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第28卷第6期2008年12月

林产化学与工业

ChemistryandIndustryofForestProducts

V01.28No.6

Dec.2008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佟美鸿,刘威,付玉杰‘,孔羽,顾成波,张琳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

制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建立了测定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

为HIQSilC18V(250nun×4.6mm,5¨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TONGM8i‘h。ng

测波长330舢;流速lmL/min;进样;10斗L;柱温30℃。在2。200mg/L牡荆苷、异牡荆苷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2.93%,重复性RSD为2.9l%,加样回收率为97.38%;异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RsD最大为2.69%,重复性RsD为3.37%,加样回收率为98.63%。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68、0.066、0.183ms/s和0.799、0.139、0.013mg/g。叶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明显高于茎、根中的含量,可以作为大规模获得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资源。

关键词:木豆;牡荆苷;异牡荆苷

中图分类号:TQ351.0;Q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417(2008)06一0034—05

DeterminationofContentsofVitexinandIsovitexininPigeonpeabyHPLCTONGMei?hong,LIUWei,FUYu-jie,KONGYu,GUCheng-bo,ZHANGLin(KeyLaboratoryofForestPlantEcology,MinistryofEducation,NortheastForestryUnivemity;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ForestBio?preparation,MinistryofEducation,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methodWasestablishedfordeterminingcontentsofvitexinandiso-vitexinintheleaves,stemsandrootsofpigeenpea(Cajanuscajan(L)Millsp).TheanalyteswereseparatedonaHIQSilC18V(250toni×4.6mm,5斗m)column,usingmethanol?water-feroticacid(35:64.74:0.26,volumeratio),∞mobilephase,detectionwavelength330nm,flowrate1mL/min.injectionvolume10ILL,andcolumntemperature30℃.Thecalibration

curvesofvitexinandisovitexinshowedgoodiinearitywithinthe

rangesof2-200ms/L.Forvitexin,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

(RSD)ofprecisionwasnothierthan2.93%,RSDof

repeatabilitywag2.91%,andrecoveryw∞97.38%;forisovitexin,RSDofprecisionWagnotIligherthan2.69%,RSDofrepeatabilityWas3.37%。andrecoveryWas98.63%.Massfactionsof

vitexinandisovitexininpigeonpealeaves,stemsandtOOlSwere0.768。0.066,0.183

ms/g

and0.799.0.139,0.013mg/g。respectively.Pigeonpealeavescontainmuchhigheramountsofvitexinandisovitexinthanstemsandroots,whichcouldbedeve-lop,xlasagoodn%0llr℃eforobtainingvitexinandisovitexinon/arIsescale.

Keywords:pigeonpea;vitexin;isovitexin

木豆(Cajanus咖n(Linn.)Millsp.)为豆科,木豆属落叶灌木。木豆具有耐旱、耐寒、耐瘠、生长快、繁殖栽培容易等特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江苏、广东等省¨旬J。木豆的根部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和杀虫作用H1,叶对咳嗽、腹泻、口疮等有效,在我国民间用于治疗外伤、烧伤感染和褥疮等D1。近年来,用木豆叶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M圳,已有用木豆叶为主药的新药上市。木豆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是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压、止痉挛、抗感染、抗菌、辐射保护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叫3l。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子中含有许多酚羟基,极性较

收稿日期:2007—12—30

基金项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231);林业科技支撵计划子课题(2006BADl88040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8049);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06RFXXS001)

作者简介:佟美鸿(198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付玉杰,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药基础与应用研究;E-mm:fuyujiel967@yahoo.com.m。

第6期佟美鸿,等: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大,并且是同分异构体,极性相似,不易分离。已有采用HPLC同时检测植物样品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报道‘14],但该方法未达到基线分离,定量不准确;而HPLC同时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HPLC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对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可用于木豆提取物及制剂中牡荆苷及异牡荆苷的快速、准确测定。

I实验部分

1.1材料与仪器

木豆购于海南东方市人工种植基地,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绍荃教授鉴定。将木豆的根、茎、叶干燥至质量恒定,粉碎,备用。

Jase0948高效液相色谱仪,PU一980IntelligentHPLC泵,UV一975IntelligentUV/VIS检测器,日本Jasco公司;22R型高速离心机,德国Heraeussepateeh公司;KQ一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ABl04型电子天平,瑞士;WK891型烘干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

牡荆苷标准品(纯度≥98%)购于瑞士Fluka公司;异牡荆苷标准品(纯度≥98%)购于法国Extrasynthese公司。甲醇,色谱纯;乙醇、甲酸均为分析纯;超纯水由MiUi—Q系统制备;微孔滤膜(孔径O.45恤m)。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HIQSilC18V(250mm×4.6mm,5岬,KyaTech,日本);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灿L;柱温30℃。

1.3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精密称取牡荆苷、异牡荆苷标准品4.0mg,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4s/L的标准品储备液,置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备用。

1.4提取条件的优化

称取木豆叶干粉20.094份,按液固比20:1加人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分别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3次、每次15min,索氏提取法提取8h,回流提取8h,渗漉提取12h。

称取木豆叶干粉3.0g若干份,按液固比20:1加入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考察乙醇体积分数(50%、55%、60%、65%、70%、75%)、提取时间(5、lO、15、20、25、30min)和提取次数(1~5次)对牡荆苷、异牡荆苷得率的影响。

1.5样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木豆根、茎、叶干粉3.0g,置于锥形瓶中,加人体积分数65%的乙醇溶液60mL,提取15min,抽滤,滤渣用相同方法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成浸膏,用流动相溶解,分别定容置于10、25、25mL容量瓶中,分别取lmL于离心管中,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2结果与分析

2.1提取条件的确定

比较了超声波、索氏、回漉、渗漉4种提取方法对牡荆苷、异牡荆苷得率的影响,结果如表l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超声波、渗漉提取牡荆苷、异牡荆苷的得率明显高于索氏、回流提取。而且,超声波提取45min与渗漉提取12h对牡荆苷、异牡荆苷的提取效果相当。与其它3种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具有简单、快速、提取物杂质少的特点,因此选择超声波提取作为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同时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牡荆苷、异牡荆苷得率的影响,最后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65%乙醇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15min。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28卷

表l不同提取方法对牡荆苷、异牡剂苷得率的影响

Table1Effectsofdifferentextractionmethodsontheextractionyieldsofvitexinandisovitexin

2.2色谱条件的确定

考察了甲醇一水、乙腈一水流动相体系对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荆苷、异牡荆苷在乙腈一水体系中溶解性差,色谱峰分离效果也不好。由于牡荆苷、异牡荆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分离中容易产生拖尾,因此在流动相中加入了少量甲酸,起到了消除拖尾、改善峰型的作用。此外,随着流动相中甲醇比例的增加,各物质的保留时间明显缩短,但分离效果变差,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检测时间,选择甲醇一水一甲酸为合适的流动相。同时对流速和柱温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

051015202530354045保留时间/rainn

一?2

k天一一八051015202530354045

保留时间/rain

051015202530354045051015202530354045

保留时间/rain保留时间,lnin

1.牡荆苷vltexin;2.异牡荆苷isovitexin

圈1混合标准品《aJ、木豆的叶(b)、茎(cl和根(d)提取物的色谱图

Fig?1HPLCchromatogramsofmixedstandardsolutions(a)andextractsofleaves(bl。stems(c)androots(dJ

ofpigeonpea

2.3方法学验证

2.3.1标准曲线方程、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精密吸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标准品储备液,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一系列溶液。按照1.2节所述的色谱条件,分别进行HPLC分析,每样重复3次。以标准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别得到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标准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2。

襄2牡荆苷、异牡荆苷的标准曲线方程、检出限及定量限

垫二

=i|兰:一坐登芝一翼奠一茎羔雪|。一一竺羔:一

篓一坐一咖一

第6期佟美鸿,等: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37

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标准品储备液用甲醇逐渐稀释,在1.2节所述的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当信噪比(S/N)分别为3和10时,确定为检出限及定量限。

2.3.2精密度实验分别吸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标准品储备液2mL于lO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品溶液。在1.2节所述的色谱条件下,一天内重复进样6次,计算峰面积及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考察日内精密度;每天重复进样3次,连续3天,计算峰面积及保留时间的RSD,考察日间精密度,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表3精密度实验结果

Table3Resultsofprecisiontests

2.3.3重复性实验精确称取木豆叶粉末3.0g,用1.5节的方法制备样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连续进样6次,牡荆苷、异牡荆苷峰面积的RSD分别为2.91%和3.37%,重复性良好。

2.3。4稳定性实验取样品溶液于室温放置24h,每6h测定一次,测得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00%,表明样品在24h内稳定。

2.3.5加样回收率实验精确称取木豆叶粉末1.0g,分别加入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标准品0.8mg,充分混匀,按1.5节所述方法制备样品,加入色谱甲醇定容至10mL,HPLC测定,重复测定3次。回收率用以下公式计算:回收率=(测得量一原有量)/加入量×100%,结果见表4。

表4回收率实验结果

Table4Resultsofrecoverytests

2.4样品测定

将1.5节制备的样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每样重复测定3次,计算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结果见表5。

袭5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

Table5Contentsofvitexinandisovitexininleaves。stemsandrootsofpigeonpea

从表5可以看出,木豆叶中牡荆苷、异牡荆苷的含量明显高于茎和根中的含量,与木豆叶具有更好活性的结果相符。此外,在叶和茎中异牡荆苷的含量高于牡荆苷的含量,而在根中牡荆苷的含量较高。

3结论

3.1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65%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15rain。

3.2建立了同时检测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HIQSilCISV(250mm×4.6mm,5tan);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汕;柱温30℃。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牡荆苷、异牡荆苷在2—200r-∥L线性关系良好;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28卷

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牡荆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2.93%,异牡荆苷峰面积RSD最大为2.69%;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峰面积RSD分别为2.9l%和3.37%;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8%(RSD3.21%)和98.63%(RSD2.96%);样品在24h内稳定,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00%。

3.3测定了木豆根、茎、叶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牡荆苷在木豆根、茎、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83、0.066、0.768mg/g,异牡荆苷在木豆根、茎、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0.139、0.799mg/S。参考文献:

【1]李正红,周朝鸿.谷勇,等.中国木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林业科学研究.2{301.14(6):674-681.

E2]刘秀贤,李正红.张建云,等.不同种皮色木豆蛋白质淀粉含量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3):49—53.

【3]刘秀贤,李正红.邓疆,等.不同品种及单株木豆叶蛋白质含量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4):19-21.

【4]袁浩,姚伦龙,陈隆宽.柳豆叶用于感染创面546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6):352-353.

[5]孙绍美,宋玉梅,刘俭,等.木豆棠制剂药理作用研究[J].中草药.1995,26(3):147—148.

[6]ZUYmjs¨g,F1JYu-jie,LIUWei,etu1.SimdlaneousdeterminationoffourflavonoidBinPige∞p∞(国曲mo咖n(L.)MiUsp.)leavesusingRP-LC—DAD[J].Chromatographia,2006,63(9/10):499-505.

[7]FUYu-jie,ZUYuan-gang,LIUWei,ela1.Preparativeseparationofvitexinandisovitexinfrompigeonpeaextraetawith/llⅫOpOrOIl8resins[J】.Journal0fChromatographyA,2007,1139(2):206-213.

[8]林励。谢宁。程紫骅.木豆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30(1):21—23.

[9]林励,谢宁,程紫骅,等.木豆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的分离与鉴定[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1):49-51.

[10]AGNESEAM,PEREZC。CABRERAJL.Adesm/a嘲西Ⅷ:antimicrobialactivityandchemicalstudy[J】.Phytomedieine,2001,8(5):389—394.

[11]PICERNOP,MENCHERINIT,LAUROMR,eta1.PhenoHeconstituentsandantioxidantpropertiesofXanthosoma痂‰leaves[J】.Journal0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3,51(22):6423--6428.

[12]BRAMATIL.AQUILANOF,PIETTAP.Unfermentedrooibestea:quantitativecharacterizationofflavonoi&byHPLC—UVanddetemfinafiOndthetotalmatioxidantactivity【j].Journal0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3,51(25):7472-7474.

[13]HIENTV.HUONGNB。HUNGPM,etul.Radiopmteetiveeffectsofvitexlnforbreastcancerpatientsundergoingradiotherapywithcobult-60[J].IntegrativeCancerTherapies,2002,l(1):38-44.

[14]ZHANGYu,BAOBi-li,LUBo-yi.etu1.DeterminationofflavoneC-ducesidesinantioxidam0fbambooleaves(AOB)fortifiedfoodsbyreversed-phasehi曲-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withultravioletdiodemaydetection[J].Journal0fCluummographyA,2005,1065(2):177—185.

征订启事

《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刊物。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材料等,主要包括植物资源的热转化、热化学转化和活性炭,木材化学和制泉造纸,生物质原料水解,松脂及松香、松节油、植物多酚、林产香料、油脂、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木工胶黏荆,树木寄生产物以友其他森林天然产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刊自1981年创刊,被美国《CA》、美国“鸟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CABAbstracts)、英国<FPA)、俄罗斯《P永>、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捂~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遵选)数据库”、‘中国农业核

心期刊概览2006)等10多种大型刊库收录。

本刊2007年起改为双月刊.逢双月月束出版,大16开,定价:15.oo元,全年90.00元。本刊刊号:ISSN0253—2417,CN32一1149/S。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59;国外发行代号:05941。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地址:210042南京市镜金五村16号林化所内。电话:(025)85482493;传真:(0篮)85482493;E-mail:曲@rip.163.eom;http://www.ci币.∞.C110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作者:佟美鸿, 刘威, 付玉杰, 孔羽, 顾成波, 张琳, TONG Mei-hong, LIU Wei, FU Yu-jie, KONG Yu, GU Cheng-bo, ZHANG Lin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英文刊名:CHEMISTRY AND INDUSTTY OF FOREST PRODUCTS

年,卷(期):2008,28(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4条)

1.李正红.周朝鸿.谷勇.张建云中国木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期刊论文]-林业科学研究 2001(6)

2.刘秀贤.李正红.张建云.惠雅玲.周朝鸿不同种皮色木豆蛋白质淀粉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3)

3.刘秀贤.李正红.邓疆.谷勇.甘瑾不同品种及单株木豆叶蛋白质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6(4)

4.袁浩.姚伦龙.陈隆宽柳豆叶用于感染创面546例疗效观察 1984(6)

5.孙绍美.宋玉梅.刘俭木豆素制剂药理作用研究 1995(3)

6.ZU Yuan-gang.FU Yu-jie.LIU Wei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our flavonoids in pigeonpea (Cajanus cajan(L.) Millsp.) leaves using RP-LC-DAD 2006(9/10)

7.FU Yu-jie.ZU Yuan-gang.LIU Wei 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vitexin and isovitexin from pigeonpea extracts with macroporous resins 2007(2)

8.林励.谢宁.程紫骅木豆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9(1)

9.林励.谢宁.程紫骅.魏敏.刘秀芬.刘艳平木豆中牡荆甙与异牡荆甙的分离与鉴定[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1)

10.AGNESE A M.PEREZ C.CABRERA J L Adesmia aegiceras: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study

2001(5)

11.PICERNO P.MENCHERIN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URO M R Phenolic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Xanthosoma violaceum leaves 2003(22)

12.BRAMATI L.AQUILANO F.PIETTA P Unfermented rooibos tea: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lavonoids by HPLC-UV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2003(25)

13.HIEN T V.HUONG N B.HUNG P M Ra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vitexi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with cobalt-60 2002(1)

14.ZHANG Yu.BAO Bi-li.LU Bo-yi Determination of flavone C-glucosides in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AOB) fortified foods by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 diode array detection 2005(2)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侯春莲木豆叶中牡荆苷与异牡荆苷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2006

本文研究了超声提取木豆叶中同分异构体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工艺,并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和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较佳工艺条件,同时对木豆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1.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检测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HPLC定量分析检测方法:色谱柱为ODS柱(4.6mm×25cm),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流动相CH3OH:0.4%H3PO4=35:65。 2.对木豆叶中的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超声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影响提取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的超声提取工艺参数: 溶剂及液固比:60%乙醇

,20:1提取时间:45min提取功率:250w提取温度:40~50℃提取次数:3次实验表明超声提取法提取率高,牡荆苷和异牡荆苷提取率分别为0.1856%和0.1385%。 3.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DS-5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分离条件,大孔吸

佳树脂:ADS-5温度:25℃上样液pH:3.5-4上样液浓度:30mg/mL吸附平衡时间:2h动态吸附、解吸流速:1mL/min 4.确定了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工艺,得到含量为28.1451%的牡荆苷和6.5682%异牡荆苷粗品,收率分别为31.8612%和32.1248%;用硅胶柱层析继续纯化牡荆苷、异牡荆苷粗品,牡荆苷的含量由28.1451%达到83.1216%,收率为57.4153%;异牡荆苷的含量由6.5682%达到68.3653%,收率为52.3514%。

5.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均为3.00mg/mL,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种相应的革兰氏阳性菌的MIC分别为

1.50mg/mL、1.50mg/mL和0.75mg/mL。由抑菌动态曲线表明,当木豆乙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浓度为2MIC(MBC)时,在前12小时细菌数量一直减少直至12小时,细菌完全被杀死。

2.期刊论文李功营.唐洪梅.丘振文.黄月纯.张映娜.LI Gongying.TANG Hongmei.QIU Zhenwen.HUANG Yuechun.

ZHANG Yingna岭南常用中药木豆叶中牡荆苷的HPLC含量测定-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

目的 建立木豆叶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ol ODS2 C18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0~20 min,甲醇:1%醋酸

(25:75),20 min后,甲醇:1%醋酸(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9 nm.结果 牡荆苷在0.104 4~0.5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为0.63%.结论 该法简便,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作为木豆叶中牡荆苷含量测定方法.

3.会议论文曾彩芳.肖佳尚HPLC法测定木豆叶中牡荆苷的含量2006

目的:建立木豆叶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牡荆苷的含量,色谱柱:Nucleodur C18 Gravity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

: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9nm.结果:牡荆苷在0.108~0.541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为1.3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木豆叶的质量控制.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Periodical_lchxygy200806008.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27日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乙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 黄酮和黄酮醇类 黄酮或黄酮醇的带Ⅰ是由B环桂皮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Ⅱ是由A环的苯甲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 黄酮和黄酮醇的UV光谱图形相似,仅带Ⅰ位置不同,黄酮带Ⅰ位于304~350nm,黄酮醇带Ⅰ位于358~385nm。利用带Ⅰ的峰位不同,可以区别这两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的B环或A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和形状。例如,7和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可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又如3-或5-位引入羟基,因能与C4=O形成氢键缔合,前者使带Ⅰ向红位移,后者使带Ⅰ、带Ⅱ均向红位移。B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带Ⅰ向红位移值(nm)也逐渐增加,但不能使带Ⅱ产生位移。有时(例如3',4'-位有2个羟基或2个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仅可能影响带Ⅱ的形状,使带Ⅱ歧分为双峰或1个主峰(Ⅱb位于短波处)和1个肩峰(sh)或弯曲(Ⅱa位于长波处)。 A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Ⅱ向红位移,而对带Ⅰ无影响,或影响甚微(但5-羟基例外)。 黄酮或黄酮醇的3-,5-或4'-羟基被甲基化或苷化后,可使带Ⅰ向紫位移,3-OH甲基化或 1.甲醇钠(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4'-OH,3、4'-二OH或3、3'、4'-三OH。

RP_HPLC法测定山楂叶中牡荆素的含量

面积(Y)为横坐标,大黄素、大黄酚量(X)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为: 大黄素:X=413709×10-7Y+314384×10-4, r=019998,线性范围:01018~01090Λg; 大黄酚:X=216575×10-7Y+418197×10-4, r=019999,线性范围:01066~01330Λg。 21217 稳定性试验:照上述色谱条件,每隔2h注入供试品溶液10ΛL,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h内基本稳定,大黄素R SD为118%,大黄酚R SD为210%。 21218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ΛL,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结果大黄素R SD= 018%,大黄酚R SD=110%。 21219 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取批号为 990917的样品1g(5份),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1213项下操作,依法制备、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及其R SD分别为9714%、111%,9813%、112%(n=5)。 212110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Λ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总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糖脂康胶囊中有效成分测定结果(n=3) 批 号大黄素、大黄酚总含量(m g 粒)R SD(%) 9909090.220.7 9909170.171.0 9909190.260.6 3 讨论 本实验建立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糖脂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12000年版1一部1 [2] 刘敏彦,王 超,王玉峰1丹参中丹参酮 A层析条件改进分 析[J]1中成药,2001,23(7):52725281 RP-HPLC法测定山楂叶中牡荆素的含量 胡光祥,於洪建,邵云东,方立军Ξ (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402) 山楂叶系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 ra taeg us p inna t2 if id a B ge var1M ajor N1E1或野山楂C1cunea ta Sieb1et Zucc1的干燥叶。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保护心肌和正性肌力的作用[1,2]。山楂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牡荆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有效天然活性成分之一[3]。因此,本研究采用H PL C,以外标峰面积法对山楂叶及山楂叶提取物中的牡荆素进行定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L C210A TV P高效液相色谱仪(SH I M AD Z U), SPD210AV P紫外检测仪(SH I M AD Z U),SS I色谱工作站,UV22401紫外扫描仪(SH IM AD Z U);牡荆素对照品(Ch rom aD ex Inc1),山楂叶购自河北省安国药材市场,甲醇与乙腈为优级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2 方法和结果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henom enex C18 (250mm×416mm,5Λm);流动相为水2乙腈(80∶20);流速为110mL m in;检测波长为268nm。 212 对照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在80℃减压干燥2h的牡荆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819Λg mL的溶液,摇匀,即得。 213 样品溶液配制:取经粉碎、80℃减压干燥2h 山楂叶粉末,精密称取0115g,置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提取1h,放置至室温,用甲醇补足至刻度,摇匀,即得。 214 检测波长的选择:经紫外扫描确定牡荆素仅在268nm处有最大吸收,故检测波长定为268nm。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分别以210,410,610,810,1010,1210ΛL进样分析,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吸收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对照品溶液进样量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12690X+191913,r=019995。表明牡荆素进样量在010178~011068Λg范围内线性 ? 5 9 ?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i onal and H erbal D rugs 2002年第33卷第10期 Ξ收稿日期:2001212207 作者简介:胡光祥(19762),男,安徽霍邱人,2000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检测。T el:(022)26723305 E2 m ail:tjjf@public1com1cn

各种花的作用及功效

山楂的功效: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山楂的作用: 1、防癌、抗癌 近年研究发现,山楂中含有一种叫牡荆素的化合物,具有抗癌的作用。 亚硝胺、黄曲霉素均可诱发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或加重,而实验研究表明,山楂提取液不仅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还可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所以,消化道癌症的高危人群应经常食用山楂,对于已经患有癌症的患者,若出现消化不良时也可用山楂、大米一起煮粥食用,这样既可助消化,又可起到辅助抗癌的作用。 2、强心、降血脂、降血压 临床研究证实,山楂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因此,高血脂、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每日可取生山楂15~30克,水煎代茶饮。 3、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玫瑰花的作用及功效:性质温和、男女皆宜。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美颜护肤、对肝及胃有调理的作用、并可消除疲劳、改善体质,玫瑰花茶的味道清香幽雅,能令人缓和情绪、纾解抑郁,能改善内分泌失调,解除腰酸背痛,对消除疲劳和伤口愈合,滋润养颜,护肤美容,活血,保护肝脏,和胃养肝,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之功能。可治慢性胃炎及肝炎。疏肝解郁,健脾降火和血散淤等功效,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调整内分泌,最适合因内分泌紊乱而肥胖的mm,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它的养颜美容功效,常饮可去除皮肤上的黑斑,令皮肤嫩白自然,防皱纹也有帮助。可改善体质,肝郁气滞型的减肥可多喝,有助于减肥;有丰胸调经之效;还可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瘦身的佳品。由于玫瑰花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治疗口臭效果也很好长期饮用可改善睡眠。玫瑰花茶还有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因而可减肥,饭后饮用效果最好。因玫瑰花有收敛作用,如有便秘者不宜过多饮用;玫瑰花可理气解郁活血,乾燥后的玫瑰花蒂若呈白色粉块状,为采收的胶值凝结,而非发霉;对于原发性经痛,可用约八克的玫瑰花,沸水冲泡10分钟,加些红糖饮用。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 1.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 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 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1.4 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酚甘油含量。 2 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穿卜草中分离得到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清除炎性因子,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菌抗病毒作用 3.1 抗菌作用甘草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黑根霉、灰葡萄抱、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新型隐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明显抑制的生长。 3.2 抗病毒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芦丁能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黄芪总黄酮对人疤疹病毒(HSV21)感染的豚鼠皮肤,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异黄芪282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总之黄酮类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疤疹病毒、登革热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3 抗HIV活性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匀陨灾活性,其作用的靶点均分别为作用于HIV逆转录酶、HIV 蛋白酶、HIV整合酶,作用于HIV启动子,没有明确作用点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黄芩素可对抗中逆转录酶。 4 抗肿瘤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促进抗肿瘤细胞增殖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作用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且二者之前具有显著相关性,抗自由基及氧化应激的能力强,则

浮萍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浮萍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紫萍全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录的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辛、寒,入肺经,有祛风,发汗,利尿,消肿,行水,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骨髓炎、急性肾炎、荨麻疹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紫萍中含有醋酸钾和氯化钾,因此紫萍具有利尿的作用。报道指出,紫萍可以防止体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因此紫萍也被用来治疗唇癌。此外,有研究表明紫萍在体外对埃可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感染同时或感染后可延缓病变出现时间。浮萍中黄酮和多糖成分有着较高的药理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着两种化学成分的研究,初步讨论浮萍的药理作用。 关键字浮萍黄酮多糖药理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 1 绪论............................................................................................................................................. 1.1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黄酮类化合物简介及其研究进展................................................................................... 2 浮萍化学成分 2.1 浮萍的药用研究概况............................................................................................................... 2.2浮萍化学成分................................................................................................................ 3 药用价值 3.1浮萍多糖的药用研究....................................................................................................... 3.2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现在国际上多糖研究以日本、美国、德国和加拿大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自80 年代以后各地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掀起,目前已进入迅速发展和空前活跃阶段。至今研究最多的是从细菌中得到的各种荚膜多糖,它们在医学上主要用于免疫治疗的疫苗。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其中有大量植物含有丰富的多糖,如香菇多糖、人参多糖、芸芝多糖、银耳多糖、枸杞多糖、猪苓多糖等,且都已经被证明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对天然植物多糖的研究开发还不够。研究证明,多糖是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促进抗体生成、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激活补体系统等途径实现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多糖还能作用于细胞粘附分子、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并且对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多糖类化合物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多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衰老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功效。 1.2黄酮类化合物简介及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指两个苯基通过三碳链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即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的一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大都呈黄色,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多数以甙的形式存在,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的种类较多,包括: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异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1.分类

几种重要黄酮类化合物: 黄芩苷甘草素 O O 876 5 4 3 25'1'6' 2'4'3' 1 OH HO O O COOH OH OH OH O O 8 6 5 4 325' 1'6' 2'4'3'1 HO OH 7 牡荆素葛根素 O 7 6 54 325'1'6' 2'4'3'1 OH HO 8 O HO HO CH 2OH HO O O 6 5 425' 1' 6' 2' 3'1 3 OH HO O HO HO CH 2OH HO 78 4' 槲皮素(+)-儿茶素 O O 8 7 6 54 325'1'6' 2'4'3' 1 OH HO OH OH OH 2. UV 谱 1)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 谱

识别诀窍: 1.单纯黄酮在带Ⅱ最大吸收波长为250nm,如红移将近20nm考虑 5位有羟基取代,一旦红移不超过10nm,则一定5位无羟基取代,如果稍稍红移,则6、7、8位可能有羟基取代; 2.带Ⅱ强,带Ⅰ弱(肩峰),考虑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 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最大吸收波长比异黄酮大; 3.带Ⅱ弱(近乎肩峰),带Ⅰ强,考虑查耳酮和橙酮,橙酮最大 吸收波长比查耳酮大; 4.带Ⅱ带Ⅰ都有一定程度的峰(此时可能带Ⅱ弱,带Ⅰ强,但不同于 查耳酮和橙酮,不是肩峰),此时考虑黄酮和黄酮醇,黄酮醇带Ⅰ最大吸收波长比黄酮大(还是由于羟基的影响而红移);当带Ⅰ>350

nm,则多为黄酮醇或其苷类; 5.如果带Ⅰ最大吸收波长超过了400nm,极少可能为上述黄酮类, 有可能为橙酮类或花青素类; 6.3-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328—357nm)与黄酮的带Ⅰ波长范 围重叠,5-OH甲基化使带Ⅰ和带Ⅱ紫移5—15nm,4’-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紫移3—10nm。 2)加入诊断试剂的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谱 因黄酮及其苷类均可溶于甲醇(MeOH)和乙醇,而乙醇中含有的痕迹量水 分可以抑制诊断试剂三氯化铝(AlCl3)与黄酮上邻二酚羟基(OH)形成络合物,故多选用MeOH做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用的溶剂;然后在溶有样品的MeOH溶液中,分别加入五种诊断试剂:甲醇钠(NaOMe)、醋酸钠(NaOAc)、醋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AlCl3)、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将测得的各种谱图进行对比分析,解析该类化合物的结构。 1加入NaOMe后立即测定。 如带Ⅰ红移40—60 nm,且强度不降,示有4’-OH;如带Ⅰ红移50—60 nm,强度下降,示有3-OH而无4’-OH;如5 min后测得的图谱带Ⅰ、带Ⅱ均衰减,示有对碱敏感的取代图式,如3’,4’-、3,3’,4’-、5,6,7-、5,7,8-、3’,4’,5’-OH取代等。 原因:母核上的所有酚OH在NaOMe强碱性下均可解离,故可引起相应峰带大幅度红移。 2加入NaOAc(未熔融)。 带Ⅱ红移5—20 nm时,示有7-OH;如带Ⅰ在长波一侧有明显肩峰时,示有4’-OH,但无3-及/或7-OH。

黄铜类成分分析

黄酮类成分分析 一、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 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 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生长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向天果这种野生植物同样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成分,具有很广范的药用功效,《马来西亚草药目录》中记载,向天果味苦、涩、性凉,解热、收敛、种仁强壮!其种子主治:糖尿病、高血压。 中文名 黄酮类化合物 英文名 flavonoids 别称 黄碱素、黄酮 化学式 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系列化合物 外观 多显黄色;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 二、定性鉴别 (一)显色反应 1、盐酸-镁粉还原反应 取药材粉末少许与试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数毫升温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min内即出现颜色。大多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显红-紫红色,黄酮类显橙色,异黄酮及查尔酮类无变化。如芦丁的盐酸镁粉反应中溶液由黄色变红色。其他还原反应还有:盐酸-锌粉反应,黄酮、黄酮醇类常不显色,只有二氢黄酮醇类可被锌粉还原呈深红色;钠-汞齐反应,黄酮类成分可产生黄、橙、红等色;四氢硼钠(钾)反应,仅二氢黄酮醇类可被四氢硼钠还原呈红色,其他黄酮类不反应。 例大山楂丸的鉴别 主要组成: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鉴别:取本品9g,剪碎,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加热使溶解,加正丁醇15ml振瑶提取,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少量镁粉与盐酸2-3滴,加热4-5分钟后,即显橙红色。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配合反应 黄酮类成分和铝盐、镁盐、铅盐、锆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可供某些类 型黄酮的鉴别。产生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如5-羟基、3-羟基或邻二羟基。根据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进行定量测定。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与二氯氧化锆等试剂。

2010版药典中的对照品

1,3-O-咖啡酰奎宁酸 1,8-二羟基蒽醌 1-甲基海因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5-二-O咖啡酰奎宁酸 3’6-二芥子酰基蔗糖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人三醇 4-甲氧基水杨醛 4-羟基苯乙酸 4,5-二-O-咖啡酰奎宁酸 8-O-乙酰山栀苷甲酯 5-甲基蜂蜜曲霉素 5-羟甲基糠醛 6-姜辣素 23-乙酰泽泻醇B α-三联噻吩 α-亚麻酸 α-油松节醇 α-香附酮 α-常春藤皂苷

α-蒎烯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β-丁香烯 β-谷甾醇 β-蒎烯 β-蜕皮甾酮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乙硫磷 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乙酰甲胺磷 乙酰哈巴苷 乙酰缬草三酯 乙酰龙脑酯 二氢欧山芹当归酸酯 二氢辣椒素 二嗪农 (一)-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苷丁香酚 七叶皂苷钠 人参二醇 人参三醇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f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o 儿茶素 三七皂苷R1三白草酮 土的宁 土木香内酯土贝母苷甲土荆皮乙酸大车前苷 大叶茜草素大豆苷元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大戟二烯醇大蒜素 山麦冬皂苷B

山奈素 山栀苷甲酯 山姜素 千金子甾醇 川续断皂苷Ⅵ(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乙 川楝素 久效磷 广藿香酮 女贞苷 小豆蔻明 马钱子碱 马拉硫磷 马钱苷 马兜铃酸 王不留行黄酮苷 天麻素 无水葡萄糖 木兰脂素 木香烃内酯 木通苯乙醇苷B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木蝴蝶苷B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五氯硝基苯 太子参环肽B 贝母辛 贝母素乙 贝母素甲 牛血清白蛋白牛蒡苷 牛黄胆酸钠 牛磺酸 牛欢熊去氧胆酸毛兰素 毛两面针素 毛蕊花糖苷 升麻素苷 长梗冬青苷 反式茴香脑 丹皮酚

山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山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耿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摘要:山楂,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更具有很强的药理性作用。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山楂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阐述了山楂的药理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山楂的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实验,其资源丰富,对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有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山楂;药理研究 山楂(Crataegus L.) 为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植物,落叶稀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球大有250种[1]。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归、胃、肝经。其主要成份有金丝桃苷、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成份和柠檬酸、山楂酸、延胡索酸、熊果酸等有机酸类成份。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功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等。现将近几年来山楂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 1.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1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1)山楂叶总黄酮及低聚花青素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可能是由于黄酮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提高心肌代谢所致,在实验所用剂量条件下,山楂聚合黄酮与羟乙基芦丁有与心得安相似的抗心肌梗塞作用,但作用强度稍逊于心得安[2]。(2)山楂叶总黄酮对缺血缺氧损伤后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山楂叶总黄酮能减轻缺血氧损伤后心肌细胞心率失常的程度,推迟心肌细胞的停搏时间,减少心肌细胞LDH的释放量,降低MDA含量并提高细胞内SOD 酶的活力和NO的含量[3]。另外,研究发现山楂提取物原花青素可能依赖内皮素,通过NO的介导而使离体大鼠的主动脉舒张,也可能通过激活四乙胺敏感的K+通道所致[4]。(3)锐刺山楂根、叶和花的甘油2乙醇提取物,甘油2水提取物和水2乙醇提取物能影响离体灌流兔心的心率,收缩力和冠脉流量,而其中幼根的甘油2乙醇提取物活性最强,并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5]。随着心脏缺血时间延长,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将增加,锐刺山楂能明显减少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过程释放的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可能是由于山楂对心肌细胞膜保护并减少心肌损伤作用所致[6]。研究不同剂量的北山楂水煎醇沉液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北山楂对S-T段增幅、心率、Q-T期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实际上存在于植物的所有部分,包括根、心材、树皮、叶、果实和花中,光全作用中约有2%的碳源被转化成类黄酮。早在3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维生素C样的活性,曾一度被视为是维生素P。至今法国与俄罗斯仍继续称黄酮类化合物为维生素P。Pratt等人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认为黄酮是作为一级抗氧化剂而起作用的,它们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黄酮抗油脂过氧化的作用早在60年代就已经被证实了。80年代以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转向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抗衰老及对老年病的防治功效上。 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消炎、抑制异常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阻力下降、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影响血压、改变体内酶活性、改善微循环、解痉、抑菌、抗肝炎病毒、抗肿瘤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草药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很多,已经证明类黄酮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份。例如满山红中的杜鹃素、小叶枇杷中的小叶枇杷素、矮地茶中的槲皮苷、铁包金中的芦丁、白毛夏枯草和青兰中的木犀草素、红管药中的槲皮素、葛根中的黄豆苷与葛根素、毛冬青与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黄芩中的抗菌成分黄芩素和解热有效成分黄芩苷等。此外,还有很多中草药富含黄酮类成分,如槐米、陈皮、射干、红花、甘草、蒲黄、枳实、芫花、金银花、菊花、山楂、淫羊藿、桎木和地锦等。除了药用价值外,其中的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来源自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显然可应用在功能性食品。 黄酮和黄酮醇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用蔬菜及水果中,在沙棘、山楂、洋葱等中含量较高,茶叶、蜂蜜、果汁、葡萄酒中含量丰富。椐估计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这类物质可达1g,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无显著毒性,大鼠对槲皮素的经口LD50为10~50g/kg ,小鼠一次口服15g/kg,观察7d无一死亡。临床病人摄取芦丁2.25g持续7d或60mg/d连续5年,均无任何副反应。在其他一系列大剂量、长时间的动物试验中,均未发现有致癌性。显性致死试验、细胞姐妹染色体试验、微核试验证明槲皮素类衍生物无致突变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 ⑴调节毛细血管的脆性与渗透性。 ⑵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仅次于维生素E。 ⑶具有金属螯合的能力,可影响酶与膜的活性。 ⑷对维生素C有增效作用,似乎有稳定人体组织内维生素C的作用。 ⑸具有抑制细菌和抗生素的作用,这种作用使普通食物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相当高。 ⑹在两方面表现有抗癌作用,一方面是对恶性细胞的抑制(即停止或抑制细胞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从生化方面保护细胞免受致癌物的损害。 尽管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看法尚有矛盾的方面,但它目前仍被应用来防治下列一些疾病: ⑴毛细血管的脆性和出血。 ⑵牙龈出血。 ⑶眼的视网膜内出血。

广东中药材标准 木豆叶

广东中药材标准木豆叶 木豆叶 Mudouye FOLIUM CAJANI 本品为豆科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枝梗及杂质,晒干。【性状】本品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卷缩或半卷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柔毛,下表面毛密并有黄白色腺点。叶柄长约1~3.5cm。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具稍凸起的气孔。非腺毛下表皮较上表皮多,由1~2个细胞组成,上部尖;腺毛偶见,腺头细胞1个,较大,腺柄细胞1个。栅栏组织为1列细胞,偶见2列;海绵组织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壁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主脉上表皮内侧有数列厚角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牡荆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 丙酮-甲酸-水(25:40:25:8: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6.0%(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炮制】除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小儿水痘,痈肿疮疖。 【用法与用量】15~6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起草说明· 别名:观音豆、树豆、三叶豆、野黄豆、山豆根。 本品为广东地区习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肾健骨,祛腐生肌之功效,用于小儿水痘,痈肿疮疖等。 主产于江苏、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为培植;生长于海拔300~600m 或低旷沙地、山坡、疏林。 【来源】豆科植物木豆Caianus cajan(L.)Millsp.为小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有灰色短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2~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柔毛,下表面毛密并有黄白色腺点。叶柄长约2cm。初夏开黄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腋生,具梗,有花数朵,长3~7cm;花萼钟形,5齿,披针形,内外被短柔毛并有腺点;雄蕊10枚,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荚果扁条形,长4~7cm,有线状长喙,被黄色柔毛,果皮在种子间有凹陷的斜槽,稍呈扭曲状。种子3~5颗,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 【成分】含牡荆苷(vitexin)、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pinostrobin)、柚皮素-4',7-二甲氧醚 (naringenin-4',7-dimethylether)、α-羧基-3-羟基-4-异戊烯基-5-甲氧基芪 (α-carboxyl-3-hydroxy-4-isoprenyl-5-methoxy-stiolbene)、3-羟基-4-异戊烯基-5-甲氧基芪(lougistyline A)、α-异戊烯基-3-甲氧基-5-羟基芪(lougistyline C)、β-香树脂醇、水杨酸、虫膝蜡醇(laccerol)、β-谷甾醇和三十一烷等。

珍稀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5, 4, 39-4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journal/b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10.12677/br.2015.43006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 Rare Medicinal Plant: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 Jing Wang1, Wanli Guo1,2*, Dongfeng Yang1,2, Yidou Xue1,Xinhan Xu3, Zongsuo Liang1,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Key Laboratory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Zhejiang 3San Ye 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of Hangzhou,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liangz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 *gwl10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2nd, 2015; published: Jun. 25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 (Vitaceae) is a folk and rare medicinal plant, and specifi-cally, it is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China. As a popular folk medicine, the entire herb, especially, its root has some medical proper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ti-virus, detoxification and anti-pyretic. It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fevers, children convulsions, pneumonia, etc. As-toundingly, it has been reported recently that T. hemsleyanum has significantly curative effects in terms of anti-tumor, anti-virus, immune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 action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bioengineering of T. hemsleyanum, and the aim is to gather all the possible references to help scientists in future study. Keywords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Bioengineering 珍稀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王静1,郭万里1,2*,杨东风1,2,薛亦豆1,许鑫瀚3,梁宗锁1,2* *通讯作者。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_王慧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利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 (2010)09-0347-04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 王慧(1974-),女,山东临沭人,主管药师,从事质量控制工作 E-mail : wanghui06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4235748.html, Progress in Bioactivity of Flavonoids WANG Hui (Shandong Bausch & Lomb Freda Phar. Co., Ltd., Jinan 250101, China ) Abstract: Flavonoids are polyphenols widely found in nature and they have many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anti-tumor, 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ti-oxidation and anti-ag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us,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of flavonoid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lavonoids. Key Words: flavonoids; bioactivity; review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植物成分,具有C6-C3-C6 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代谢物。主要分为黄酮及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双黄酮类,以及查尔酮、花色苷等[1]。黄酮类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对哺乳动物和其它类型的细胞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有高度的化学反应性,例如清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又有抑制酶活性、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药理作用,且无毒无害。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茶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进展很快。1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且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余者则无。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系非平面型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溶解度稍大[2]。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 [11] Denyer S P, Baird R M. Guide to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in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M].2nd e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6: 325-326. [12] Mao k, Masafumi U, Takeshi K, et al Evaluation of acute corneal barrier change induced by topically applied preservatives using corneal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 resistance in vivo [J].Cornea , 2010, 29(1): 80-85. [13] Noecker R. Effects of common ophthalmic preservatives on ocular health[J]. Adv Ther , 2001, 18: 205-215. [14] Kostenbauder H B. Phys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lock S S.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Preservation[M].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and Febiger, 1983: 811-828. [15] Berry H, Michaels I. The 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ethylene glycol and some of its monoalkyl ethers against Bacterium coli [J]. J Pharm Pharmacol , 1950, 2: 243-24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