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第一节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课题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重点】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

对照试验的设计,区别变量。

【预习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

第一课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盒(纸盒、塑料盒、玻璃盒)纸板或书,玻璃板或透明硬塑料。

实验装置:盘中铺上一层湿土(要有一定厚度),以横轴或中轴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方法步骤(按教材15页中提供的方法进行)

实施计划

分组按上述方案做实验

【探究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

讨论: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2.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点拨总结:在这个实验当中除了光照有明暗变化之外其他因素(鼠妇数量、温度、湿度)都相同,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这种实验叫对照实验。其实除了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外温度、湿度也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我们也可以设计方案进行探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同学们对探究实验的问题提出、作出假设和得出结论感觉困难,不知所措。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你作出的假设要和你提出的问题相吻合,实验结果未必支持你所做出的假设,但你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陈述性的结论。)

填写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全班分成6—8小组。②将10只鼠妇放入装置中,两侧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止2分钟。

(4)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实验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

(5)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分析得出结论.

1、总结探究的一般过程:、、

、、、。

2、在研究一种条件(如光照)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

不同以外,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第二课时

【预习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

阅读教材12页,知道什么是生物圈。

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2-13页、16页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光、温度、水等)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案】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阅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除了书中这些事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事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分析教材17页内容。

讨论: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

3.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四.展示互评深化理解

环境中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且储存在胃中,这也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2.海豹皮下脂肪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3.蚯蚓在土壤里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训练案】

五.自我检测允许差异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瓢虫吃蚜虫)。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关系(猫捉老鼠),还有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关系 (蚂蚁的群体生活)。

3.一位诗人在登山过程中发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叹,说明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桃树的影响()

A. 水分

B. 温度

C. 阳光

D. 湿度

4.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关系

B. 捕食关系

C. 寄生关系

D. 合作关系

5.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那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 光

B. 温度

C. 水

D.空气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下列错误的是()

A. 提供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B.便于观察

C. 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试验

7.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

A. 减少误差

B. 数量多便于观察

C. 便于计算

D. 好玩

六.反思梳理完善提升

生物生活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吗?

第二章 管理研究设计(提纲)(DOC)

第二章管理研究设计(提纲) 第一节问题与选题 一、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实证研究)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回顾 3.根据有关理论提出假设 4.设计并进行实证研究 5.得出结论 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领域的确定 1.什么是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研究活动的范围。 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对研究领域的划分: 职能管理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运作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基础领域: 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 综合领域: 战略管理 应用领域: 旅游管理、医疗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工商管理、风险管理、创业管理、赛事管理、休闲管理 2.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 (1)社会需要 (2)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研究领域的匹配 (3)兴趣爱好 (4)导师的专长和研究领域 (二)问题的提出 1.关于问题的理论 (1)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对某一现象或困惑的好奇。它陈述了两个变量间的潜在关系。它没有明显的答案,但却暗示可能进行的实证检验。它有希望发现一些重要的事物,但不隐含价值和伦理的判断。它通常始于问“是什么,为什么?何时?如何?等问题。 ——陈晓萍:《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林定夷 (2)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与错误问题 无知问题:在一定的科学背景下被认为是解决了的问题。这是提问难的原因之一。虚假问题:(伪问题)本质上是一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不能用经验来检验的问题。错误问题:不存在正确答案的问题。提问题的角度不对。 (3)科学问题的结构

①对对象进行识别判定“………是什么?” ②对原因、行为目的发问“……为什么?” ③对过程和状态发问“……是怎样的?” 这三种问题都可以转化为问题①,所以问题①是基本形式。 ②可以转化为“……原因是什么?” ③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①。 所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X)?TR这种形式。 X叫问题的指向,它是研究的目标 ()?叫疑项 TR叫应答域。 好的问题的应答域有明确的限定,但是又可能是错误的。对应答域的预设,反映科研水平和能力。 从问题结构看伪问题和错误问题 伪问题是问题指向与疑项没有联系,因而没有意义的问题。 错误问题是应答域不包含正确答案的问题。 伪问题的识别靠语义逻辑分析 错误问题的判定主要依靠经验。(科学发现没有逻辑通道) (4)问题的来源 ①理论与实践: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 ②理论体系内部:包括同一种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困难,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不同学科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不同理论的相互渗透与理论的统一性。③社会实践:社会各种实际需要与原有理论与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需要的矛盾。 问题的来源: (1)个人的观察和深度思考 (2)个人对研究的专注热情 (3)阅读文献 (4) 与他人(学生、客户、同事)交流 ——陈晓萍 2.出问题的条件与途径 ①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②实际背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③关注研究前沿 ④撰写研究综述 ⑤利用研究指南和参考选题 ⑥访问专家学者 ⑦与导师交流 ⑧组织研讨会 3.提出问题对研究者科学素养的要求 ①好奇心 ②创新力 ③知识积累 ④敏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是选题。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一、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来自疑惑,疑惑来自观察。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有效途径。从观察的过程、技巧和心理品质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做问题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可供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如社区、学校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和自我体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观察,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解决问题,学生就是学习生活。 真问题是学生从生活实践当中归纳出来的,假问题是在逻辑上推演来的,即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演绎出一个所谓的问题来,然后去解决。真问题有相当数量的生活社会现象做

支持,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这个问题,通过研究把问题分析出来,这时候,问题才是问题,问题的解决也才有意义。 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1、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 如:自然体验类(栽培、饲养、观察、实验、野炊) 社会活动体验类(服务、交流、交通安全、劳动)文化活动体验类(鉴赏、制作、民族教育、创作)自我关注类(身体、心理、情绪、体验、学习、交往)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 空气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评价设计: 1、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100%。 2、通过实验探究检测目标3,达标率95%。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 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 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 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4. 你能识别本节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5.冰、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二、学习研讨: ㈠证明空气的存在 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 实验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 获取结论: ㈡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 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 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 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 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

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

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 优: 申培轩:《<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申请评审书》 本课题以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1)以专业改革为核心,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明确三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区域内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之间的层次递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协调发展,构建设有“中职、专科层次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博士”职业教育层次,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以招生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学历贯通,打通中职学生和技工学校学生的成才之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3)以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吕丽霞:《<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三、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 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负责人或者专业负责人了解并掌握了社会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在应用与创新中掌握课程设计、理论支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课程评价与实施的一般方法,并创新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创造性地将社会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提升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探索出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及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以后相关专业建设的理论指导。 (二)实践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展开,所有专业的设置都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改变

如何确立研究课题

如何确立研究课题——学校业务学习材料 确定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确定课题的实质是选定科研方向,确定科研目标。笔者从事课题管理工作,有时会有老师找到我,问我要课题。的确,对于初涉教育科研领域的教师来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下课、改作业等平淡无奇,选择一个课题的确有难度。孰不知,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课题就在身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练就一个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头脑,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发现和确立一个恰当的课题并非一件难事。那么,如何发现和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呢?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问题"。就"问题"的本质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就是人们感知、认识到的疑难和困惑。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令人怀疑的、难断是非的,都是问题。深究起来,教育科研的问题常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育热点问题中找问题 教育热点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答案并不十分明确或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与教育改革如影随形的,如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较大的可研究和讨论的空间,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课题。比如,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一所九里区的中学根据学校的区位和文化特点确立了"徐州地区两汉历史文化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课题;一所师范学校确立了"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的建设研究"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要注意不要贪大。贪大的后果是研究起来不知从何入手,操作性差。即使勉强研究,其结果也将是空洞无效的。一位教师曾确立过这样一个课题:"九年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经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一课题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研究的时空太大,研究的内容涉及太多,操作起来太困难,后来不得不放弃该课题研究,重新选择了新的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还要注意不要跟风,即不要看别人研究什么就盲目跟从。要首先通过学习,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待各方面的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研究。记得当创新教育刚被提出时,许多学校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还没搞清楚创造和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九五"立项的课题仍无法结题,只能不了了之或被取消立项了。 二、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中找问题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被关注和提取出来后,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比如,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实效性差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了学生对各种媒体使用的意见,对每一种媒体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的时间、适合何种内容使用等,提高了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想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应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如,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做的研究非常值得称道:班上一位同学骨折了,二次手术后,班级同学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但这位同学却显得闷闷不乐。这位教师通过了解家长,得知他觉得大家在可怜他。教师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积极学习关心"转向"试着学会关心",开展了系列活动,很好地进行了"学会关心"课题研究。教师还应注意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等,这些材料都可能成为进行课题研究的素材。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问题加以分析,探求问题的症结,基于对问题的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实施方案,谋求解决问题,并对实践过程不断加以反思,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选课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题来。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来源:灌南县五队中心小学发布时间:2011-02-21 16:37:26 查看次数:12931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二章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 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问题(或者说课题)。确定研究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 研究问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始于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对一定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只有确定了科学研究的问题之后,科学研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学研究的后续步骤才能逐渐展开。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所谓的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也是如此。 第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向前发展的,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可以说,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它所研究的问题发展的历史,是问题的不断展开和深入的历史。能否提出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在科学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确定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研究问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研究的水平。教育研究也是如此。 如:《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选题水平较低,这必然使该项教育研究的水平也较低。 第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是需要发挥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包括研究者的知识、经验、视野和思维水平等。确定教育研究问题的水平反映了研究者整体的研究能力水平。例如,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英费尔德合著:《物理学的进化》,第66页。转引自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二、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 如何确定教育研究的问题呢?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价值性 即研究问题要有价值,这包括三个方面:理论价值;应用价值;综合价值。对于我们中小幼教师来讲,最主要的是要有应用价值,主要指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某种新教材的实验,“五·四”学制研究,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调查,小学青年教师现状与分析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科学性 研究问题要有科学性,指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有科学上的现实性。选题要有科学理论上的依据,即符合一定的科学理论,而科学一再证明行不通的课题就不宜去选了。牛顿晚年证明上帝存在的研究课题、种种“永动机”的研究课题,就是违反科学性原则是,因而必然失败。当然,一个研究问题是

课题研究中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中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在前期大量地查寻资料,并与同行交流基础上,大家都产生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应该着手将这些问题转化成课题。 一、问题的产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科学的核心所在。 1、提出高质量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观察生活和学习。 (2)养成随时记录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的好习惯。 (3)多提问题,那么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将得到提高。 (4)在阅读指导教师的概述,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网址的基础上,围绕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提出各种问题。 2、可以将前期围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想到的各种问题,作一些整理。 (1)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首选研究方向/备选研究方向 (2)围绕研究方向想到哪些问题?(越多越好): 二、问题的分类 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应该学会将问题进行归类,这将有利于我们确定哪些题目能转化成研究题目以及转化成怎样的题目。 1、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问题一般可分成三类: (1)“是什么”的问题:属于一般基础知识的问题。 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的书籍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一般来说,这类问题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2)“为什么”的问题: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 尽管我们也可以从其他书籍中找到答案,但那是别人的观点,不是自己的观点。只有通过对某一事件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观点来回答“为什么”的研究才是属于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和现有的知识去设计研究方案,获取有关的资料和数据,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因此,与“是什么”的问题相比,所需时间更长一些,研究深度更大一些,研究广度也要更宽一些。一般来说,这类解决“为什么”问题的研究课题比较适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 (3)“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 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且要回答应该如何做。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也就是行动方案。这是大多数研究所应该达到的层次。但对于研究型课程学习而言,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研究都达到这一层次。对这一类问题的回答,所需时间最长,研究深度最大,研究广度也最宽。一般来说,对于有一定课题研究基础的人,有可能的话应该将这类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还可以把问题分为6类。 (1)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如: (2)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如: (3)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只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解释问题。(4)参观访谈类。以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5)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如: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方式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大新庄小学王苹苹 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这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课题研究做法多样,课题研究常用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寻得到的可以通用的一些方法! 一、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明确观察目的 2.选定观察对象 3.制订观察计划 4.实施观察并记录 5.整理观察记录 6.分析观察资料 7.撰写观察报告 二、调查法 教育研究中的调查法,是指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

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教育研究中的实验法(简称教育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按照理论假设的定向,主动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观测被试因变量情况,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揭示因果关系为直接目标,以条件控制为基本特征,以重复验证为检验手段。 其实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众多,以上也只是冰山一角。而方式方法再多,最重要的还是实际的应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适合实际的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上不能过分的迷信权威,要找到既适合自己又能起到作用的方法! 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以上的方式方法怎样的实施! 1、观察法 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 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学会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难点:空气成分的实验及物质的分类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1、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 78%,21%, 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2、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3、氧气的主要用途、 氮气的主要用途、、、 4、排放到空气中的和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合作探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的实验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我们的实验 课本P27实验2-1: 观察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 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 后打开止水夹 :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讨论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3).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学情分析 空气使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容不多,如果忽视探究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探究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展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试题

课题1 空气 【课前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2、空气组成的测定:①最早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②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打开弹簧夹后,,由此说明 。 3、由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纯净物是。 4、氧气的用途是和。 5、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 【课堂练习】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B. O2能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 C.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 N2可作为生成氮肥的原料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 B. 果汁 C. 碘盐 D. 食醋 4、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1)食醋、加碘盐、酱油、蔗糖 (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3)食盐水、红磷、铁丝、镁条 (1);(2);(3)。 【课后巩固】 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点燃

C.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D. 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 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知道了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上述方法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科学研究的选题

科学研究的选题 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往往提出课题要比解决课题更为困难。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恰当地选择课题是决定科学研究工作成败、收效大小的关键。因为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科研活动,若想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除了人员素质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外,选题是一个关键因素。富有远见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提出和形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更困难。 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学研究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题就是提出问题,是科研的关键性第一步。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 科研工作者在难以计数且纷繁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面前,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条件的研究课题显得尤为重要,很显然,在这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一般来说,必须遵循以下几3 条基本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科学与技术研究应选择符合学科理论发展或技术创新发展或社会经济发的需要,要注重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前沿”、“超前”等问题,这是科研选题的首要原则,它体现出了科研工作最终的目的性。基础性研究要从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出发,包括开拓科学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论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应用性研究要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其任务在于把理论推进到应用的形式,要充分注意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果、对环境的影响等现实性问题。需要性原则也可理解为目的性原则,具有针对性、重要性、必要性、价值性等属性。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科学和技术研究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并预期能够产生创造性成果。创新性是科研的最根本特点,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二是方法上的创新;三是应用上的创新(包括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总之,科研工作中的创新不是仅指纯理论创新的狭义概念,而是广义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新管理、新服务、新应用、新市场,等等。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4、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一、引入 师:描述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时刻离不开的空气。 二、新课讲解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板书课题) 2、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 3、生:阅读课文,回答 (1)课本介绍了哪一位化学家?他有哪些贡献? (2)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4、介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个) 5、生:阅读实验2 –1,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6、教师:演示实验2-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填写。 7、学生:思考问题: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 ③、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④、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8、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找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板书)? 9、练习

如何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

如何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 一、课题名称:规范的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分析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3、对本课题的界说。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应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关理论,性格与人格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创造性人格,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何关系等。 4、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 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 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重难点。 研究内容的确定 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 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 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如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 ⑴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⑵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分类。 ⑶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⑷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 ⑸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其中第(5)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6、本课题研究目前已做的准备工作。 包括课题组成立的情况; 已取得哪些与本研究有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参加过哪些有关的学习和培训 完成本研究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困难等。 (三)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 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 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