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5、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

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

(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

二、骨髓检查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

三、血小板

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

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

1、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

(1)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

(2)心梗:6-8小时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增高:胆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

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

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急性心梗;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五、肾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1、血清尿素氮(BUN)3.2-7.1mmol/l

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2、血肌酐(Cr)88-177

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120 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

1 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22-31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六、生化检查

血清总胆固醇(TC)2.9-6.0

血清甘油三酯(TG)男0.44-1.76;女0.39-1.49 血钾 3.5-5.1 血钠136-146 血氯98-106 血钙2.25-2.75 七、免疫学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

IgM单独明显增高――巨球蛋白血症

(二)补体C3

增高:各种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某些恶性肿瘤(肝癌)减低――可作为肾脏病诊断与鉴别的诊断依据

(三)感染免疫检测1、抗链O (ASO)增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2、伤寒与副伤寒检查,早期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固子(RF)检查――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1)原发性肝癌――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升高

八、尿液检查

(一)颜色和透明度

1、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3、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4、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5、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6、盐类结晶尿

(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

1、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2、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九、粪便

水样或粥样稀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米泔样便――霍乱,鲜血便――肠道下段出血(痔疮,肛裂),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灰白色便――阻塞性黄疸,细条状便――直肠癌,绿色粪便――消化不良。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黑色痰――矽肺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

一、常规导联

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0-+90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

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

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态改变

3、心电轴右偏

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5、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

3、坏死型Q波改变

六、心绞痛

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速:频率快,节律规则

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QRS波畸形、增宽,时间延长,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

与QRS无固定关系

(三)房颤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f波;

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

3、QRS形态一般与正常窦性相同。

(四)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

(五)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六)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P-R新时期延长>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

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一、基础:X线摄影检查主要应用:X线的感光效应X线透视检查主要应用:X线的荧光效应二、肺与纵隔,胸部肿块的平片检查方法:胸部正侧位片正常胸膜X线表现:不显影。肺纹理主要成分: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肺门阴影的主要组成部分: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

1、慢性支气管炎: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有时可见肺间质纤维化的网状阴影。常见并发症:肺气肿

2、支气管扩张――用支气管造影可确定其类型和部位。

3、肺炎

(1)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在实变期。

(2)支气管肺炎:(渗出)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肺纹理增粗,有散在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小儿表现为两肺中下部内、外带,沿肺纹理分布的病变。

(3)间质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

4、肺结核

(1)原发型(I型):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组成的哑铃状影――原发综合征早期为渗出性病变。(2)血行播散型(II型):急性粟粒型:两肺广泛而均匀的粟粒样阴影,边界清楚。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数目较多,大小不等,新旧不一。

(3)浸润型:病变大多在肺尖或锁骨下区,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干性结胸:无异常表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渗出性结胸:多为一侧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X线: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CT:中央型: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纵隔淋巴结转移。(最早出现的征象――肺门阴影增浓)

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肿瘤发生在肺段以下细支气管)

三、心脏与大血管

(一)基础,观察主动脉全貌的位置:左前斜位。

心包积液的最佳投照位置:心脏立、卧位像肺门截断征见于――肺动脉高压在正常胸部正位片上

组成老年人右心缘上部的是:升主动脉

组成青年儿童右心缘上部的是:上腔静脉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是:右心房

在心脏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是:右心室

(二)病变

1、左室增大: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早期增大的观察

位置:右前斜位像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4、缩窄型心包炎:心包钙化

四、消化系统

(一)基础

食管静脉曲张最常用的X线方法:食管吞钡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的造影剂:碘番酸

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30%或50%胆影葡胺

消化道X线诊断目前常用的最佳方法:钡剂双重对比造影

(二)疾病

1、食管癌: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管腔狭窄;月初八内充盈缺损。

2、胃溃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胃窦部。

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激惹征

4、胃癌:充盈缺损;龛影。好发于胃窦部幽门前区。

5、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远侧结肠(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有痉挛,可见向心性狭窄,肠袋变浅,肠壁见小毛刺状凸出龛影。

6、结肠癌:结肠局限性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肠袋消失,管腔变窄,与正常肠壁分界清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五、泌尿系统

(一)基础

观察肾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剂:60%或76%的泛影葡胺

泌尿系统结石首选的检查:腹平片

(二)疾病

1、慢性肾盂肾炎:肾影变小,表面呈波浪状,多累及双肾。

2、肾癌:肾轮廓局限性外突。

3、肾结核:自截肾

六、骨与关节

X线平片不能显示正常骨骼的:骨膜

X线透视仅用于:骨髓炎

小儿骨骼的X线特征:骨端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骨折

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病变在:关节软骨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型需拍:双手正位片包括腕关节

(一)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骨性强直及关节脱位。

(二)疾病

1、骨质疏松: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粗糙,网状结构空隙增大,骨皮质变薄。

2、骨质软化: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粗糙,长骨弯曲变形

3、骨质破坏:局部骨密度减低。发生在骨松质时,骨小梁模糊和消失;发生在骨皮质时,骨皮质缺损或完全消失。

4、脊椎结核:椎旁冷脓肿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出现在发病2周后。骨质破坏。病变区骨膜反应重

6、骨肉瘤: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有瘤骨形成。表现疼痛肿块。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14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14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 30岁,男性。因发热、右侧胸痛、咳嗽3天入院。3天来每日体温最低为39.2℃,最高39.8℃。入院后查体:T39.5℃,右锁骨下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分数:4.00) (1).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 A.肺结核 B.肺癌 C.大叶性肺炎√ D.自发性气胸合并感染 解析: (2).该患者右上肺叩诊音可能出现(分数:2.00) A.清音 B.过清音 C.浊音√ D.鼓音 解析:解析:①患者突发高热,胸痛,咳嗽,右上肺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最可能的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癌一般为低热,很少出现高热。自发性气胸一般表现为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不会出现支气管呼吸音。②右侧大叶性肺炎可出现右上肺浊音。 男,40岁。因呼吸困难和水肿入院。查体发现颈静脉怒张,肝在右肋缘下4cm,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双下肢压陷性水肿。(分数:4.00) (1).检查心脏时可能发现(分数:2.00) A.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B.心脏形态呈靴形 C.心尖部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D.主动脉瓣区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解析: (2).该患者不会出现的心音变化是(分数:2.00) A.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 B.心尖部第一心音可呈拍击性 C.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 D.心尖部第二心音增强√ 解析:解析:①患者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肝瘀血,表明为右心衰竭。从上题给出的4个答案项来看,最可能为二尖瓣狭窄,因此心尖部可听到舒张期杂音。若将答案选为D(主动脉瓣狭窄),则与题意不符。二尖瓣狭窄由于左心房大,不会出现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及靴形心。二狭为梨形心。②二狭患者由于舒张期左心室充盈不足,导致第一心音亢进。若瓣叶柔顺,活动度好,则心尖部第一心音可呈拍击性。由于二狭患者常有肺动脉高压,因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不会出现心尖部第二心音增强。 二、 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患者口腔中能闻到大蒜味提示 (分数:2.00) A.口腔炎 B.有机磷中毒√ C.肝脓肿 D.尿毒症 解析:解析:有机磷中毒者口腔中有大蒜味。肝脓肿患者为组织坏死的臭味。尿毒症患者为尿味。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

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

考题解析 西医诊断学基础

考题解析: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师考试专用)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胸壁疾患所致胸痛的特点 A 疼痛部位较固定 B 局部有压痛 C 举臂动作时可加剧 D 因情绪激动而诱发 E 深呼吸或咳嗽可加剧 考题解析:引起胸痛的原因有:①胸壁疾病;②心脏与大血管疾病;③呼吸系统疾病;④纵隔疾病;⑤食管、腹腔脏器疾病等。而胸壁疾病引起胸痛的特点是:疼痛部多固定于病变处;局部常有压痛;深呼吸、咳嗽、举臂动作可致胸痛加剧。 所以,情绪激动诱发的胸痛不符合胸壁疾患所致胸痛的特点。它诱发的胸痛多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故标准答案为D。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见于 A 急性脑血管疾病 B 癔病

C 急性感染所致的毒血症 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E 左心功能不全 考题解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是:①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降低心功能;②仰卧位肺活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它是心源性呼吸困难。故标准答案为E。 急性脑血管疾病影响呼吸中枢,常出现呼吸节律异常;急性感染时,由于体温升高和毒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增加;癔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吸浅表而频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采录“既往史”所要求的内容 A 过去健康情况 B 预防接种情况 C 传染病史 D 过敏史 E 是否到过传染病的流行地区 考题解析:病历书写格式规定:个人史项中包括居住地区情况;而既往史应采录的内容是过去健康状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故标准答案为E。

4.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正常人卧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B 正常人坐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C 右心衰竭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D 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E 心包大量积液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考题解析:正常人坐位时颈静脉不显露,平卧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因此,正常人坐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是错误的说法。故标准答案为B。 而在右心衰竭、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和心包大量积液时,因体循环静脉或上腔静脉淤血,静脉血压增高,可见颈静脉充盈。 5.玫瑰疹对下列哪种疾病有诊断意义 A 伤寒 B 麻疹 C 猩红热 D 丹毒 E 风湿热

西医诊断学1发热

第一章常见症状 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体征(sign)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有主观才能感觉到的,如疼痛、眩晕等;有些既有主观感觉,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如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也有主观无异常感觉,是通过客观检查才发现的,如粘膜出血、罗音、杂音、肝脾大等;还有些生命现象发生了质量变化(不足或超过),如肥胖、消瘦、多尿、少尿等,需通过客观评定才能确定的。凡此种种,广义上均可视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也包括了体征。 症状学(sympomatology)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医师向思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疾病又可有某些相同的症状,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作出错误的诊断。 本章仅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部分症状加以阐述。 第一节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一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食后体温也可赂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 发生机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1.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家(L1)、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干扰素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收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2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2 (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恶病质可见于 A.皮质醇增多症 B.缺铁性贫血 C.高血压病 D.肺结核√ 2.可表现急性病容的是 A.肾功能不全 B.胃溃疡 C.脑梗死 D.大叶性肺炎√ 3.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A.肺、脾、淋巴结 B.关节、软组织、阴囊、精索√ C.肾、心、胆囊 D.浅部动静脉、肝、腹壁 4.深部触诊法主要用于诊察 A.浅部动静脉、腹壁 B.脾、腹腔淋巴结 C.软组织、腹肌紧张度 D.腹内脏器大小、腹部包块√ 5.双手触诊法适用于 A.结肠及小肠的检查 B.肝脏及小肠的检查 C.肝脏、脾脏、肾脏及腹腔肿物的检查√ D.结肠、直肠、膀胱及腹腔肿物的检查 6.以下嗅诊正确的是 A.痰液恶臭提示大叶性肺炎 B.氨昧提示酮症酸中毒 C.烂苹果味提示肠梗阻 D.蒜味提示有机磷中毒√ 7.有关蜘蛛痣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末端小静脉分支性扩张形成 B.加压后可消失,解除压力又复现√ C.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分布区 D.是雄激素灭活减弱所致 8.胸膜病变可能引起哪一组淋巴结肿大 A.左锁骨上淋巴结 B.右锁骨上淋巴结√ C.颈深淋巴结下群 D.乳突区淋巴结 9.容易发生局部坏死,产生波动感,破溃后可形成瘘管和瘢痕的淋巴结病变是 A.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B.急性淋巴结炎 C.淋巴结核√

D.恶性肿瘤转移 10.出现落日现象的头颅畸形是 A.巨颅√ B.方颅 C.尖颅 D.小颅 11.双侧上眼睑下垂见于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炎 C.脑脓肿 D.重症肌无力√ 12.单侧上眼睑下垂见于 A.单侧面神经麻痹 B.单侧三叉神经麻痹 C.单侧副神经麻痹 D.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13.眼球震颤见于 A.大脑疾患 B.小脑疾患√ C.延脑疾病 D.脑干疾患 14.角膜的检查包括如下内容,除了 A.角膜反射√ B.透明度 C.云翳 D.新生血管 15.在病理情况下,瞳孔扩大见于 A.青光眼绝对期√ B.虹膜炎症 C.毛果芸香碱 D.氯丙嗪 16.在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 A.颈交感神经刺激 B.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C.完全失明 D.视神经萎缩 17.瞳孔大小不等提示病情垂危而且最常见的病因是 A.脑外伤 B.脑肿瘤 C.中枢神经梅毒 D.脑疝√ 18.耳廓上触及痛性结节时多考虑为 A.痛风结节√ B.风湿结节 C.类风湿结节 D.耳廓软骨瘤 19.外耳道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见于 A.鼓膜穿孔 B.外耳道炎

西医诊断学重点

绪论 名解 体征: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的可觉察的改变。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第二章 一、问诊的内容(8个)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病状6、诊治经过7、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二、主诉的名解: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第四章 发热 一、正常体温的值36~37 二、病因和分类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 (2)非感染性发热如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发热的分度分为三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度以上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身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水肿 肿,其他和局部性水肿 咳嗽和咳痰 【临床表现】 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少痰为干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为湿性咳嗽 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为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金属音见于纵膈肿瘤和主动脉瘤和支气管癌;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西医诊断学试题库

总论 1.男,58岁,咳嗽4年,2个月来痰中带血,消瘦,X 线胸片示左上肺密度较高圆形阴影。如果该病人淋巴结肿大,哪组区域的浅表淋巴结最先肿大的可能性大 A 左颈深淋巴结上群 B 右颈深淋巴结上群 C 左锁骨上窝淋巴结 D 右锁骨上窝淋巴结 E 右颈深淋巴结下群 2.正常人一天中体温最高是 A 凌晨2-6点 B 下午1-6点 C 中午12点

D 晚6-9点 E 上午10-12点 3.下列关于体温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妇女月经期体温较高 B 青壮年体温较老年人高 C 剧烈运动体温可以升高 D 进餐后体温升高 E 孕妇体温较高 4.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肺脓肿 C 中暑 D 伤寒

E 流行性脑脊髄膜炎 5.非感染性发热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心肌梗死后低热 B 白血病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流行性出血热 E 感染后低热 6.下列关于弛张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升至39-40℃,持续数天,降至正常 B 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降至正常,后又升 至39℃以上 C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大于2℃, 但都在正常以上 D体温常至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2℃,

均在正常以上 E体温常至39℃以上, 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1℃ 7.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单纯疱疹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急性肾盂肾炎 C 间日疟 D 流行性感冒 E 流行性脑脊髄膜炎 8.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肝脾肿大的是 A 急性ITP 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 病毒性肝炎 D 淋巴瘤

E 白血病 共用题干(9-10题): A 抗原抗体复合物 B 中性粒细胞 C 单核吞噬细胞 D 白介素IL-2 E 5羟色胺 9.内源性致热源 10.外源性致热源 共用题干(11-14题):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13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13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下述表现为心绞痛的特点,除了 A.好发于胸骨后 B.呈针刺样胸痛√ C.可以放射至腹部 D.发作多与劳力有关 2.胸痛后双上肢血压差别悬殊的情况见于 A.心肌梗死 B.主动脉夹层√ C.心包炎 D.大动脉炎 3.男,18岁,运动时右侧胸痛、憋气3小时。查体:R25次/分,体型瘦高。右侧胸廓略饱满,右肺叩鼓音,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增强。可能的诊断是 A.肺大疱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 D.气胸√ 4.下列引起慢性腹痛的疾病是 A.肠梗阻 B.胆道蛔虫症 C.异位妊娠破裂 D.胃、十二指肠溃疡√ 5.下列属于内脏性腹痛特点的是 A.腹痛程度剧烈而持续 B.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C.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D.腹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 6.餐后腹痛见于如下疾病,除了 A.十二指肠溃疡√ B.胆囊疾病 C.胰腺疾病 D.胃部肿瘤 7.腹痛于躯体前屈时明显,而直立位时减轻的是 A.胃黏膜脱垂 B.反流性食管炎√ C.十二指肠壅滞症 D.急性胰腺炎 8.有关消化道出血,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及黑粪 B.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多为红色或咖啡色 C.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D.黄色粪便可排除消化道出血√ 9.呕血伴黄疸见于 A.胃黏膜脱垂症 B.胆道疾病√

C.幽门撕裂伤 D.消化性溃疡 10.中老年人呕血伴反复发作的、无明显规律的上腹痛并有厌食及消瘦者,应考虑 A.胃癌√ B.慢性胃炎 C.幽门梗阻 D.消化性溃疡 11.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性状,与下列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出血的病因√ B.出血的部位 C.出血的量 D.出血的速度 12.出现黑便时,消化道出血量至少应超过 A.10ml B.30ml C.50ml √ D.80ml 13.大咯血的定义为日咯血量大于多少毫升 A.100ml B.200ml C.300ml D.500ml √ 14.咯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 A.炎症√ B.肿瘤 C.结核 D.肺栓塞 15.引起咯血最常见的支气管一肺部疾病是 A.肺梗死 B.肺寄生虫病 C.支气管扩张症√ D.良性支气管肿瘤 16.咯血伴肾衰竭最常见于下述何种情况 A.支气管扩张 B.肺结核 C.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D.Coodpasture综合征√ 17.有关咯血和呕血的鉴别下述不正确的是 A.咯血不会出现黑便√ B.呕血常为咖啡色 C.出血常混有痰液见于咯血 D.咯血的pH为碱性 18.咯血患者抗GBM抗体阳性见于下述何种疾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Goodpasture综合征√ C.原发性小血管炎 D.Behcet病 19.咯血患者ANCA阳性常见于下述哪种情况 A.支气管扩张

西医诊断学速记

西医诊断学速记 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 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一、血常规(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2、嗜酸粒(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 寄生虫病;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3、嗜碱粒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淋巴细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5、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三)网织红细胞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2)损伤及坏死,心梗(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5)贫血二、骨髓检查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三、血小板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肝脏病检查(一)胆红素血清尿液粪便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颜色粪胆原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强+ -加深增加阻塞性黄疸

西医诊断学1)

A1型题 1.重度脑挫伤后出现高热,其原因主要为 A.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B.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感染性发热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E.内分泌、代谢障碍 答案:1.D 2.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是 A.风湿热 B.血清病 C.白血病 D.类风湿关节炎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E 3.持续高热,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在1℃以内,称之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 答案:3.A 4.下列引起阿斯综合征所表现的意识障碍是 A.脑出血 B.脑血栓形成 C.癫痫 D.心源性脑缺血 E.肝性脑病 答案:4.D 5.轻刺激能唤醒,醒后能进行短简而正确的交谈的意识障碍属 A.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中度昏迷 E.深昏迷 答案:5.A 6.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的发热常见于 A.流行性脑膜炎 B.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脑出血 E.休克性肺炎 答案:6.D 7.昏迷伴双侧瞳孔大小不等见于 A.急性酒精中毒 B.有机磷中毒 C.吗啡中毒 D.低血糖昏迷 E.脑炎 答案:7.E 8.引起抽搐的内因性中毒因素是 A.急性酒精中毒 B.肝性脑病 C.马钱子中毒 D.一氧化碳中毒 E.有机磷中毒 答案:8.B 9.引起急性脑缺血,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的疾病是 A.脑挫伤 B.脑炎 C.低血糖 D.病窦综合征 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答案:9.D 10.抽搐不伴意识障碍见于 A.低血钙抽搐 B.脑炎 C.脑外伤 D.高血压脑病 E.肺性脑病 答案:10.A 11.关于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A.突然意识丧失 B.两眼上翻 C.全身抽搐 D.呼吸不规则或暂停 E.双侧瞳孔缩小 答案:11.E

《诊断学》 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诊断是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它必须是全面概括且重点突出的综合诊断。诊断内容包括: 1.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内容。 2.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如二尖瓣狭窄、肝硬化、肾小球肾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其中有的需要组织学检查,有的也可由临床表现联系病理学知识而提出。 3.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分型与分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如大叶性肺炎可有逍遥型、休克型;传染性肝炎可分甲、乙、丙、丁、戊、己、庚等多种类型;肝硬化有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分。对疾病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充分发挥其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

5.并发症的诊断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或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产生和导致机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伴发疾病诊断伴发病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对于待诊病例应尽可能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一些诊断的可能性,按可能性大小排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如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明确诊断。如果没有提出诊断的倾向性,仅仅一个症状的待诊等于未作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传统上应写在病历记录末页的右下方。诊断之后要有医生签名,以示负责。 临床综合诊断内容和格式举例如下: 例1 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4西医诊断学练习题

西医诊断学模拟题D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 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 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 D. 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 E. 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3.下列引起胸痛的原因,其中哪项不是胸壁病变 A A. 胸膜肿瘤 B. 肋间神经炎 C. 肋间骨折 D. 非化脓性软骨炎 E. 带状疱疹 4.呕血的颜色 C A. 出血量大时咖啡色 B. 出血速度快时咖啡色 C. 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鲜红 D. 出血量小时鲜红 E. 出血速度慢时鲜红 5.黑便并蜘蛛痣和肝掌可见于 D # A. 直肠癌 B. 胃癌 C. 溃疡性结肠炎 D. 肝硬化门脉高压 E. 胆管癌 6.阑尾炎的疼痛特点 E A. 上腹痛 B. 下腹痛 & C. 左下腹痛 D. 右下腹痛 E. 转移性右下腹痛 7.有关腹泻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E

A. 变态反应可引起腹泻 B. 腹泻的某些发病因素互为因果 C. 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属于慢性腹泻 D. 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致 E. 渗出性腹泻粘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8.中度昏迷与深昏迷最有价值的鉴别是 D A. 各种刺激无反应 B. 不能唤醒 C. 无自主运动 % D. 深浅反射均消失 E. 大小便失禁 9.问诊时应避免下列哪项 E A. 一般由主诉开始 B. 先由简易问题开始 C. 先进行过渡性交流 D. 医生的态度要诚恳友善 E. 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10.关于肛测法测体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 肛测体温比口测法高~0.8℃ B. 正常值为37~37. 8℃ C. 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D. 肛测体温比腋测法高1℃ E. 肛测法最可靠,所有发热原因待查者最好都用肛测法 11.一般判断成人正常发育的指标,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 头长为身高的l/10 B. 胸围等于身高的1/2 C. 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略小于身高 D. 坐高小于下肢的长度 E. 体型应为正力型 ` 12.慌张步态,是指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 C A. 大骨节病 B. 酒精中毒 C. 震颤性麻痹 D. 高血压心脏病 E. 下肢畸形 13.下列关于意识状态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D A. 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B.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意识改变 C.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简要分为嗜唾、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D. 临床上检查意识状态的方法一般多用视诊来判断 E. 正常人意识清晰,定向力正常,反应敏锐精确,思维和情感活动正常。14.麻疹粘膜斑(Koplik斑)的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E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29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29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1 A1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 1.男性,28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怀疑风湿性心脏病。下列检查哪项有确诊意义 A.X线胸片 B.超声心动图√ C.心电图 D.核素心室造影 2.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中,以下哪项组合最常见 A.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狭窄 B.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关闭不全√ C.主动脉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关闭不全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三尖瓣 C.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 4.男性,40岁,风湿性心脏病史10年。近一年常有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出汗、咳嗽,血压140/60mmHg,双肺有水泡音及少量哮鸣音,心脏听诊A:MDM3/6,L2.3EDM3/6向右颈部传导,胸片见心影扩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 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D.风湿活动 5.有关二尖瓣狭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下哪项提法是不对的 A.二尖瓣狭窄一左房压、肺静脉压十一反应性肺A压十 B.持续肺动脉压十一右心负荷增加 C.右心代偿肥厚,收缩力增加一肺血增加一易咳血痰 D.右心衰竭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增加√ 6.关于二尖瓣狭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2/3为女性 B.测定左房压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程度√ C.瓣口常呈“鱼口”状 D.二尖瓣狭窄的瓣口面积可小于2cm 2 7.关于二尖瓣狭窄咯血的机制,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A.右心衰,肝淤血,凝血功能障碍√ B.夜间咳嗽,血丝痰是由于支气管黏膜下血管破裂所致 C.突然咯大量鲜血,咯血可自行终止是支气管较大静脉破裂所致 D.急性左心房衰竭,肺水肿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 8.女性,38岁。二尖瓣狭窄伴咯血,该类患者的咯血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一般咯血量多,常致窒息 B.病情凶险,易致出血性休克 C.咯血多有自限性,较少出现大咯血√ D.必须立即纤维支气管镜下止血 9.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 A.肺静脉压升高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 稽留热:体温持续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 弛张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别在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 呕血:上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呕吐从口腔排出。 4 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引起巩膜、粘膜和皮肤黄染的现象。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疾病。 5 昏睡:患者几乎不省人事,不易唤醒。虽在强刺激下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在入睡。 6浅昏迷:意识大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见于脑颅疾病等。 7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8紫癜:直径在3 ~5mm的皮下出血,由于皮肤或黏膜下出血所致,用手压之不褪色。见于血液病、重症感染等。 9蜘蛛痣:是由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状如蜘蛛而得名。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0颈静脉怒张:卧位颈V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与立位时颈V明显充盈。提示V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V阻塞综合征等。 11支气管语音:是由呼吸道吸入或呼出的气流在声门及气管、支气管内形成湍流和摩擦所产生的声音。呼吸音音强调高而响亮吸气时弱而短,呼气时强而长。 12钟摆律:心肌有严重病变时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致使S1失去其原有特征而与S2相似,同时因心搏加速,舒张期明显缩短,而使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时间几乎相等,此时听诊S1、S2酷似钟摆的“滴答”声,称为钟摆律。 13奔马律:在S2之后出现响亮的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14反跳痛:在检查压痛时,如突然移去手指,病人腹痛加剧,并常伴痛苦表情或呻吟,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壁层。见于急性腹膜炎。 15病理反射:当锥体束损害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一些正常人所不能见到的反射,又称为锥体束征。见于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等。 二简答论述 1 常用触诊方法及适用范围 浅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体表的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以及精囊、精索等。 深部触诊法 1)深部滑行触诊法: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适用于肝、脾、肾、子宫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深压触诊法:以拇指或并拢的2~3个手指逐渐按压,探测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等。 4)冲击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而肝、脾难以触及时。 2 语颤的临床意义: 1)语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1)肺泡内含气量增多:传导声波的能力降低,如肺气肿及支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1、减少――贫血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31

西医综合(诊断学)-试卷31 (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心电图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A.V 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 B.V 1导联ST-T改变与QRS波群主波疗向相反 C.QRS波群时限≥0.12秒 D.I、V 5、V 6导联S波增宽并有切迹 2.下列哪项不是文氏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A.PR间期固定√ B.P波与QRS波群有关 C.PR间期逐渐延长 D.可见QRS波群脱落 3.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 A.心电轴显著左偏小于一30° B.I、aVL导联QRS波群呈qR型 C.QRS波群时限正常,无明显ST-T改变 D.V 5、V 6导联QRS波群呈qR型√ 4.变异型心绞痛时,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 A.ST段改变≥0.05mV B.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C.DT段抬高伴T波高耸√ D.ST段下移 5.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首先考虑 A.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B.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C.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D.陈旧性侧壁心肌梗死 6.对心肌坏死诊断最有意义的心电图表现是 A.病理性Q波√ B.R波增高 C.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D.T波高大 7.下列哪种改变不是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表现 A.ST段抬高 B.T波高尖 C.ST段与T波形成单相曲线 D.PR间期延长√ 8.心电图上P波增宽并有切迹常见于 A.二尖瓣挟窄√ B.冠心病 C.肺心病 D.心肌炎 9.下列哪项不是低血钾心电图改变 A.QT间期缩短√ B.u波增高,并可与T波融合 C.ST段下移,可达0.5mm以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