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师的20岁 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 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  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  读书笔记

建筑师的20岁摘录(有删减)

前言:

1.大概应处在大学求学阶段,大学期间的心绪和场景,常常是后来人们追怀反思的有趣话题,也是支持事业前进和学术发展的起点。

2.“无知而无畏”的激情和热望,可贵而难得。“年轻”虽然通常一位着稚嫩和脆弱,但也有着理想的憧憬和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

3.学建筑的应该多外出旅行以增加阅历,应该多接触建筑实际建造和材料使用以克服当今信息时代与物质时空的疏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建筑的情有独钟和挚爱。

4.建筑教育如何在保证社会对建筑职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兼容一定的对多元性和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肯定

5.活跃在世界第一线的建筑师的存在,他们的气息,动作,话语以及丰富的表情中折射出的阅历丰富的人生,必定会使大家认真思考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

6.如何解决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建筑界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进入21世纪以后,这对矛盾也许将会被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所替代。

7.建筑师大部分时间会被杂务所缠绕,从而失去理想,也失去了创造的乐趣和力量,关键的解决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看你是否从心底里热爱建筑

8.拥有多样性和广阔的内涵,很难用一个单纯的词汇来概括。特别是在大胆而合理的构思中不乏深入的细部设计和多样性的材料应用。

9.用单纯的构成进行重复叠加创造出富有韵味的丰富空间,从建筑的整体构图到百叶、窗户等细部处理,这种思想贯穿始终

10.a.普罗维:对新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业产品所带来的细部关注,同时也不放弃手工实践

b.皮亚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所带来的争论并不局限于建筑形式,它引发了整个社会关于现代美术的走向

c.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就无法令人感觉到“意志”的存在。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相碰撞,互相之间给予不同的刺激,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这应该成为创造的原动力。

d.雷可瑞塔:以富有活力的水的处理为特征,结合中美洲干燥土地所形成的独特色彩和建筑形态

e.建筑界提出了怎样捕捉地域的特殊性这一问题,超越了单纯的建筑形式的问题

f.盖里:他从建筑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中探索建筑设计的可能性,从中获得建筑表现的自由。

自由开放的氛围使他天性中的造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从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模型中,我们能看出他从构思到具体实现的过程中所费的苦心,这是仅从建成后的建筑中所无法看到的。我门还意外的发现了他还具有战略性思考的一面。

努维尔:始终保持了高质量的空间和独特的氛围。虽然在每一个作品中都有材料和细部设计的变化,但我们总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存在。

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恐怕是无法做一名建筑师的。他不停的思考并赋予行动。佩罗: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胆的体量处理,具有金属感与透明感的材料选择给人一种未来建筑的印象,这或许就是他能够吸引对新的表现形式具有敏锐触角的年

轻人的原因。我想建造一个场所,而不是建筑。......重要的不是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建造。

贝隶铭:在当今偏重知识的建筑界,不管是哪一位建筑师都会表现出对任何一个知识领域都非常精通的样子,并像评论家一样展开论述。而这位顶级建筑师能够将自己的失败在年轻人面前平静的讲出,这中间体现出丰富的人性。贝铭讲述了他从年轻时开始喜爱旅行,爱好历史并阅读了大量书籍。建筑师的职业性格往往使人不可避免的养成注意他人目光的习惯。

建筑是一种揭示理念,构成新的“价值”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克服物质的、经济的以及社会的各种障碍。

他们都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将其贯彻到底的坚强意志,以及能够冷静而客观的剖析自己的特点。为了“自由”和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断的与自己和社会进行着斗争。

如果这些大师“认真生活”的态度和维护自由尊严的精神能够成为今天我们再一次思考的契机,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年轻”虽然具有脆弱的一面,但也有着勇往直前的坚强力量。

伦佐·皮亚诺(意大利,毕业于米兰技术学院)

1.皮亚诺具有明快的空间构成能力。

2.找出技术问题解决方法的科学家的分析能力。

3.将理性的设计方案升华为空间美学的艺术家的构想能力。

4.融合技术与美学的细部处理,并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的工匠的技术能力他还能将环境的潜在特性外显成城市设计策略。每次也都会在思路上有所偏转,并形成新的特色。

皮亚诺出生在一个建筑商的家庭。他的父亲告诉他,不要从事比建筑商更差的职业,当建筑师要比盖房子的人糟糕,这就是他父亲的观点。

上大学对于他而言是最基本的,因为正是在那个年龄阶段他开始感到了一种现在所谓的“了解社会的渴望”。这是一种对社会的好奇心,一种知识上的贪婪。虽然它并不就是设计、构思空间、体量和形式,或者在科学、“科学家”方面完好的保证,但这确实对于有社会愉悦感和动机意识的建筑师是非常重要的。他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知识好奇”和“社会关注”。

“建筑是一座冰山”其真正可见的悬浮在水面上的很少一部分,而水面下的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了社会、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气象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缺少这些建筑是不存在的。所以,这是纯粹的学术问题。

工匠的手艺和现代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他对材料及材料的摆弄非常有兴趣。用很有限的材料盖房子,追求轻盈性和非物质性的确不是非常复杂。因为他成长在一个用像混凝土这样的厚重建筑材料盖房子的家庭,所以他想反其道而行之。

水中的倒影,各种反射,穿梭往来的船只。这种轻盈感,可变性和“短暂性”对他非常重要,他也是以此作为起点

他花了至少50年的时间才成为一个建筑师,这确实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旅程。因

为你必须“积累”(你的知识)

你们不要低估你们曾经拥有并可深度挖掘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你们每个人的成长历史,也就是维系你们自己的根脉。

一个人不能忘记你来自何处,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属于你自己而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只要像你们自己,不要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样板,你们必须构筑你们自己。

最初的两三年意味着什么?建筑是一门非常非常复杂的艺术。建筑是一门被生活所感染的艺术。以至人们无法将建筑与生活分开。发挥自主性以及在做决定时保持自我,充分自信和充满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们一定要理解自己。你们必须具有两种重要的品质,一是对生活、对一切正规事物的好奇心和一切的事情好奇。另一种品质是,你必须足够的坚韧不拔。你们必须知道如何去做事情,否则人们会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当要所“不,我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只有你在足够自信是才能做到。

人们说技术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重要,而是因为赋予了你做决定的自由度。

自主性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自主性要超越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举杯对技术和科学属性的认识,以及足以支持你想法的自主性。你必须具备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某种情况看,你必须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你必学具备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的品质,同时还必须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

自主性的重要在于它是一种自由,一种创造性的自由。要想获得自由必须有一种强烈的个性,强烈的自主性。

同时你们还必须具备一种基本品质,这就是“顽强”,一种真正纯粹的顽强。做到顽强不容易,但很重要。这必须是一种崇高的顽强。当你处在艺术圈,并不须用崇高的顽强感去创造“崇高”。你可以置身圈外,但你不要进入艺术,崇高的顽强并不意味着你去决定什么事情和去做它。顽强是不够的,因为你也许会做错事。这不是顽强,而只能说是愚蠢。

顽强必须与另一个重要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启蒙智慧”。你应该既具有智慧而同时又具有吸纳能力,你必须聆听别人所言。一个人只是固持己见很容易,但这并不好,事实上也很无趣。

你必须顽强而同时坚韧,具有吸纳能力。这种智慧必须是坚韧的,必须简历在你聆听他人和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基础上。

一天中要有一段时间一个人静静的度过。

每个人知道的越来越多,但同时理解的越来越少。我认为太多的信息就像毒品一样,慢慢你会因为毒品而形成依赖性。因为你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最后你会不由自主的停止思考。不要买太多的杂志---建筑类的杂志。

每个人都有一种戒备意识。作为一个青春焕发的年轻人我经常漫步海滩观海泛舟。我在青春时代敢说敢做,但我大海创造宁静。关于宁静和内在性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一天中某个私营宁静的时刻,一个你只是安静端坐的时刻应该是可能了的。

把我的私密性防卫到“宁静时刻”,“宁静时刻”是一种反思和内省,我想你们应保持它。就像一种全天候的永不停息的河流。你们应该不时保持清醒,去冥想,否则就会吃得太多不消化了。

艺术就像抢劫一样,这不仅是因为你从安腾或其他人那里取得了教益,而且由于艺术与“贪婪”相关。你必须去认识人,也必须去索取一些东西。

由于建筑需要一种合作,所以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很好,即使是很糟糕也是很好的!

建筑师必须是一位能够将建筑层面的东西和文化层面的东西相融合的人文主义者。

热爱传统并不等于复制传统。

但你也许被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遗产麻痹迷惑。复制只会带来感性的麻痹,你变得麻痹是因为你只关注美的东西。抢劫传统的唯一途径即使要变得足够好奇,有足够的创造力,正中求“变”,从传统得到灵感。

他从传统得到的启发是关于材料、质感和建筑物的肌理、色彩、尺度。很多的东西。

你们应该去努力翱翔,(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文本上的复制,文本复制就像是一种照片复制,像一台照片复制机器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铸造的钢部件真实表达了巴黎的铸铁装饰传统。

二十多岁的积蓄会大大的左右一个人的人生

我一直到60岁时才终于能捍卫自己,你们应该捍卫属于你们自己的东西,二不是用所有的精力去捕捉信息。你们应该保持一定的时尚沉静。你们每天至少要有20分钟的时间一个人呆着,这也应该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每个人都要试图去理解哪些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不重要的东西。另外就是我所所的“贪婪”,知识上的贪婪,好奇心是很基本的。

如果没有建筑背后或底蕴中的东西去向上推动这座冰山的话,建筑就什么都不是。建筑如果是一种纯粹的学术,建筑就不存在了。没有内容,没有冰山隐藏的部分,一切就很荒谬。

如果没有内容就没有艺术。纯粹的学术一文不名,如此,建筑就更像是一种没有内容的建筑,这个内容就是生活!

你们必须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我的意思是,当你们成长壮大时应该如此。当你们30,40乃至50岁时也是如此。等到你们60岁时就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真正成为具有旺盛的求知欲的人了。

让·努维尔(法,巴黎美术学院)

一边进行住宅等设计,一边参加了难以尽数的设计竞赛。

他通过为巴黎双年展设计舞台美术和整体构成,建立了与艺术界的联系。

“阿拉伯世界研究所”该建筑将反叛的精神覆盖在优美的幕墙之下,得到广泛的认同。

他得到许多机会尝试对建筑室内进行各种覆盖的设计方法。

考虑物质的三态,改变表皮的透明度,将建筑进行包裹。有时也会抓住外气进行利用。因此,建筑内部就像拥有生命一样,讴歌光和影。

就是经常去深入观察并探索事物的深层含义。

在夜间,窗子的内侧木百叶可以关闭。房间的地板由多种木材拼成各种图案。小时候,他根本没有接触过艺术类的教育。

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老师,他最初画的一副画,我自己认为非常糟糕,可他看后却

表扬了我,认为我很有这方面的天分。

军队拥有强大的财力,在技术上也总是处在最先端的地位,因此,在他们建造的建筑形体中,蕴含了下一个时代的技术要素

进入巴黎美术学院以后,我立即就意识到这里只会教给我一些技法上的东西。这个学校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东西,也就是对图纸进行单纯的描绘,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建筑教育。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进行方案设计才是本质的教育。

尝试了逆向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彻底的阅读。

让孩子们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图书馆,从结果中,我看出他们都是自己身边所看到的东西直接拿来进行描绘。

我们的想象是被信息所左右

我的方案就是这个分析结论的基础上做出的。我设计了许多变化的空间。希望能够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我考虑用不同类型的空间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实际上,当时他的目的是希望针对那些形式主义的建筑师们,拿出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来对抗他们。

我想教育的不同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提高自我判断的能力。

建筑设计绝不会只有一种设计方法,总会有几种可以选择的方案,在各种各样难以对付的业主面前,首先拿出一个最初的方案。如果他说不行,再拿出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这样一次次以不同跌形式向同一个业主提出不同的方案。通过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后必然能够形成一个完成度很高的方案。

在设计时我们要判断的是,当建筑建成的时候,这栋建筑究竟在现实环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与周围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他在建筑设计中的思考方法与他们有所不同。我最重视“特征”,也就是囊括所有事物的下一维空间。我的设计的基本点就是找出这个特征。在分析阶段,我把特征抽象出来,然后再深入进行方案设计。知道最后我都在处理这种与特征相关的形态问题。

他的建筑首先并不是从形式来考虑的,而是在设计的时候,以已有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导出特征并最后形成一种形式。

对于年轻的建筑师来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形成一种文化的定势,或者说一种典型的形式。

对一个建筑单元进行重复设计和生产在历史上曾经非常有意义。

建筑的建造和建成后的生活之间也有一个很强的关系。建筑的世界就是建立在这种秩序的基础上的。

今天的建筑师必须有意识的运用更多的知识。

建筑师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案。

一个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对次进行简单重复的风潮。

建筑师的作用,就很像电影导演,把建筑建起来,就好像制作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各种专业的人参加进来,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建筑和电影一样,是以工作组的形式共同作业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产生好的作品。

我只选择那些可以愉快合作的工程师。

但如果建筑形成的过程让人无法从视觉上认识出来,这样的建筑师或者工程师肯定可以被称为是最前沿的。

我相信每一个项目中只能有一个导演,不可能有两个或者三个导演。

他仍然坚持一定要作为项目负责人。

理卡多·雷可瑞塔(墨西哥,墨西哥大学)

塔追求对墨西哥传统、历史、风土、民主性等本土形象的强烈表达,同时也采用抽象的现代建筑手法。在他的建筑中,有着独特色光和色的处理,也有着用水来展示的空间表现。还有粗质感的大面积的墙体。

在这些语汇组成的连续的空间中,我们真切的读出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墨西哥文化。他在设计中避免了对传统和乡土的东西的直接模仿,他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通过抽象来支配的。

他看到一栋建筑事务所的大楼,他很喜欢这个建筑,它显得非常完美而且结构清晰,于是,他便决定要去设计这栋建筑的这个建筑师事务所去找工作。

如果要研究你所在国家......你就要接受各方面的影响,但是不要去模仿或设计一些糟糕的,或者和过去的建筑相似的东西,你要以自身的能力去立足于你所处的时代。

时候准备留在墨西哥,然后尽可多的去旅行,开始赚钱,然后到处去旅行,并且不断的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教授保持接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学习方式。我就是通过和老师保持亲密联系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

我的那些关于色彩,比例的概念,那些关于墙体运用的知识,都来自于墨西哥的城市和村庄。他们之间的结合是以一种很不寻常的方式完成的。

因此我所设计的建筑应该既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同时也是坚定的植根于我所生长的国家的。

他对色彩的控制几乎不受他自己的控制。

我向那些根据房间内生活的需要,二不是根据房间外或是建筑立面需要来设计窗户的人学习。这些人打开窗户是为了在每天特定的时间迎接阳光或者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引入光线。所以我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内部出发,而不是外部。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非常城市的对待你所面临的问题和你自己,然后尽可能的去做好。

倾向于使用一种更富有感情的方式去表达。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现在旅行变的越来越昂贵和复杂了。但是另一方面,要评判一栋建筑的真正方法是进入建筑的内部,去亲自走访这栋建筑。

一定要非常谨慎的对待那些来自于杂志、录像、网络上的知识,因为这些很可能会使你仅仅从外观或表面去评价一栋建筑。

安腾建筑的精髓与混凝土并没有关系,混凝土只是一种表达元素,而与安腾建筑的实质并没有关系。他的建筑实质是一种精神,是比例和光线。

理解他们工作的地点、设计的文化背景,体系和他们所思考的内容。

你们应该将这些杂志视作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目标。

那些让你感觉很棒的地方,如果将这些感觉运用到建筑上,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喜欢怎样一种空间。这些地方对你来说就是和重要、需要去探访的地方。而另一方面,有些建筑和空间会让我们产生惊奇的感觉。这些也是去访问的好地方。

世界正在以这样的方式敞开它的大门,而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国家去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接受挑战,去理解其他的文化,同时又要立足自己的国家,强调自己的

个性。

当我们面对另一种文化的时候,这种吸引人的地方就体现了建筑的价值观。

雷可瑞塔先生的建筑并不是在整理矛盾,而是用丰富的形体去容纳那些对立的事物,使之共存。

我发现能够对我的设计有所帮助的方法,就是去享受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彼此矛盾的因素。

我们能够从他的建筑形体中感受到墨西哥人的热情,聆听到他们的述说,这一点让我深为感动。努力学习,并从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中,地域性和传统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并从中拓展出新的世界。

我们可能不是在培养一个建筑师而是设计师。你仔细西方国家教育就会发现他们只关心形体和形状,而对建造的问题一无所知。那里的建筑师已经不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

我们是营造者,建筑者,但同时我们也是设计者。建筑师必须把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营造空间,如何控制光线,如何把握比例等等。而同时我们也必须知道怎样去建造他们。

对设计的强烈兴趣和对建造等现实问题的重视被结合起来。

如果你能很好的协调这一切,你就可以知道你所想了解的一切,不要给自己找理由。

所以,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我们的专业是我们有幸拥有了成为英雄式人物的一点可能。

雷姆·库哈斯(《疯狂的纽约》1978)

就他的理论而言,是试图在设计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反思一贯的做法,并找出创造性的方法。

库哈斯的建筑由于表现非常优美,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但是,库哈斯的真正实力在于理论

方案显示出了引导时代的形象与概念。

由于建筑艺术必须满足社会、功能、技术、经济的要求,所以与其他造型艺术相比相当滞后,他是在努力缩小建筑与其他造型之间的差距。

现代社会是一个超大化的社会,我们根本不可能对此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正确的对应。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只能放松精神参加进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弗兰克·盖里(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现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兵役、哈弗大学研究生院,在洛杉矶、巴黎的设计事物所工作之后,1962成立了自己的事物所)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他用金属板建造一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形体和歪曲的波形墙面,和歪曲的波形墙面,形成一个“铁的表皮”的新系列。

对于盖里的建筑,不管从平面图还是立面图上,我们都很难理解他的形式和空间。圆柱形、圆椎形、立方体等各种形状扭曲、翻转,不断的碰撞和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不可思议的建筑。

独特的建筑是怎样形成的。他的性格中的什么地方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视觉。

盖里的精力极其充沛。他经常打破通常的思路。不遵循固定的规则,是新事物的代言人。

盖里先生也有在各大学执教的经历。他曾在耶鲁大学、哈弗大学、南加州大学执教或演讲。

多伦多试图宣称我是他的儿子,并且说如果我留在那里,加拿大建筑就会变得有所不同。而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真的留在那里,那么我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这是一个疑问,我并不是很肯定他的答案。但教育机构所拟定的课程结构和他们的意见确实抑制了创造力的产生。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对绘画和雕塑产生了兴趣,此外还有音乐--古典音乐。

南加州的气候和风俗使得当地人倾向与使用木材。

柯布西耶的绘画,如果你曾经研究过这些绘画,你就会意识到他正在发明一种建筑语汇,而这最终创造了朗香教堂。你可以在他的绘画中找到它们的发展过程。但除此之外,规划学院非常沉闷,课程包括统计学,以及其他关于政府、政治和经济的课程。

我在周末和晚上也会为自己做一些小的工程,包括一些住宅和改造项目,我试着学习一些真正的建造。(小的工程不但可以锻炼设计水平,同时还可以学习建造)我除了做设计之外也做一些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几个小组的管理工作和财政工作。在此期间,我学会了如何与业主谈判一些打工程。如何争取设计费,如何组织一个工程的预算,从而从经济上确保事务所工程的顺利进行。在那里,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掌管工程进度的政府部门打交到,如何与咨询师,以及参与工程的结构,机械,声学等所有工程师合作。直到有一天,他们正准备让我成为合伙人,并拥有事物所的永久职位的时候,我离开了事物所。

我去了欧洲,并在巴黎住了一年。我在巴黎的一个建筑事物所工作。我利用周末时间游遍了整个法国,并对罗马风格建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我对当代的绘画和雕塑深深着迷,之后我又发现罗马风将艺术和建筑以一种非常强烈而明确的方式联系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甜美的,也与巴洛克艺术截然不同。它们非常的坚决,非常的有力。

我不仅对雕塑有兴趣,同时也对建筑的结构如何融入建筑本身产生了兴趣。

我在法国南部花了3到4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当地所有的教堂建筑。

直面洛杉矶的现实,从中萌生出对自由的渴望。

我设计了一座非常简朴、冷静的建筑。我想这会给嘈杂的环境带来宁静的气氛。我后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这一作品。我觉得它与它身边的周围的环境太隔离了,它完全忽略了洛杉矶乱糟糟的街道形成的环境背景。然后他开始真正的观察洛杉矶这座城市。它的工业建筑、街道、以及混乱的建成环境。我开始思索,并试着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代替过去对环境的忽视和否定。

能够唤起观众情感的才是真正的建筑,哪怕这种情感是愤怒也好。

而只有当一位建筑师作出巨大贡献将建筑推向艺术的高峰时,才会被赋予此大奖。您的作品表明,您对形态的把握独一无二。那种视角变换的感觉非常强烈。同时它的魅力也让人联想到一些生物体,如蛇,尤其是鱼。

您和许多艺术家和创作家合作,这样的交叉合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我总是认为建筑是“为人建造的房屋”,而我喜欢那些让人有“感觉”的房子,那些能被唤起的感觉。一栋建筑能让人感觉到一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评价建筑的一个标准。即我是否能在那里感受到一些东西。

艺术家必学面对形体,空间和环境的问题。此外还有他们所处时代和社会对他们

作出的评论,所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在艺术品中涉及诸如处理怎么布置窗户和洗手间这样的问题。他们虽然没有业主,但是画廊,收藏家,美术馆也会给他们带来相似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来自创造,遵从和超越的压力。

被建筑界认为是怪人的我,却得到了艺术家们的

这样做的危险是你可能会陷入艺术家的领域。

在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的那些年,当我需要支持的时候,帮助总是来自与那些艺术家而不是建筑师。

我认为和艺术家的接触对我们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我来说,这就等同于阅读一本书,保持与另一种感知力的接触。使自己就像是拥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形体和空间的神奇力量。

正如每个人的签名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才能也不同,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能力”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取消了所有送到我的事物所的建筑杂志。我不会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们就像是一场时尚展示,你将会卷入一些与你所作所为无关的事物中,我想我无需它们就发现了这些。对于我来说,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自身所长才是更重要的。我对此非常渴望。我知道它们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优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变的优秀。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有想法,并且想要实现它们。如果我只是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就会变得焦虑起来。

你不能让自己陷在里面。你必须塑造你自己的空间。

我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而这种性格能反映在你的建筑和作品中。我了为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那么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发现那些属于你自己的“语言”和“词汇”。

我的所有建筑都是由一个庞大的队伍来协作完成的。如果少了他们,我根本无法完成这些作品。

我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停止购买阅读建筑杂志,也没有感觉到信息不灵。

当你年纪大一些,稳固一些的时候,你将能更好的欣赏同行的建筑作品。而当你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被影响,有的时候甚至会被这种影响淹没。

因为要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造建筑,似乎是不可能的。你也可以向其他领域学习,对他来说,向那些画家和雕塑家学习会更安全,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因为我不会想要,或不敢去做和他们相同的东西。

有一个试验值得你们尝试,就是停止读报一个月。在这个月结束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如何不通过报纸去了解所有更重要的事情。这同样也适合与建筑出版物与建筑。我大约保持了4-5年的时间不去阅读杂志。虽然我不再花时间去看杂志,但还是可以知道那些重要的事情。通过间接了解,你自然会得到那些信息。

如何去发现自我,如何让自己获得自由。现在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发现自我,这正是我将自己从那些损害自己的重负重释放出来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你们没有必要只按一种方式设计。这里有着各种选择。你可以欣赏一首诗,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你们也可以阅读普鲁斯特。到处充满了灵感。你也可以走向一个具体的形体。然后产生一种要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建筑的激情。

艺术创作是一项依赖直觉的工程。你必须学着去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你对自己正准备着手的工作相当了解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担忧。但我开始设计之前。我总是充满了困惑。我不能肯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当你走进工作室你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你的工作室。你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通过这种抵抗性机制去推迟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为这让你感到慌张。让你感到担心。我认为这种情绪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担忧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并不确定我们说

要做的事。多年以后这种情绪已经能让我感到安慰。因为我知道如果清楚自己将会做些什么,我很可能就会停滞不前了。

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形成自身的个性。

你们必须依靠自己。

你们是有能力的,你们必须变得坚强起来。

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转道日本赴美,后成为美国公民。在麻省理工学院,哈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之后进入设计院。1955年成立事物所。从1989年开始改名为贝-考布合伙事物所。

在卢浮宫的中庭中建造一个边长33米玻璃金字塔。中国银行(中国香港,1989)从建筑物的耐用年数,包括空间的耐用年数和物质上的耐用年数上。能够反映出技术的重要性。

不仅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建筑师的才能,更要学习他经过长期的学习历练,抱着顽强的信念生存下来的精神。

贝先生是与丹下健三同时代的人。

关于现代建筑真正的起始时间这个问题,我认为它开始于立体主义。

后现代主义者们,我认为他们更多的是从视觉上来阐述历史,而没有深深的植根与历史之中。

包豪斯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宽泛的,而这种广泛性也使其能够成为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建筑学是一个拥有多种学科门类的学校,它们汇聚在一起,所有这些对于建筑本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应该这样看待包豪斯,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我可以用柯布西耶式的教育来说明。它是多种学科的汇总,聚集了各种类型的专家。

美国的建筑设计工作量非常有限,但是对住宅的需求量却和大。我为一位名为泽肯多的房地产商工作,我和他合作了12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往往看不起与房地产,但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也是另外一个是使我获益匪浅的途径。

因为我当时所接触的都是一些规模很大的工程实践。当有200或300人在为你工作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设计上。因为你必须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支付这两三百人的工资上。

你希望获得成功,你希望去完成一些大型工程。但是要完成大工程,你就必须有打事物所。如果拥有了大型事务所,你就会成为它的奴隶。而在1989年之前,我就是大型事务所的奴隶。

我认为能够自行选择业主很重要。

比较满意的作品开启了我生命中的幸运之门。

当我能离开家乡,去见识整个世界的时候,感到非常的兴奋。

他认为立体主义对20世纪的建筑大师是非常重要。

贝聿铭没有一种特定的风格。风格是有价值的。我认为一种风格最终是会发展的。但是我认为坚持一种风格是非常危险的,他会变成一种签名,你会变得过于松懈。对于建筑师来说,重要的是地点。场所是地理环境的一种重要记号。他有自己的观点和方向。他们应该了解这个场地,了解他的历史,它的根,而这种根是很难

发觉的。但是一名建筑师如果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对此有所发现。因为如果你对此无所作为,你的建筑就会枯萎。你不会感到兴奋,你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历史的重要性对我来说,就是那些特定地方的根。

因为我研究过卢浮宫的历史,也研究过法国的历史,因此我就能够证明自己的设计,而不仅仅是说明自己的设计。

现在我自己挑选工作,因为我希望做一些有着历史背景的工程项目,因为这会让我的建筑更为有意思。

如果没有对“场所”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卢浮宫的金字塔。

强烈推荐旅行,旅行能将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要远比在学校中的所得到的要多。但是要从旅行中获益,就必须先学好历史。如果你不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或者是当你去雅典的时候,却不知道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你就不能看到那些你本该看到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研究过文艺复兴的历史,当你去弗罗伦萨的时候,你的眼睛就能告诉你很多东西。因此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历史的重要性。当每次我们在看那些建筑的时候,我想我们有时候没有必要去设计建筑。但是一定要去学习。你们必须了解历史,比起那些建筑杂志,我看的更多的是历史书籍。我也看建筑杂志。我发现这很值得。而旅行是比教室中学习更能开阔自身的方式。是的,要自己学习。

多米尼克·佩罗(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工程师家庭的环境与绘画的结合点是建筑。

由于在一年级学生当中,我是手头功夫很好的学生,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老师邀请我到他的事务所去。在事务所,我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建筑学习并不只限于学校的学习,学校的学习,主要是了解建筑和一些初步的学习,而对建筑的理解和学习应该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的。

35岁时,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竞赛中获胜,我想这应该归功与在这之前十几年的积累。仅仅是学校或仅仅是事务所的学习都是不完善的。

我对为什么要建造建筑,为什么要成为建筑师这个问题感兴趣,这也是我进入国立高等社会科学大学研究生院的原因。

我认为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应该不停的来回走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18世纪的特点体现在图书馆的读书空间中,是一个修道院的空间,一个寂静的空间,一个与城市隔绝的空间。19世纪的空间特点也表现在国家图书馆中,我的想法是,图书馆是一个信息发源地,而且这是国家图书馆。

我不是建造“建筑”而是建造“场所”。时间会制造“场所”。我想,我建的图书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出现新的东西。

“虚空”在城市中具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在思考建筑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怎样建造建筑这样的思维定势中去,而重要的应该是为什么建造。

有两个人站在这儿,两个人都非常幸福。这时建筑登场了。立即就在两个人之间建造了一堵墙。这堵墙把两个人分开了。这样就有一个为什么建造这堵墙的问题。在设计竞赛这种场合,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理论和表现完美结合的方案,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建筑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来回走动,并表现自己丰富的表现力。

我感到不停的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谓的学院派,就是重视形态等形式上的东西,或者说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新一代的建筑师对形式之类的东西没有兴趣,他们对自然或广义上的自然,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感兴趣,不会陷入对形式的追求。

最后:

希望学生在聆听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的同时,与当事人近距离的接触,直接感受现场的气氛。

对建筑师来说,怎样进行构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是非常热爱建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建筑师的。

他们能够达到建筑大师的境界,首先源于他们本人的人品。

首先,是不拘泥于学习一种知识,他们从一开始就兴趣广泛,广泛的吸收各种知识。才逐步成就了他们的现在。

这个系列讲座不同,他的目的在于探寻一个普通人怎样成为建筑师。

六位中的任何一位都兴趣广泛,重视旅行。

虽然盖里和安腾在建筑手法上相差甚远,但却能够互相理解。这应该源于他们对建筑的广泛了解。

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完善自己的愿望,而且拥有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

年龄的增长赋予了自己的丰富经验又反过来拓宽了自己。

他们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不管到了什么年龄,仍然相信各种可能性。

旺盛的好奇心,丰富的经验,爱好旅行。

美国文化中的下位文化成了他的文化背景,而这正是他接受各种事物的基础。经常拓宽自己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作为场所的大学,正因为有了大学这样一个场所,才能够从那里去画图。

那个时候你在那里了,你就有机会进入这样一个领域,能够和一些人见面,和一些人交往,能够接触到一些东西。从整体上来看,最能够提供这种机会的场所,应该还是大学。在大学里面,由一个关于建筑的“核”,这一点意义重大,我想将来也仍然会有重大的意义。

有老师把大学称为“相逢的场所”。

通过图纸,能够看出他在思考什么,他能够做到什么水平。

旅行也是一起观察,一起体验的一个很好机会。也是一个理解不同观点、不同东西的最好的机会。

他们应该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另一种形式的旅行,即与不同行业的人相接触,了解不同的世界。

佩罗换了许多学校,我想这种改变场所的做法也应该可以说是一种“旅行”。以前的旧建筑空间被设计成一种透明的要素,在新的空间中得以体现,这种传统空间构成源自他自身的原始体验。

他往往一边用各种部件和材料进行大量的试做,一边进行设计。

不管是金属还是木头,重要的是组合是的快感,他沉浸在这里面。

所谓“发展”,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时间、重叠了历史之后,事物会渐渐的发生变化,他关心这种变化。

重视并认真思考某种东西所拥有的历史,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新的事物这样一种思考方式。

日本的教育重视最终的成果,而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学校是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一步步的进行教育。对结果则不那么重视。那里非常重视教育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各种事情。

必须学习基本的技能。

日本可以说是比较重视形,因此也经常被称之为“形的文化”,这可以说是建筑师的基本技术。建筑师必须在学习了这种基本知识之后才会逐渐变得熟练。等到成名之后就可以打破“形”,或者说走向不同的“形”。

学打网球的时候,必须先空挥几次拍子。

建筑师的专业能力是不停的变化,他无法看到最后的状况,也就不清楚学习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告诉学生画线的话,学生不可能明白这种训练的意义。为了向学生传达设计是可以从多角度切入的。在通常由设计老师担任的设计制图课程中,加入结构和历史课程的老师,每个老师提出自己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最后进行集中讲评。

在引入了多样化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之后,教育体系也必然发生变化。技能如果比构思先形成的话,构思就会变得迟钝。

有人感觉高中毕业之后不要立即就学建筑,一个“游荡”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了别的东西之后转过来的人可能更有潜能。里布斯金不也是学过音乐吗,他还学了数学和哲学。

比结构老师和历史老师更有意识的进行讲解的人也有,我想正是这使它成为“前沿”。

周围的人都很熟练,受熟练的人的影响也就自然的会画图了。

做出最有趣的模型的人是那些做不好模型的人。能够很快做出好模型的人把精力集中在做上面,构思并不自由,技能变成了负担。结果最发愁的正是这些人。模型虽然做得不老练但想法很有趣的人,得到模型做得好的人的帮助之后成为了第一名。因此,我想不要一开始就定下条条框框,做出好东西就行。

最初找到什么课题会决定以后做什么。在方法上有以时代来决定的方法。也有以地方来决定的方法,还有以类型来决定的方法。这时,他人不该诱导他说文艺复兴比较有趣,或者现在是技术史的时代等等。某个人对什么感兴趣,从最初到最后都是“这个人”的问题。

当一个引导者。

教室就处在被询问的位置上。如果有学生对不懂的事情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告诉他。

不同专业的人住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种交往。

因为美国有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算你想简单的处理问题,也不得不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变得灵活。

盖里,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与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人有着很深的交往。各类艺术家的名字也能一个接一个的讲出来。

安腾先生经常讲大家应该多到海外去看看。

在欧洲有些学校的毕业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一年或半年的实习。这一点非常的好。以前,有学生在巴黎工作半年,然后去柏林,再去洛杉矶,这样巡回一圈也就是“旅行”了,也开阔了视野。

所谓大学,应该是有各种课程以外的演讲会、工作室、讨论会。告示中应该贴有各种活动的广告。

在促进学科交流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使学生们产生了一种一体感,共同经历了同一件事情,这种共同的体验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种交流还应该向更广阔

的文化圈和不同流派的建筑师扩展。不同的东西相互碰撞交流才能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场所。

建筑是一种和具体物体打交道的工作,物体是怎样形成的,必须一边制作一边思考才能体验出来。

学生们必须捕捉与身体有关的感官体验。

使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调查和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建筑的激情,对环境的激情,与重视建筑的视觉形象一样重要。

大家常说帕提农神庙是非常好的建筑,或者柯布是怎样怎样做的,等等。但是学生们很难实际进入那个空间进行体验,这时候怎么办?研究它的图纸,自己也进行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一点点体会到那个空间的感动,并理解它的本质。在这之后就能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其他的事物了。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读书笔记

该书在一版序中写道:纪录片的制作就如恋爱和做生意一样,是要经过尝试与失败,在实践中学会的,而并不是书力所能及的。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第三版) 【美】Alan Rosenthal 著张文俊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纪录片编导、制作与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杰出成就,以创作理念为主线,配以经典和翔实的实例,全面阐述和探讨了纪录片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如纪录片创意与选题、项目建议书的编写要领、调研内容与方法、片子架构、导演的职责、采访、实地拍摄、解说词的写作、编辑方法与复杂性、预算分析、制片与筹资途径、问题与挑战等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与技法;不仅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影视编导与制作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从业人员及专业人士的难得的、高水准的参考手册与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Alan Rosenthal,生于英格兰,曾就读牛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制作过六十余部影视片,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著作包括《感受一下耶路撒冷:一位犹太影片制作者的回忆录》(Jerusalem,Take One:Memoirs of a Jewish Filmmaker)、《为什么是文献片?》(Why Ducudrama?)和《纪录片的新挑战》(New Challeges for Documentary)等。曾获皮博迪新闻奖和国际纪录片协会学术成就奖。曾在斯坦福大学、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通讯学院的资深教授。近期进行的项目主要是在耶路撒冷、伦敦、纽约等。最新的影片是《阿道夫〃艾希曼:绝密回忆录》(Adolf Eichmann:The Secret Memoirs)。 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一版序 译者序 第1章引言 第一部分从创意到初稿 第2章准备 第3章开始工作 第4章建议书的写作 第5章调研 第6章片子构架 第7章开始初稿写作 第8章初稿的完成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读《教学勇气》读后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说实话,手捧此书,很多时候心又游离于书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我觉得此书所讲的内容不易理解,感觉很深奥,需要专心、投入的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如此,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不能说出自己的多少感悟,只是对书中一些重要的观点有比较深的 印象而已。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帕尔默提倡需要发展教师职业的深层愉悦,这种深层愉悦的根基在于将教学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项工作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劳也乐此不疲,工作让生活充实快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身成长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经常故意漠视心灵发出的声音,结果心灵变得缄口,对待心灵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问询,而是平和、快乐地聆听。

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总之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这是读此书后我最大的收获。 本书的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和一个最简单的前提: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让我对教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读了《教学勇气》,我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在寒风中摇曳的一点烛光,也坚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温暖那是给予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我相信自己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反思中,我发现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

读一本好书读书笔记(详)

书目《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一、好词: 满面春风无奈哽咽和善可亲丰衣足食赖以求食心满意足 二、好句: 1、秋天的天空,澄碧如洗。早晨的空气,清凉如水。 2、夕阳散放着灿烂的余辉,少年的金发更显得无比的辉煌。 三、读后感 这本书表现了作者安利柯把老师对同学爱的表现写了出来,写的生动,把老师对每个爱同学的事情也写了出来。 这本书写的很优雅,很美妙,还讲了小孩子的爱国之情,勇敢向前的精神。把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也写了出来,最好的是孩子的爱国之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讲的非常动人、好听。看完这本书给了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好人,怎么去做一件好事,让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 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好词 心宁不安烟消云散漫不经心心惊胆战提心吊胆鸦雀无声溜之大吉 好句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主要内容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毕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保尔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具有的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把自己宝贵的青春交给了党和人民,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勇敢地拿起笔服务于人民。保尔的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保尔的事迹和品格是每一个21世纪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书目《童年》 作者:高尔基 好词 胖乎乎乐呵呵湿漉漉 黑漆漆呲牙咧嘴心烦意燥 好句 1、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2、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 我的感悟: 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学会珍惜。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也要像阿廖沙那样,在苦难中寻找生命的坚强。

管理学读书笔记(叶国灿)

第一章管理学导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格雷戈提出两种相对的管理理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听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该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基于经济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如下: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可以不负责任,只重视任务而不考虑感情,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被称为任务型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接纳和喜爱,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人”的报酬更激励工人。 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勇气读后感1 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篇一: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快速作文、 作文速成法之类的指导书,当然是针对如今学生急于写好作文的心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在生活中 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一朝一夕就掌握写作文、 写好作文的本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写好作文是靠真功夫的,真 功夫怎么来?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了。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 书本中来。 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品质的成长。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分为两大类: 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这是课内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 有限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古 人云:“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说的是就是这个理。 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 了解他人的手段,那么阅读就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的书就是他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 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 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学习别人的写法,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 应手。其次还要博群书。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 同学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 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 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 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所以有人说“读书是自我拯救、自我 提升、自我超越的途径。”阅读的好处同学们容易明白,但是坚持就 不容易了,有必要提醒同学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要分门 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鼓励他的学生:“要么成为 作家,要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这位美国诗人的话说得太好了,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传奇精彩的一生。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迄今为止,任正非一生真实讲述,不保留,不回避。追寻任正非创业至今一路心迹,娓娓道理,知无不言。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 引言

凡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大人物,身上一定有他独特的闪光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特质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在任正非的身上,我想这一点更加明显。 第一部分:坚持 坚持,是任正非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坚持这个词,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纵观古往今来王侯将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坚持是必须条件。“坚持就是胜利”,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我有一段时间也将此句奉为座右铭,贴在墙上。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任正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会有今天,尽管很多员工说他是独裁者,说他是军阀,但不可否认是他把华为带到世界通信行业的霸主之林。突然又想到毛泽东,前几天去北京,还看到了他老人家的仪容,就是这个时代伟人,一样有着变态执着的精神,取得了旷古功绩,也犯了严重错误。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管理中时刻都渗透着毛主席的思想。所以他也一样的会犯错,但是这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华为的进步和发展。说到现在我似乎有一点理解,何谓坚持,在大方向上的坚持,再变态也不为过,前提是符合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就是个人眼光和时代的要求,两者有匹配,靠的是智慧和机遇!任正非阴差阳错搞了通讯,并且变态的坚持,刚好赶上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盖茨研究了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坚持,所以也成功了,如果他们做汽车的,会不会如此成功呢,不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一: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後无论做什麼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读书心得体会的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後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後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以後,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後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写法,先说结果,然後说明为什麼是这一种结果的原因.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其实,读书心得并不难写,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和感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读书心得”。当然,读书心得比起摘抄、画写、读书提要那三种读书笔记确实复杂一些,难度大一点。一本厚厚的书,

一篇长长的文章,那么多内容,该从哪里写起呢?应当写些什么呢?你不要怕,只要读书真的有心得,就有的可写,也一定能写好。 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要写清楚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使你受到教育。要让人看了觉得这确实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感想。如果不紧扣住所读的书或文章,空泛地议论,那就不是一篇读后感,人家不知道你的感想从何而发。但是,复述书本里文章中的内容,要注意简明,要引用能说明问题的 内容,不要大段大段地摘抄。二是要写清楚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么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不要含混模糊。也就是说,你一定要把心中所“得”写出来。否则抄了大段大段的书,没有体会,或体会不多,那还怎么叫做读书心得呢? 三是要有分析。有些同学常常把读后感写成两大段:第一殷是书上怎么写的,抄了一大篇。第二段几句简单的套话,我学到了什么精神,今后准备怎么做。这样写,内容就显得很单薄。一篇读后感一定要有分析。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某一点写得好,使你受到启发。那你就该讲讲:好在哪儿,使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是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特”在哪里,“妙”在哪里,把这些感受有分析地具体写出来,这篇读书心得的内容就丰富、充实了。 二、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作者:比尔·尼克尔斯(美) 时间: 对纪录片这一影片制作形式的概述 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提出的问题:涵盖了纪录片的道德、定义、内容、形式、种类、政治等论点 第一章:为什么道德问题对于纪录片制作很重要?探究了关于纪录片伦理道德一些方面,并提出了他们与故事片所带来的道德问题的各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第二章: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在哪里?并考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采取的多种互为补充的方式。侧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重复出现的影片性质和状况。 第三章: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介绍了从修辞学引入的概念,以展示纪录片如何是在受惠于修辞传统,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如何来表达那些要求社会舆论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为纪录片提供内容或者主题的那些议题的某些特点,特别是那些由纪录片提出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回避了科学上的或者纯逻辑上的解释。 第五章:纪录片是如何起步的?对20世纪20 年代以来构成纪录片惯例的四种起了一定作用的不同方式进行了识别分析。 第六章: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纪录片的六种不同的模式或种类,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制作者。典型的影片、制度支持和观众期待的形式。 第七章:纪录片如何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与第四、第五一样,从历史角度切入,探讨社会的中心议题在纪录片中的呈现:国家名族问题、女性主义问题、政治身份问题、多元化主义问题等。 第八章:如何写出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评论?提出了一些组织论文结构的基本步骤。 内容: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 对于每一部纪录片而言,至少包含来自三方面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制作者的故事、影片本身的故事和观众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全部内容。 要分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影片如何创作以及为什么创作?一部影片与其制作者以往作品和一直以来倾心关注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制作者如何理解和诠释自己拍摄的意图或创作动机?这些想法如何与影片制作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联系起来?这种对于制作者和作品所处语境的回溯是帮助我们探讨一部影片到底表现什么的方式之一。 另一个内容就是电影文本本身的故事,以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我们所关注的是影片本身所揭示的内容,即一部纪录片中,电影制作者、被拍摄主体以及影片向我们揭示的我们所身处的社会,这三者的关系。 最后是观众的故事。每一位接触新体验的观众都会带着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的某种观点或动机。 对于一部影片(特别是纪录片)的视线的摄像和期望,会对我们接受该影片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想知道“纪录片究竟表现什么”时,这些假设和期望便是我们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纪录片所表现的概念和议题”其本身是无形和隐含的,作为非虚构电影的纪录片,其价值在于它把影片的主题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影片的主题本来只是我们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出来的概念。摄像摄影不会向我们提供概念,它们提供的是实例,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纪录片需要依靠解说词去指导观众了解其影像含义“正确”解释的原因。纪录片向观众提供了以这种方式组织声音和影像结合的感官体验,它们想传达的不仅是感官的审美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旨意,代表着更为抽象的本质特征或概念。 纪录片是经过组织的有机镜头序列,从而使这些镜头和影片有了概念性和抽象性。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你需要勇气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隋福太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 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读书笔记可以写什么(共8篇)

篇一: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读书笔记 (1)札记

《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

《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 第一章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一、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泼咖啡”事件。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性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 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人性化的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大多数人会对平和、友好的提问方式抱以最大限度的真诚。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作用是最为明显的。 这种职业性并不是要求你赢得一场辩论或者表现出道德上的高尚,而是要求你从与采访对象的接触中学到一些东西,从而可以和以后的读者一起来分享。 二、显性问题: 缺乏自信——运用社交技巧 难以获取完整的信息——为采访做准备,认真地倾听,最重要的是,能够识别谈话中“新鲜的和与众不同的”东西 知道接下来要问什么问题——“你的回答真棒!请再说得具体一点儿,好吗?” 做笔记——识别谈话要点并把它们记录下来;通过速记和录音记录引用、事实、数据等证据 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应对喋喋不休的采访对象——寻找有创造性的解决途径 三、隐性问题: 由于害怕背上无知的名声,对提问普遍感到反感——提问是痛苦的,这已经很糟糕,但不提问,问题会更加糟糕。“勤问者愚一时,不问者愚一生” 不能明确陈述采访目的——向采访对象明确采访目的,他们就不会跑题了对人对物缺乏热情和天然的好奇心——“在采访中,好奇心是第一步”“好奇心”是19名美国著名记者评价自己的工作时使用品频率最高的词” 不能倾听——如果有某些迹象表明采访者没有在倾听,那么采访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沉默寡言或者托词回避,可能就是对此的回应 缺乏准备——没有做准备,采访时必然会感到紧张。确定自己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什么样的提问能够帮你得到该信息 不作深度探究——对采访准备的越充分,就越容易在现场即兴草拟出新的问题。重要的是采访中的倾听和思考 提问含混——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只有具体细节才能营造出戏剧化和冲击力。 不修边幅——“穿得职业些” 主题先行——“倾听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外部的、内在的、与它相关的。以及关于此问题要不要和其他的什么人聊聊等等。“武断家”:经常知你于对立的一面。他们似乎以及拥有了所有的答案,因而仅仅是想要你证实他们的想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