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备案号:JYYxxx-2013

编号:DB11/T 970-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Regula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Precast Share Wall

2013-03-18发布2013-07-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前言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号)的要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试验数据,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建筑模数协调、平面设计、预制墙体设计、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各单位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编:100045,传真:68027014)。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8058071。邮箱:bjbb3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3813793.html,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促进中心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樊则森赵丰东李禄荣陈彤杜佩韦王炜

杜娟王颖陈静马涛郭惠琴蒋勤俭

秦珩刘昕张晨肖杨帆李文李新伟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李晓明刘东卫苗桂彤钱稼如王富青王建明张建

周燕珉

目次

1 总则 (4)

2 术语 (5)

3 基本规定 (6)

4 建筑模数协调 (7)

5 平面设计 (10)

6 预制墙体设计 (11)

6.1预制外墙设计 (11)

6.2外墙防水设计 (11)

6.3 外墙饰面设计 (13)

6.4 预制内墙设计 (13)

6.5 门窗设计 (13)

7 楼面设计 (15)

8 建筑节能设计 (16)

9 内装修设计 (17)

10 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 (18)

10.1一般规定 (18)

10.2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 (18)

10.3 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 (19)

10.4 电气和管线设计 (19)

本规程用词说明 (20)

引用标准名录 (21)

附:条文说明 (2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4)

2 Terms (5)

3 Basic requirements (6)

4 Coordination of building modulus (7)

5 Layout Design (9)

6 Design of precast wall (10)

6.1 Design of precast exterior wall (10)

6.2 Design of exterior wall with waterproof (10)

6.3 Design of exterior decorative panel (13)

6.4 Design of precast interior wall (13)

6.5 Installation of doors and windows (13)

7 Design of slab (15)

8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16)

9 Design of full decoration (17)

10 Design of building utilits and layout of piping (18)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18)

10.2 Design of heating,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HA VC) and layout of piping (18)

10.3 Design of water supply, drainage system and layout of piping (19)

10.4 Electrical design and layout of piping (1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regulation (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9)

Addition:Explantation of provisions (20)

1 总则

1.0.1 为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工作,规范我市住宅产业化项目的管理,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方式建设的新建住宅。

1.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precast shear wall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住宅。

2.0.2 模数协调 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尺寸协调。

2.0.3 优先尺寸 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

2.0.4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member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5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wall panel

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结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材料的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

2.0.6 叠合楼板 Overlapped floors

楼层的楼板由上下两层叠加而成,下层采用预制板形式,上层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

2.0.7外墙饰面反打工艺 Exterior wall facing reverse technology

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将面砖、石材等饰面材料通过浇筑混凝土与墙板连接成一体的制作工艺。

2.0.8粗糙面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的可靠结合。

2.0.9 住宅部品 Housing component

是由基本建筑材料、产品、零配件等集合而成,建筑中满足该部位特定功能要求的基本单元,作为系统集成和技术配套整体的部件,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3 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应在承重外墙、内墙、楼板等主要受力构件全部或部分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宜在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部位配套采用预制构件。

3.0.2 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

3.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充分配合,结合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条件和工程经济性,安排好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实施的技术路线、实施部位及规模。

2在总平面设计中应考虑预制构件及设备的运输通道、堆放以及起重设备所需空间。

3应考虑好施工组织流程,保证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提高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0.4 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3.0.5 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实现建筑产品、部件的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

3.0.6 建筑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3.0.7 预制构件(梁、墙、板)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3.0.8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成套,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满足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机械化安装的需要。

3.0.9 宜实现室内装修、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的分离,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4建筑模数协调

4.0.1 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模数及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建筑模数协调。

4.0.2 应采用以基准面定位的主体结构,其平面布局宜采用模数网格来表示,模数网格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4.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适用的优先尺寸系列 类型

建筑尺寸 预制楼板尺寸 部位

开间 进深 层高 宽度 厚度 基本模数

3M 3M 1M 3M 0.2M 扩大模数

2M 2M/1M 0.5M 2M 0.1M

类型

预制墙板尺寸 内隔墙尺寸 部位

厚度 长度 高度 厚度 长度 高度 基本模数

1M 3M 1M 1M 2M 1M 扩大模数 0.5M 2M 0.5M 0.2M 1M 0.2M 注:1 楼板厚度的优选尺寸序列为80mm 、100mm 、120mm 、140mm 、150mm 、

160mm 、180mm 。

2 内隔墙厚度优选尺寸序列为60mm 、80mm 、100mm 、120mm 、150mm 、180mm 、200mm ,高度与楼板的模数序列相关。

3 本表中M 是模数协调的最小单位,1M=100mm (以下同)。

4.0.4 厨房、卫生间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4.0.4-1和表4.0.4-2的规定,并优先选用黑线范围内净面积对应的平面净尺寸。

表4.0.4-1 厨房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mm)和净面积(㎡)系列

3300

4.95

单排布置5.61

5.94

双排布置(有冰箱)

U型布置(有冰箱)

7.26 8.25 9.34 10.23

3600 5.40 6.12 6.48 7.92 9.00 10.08 11.16 4100 6.97 7.38 9.02 10.25 11.48 12.71 表4.0.4-2 卫生间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mm)和净面积(㎡)系列

4.0.5 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的开间及进深的尺寸应符合水平扩大模数3M的整数倍数。

2预制梯段和平台构件的水平投影标志长度的尺寸应符合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3楼梯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4楼层高度应采用下列参数:2700、2800、2900、3000。

5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175mm,并不应小于150mm各级踏步的高度均应相同。

6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60、270、280、290、300mm。

7楼梯平台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线与顶部凸出物的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

4.0.6 门窗洞口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4.0.6规定。

表4.0.6门窗洞口的优先尺寸

最小洞宽最小洞高最大洞宽最大洞高基本模数扩大模数门洞口7M 15M 24M 23(22)M 3M 1M

窗洞口6M 6M 24M 23(22)M 3M 1M 注:1 住宅层高2900mm时,门窗洞口的最大洞高优选23M;住宅层高2800mm时,门窗洞口的最大洞高优选22M。

5 平面设计

5.0.1 平面设计应重视其规则性对结构安全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考虑承重墙体上下对应贯通,避免形体过大的凹凸变化。

5.0.2门窗洞口宜规整有序,不宜开设转角窗。

5.0.3 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方式,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位置,满足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公共空间及户内各功能空间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5.0.4应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置,水平布线的排布及走位应降低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及干扰。

5.0.5应考虑卫生间、厨房的设备和家具产品及其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宜采用标准化的整体卫浴及整体厨房。

5.0.6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的要求,当外墙为预制夹心外墙板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住宅楼建筑面积。

6 预制墙体设计

6.1预制外墙设计

6.1.1 预制外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可行性,满足施工安装的三维可调性要求,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实现构件的不断复制和工业化生产。

6.1.2预制外墙要做好构件拆分设计, 满足功能、结构、经济性和立面形式等要求,便于建筑立面的表现和结构合理性,便于运输、施工和安装。

6.1.3 预制外墙的各种接缝部位、门窗洞口等构配件组装部位的构造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的各类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装饰性能的要求。

6.1.4 预制外墙板与部品及预制构配件的连接(如门、窗、管线支架等)应牢固可靠。

6.2外墙防水设计

6.2.1预制外墙接缝(包括屋面女儿墙、阳台、勒脚等处的竖缝、水平缝、十字缝以及窗口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自然条件等,确定防水设防要求,进行防水设计。垂直缝宜选用结构防水与材料防水结合的两道防水构造,水平缝宜选用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结合的两道防水构造(图 6.2.1-1;图6.2.1-2;图6.2.1-3)。

图6.2.1-1水平缝两道防水构造

图6.2.1-2垂直缝两道防水构造

图6.2.1-3垂直缝两道防水构造

6.2.2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材料防水时,应采用防水性能可靠的嵌缝材料。预制外墙接缝的防水材料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墙接缝宽度设计应满足在热胀冷缩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其尺寸变形不会导致密封胶的破裂或剥离破坏的要求。在设计时应考虑接缝的位移,确定接缝宽度,使其满足密封胶最大容许变形率的要求。

2外墙接缝宽度应控制在10㎜~35㎜范围内;接缝胶深度控制在8㎜~15㎜范围内。

3外墙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耐候性密封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低温柔性、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均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4外墙接缝防水工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以保证外墙的防排水质量。

6.2.3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构造防水时,水平缝宜采用企口缝或高低缝。当竖缝后有现浇节点时并能实现结构防水时,竖缝可以采用直缝。

6.2.4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结构防水时,应在预制构件与现浇节点的连接界面设置“粗糙面”(图6.2-3),保证预制构件和现浇节点接缝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

6.2.5 当屋面采用预制女儿墙板时,应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节点做法,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设凹槽或挑檐等防水材料的收头构造。

6.2.6挑出外墙的阳台、雨篷等预制构件的周边应在板底设置滴水线。

6.3 外墙饰面设计

6.3.1 预制外墙板的饰面宜采用装饰混凝土、涂料、面砖、石材等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考虑外立面分格、饰面颜色与材料质感等细部设计要求,并体现装配式建筑立面造型的特点。

6.3.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预制构配件之间的接缝应对位精确。

6.3.3 预制外墙的面砖或石材饰面宜在构件厂采用反打或其他工厂预制工艺完成,不宜采用后贴面砖、后挂石材的工艺和方法。

6.3.4 预制外墙使用装饰混凝土饰面时,设计人员应在构件生产前先确认构件样品的表面颜色、质感、图案等要求。

6.4 预制内墙设计

6.4.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分户墙宜作为预制承重内墙,在分户墙上宜设置备用门洞。

6.4.2 预制承重内墙应结合住宅功能要求和精装修做好点位、管线等的预留预埋接口。

6.4.3 住宅部品与预制内墙的连接(如热水器、脱排油烟机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牢固可靠。

6.4.4 预制非承重内墙宜采用自重轻的材料,内墙的侧面、顶端及底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满足抗震及日常使用安全性要求,同时应满足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防火、隔声等要求。用作厨房及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内墙应满足防水要求。

6.4.5 预制非承重内墙的接缝处理宜根据板材端部形式和工程实际需要采用适宜的连接方法,并采取构造措施防止装饰面层开裂剥落。

6.5 门窗设计

6.5.1 门窗洞口应在工厂预制定型,其尺寸偏差宜控制在±2mm以内,外门窗应按此误差缩尺加工并做到精确安装。

6.5.2 北京市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框不宜采用预装法,外门窗应与洞口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通过密

封胶密封,门窗与混凝土构件的接缝不应渗水。

6.5.3 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预制外墙板上应预埋连接件及连接构造。

7 楼面设计

7.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楼板宜采用叠合楼板。

7.0.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楼板与楼板、楼板与墙体之间的接缝宜采取混凝土后浇带等保证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7.0.3叠合楼板的建筑设备管线布线宜结合楼板的现浇层或建筑垫层统一考虑。

7.0.4 需要降板的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的位置及降板范围,应结合结构的板跨、设备管线等因素进行设计,并为房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

7.0.5住宅底层厨房的地面遇有室外燃气管接入时,应采用实铺地面。

8 建筑节能设计

8.0.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应从外墙、屋顶、门窗、楼板、分户墙、窗墙面积比以及外墙外饰面材料的色彩等方面进行节能设计。

8.0.2预制外墙的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应按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暖居住建筑采用预制夹心外墙板时,其保温层宜连续,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北京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求。

2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安装时保温材料重量含水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穿过保温层的连接件,应采取与结构耐久性相当的防腐蚀措施,如采用铁件连接时,宜优先选用不锈钢材料并应考虑连接铁件对保温性能的影响。

3预制外墙板有产生结露倾向的部位,应采取提高保温材料性能或在板内设置排除湿气的孔槽。

8.0.3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件,宜采用非金属材料。当采用钢筋(丝)桁架来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板时,应考虑连接钢筋所产生的热桥对复合外墙板传热系数的影响。

8.0.4 预制外墙与梁、板、柱相连时,其连接处宜采取措施,保持墙体保温的连续性。

8.0.5 带有门窗的预制外墙,其门窗洞口与门窗框间的密闭性不应低于门窗的密闭性。

8.0.6应根据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建筑结构构造,计算其平均传热系数,使其满足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外墙限值。

9内装修设计

9.0.1 宜通过装配式结构与装修设计的产业化集成,建立起装配式剪力墙产业化住宅体系。实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功能、安全、美观和经济性的统一。

9.0.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室内装修的主要标准构配件宜以工厂化加工为主,部分非标准或特殊的构配件可由现场安装时统一处理。

9.0.3 室内装修所需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及建筑部品,应结合房间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0.4 建筑装修材料、设备在需要与预制构件连接时宜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当采用膨胀螺栓、自攻螺丝、钉接、粘接等固定法后期安装时,应在预制构件允许范围内,不得剔凿预制构件及其现浇节点,影响结构安全。

9.0.5宜对装修的住宅部品部件进行模数协调和规模化生产,通过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实现内装部品、厨卫部品、设备部品和智能化部品等的产业化集成。

10 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

10.1一般规定

10.1.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机电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公共部分和户内部分的管线连接宜采用架空连接的方式,如须暗埋,则应结合结构楼板及建筑垫层进行设计,集中敷设在现浇区域内。

10.1.2预制结构构件中宜预埋管线,或预留沟、槽、孔、洞的位置,预留预埋应遵守结构设计模数网格,不应在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

10.1.3 装配式住宅建筑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方式;给水、采暖水平管线宜暗敷于本层地面下的垫层中;空调水平管线宜布置在本层顶板吊顶下;电气水平管线宜暗敷于结构楼板叠合层中。也可布置在本层顶板吊顶下。

10.1.4户内配电盘与智能家居布线箱位置宜分开设置,并进行室内管线综合设计。

10.2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

10.2.1 室内供暖系统宜优先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也可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

10.2.2有外窗的卫生间,当采用整体卫浴或采用同层排水架空地板时,宜采用散热器供暖。

10.2.3 供暖系统的主立管及分户控制阀门等部件应设置在公共部位管道井内;户内供暖管线宜设置为独立环路。

10.2.4分、集水器宜设置在便于维修管理的位置。

10.2.5散热器的挂件或可连接挂件的预埋件应预埋在实体结构上。

10.2.6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

10.2.7 立管穿各层楼板的上下对应留洞位置应管中定位,并应满足公差不大于3mm。10.2.8 整体卫浴、整体厨房内的设备及管道应在部品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并预留和明示与外部管道的接口位置。

10.2.9 隐蔽在装饰墙体内的管道,其安装应牢固可靠,管道安装部位的装饰结构应采取

方便更换、维修的措施。

10.3 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

10.3.1 共用给水、排水立管应设在独立的管道井内,且布置在现浇楼板处。公共功能的

控制阀门、检查口和检修部件应设在公共部位。雨水立管、消防管道应布置在公共部品内。

10.3.2套内排水管道宜优先采用同层敷设。同层排水的卫生间地坪应有可靠的防渗漏水

措施。

10.3.3 给水系统的给水立管与部品水平管道的接口宜设置内螺纹活接连接。

10.3.4 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

管道应预留钢套管。

10.3.5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的同层排水管道和给水管道,均应在设计预留的安装空间内

敷设。同时预留和明示与外部管道接口的位置。

10.3.6 固定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支吊架安装应牢固可靠,并具有耐久性,支吊架应安

装在实体结构上,支架间距应符合相关工艺标准的要求,同一部品内的管道支架应设置在

同一高度上。

10.3.7 任何设备、管道及器具都不得作为其它管线和器具的支吊架。

10.3.8 成排管道或设备应在预制构件上预埋用于支吊架安装的埋件。

10.3.9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储水罐等的安装应考虑与建筑一体化,做好预留预埋。

10.4 电气和管线设计

10.4.1分户墙两侧暗装电气设备不应连通设置。

10.4.2凡在预制墙体上设置的电气开关、插座、弱电插座及其必要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均应由结

构专业进行预留预埋。

10.4.3在预制内墙板、外墙板的门窗过梁钢筋锚固区内不应埋设电气接线盒。

10.4.4沿叠合楼板现浇层暗敷的照明管路,应在预制楼板灯位处预埋深型接线盒。

10.4.5沿结构叠合楼板、预制墙体预埋的电气灯头盒、接线盒及其管路与现浇相应电气管路连接

时,墙面预埋盒下(上)宜预留接线空间,便于施工接管操作。

10.4.6暗敷的电气管路宜选用有利于交叉敷设的难燃可挠管材。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设计

预制构件的设计—— 装配式结构在进行结构布置时,为了减少装配的数量及减小装配中的施工难度,往往不设置次梁。在进行梁柱等构件布置时,应提前知道工厂生产设备生产构 件截面尺寸的边界条件,否则设计的构件无法生产。在进行剪力墙布置时,墙 的布置应尽量去方便工艺拆分。 板的传力模式应根据产业化公司板的类型确定,如果采用双向叠合板,则可以 不改变受力模式,如果采用单向预应力叠合板或者单向预应力空心板,则应把 板的受力模式改为对边传到,单向传力。楼板的配筋,在非主要受力方向,应 该进行包络设计(构造+现浇厚度双向板该方向计算)。 装配式结构用PKPM 等软件进行计算时,周期折减系数梁刚度增大扭矩折减系 数等与传统设计有细微的差别,在设计中应认真对待。 装配式结构在绘制施工图时,应尽量减少柱或者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套筒个数,节省造价。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进行布置时,除了按传统剪力墙结构中 的思维去布置剪力墙外,还应注意如下要点: (1)在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布置时,多布置L、T 型剪力墙,少在L、T 型剪力墙中再加翼缘,特别是外墙,否则拆墙时被拆分的很零散。 (2)剪力墙结构中翼缘长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对于L 型外墙翼缘长度一般≦600mm,T 型翼缘分长度一般≤ 1000mm(防止边缘构件现浇长度太长而在浇筑中出现问题),在门窗处留出≥200mm 的门垛,如图1 所示: 1、1800mm 为窗宽,200mm 为留出的窗垛(方便拆分),1000mm 为翼缘长度; 2、箭头处在层高方向,只有梁与现浇边缘构件钢筋进行锚固,在其下的200mm 窗垛与现浇边缘构件之间没有钢筋连接,只有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相连,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一、标准特点: 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 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 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详见) 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 装配率---综合评价50%; 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 全装修—全面实施100% 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 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 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 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与节 2.水平构件:详见与节 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与节 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与节 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与节 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与节 三、术语集合 (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 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卫生间;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卫生间。 (3)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1.外围护系统: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成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设备与管线系统: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3.干式工法: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4.部品: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位的统称。 5.部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6.管线分离: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7.集成设计: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马涛会议PPT 非砌筑墙体类型: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新型砌体 非砌筑墙体特征: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基础方向与原则总结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512G32B-/2T016于今年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两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专家刘东卫具体从“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深度解读了标准。 1 、四个基础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 三是解决各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

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及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 2 、五个方向全建 筑 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全寿命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全协同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 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全环 节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全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个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是创新集成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一、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一)一般规定 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和多层剪力墙结构。 2、预制剪力墙构件可采用整块预制墙片、预制叠合墙片。预制剪力墙板宜在工厂制作,必要时也可在现场生产。预制剪力墙构件制成后,应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运抵施工现场。预制剪力墙构件安装就位后应与现浇部分整浇形成整体结构。 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平面布置宜对称,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布置剪力墙,不应为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 (2)竖向体形宜均匀、规则,竖向布置宜连续,不应为楼层侧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或层间受剪承载力不规则结构; (3)预制剪力墙的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预制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 4、抗震设计时,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不应有较多短肢剪力墙;外墙预制、内墙现浇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不宜有较多短肢剪力墙。当有较多短肢剪力墙时,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 但不大于8 的剪力墙; (2)有较多短肢剪力墙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 5、对多层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位移计算值应放大1.2倍。 6、预制叠合剪力墙取有效厚度参与整体计算

预制叠合剪力墙有效厚度 (二)剪力墙构件设计 1、预制剪力墙的墙肢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除本章特别规定外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相关要求。 2、预制剪力墙板可采用矩形或“L”形板,板高不大于6.0m,单块预制剪力墙板板重不宜大于6t。开洞预制剪力墙板洞口宜居中布置。 3、墙板上的孔洞宜做成园孔,当设置成方孔时转角部位(如门窗口角部)应作成小圆角,并应配置不少于2ф8的斜向钢筋或ф4小网片。墙面埋设的连接用预埋件锚板宜凹入板面10~15mm,连接件焊接后应进行清理,涂防锈漆并用砂浆抹平。 4、门窗连梁部位及其钢筋锚固部位不宜开洞。当必须开洞时,洞口位置宜布置在跨中及截面高度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孔洞宜设钢套管加强,并将箍筋适当加密。钢筋混凝土墙板开有较小孔洞(洞的高和宽均小于800mm)时,应沿洞口周边设置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小于被洞口切断的钢筋面积,或每边不小于2ф12,该钢筋自孔洞边角算起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la或laE。

装配式建筑工程师施工安装——预制装配式砼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前言 预制装配式砼剪力墙结构安装精度要求高、连接形式复杂且质量管控难度大,要想有效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施建质量及施作工期,必须牢牢掌握预制装配式砼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01 施工前准备 预制构件编号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技术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图纸的相关内容要求,对预制墙板类型、尺寸予以细致核对,确保预制墙板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符合相关规定,并确定各个预制墙板的装配位置。最后,正式安装作业前应严格按照吊装流程对预制构件予以核对编号。 测量放线作业 按照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图纸的内容,分别将墙体位置线、内墙与外墙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于预制楼板的相应位置用墨线依次弹出,并弹出预制墙板50cm水平控制线,以及作业面50cm标高控制线。在完成所有控制线的放线作业后,还应于墙体上标注出对应的墙体型号。

钢筋定位校正 预制构件无论采用套筒灌浆还是浆锚连接,都对钢筋定位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如若钢筋出现较大偏差,则会导致上部构件无法予以安装到位。因此,在完成测量作业后,施工技术人员务须利用钢筋定位装置对预留的竖向钢筋予以严格复核(见图1),并对存在偏位的钢筋予以校正处理,校正后的预留钢筋中心位置偏差范围0~±3mm,从而有效确保预制构件能够实现顺利安装。 图1 钢筋定位校正 02 预制墙板吊装 吊装前准备

竖向构件吊装前,须先彻底清理构件拼缝内的杂质,再对标高螺栓或硬质垫片予以调节,使其满足板底标高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检查预留钢筋是否存在偏差、预埋件尺寸及位置是否满足要求等。其次,为确保钢丝绳垂直受力,应严格根据吊装作业要求准确计算吊点布设位置与数量,以有效确保整个吊装过程吊点均衡受力(见图2),防止因失稳而发生安全事故。 图2 预制墙体吊装 构件吊装顺序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1:54:20.6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供稿作者:金国祥 [导读]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摘要】随着住房数量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受到土地资源紧缺现象的控制,当前城市楼层建设主要表现为高层楼房的建设施工。而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当前一些比较成功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有关的设计人员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计算分析 前言 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建筑形式,该结构设计科学,建筑施工难度小,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可靠,目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点主要注意事项,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1.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1)双向抗侧力体系和刚性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市置剪力墙,并应设计为纵、横双向刚接框架体系,尽可能使两个方向抗侧力刚度接近,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如果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置剪力墙,会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悬殊,无剪力墙的一个方向刚度不足且带有纯框架的性质,与有剪力墙的另一方向不协调,也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扭转。主体结构构件间的连接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几何不变和刚度的发挥;同时,较多的赘余约束对始构在大震下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2)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通过刚性楼、屋盖的连接,将地震作用传递到剪力墙,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工作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过大,需要严格控制在安全系数之内,否则,两者中间的重力没有承载的媒介,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经济成本,降低施工量,往往会在设计的基础上擅自扩大剪力墙之间的间隔,这些都是违规操作,必须杜绝。 (3)楼板开洞处理。通常来说,如果设计和施工实际情况允许,尽量不进行楼板开洞,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此时必须进行楼板开洞处理。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其核心原则就是,尽量缩小开洞的数量和开洞的面积。即使,在设计之初对于重力和承重能力都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预测,但是一旦进行了楼板开洞处理,实际的承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2.结构计算分析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应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两种不同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两者变形协调工作特点进行结构分析。即使是很规则的结构,也不应将结构切榀,简单地按二维平面结构(平面框架和壁式框架)进行计算。不应将楼层剪力按某种比例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分配。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复杂的三维空间受力体系,计算分析时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选取较能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力学模型。对于平面和立面布置简单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可采用平面框架空间协同模型,对布置复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另外,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填充墙数量较框架结构少,而比剪力墙结构多,因此其周期折减系数应选取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一般情况下当填充墙较多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8,填充墙较少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0.9。 此外,当今楼房的建设施工过于追求外表形式的新颖,五花八门的楼房外形,给框架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出于某种特殊的需求,可能会减少框架柱的数量,此时单根框架柱的承重压力随之增加,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一问题,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并在法律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当某楼层段柱根数减少时,则以该段为调整单元,取该段最底一层的地震剪力为其该段的底部总剪力;该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该段的Vfmax。3.高层框架剪力墙实际施工案例分析 某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城郊附近施工建设了一栋办公楼。地下设有停车场等共三层。地面高度为18层,总计22层。地面建筑结构由左右两个呈扇形的区域构成。该建筑施工总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根据本建筑结构的基本属性,以及对相应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勘察,设计人员采用剪力墙作为其主体框架。综合分析其建筑形式和材料结构,本建筑办公楼的抗震等级为8级,安全等级为2级。由于办公楼内部要求使用高度不低于2.9米,所以施工建设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综合考量到楼层的建筑结构以及剪力墙的应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反复的测试,目前高建筑办公楼基本上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根据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位移及地震效应判断结构方案的合理性;(2)得出各构件的内力以及配筋,以判断构件截面的合理性;(3)根据结构内力分析判定结构受力的德弱部位,并在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 受到办公楼内部使用空间的限制和制约,原本应该设计在楼层中间的剪力墙核心筒,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位置的偏移。同时,由于本栋楼的特殊需求,在其他位置不允许继续设计框架剪力墙,这就给施工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操作起来难度系数大,同时安全系数受到了影响,因此设计施工单位经过与投资方的研究分析,最终决定略微增加剪力墙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稍微增加了剪力墙的厚度,以提高剪力墙的承重能力。可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结构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剪力墙的实际设计都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这种差异性需要建立在安全性之上。 本工程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计算时考虑扭转藕联的影响。考虑模拟施工分层加载,振型数取18个,采用侧刚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本结构整体刚度在X方向较好,Y方向稍差。两幢楼剪力墙在X方向承担了总倾覆力矩的80%以上,Y方向承担了60%以上;西楼在地震作用下Y方向顶点位移绝对值偏大,最大层间位移接近规范限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卢学芬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卢学芬 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应重视对预制装配式 建筑工程的科学性设计,提前完成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以便为工程施 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实施质量。本文主要就 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 1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业的意义 (1)有效缩短工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构件大量在工厂批量预制,可于施工现场前期同步进行,无需在施工现场完成大量的浇筑养护过程,缩短工期。(2)借助工业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当前建筑行业 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产业化的发展,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大量的预制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质量都优于现场施工方式,因此构件质量 更容易得到保证;(3)推广先进的施工方式,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能耗,装配 式建筑,主要通过建筑工厂生产大部分建筑构件,项目现场只是完成简单安装, 仅有少量借助脚手架或模板的人工作业,显著减少了包括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的 使用量,降低整个工程造价,也最大程度减小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 1.1预制装配式建筑特点 首先因其中许多建筑配件提前完成,那么现场施工时的垃圾、原材料的浪费 就减少了很多,并且其配件可直接用到建筑中,在建筑施工中就不需要大量的人 员来参与施工,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工期变得较短。而其最大优势在于具 有极强的环保性能,且符合我国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的建筑特点对我国建筑的发 展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采用新形势的建筑也会逐渐成为必然。新型建筑工业 化的主要特征是的工业化,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 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建造方式的不足,打 破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环节各自为战的局限性,实现了建筑产业链上下 游的高度协同。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升级的是行业思维模式和生 产组织方式,因此在“五化合一”之外,应运用“产业化思维”来实现“专业化协同”。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平面设计要点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平面设计应对套型模块的种类 和尺寸进行优化,住宅内装部品与住宅预制构件需实现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加强和完善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应用型技术,在降低工程资本投入的同时提升施 工的效率与质量。在布局方式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大空间布局,并对管井及承 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布置,实现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布局,明确套内各功能 空间的分区与布局,套内的承重墙体可通过对结构的合理选型有效减少。 2.2立面设计要点 利用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 在预制外墙板可以采用不同的饰面材料表现出不同色彩和纹理的变换。预制装配 式建筑住宅大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可通过不同外墙组件的灵活组合,呈现出 工业化建筑立面效果的特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构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预制 组件、外装饰组件、空调板、阳台、门窗等等,可以充分发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住宅外部组件的装饰效果,使其外观设计呈现立面多样化。外门窗以满足通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1一般规定 1.1.1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做到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设备布置整体美观。 1.1.2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布线方式。 1.2供配电系统设计 1.2.1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在室外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TN-S系统。配电干线穿结构实体墙进入室内,应在进线处结构实体墙上预埋防水套管。 1.2.2 变电所在室内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 1.2.3 进入各住宅单元的配电干线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并应采取防范电气火灾发生的措施。 1.2.4 电表箱的配出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1.2.5 分户箱的电源进线应设置切断相线和中性线的保护 电器。并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可自动恢复的过、欠电压保护器。 1.2.6 户内的插座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除挂墙式空调机外,尚应设置剩余电流(30mA)动作保护;厨房、卫生间和空调机的插座回路应独立设置。 1.2.7 户内的照明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并应独立设置,不可与插座回路共用。 1.3电气设备选择与安装 1.3.1 住宅的总电源箱宜选择供电部门认可的箱体,当供电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可选用XL-21或GGD型箱体,落地安装于高出架空地板150mm的混凝土台上。 1.3.2电表箱应选择符合电力公司要求的产品,挂装于首层或其他楼层电气竖井或公共部位的实体墙上,在竖井内安装时,底边距地不宜小于0.5m;在公共部位安装时,底边距架空地板不宜小于1.1m。

1.3.3 电表箱内安装的电度表数量不应超过12块,公共部位的用电应独立设置电度表。 1.3.4 分户配电箱应选择暗装箱体,宜安装于进户处实体墙上,底边标高距架空地板或地坪1.6m,并用工业化内隔墙板封闭。 1.3.5户内插座的选择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插座宜在工业化内隔墙板上开孔暗装,不宜安装在可装配的实体墙上; 2厨房、卫生间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防护等级应满足IP54要求。厨房电炊插座、卫生间剃须插座和洗衣机插座安装标高,底边距架空地板1.1m~1.5m; 3 有淋浴和浴盆的卫生间,当电热水器挂墙安装于1区之内时,其电源插座安装不应低于2.3m。挂墙式空调机插座不宜低于1.8m; 4 其他用途的插座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底边距地板0.3m~0.5m。

探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探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摘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极 强的工业化特点,因此被大大采用。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剪力墙能够大大的提 高施工效率,以此来更快的完成是施工,为我国的国民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剪力墙设计 一、重要性分析 剪力墙结构是应用范围较广的承重体系,是纵向与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的结合,因能承 受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力而得名,同时还能制约建筑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力。而当剪力墙 应用到装配建筑由于是模块化作业,因此其施工过程主要集中在前期的预制件,节点的设计 和最后的安装组合。而剪力墙成为了整个预制体系的承重关键,因此剪力墙的的设计是及其 重要的,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合格与否。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做好参数标准的把握 首先,计算振型数。通常来说,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应计算较多的振型数,要做好质 量系数的把握,保证能够超过最初设定的数值,以此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对于 振型数的选择,应结合建筑类型确定。其次,计算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一般来说,配筋 率大小多以实际配筋率为主,以此减少整体计算结果的偏差。若未按照实际配筋率开展计算,极易造成受弯钢筋数值变化。最后,确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从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践来说,结构计算参数的确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核心标准,产生的抗震作用,多被用于衡量抗压性和稳定性。通常来说,低烈度区,较高的房屋建筑物底部,其最小地震剪力系数,通 常小于设计要求。 做好平面结构布置 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要做好平面结构布置。具体布置时,坚持整体性原则进行把控,并且做到简单且均匀对称。布置剪力墙,按照沿着周围布置的原则操作,实现增强结构整体 抗扭转能力的目标,对于结构质量中心,要保证其和结构刚度中心有效重合,当遇到地震情况时,实现减少扭转力给结构造成影响的价值。 合理布置竖向结构 一般来说,建筑的竖向刚度,多被竖向受力构件多次转换影响。基于此,通过适当增加 剪力墙转换层垂直结构的方式,保障剪力墙的稳定性。对于刚度的控制,从控制剪力墙转换 层传力模式的角度入手,保证从上到下传力路径相同,以免发生水平方向的多级转换,避免产生多次转换次梁的情况。选择转换梁上层墙体位置以及中间支柱中,设置孔洞,达到增强竖向承重的效果。若想保证多级转换,确保传力方式相同,那么要在转换层主体结构内,设 置竖向抗侧力构件,以此确保剪力墙整体结构的性能,使其达到稳定性以及牢固性的要求[2]。 做好连梁设计 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控制由于剪力墙水平力作用,造成的 墙肢变形,确保建筑剪力墙整体的安全性,所以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开展建筑剪力墙结

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要点和实例

剪力墙计算 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5.1概述 结构布置 剪力墙的分类 剪力墙的分析方法 5.2整体剪力墙和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5.3联肢剪力墙的计算 双肢剪力墙的计算 多肢墙的计算 5.4壁式框架的计算 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位移的计算 5.5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按整体参数分类 按剪力墙墙肢惯性矩的比值 剪力墙类别的判定 5.6剪力墙截面的设计 墙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墙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施工缝的抗滑移验算 5.7剪力墙轴压比限制及边缘构建配筋要求 5.8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5.9剪力墙设计构造要求 5.10连梁截面设计及配筋构造 连梁的配筋计算 连梁的配筋构造 5.1概述 一、概述 1、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2、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此时可省去大量砌筑填充墙的工序及材料,如果采用滑升模板及大模板等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很快。 3、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墙厚在高度方向可以逐步减少,但要注意

避免突然减少很多。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及16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很小。墙体截面面积大,承载力要求也比较容易满足,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较好。因此,它适宜于建造高层建筑,在10~50层范围内都适用,目前我国10~30 层的高层公寓式住宅大多采用这种体系。 5、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 6、为了减轻自重和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剪力墙的间距要尽可能做大些,如做成6m左右。 7、剪力墙上常因开门开窗、穿越管线而需要开有洞口,这时应尽量使洞口上下对齐、布置规则,洞与洞之间、洞到墙边的距离不能太小。 8、因为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方向是任意的,因此,在建筑物的从纵横两个方向都应布置剪力墙,且各榀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 9、在竖向,剪力墙应伸至基础,直至地下室底板,避免在竖向出现结构刚度突变。但有时,这一点往往与建筑要求相矛盾。例如在沿街布置的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底部若干层布置商店,这就要求在建筑物底部取消部分隔墙以形成大空间,这时也可将部分剪力墙落地、部分剪力墙在底部改为框架,即成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也称为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10、当把墙的底层做成框架柱时,称为框支剪力墙,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和塑性变形,致使结构破坏。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单独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11、剪力墙的开洞:在剪力墙上往往需要开门窗或设备所需的孔洞,当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时,根据洞口的分布和大小的不同,在结构上就有实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联肢剪力墙、壁式框架等。

浅谈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精选.

浅谈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目录 一、设计方面 (1) 二、施工过程方面 (2) 三、材料准备 (4)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 五、施工工艺流程 (6) 六、质量控制 (7) 七、重点难点控制 (10) 八、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3) 九、装配式方式与传统方式对比分析 (21)

浅谈装配式结构工程 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住宅产业化已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软件发展,我国已开始大跨步的进行。下面我将从……项目整体装配式结构设计——施工方面浅谈一些难点和重点 一、设计方面: 1、首先我们对传统结构的设计和装配式结构设计进行区分。传统式结构在多数情况下,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之后再委托施工企业按图施工,已经相对成熟。而整体装配式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设计单位未能涉及,相对比较落后,只有少数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可以委任,建设单位只能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进行招标,由此带来设计时间对整个项目总工期的重要性。 2、从XXX二期公租房设计时间来看,虽然合同时间只有45天,但实际整个延伸到结构结束,因为整个过程分为初步设计——功能分解——工艺拆分——专家验证——设计修正——图纸评图——最终图纸。其中功能设计和工艺拆分图尤为重要,①功能设计往往需要涉及到地方规范、水、电、气、太阳能等多方面,一次完成!工厂生产成型后就无法改变,不能像传统结构灵活,②工艺拆分图,工厂完全按照此图生产,多数节点只有工厂技术人员清楚,待工厂批量生产成型后,拉入现场进行吊装,并按现场顺序图逐一开始,由此可见功能分解和工艺拆分图的重要性。

20本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和图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来收藏

20本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和图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来收藏! 上周央视报道了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未来建筑模式!好激动好激动~那么国家现行装配式建筑政策有哪些 小编将20本国家现行标准图集整理好前方干货来袭 国家现行标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规程》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 2、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标准》首次给出了诸如'工业化建筑'、'预制率'、'装配率'、'建筑部品'等术语和定义。由于经验不多,《标准》暂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要求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 3、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规程 此《规程》主要介绍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设计、构造要求、工程施工、工程验收。 4、木结构设计规范 《规范》内容涵盖基本木结构构件计算、木结构连接计算,普通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防火、木结构防护等。

5、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适用于木结构的制作安装、木结构的防护,以及木结构的防火施工。 6、木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内容主要分为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的防护、木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7、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是胶合木基本设计规定、构件设计、连接设计、构件防火设计、构造要求、构件制作与安装、防护与维护。8、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适用于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金属齿板进行节点连接的轻型木 析架及相关结构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管理。 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主要技术内容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外挂墙板设计、构件制作与运输、结构施工、工程验收。10、木骨架型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此《规范》对木骨架组合墙体设计、施工和生产、质量和验收、维护管理进行了规定。国家现行图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 构)(15G107-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15G310-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2)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要点

前言 根据装配式住宅项目经验,结合当前政策要求,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构件加工图深化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01 政策解析 预制率 单位建筑±0.000标高以上,结构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用量占全部混凝土用量的体积比,按公式一计算: 预制率=V1/(V1+V2)×100%(公式一) 式中V1为建筑±0.000标高以上,结构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体积;计入V1计算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类型包括:剪力墙、延伸墙板、柱、支撑、梁、桁架、屋架、楼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女儿墙、雨棚等;V2为建筑±0.000标高以上,结构构件采用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体积。 预制率说明: 一是预制率最低指标选择的界限是建筑高度60m;建筑高度是指建筑±0.000标高至建筑檐口标高,与女儿墙、建筑屋面构架、屋面局部突出物等高度无关。 二是建筑±0.000标高泛指建筑室外地坪以上首层建筑地面标高的部位。 三是预制率的计算范围包含结构构件以及与结构构件一体化生产的分结构部分。当采用复合夹心剪力墙板或框架柱和梁外侧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做法时,保温层外侧的混凝土外叶板混凝土体积可计入V1;当在预制剪力墙板构件中有

非结构受力的分隔墙、围护墙部分时,如窗下墙、窗间墙,该部分的体积可计入V1。 装配率 单位建筑±0.000标高以上,围护和分隔墙体,装修与设备管线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按公式二计算: 装配率=ΣQ1/(100-q)×100%(公式二) 装配率说明: 一是缺少的评价内容q项是建筑不存在的功能,不是没做的评价内容。 二是外围护和内隔墙中的“非砌筑”部分针对的是非承重的墙体,泛指所有以“干法”施工为主要方式的墙体技术和产品。在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当所有外墙均由剪力墙结构受力的预制构件组成时,该项满足要求。 预制范围 各标准和规程中规定了建筑结构不适合采用预制方案,适合采用现浇方案的区域: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置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楼梯平台板和梯梁宜采用现浇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的初衷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增强关键部位的延性,根据以往项目,工程经验如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PKPM微课第12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问答分享 1. 结构计算软件PKPMV3.1的PKPM-PC和现在发布的PKPM-PC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V3.1的PC主要完成装配式的计算分析;现在发布的PKPM-PC可以完成建模,计算,深化设计整个装配式设计流程。前者集成到了后者当中; 2. 装配式建筑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哪些区别? 答:装配式建筑是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今天介绍的主要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KPM-PC可以完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 3. 工期增加多大比例? 答:单考虑施工周期是比传统的要快的,但是前期设计要长; 4.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处于什么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和区别在哪里?我国装配式建筑又有什么独有的特点呢? 答:这个问题比较大,从我们对国外的调研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应用比较成熟,亚洲日本、新加坡也都比较高。但是国内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不过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都很多政策推动。最大的特点是对于抗震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节点连接做法; 5. 地下室能做装配式吗? 答: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建议做,因为是嵌固部位,如果是纯地下室,可以做; 6. 装配式构件的节点连接是最薄弱环节,而中国的建筑施工第一线仍然是农民工,所以一般人买房仍会优选现浇结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现在已经有一些相对成熟的施工队伍,农民工现在逐渐向产业工人转变,所以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当地生产和施工安装队伍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如果真的没经验,可以考虑只做水平构件的装配式设计,而不是把竖向构件都做预制; 7. PKPM-PC预制模块收费升级吗? 答:目前的PKPM-PC需要单独收费; 8. PKPM-PC装配式设计参考了国标图集的标准构件了吗?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基于 滨河新居公租房项目 1.背景 当今社会,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环保的建筑模式,正逐步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核心是“集成”,BIM方法是“集成”的主线。这条主线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数字化虚拟,信息化描述各种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的交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国内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普及,BIM 软件对建筑信息数据的管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信息化会推动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与生产有了统一制式,对BIM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传统的建设模式是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相较于设计→现场施工模式来说,已经节约了时间,但这种模式推广起来仍有困难,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三个阶段相分离,设计成果可能不合理,在安装过程才发现不能用或者不经济,造成变更和浪费,甚至影响质量;另一方面,工厂统一加工的产品比较死板,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BIM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它将设计方案、制造需求、安装需求集成在BIM模型中,在实际建造前统筹考虑设计、制造、

安装的各种要求,把实际制造、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消灭。 装配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标准化的预制构件或部品在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组装成整体。装配式建筑设计要适应其特点,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是通过预制构件加工图来表达预制构件的设计,其平立剖面图纸还是传统的二维表达形式。在装配式建筑BIM应用中,应模拟工厂加工的方式,以“预制构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和表达,这就需要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构件库。通过装配式建筑BIM构件库的建立,可以不断增加BIM虚拟构件的数量、种类和规格,逐步构建标准化预制构件库。 在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构件吊装等阶段,都将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构件的模拟,碰撞检验与三维施工图纸的绘制。BIM 的运用使得预制装配式技术更趋完善合理。BIM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建筑业不可抵挡之势,它为整个行业带来的高效率及高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生态建材的轻钢结构及绿色建造方式的预制装配式,其研究、应用前景也为行业看好。 2.滨河新居项目BIM应用 2.1 工程概况 滨河新居公租房项目位于济南市区,北临陈家路,东侧为坝王路,总建筑面积97779平米,地上71930平米,地下25849平米,本项目由1#~5#住宅楼,6#商业楼,7#地下车库组成,其中1#~5#住宅楼(1#地下2层,地上11层;3~5#地下3层,地上26层;)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各单体从基础至底部加强区采用现浇混凝土,底部加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的设计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的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行业的一类新形式,基本不受气候以及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工作效率比较高,能够很好地保证施工质量,可是,施工场地、运输条件以及开展吊装施工的能力会对其形成制约。下文对装配式剪力墙使用到高层房建项目时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 标签: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 为了能够更为优质地让建筑质量得到保障,建筑领域当中的人员按照有关方面的需求,寻求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这类建筑结构,在施工期间使用此结构相对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速度以及质量,属于后期建筑领域发展期间一项十分高效的建设形式。 一、常规结构体系和设计施工流程 (一)常规结构体系 能够将装配形式的混凝土结构划分成三项内容:第一,装配形式的框架结构;第二,装配形式的剪力墙结构,第三,装配形式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具体对房建项目进行施工期间,能够按照项目的实际高度、项目施工场地的设防烈度、平面特性以及抗震等级等方面,对对应的结构体系进行选取。 (二)设计施工流程 和常规的设计流程进行对比,装配形式的建筑物在开展设计工作期间,流程更为繁琐、精细程度更高、包含的内容更多。下图1所示为其详细设计流程。 二、实际设计要点分析 (一)综合工程图策划 在对其综合工程图开展设计工作期间,所有结构之间存在的连接问题、对构件实施运输以及储存的问题、开展吊装以及墙体部位的承重力施工等这些问题,要首先进行设计。在实际开展施工以前,从事设计工作的员工必须要以总图为基础,对于结构当中的连接点进行精准确认、对运输路线进行准确构建,应该在施工所在地搭设对物品进行临时储存的区域地,同时高效地对构件和吊装施工使用设备的具体数量进行计算,以此确保设计的工程图与建筑设计当中的相关要求以及原则一致。 (二)房建项目平面设计 在实际开展施工时,选择大开间这类平面设计,对于剪力墙房建项目的综合

浅谈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

浅谈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 发表时间:2018-06-07T11:38:04.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朱书诚[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它将竖向构件剪力墙或柱利用预制的形式进行生产,在组装中将水平梁、板利用叠合的形式进行连接,竖向构件使用浆锚进行连接.水平构件使用预留钢筋加现浇构件的形式进行连接,使其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 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它将竖向构件剪力墙或柱利用预制的形式进行生产,在组装中将水平梁、板利用叠合的形式进行连接,竖向构件使用浆锚进行连接.水平构件使用预留钢筋加现浇构件的形式进行连接,使其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关键词:装配式产业化环保 引言 由于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其大部分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做到了绿色施工、低碳减排,实现了更高的生产力和更佳的质量控制,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综合品质;基本消除了传统施工觉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由分公级向毫米级转变,住宅室内空间舒适度、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更加优良。在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今天,必将作为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1.国内装配式结构的发展现状 在装配式建筑在一些发达国家是大众化产品的情况下,建筑施工方式的改变(从建造到制造),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1996年我国建设部主管部门下达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计划用20年时间,分三步达到住宅产业化的目标。1998年7月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示范城市(沈阳是示范城市之一),住宅产业实现建筑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目前我国住宅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加快推进住宅工业化,进而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 2.装配式结构施工特点 ⑴预制构件可在工厂内产业化生产,运至施工现场直接安装施工,方便快捷。 ⑵大部分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了湿作业,采用装配式结构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处使用,基本不在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使用率;钢筋混凝土现场使用量大大减少,减少了水、电的现场使用,同时降低了施工噪音。 ⑶构件机械化成度高,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人员配备,降低劳动用工成本。 ⑷装配式结构施工队预制构件在加工与安装时的精度要求高,预制构件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内,钢筋误差控制在±2mm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在±3m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内。 3.装配式结构的施工优势 3.1经济效益方面 ⑴在人工费方面,采用工业化建造的工程,若从正负零(基础承台梁、基础底板)以上开始,采用90%以上的预制率,人工费综合将节约52%左右,且工期将总体缩短三分之一以上,管理费将降低30%左右。 ⑵周转材料及耗材方面,周转材料的内架及模板节约75%以上,节约费用支出75%,外架节约85%以上,但由于采用外挂架,节约费用45%左右,由于基本无砌体和抹灰项目,只需要现浇部分养护用水,节约用水显著,减少用水60%以上,节电10%以上。 ⑶工程实体材料:大量采用工厂加工,现场钢筋使用量小,节约钢筋1%左右,砼节约1%左右。 3.2对环境保护方面 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场施工更加文明,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文明施工。根据相关资料测算,每万立方米预制构件,换算成节能指标是:节煤780吨,节地8.78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80吨,二氧化硫468吨,二氧化氮7.02吨。共计采用构件30720立方,将节煤2340吨,节地27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90吨,二氧化硫1438吨,二氧化氮21.6吨。 3.3劳动力投入 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较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工期。建筑工人由“露天作业”向“工厂制作”为主的产业工人转变。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建造工人减少了50%左右,建设周期缩短40%以上;不公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安装周期,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打破了传统建造方式受工程作业面和气候的影响,在工厂里可以成批次的重复制造,可实现四季“全天候”生产,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 4结束语 预制装配整体式建造模式将现场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住宅产业化的成熟模式必将大量减少现场劳动力,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并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将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住宅产业化可降低材料、劳动力消耗,提高住宅综合品质,同时达到节能减排效果,这种施工模式将会成为以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⑴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DB21/T2000-2012 ⑵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21/T1872-2011 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21/T1868-2010 ⑷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技术规范DB2101/TJ07-20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