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可能性教学设计

结果证明了我们的猜想,下面我们快速做一个练习,检验一下,让老师看看你的实力。拿出学具纸,看“练习1”,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要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1号盒和2号盒),8个白球,4个白球和4个橙球;水果模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些什么呢?” 师:利用这个硬币我们可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玩吗? 教师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经过好几次的“猜正反”。(学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结果能确定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出示主题图(第104页),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摸球活动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纸盒。 请每组的组长在1号盒里放入8个白球。 1、1号盒,体验“一定” * 猜一猜,摸一摸 请每位小朋友从1号盒里摸出一个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猜是什么颜色,摸球之后看看是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颜色启示录下来,记录后,把球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到下一个同学摸。 * 议一议,说一说 各人摸完后,根据各组记录球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师:大家都知道1号盒里只有白球,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问:在1号盒里能不能摸出红球?蓝球呢?…… 让学生体验到“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3、2号盒,体验“可能”

公开课《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4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实践、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猜礼物 2.猜猜糖果在哪只手里。 3.(1)教师将颗糖果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4.(2)教师打开没有糖果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糖果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5.3.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师:下周星期三就是万圣节了,老师打算在我们班举办一次联欢会。为了增加联欢会的趣味性,老师决定现场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告知学生),放在桌上,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并分三步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 城南小学王润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数学学习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我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猜想、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展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出示鼓和花)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猜一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学生回答:击鼓传花)老师想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选三位同学做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鼓声停下时,花落在谁的手里,谁就是本节课的“幸运之星”。你们猜一猜谁会成为本节课的幸运之星呢?(每位同学都有可能) (师生共同进行击鼓传花游戏) 教师:老师为这三位同学准备了礼物,分别是铅笔、橡皮和彩笔。究竟谁会得到什么礼物,我们用现场抽签的方式决定。首先是第

可能性例1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可能性》例1教学设计 杨亚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4-4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学生1:可能是橘子。 学生2:可能是梨子。 学生3:可能是香蕉。 学生4:可能是橙子。 学生5:可能是黄瓜。 教师:老师带的是水果,黄瓜是蔬菜,它可能是水果吗? 学生:不可能。 教师:我来给大家提示一下,它是黄色的,像弯弯的月牙,是大猩猩喜欢的水果。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一定是香蕉。) 教师:老师没有提示前你们猜的可能是橘子、可能是梨子,当老师提示后你们一下就说

出了这个水果一定是香蕉。像这些“可能”、“一定”、“不可能”都属于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学一学 1.课本44页例1,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师:十一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一次班会,会上每人要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三种节目类型。 (1)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2)小结:每位同学表演的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①唱歌;②跳舞;③朗诵。(板书) 2、教师:现在有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小明抽到了跳舞,小丽接下来可能抽到什么?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一致的结果。 (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小丽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不可能抽到跳舞。(3)教师:小丽抽到了朗诵,最后只剩下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学生:一定是唱歌。3.交流反馈。 师小结: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做一做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黄球,二号盒子放的有黄球、红球和白球。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白球?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红球?等问题。 2.找学生做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四、议一议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揭题:可能性) 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转转盘猜测 师:同学们喜欢转转盘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转转盘的游戏。(依次出示不同的转盘,第一次出示平均分成两份有两种颜色的转盘,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种颜色的转盘,最后出示没有平均分的转盘,但是也有四种颜色。) 师:分别出示第一和第二个转盘,分别问学生指针会停留在哪里? 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第三个转盘,看看它与前面两个有什么不同?指针可能停在哪儿?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跟上面两个转盘一样,也是4种可能,因为这个转盘虽然分成了四个小份,依然只有4种颜色。 师:那转动转盘后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最有可能停在蓝色区域,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大些;而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小些。 师:也就是说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对不对?

可能性教案设计完整版

可能性 李新庄镇中心小学郭灿灿 教学目标:1.使同学了解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2.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同学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3.渗透数学概率思想。 教学重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白棋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游戏中度过,在玩的同时希望大家能积极思考,踊跃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开心课堂,你们先猜一猜游戏。 师:它就在这两个盒子里的任意一个,大家猜一猜,他在哪个盒子里? (1)感受“可能” (2)感受“一定” (打开没有放宝贝的盒子)现在礼物在那个盒子里? 师:确定吗? 师:一定在我的2号盒子里吗? 师:果然在2号盒子里,这是一个铅笔盒。 师:老师没有提示的时候,可能在1号盒子里,可能在2号盒子里。老师打开后你们说宝贝肯定在我1号盒子里,生活中的事情就猜礼物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有些就可以肯定它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你们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生: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 (一)抽出后放回 1.教学“可能” (1)猜想。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写着什么?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现在我把他们都放在一起,大家来猜一猜,如果让你从中抽一张,你会抽到什么节目?生:会抽到唱歌。 师:一定会抽到唱歌吗? 生:不一定。 师:那我该怎么说? 生:可能会抽到唱歌。 师:谁与他的意见不同? 生:可能会抽到跳舞。 生:可能会抽到朗诵。 师:他们说可能会抽到唱歌,可能会抽到跳舞,可能会抽到朗诵,谁说的有道理? 生:都有道理。 师:为什么呢? 师总结:因为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所以,如果让你抽,可能抽到唱歌,可能抽到跳舞,还可能抽到朗诵。 (2)验证 师:自己动手抽一抽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好不好? 生:好。 师:你第一个抽。一起说。 师:谁还想试一试?(把刚才抽取的卡片放回原来的卡片中) 师:谁再来?(摁住学生的手,稍作停顿)猜一猜他会抽到什么节目? 注意:整个活动一定要使学生抽出三种节目。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 师:看来,这三张卡片中抽取,我们可能抽到唱歌,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跳舞。大家的猜测是正确的。 师:你们会抽到魔术吗?

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 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最新小学数学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概率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三、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做游戏,是吗?那么在今天上课前,我和大家一起先来玩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会玩,是吧?可别小看这个小游戏,它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不信我们玩玩看!我说石头剪子布之后,大家同时出手势,不许变哦,我们一起看看有多少个小朋友能赢老师。(师生共玩) 谁赢了老师?谁输了?(学生举手表示)怎么还有几个小朋友没举手呢?有输,有赢,还有平的,你们在玩游戏之前想赢老师吗?那为什么想赢,有的小朋友没有赢呢?(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平) 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次我告诉你们我要出剪刀,(再玩一次师出剪刀),这次结果怎么样?(引导生说出出石头一定赢老师,出布一定输,出剪刀一定打平)师小结:我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时候,如果我不告诉你们我出什么,可能是老师赢,也可能是小朋友赢,我们双方都有赢的可能性,但当我告诉你们我出剪刀,小朋友们就一定会赢了,这里面藏的数学知识,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可能性 过渡:嗯,小朋友们做游戏都特别厉害,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 师:(出示一只盒子)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盒子)老师往袋子里放3个白球和3个黄球。(现场放)接着,我从这个盒里任意摸一个,请小朋友们先猜一猜,老师能摸到什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摸之前,我先用手在里面搅几下,闭上眼睛,然后任意摸一个。(师摸)是什么?(白球)好。我再来摸一个,小朋友先猜猜,会是什么?瞧,是什么?(黄球)我再摸一次,会是什么呢?(黄球)那么通过你的观察,老师摸出的球,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⒉、不可能与一定 师:现在我要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球,肯定摸到白球吗?(不一定,是可能是白球)为什么呢?

可能性教学设计

活动中体验活动后提升 ——三上《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例1、例2的内容,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是一种“不确定性数学”,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内容上有较大区别。这一领域在小学阶段分别出现在以下两个个年级: 教材中,通过新年联欢会抽签演节目的主题图,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1摸棋子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例2呈现6幅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相关的画面,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学情分析: 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前测,盒子中有白、黄两种颜色的球,如果让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你觉得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调查的38个孩子中有24个孩子认为摸到的是白球或者黄球,有14人认为两个颜色都有可能。然后,我又从24个孩子找了两个孩子进行访谈,“从这个盒子中,你一定能摸到白色的,是吗?”他们的答案却是不一定的。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知道摸出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白的或是黄的,但是他们还是只猜其中一种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造成的,

孩子们以前玩的掷硬币、掷骰子等游戏,虽然掷出来结果是不确定的,但是掷完 后的结果却只有一种情况,所以孩子愿意猜一种,他们会认为自己猜对了,或是 猜错了,不会认为是“随机”的结果。这说明三年级孩子心中对可能性的理解还 只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是非常模糊的,只是从生活经验出发的对事情发生结 果的一种判断,没有真正地从概率的角度认识可能性。 3、我的思考: 如何能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活动,如抽奖、放跳棋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 与的抽奖活动,感知到抽奖的结果是可能抽中,也可能抽不中,当盒子里都是白 球时,则不可能抽到黄球,当盒子里都是黄球时,就一定能抽到黄球,在抽奖活 动中,学生感知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也像我们抽奖一样,有些事情的发生是 可能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学生在猜想、操作、验证和解释中,一点 一点地深入认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的描述这种现象。 2.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解释生活中可能性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 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问题,渗透运动、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 义思想,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一 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的描述这种现象。 教学难点:培养随机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一个抽奖箱,10个黄球,10个白球,两个透明容器,每人一个透明袋子,每人一个小盒子(里面10枚各种颜色的跳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明确学习内容。 1.你们参加过抽奖活动吗?今天咱们就来抽一次奖,抽中黄球的同学即为中奖, 奖品有铅笔、橡皮、尺子、转笔刀,中奖的同学可以从这些奖品中任选一件。谁 愿意来参加抽奖活动?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04-105页,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交流,体验事件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活动准备: 小组竞赛表格、奖品、抽奖箱、两种味道(水蜜桃味、柠檬味)的小糖果、课件 活动过程:

师:今天这堂课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游戏,而且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出示竞赛表格),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游戏做得最好,有小奖品的哦,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有)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接受挑战吧!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第一个游戏是——击鼓传花。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放一段音乐,由一个同学来控制,当音乐停下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上来选择一个题板(课件显示),看屏幕,这边有四个题板,后面分别藏着奖品和数学题,大家想翻到什么啊?(奖品)那就来试试你的运气吧!(先后产生四名同学) 师:你先来选择一个题板,猜猜后面是什么呢? 生1:奖品。 师:一定是奖品吗? 生1:还有可能是数学题。 师:选择一块题板,有可能出现奖品和数学题两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我们来看看题板后面是什么吧?(奖品) 师:你选择几号题板,你希望后面会是什么呢? 生2:奖品。

师:如果不是奖品,还有可能是什么? 生2:还有可能是数学题。 师:有两种可能。[板书:可能]看看是什么吧。(数学题) 师:你来选择一个题板,有没有可能是让你上来给同学们跳支舞呢? 生3:不可能,因为只有两种情况。[板书:不可能] 师:看看是什么吧。(数学题) 师:现在只剩下一张牌了,如果老师告诉你四张牌中有两道数学题,两份奖品,现在这块牌后面藏着什么?还用猜吗? 生4:一定是奖品。因为两道数学题都翻过了。[板书:一定] 师:如果老师把四张牌都换成奖品,翻到的是什么呢? 生:是奖品,一定是奖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 生:六个红球和六个白球,三个盒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 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小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乔京华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 (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玩硬币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和辨析生活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观察发、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硬币一枚,黄、白乒乓球若干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课题 师:听说下学期我们班要转来一位新同学,你们猜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生:我猜是男同学。 生:我猜是女同学。 生: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常用“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板书课题: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游戏一:抛硬币(例1) 1、示范游戏(出示一枚硬币)请大家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们一般把写有数字的一面定为正面(板书:正面),把有花的一面定为反面(板书:反面)。老师现在 2 要用它来抛一抛,抛之前我想请你们先猜猜,硬币落到桌上后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生猜)究竟哪面会朝上呢?大家认真看:先在手里摇一摇,再轻轻的放在桌上。(师示范抛硬币)哪一面朝上?(X面,用”正”统计)。你猜对了吗?再来一次。想玩这个游戏吗?(想)请坐好听要求。2、介绍游戏规则四人小组一块玩,每人抛五次,抛之前其余同学先猜一猜硬币落到桌上后将会哪面朝上?看看你是不是每次都能猜对。小组长像老师这样做好记录,明白了吗?请小组长拿出硬币,开始游戏! 3.交流、小结你们是不是每次都猜对了?(不是)为什么你有时能猜对,有时又猜错呢?(因为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也可能···)也就是在硬币没有落到桌上之前,我们能不能确定到底是哪面朝上呢?(不能)既然不能确定,所以这是一个不确定现象。过渡:刚才我们玩了抛硬币的游戏,接下来我们来玩儿摸球的游戏。 三、游戏二:摸乒乓球(例2) 1.示范游戏(出示用黑色的袋子:装3个黄球,3个白球)老师今天准备了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猜一猜,我将会摸到一个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猜完后师拿出来让大家看。猜完后又把球放入袋子中,再猜。)同学们,想自己来摸球吗?请大家听好要求。2.介绍游戏规则。全班分成三大组依次上来摸球,摸之前不能看袋子里的球,每人摸两次,摸之前其余的人都来猜球的颜色,摸完一个球后要把它放回袋子后再摸,看你们是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