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浅谈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浅谈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浅谈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浅谈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摘要】通过对某型动车组轮对设计要求及结构特点,对某型动车组轮对制造工序进行工艺分析,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计了合理的轮对制造工艺方法及关键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动车组;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1前言

某型动车组是根据目前铁路发展趋势和动车组系列产品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降低研发、制造以及售后成本,结合和谐号动车组样车研制的研究成果,研制的既能满足持续高速运营、又能满足站站停运营模式动车组。

某型动车组转向架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降低制造成本而研发出来的新型动车组转向架。

2轮对轴箱主要结构特点

某型动车组轮对轴箱组成主要分为动车轮对和拖车轮对两种;动车轮对主要包括车轴、车轮组成、齿轮箱等,拖车轮对主要包括车轴、车轮、轴装制动盘等,如图1和图2。

3轮对制造工艺分析及设计

为保证某型动车组轮对制造质量及工艺步骤合理性,制造过程中将轮对划分为若干个制造单元,对各单元进行分零件加工、组装,最后对单元零部件进行总组装,具体工艺流程如图3。

4轮对制造工艺要点

1、车轮加工:

车轮采购半成品,内孔留量加工,工艺要点如下:

1)粗车轮毂内孔;

2)根据注油孔实际位置车出周向浅槽;

3)精车轮毂内孔;

4)用成型车刀加工注油沟,休整倒角R2;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4.1轮对4.2轴箱装置

第四章 转向架 车辆走行部设在车底架下部,其作用是: 1.承受并传递车辆总量(自重和载重) 2.缓和振动,保证安全运行。 转向架的组成: 1.轮对 2.轴箱装 3.构架或侧架 4.摇枕 5.弹簧减振装置 6.支承车体装置和定位装置 7.基础制动装置 第一节 轮对 1.定义:两个车轮和一根车轴按规定的压力和尺寸牢固的压在一起叫做轮对。 2.作用:承担车辆全部重量和各种力的作用;引导车辆沿钢轨运行。 3.要求:(1)足够的强度;(2)重量小,具有一定弹性; (3)阻力小,耐磨性好;(4)能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顺利通过曲线,具备必要的抵抗脱轨的安全性,具有严格的尺寸要求。 一、车轴:为实心轴,中碳优质钢锻造而成,具有各段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动车组采用空心轴。 根据轴承类型不同,分为滑动轴承车轴和滚动轴承车轴。 目前,我国铁道车辆的走行部均采用 转向架结构。 结合视频讲 解。 (1353±3)mm 降低(20%-40%) 车轴重量从200公斤至400公斤不等。

重点部位: 1.轴颈:车轴上与轴承相作用的部分; 2.轮座:车轮压装处,也是车轴上直径最大的部分; 3.防尘板座:客、货车车轴上轴颈与轮座之间的过渡处,其上装有滑动 轴箱的防尘板或滚动轴箱的后挡板; 4.轴身:两车轮之间的部分,有些客、货车车轴的轴身自轮座向中央逐渐缩小,也有一些轴身通长为圆柱形,采用盘形制动的制动盘组装在轴身上。 二、车轮 (一)作用:传递载荷并在钢轨上滚动。 (二)组成:全部使用钢质整体车轮。 踏面:车轮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 轮缘:踏面内侧凸起的部分,轮缘位于钢轨的内侧,可防止轮对滚动脱轨,并起导向作用。 轮辋:具有完整踏面的径向厚度部分。 轮毂:车轮紧固车轴的部分。 辐板:轮毂与轮辋的板状连接部分。 (三)车轮踏面外形图 车轮有关尺寸:1.轮辐宽度:135mm-140mm; 2.轮缘高度:25mm ; 3.轮缘厚度:32mm; 4.货车车轮直径:840mm; 5.客车车轮直径:915mm 。 结合图片

动车组车体底架制造工艺研究

动车组车体底架制造工艺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行各业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我国轨 道车辆全方位发展的时期,轨道交通设备的要求也愈加严格。车体作为轨道车辆 里较为重要的部分,是承载重量的关键。动车组车体性能的好坏会直接联系乘客 的生命安全以及影响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本文就针对动车组车体底架制造工艺 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而探讨铝合金车体底架的制造工艺,甚至是探究怎样优化动 车组车体底架端部结构的设计,希望能为轨道企业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高速动车组;车体底架;铝合金;制造工艺;优化设计 引言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高速动车组基本都采用了车上载客,动车的大部 件吊装在底架的安装形式。相对来说,动车组车体底架的受力、结构就十分复杂,同时对于底架的制造精度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加大了底架制造工艺的难度。本文 主要针对一种动车组为例子,进行了简单的铝合金车体底架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然后让我们了解车体底架的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不可少。 一、动车组底架组成 高速动车组车体底架结构为全铝结构,主要是由边梁、底架前端、地板组成、隔墙等部件组成。 (一)边梁 边梁分为外边梁和内边梁。外边梁主要是车体外部的梁。它可以承受车体楼 盖的荷载外同时承受维护结构。内边梁一般是指车体内部墙体和楼板的荷载。 (二)底架前端 底架前端属于铝合金车体制造中的关键工序,起到车体的承重和牵引作用,是制 造工序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底架前端主体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的要求也极其 严格。 (三)地板组成 高铁动车公交专用超级耐磨塑胶地板,车辆用防火地板,轨道交通用地板动车 防火地板,车辆用防火地板。 (四)隔墙 隔墙是在动车车辆内的转向架之间的区域,隔墙主要是在这个区域的端部,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车下的设备,进而保障动车的安全行驶。 二.动车组底架制造工艺分析 (一)动车组底架制造的难点 动车的底架长25米,宽为3.11米。对于动车组底架的精度要求极高。底架 制造安装完成后,长度的偏差大致为正负5之间,宽度的偏差在正负2之间。 对于动车组底架焊缝来说,位置比较复杂,焊缝也相对长。底架与边梁之间 的焊缝距离为20米。由于边梁、底架前端进行焊缝连接的焊接量大,给交叉焊 缝造成了集中的热影响区。 动车组的大部件安装座主要是底架面,它的定位要求是基准高,尺寸几乎不 能有偏差。尺寸出现偏差是就会影响车下的部件安装,出现严重偏差时,后果将 不堪设想。 (二)底架质量的控制措施 1、利用大吨位的变位机和底架组进行焊工装,在载重的状态下还能进行360 度的大翻转以及准确的定位,保证焊缝能够在最有利的位置进行焊接。与此同时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与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与进度计划。备品率与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与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与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与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与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与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就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就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就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就是生产准备与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

(完整版)填料塔计算部分要点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原料气处理量:5000m3/h。 2、原料气组成:98%空气+2.5%的氨气。 3、操作温度:20℃。 4、氢氟酸回收率:98%。 5、操作压强:常压。 6、吸收剂:清水。 7、填料选择:拉西环。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填料吸收塔的塔径,填料层的高度,填料层的压降的计算。 3.填料吸收塔的附属机构及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设计计算。 4.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 5.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4)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4) 第二节填料吸收塔方案的确定 (6) 第三节吸收剂的选择 (6) 第四节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7) 第二章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第一节填料的类型 (7) 第二节填料的选择 (9) 第三章填料塔工艺尺寸 (10)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10) 第二节物料衡算 (11) 第三节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2)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6) 第四章辅助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16)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6) 第二节支承板的选用 (17) 第三节管子、泵及风机的选用 (18) 第五章塔体附件设计 (20) 第一节塔的支座 (20) 第二节其他附件 (20)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第一节塔设备的选型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1、板式塔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传质机理如下所述:塔内液体依靠重力作用,由上层塔板的降液管流到下层塔板的受液盘,然后横向流过塔板,从另一侧的降液管流至下一层塔板。溢流堰的作用是使塔板上保持一定厚度的液层。气体则在压力差的推动下,自下而上穿过各层塔板的气体通道(泡罩、筛孔或浮阀等),分散成小股气流,鼓泡通过各层塔板的液层。在塔板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在板式塔中,气液两相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在正常操作下,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一般而论,板式塔的空塔速度较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操作弹性大,且造价低,检修、清洗方便,故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 2、填料塔 填料塔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它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解吸、汽提、萃取、化学交换、洗涤和热交换等过程。几年来,由于填料塔研究工作已日益深入,填料结构的形式不断更新,填料性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金属鞍环,改型鲍尔环及波纹填料等大通量、低压力降、高效率填料的开发,使大型填料塔不断地出现,并已推广到大型汽—液系统操作中,尤其是孔板波纹填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使其不仅在大规模生产中被采用,且由于其在许多方面优于各种塔盘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某些领域中,有取代板式塔的趋势。近年来,在蒸馏和吸收领域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型填料,特别是规整填料在大直径塔中的采用,它标志作塔填料、塔内件及塔设备的综合设计技术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如右图所示),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

中国动车组制造的焊接工艺

本文从动车组制造技术出发,以CRH5为例,重点介绍焊接技术在此车型中的运用环节,通 过对比,提升我司对该行业的切入准确度,提高商务洽谈准确性。 一、动车组简介 动车组是指速度在200 km/h及以上高速列车,它是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装备。动车组是包括 机械、电子、控制及航空等现代技术的集中体现。由于速度高,动车组的设计与开发中会遇 到传统列车不曾有过的技术问题。例如动车组车体结构及材料的轻量化问题、动车组流线形 设计及车厢密封与隔音性问题等。为了实现车体的轻量化,在车体设计时,普遍采用不锈钢 和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采用不锈钢和铝合金制造车体,在我国铁道车辆制造业中还不普遍,对不锈钢和铝合金车体的制造还缺乏经验,再加上我国铁道车辆制造企业的产业化时间较短,其制造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 动车组车体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两端部的带司机室车体(简称端车),一种是中间的不带司 机室车体(简称中间车)。无论是端车还是中间车的车体,它们主要由底架、侧墙、车顶、端墙、车体附件(如车下设备舱等)组成。对于端车车体而言还包括前罩开闭装置、前头排障装 置和司机室头部结构。 二、动车组制造涉及焊接环节 动车组可分为CRH1、CRH2、CRH3、CRH5和CRH380等型号,下面以CRH5为例,介绍 动车组制造中涉及到焊接工艺的过程,以便指引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CRH5型动车组采用铝合金车体,由12种与车体等长(55米)的铝合金挤压型材纵向焊接而成一个整体筒型承载结构,使用寿命30年。CRH5型动车组车体主要包括中间车和端车,中 间车是基础车,主要由底架、侧墙、车顶、外端墙、内端墙等大部件构成。端车除了中间车 的组成外,还包括走廊墙和端车端部结构。 表1:中间车组焊工艺列表 组成结 构 尺寸材质组焊技术要求设备信息及型号 底架热处理强化 铝合金 规范《200EMU铝合金焊接工艺参数WPS》;R 部焊接《R部焊接试验WPS》;底架边梁自动焊 《铝合金底架边梁自动焊WPS》;底架地板自动 焊《底架地板自动焊WPS》。 自动焊接机器手,纵向 移动55m 侧墙大型中空挤 压铝型材插 接组焊 侧墙自动焊按WPS执行;焊缝《焊接部分的焊接 加工标准》;焊接修整《车体结构焊接修整标 准》;调修《车体结构校直作业标准》;打磨 《铝合金焊缝的打磨作业规程》 IGM龙门式自动焊和肯 比3200MIG焊机 车《铝合金MIG和TIG焊接作业标准JIS Z 3604》IGM焊接机器人系统,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复习要点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 辅导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王宝玺、贾庆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复习要点: 第一章汽车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汽车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机床设备上利用切削刀具或其它工具易用机械力将毛坯或工件加工成零件的过程。 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机床设备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单元 3、安装:同一道工序中,零件在加工位置上装夹一次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P4 4、工位:零件在每个位置上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过程。P4 5、工步:再一次安装中,在加工表面、加工刀具、切屑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几把刀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叫(一个)复合工步 第二节汽车零件尺寸即形状的获得方法和加工经济精度 1. 工件尺寸的获得方法 ①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经多次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为止的方法适用于单件货几 件工件的加工 ②静调整法:在加工一批工件之前,采用对刀装置或试切的方法,先调整好刀具相对于工件或机床夹具间的正确位 置,并在加工中保持其位置不变,以保证被加工尺寸的方法适合产量较大的场合广泛用于半自动机床和自动线上 的生产; ③定尺寸刀具法:利用刀具相应尺寸来获得被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适用于孔沟槽等表面的加工适用于各种产量 的场合; ④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法;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测量装置、进给机构及控制系统保证被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产 量大的汽车制造企业。 2. 工件形状的获得方法 ①轨迹法: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所需工件形状的方法用于产量较大较大工件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形状的切削 加工; ②成型刀具法:使用成形刀具获得工件形状的方法生产率高; ③包络法;在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过程中,由刀具切削刃连续运动的轨迹包络成工件形状的方法 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某种加工方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P8 3?汽车零件表面的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具有何种关系? 答:一般被加工表面的尺寸公差值小表面粗糙度值也一定较小。但是有些被加工表面要求的表面糙度值较小不一定尺寸公差值也必须小。例如抗腐蚀的零件表面具有高疲劳强度的零件表面都规定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但表面尺寸公差值却可以稍大些。 第三节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1. 生产纲领:生产厂家根据国家计划或用户订货和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汽车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 2.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生产类型不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会有变化,工艺装备也不同。 2、生产类型的分类生产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即: 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大批、中批、小批

法兰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看,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 mm为 φ200.045 中心,包括: 两个φ

艺工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mm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三、选择加工方法 1.面的加工 面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有车,铣,刨,磨,拉等。对于上下端面和Φ90距离轴线为24和30mm的2个平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前者可以用车床车,后面可以用铣床铣,然后精沙精磨达到要求;后者在铣床洗后再到磨

11第三章第六节吸附设备与方法

第六节吸附设备与方法 一、吸附设计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吸附速率,在吸附设计中往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由于吸附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影响吸附速率的因素很多。对于一定的生产任务,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是已经确定了的,也就是说是不容选择的。需要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吸附剂的选择、吸附装置及吸附流程的选择。为了达到任务规定的净化要求,净化效率的确定也必须在设计时解决。 1、吸附剂的选择 吸附剂的性质,直接影响吸附效率,因此,在吸附设计中必须根据任务的规定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吸附剂选择总的原则是根据前面所讲的工业上对常用吸附剂的要求,再结合具体的生产任务进行选择。在吸附设计中,吸附剂的选择一般需要经过下列步骤: (1)初选根据吸附质的性质、浓度和净化要求以及吸附剂的来源等因素,初步选出几种吸附剂。 1. 根据吸附质的性质选吸附质的性质包括极性和分子的大小。若为非极性的大分子物质,首选的应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且内部具有范围较广的大小孔径,可以吸附直径变化范围很宽的非极性吸附质,如大多数有机蒸气。若吸附质为极性小分子物质,则应考虑极性吸附剂,如硅胶、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 2. 根据气体的浓度和净化要求选择对于浓度高但要求净化效率不高的场合,就应尽可能地采用廉价的吸附剂,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浓度较低但净化要求高的场合,就应该考虑用吸附能力比较强的吸附剂。对于气体浓度高、且净化效率要求也高的场合,应考虑先采用廉价吸附剂处理,然后再采用吸附力强的吸附剂处理的二级吸附处理方法或应用吸附剂浸渍的方法。 3. 根据吸附剂的来源选择在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些价廉、易得,且近距离能解决的吸附剂。 (2)活性实验利用小型装置,对初选出的几种吸附剂进行活性实验,实验所用吸附质气体应是任务规定的待净化的气体。通过实验,再筛选出其中几种活性较好的吸附剂,做进一步实验。 (3)寿命实验在中型装置中,对几种活性较好的吸附剂进行寿命和脱附性能的实验。实验气体仍必须是待处理的气体,实验条件应是生产时的操作条件,所用的脱附方式也必须是生产中选定的。这样经过吸附—脱附—再生反复多次循环,确定每种吸附剂的使用寿命。 (4)全面评估对初选的几种吸附,综合活性、寿命等实验,再结合价格、运费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最后选出一项既较适用、价格又相对便宜的吸附剂。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重点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一 个工序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 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艺过程。 3.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 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称为一个安装。 4.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 移)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 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 为工位。 5.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 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 为一个工步。 6.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 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7.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一道工序所需 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8.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 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9.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 零件的数量。 10.生产类型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 11.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有三种: 直接找正装夹(比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 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划线找正装夹(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适 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 夹具装夹(生产率高,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 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 生产,形状复杂件)。 12.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 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 定位。 13.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 定位。 14.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的定位,都是合 理的定位方式。 15.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 际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16.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 以上约束点重复限制的定位,一般来说也不 合理。 17.用一个短V形块定位可以限制工件2个移动 自由度。两个短V形块或长V形块限制2 个移动、2个转动。短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 长圆柱销限制2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矩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2个转动。一个条 形支承板限制1个移动、1个转动。一个支 承钉限制1个移动。采用大端面和短销组合 定位限制5个。 18.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工序基 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19.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应以不加工 面为粗基准。 2)保证加工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为粗基准。 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4)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在生产线上使用统一基 准使各工序定位简单一致。 3)互为基准原则,提高加工表面间的相互 位置精度。 4)自为基准原则,使加工余量均匀、提高 精度。 5)便于装夹原则。 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 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步骤:图纸分析;工艺审 查;确定毛坯;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 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确定各主要 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的 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切削 用量;确定时间定额;填写工艺文件。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夹具、辅具; 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操作和质量检验等的 依据; 车间厂房的设计依据。 2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好(可靠保证 图纸和所有技术条件的实现);快(满足生 产纲领的要求,劳动生产率高);省(加工 成本低);轻(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低)。 24.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 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时间。 25.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先面后孔;先主后次; 先粗后精;先基准后其他。 26.工序集中: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 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高效的自动化机床(主要是加工中 心)27.工序分散: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 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因而每道工序的工步 少,工艺路线长。主要有传统的流水线、自 动线、组合机床、大批量生产。 28.加工余量:指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 差。 29.入体原则: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体 大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上 偏差为零。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 度)其最小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下偏差 为零。毛坯尺寸公差按双向对称偏差形式标 注。 30.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 31.工序余量的影响因素: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上工序留下的空 间误差e a;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32.机床夹具基本组成: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 件;夹紧装置;联接元件;夹具体;其他元 件或装置。 33.夹具的功能: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扩大机床加工范围;减轻工 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34.装夹分为两个步骤:定位和夹紧 35.机床夹具的分类:具、可 调整夹具和成组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 36.夹具上常用的定位元件(特点P261):固定 辅 助支承在工件定位后才参与工作,不起定位 作用)、心轴、定位销、套筒或卡盘、V型 块。 37.一面两孔定位中,定位元件为什么采用短圆 柱销,为什么采用一个短圆柱销和一个短削 边销?削边应从哪个方向削?答:当采用两 个圆柱销与两个定位孔配合时,两销在连心 线方向限制的自由度发生重复,发生过定 位,可能妨碍部分工件的装入,所以在设计 制造两销时,将一个销的直径进行削边,以 补偿孔销间中心距误差,使工件满足装卸条 件,同时又不增大转角误差,所以削边应在 两销连心线方向进行。 38.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 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包括基准不 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P268 39.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定位误差实质: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40.工件夹紧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1.夹紧力选用原则:方主要夹紧力方向应 垂直于主要定位面;尽量和切削力、工件重 力方向一致;工件变形尽可能小。作用点: 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形成的支 承面内;避免支承反力与夹紧力构成力偶; 夹紧力应作用在刚度较好部位,以减少工件 的加紧变形;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 工表面,以减少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 矩。大小:根据切削力F(刀具课讲)按静力 平衡求得;根据切削力、工件重力的大小、 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具体计算 42.常用夹紧机构:斜楔夹紧机构:斜楔夹紧的 1)结构简单,但操作不方便。 2)有增力作用,扩力比 i = FW / FQ ; 3)夹紧行程小, tanα= h/s=tan6°=0.1 , 故 h 远小于 s ; 4)能实现自锁。 其自锁条件为:Φ1+Φ2≥α 式中Φ1——楔块与工件间的摩擦角; Φ2——楔块与夹具体间的摩擦角; α——斜楔升角 螺旋夹紧机构:1)结构简单,多数用在手 动夹紧的夹具中; 2)具有良好的自锁性,夹紧可靠; 3)具有较大的增力比,约为80,远比斜楔 夹紧力大; 4)夹紧行程不受限制; 5)但夹紧行程大时,操作时间长。夹紧动 作较慢,效率低。所以通常使用一些快撤 装置; 偏心夹紧机构: 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迅速。 缺点:圆偏心轮夹紧力小,行程小,自锁性 能较差,用于切削力小,无振动,工件尺寸 公差不大的场合。铰链夹紧机构;定心夹紧 机构;联动夹紧机构。 43.机械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寸 参数的符合程度。 44.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 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45.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46.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单因素分析法 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统计分析法 以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为基础, 47.影 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 48.误差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 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 向。 49.车床的敏感方向水平,刨床垂直,镗床圆周 50.工艺系统刚度: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 向分力的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 位移的比值。 51.误差复映: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使加工 表面的原始形状误差将以缩小的比例复映 到已经加工的工件表面。 52.误差复映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修 正误差的能力。 (a)工件的刚性较差,机床、刀具的刚度很大 (b)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 (c)镗孔时,镗杆的刚性较差, 53.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内部热源(指切 削热和摩擦热,产生于工艺系统内部,其热 量主要是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和外部热源 (工艺系统外部的、以对流传热为主要形式 的环境温度和各种辐射热)。 54.热的传递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 55.控制热变形的措施: 1)减少发热和隔热 2)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均衡温度场) 平面磨床补偿油沟 3)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 4)加速达到热平衡状态 5)控制环境温度 56.切削热:是切削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热源。 57.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和 和随机误差。 常值系统误差是加工原理误差 58.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 完整的系统。 59.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 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60.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一)合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 (二)消除或减小原始误差 (三)转移原始误差 (四)均分原始误差 (五)均化原始误差 (六)就地加工(自干自) (七)自动测量补偿、恒温控制等 二、误差补偿技术 1.在线检测 2.偶件自动配磨 3.积极控制起决定作用的误差因素 61.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 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62.研究表面加工的目的是:要掌握机械加工中 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 以便应用这些规律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 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 的。 63.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包括表面粗糙度、表 表面缺陷。 64.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产生的变化有:加工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金属的金相组织变 化;表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65.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 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 晶粒被拉长,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强 度提高的现象。 66.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PP T第 四章.第三节) 67.工件材料的塑形越大,冷硬倾向越大,冷硬 程度越严重。 68.(PP T第四章.第三节) 69.磨削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的瞬时高温将 使表层金属产生回火烧伤、淬火烧伤、退火 烧伤等三种金相组织变化。 70.磨削烧伤: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 温度往往会使表面金属层的金相组织产生 变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 现氧化膜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71.减少残余应力的措施:增加消除内应力的热 程;改善零件结 构,提高零件的刚性,使壁厚均匀等均可减 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72.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分为强迫振动和自 激振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原意是指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P7)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工序三条件: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作对象(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为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有一个系统来支持,称之为机械制造工艺系统。(P10) ˙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P11) ˙生产批量是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装夹又称安装,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项内容。 装夹方式:1.夹具中装夹 2.直接找正装夹 3.划线找正装夹(P13) ˙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P15)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称为完全定位。(P17) ˙不完全定位工件6个自由度中有1个或几个自由度未被限制,称为不完全定位。 ˙工件应该完全定位还是不完全定位由工件的加工要求和自身形状决定。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欠定位的情况下是不能保证加工要求的,因此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不完全定位不一定就是欠定位,不完全定位应注意可能会有欠定位。(P19)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夹具定位元件)所限制,称之为过定位。是否允许视情况而定:如果工件的定位面经过机械加工,且形状、尺寸、位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工艺流程相关资料(doc 32页)

工艺流程相关资料(doc 32页)

? ? 工艺流程

一、叙述“银法”甲醛生产工艺流程,并画出工艺流程简图。 “银法”甲醛生产工艺:原料甲醇从甲醇储槽由甲醇输送泵送向甲醇中间槽,计量后用甲醇输送泵经过甲醇过滤器过滤后,送向甲醇高位槽,然后以一定流量进入甲醇蒸发器下部,其流量根据蒸发器内液为进行自动调节。同时,一定量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由罗茨鼓风机送入甲醇蒸发器底部。蒸发器内甲醇经空气鼓泡和加热被蒸发,在维持确定的蒸发温度下,保持一定比例的甲醇、空气混合气比(正常生产时氧醇比0.4~0.45左右)自蒸发器顶部流出,再混入一定量的水蒸气。由甲醇、空气、水蒸气(尾气循环工艺还有尾气)组成混合气,经混合和过热器加热到100~140℃。由此得到三元(尾气循环工艺为四元)气体的过热混合气进阻火高效过滤器过滤,以进一步清除混合气中夹带的杂质。 经过热、净化后的原料混合气进入氧化反应器,在600~680℃温度下,在电解银催化剂的作用下,绝大部分甲醇转化为甲醛,转化后的气体经反应器下部的废热锅炉和冷却列管段被迅速冷到100℃左右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经过冷却后的转化气和反应后的冷凝液进入第一吸收塔的下部,气体与来自第二吸收塔的淡甲醛和第一吸收塔自身循环甲醛逆流接触,大部分甲醛气体在第一吸收塔内被吸收下来,尚未被吸收的气体自塔顶排出进入第二吸收塔的下部,在塔内先与塔自身循环液逆流接触,被部分吸收后剩余的气体继续上升至泡罩层,被来自塔顶的稀甲醛和清水继续吸收。 为提高吸收效果,第二吸收塔的吸收液由二塔循环泵经二塔冷却

器冷却后送入第二吸收塔中部作喷淋液循环吸收。第一吸收塔的吸收液经一塔循环泵再经一塔冷却器冷却后送入第一吸收塔顶部作喷淋液循环吸收。并由冷却器出口根据一塔液位自动控制采出成品----37%甲醛水溶液入甲醛中间罐,最后由输送泵将调配合格成品自中间罐打入甲醛储槽储存。二塔液位用塔顶加水自动控制,二塔返回一塔液流量根据一塔浓度用转子控制。 为保护环境和能源综合利用,未被吸收的微量甲醇、甲醛和其他废气自第二吸收塔顶部排出后,引入尾气锅炉作为燃料,(尾气循环工艺的尾气有一部分经过风机被送入气体混合器)制取蒸汽并入生产蒸汽管网,经燃烧后的尾气再排入大气中。 1、甲醛生产开工前需要做哪些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甲醛生产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开车能否取得满意效果至关重要,开车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到统筹有序、周密精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公用工程(水、电、汽、压缩空气)检查 ①检查冷却循环水运行供应是否正常;②吸收塔加水、尾气 锅炉上水、氧化器废热锅炉上水所用软水供应是否正常; ③确认外(内)供电、蒸汽、仪表压缩空气起源能保证稳 定供应,符合工艺要求;④检查确认各处排水系统流畅无 阻。 (2)设备检查 ①单台设备试运转、满足工艺要求;②系统进行试压、试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