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

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

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

1.前言

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

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

(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

(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同

种类型的方言不但在不同的村有不同的发音,就算是在同一个村也有不同的发音,语音方面在这里就不一一考究,仅针对本地常用的方言俗语歇后语等做一些记录。

1 时令节气

做社:是当地常见的一种风俗。人们认为,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村祖,又称“社王公”。所以“各村落每设社坛”。每年的二月初二、冬至这两天,村民们以户为单位凑钱买回生猪若干头与生鸡一起祭拜社王公。祭拜完毕,将所有的祭品按户平均分配,当晚家家户户吃分回来的猪肉,据说可以得到村祖的保佑,这曾经是汉民族很普遍的风俗,今天这个风俗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上灯:也称“挂灯”本是元宵灯会的美俗,封建统治者以这天晚上作为与民同乐,粉饰太平的活动,金吾不禁,火树银花,花灯花市,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而痴男怨女的幽会密约,更视此夜为千金一刻的佳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古代元宵的写照。但山口过去元宵“上灯”却是另一回事。所谓“上灯”,就是谁家若在旧年生了男孩(生女则否),新年元宵便要挂上一对花灯,并开“灯酒”请客庆祝。灯是从市场买来的,用芦茎结扎。外糊彩带,形制一如宫灯,把它挂在祖宗神祗的厅堂之上,然后大排筵席,庆祝添丁,以求吉利。这本是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被当地拿来用之,属于“舶来品”。

游神:游神,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里诸如元宵,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认为只有让神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保佑四方百姓潮汕流传着一句熟语:“盐灶神欠拖。”说的是从前澄海县盐灶乡有一人外出经商,临走前,带牲礼到神庙里测前途,得到一吉签,于是满心高兴而去,结果却亏本而归。这个人一气之下,将神像推倒在地,还不解恨,又用绳子套住神像在地上拖行。此后,他再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

但是在当地,游神的形式跟潮人的游神相比相差甚远,我们当地的游神是把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安放到轿子上,然后在村里巡游接受人们的供奉的仪式;前面是一群小孩扛着彩旗在前头开路,然后才是里面安放着神像的轿子,后面是“八音”,“八音”指的是琐纳、大铙,小铙,大锣,小锣,鼓等民间乐器,整个队伍的两旁的还有几个身穿“军装”(看起来有点像义和团战士穿的服装,胸前还有一个大大的“勇”字,我常以为这

些服装是在义和团制服的基础上改的,不过问族中的老人却也说不出个缘由来,)最后是舞狮队和一用纸扎的个被老家人称之为“龙船”的物件,“龙船”的肚子里面有用糖和糯米煮成的“糖饭”据说吃了能辟邪。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各个祠堂按顺序地“巡游”,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口挂上鞭炮,当“游神”队伍经过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谓之“请神”。

整个游神仪式最有意思的是“捉茅人”,就是每家每户都在门口显眼的地方插上用纸剪成人形的“茅人”,等那些身穿“军装”的兵勇一一收集起来等游神结束之后统一焚烧,焚烧后的灰烬被冲到江河里,象征着上一年的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全都灰飞烟灭,不会再出来作祟,这些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从中可看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送灶神:当地地方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家家户户均备酒茶果品和草料等物,焚香烛和“奏疏”一纸,向供奉在厨房里的“灶神”(又称灶君)祈求福佑。这种活动,谓之“送灶君”。据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一年一度上天奏报人间善恶的日子,故在前夕向灶神礼拜烧“疏”以求庇护,祭品中的草料,是为送灶神上天的“神马”准备的。“灶神”是什么样的.诸说不一。《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把灶神说成是民族祖先的化身;《酉阳杂俎》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道教则称它为“东厨司命。”真是莫衷一是。追究起来祀灶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并且不只合浦一地。唐朝罗隐和宋朝范成大分别有《送灶神》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证渊源的久远。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最重要,这大概是古人之所以在过年时最先奉敬灶君的原因。在日趋文明的今天,盘飧美食无需祈求神明赐予,故此种旧俗早成过去。

挂纸:即清明祭拜祖先。是扫墓的俗称。扫墓时,除三牲粿品纸镪祭献外,要用白色或黄色纸条置坟头和墓地四周,用士块压紧,附于坟场附近的土地神土堆也同此。所以“挂纸”又叫“压纸”,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这种纸条,据称也是纸钱,但没有印金银。挂纸的由来,据说是始于古代的寒食禁烟火,清明在寒食节期间,故不敢焚化纸钱而挂在墓上。但是老家在扫墓时不但要烧纸钱而且是认为烧得越多越好,还要大放鞭炮,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当然“压纸”“修坟”的习俗倒是保留下来了。扫墓时往往子孙成群到墓地祭拜,人数越多越感到光彩,如果扫墓时逐年人数减少,就会被认为衰败景象。故外出子孙们,常在扫墓时赶回乡扫墓。扫墓时,还要修整墓场,砍除

荆棘杂草,油刷墓碑镌字。墓地远者,子孙还常在墓地聚餐, 并分祭品,说是得祖宗福荫。

鬼节:取义于梵语“盂兰”一词:即解放众生倒悬厄苦之意。据说古有目连之母死入地狱不得食,成为饿鬼,佛在七月中元用“盂兰盆”救她苦难,并诵经施食,这是盂兰节民俗的起源。《荆楚岁时纪》称为“盂兰盆会”,故知此俗起源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公元58年至75年之间的华中地区。老家的人过“鬼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与一些地方的七月十五“中元节”略有不同,且仪式没有那么隆重),据说这一天鬼门打开,所以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当然,这一天“鬼门”是否真的大开却无从考究了,权当是风俗纪念祖先罢了。

2 亲属称呼

老窦:窦音豆,粤语称父为“老窦,白话同。本指教子有方的父亲。五代后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人窦禹均,累官右谏议大夫,私建义塾,延请名师免费教育贫家子弟。他五个儿子均相继登科,世称窦氏五龙。传统剧目《五子登科》,流行谚谣“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株芳。”均指此而言。见《宋史·附窦仪传》粤语通称父亲为“老窦”是含有尊崇之意。

阿公:“公”(第四声)这是海边话的叫法,如果“公”字读第二声则是祖父的意思。如:“阿公(第四声),阿公(第二声)喊你去使牛(耕田)。”

还有把父亲叫成“哥哥”或“阿叔”的,据说这是因为父母怕自己命不好,这种晦气会传给自己的儿女,或者有些人去问花(算命)得知与子女相克,化解的方法就是将称呼叫偏。还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太年轻,怕养不起孩子,故想出了这种方法。以上的行为可能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把称呼叫偏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不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那所有不吉利的事情也就可以避免了。据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载:“这种偏称现象在古代有过,但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迷信盛行的闽南语地区特别流行。”这种风俗很可能是福建人移居北海时带过来的。

毑:又作乸(na)白话作“那”的阴上,《博雅》:“母也”。北海还有很多地方称母亲

为“老毑”本此;演伸称雌性亦为毑,母鸡为鸡毑,母猪为猪毑。

妳(nal5),与“奶”音义均同。《博雅》:“毑。楚人呼母曰妳。”北海等地也有称母亲为“阿妳。”本此。又出嫁女与女婿称岳母专词为“爹妳”,有所演伸。

母亲还有叫“阿婶”、“阿嫂”的,这类的叫法常出现在讲海边话的地方,应属于偏称,原因与把父亲叫成“哥哥”或“阿叔”等一样。

仔(zei2)白话作:子抵切,同粤语,海边话作子汰切,音“宰(zai3)”,与崽通,与廉语略同。《扬子方言》:“崽,子也,江湘问凡言是子谓崽。”山口人称小孩或幼息为“细蚊仔、仔儿、妹仔”。小动物亦为仔,如“狗仔、猪仔”。有时用作对人的蔑称,如“废仔、憨仔(没用的废物)”。

晚:如晚仔即幼子,本满子的音转,亦释为“晚出之子”,北海、廉州等地也多这样称呼。《钅监诫录》:“满子面甜糖脆饼。”可知称幼子为满子,五代已然。唐诗:“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是何满子非人姓名,是何姓幼子之称。有谚语称:“爷娘爱晚子。”“晚”字还可用于称呼其他的亲属,如“晚公”、“晚叔”意指爷爷、爸爸的兄弟中最小的那个。

公:一、祖父辈的统称。《吕氏春秋·孟冬已》:“孔子之公不有恙乎?’’《史记·外戚世家》《索隐》释:“公亦祖也。”《颜氏家训》:“齐朝士子皆呼祖公为。”祖父兄弟亦称“公”,在公之上加第几以别齿序,如大公、二公、三公……晚公等。母亲的父亲称“外公”。二、母亲的兄弟,父亲的弟弟。母亲兄弟称为“舅公”齿序之分一如上述,如“大舅公……细舅公”等,对外称父亲弟弟为“叔公”,亦以第几别齿序,面称多省去“公”字,如“二叔、三叔……晚叔”等,母亲姊妹的丈夫称“姨公”,齿序之分同上。三、对齿尊男人的恭称(其他语种同,例略)。

婆:本义有三:外祖母、丈夫之母、亦作老年妇女的通称。受粤语影响山口各地均称丈夫的母亲作“家婆”。可从《儒林外史》:“婆息(媳)两个,都来坐着吃饭”找到根据。至于老妇的通称,如“阿婆,近来面色不错啊!”。母亲的姊妹亦作“姨婆”,在“婆”之上加第几以别齿序。“贼(音)婆”指的是外婆,这是山口白话的叫法,“贼(音)公贼(音)婆”指的是外公外婆。有可能是由当地客家话变音而成的,当地客家话称外公外婆为“假(音)公假(音)婆”。另外,本地海边话称外公外婆为“阿搭(音)阿迪(音),这样叫法与周边各方言大不相同,应是外来人口移居山口时带来的方言。

新妇:媳妇。广州话称媳妇作“新抱”,本“薪臼”的音转,说操井臼薪火等家务劳动是媳妇的本分,见《广东新语》;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本指新入门媳妇,本地方言本此而作。北海、廉州亦称媳妇为新妇,略同。

偷狗:连襟(姐姐的丈夫与妹妹的丈夫)的代词。北海、廉州略同。例如:“你与××是两‘偷狗’吗?”也就是说,“你的老婆与××的老婆是同胞姊妹吗?”“偷狗”一词查无出处,完全是本地的掌故,说法不一。一说是两连襟经常伙同盗宰别人的家狗;一说两连襟经常偷割别人的韭菜,那个为准?说不清楚。

3 礼乐

拜师傅:即执弟子礼;“拜师傅”还有个迷信的说法是生意人喜欢在家里或者是店里供奉一座神位,一般喜欢供奉财神、文关公、等等,逢年过节或者是初一十五的时候备上茶酒、三牲拜神位,以保佑生意兴隆。

番蛮:意即言行粗野,性格粗暴令人可憎。古百越之地就叫番蛮之地,此处用语形容品行不端的人倒也形象,如“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番蛮啊,连老人都打”

嘴滑:指善于交际善于辞令,能说会道,应是取“油嘴滑舌”之意。见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就如世上的油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意即你今天犯了我,日后我也会一一报复回来的,怨怨相报。

嘀哒:即唢呐,因其吹奏出来的声音呈“嘀嘀哒哒”故称“嘀哒”,如“你吹的嘀哒真好听”。常用于祭祀大礼,是“八音”中的一个,前面正月十五“游神”仪式中有用到。

担纲:原指在艺术表演或体育比赛中担任主角或主力,如“你儿子不错哦,在大戏班里担纲,”后泛指在工作中承担重任,缺一不可之人。

封礼:即亲友结婚馈赠,一般以金钱为主,数额多少由被邀请人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而定,但是现在有攀比的不良风气,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苦不堪言;如果被邀请人不亲自到场而请其他的亲友代为封礼的称为“寄礼”,意思是“人不到礼也要到”。这个“礼”不仅是礼物的意思还有着礼节,礼貌的含义。

入火:即搬进新居的意思,“入火”是一整套的仪式,不仅仅是把家具搬进新房,因为按照风俗,没有经过“入火”仪式的,就算是把家具全都搬进新房,也不能在新房里面生火煮饭。“入火”应是带有把火种带到新房,从此安居乐业的涵义吧。

4 饮食

食朝:即吃早餐,又称“食早朝”,因为老家把早上称为“早朝”,所以“食早朝”也可以理解成在早上吃饭。如早上见面时问“你咁早,食早朝没”即:你那么早,吃早餐没有啊?

食热中:即吃午饭,这是海边话的叫法,和廉州话略同,因为老家惯把中午称为“热头中”,为什么这样叫呢?窃以为,在老家的海边话里面太阳被称为“热头(同粤语)”,当“热头”运行到正中的时候当然就是中午,所以吃午饭就被称为吃“热中”了;而山口的白话把吃午饭“食晏昼”,跟粤语类似,但粤语常常把“昼”去掉,只说“食晏”,北海话略同。

物餸(音送):即菜肴,所谓“买物餸、煮物餸、食物餸”即买菜、煮菜、吃菜的意思;这个叫法不管是海边话还是山口白话都跟北海话,廉州话大致相同,应是粤语演化而来,

米糍叫统称“餣”(下用○代),有“煎堆○、大笼○、玄麻○、白糍○”品名,年晚必备;还有一种叫“炊发○”的,一般用于红白喜事送礼用,或清明拜山;

下水:把动物的内脏称“下水”,另外,把猪肝叫‘‘猪湿”,鸡肝、鸭肝叫鸡湿、鸭湿;凡动物肝脏都叫“湿”。由于“肝”、“竿”与“干瘪”的“干”同音,广州语因忌讳而把它们改为“丰润”的“润”(一般写作“膶( rùn)”)。故把“猪肝”、“鸡肝”称“猪膶”、“鸡膶”;“豆腐干”称“豆腐膶”。而阳江人认为“水为财”,“肝”与“干”同音,干了就是没有水了,所以忌讳说“干”而把肝说成“湿”,本地从的阳江话,不管把“肝”改成是“湿”还是“润”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5 人体器官

头毛:即头发,头部的毛发。

头壳:指脑袋,或称“头壳骨”。

鼻穹:即鼻子,海边话又称“鼻梁”或“鼻梁穹”,这里的“鼻梁”跟普通话的不同,普通话的“鼻梁”单指鼻子的嵴,即鼻子隆起的部位,而海边话的“鼻梁”指的是整个鼻子。

牙骹:音较。指下颔骨关节。如方言“咬紧牙骹”指的是“咬紧牙关”。

烧酒凹:即酒窝,如“你两只烧酒凹够似明星个”普通话就是“你的两个酒窝很想明星哦”

颈根:颈项即脖子。《说文解字》说颈项是“头茎”。山口方言大多作“颈穹读(公)”。如“个阵冇知道做乜嘢,颈穹好痛”;普通话的意思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脖子好痛”。

腋窝:海边话称“胳膿胰”;白话称“胳肋肢”,例句(普通话):“他的皮包夹在腋下被人抢走。”(方言):“亻巨只皮包夹在胳肋肢挨人抢走。”

女弥:读mi(下用○代),即乳房,海边话方言读作mi轻声。○汁即为乳汁。山口的白话读“拈(音)”。

两肋:称“横月夹(有音无字,白话读掩)”,肋骨称“横月夹骨”

臀部:称“矢窟”或“矢窟臀”。矢窟屁股。例句(普通话):“你佻皮就打你屁股!”(山口白话):“你百厌(即小孩顽皮另大人讨厌)就打你矢窟!”又(普通话):“这个市侩斤斤计较,一毛不拔。”(本地方言):“个只生意骨‘矢窟夹算盘’,无脱一条毛!”

○:有音无字用“○”代,白话与“督”同。本指动物尾巴的窍孔肛门。本地方言凡是尾部、尽头之末,器物底部等都叫○。方言谚语:“打烂沙煲问到○”。意即“打破砂锅问到底”。

脚○:(启音笃也叫“脚跟”,即足踵。方言例句:“个对鞋太短,脚届穿不入。”(普通话):“这双鞋子太小,足踵著不下。”

膝关节:称“膝头”;膝盖称“膝头盖”

脚眼:即脚踝,如:本地方言“水冇几深,浸过脚眼啫”,普通话意思是“水没多深,刚刚过脚踝”

6 生产工具用语

犁:li音黎。有二含义:一是耕地翻土的农具。见《管子·轻重》甲;二是耕作的代词。见《古诗十九首》之十四。这里说的是第一个含义,亦即用牛牵引,一个随后掌柄,犁铧把土翻开,本地方言叫“犁头”。

石牛:即石碾,牛牵引碾压收割的禾杆使之脱粒。亦作修筑晒场压土之用。

碌碡:lùdú音录轴,圆锥形的石滚,一用与石牛同;二用于压平田土。

抓:zhāo侧交切。有三个含义:一是用爪或手取物;二是搔,如搔痒也叫抓痒;三是逮捕、捉人。本地方言把铁制如梳形的农具叫“扒抓”,凡梳除晒谷堆中的禾杆,以及作物行沟中松土除草多用到它。

畚箕:布困切,音粪箕ji音机。用于盛受粪除脏物的竹器,农用十分广泛,晒场上扬谷去尘土和禾杆杂质、把谷子装袋等农活要用它;用得最多的是挑灰肥下田,盛灰肥播撒都用到它。故又名灰柁。

灰筛:筛shāi本地方言作姑西切。竹编农具,底多漏孔,用来分离颗粒物质的粗细,农用作分离灰肥的粗细或石块杂质,筛灰肥时,二个相对双手持筛柄来回抖动,细灰漏下,粗颗或石块杂物留在筛上弃掉。另一种是用于碾谷为米去糠的,叫糠筛或米筛,只一人操作,左右手不停地抖动糠秕漏下,米在筛上。故俗语把人震惊时身子颤抖的形状,形容为“当筛米样”(筛米的样子)。

担湿:即扁担、担挑。本地方言叫作担竿。因为竿同干音,本地方言以“干’’为忌讳。钱用光了叫做“使干净了”“荷包干了”。因此把干字反其意而为“湿”,湿即润,干之反,表示有钱不干。

须:(下用○代),累的平声,累堆切。竹编盛具。《康熙字典》释“鱼笥也”。盛鱼的竹篓。北海方言把竹篓通叫“○”。例如把装废纸和装垃圾的竹篓分别叫“字纸○”和“垃圾○”等。

竽:(下用○代),《集韵》作乃挺切,音撚。《康熙字典》释作小竹笼。北海方言专指钓鱼或其他浅海作业用以盛取猎获物的竹器,叫做“鱼○”。有句惯用口头禅,把你应得的东西始终归你叫做“有鱼在○头”。

戽:hù候古切,音户。戽斗,汲水灌田的竹编用具,塘鱼收获时,把塘水汲干又

用它。因此又作动词。例如把塘水汲干叫做戽干塘水。

蔓:(下用○代),方言作瞒悭切。竹片编织块状物,用以垫晒或遮盖稻谷或咸鱼等物之用。

艄:Shāo师交切,音梢。物的末端;又船舵的尾部。本地方言把竹编扁形盛具叫艄箕。又把掌驾的舵手叫艄公。有句流行谚语:“艄公多,驶沉船。”说多人出点子,无所适从而偾事。

錾:jiàn(下以○代)锄咸切,音暂。○的本义是形容锐利深入。出处见汉·杨雄《太玄经》:“锐○○”。

刨:páo蒲交切·《玉篇》释为“削也”。又叫推刨,木工工具,用以削平木板表层,削出像纸张般的木皮,叫做刨花,为导火之物,有一种叫做“刨花木”的刨花浸水成为胶状的液体,以前妇女用作发髻的定发液,相当而今“摩丝”的用途。有句口头禅:“俾亻巨(给他)刨去一层皮!”是说被贪官污吏勒索剥削的老百姓等于被推刨削去表皮一样。

风箱:打铁工具。用于向烧铁的炭炉鼓风,木制一长筒,一操柄,活塞二头走动而鼓动空气从泄管排向炉镗,使炭火不断加温,铁件软化便于加锤,有叫歇后语:“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形象颇为生动。

砣:tu6徒禾切,音驼。泥水匠用以测量砌柱,砌墙垂直度,叫做吊砣,秤锤也叫砣,俚谣:“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床头打跤床尾和”。

7 日常用语

捋:lǘo郎括切,用手抓住物件顺手脱取;或者顺手抚摩。这个字早见于《诗经》,《玉台新泳》——《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有二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把衫袖卷起做工或者打架,叫做“捋起衫袖”。老人抚摸自己的胡须叫做“捋须”。倒句(普通话):“你卷起袖子要打架吗?”(白话):“你捋衫袖想掴跤是冇?”又“捋须”一词也表示开心、得意,典出于宋朝《江南余载》,中有“捋须相庆”一句话,用手顺势脱取附着一起的物件,也叫做“捋”。

抎:yǔn云粉切,也作“揾”音蕴。丢了东西或者东西跌落。后来根据它的原意,扩大为寻找失去的东西,或者物色追求事和物。例句(普通话):“你失去的身份证找回

来了吗?”(北海话):“你冇见身份证抎到未?”又(普通话):“你找到对象没有?”(白话):“你抎到对象未?”本地方言基本相同。

扌若::音nuo古谷切,音郁,用手捏着,握持着。本地话凡动手都叫做扌若,事物的被动也叫扌若。例句(普通话):“你不要动手动脚!”(山口白话):“你冇得扌若手扌若脚。”又例句(普通话):“风吹树梢动。”(海边话):“风吹树尾扌若。”北海话,廉州话略同。

扌班:(下用○代)《集韵》作博幻,释为手把东西相击打。北海方言,把禾杆向石牛拍开脱粒叫○禾。例句:“收拾禾庭,牵来石牛,准备○禾。”意思是“把晒场收拾好,把石牛牵来以便把收割的禾杆脱粒”。又指用手掌打人也叫○。如骂不听话的小孩:“你无听讲我一巴掌○过去!意思是“你不听话,我一巴掌刮过去”。

箍:gū古胡切。用竹篾束缚东西,作动词。又把束物的环叫箍,作名词。把木片做成木桶木盆,要用篾箍或铁箍在外束固才能盛物。故把制木桶叫箍桶。制造木桶的工匠叫箍桶佬。

沕音味。《广韵》解释为“潜藏”。方言作为潜水的专用词。例句(普通话):“潜水采珍珠。”“潜水采牡蛎。”(方言)“沕水扌罗珍珠。”“沕水扌罗蚝蛎”。

飞发:即理发,如“你今日不飞发,明日冇得闲了”意思是“你今天不理发,明天没时间理了”

8 骂人俗语解析

方言文化在秉承传统的谆风美俗的同时,也夹着某些陋俗,其中以创造了咒骂人家的恶毒语词为最。老一辈的北海人虽然对此耳熟能详,但当你询问这句话怎么解释时,相信大多数人说不清楚,特别是青年人。举例如下:

男人对骂:间有“我×你云仍”,这是粗言。其中“云仍究指什么?据《尔雅·释亲》对“云仍“一词的注释说,仍是重孙的意思,仍孙之子叫云孙,是说远代子孙犹如轻远的浮云一般难以辨认。即通指七代以下的子孙后裔。骂到人家的远代子孙,够恶毒了吧。

妇女骂年青人:如“短命鬼(指夭折、早死人)”、“天收(老天爷收去他的命)”、“雷公劈(被雷神劈死,有天打雷劈之意)”这些词都为骂人之语,恶毒而伤感情。但许多人在骂人时却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未免显得粗俗、野蛮。现在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

提高,这些恶毒的话逐渐退出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时不时还可以听到。尤其是农村的妇女对骂时,简直是出口成脏,不堪入耳。

妇女对骂:惯常用“你男人做贼,女人当捞(或者当老已)。”所谓“当捞”便是卖淫。本地人把女人卖淫所得叫“捞钱”,当捞是捞钱一词的演化。所谓“当老举”有作“老契”,便是当妓女。当地把妓女叫老契是受粤语的影响。这句话是男盗女娼的意思。

畚箕:原是一种农业用具,多用来挑粪土。过去,凡婴孩夭折,多用畚箕盛小尸体挑在锄头柄上去掩埋,这种风俗现在已不多见,但该词却成为妇人咒骂孩子的用语,故农村人咒骂小孩子惯用“畚箕揭”“畚箕仔”等恶语。含恶毒之意。

爬灰:白话通指家公与媳妇的不正当关系,后也泛指一切下流的行为。该词也是古汉语词。据《汉语大词典》释:“偷媳的隐语。清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按,扒灰,也作‘爬灰’。一说为‘污媳’之隐语。《红楼梦》第七回:‘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这样挽着我做什么!你这想爬灰的老王八!’”该词在本地方言里一直沿用下来。

马骝精:粤语称猴子为“马骝”,猴子体型的特点是形体瘦小,人们就用该词比喻那些形体瘦小的人,或称狡猾的人,含贬义。

结束语

本文收集了家乡合浦山口镇的方言俗语,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考释了部分方言词汇的出处和来历。还有很多俗语因本人见识和精力有限,并未收集。

从这些俗语来看,山口镇是一个多方言区,各语系的人杂居,所以语言的混杂相当明显,有粤语、闽语甚至有百越的底层语。从风俗上看,流传的风俗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都有,有的是汉民族共有的风俗,有的已经带有了本地特色。从这些俗语中我们发现了语言避讳现象,如喜水而忌干,如亲属称谓中的避讳现象。在骂詈语中用与性、动物、夭折有关的词语诅咒他人。跟其他地方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共通之处。只是选择比喻的喻体有所不同。如用“恶鸡毑”喻凶狠的女人,用“马骝精”骂瘦小的人、狡猾的人等。

参考文献

[1] 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2] 陈滔;《广西北海市五个粤方言点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陈滔;广西合浦县沙田镇对达村海边话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4] 吴伟琴;《北海粤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宛如;《广州话本字考》[J];方言;1980年03期

[6] 林立芳,邝永辉,庄初升;《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考略》[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玛突来维切·帕维尔(Matulewicz Pawel);《粤语特殊方言用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张惠英;《广州方言词考释》[J];方言;1990年02期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三字俗语

三字俗语类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三脚猫: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智多星:足智多谋的人 东道主: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 阶下囚:公堂上受审的囚犯 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 老油条:世故圆滑的人门外汉: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 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东北方言大全

写了一年多了,再贴一次。谨以悼念消失的东北话,希望提醒东北老乡们注意保护本土文化,另增加了一些例句 1: 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词(附例句): 图毕:费力不讨好(这电脑买的可真~~,本来2000就能下来,花了3000多) 懊糟:ao-1 zao 发愁(放假这几天一直ou-4在家里,~~死我了) 熬啃:nao-2 ken 饿,馋(一天没吃饭了,见着啥我都~~) 打八刀:离婚,分手(听说老李头俩口子打八刀了)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我都~~~~的了,还找啥对象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少跟我在这儿念三七儿的,以为我不明白你啥意思啊)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例句:英子把你伺候的~~的,你还有啥不满意啊。注:摘自乡村爱情2) 山爷:老虎(例句免) 屋脊六兽(常读作无机六瘦):闲得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几天闲得我~~~~的) 疵毛噘(jue-1)腚:头发蓬乱,衣服没穿利索等等(你咋~~~~的就出来了,你媳出差了咋的) ber2搂瓦块儿:人的脸长得比较奇特(那家伙脸长的,~~~~的,科趁死了) …… 2. 未来五年将要消失的词 尿性:有骨气,真汉子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张三:狼 杨了二正: 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且儿:qier-3 客人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3. 未来十年内将要消失的词: 勒特:le-3 te 不利索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二椅子:不男不女 扒瞎:说谎 呲哒: ci-1 da训斥

常用俗语释义集锦

常用俗语释义集锦 二字篇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教书。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在欣赏美术品时,谈论艺术、玩纸牌的场合。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碧血”常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三字篇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24、八斗才:“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而自喻。 28、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29、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30、忘年交:指不够年龄辈分而结成莫逆之交的朋友。 31、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2、花架子: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33、护局子:护自己孩子、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34、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35、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6、卖关子:泛指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的那一套手法。 37、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38、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9、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方言谚语

方言谚语 1、小树要砍,娃娃要管。 2、丑人力看镜,显人力看命。 3、不到黄河心不死。 4、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不听老人言,吃亏度眼前。 6、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7、人心都是肉长的。 8、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9、好马不吃回头草。 10、望前坐轿人桥喃,望后捡柴喃桥人。 1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2、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13、好死不如赖活着。 14、没钱吃嘴头,想起眼汁流。 15、一分钱的一分货。 16、不吃白不吃,吃了也是拾档吃。

17、人那碰倒衰,喝水度假倒。 18、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19、礼多人不怪。 20、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22、十吃九补,不吃那苦。 23、人比人,气死人。 24、自家有过,要听人说。 25、上气不接下气。 26、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27、头回生,二回熟。 28、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29、情干波罗糖,炒菜就猪肠。 30、不管三七二十一。 31、不知天高地厚。 32、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33、人有脸,树有皮。 34、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5、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6、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37、一人苦一项,无人苦相同。 38、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9、痴心女子负心汉。 40、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41、一嘴吃不成个大胖子。 42、人死不能复生。 43、少吃多滋味,多吃没口味。 44、大海里捞针。 45、心和万事兴,家和万事成。 46、亲成担搏担,婶嫂楞搏楞。 47、有千年禄切,没百年观楼。 48、好心不得好报。 49、行行出状元。 50、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51、人不人,鬼不鬼。 52、多则半月,少则十天。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三字俗语

三字俗语:()加红色的褒义的) 1.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 【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 【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 【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 【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 【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 【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11. 【应声虫】比喻胸无主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之人。 12. 【拍马屁】比喻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好别人。 13. 【露马脚】比喻无意中暴露出隐蔽的真相。 14. 【吹牛皮】比喻说大话,夸大其词。相传,从前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 15. 【孺子牛】原指甘愿给小孩子当牛的人。后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孺子:小孩子。)春秋时齐景公宠爱儿子荼,一次,景公跟儿子游戏,自己口衔绳子当牛,竟被儿子拉动绳子而折断牙齿。景公死后,大臣依照他的旨意,立公子荼做了国君。另外几个公子逃往国外。大臣陈僖子想废掉荼,就暗地里将公子阳生接回国内。大臣鲍放(鲍子)反对,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左传·哀公六年》)这里用“孺子牛”说齐景公对他的幼儿很宠爱。鲁迅《自嘲》诗“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用了这个典故而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他甘为人民大众之牛,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16. 【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17. 【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常见俗语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41、板上订钉--------跑不了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73、瞎子戴眼镜--------装饰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慈溪方言谚语

慈溪方言谚语 1、宁出败子,弗出呆子。 2、竹管筒倒豆子,一粒不剩。 3、借伞勿用谢,只要晾过夜。 4、驼背向天跌,每头弗着实。 5、香勿过格奶花屙,臭勿过格老太婆。 6、田地宁家个好,儿子囡已家个好。 7、瞎子吃馄纯,心里自有数。 8、端午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9、就已来宁,呒没梦来宁。 10、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 11、麦秆喉咙筲箕肚,冷饭要吃三淘箩。 12、闲事弗管,饭吃三碗。 13、越吃越馋,越嬉越懒。 14、出门看天色,进门看山色。 15、勿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6、瞎猫碰着死老鼠,运道好。 17、冷冷在风里,穷穷在铜里。 18、八九十间格囡,大河江里格鳗。 19、嘴上呒毛,办事勿牢。 20、相貌堂堂,人像鸟桩。 21、日里装鸡叫,夜里打虎跳。

22、饭后一枝烟,赛过活神仙。 23、大人梦种田,小人盼过年。 24、打人勿打脸,骂人弗揭短。 25、尊尊侬是娘舅,勿尊侬是黄狗。 26、吃饭弟兄千千有,落难弟兄无半边。 27、生之儿子名气,生之囡福气。 28、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9、吃吃鸡,做做嬉。 30、若要俏,冻得刮刮叫。 31、瞎子射乱箭,纯间凑巧。 32、步步起九进,讨饭使手巾。 33、拧有良心,狗勿缺屋。 34、大海洋洋,忘记爹娘。 35、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小松大阿侄,拷之话勿出。 37、好做酒,雪做醋。 38、小洞勿补,大洞吃苦。 39、吃饭象胜山划雪,做生活象老鼠肯铁。 40、柴爿依凳脚,生活自做煞。 41、送年晚停格吃,正月初一格嬉。 42、薛刚反唐,独几反少。 43、田要买整畈,屋要买四散。

44、以道以好,烂眼污早。 45、面孔老老,肚皮饱饱。 46、做贼勿柯牢,戏赌勿输开。 47、灶根地下相老宁,已相已中意。 48、虱多弗痒,债多弗愁。 49、只有相中意,呒没做中意。 50、老酒烫心肝,好比做神仙。 51、跌勒倒,爬勒起。 52、半天里翻顶倒,地上总要着实。 53、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54、会许许格新郎,勿会许就许种田郎。 55、一粒芝麻四角打,纯间小气。 56、好事要做眼面前,烧香要烧三宝殿。 57、生出志气,教出臭气。 58、吃得邋食,做得菩萨。 59、少年勿做家,老呖当狗爬。 60、钢笔双龙头,文化勿大有。 61、做一行,怨一行。 62、闲话听音,罗卜吃心。 63、朝南坐坐,脚膀撸撸。 64、犯关真犯关,宣统皇帝坐牢监。 65、公给媳妇倒马桶,总是自格生活。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 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 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 1.前言 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 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 (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 (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同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墙头草,或者变色龙) 笑脸迎面,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孤漏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吹捧别人的人(马屁精) 管束人的办法(紧箍咒) 能使人情绪安定(定心丸) 爆冷门:指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桃花源:避乱隐居之地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老古董:思想陈旧保守的人 眼中钉:容不了的仇人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空城计:能虚张声势的策略 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大杂烩:比喻把各种不同事物胡乱拼凑在一起。 对台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过河卒:比喻不怕牺牲和挫折,勇于拼搏,决不后退的人。 和稀泥:比喻无原则的调解或折中。 鸿门宴:喻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 开门红:比喻在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露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指粗心大意的人。 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 满堂彩:全场喝彩。 跑龙套:戏曲用语,即扮演随从或兵卒等不重要的角色。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人手下打杂。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万金油:啥都能干,却都不擅长的人。

方言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1、傻人说傻话,精人做精事。 2、个傻个当兵,个疯个上城。 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4、人死不能复生。 5、丁是丁,卯是卯。 6、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9、一人做事一人当。 10、只认钱,不认人。 11、习惯成自然。 12、人小症重,假精睡了哭。 13、自古人无千日好,好花难留百日红。 14、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15、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16、傻人占吃,精人占处。 17、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18、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19、有钱能使鬼推磨。 20、不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22、有钱吃鱼肉,无钱求粗饱。 23、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2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5、人不可貌相。 26、一个鼻孔里出气。 27、不看僧面看佛面。 28、吃咪走度前,打架去度后。 29、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1、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32、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33、上不了台面。 34、人无千日好。 35、糖糕客波罗糖,那没卖子就卖婆。 36、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7、一日夫妻百日恩。 38、不见棺材不落泪。 3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40、鲁也想子大大,也想啊婆幼幼。 41、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42、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43、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44、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45、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46、脚底下使绊子。 47、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8、傻人嘎大瓜,懒人担重担。 49、剪吹生九歪,平也上上,无平也上上。 50、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51、人有脸,树有皮。 52、人急了悬梁,狗急了跳墙。 53、有钱是兄弟,没钱是睡弟。 54、大眼瞪小眼。 55、不知天高地厚。 56、先小人,后君子。 57、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58、不怕慢,就怕站。 59、一是一,二是二。 60、毋惊少年苦,只惊老来穷。 61、人不人,鬼不鬼。 62、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年事业成。 63、有千年禄切,没百年观楼。 64、左眼跳了来财哩,右眼跳了挨捶哩。

湖南武冈市方言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作者:————————————————————————————————日期: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夏伊 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 一、俗语结构分析 (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

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 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 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而

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 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2.复句型俗语 武冈城区俗语的主要句型为复句型,可分为一般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 A.一般复句 ①并列复句型俗语 并列关系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述说相关的几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以上两句都是由表相关事物的分句组成的俗语。 ②选择复句型俗语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墙头草,或者变色龙) 2.笑脸迎面,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3.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4.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5.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6.孤漏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7.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老黄牛) 8.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人中龙或者千里马)9.比喻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吹捧别人的人(马屁精) 管束人的办法(紧箍咒) 能使人情绪安定(定心丸)

下台阶:找借口换话题 遮羞布:指保护自尊的最后凭据 安乐窝:指舒适的生活环境 吹鼓手:吹捧别人的人 爆冷门:指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交际花:擅长交际的女人 桃花源:避乱隐居之地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老古董:思想陈旧保守的人 眼中钉:容不了的仇人 装洋葱:指对事情故作不知的人 黄粱梦:指无法实现的欲望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小广播:传播小道消息的人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丧家犬: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 空城计:能虚张声势的策略 老江湖:阅历多处事圆的人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日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3、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方言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谚语大全 方言谚语大全 1、傻人说傻话,精人做精事。 2、个傻个当兵,个疯个上城。 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4、人死不能复生。 5、丁是丁,卯是卯。 6、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9、一人做事一人当。 10、只认钱,不认人。 11、习惯成自然。 12、人小症重,假精睡了哭。 13、自古人无千日好,好花难留百日红。 14、节气不等人,岁数不饶人。 15、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16、傻人占吃,精人占处。 17、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18、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19、有钱能使鬼推磨。 20、不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1、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22、有钱吃鱼肉,无钱求粗饱。 23、忙家不会,会家不忙。 2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5、人不可貌相。 26、一个鼻孔里出气。 27、不看僧面看佛面。 28、吃咪走度前,打架去度后。 29、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3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1、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32、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33、上不了台面。 34、人无千日好。 35、糖糕客波罗糖,那没卖子就卖婆。 36、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7、一日夫妻百日恩。 38、不见棺材不落泪。 3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40、鲁也想子大大,也想啊婆幼幼。 41、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42、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43、火烧眉毛,只顾眼下。 44、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45、心坏无人知,嘴坏大利害。 46、脚底下使绊子。 47、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8、傻人嘎大瓜,懒人担重担。 49、剪吹生九歪,平也上上,无平也上上。 50、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51、人有脸,树有皮。 52、人急了悬梁,狗急了跳墙。 53、有钱是兄弟,没钱是睡弟。 54、大眼瞪小眼。 55、不知天高地厚。 56、先小人,后君子。 57、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58、不怕慢,就怕站。 59、一是一,二是二。 60、毋惊少年苦,只惊老来穷。 61、人不人,鬼不鬼。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萧山方言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赭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渗杂着富阳词语;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萧山方言属江南吴语,较北音接近古音,至今仍有古音余痕。如:防读作;肥[fei]读作[bi]。在声调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在句式中,古文中发问常用“何”字,今此种句式犹存,如“何个”(哪一个?),“作何”(作什么?),(“何”读作[xo])。宋高宗南渡,北方人徙居县境,从此本县方言中较多地夹杂了北音,有些含入声字的词,已经把入声字改为仿北音的舒声字了。如“鲫鱼”呼作“济鱼”;“后日”呼作“后昵”:“一击”呼作“一记”;亦有全为北音所取代的,如:“黑鱼”呼作“海鱼”;“白鱼”呼为“排鱼”;“蛋黄”呼为“蛋荒”等。 解放后,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本县方言的混杂性有增无减,但除声调变化较大外,声、韵母基本不变。1959年杭州大学方言调查组曾来萧作过方言调查。1964—1966年间,浙江省方言调查组再来萧调查,本章的语音部分,系根据当时驻萧调查的蔡勇飞(现杭师院中文系教师)的原稿整理的,主要发音合作者是蔡建华,陈照贤。 而国外对萧山方言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对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研究,我们主要靠国内的相关资料。至于萧山方言熟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认为萧山方言熟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外来语种的进入。萧山方言熟语会不断融入外来语言,给萧山方言熟语加入新的意义,并且蓬勃发展。

三字谚语大全

三字谚语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字谚语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八辈子:形容时间久、程度深。 3、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方向。 4、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5、下坡路:比喻向衰落或灭亡的方向发展。 6、没星秤:没有自己的主意。 7、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8、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 9、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10、当头炮:直面而来的意见批评。 11、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12、红眼病: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忌妒的毛病。 13、捏面团:比喻不按规则办事。 14、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15、门面话:应酬或冠冕堂皇而不解决问题的话。 16、打冷枪:藏在暗处向没有防备的人突然开枪。 17、开夜车:为赶时间,夜里继续工作、学习。

18、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9、卖关子: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时,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而答应自己的要求。 20、开小差:原指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后比喻思想不集中。 21、没辙儿:比喻没办法,无可奈何。 22、掼纱帽:因不满辞去官职。 23、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4、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5、试金石:比喻可行的考验人的方法,也指对事物的检验方法和依据。 26、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27、活字典:比喻字词等知识特别丰富的人。 28、万金油:啥都能干,却都不擅长的人。 29、挂油瓶:生气嘴巴噘得很高。 30、撒手锏: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 31、踢皮球:比喻互相推诿,把应该解决的事情推给别人。 32、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指粗心大意的人。 33、活菩萨:比喻心肠慈善、救苦、救难的人。 34、拉郎配:将意愿并不相同的双方强行捏合。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