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导言

一、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对象、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从对象上来说,包括书面语、口语和外语;从结构研究上说,主要是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也就是说,语言学的研究主要在于语言的符号性结构上,至于语音、文字的意义,不是它研究的任务。比如:

1 学习“三个代表”(述宾结构)

2 “三个代表”的学习(定中结构)

3 学习三个代表(述宾结构)

4 三个代表学习(主谓结构)

我们知道,第一句“学习”是动词,“三个代表”是缩略语,是名词,整句构成述宾结构;第二句构成定中结构,“学习”是名词;第三句构成述宾结构,但是这里“三个代表”并不是缩略语,而是指三个人;第四句构成主谓结构,但是,“学习”是及物动词,这句话中缺少了宾语,不通。语言学研究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结构规律问题。当然,在这里牵涉到语言学研究的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上面的第四句,为什么就不通了呢?这就是说,语言学还必须研究语法结构的约定俗成的规律及其组合的演变规律。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 羊吃草

2 吃羊草

3 草,羊吃

4 草吃羊

如果单纯地从上面的语法结构来看,上面的四句话的语法结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第四句听起来就不对劲了呢?因为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呢?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语言约定俗成规范,如我国的景颇族,由于一直都与汉族人聚居在一起,所以他们的话具有洋泾浜的性质。试比较:

这种语法结构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宾语提前,已经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用的语言。

二、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详见辅导材料一《〈语言学〉辅导材料·语言学的流派及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语言学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种类:

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包括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1、共时语言学:从一个静止的时段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描写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叫共时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英语等等。

2、历时语言学: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的发展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的语言学,叫做历时语言学。

(二)、普通语言学:以人类的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的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三)、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语言学。是语言学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学科。

三、语言学的功用

1、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大概经过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

——解码。

编码和解码是根本性的环节。

2、语言学在学科发展上的功用(略)

3、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上的功用(略)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1、什么是说话

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

2、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从表义和交流的角度看,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规则支配着说话,说话则是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就存在于无数的说话中。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类社会的所有人文规范中,语言是非常特殊而且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类社会的人文规范中,可以分成两大部份,一是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的规范,如政权、法律、宗教、哲学等等,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上层建筑存在,某一政权可以利用其强制力禁止某一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另一类是不依附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存在的规范,语言就是这样。政权的强制力并不能禁止某一种语言的延续,比如英国在殖民时期就曾经试图禁止殖民地的本土语言,推广英语,但是,百多年的努力只能以徒劳告终。因此,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指语言有如下的特征:

1、全民性:为全民共有,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团体中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但是总体的语言规范是一样的。如我们说的社会方言。

2、超阶级性:语言并不专门为某一阶级服务。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p13

文字产生以后要适应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无法与语言、文字的作用相比拟。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之所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与人类其他交际工具相对而言的。

除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它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因为文字是无声的,它必须以有声的语言为基础,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一个人如果是文盲,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交际、生活,但如果是聋哑人,就是残疾了。非洲有一个民族把新生儿叫做kuntu(物),到孩子学会说话才叫做muntu(人),这鲜明地反映了会不会说话、能不能说话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认识。至于旗语等,只是适用于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当然,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运用中往往伴随着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言,还充分结合当时的语境。但这些因素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在上述种种交际工具中,身态语言等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

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在概念、表象等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活动。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人类所具有的思维能力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清楚几个概念:一是思维水平,一是思维能力,一是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是指人类思维能力的高低;思维能力是指人类能不能进行思维;思维方式是指用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思维能力,将这种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在的社会和人生效果。

从本质上说,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化学反应,这种反映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有时候对于思维主体来说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对于接收者来说是模糊的,——将这种思维的意义表达出来,只能依靠人类所约定俗成的方式,比如特定的符号——手势、表情、特定的语言如旗语、红绿灯等等,但使用的最多、最方便、最有效的还是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

?重点掌握:

?第一节

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第二节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应用

?理解

?第三节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关于符号

(一)、什么是符号

什么是符号?古今中外的学者早就对符号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直至现在,所作出的界定也不下百种。但“符号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二十世纪中期以[瑞士]索绪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我们教材的很多观点,跟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便颇为相似。在英语中,“符号”被译为symbol,它和“征兆”有一个共同的词根:seme-,这个词根在希腊语中是“符号”(意味)的意思。这种“意味”的具体表现,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引述艾恩斯特·纳盖尔的话作如下表述(着重号为编者所加):

按照我的理解,一个符号,可以是任意一种偶然生成

....的事物(一般都是以语

言形态出现的事物),即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

....的或约定俗成

....的传统,或通过某种语言的法则去标示某种与它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 1

莫里斯还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符号作更为精确的表述:

如果任何事物A,是一个预备刺激;这一个预备刺激在发端属于某一行为族的诸反映序列的那些刺激——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引起了某个机体中倾向于在某些条件下应用这个行为族的诸反映序列去作出反应,那么,A就是一个符号。②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概括地说:符号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是一定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

(二)、符号的特点:

1、符号的构成

符号包含着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称为“能指”,像红绿灯、旗语和手势、文字等是视觉可以感知的,盲文是触觉可以感知的,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这个意义——即符号的“意味”,称为“所指”。现代汉语中的“人”,语音形式是r?n,书写形式是“人”,这两个形式结合成现代汉语中“人”这个符号,代表着客观世界中“人”这种事物。

2、约定俗成性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社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是符号的本质。

3、开放性

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能够卸装自如,重复使用,而且处于开放状态,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随着

交际的需要而改变。这对于语言符号尤为重要。如果符号只能使用一次或者符号与符号之间不能组合,我们就得随时随地、无休无止地创造符号,交际便无法进行。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在这个组合的过程中,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举个例子说,“香”是一个语素,也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如“香肠”、“香瓜”、“瓜香”等等,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这就是我们教材中“语汇”和“语法”等章节的内容。然而这“既定”的语言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排列组合不等于机器零件的替换,它往往会引起结构规则的变化,否则,语言交际便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准确地指称新生事物,交际最终也不能进行。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开放状态”。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用教材p28的图表来表示。即语言中的音、义是对应的,语音、语义通过约定俗成而结合,反映社会现象;而这种音义结合的符号,正是我们用来指称现实现象的语言。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语音和语义是缺一不可的,语音和语义结合,可以成为语素;在一定的语言规则下,语素和语素结合成词;词和词结合成短语或句子。所以,语音、语义在一定的语言规则下,可以组合成这样的语言层级结构:语素→语汇(词和熟语)→句子。在这种结构中,语音是基础,语汇是材料,语法规则是前提条件。因而,我们说:语言是由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构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当然,就语言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形式是文字,它是语言符号的书写形式,是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字使口语成为书面语,进而使语言信息得以保存和延续。

因此,我们可以对“语言符号”作这样的定义:语言符号是用语音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这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著名论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不一而足,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这就是“约定俗成”。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上只能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形成一定的时间序列,而且受到语言规则的限制。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体系的结构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一)、语言符号的组成规则(层级体系)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底层:语音和语义(音位)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我们说话,都是一个音节跟着一个音节说的,正如上面所说的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一样,音节是我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但是如果要对语言符号的组成层级进行分析的话,音节还不是最小的单位,比如我们说“帮忙”,普通话说成是bāngmáng,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声母,换句话说,由于声母的差异造成了意义表达上的差异,如“帮忙”与“伤亡”、“浪荡”等,换成不同的韵母也会造成意义表达上的差别。这种具有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就叫做音位。所以音位是语言符号中的最小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

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比较上述的b-和m-);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

2、上层: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音位→语素→词→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

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举个例子说:

音位:b-→语素:帮

词:帮忙帮助帮凶

短语:要求帮忙……………………

句子:我要求帮忙。

我要求他帮忙。

我迫切要求他帮忙。

我迫切要求他过来帮忙。

我非常迫切要求他过来帮忙。

…………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人类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种语言,之所以能够用很少的材料说出无限的话来,是因为:第一、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位是很少的;第二、用语素组成的词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来;第三、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所以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这种层级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少驭多,掌握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

(二)、语言符号的运转规则: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结构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整体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所谓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所谓聚合关系,是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图表表示:

聚合:主语群 谓语群

宾语群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基本关系,适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比如在语音层面,我们发现有些音是可以相拼的,

而有些是不能相拼的,这样也就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如图:

声母群 韵母群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分析,如从修辞手法方面,从句子成分方面,从同义词和反义词方面,从词的感情色彩方面等等。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规则问题,也就是说为什

么我们上面说得有些组合或者聚合是不能实现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约定俗成,二是语言本身的发展规范。这在以后将会讲到。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能力

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区别一样,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语言水平。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行为主体的生理结构和思维能力,首先,人类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人类具有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创造性,抽象思维得以发展;其次,人类的生理结构也有利于人类语言的发展。这些都是一般的动物所不具备的。

二、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无可否认,动物有着自己的“语言”,我们不能武断地以人类自己读不懂动物的“语言”就认定动物没有“语言”,有一些“语言”是在所有动物中通行的,如露出牙齿表示敌意,俯首低头或者趴下、躺下表示顺从等等,然而,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表现在:第一、人类语言在运用上更多地表现为语音或文字,而动物语言更多地表现为身态语言。这样,在交流上显然有着灵不灵活、方不方便、广不广泛的差别。第二、动物语言虽然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是更多的是差异,同一种动物,基本上是按照族群的分类在一部分语言上取得共通的,如海狮妈妈和海狮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通过叫声来辨认对方,但是通过声音来进行沟通的情况非常少;比较聪明的是黑猩猩,能利用声音表达一些情感,但是并不能准确表示,更加不能面对具体的情况表示一个完整的情形。

因此,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之间存在着以下的根本性差异:p41_42

1。单位的明晰性。

2. 符号组合的任意性(约定俗成后的规范性)。

3. 结构的二层性(最根本的区别)。

4. 开放性(可创造性)。

5. 传授性。

6.不受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交际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重点掌握:

?第一节:语音的最小单位

?第二节:语音的四要素

?第三节:元音、辅音

?第四节:音位

?掌握: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及其性质

(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二).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

1.什么是音素:音素是从语音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和辅音。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方面划分出来的范畴,一般来说,一个发音动作就是一个音素。

2.为什么说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人类说话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说出来的,这些音节组成了一连串的词,词和词之间按照一定的语法规范构成句子。所以,听觉上往往最容易把音节区别开来。但是,音节还不是语音里的最小单位,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音节:电大(dianda),两个音节都有元音/a/,但是明显听出前一个的发音开口度要比后一个发音开口度大,为什么呢?音位前一个元音/a/前面有元音/i/,开口度较小,/a/受其影响。这样,着两个元音就是不同的发音,也就属于不同的音素。

3.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国际音标:p46(了解)

4.语音的性质(属性)

语音是一种声音,因此具有物理属性;同时由于语音是人的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具有生理属性;第三,由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用于交际,所以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具有社会属性。在语音研究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图表表示几个研究方面:

在语音的属性之中,语音的社会属性是根本属性,或者说是本质属性。因为,第一、只有社会属性才能使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令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本身是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离开了这种社会属性,语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第二、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任何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都是特定语言社团选择的结果。

第二节:语音研究的四要素(音响)

一、语音的四要素(音响的诸方面)

一个语音包括高低、长短、轻重、特色等方面,这就是语音的四方面要素,分别叫做音高、音长、音重(音重)、音质(音色)。

音高:声音的高低。

音长:声音的长短。

音重:声音的轻重强弱。

音质:声音的特色、品质。

二、语音四要素的作用

1、音高、音重和音长的作用:区别意义

音高、音重和音长都是相对的,以音高为例,假如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都用普通话念“衣、宜、以、翼”四个字,就绝对的音高来说,女同学往往比男同学高,可是我们并不感到其中有什么差别。对于语音来说,重要的是这四个字之间的高低变化的对比,至于每一个音的绝对音高的变化,那是不重要的;同样,音的轻重、长短,也都是比较而言的,如“帘子”的“子”念轻声,其强弱是相对于“帘”音来说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音高、音重和音长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在汉语中,语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调类,也就是按照不同的声调分出来的类别。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其实就是音高的变化,同样的音素组合,声调不一样,音高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比如shuzi,用不同的声调就有不同的意义,可以表示“数字”、“梳子”、“黍子”等不同的意义。Beizi用不同的音高就可以表示“被子”、“杯子”等意义。

同样,音重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地道”,后一个音节念去声,表示“地下通道”,念轻声,表示“正宗”的意义。

音长区别意义的作用在汉语中表现不明显。因为汉语并没有语音长短的变化,粤语中的入声是声调的一种,不是长短的变化。但是在别的语言中,如英语,语音的长短就有着表义不同的功能。如[li:v]和[liv]就表示不同的意义,前者是leave(离开),后者是“生活”、“居住”。

2、音质

音质相对要复杂些。决定音质的因素大体有三个:一是发音体,二是发音方法,三是共鸣器的形状。就语音而言,男性的音质比较浑厚,女性的音质比较清脆;但是同一个人的语音音质决定于:第一、共鸣腔。即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是否受到阻碍?如果受到阻碍,在什么部位?如果未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如“o”和“e”是由于唇形圆否而造成不同的音质效果。第二、发音方

法。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如“p”和“b”是送气与否造成不同的音质。第三、发音体。即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如“b”与“m”的不同音质,等等。

在语音中,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因此,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音中的作用,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语音的物理性质到底决定于人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即决定于语音的生理性质。因此,了解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活动情况,弄清每个音的发音原理,是学好语音的重要前提。

当然,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毕竟要符合语言的社会性,要合乎社会对语言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所以,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发音

一、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人体的发音器官包括: 1、肺;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鼻腔、咽腔。

其中,肺是发音的动力机构,喉头和声带是发音体;口腔、鼻腔和咽腔是共鸣腔。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p59

1、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2、什么是发音方法:发音时形成和克服气流阻碍的方式。

二、音素的分类

1、音素的分类

音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从发音方法来分,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类。

2、元音: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阻碍而发出的音。

3、辅音:呼出气流受到口腔阻碍而发出的音。

4、元音和辅音的区别:p59

(1)、气流的阻碍情况: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不受口腔阻碍;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受到一定的阻碍。(2)、声带的振动情况:发元音时,声带总是振动的,发辅音是,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3)、发音器官的紧张情况: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只有形成阻碍的部分紧张。(4)、气流的强弱情况: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

三、元音的分类和发音

(一)、决定元音的音质主要是口腔的形状。这样,元音就可以按照以下的角度进行分类:

1、舌位前后:分成舌面前、舌面后元音。

2、舌位高低:舌面高、半高、半低、低元音。

3、圆唇与否:圆唇圆音、不圆唇圆音。

我们把这些元音按照发音方法用图表进行表示:

(二)、元音的发音

途中按照颜色分成红、蓝两种,红色部分是圆唇元音,图中的蓝色竖线表示舌位的高低,下面的蓝色横线表示舌位的前后。在这个坐标中,通过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变化,规范这些元音的读音:(1)、图左边的蓝色斜线标志着舌位最前面的限度,线上的每个点代表的元音(语音学上先后分出最高、次高、半高、正中、半低、次低、最低等),舌位的前后差不多(随着口腔的张大,舌位逐渐后移,所以这条线往后斜),因此这条线上的y、i、ε三个元音都叫做舌面前元音;(2)、右边的实线,标志着舌位最后的限度,这条线上的u、o、э、

ɑ四个元音叫做舌面后元音;(3)、斜虚线以上的音o、u、ü是圆唇的,斜虚线以下的音是不圆唇的。

根据图示,从图的左上角往右下逆时针转一周,单元音的读音变化具有一种渐变性:从唇形上看,呈“扁(i、e、ε)——方(a、ɑ)——扁圆(э)——圆(o)——细圆(u、y)”的变化过程;从舌位上看,呈现“前、高(i)——前、半高(e)——前、半低(ε)——前、低(a)——后、低(ɑ)——后、半低(э)——后、半高(o)——后、高(u)——前、高(y)”的渐变过程。

这八个元音叫做基本元音,在这八个基本元音的基础上,还可以分出更多的元音(详细的情况参见教材P60)。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八个元音与《现代汉语》中的八个标准元音稍有出入,原因是《现代汉语》中的八个标准元音是汉语的元音。

当然,语音学研究上还有音位的对立和互补等原则,按照对立原则,我们可以把上面的音位分为如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立)的几组:

(1)、i、y:舌面前、高元音。区别是:i是y的不圆唇音,y是i的圆唇音。

(2)、э、o、u:舌面后、圆唇元音。区别是:э是o的半低元音,o是э的半高元音, u是o的高元音。。

(3)、ɑ和э、o 、u:舌面后元音。区别是:前者是不圆唇圆音,后三者是圆唇元音。

(4)、y、u:舌面、高、圆唇元音。区别是:y是u的舌面前音,u是y的舌面后音。

大家应该熟悉这个图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增加一些元音,组成教材p60中的元音音位图。这些元音,每一组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互补的,同是舌面高元音,就有圆唇与不圆唇的差别,同是圆唇元音,就有舌位的高低前后的差别,等等。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练习:分析下面的元音:

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三、辅音

1、辅音的发音过程

辅音的发音跟元音的发音不同,辅音是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而发出的音,那么,辅音的发音就可以从“形成阻碍——保持阻碍——排除阻碍”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阻碍和保持阻碍是属于发音部位的问题,也就是说,是在哪一个部位形成和保持阻碍的;排除阻碍是属于发音方法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排除阻碍,发出语音的。

2、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比较复杂,包括唇、齿、舌、喉各个方面。这些部位互相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发音。大体来说,我们可以分成46种发音,也就是46个辅音。(见教材67页)。

3、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是排除组碍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排除阻碍的方法。第一、用送不送气、发不发声、通过鼻腔还是口腔排除阻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就形成了几组最重要的辅音:

第二、用形成和保持阻碍的方法分析,包括塞音和擦音、塞擦音。

所谓塞音,就是发音部位紧闭,阻碍气流通过而发出的音。如b.p。擦音就是发音部位互相靠近,让气流摩擦通过的音,如f.s等等。塞擦音就是先塞后擦发出的音,如ch。我们把这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起来,就基本上掌握了辅音的发音情况。

课堂练习: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g]:舌面后、浊塞音。

[v]:唇齿、浊擦音。

[x]:舌面后、清擦音。

[p']:双唇、送气、清塞音。

[Φ]:双唇、清擦音。

[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m]:双唇、浊、鼻音。

[b]:双唇、浊、塞音。

第四节、音位

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里,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音结合、什么样的音位于什么位置,都是有规定的。比如在汉语中,d就不能和o相拼,ng不能位于音节的中间或者开头,等等。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到底这些音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范或者原则确立的呢?

一、音位的归纳和确立原则(符号聚合关系的运用)考试要求:掌握

音位的归纳和确立原则是指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里,音位是怎样归纳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一般来说,音位的归纳和确立要遵循三个原则: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相似原则。

语言学概论 语法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语(词)素 3.词干 4.词根 5.词缀 6.词尾 7.词 8.词组 9句子 lo.单纯词 11.合成词 12.复合词 13派生词 14.组合的递归性 15.语法单位 16语法意义 17.语法形式 18.异根 19.词类20.形态(词形变化) 21 内部屈折(语音交替) 22.语法范畴 23.语法手段或方式 24.句子成分分析法 25.直接成分分析法 26孤立语 27.粘着语 28.屈折语 29.复综语 30.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 二、填空题 1.语法的()和()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2.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 3.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成()和()两大类。 5.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分成三类:(词根)、(词缀)、(词尾),前两者又叫做(构词语素),后者又叫做(变 词语素)。 6.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 ()、()。 7.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 8.变换常用的手段有()、()、()等。 9.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把复合词分成五种构造 方式:()()()()()。

10.由一个词根语素(在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称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叫().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类别的不同.一般把合成词分为()和()两类。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由()和()构成的词是派生词。 三、操作题 1、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 虚构故事吓坏人。 反对他的意见。 2、用变换分析法说明下列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差别。 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 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 四、选择题:参见辅导与习题集103页。 1.语法:又称文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即语言的结构规律。可以分成词法和句法,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句组合成句群的规则。它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在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它具有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三个特点。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两部分。古今中外,语法学种类繁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流派: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学、转换生成语法学。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语言学首先深受哲学、逻辑学等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思想方法的影响,后来语言学摆脱对传统人文学科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比如,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深受生物学的影响;20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密切相关;生成语言学受数学、逻辑学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从语言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观念。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等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语言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另一方面,语言学又从未割断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联系。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现象的独特性。语言既具有社会属性,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是贮存人类已有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依托。语言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所以说,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它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2)语言研究协同其他学科研究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为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3、语言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体现?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 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2.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殊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 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3.菲尔德: 4.索绪尔: 5.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质的角度去划分,划分到不能再 分析为止,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得到的就是音素。 6.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分布关系的各音素对它们分布的环境总体来说是相互补充的,而对其中某个因素所能出现的特定位置又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彼此间不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所以并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因素就是这个音位的若干变体。这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做条件变体。 8.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由于这些音位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是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 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10.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1.肌肉紧张度说: 12.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一的一段段的语流。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 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 这种现象教语流音变。 13.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完整版)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配套笔记_自己整理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A] The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对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 Process of linguistic study: ① Certain linguistic facts are observed, generalization are formed; ② Hypotheses are formulated; ③ Hypotheses are tested by further observations; ④ A linguistic theory is constructed. [B]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从整体研究 1.Phonetics: the gener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or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 and classified) 2.Phonology: is essentiall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How sounds form systems and function to convey meaning) 3.Morphology: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how morphemes are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Syntax: the study of those rules that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to form permissible sentences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5.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abstraction 6.Pragma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Soci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Psych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ings of the mind Applied lingu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s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neurological linguistics;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①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写性 ②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共时性与历时性(现代英语多研究共时性)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in time;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③ Speech and writing 言语与文字 Spoken language i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④ Langue and parole 语言和言语 Proposed by Swiss linguists F. de Sausse (sociological)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第1-3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13 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答:Linguistics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e and rules of the underlying language system, the linguists has to collect and observ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are found to display some similarities, and generalizations are made about them; then he formulates some hypotheses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he hypotheses thus formed have to be checked repeatedly against the observed facts to fully prove their validity. In linguistics, as in any other discipline, data and theory stand in a dialectical complementation, that is, a theory without the support of data can hardly claim validity, and data without being explained by some theory remain a muddled mass of things. 2.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答: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1) phonetics: it studies the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2) phonology: it 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3) morphology: it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representing sound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 syntax: it studies the rules which govern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5) semantics: it studies meaning conveyed by language; (6) pragmatics: it studies the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3. 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答:The general approach thus traditionally formed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over the years is roughly referred to as “t raditional gramma r.”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 rammar in several basic ways. Firstly,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while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Second,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on the other hand, tended to emphasize, maybe over-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ten word, partly because of its permanence. Then, modem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also in that it does not force languages into a Latin-based framework. 4. Is modern linguistics mainly synchronic or diachronic? Why? 答:In modem linguistics, a synchronic approach seems to enjoy priority over a diachronic one. Because people believed that unless the various states of a languag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re successfully studie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5. For what reason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give priority to speech rather than to writing? 答: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the natural or the primary medium of human language for some obvious reas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 evolution, speech is prior to writing. The writing system of any langu age is always “invented” by its users to reco rd speech when the need arises. Even in today's world there are still many languages that can only be spoken but not written. Then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speech plays a greater role than writing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nveyed. And also, speech is always the way in which every native speaker acquires his mother tongue, and writing is learned and taught later when he goes to school. For modern linguists, spoken language reveals many true features of human speech while written language is only the “revised” record of spe ech. Thus their data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re mostly drawn from everyday speech, which they regard as authentic.

最新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

《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它解决的是语言的共性问题,所以不同于以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 本课程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论述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功能、发展,以及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门课之后,要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奠定基础、提供方法的作用,主要对接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提供进行社会调查需要的某些语言学知识和能力,比如用国际音标的识读、标写能力的培养,为方言调查提供前提条件。与学生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的职业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密切,对师范生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可以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配合,为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等后续的专业选修课和技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后续课程: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语音教学专题、词汇教学专题、语法教学专题。 (三)课程设计思路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创建延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固有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现在的形势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首先必须承认,语言学概论就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语言学的入门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的概念、基本的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进行语言分析手段和技能的训练,包括观察点的选择、分析手段的把握等。另外,经过训练的学生应该建立起一定的观察语言生活的意识和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素养。 具体课程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学概论 (4)

第4章语法 第1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说话要符合规则 我们说话时,虽然往往是不假思索冲口而出,但有时候也会说错。如我们想说“他很不好。”说出来的却是“他很好。”这时候就会纠正自己表达的意思。我们在纠正时,绝对不会在“他很好。”后面再补上一个“不”就完事。因为这样说可能被理解为“他不是很好。”的意思,只能是再说一遍“他很不好。”才符合原来想说的意思。这就是一种说话组合的规则。“他很不好。”和“他不很好。”只有一个词的位置变了,意思却相差很多。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而不是由语法学家发明出来让大家用的。语言学家只是把大家说话时的规则总结、归纳出来,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把它写出来,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加有系统地遵守这些规则。 二、语法规则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线条性,因此,在这个链条中是由一个一个语言的片段线条式地组合起来的。要研究句子的结构,首先必须从一个句子中找出一个一个的片段,再来看它们是怎样组合的。 划分句子内部单位的方法是替换法。也就是句子中的一个个部分能够被替换,并且替换后的句子仍旧能够成立,替换下来的片段也能用同样的意义在其他句子中重复使用,满足上述条件并能够替换的就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就是语法规则。 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在语法当中同样是存在的。 三、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是指能在语句中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和语素: 1、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最基本的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最大的标志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在交际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语调的片段都是句子。句子可以按照语气(语调)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大类型,简称句类(也可以称作句型)。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客观的叙述一件事情”、“对陈述的事情表示疑问”、“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表达强烈的感情”。 2、词组。词组就是词的组合,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相当于词但它本身又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我们这里的词组指的由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有的语法书中称为短语,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称为词组。 大部分词组是根据表达需要临时组合起来的,人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够掌握词组合的语法规则,马上就可以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义。这种词组,我们称为自由词组。自由词组使得词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特别是当新出现的事物还没有适当的词可以表达时,词组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词组中还有一些必须完整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这类词组我们称为固定词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 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01012 总学时:51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类2年级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第3版)

00导言(1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分类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方法:讲授为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学的建立过程 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 方法:讲授为主 相关内容素材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法组织教学。 导言部分对课程的内容作一个总体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和已经在一年级学习过的现代汉语课程及正在学习的古代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说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介绍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认识和方法,即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言,同时注重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以辩证的方法看待语言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材料分析的方法学习、认识并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文学时期 –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语言学时期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 语言交际的信息论解释: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三、语言学的功用 语言教学 推行语文政策 实际应用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 2.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进行 2.思维的成果要以语言为工具才能表达与贮存 语言同样也离不开思维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方法: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思考体会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 语法

第八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基本性质 ●.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也就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言组合法则的整体。语法的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语法具有哪些特点? ●) 抽象性:概括了次的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即语法规则是词和句子在言语活动的运用中所归纳出来的共同点。每条语法规则都支配着一大群的词和句子。) 稳固性:每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大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变化得很慢,就保证了语言为各时代的人服务。 ) 民族性:各个民族语言的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什么叫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简称句型。 ●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词组有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种。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如成语是固定词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就是说不能分割和扩展,也就是说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依据是否可单独成词,语素可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自由语素是指可由单一个语素来构成词的语素,因此其构成汉字也是词的一种,称为单纯词。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都是自由语素,另外其它亦是自由语素的单音节语素有天、地、人、水、火……等。 ●不自由词素:不能独立成词,只可以和其它语素以固定位置组合成词。例如:阿姨的「阿」、作家的「家」、乘法的「法」、……等。 ●半自由语: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和其它语素自由地组合成词的语素。例如:人民和民主的「民」、牧草和放牧的「牧」。 ●按音节个数划分 ●在汉语中,一个汉字即有一个音节,故一个语素有多少个音节,即表示其由多少个汉字组成,但非音节语素例外。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 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 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 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 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 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 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 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a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语法 1. 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 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 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 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 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 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对策分析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对策分析 [摘要] “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本身及与“现代汉语”内容的冲突性问题,课程内容的扩充与增加问题以及如何以学生为本位,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语言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教材;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6-0095-03 一“语言学概论”内容上的三大模块及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冲突性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语言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认识和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 关于教材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论、语言发展演变论。这一模块的搭配和布局自早期的高名凯,石安石所编写的“语言学概论”(1963年版)就

已如此,以后的教材也多不出这个框架,如高校较为通行的叶蜚声,徐通锵本《语言学纲要》(2010年修订版)的内容构成分别是: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这些内容中既有属于共时语言学层面的,也有属于历时语言学层面的。换句话说,“语言学概论”其实是兼跨着中文专业的另外两门语言学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这个情况是符合我国汉语言学科研究传统的。因为它表明我们在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我们汉语自身的特点和历来研究的传统,即对古代传统的语言学资料和研究予以足够重视。从内容的三大模块来看,“语言学原理”部分是具有学科“独立性”的,因为这部分内容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其他课程所并不涉及的,这部分内容很能显示出“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价值及其独特性。“语言发展演变论”的部分内容,虽然也涉及到了“古代汉语”的内容,如中古音,古语词等,但主要的内容如语言演变的原因、特点,语言的接触,方言的形成等内容也都是相对独立的。而“语言要素论”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则明显缺乏“独立性”,因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内容都多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合,不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第1-3章课后练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第1-3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P13 1. 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答:Linguistics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linguistic data,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some general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e and rules of the underlying language system, the linguists has to collect and observ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are found to display some similarities, and generalizations are made about them; then he formulates some hypotheses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 The hypotheses thus formed have to be checked repeatedly against the observed facts to fully prove their validity. In linguistics, as in any other discipline, data and theory stand in a dialectical complementation, that is, a theory without the support of data can hardly claim validity, and data without being explained by some theory remain a muddled mass of things. 2. 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 答: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1) phonetics: it studies the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2) phonology: it 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3) morphology: it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representing sound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 syntax: it studies the rules which govern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5) semantics: it studies meaning conveyed by language; (6) pragmatics: it studies the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3. In what basic way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答:The general approach thus traditionally formed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over the years is roughly referred to as “t raditional gramma r.”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 rammar in several basic ways. Firstly,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while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Second,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Traditional grammarians, on the other hand, tended to emphasize, maybe over-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ritten word, partly because of its permanence. Then, modem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also in that it does not force languages into a Latin-based framework. 4. Is modern linguistics mainly synchronic or diachronic? Why? 答:In modem linguistics, a synchronic approach seems to enjoy priority over a diachronic one. Because people believed that unless the various states of a languag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re successfully studie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5. For what reasons does modern linguistics give priority to speech rather than to writing? 答: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Modem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the natural or the primary medium of human language for some obvious reas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 evolution, speech is prior to writing. The writing system of any langu age is always “invented” by its users to record speech when the need arises. Even in today's world there are still many languages that can only be spoken but not written. Then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speech plays a greater role than writing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nveyed. And also, speech is always the way in which every native speaker acquires his mother tongue, and writing is learned and taught later when he goes to school. For modern linguists, spoken language reveals many true features of human speech while written language is only the “revised” record of spe ech. Thus their data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