积:300000m2 开工时间:2017年5月 竣工时间:2018 年10月 设计周期:2016年至2018 业主单位成员:钟总 设计团队成员:设计四部/ 景观四室/ 水石工程(施工图团队/ 米川工作室)/ 技研中心(成一工作室、盈石工作室)

32公顷城中绿地/80年供水历史/80余栋净水建筑 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旧有工业遗迹如何改造 封闭厂区转变为城市公园 散落在绿地肌理的组团建筑 三条净水冲沟是园区的核心特征 高郁闭度的生态环境 设计挑战 核心特征

再生——共生的设计思辨 景观思维统筹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专业基于城市功能、历史人文、生态设计的综合性思考 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绿化资源/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

八个专项研究动植物研究/海绵城市/建筑木装配研究/立体停车库研究/ 原有厂房除毒除害/老旧材料设备再利用/公共艺术/标识体系 Whole Process Control of EPC Project/Sanzao Project/Waterstone Design

全过程的现场管控On-site Control of the Whole Process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分析_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中国环境科学 2011,31(4):688~695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分析 ——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谢花林1,2* (1.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2;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兴国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度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着粒度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4-2005年的1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上升,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较少.研究区的中部区域生态风险度高,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1994年和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异的步长都比较小,分别为43km和9.3km.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生态风险;红壤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1)04-0688-08 Spati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land use eco-risk based on landscape structure: a case study in the Xingguo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XIE Hua-lin1,2* (1.Institute of PoYang lake eco-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China;2.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31(4):688~695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land use eco-risk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Xingguo County, an typical red soil hilly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assessment method was based on landscape disturbance index and landscape fragil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radient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eco-risk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patial statistics lik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emi-variance analysis. Conclusions from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Eco-risk degree of land us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a decreasing trend exit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in size of landscape patches. Eco-environment quality mounted up to a small extent while and the area with high eco-risk lessened in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2005 in Xingguo County. Eco-risk degree of land use in the east area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 were high. The step length of the eco-risk index’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short 43km in 1994 and 9.3km in 2005. Key words:land use;landscape structure;ecological risk;red soil hilly region 土地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作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受到高度重视[1-4].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的生态影响具有区域性和累积性的特征,并且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上[5].基于景观结构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各种潜在生态影响类型及其累积性后果.景观格局中沿某一方向的高度自相关可能预示某种生态学过程在起着重要作用[6].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空间统计分析,能准确地显示出各种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目前表征景观格局的指数有多样性指数、镶嵌度指数、距离指数及其景观破碎度指数等[7].景观格局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空间自相关性.本研究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兴国县为案例区,在基本判别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并通过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化表达,借助 收稿日期:2010-08-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0110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GQH0057);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09557) * 责任作者, 教授, xiehl_2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3394846.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