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课堂教学实录

《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课堂教学实录

《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课堂教学实录
《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课堂教学实录

《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发散思维为写作添亮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读到了知名作家王开岭先生的《在古代有几个熟人》一文,文中有这样的感叹: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目标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产品。

遗憾的是,这其中也有大家,倒不是说大家活得像别人或是大家的人生是场抄袭,而是同学们在作文中体现出的思维、思想品种单一、质地雷同,大家的思维出现了同质化的严重问题,显然这样的作文并不能在应试中获得高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在作文中展示活跃的思维,让作文深刻起来!

二、考纲、考情及考向分析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内容、表达、特征,其中特征涉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四个方面,无论如何,想要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前提。

三、自主学习,深刻体验

你对以下俗语和成语的理解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看待和尚的态度的?这“天”该不该忧虑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1、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杞人忧天

学生A:

我认为和尚的态度是消极的,他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现状,每天的生活都是得过且过,时间蹉跎。

学生B:

我认为和尚的态度是积极的,是敬业乐业的表现,值得赞扬。我的理由是当他是和尚的时候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撞钟,做得妥妥的,做一天就撞一天,而且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单一,心态本来就应该平和,便不应有什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之说。

学生C:

我觉得这“天”不该忧虑,毕竟天塌下来的概率太低了,不必过分忧虑,影响眼前的生活。

学生D:

我觉得这“天”该忧,的确,天塌下来的概率太低,可是,现在的“天”的“漏洞”百出,“臭氧空洞”、“沙尘暴”、“雾霾”......,更何况现在正热情高涨的践行新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我觉得这天忧的有道理!

教师小结:

这四位同学的发言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思维中规中矩,另一类则是有创意,贴上了时代的标签,当然两类回答皆是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可相比较而言,有创意的又切合实际的理解更容易获得高分。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对于流传已久的俗语、熟语,抑或是谚语、成语,我们可以以全新的目光去看待,用发散的思维去理解,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的进行解读,此时,你的思维便活跃了,并且获得了一项应考的新技能----有创意的作文特征,最重要的是,思维的同质化问题也解决了一半。

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人们普遍墨守的,并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的一句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在你看来,这“闲事”要不要管呢?为什么?

【提示】

你是如何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为了使你的文字表述更严谨,更有说服力,也为使你表述的内容更丰富,你有运用节点词吗?你有界定关键概念吗?你有运用有效的判断句吗?

节点词:承接思维: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解说思维:……之一,……之二,……之三

递进思维:不仅……而且……,况且……,更有甚者……

让步思维:诚然……,的确……,固然……

转折思维:然而……,但是……

探因思维:为什么……

说果思维:所以……,因此……

预设反方:有人说……

学生E:

我首先想的是:该拿耗子的猫去哪里了?猫不称职,狗来帮忙也有不妥。

我的观点是:不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理由是如果狗多管了猫该管的事情,那么猫就无事可做,无所事事,而且,猫也不一定领情。就比如,在我们家里,本来应该由父母来管我的弟弟,但是在他们不管的时候,我总是去管,我觉得我就是多管闲事,父母可能还不高兴呢,觉的我管的多了。

教师:

你的就事论事没问题,可类比论证的时候,关键词“闲事”的界定上有偏颇,什么是闲事?你是这个家的一员,你也是这个家的小主人,弟弟是你的亲人,管束弟弟这件不能算是多管闲事吧?恰恰是你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啊!

学生F:

上一位同学的家事启发了我,我想,我们不能仅仅把“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挂在嘴上,既然是接班人,自然在遇到危害公共利益的事时,不能不闻不问,应该自觉维护人民利益,因为这样的多管闲事是主人翁精神、公民意识的体现,值得提倡。人人如此,不把危害公共利益的事情当闲事,自觉维护人民利益,耗子就不敢猖狂了,如此,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事业才会飞速发展。

学生G:

我思考的时候,就想有闲事,也有正事啊,如果人人都去管闲事,那么正事也有可能被耽误,因此我觉得,不该多管闲事。因为多管闲事牵扯时间和经历,可能耽误正事,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另外,多管闲事也可能会使原本管事者心存侥幸,懒于正事,若是人人都这样,“懒政”者会越来越多。

学生H:

我不赞同上一位同学的观点。若是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管管闲事--抓抓耗子,那么耗子就不敢猖狂,也没什么不好,无可厚非。而且,管闲事也是有责任心的体现,帮助他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表现。

学生I:

我在梳理的时候,首先为闲事做了定义:私事,无关紧要的事,既然是私事,当然不能多管,易好心办坏事,给人家添乱不说,还会惹人厌烦,甚至会为自己招来祸端,丢掉性命。初中课文《杨修之死》,杨修被曹操以“妄测圣意,扰乱军心”被杀,杨修英年早逝,皆是多管闲事惹的祸;还有那些总是以“你那么有钱,就得多捐款”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的那些自认为站在道德高地的“好人”;“霸权主义”的代言人美国,总是喜欢干涉别国内政,对他人的“家事”指手画脚,实在是让人不堪其扰。

学生J:

思考的时候,我想起了本周班会“我能行”,大家在班会上提到“悦纳”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和价值取向,要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要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当我们悦纳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悦纳他人的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对别人

最基本的尊重。因此,我认为不该多管闲事。

学生K:

我觉得不该多管闲事,最近的热度新闻--江歌李鑫事件,江歌正是因为管了被网友定义为“垃圾人”的李鑫的事情,才会丢掉性命,因此,“垃圾人”的闲事不可管。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几乎面面俱到,太精彩了,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一下吧。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方法。

首先,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对关键词进行了界定,即明确了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说出了“多管闲事是主人翁精神、公民意识的体现,值得提倡”这样准确有效的判断。

其次,运用了发散思维进行思考。

情况一:要管闲事。为什么要管闲事;管什么样的闲事;怎么管闲事;管了闲事会有怎样的结果......;

情况二:不要管闲事。为什么不要管闲事;不管什么人的闲事;不管闲事的结果如何......

概括说来:同学们采用了下判断及追问原因(为什么)及追问结果(怎么样),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自己的分析深刻起来。

五、思维拓展,深化提升

成语俗语毕竟是简短的文字表述,那么如果是稍长的材料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运用以上所学去解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展开思考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4月13日,郑州有11年教学经验的中学女老师顾少强下定决心,以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字辞职信终结了当前的生活方式。此举引发网络讨论热潮,对于此你怎么看?

学生L:

我赞同她的决定。她放下一切,离开自己所处的狭小的环境,勇敢地去看大世界,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多姿多彩的世界,带着勇气,带着美好的心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无悔追梦。

教师小结:

思考的思路:为什么去看大世界?怎么去看大世界?看怎样的大世界?

学生M:

每个人都曾拥有热血沸腾的梦想,只是有些人碍于他人的闲言碎语,迫于生活的压力,放不下原本拥有的一切,不得不将梦想一再搁浅,直到初心被岁月掩埋,这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给那些被生活束缚,被责任重压,被现状禁锢的人们,带来了重试初心的勇气,让他们知道: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学生N:

她迫切地想要终结当前的生活方式,她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方式十分不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她觉得外面的世界大,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太狭小,不够精彩,她的心态狭隘了自己的世界。她供职11年了仍对工作不满,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与困难,她不能报以平和坦然的心态。因此,若是她无法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无论她所看到的世界有多大,她其实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学生0:

我不赞同她的决定。的确勇于追梦,值得支持,可是她这样的行为亦是任性、不负责任的。她的说走就走,渴望自由,工作可能才做了一半,会给供职的学校、同事、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若是人人如此,不去承担应承担的责任,那么整个社会都乱了。如果人人能够承担应承担的责任,社会才会和谐,世界也会变得井然有序,更加美好。

学生P:

我觉得女教师的任性无可厚非,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任性地辞职,追寻自己的梦想,她在旅行途中一定是快乐的:快乐在于能领略湖光山色,美景的奇异美妙;快乐在于放下工作压力,摆脱人群喧嚣的闲适与自在;快乐在于放下顾虑,率性追梦,战胜自我的豪迈;快乐在于不断开阔眼界,积累知识从而脱胎换骨,人生增值。

教师小结:

最后一名同学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非常不错,内容丰富,分析深刻。同学们的能够运用所学,展示了自己活跃的思维,而且思想深刻,已基本掌握所学。

六、训练巩固,学以致用

以下问题任选其一,表明你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1、沉默是金

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3、酒香不怕巷子深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Q:

我选择第2题,我认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再是批评责备的含义,而应是被提倡的展示自我的精神,的确,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被贴着彬彬有礼、含蓄、低调......的标签,但是,竞争如此激烈,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刚刚升入高一的我们,大家都想要锻炼提升自我,积极参加社团,争取进入学生会,担任班干部......若是仍固守着要低调,莫张扬的做人做事准则,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还谈什么锻炼、提升呢?

积极推销自我,高调展示特色,事半功倍。因此,我觉得适当的“自卖自夸”,理所当然!

学生R:

我选择第1题,我不同意沉默是金,我要从原因的层面来讲,首先,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若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保持沉默,不能虚心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那么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其次,保持沉默,就会失去捍卫自己权利的机会,为争取黑人权利奔走一生的英雄曼德拉,正是因为他大声呼喊,而非沉默,才为黑人争取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因此,我觉得沉默非金,更不可取。

教师:

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两位同学说的非常好,都联系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更可贵的是第二位同学,他将英语所学成功的运用到作文中,作为此观点的典型例证,有理有据,非常好。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如何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作文深刻起来,方法如下:

1、下有效判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切忌:说空话,脱离实际、生活

2、追问,结果如此,原因也如此!如果一篇文章,能在原因上追问两到三个问题,在结果上追问两到三个问题,甚至是三个以上问题,那势必就深刻了。

作业:

1、完成训练巩固,剩余问题

2、绘制冬至思维导图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板书:“使”) 生2:出使。 生3: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4:访问 师:三个同学大致的意思是:“出使”,“访问”。了解它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组一些词来思考,比如:“出使”、“使者”“使节”。“使”是“出使”、“访问”,这里是谁出使? 生:晏子。 师:晏子使楚,用今天的话讲,晏子充当了什么角色? 生:大夫。 师:大夫是他的官职,当他出使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什么样的官员? 生5:外交官。 师:他说是外交官,你们是否同意? 生:同意。 师:晏子出使楚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了一次外交官。 (板书:“外交官”) 师:想一想,当外交官应该怎么当?他代表了什么? 生:国家的形象。 师:对,代表了国家的形象。那他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呢? 生:国家的尊严。 师:把话说完整,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国家的利益。那晏子使楚他需要维护那一个国家的尊严呢? 生:齐国。 师:大家再想一想,当外交官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板书:“外交语言”)他们会不会想我们平常吵架一样? 生:不会? 师:那它会有什么特点呢?在这一课中我们看出了什么特点呢? 生6:婉转。 生7:客气。 生8:非常直接。 师:他看到了有些外交官说话直接,干脆。我们看一看,晏子在使楚过程中说话有什么特点? 生9:委婉。 师:老师觉得有一个特点,是话中—— 生:有话 师:对,话中有话,话里藏话。另外一方如何聪明的话,就可以从中听出说话者想说的意思,听出对方没有明说的东西是什么。 生9(插嘴):有弦外之音 师:哦,对!他说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9:弦外之音。 师:听出弦外之音。什么人才能听出弦外之音啊? 生9:聪明人。 师:聪明人。你们聪明还是不聪明? 生:聪明。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省比赛一等奖】名师精品优质课

10 大还是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3个字。 2、认识偏旁双人旁“彳”,京字头“亠”竖心旁“忄”(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情,期待自己快快长大。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词语: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小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整理好 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执教:山西省朔州市第二小学孙晓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引入谈话: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1、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T恤牛仔衣裙子牛仔裤长裙 (1)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2)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3)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第一种: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第二种: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遗漏 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第三种: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4)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1 2 1 2 1 2 1 2 A B C A B C (5)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生1:衣服衣服

2 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2 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片段)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拓展比较阅读,学生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总结一点写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深刻地去理解生活中的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教学难点】学会紧扣人物特点截取典型生活片段,抒发对人物的某种情感。 【教学手段】拓展对比阅读、探究,学生体验和品味、教师点拨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我的母亲》;拓展阅读《读本》中《回忆我的母亲》《父子情》;广泛阅读《至爱亲情》中写父母的感人文章,摘抄选材较好的片段。 【教学环节与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我们品读名家名篇描述的母亲时总能为之感动,为之泪流,可是一旦轮

到我们自己写自己的母亲时,却时常笔拙言微,描不出母爱万分之一二,这时有的人说:那是因为我的母亲太平凡了,找不到感动人的情节。是啊,母爱是平凡的,但这分平凡与质朴在著名的记者、散文家邹韬奋的笔下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我的母亲》。 二、速读,提取信息 师:请大家把书翻开,阅读课文,思考: (背投展示)邹韬奋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来概括。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读了文章什么情节,我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读书 师:好,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1:读了我的母亲在元宵夜里背着我到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时,我看到了一位关心孩子,疼爱孩子的慈祥的母亲。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了人物的特点。还有谁来说一下。 生2:读了母亲给妹仔讲小说内容讲到凄惨情形时挥泪痛哭的情节时,我看到了一位有学识并多愁善感的母亲形象。师:是啊,讲小说就泪如泉涌,说明母亲的感情十分…… 生齐声:丰富。

《晏子使楚》优秀的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优秀的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国) 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dàfu)不读(dàifu)。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 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有一个疑问,谁再来说说。 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从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二、明白交锋的次数 1、自由读课文,楚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交流:三次。 三、明确楚王每次的态度变化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楚王每次与晏子较量前后的态度变化 2、交流: 几次楚王的态度变化: 第一次: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只好迎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 11 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 3 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等字。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 11 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 3 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初二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教案修订稿

初二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校园的宣传标语一般是写些什么? 生1: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讲文明等。 生2:运用名人名言劝我们专心学习等。 师:学校就是学习的阵地,劝人努力学习是很恰当的。可是老师发现一个学校贴了这样一则标语:爱你母亲——苏霍姆林斯基。(板书)我当时很疑惑,怎么用这个标语呢你们觉得恰当吗能为老师解出疑惑吗 生1:不合适,劝我们爱母亲最好在家里。 ……(学生也有小声议论的,似乎都认为不恰当) 生2:合适,我认为在学校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会爱我们的母亲。 (老师鼓掌)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我们如果不爱自己的母亲,那么拥有再多的文化也是没有爱心的人,这样的人也不会对社会作什么贡献。 (学生们有的点点头,有的似乎还不理解) 师:那你会用诗歌、或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为什么我们要爱我们的母亲吗? 生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生2;母亲是伟大的代名词,母爱是无私的代名词。 生3:母亲是一把伞,给我们遮风挡雨。 师:恩,都不错,或用诗歌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母亲的伟大。看来天下的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眼里的母亲又是不一样的。那么,邹韬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1:她是一位勤劳的、很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生2:我认为她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仅认可前面同学的答案,而且予以补充。那么,文章是如何来表现的? (学生们一致说“通过叙事”) 师:对,表达人物形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那你会用简洁的语句来归纳吗(并鼓励同学自告奋勇到前面来板演) 生1、生2、生3、生4、板演。 师:这几位同学勇气可嘉,有自信,很好。 (然后老师和学生针对黑板上的归纳,先看同样的事件哪位最好——既简洁又准确。然后有没有同学认为自己比他更好的,拿出答案交流交流……最后把四件事整理归纳。) 师:那么,你根据事例,再来分析这位母亲身上还有那些闪光点? 生:深明大义——她看到孩子因为没有完成背书而被父亲打骂时,她虽然很舍不得,但她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还说“打得好打得好”。

支玉恒教学实录《晏子使楚》

支玉恒教学实录《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晏子的聪明能干。 教学过程: 1、敢不敢上课发言, 2、读课文了吗,读了 那就是预习了~ 3、上课~ 那老师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不能用相同句式回答我的问题。 同学们好 同学们真精神。同学们可爱、 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上课~ 看来大家的反应很是那么快啊~ 4、老师要提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了。 (1)你来题目。强调晏子的子要读成三声。 晏子是他的什么呢, 古代啊,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比如老子,孔子,孙子,韩非子…… (2)他是哪国人~齐国人 齐国的什么,大夫。当一官职讲的时候要读大夫~ (3)齐国的首都是哪里。现在的淄博有一个区叫临淄区,齐国当时的首都就在那个地方 (4)楚国的首都在哪?楚国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湖北,湖南浙江等地。

(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春秋时期、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各据一方混战争霸。当时晏子接受齐王任务使楚,使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曲梁一个国家访问叫使。 这个出使的人叫使臣。 在那在呢就叫大使了,比如我们国家有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 为某一件事而特别设立的一个叫特使 5、老师一连问四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出来就很了不起了~ 谁代表那个国家去哪个国家访问。主要会见了谁, 6、老师总结。 记住了这句话就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了~把握住整体学习来就容易了。(板书) 晏子(齐)——————楚(王) 7、晏子到楚国后一直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板书: 晏子(齐)——————楚(王) 面临侮辱 8、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晏子(齐)——————楚(王) 面临侮辱巧妙反驳 反驳的结果怎么样呢, 三次都战胜了楚王。我们就可以说是 板书 晏子(齐)——————楚(王)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1)

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 生:大象和小老鼠。 师:大声读这个字“大”,小声读这个字“小”,“大”和“小”这两个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反义词。 师: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呢? 生:高——矮、胖——瘦...... 师:你们知道吗?这些反义词只是相比较而言,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的。站在高大强壮的爸爸面前,你觉得自己......?放学路上见到脚下一群小小的蚂蚁,你会觉得自己......?和300多斤的大胖子比起来,我们会觉得我们......?和没有书包、没有漂亮衣服穿的山区孩子相比,我们又觉得我们......?这种比较这种感觉很奇妙,把一位小朋友困住了,他不知道自己是大是小,想不想认识这位小朋友。 生:想。 一、初读课文 师:竖起小耳朵,用手指着课文,听老师读读课文吧。(师读完之后)评价一下,我读的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想!

师: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边读边圈画出你感兴趣的并且已经会读的词语。(课件出示要求)现在快立起课本,小手指着,细心地读读课文吧。 二、认读理解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读书姿势也很正确。谁能说一说你都圈画出了哪些词语?(指生说)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生答。 师:删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 生:(男生读,女生读,排火车读......) 师:什么是“觉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答。1/ 3 师: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内心体验,比如说:“我觉得一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很聪明,你们说话、做事以及课堂表现反应快、有智慧、头脑灵活,让老师内心十分有感触——内心有很深刻的认可,这就是觉得。那么“很”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这是个大苹果、这是个很大的苹果;教室被打扫得干净、教室被同学们打扫的很干净——是不是这个“很”字使得苹果大的很厉害,使得教室干净的很彻底? 生:是! 师:原来这个“很”字有程度加深的意思,谁能给这个“很”字组个词?生答。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已经理解了,谁能选取其中的任意一个,口头造个句子呀?生答。

《春》名师课堂实录

《春》名师课堂实录 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赵雅婷:就一个字——美! 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笑)是一种投人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 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

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异口同声)三个! 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 生:(齐)恰当! 师:为什么? 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人在盼春。?东风的脚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 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作者:————————————————————————————————日期: ?

11《晏子使楚》导学案 五年级( )班姓名学号 一、导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二、背景了解 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主,堪称“三朝元老”,景公即位后不久,他协助镇压了叛军,因而深得景公赏识。晏子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尤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于世。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侮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掌握词句 ①完成作业本1到3题, ②完成同步练习词语广角和句子长廊部分。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4.品读课文尝试完成同步练习阅读平台和作业本4、5两题。 5.把不会做的在书上或本子上标记,或者在这里记下来。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学法指导:小组成员按顺序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他组员回答,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导学案上,指定一名组员汇报,全班交流。)

2019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三10大还是小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1 / 14 10大还是小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激发识字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难点) 师:看到小朋友们能正确地读出这篇课文,老师心里可高兴了。不仅我高兴,连藏在这篇课文里的十一个生字娃娃也为你们高兴呢。瞧它们出来了! (课件出示: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 师:没有拼音,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别急,试着读一读吧。(学生认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皱起了眉头,看来是碰到了不会认的字,不过没有关系,这很正常。只要我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就一定能认识它们。请你想一想:如果碰到了不会认的字,你会怎么办呢? 生1:我会看书上的拼音。 生2:我会去xx。 师:对,字典的确是一位好老师。 生3:我会举手问老师,还可以问旁边的同学。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有了这么多好办法,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能跟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好,赶快行动,想办法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吧。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有的大声认读,有的在看书上的拼音,还

有的问起了旁边的同学,老师一会儿看看这个小朋友,一会儿问问那个小朋友。) 师:你们学得这么认真,一定都和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老师想来检查一下,请把书合上。 2 / 14 看,生字娃娃都跑到老师这里来了。(出示生字卡片)能叫出它们名字的请举手。 师:这些生字娃娃的名字会认了,那这些生字娃娃的模样我们又该怎么记住呢?(课件出示“很、得”)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们很像。 师:是呀,这两个生字娃娃长得这么像,怎么把它们区分开呢?生1:我发现这两个字的右边不一样,只要记住它们的右边都是什么就记住这两个字了。 生2: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编了两句顺口溜,就分清它们了:捺很长,日一寸。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很”字右面最后一捺很长,日一寸就是“得”的右边。师:你真聪明。我们该怎样记住其他生字娃娃呢?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时”,“日”加“寸”就念“时”,时间的“时”。 生2:我会用猜谜语的方式记“穿”字:牙戴上帽子。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小马过河》名师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门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渎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儿,看到这么多的人,他心里十分紧张。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生:小马,你别紧张,我们欢迎你。 生:小马,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 生:小马,我们班的同学可好了,别害怕。 师: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他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评析: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很亲近、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氛围。]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阅读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准字音;3.读通句子;4.读课文,标㈩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8个。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边读边带着表情,一会露出了微笑,一会儿又皱紧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生:当我读到小马过不去河的时候,我替他着急,就皱紧了眉头;当我看到小马最后过河了,我真为他高兴。 师:看来你已经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小马了,说明你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相信你一定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说到母亲,相信大家总有千言万语却无从开口,现在让小编带大家看看老舍《我的母亲》,看看他对母亲是怎么描写的。 课前,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组织下背诵《离骚》。大屏幕上展示有《我的母亲》几个大字。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全体同学将大屏幕上的课题朗读三遍。(课件一) 生: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三遍) 师:读完后,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我的操劳,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母爱的伟大。 生2:母亲为我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母亲!(掌声) 生3:我想吃妈妈做的菜了!(生笑,但看得出颇有同感) 师:这几位同学给我们表达出了他们对于母亲的一些真实的感想,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没有地域、没有年龄界线的,你们有感慨,我也有,今天听课的老师也有。我们北大附中的李校长第一次来到罗马校区,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听听他的母爱感言吧。 李校长:今天发言比较突然,我没有准备。但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有共同的语言:那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们北大附中的师生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掌声) 师:情感是个宽泛的话题,母爱是一种永恒的天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写满了这些不朽的亲情,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中华民族凭着这生生不息的亲情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们代代相传的亲情、友情、乡情才使我们的民族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构建社会和谐。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就是体验情感、认识情感,在此基础上做到尊重情感、珍惜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情感,最终能用行动表达情感。(课件二)单元有单元学习目标,现在我们学习《我的母亲》,要达到三个目标:(课件三) 师:现在我们进入活动一:走进文本,读一读,品一品。(课件四) 读之前我们要进行知识梳理。还记得散文的特点吗?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兴二小白溪校区沈梅芳 教学目标: 1.认读8 个字,会写14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夫、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得意洋洋、安居乐业”等词语。 2.通读课文,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理解晏子前两次反驳楚王的话,初步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严密的逻辑关系。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理解晏子的智慧。 一、揭题解题 1.(出示晏子像)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2.小结:是啊,晏子,原名晏婴,为什么后面带个“子”呢?(子是中国古时候对有学问有贡献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一回,齐王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3.“使”是——,现在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那么晏子出使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11课。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打出课件: dài fu 医生 大夫 dàfū古代官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注意多音字的正音) 课文指对自身事物的谦称。如,敝国:我国。 敝 现在指破旧的意思。如,敝帚自珍:家里破旧的扫帚也被自己珍惜。 (注意古今异义) 侮辱wǔrǔ(注意正音)

面不改色得意洋洋(释义并指出这是表神态的词) 安居乐业(释义并造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安居乐业) 过渡:词语我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来想想晏子到了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3.打开作业本,完成第4题。 4.交流; (1)分别指名说,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师随机板书)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反驳 不得不尊重 三、深入阅读,体会智慧,研读第一次较量。 过渡: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的反驳,下面我们走进他们的第一次较量。 1.默读第三段,用————划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用浪线划出晏子反驳的句子。 2.指名读楚王对晏子侮辱的句子。 晏子有多矮?从哪里得知? 3.解释:五尺(古时候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1米3左右) 过渡:是啊,晏子身材很矮,可楚王就以此来侮辱晏子,实在有点——。 楚王仅仅只是想侮辱晏子吗?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坐以待毙了吗?晏子是怎么反驳的呢? 4.指名读晏子反驳的句子。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5.交流: 6.那请同学们推理一下。课件打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开()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7.我们再来学学晏子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读一读晏子的话。(指名读)过渡:我们同学了不起,能读出晏子的言外之意,楚王他听懂了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8.交流: 9.小结:一个“只好”写出了楚王的——,也写出了晏子的——。哎,楚

小学语文_《大还是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识字写字教学。识字教学中,随文识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特别是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随文识字为基础,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巧妙而有趣地运用各种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放回到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让学生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变大”。 教学目标: 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立人、点横头、竖心旁3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一、文字游戏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课前先做热身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学生来说反义词。比如:上——下,左——右,前——后,高——矮,胖——瘦,大——小,小——大。老师顺势举起“大”和“小”的生字卡片,引出本课的课题《大还是小》,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我抓住一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用说反义词的简单而又有趣的文字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两张简单的生字卡片又从视觉上引起学生注意,聚焦课本学习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很”和“得”——把课文读正确 1.开火车读课文,老师及时正音。 2.思考:文中的小男孩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相关的第一、二自然段。 3.学生从这两段中圈出生字宝宝,小老师带领学生拼读生字,随文识“很”和“得”。 师:小老师拼读得“很”正确!(“很”字随即放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很”说格词语吗? 生:很大、很多、很好······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跟它长得很像,谁发现了?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八下2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八下2课《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 生齐答:胡适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啊!” 生(全班自然接着说):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师:那她到隔壁闲谈。会谈点什么呢? 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会向丈夫诉苦。 师:她的丈夫还活着吗? 生6:已经死了。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师: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这不能算诉苦。 师:你有很强的辨析能力。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关联词语说话。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隐含主题 师:老师想送你们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就送你们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回顾内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没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这句话画下来。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三、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语言的巧妙 过度: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看看晏子说的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交流故事1: 生读—— 师:(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楚王听了会怎样想? 晏子的反驳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与楚王对话 师:(出示古文)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谁来读? 师: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比喻、张的手法。) 师:你说哪个国家,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与楚王对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