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小古文间嬉游——《猫二则》(二年级)教学实录及评析

在小古文间嬉游——《猫二则》(二年级)教学实录及评析

在小古文间嬉游——《猫二则》(二年级)教学实录及评析
在小古文间嬉游——《猫二则》(二年级)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顾晓霞

评析:王娴

【文本呈现】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教学实录】

先读《猫捕鱼》

(大屏幕出示一只可爱的大眼白猫。哇,好可爱!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师:想听小猫的故事吗?(生:想!)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关于小猫的故事。(板书:猫二则。)师相机正音:ze,则是篇的意思,两篇写小猫的故事,就叫做《猫二则》。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师:(出示图片:小金鱼在水缸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一只猫咪来到水缸旁,趴在缸边)小猫咪究竟想干什么呢?

生:一只小猫要捉鱼。

生:它想要捉鱼。

(师出示句子: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师:清澈的水缸中,小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一只猫咪趴在缸边,它多想捉到鱼吃啊。谁来读读句话?

(生轮流读“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师:小猫在想什么呢?

生:啊,金鱼味道真好,我真想吃。

师:“欲捕食之——”好想吃掉它,口水都——

生:流下来了。

师:流得很长。谁也来读读?(生读)

点评:在低年级的小古文教学中我们很注意内容的分解,以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这个板块是读故事的发生,教师把叙述故事与读小古文有机结合起来,设点悬念,给点想象,自然吸引了学生,

故事是怎样发展下去的呢……

师:捉到了吗?

生:没有。有。(教室内两种不同答案此起彼伏)

师:(出示《猫捕鱼》后几句)让我们到故事中来找找答案,多读几遍哦!(生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

师:谁来读?

(一生读,把“失足坠水中”的“坠”和“水”读成了平舌音,断句也有问题。师纠正,并带着全班齐读“失足坠水中”两遍。)

点评:初学小古文,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师:小馋猫捉到鱼了吗?

生:没有。

生:它掉到水里去了!失足坠水中。(随着这个喊声,众生笑。)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师用动作、表情和声音来配合——“扑通”!)

(学生自己尝试,加上动作读。师提示:快点爬起来吧!急跃起!要跳出鱼缸,要用力一点,跳得高一点!更多的孩子忍不住跟着做起了动作。)

师:“全身皆湿”的小猫咪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边笑边答)身上的毛都粘在一起了。

生:还有水滴下来呢!

师:(出示“落汤猫”图)全身皆湿的小猫是这样的。

(看着一只狼狈不堪的,连耳朵胡子上都在滴水的“落汤猫”,学生忍不住都笑了:好淘气的小猫啊。)

师:小猫会怎么想呢?

生:懊悔死了。下次不捉它了。

师:一起来读读这段描写这只懊悔的小猫的话吧!

(全班练读,“全身皆湿”读得特别动情,还有学生加动作摸摸身上的“湿毛”。)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呢……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生:倒霉的。

生:我觉得它很有趣。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描写这个淘气的小猫的话。

(师生一起摇头晃脑读)

师:可以配上动作来读哦!

(师和生一起边读边演,一只“大猫”和“众小猫”时而用手比画出大缸,时而双爪欲抓鱼,时而扑通落水中,时而又从椅子上急跃起,最后“群猫”抖着身子上的水,一副淘气后无奈的样子。)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生齐答:喜欢。)能过我的三关就是真的喜欢这个故事了!

师:(出示第一关)谁会看着图完成这道填空题?

先出示猫伏缸图:缸中有( ),一猫( ),欲( )之。

后出示“落汤猫”图:失足( )水中,急( ),全身( )。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全班孩子流利地答了出来。)

师:(第二关只出示图,隐去文字)没有文字,谁会看着图把故事读出来?

(学生都能答出来)

师:(出示第三关)最难的一关来啦!(屏幕上一片空白。生稍一愣,随即会意地笑了。)师:要一边演一边背,我可以陪你一起背。

(生边演边背,不亦乐乎。)

点评:教师巧妙地设问,运用图画,加上动作神态,学生不知不觉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节奏、停顿、语气,读出了味道,读出了兴趣.最后的背诵水到渠成。而背诵巧设三关,挑战孩子的记忆,趣在背中,积累也在无形中。

再读《猫斗》

整体阅读《猫斗》

师:还想学猫眯的故事吗?

生:想!

师:(屏幕上出现“猫斗”二字)猫斗是什么意思呀?

生:它们在打架。

师:斗就是打架,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是不是一群猫在打架?为什么要打架呀?

生:小猫怎么打架?是不是用爪子呀?(生笑)

生:谁赢了?

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师出示古文)这里找到答案。(师指名读)

点评:悬念已设,和前一篇小古文一样.被吊足了胃口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起了注音小古文《猫斗》。

(一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四处。)

师:真了不起,这么难的文章只读错四个地方。我们一起来读读。(师带读)

(师出示“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师:哪两只猫在斗?

生:黄猫和白猫。

师:在哪里斗?

生:在屋顶上。

师:斗得怎么样?

生:很厉害,两不相下。

师:是呀,斗得可激烈了,从哪里看出来?

(众生读“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

师:是的,小猫可凶了,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叫得和平时不一样。

师:小猫平时怎么叫?

(全班学生开始温柔地“喵喵呜呜”地叫起来。)

师:现在呢?

生:呼呼而鸣。

师:谁来表演一下?

(一生凶狠地“咪”,老师摇头。另一生大声地“喵呜”,老师摆手,提示看古文。第三生鼓起腮帮,瞪着眼睛,嘴里“呼呼呼”地吐着粗气。众生笑着学着,教室里一片“猫声”。)师:你们斗得好凶,除了用声音吓唬对方,还有什么别的本领呢?

生:耸毛竖尾。

(师出示一张猫耸毛竖尾图,图上猫弓着背,竖着的尾巴像一根木棒。生再读“耸毛竖尾”就绘声绘色了。)

生:两只猫还四目对射。

师:什么叫四目对射?我们来表演一下。(师生表演)

师:这些猫好凶哦,谁能把小猫打架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得有声有色。全班再齐读,不少学生已经主动配上了动作。)

“久斗”

师:两只猫斗了多久?(出示小古文后半段)

生:很久。

(生读“久之”,一个比一个拖得长,最后一个孩子念得像唱戏一样,大家都笑了。)师:猫斗的结果谁输了?(出示: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生:白猫。

师:谁来演白猫和黄猫?把句子的意思表演出来。

(师读,两生开演。)

师:久——之。(在底下孩子们觉得过了很久时,突然老师拔高声调)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

(“白猫”四处逃窜,“黄猫”紧迫不舍,“白猫”惊恐万分,落荒而逃,躲至椅后,“不敢复出”。掌声中两“猫”下场,底下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朝身侧同桌竖起了“爪子”,饶有兴致地演了起来。)

师:二猫相斗,斗的就是谁能坚持到底。谁能连起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一生读两只猫不同的样子,用上了不同的语调。众生津津有味地齐读,能背的已经不看屏幕。)

师:都读懂了吗?我考考大家,这里有两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么?(出示:逐走)生:一个是追的意思,另一个是跑的意思。

师:看来大家真学会了。用掌声祝贺自己。

总评:

“演读”是这节课中采用最多的方式。“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低年级孩子好动好演,抓住这一点,以使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投入,体会就越深刻,意义就越明白。且口耳眼心四官并用,记得也快。

同时,“演”加深了学生对两只猫不同情态的理解,当自己成“猫”之后,演中对“两强相争,一输一赢,得意与落荒”画面生动地还原,因此再读时不只是声音的高低和轻重缓急,而是由心而发的悟了。

当然,小古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对初学小古文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带读、导读都是必要的。比如读“久之——”这个过程,教师很好地运用范读,理解了意思,进入了意境,带动了学生的朗读,“之乎者也”韵味十足。

《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课文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曹、称”等14个汉字,能正确书写“柱、底”等10个汉字。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3.轻声读文,根据“议象——称象——称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统编版五年级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

22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囊萤夜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囊萤夜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早上好,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古时候有很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你都知道谁呢?《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是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22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一则《囊萤夜读》。(“二

则”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总结:文言文一篇称之为“一则”,古诗一篇称之为“一首”。)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题目——《囊萤夜读》,囊萤夜读,题目什么意思呢? (1)(题目里有两个生字:囊和萤)囊:—部。字义:用口袋装。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共22画。书写指导: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各部件要写得紧凑,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中国的汉字就像中国的人一样懂得礼让。 (2)萤:艹部。字义:萤火虫,萤火虫是一种能够发光的昆虫。组词:萤火虫上中下结构 (3)(课文里有注释)囊:用口袋装。(结合刚才认识生字和看图,我们可以知道——)萤:萤火虫。夜读(顾名思义就是):夜晚读书。 (4)题目意思:(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结合插图,朗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猜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共有()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他家里很(),夏天就捉来()照亮读书。 2.导语:同学们,朗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 学生尝试朗读课文。

小古文《猫斗》教学设计

《猫斗》教学设计 师:出示:斗。齐读。看到这个字,你立马会想到什么? 生:打斗。 生:吵架。 生:争斗。 师:的确,这个字总会让人想起不和谐的场景。看了这个字,你的心中又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生:斗?斗什么呢?(看来有些懵,估计心里正嘀咕——就一个字能产生什么疑问呢?) 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斗? 生: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斗? 生: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斗的?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一个字就让你们产生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到今天所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出示题目《猫斗》。 指名读。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是猫在斗。 师:上次猫捕鱼,这次猫打架,这猫还真不得了啊!(同学们会心一笑)出示:黄白二猫,斗于屋上。 指名读。 师:你知道啥了?

生:一只黄猫,一只白猫,在屋顶上争斗。 师:哪个字表示“在”? 生不约而同地:于。 师:古时候的人说话和我们不一样,有的时候就要倒过来理解。比如这句——斗于屋上,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可说成—— 生:于屋上斗。 师:怎么个斗法呢?出示: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相对,两不相下。请同学们各自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各自阅读) 生:我仿佛听到了猫在尖叫。 师:尖叫,你能学着叫一下吗? 生表演。 师:他如此尖叫,仿佛在说? 生:仿佛在说:你还不给滚下去? 生:仿佛在叫:你最好识相点,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师:都想用叫声吓退对方,所以——呼呼而鸣! 生:我还仿佛看到两只猫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眼睛瞪得就像铜铃一般大。 师:铜铃一般的眼睛,好吓人哪!你从哪读到的? 生:耸毛竖尾,四目相对。

师:请同学将16个字再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想象着二猫相斗的场景,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词? 生:针锋相对。 生:怒目而视。 生:互不相让。 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紧张气氛。 一起读前半部分。 师:两只猫就这么僵持着,僵持着,结果如何呢?出示: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指名读,思考:结果怎么样了? 生:结果白猫败了,黄毛赢了。 师:为什么白猫会输,黄猫会赢呢? 生:因为过了好长时间,白猫坚持不住了,而黄猫坚持住了。 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些俗语—— 生:贵在坚持。 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在僵持了好长时间后,白猫终于坚持不住了——引读“白猫稍退缩”,而黄猫却是越战越勇——“黄猫奋起逐之”。黄猫的勇猛让白猫彻底吓破了胆——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齐读整篇小古文,感受整个故事内容。

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22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后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强调“勤、卒”的读音,指导“囊、恭、勤、焉、卒”的字形。其中“囊”字的笔画数较多,要智慧识记;“恭、勤”注意不要多笔少画;“焉、卒”书写时要规范、美观,注意间架结构。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品读感悟,合作探究,反复朗读,共同学习等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在读中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囊萤夜读》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知内容 1.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文言文二则》。 (2)师引导:文言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2.熟读故事题目。 (1)出示两则文言故事的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2)师指名读题目,相机正音;生齐读故事题目。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现代文小故事。 (2)感知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这两个故事的题目也是两个成语,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的小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磨针”分别对应哪个故事?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1、播放老人、成人、儿童在不同地点看书图片。 他们都在干什么(读书)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出示动物看书图片),你觉得新奇吗对了,动物怎么会读书,这是与人的区别,其实很古很古的人们早已知道这种区别,用另一种形式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读书”(板书、读书)齐读。 2、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板书;学法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师评价:嗯,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文言文二则》是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热爱书画的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杜处士有一幅珍藏的《斗牛图》,牧童见了却拍掌大笑,指出了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简短如诗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意境深远的景象。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记录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的道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学生读,谈体会。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朗读一族表达友情的古诗句,可以增加积累,学到积累古诗的一种方法,按主题归类,另外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友情主题,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课文插图

小古文《孔融让梨》教案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及小古文《礼》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种美德。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文字入手,初步感知小古文 1、先看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左边是一个示字,现在就是示字旁,左边是一个豊字古代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给礼组个词。(礼貌,敬礼) 3、其实。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也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文和有关礼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它的题目就叫礼。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把这篇小古文读上两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出示:小古文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着小古文有什么感觉(短小、不容易懂) 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两种文体都是都可以作为记录,写在纸上,不同的是“古文,只是写在纸上平常说话却不是这样。而现在我们的文章,写在纸上的意思就是你想说的,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言差不多。 2、看看如果去掉拼音读行不行 指导速度慢一点、有节奏、有韵味。 3、同学们读古文有读古文的语气,我们这样读,只是在念字,这还不够,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读。老师想先来试一试,好吗给点掌声!谢谢。 老师配上音乐范读,要读好古文还必须要有节奏、有韵味。听老师读,看我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斜线,做个记号。 4、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画的节奏先自己练习两遍。 两句分开读 5、第一句谁来试试。知道读出韵味、节奏。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6、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谁来把小古文整个地读一遍. 6、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孔融让梨)

精编人教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 文言文二则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FL)〗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小古文教案

1.程门立雪 教学内容:《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 教学内容:《兄弟争雁》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

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

小古文荷教案

这只小猫,这只落汤猫在想些什么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边读边演第二句话。 这篇小短文,情节简单,充满趣味,像个动画片一样。现在这短文的顺序被打乱了,谁能够把它连起来呢 看图猜顺序 出示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读一读,把这个动画片读出来。 3、看图试背 最难的一关来啦,现在黑板上只有这几幅图,没有文字了,你能背出来吗?先看着试一试。 【篇二:小古文教案】 《小小少年大智慧》教学设计 课型:小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小古文。 2、阅读两篇小古文,理解其意思。 3、积累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两则小古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两则小古文的意思。 2、诵读两则小古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两则小古文的原文和注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背小古文《杨氏之子》。 师:这篇小古文,寥寥数字,就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孩子的形象。小古文就是这样短短的,浅浅的,内容丰富,越读越有味。 二、学习第一篇小古文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小古文,这两则小古文中的少年也都很有智慧,请同学们读课题“小小少年大智慧”。 2、听故事,进行听力测试。问题:故事中这个聪明的孩子是谁?他的父亲是谁? 3、学生自由读小古文,揣摩小古文的意思,并思考:故事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 4、对照课下注释再读小古文。 5、指生说说自己对照课下注释读懂的句子。 6、指生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句子。 7、检查学生对古文意思的理解。 8、思考:恪续其下曰:“。”这里应该填写什么? 9、指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A A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读书有三到》小古文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小古文《读书有三到》教案 实验三小李晓琴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读书的专注,了解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享读书名言,引出课题。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评价: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第一句:(1)指名读(2)猜猜它的意思?板书:猜师:文中没有饥饿,没有知道,你怎么想到这个词?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这个有了饥,饥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生说:饥饿 了不起,组组词,很自然就理解了,如所可组场所,住所

《小学文言文解题思路》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文言文解题思路》微课教学设计 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文言文考察知识点。 1.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小学文言文里面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文言文,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 2.什么是仿句?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3. 明确文言文仿句翻译要求?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4.文言文翻译的4点基本素质? 1、掌握作者形象。 2、把握作品出处。 3、掌握文言词汇。 4、翻译全文。 仿句式,仿修辞,仿语境。 5.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遇到障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6.明确文言文的翻译的步骤,理解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3.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4.换。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 原文: 冬日严寒,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古文《雪》,能够流利诵读,并试着背诵。 2、打节奏读古文。 教学重点: 学习小古文《雪》,能够流利诵读。 教学难点: 试着背诵小古文。 教学准备: PPT制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雪景,导入。 1、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雪。 2、出示雪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学习《雪》 1、出示句子“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1)出示生字:冬、脱、阴、群,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教读,逐步指导学生连续流利诵读出来,最后能成句朗诵出来。对句子不可以做讲解,只针对学生主动提出的质疑处,进行简单解析。 2、出示图片配诗句:“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通过图片雪夜,观察北风寒冷,大雪纷飞,进而理解句子,达到朗诵流利的目的。 3、出示句子:“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1)出示生字:晨、屋、观,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设计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用字组词等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4.品读车胤囊萤夜读的动作、李白与老妇人的对话,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品读车胤囊萤夜读的动作,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学导设计: 板块一回顾导入,理解课题 1.回顾已学文言文。 (1)出示已学文言文的题目,抽学生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文章。

(2)分类连线:历史故事类的文言文《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类的文言文《精卫填海》;寓言故事类的文言文《守株待兔》。 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则成语故事类的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3.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1)囊萤夜读——在夜晚用口袋装萤火虫,借光读书。 (2)铁杵成针——把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磨成绣花针。 板块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师生共同回忆、整理已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读准: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意思。 (3)读好:根据意思读好停顿。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多音字“盛”在这里是装的意思,所以应该读“chéng”。 板块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设: (1)“恭勤不倦”的“倦”为“疲倦”。 (2)“家贫不常得油”的“贫”为贫穷。 教师小结:瞧,用这样组词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21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3.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难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2.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伯牙鼓琴 生齐读,质疑。 结合注释,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听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

小古文教案精编版

1《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5、会读了吗?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6、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 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 (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 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师演示。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 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 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 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本课,我采取从“学”和“辩”字入手展开教学。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古文《菊》教学设计

小古文《菊》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花中四君子吗?(梅兰竹菊)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四君子?我们通过一个图片了解一下。 2.学生观看PPT图片 3.学生反馈:预设:因为有美好的品质 4.师:是的,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淡泊清雅被世人所钟爱,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菊花的小古文《菊》,板书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梯度练读 1.出示《菊》,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2.师:哪位同学能读一读 3.学生读,关注“赭”的读音zhe 爪zhao,有两个字特别难,你读准了,真好! 4.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5.师:读得不错,可是少了点古文的韵味,问题出现在断句上,直接出示课文断句。 6.指名读,读出节奏感(读不出,师范读:要想把小古文读得有味道,要做到声断气连,抑扬顿挫,听老师读一读第一句。) 7.学着老师,试着找一找声断气连的感觉(充足练) 8.个人展示读 9.师:绘声绘色,读得真好,加上古筝配乐,让我们把小古文读得更加古色古香

三、再读小古文,结合学习软件 1.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与古文的距离近了,读着读着,古文的意思也越来越明白了。请你们再仔细读读全文,想一想,古文中的四句话分别写了菊花的哪些方面? 板书:味、形、色、品性。 2.质疑理解:概括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细细读文,品品菊花。通过上面的诵读,说说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1)“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A 谁来读写菊花香味的句子。 B 你读懂了什么?(菊花很多,味道很香。板书味香) 这儿的“溢”是什么意思呢?(散发出。)你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 C 能读好这句话吗?谁来试试?读出香味很浓,传得很远。 香味真浓,如果读得慢一些,香味就飘得更远了。 D 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能让清香飘满教室。 真香。真是香飘十里啊。 E 短短的八个字,大家读得韵味十足,香气四溢,真了不起(板书味香)。 (2)“其瓣如丝,如爪。” A 菊花的花瓣又有什么特点呢?(像丝、像脚爪) B 你能看图,学着古人的样子运用比喻也来说说菊花的形状(结合图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