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事复习提纲

一、绪论

1.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公共事务与准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

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4.公共事业组织

1)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

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2)公共事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是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是指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5.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

专业性;

非政府性;

服务性;

沟通性;

非营利性;

自主性

6 第三部门的五个特点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共事业组织相当于国外第三部门,

7公共事业管理

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 ,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物进行协调, 从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保障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8.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1.企业管理特点

(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具有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2.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1)从管理的目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2)从管理的运行轨道:法律轨道和利益轨道

(3)从物质资源来源:是否是投资回报 (4)从效绩评估:社会效绩评估和经济效绩评估

1.管理主体不同: 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 等级制和非等级制

3.管理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不同: 依法行政和承担具行为

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 非独立核算和独立核算

5.阶级性和社会性: 重点不同

1.管理的范围不同:包含与被包含

2.管理的主、客体不同: 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

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 公务员教育和公共事业组织人员教育

第二章、公事管理主体

1)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而且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

社会后果。

2)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要求。

1)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 或由

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2)局限性表现

●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

●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

●国家也可能是不公平的

1职能优势

1)非营利性

2)沟通性

3)低成本

2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志愿组织的业余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

1. 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区别

●素质不同。对公共事业管理者要有较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工商领导者要有很强的经

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工作方式不同。对公共事业管理者工作方式是开放的(面对公众服务),工商领导者极

其工作要有更多的隐私,工作方法是内部运作。

●人事权限不同。对公共事业管理者人事权限受到很多制约,工商领导者作为独立法人,

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与大众传媒关系不同

●绩效评估的方法不同。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业绩表现为公共效益,涉及众多因素和主观评

价标准。工商领导者的业绩主要在于利润,衡量方法简

2 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

1)概念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公共事业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2)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不存在利润指标

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缺乏竞争

员工大多数是专业人员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公共责任

指公共事业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其实施公共事业管理行为引起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所负有的责任。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政府、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

2.发达国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

盈余分配约束、支出比例规、行政开支比重规制、账目公开规制、风险管理约束

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不公平竞争”规制

约束不公平竞争和限制其商业活动

4.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1)党政机关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

(2)社团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

(3)社团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基础

1.MAE法,亚太地区最低限年度支出法。

在实行MEA法的国家和地区,为取得免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事业组织每年必须将其收入使用或分配以达到免税目的。

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选择题)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年度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第一,非营利性的约束第二,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第三,财务公开制度

(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约束

3.对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

?重大业务活动报告制度

?年度检查

?清理整顿

?进行行政处罚

(1)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

(2)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的;

(3)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

(4)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5)擅自设立机构的; (6)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4. 社团登记的法律制度

1).

2).登记条件

第一、符合法律规定

第二、有相当的代表性

第三、有一定数目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

第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5.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特点1.以公益为目的 2.进行社会服务活动 3.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

4.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

申请条件 (1)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2)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6.基金会

1)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

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以公益为目的

●财产来源是多方面的

2)基金会的成立条件

●性质,宗旨和基金来源符合规定。

●有人民币10万元以上注册基金。

●有基金会章程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财务人员。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第九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1.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

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

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

公共事业管理非法制化

2、现代事业制度设计

现代事业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法人制度、投资与补偿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等的总称。

(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

(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财政投资与补偿

事业经营补偿、社会投资与补偿、事业政策补偿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组织享有充分的用人自权。

建立事业机构各类人员的考核, 晋升,奖励,惩罚和辞退制度。

建立多样化的事业人员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社会化的事业人员工资分配制度。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事业组织的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统一的事业组织经费收入与支出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

实行事业目标管理

实行事业编制约束管理

建立规范化的事业财务审计制度

建立事业评估制度

3.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转换观念

1.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

2.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政事分开 1.政事职责分开 2.政事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 3.政事经费分开

4.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分类改革

人员分流

培育市场

财政对策

4、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事业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特点:

●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般管理过程与战略管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事业的一般管理,相对于战略管理,是由中低层管理机构根据相关的公共政策和战略所实施的日常性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和实施与从物的角度对公共事业管理对象进行的划分密切相关。 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性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所以,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战略管理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 第二、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 第三、战略管理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 第四、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 第五、战略管理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而且在当时情况下公共部门有资源和能力能够予以解决的,才能进入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讨论范围,最终通过计划的制定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基本条件: 第一、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所认知的。 第三、它必须具有公共性。即这一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 . 第四、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其他方面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

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

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研究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3、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4、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中的财政监管问题研究 5、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的探讨 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事业发展关系研究 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9、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探微 1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伦理价值建设研究 1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3、公共事务责任的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4、试论公共事业存在的制度基础 15、我国传统体制对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分析 16、新形势下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互动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7、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8、浅析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19、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构成及特点分析 20、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分析 21、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特点分析 23、公共事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探析 24、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路径研究(比如医疗保障的市场化、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26 、试析公关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中的运用27 、浅析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28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探析29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0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的困境分析31 、试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化服务初探33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思考34 、试论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35 36、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及改革 37、试论教育产品的公共性 38、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39、从教育公正透视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40、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41、论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42、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3、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5、我国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完善 46、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它构成了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和外部性。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通常所说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相比较而言,自然环境是较稳定的,而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合,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行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绩效评估解决方法 正文: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简单概述 “公共事业”主要是涉及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的行业和部门。纯公共物品一般与政府的公共行政密切相关,如消防、司法等公共服务,必须遵循社会性目标而非经济性目标,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应该由政府作为此类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①。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追溯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公共生活,因而也就有了原始的、经验的公共管理。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规模也日益地扩张起来。例如,在1870-1970年的100年里,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部门文职人员从5万发展到80万,增长了16倍②,随之带来的是政府作用的无处不在,最终造成了我们现代文化中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政府面临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于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其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这场运动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今天,它所倡导的企业化政府、学习性政府的改革理念极富现实意义,它要求政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的得分: 80.0 完成日期:2014年02月16日 18点2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 ( B ) A.准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C.准公共性、私人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营利性 2.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如果主要提供公共物品,那么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是 () ( C ) A.企业事务 B.经济事务 C.公共事务 D.私人事务 3.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B ) A.广播、教育、卫生、气象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C.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4.由一批学者设立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的简称是()。 ( B ) A.NACE B.ICNPO C.ISIC D.NCNPO 5.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

( B ) A.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B.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C.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D.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6.公共事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把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合而为一的社会 结构转变为()。 ( C ) A.国家—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B.政府—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C.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团体 D.国家—私人组织—团体 7.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特征()。 ( C ) A.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B.时代性、单一性、层次性 C.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D.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 B ) A.马克思 B.马斯洛 C.斯金纳 D.弗鲁姆 9.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 C ) A.政治性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社区建设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修业标准年限 本科四年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 学生应修满156学分(不含课外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7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学科基础课36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限选课9学分,综合运用课11学分;同时,学生还须获得10个素质拓展课外学分,并修读“大学生健康教育课”。 五、港澳台生教学计划修读要求 按照教育厅规定,港澳台生不需修读“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板块中的课程,其余课程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学时和学分要求修读。 表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毕业生应修学分参考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最低毕业 学分数 各学期最低学分 合计 1 2 3 4 5 6 7 8 通识课 必修57 17 10 11 8 6 5 0 0 57 限选12 0 2 2 2 2 2 2 0 12 学科基础课必修36 4 13 10 9 0 0 0 0 36 专业课 必修31 1 0 3 3 15 9 0 0 31 限选9 0 0 0 3 3 3 0 0 9 综合运用课必修11 0 1 0 1 0 2 4 3 11 合计156 22 26 26 26 26 21 6 3 156

六、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表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程类别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类 型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授 课 周 数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按学期周学时分配考 核 方 式 讲 课 实 验 实 习 1 2 3 4 5 6 7 8 通识课必 修 57 国 防 教 育 140471 军事理论(含军事训练) 1.0 15 0 0 0 0 1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14019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15 45 45 0 0 3 ★14046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0 15 60 45 0 15 4 ★1402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16 32 32 0 0 2★14047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I 4.0 16 64 48 0 16 4 ★ 14047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II 2.0 16 32 32 0 0 2 ★ 140242 形势与政策 2.0 16 16 16 0 0 1☆语 言 与 技 能 课 一 121542 大学语文 2.0 15 30 30 0 0 2 ★1196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4.0 16 64 20 44 0 4★11946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0 16 48 24 24 0 3★121552 应用写作 2.0 16 32 32 0 0 2★ 语 言 与 技 能 课 二 099064 大学英语IIa 4.0 15 60 60 0 0 4 ★099094 大学英语Ib 4.0 15 60 60 0 0 4 ★099074 大学英语IIIa 4.0 16 64 64 0 0 4★099104 大学英语IIb 4.0 16 64 64 0 0 4★099084 大学英语IVa 4.0 16 64 64 0 0 4★099114 大学英语IIIb 4.0 16 64 64 0 0 4★099124 大学英语IVb 4.0 16 64 64 0 0 4 ★180264 英汉/汉英翻译 4.0 16 64 64 0 0 4 ★ 身 心 教 育 130452 体育选项 I 2.0 15 30 30 0 0 2 ☆1406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 15 15 15 0 0 1 ☆130462 体育选项 II 2.0 16 32 32 0 0 2☆130472 体育选项 III 2.0 16 32 32 0 0 2 ☆130482 体育选项 IV 2.0 16 32 32 0 0 2☆400002 创业基础 2.0 16 32 32 0 0 2 ☆340051 就业指导 1.0 16 16 16 0 0 1☆限 选 12 修读课程见《广东商学院通识限选课程设置一览表》。通识限选课程应修学分总数为12分。学生修读人文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自然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方法论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 ☆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第一章导论 案例1 政府雇员制——一种新的政府用人制度 2006年3月,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内地年薪最高的政府雇员颜兵面临下岗的命运。两年前,颜兵受聘为无锡市对日招商首席代表,其税后年薪50万元。然而,在第二日期即将结束之际,他因未能完成5000万美元的招商任务,可能无法与无锡市政府继续签约。这一报道让人想起了政府雇员制缘起的背景和推广进程。 2002年6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开始了政府雇员的探索。随后,上海,武汉,无锡,长沙,珠海,青岛,芜湖,深圳,广州等地纷纷效仿,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政府雇员制在海外比较流行,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政府雇员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都广泛推行,目前这些国家的政府雇员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占到20%-40%。因此,中国推行的这种用人制度可以说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来的公务员难以胜任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但由于公务员的公务员的薪酬刚性强,政府不能随意给他们加薪,而一些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有比较吃香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如果仅仅囿于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就有可能难以吸引这一部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需要打破公务员的框框,以较高的报酬吸引他们,这就是政府雇员制施行的初衷。

政府雇员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有相同之处,是作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政府雇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别于公务员:第一,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国家公务员受公务员法的调整,而政府雇员则是依照劳动法合同来规范其与政府之间的权利和业务的关系,即按照劳动法约束双方的行为。第二,用人房是不一样。无论是选任的公务员还是委任的公务员,其任用方式都是刚性的,一般来讲,公务员身份具有“终身性”。而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与企业一样,是市场化的,其任期按照合同的规定,都有一定的期限。第三,管理方式不一样。对公务员的管理,如录用,考核,惩罚等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雇员则完全按照合同进行管理,是一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第四,薪酬待遇不一样。公务员制度有一条完整的工资体系,按照职务级别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工资,是刚性的薪酬体系。政府雇员制则是按岗定酬,薪酬标准参照市场薪酬行情和职业风险程度上下波动。在我国,政府雇员的收入是公务员的2-15倍。第五,法律地位不同。公务员行驶共公权力,占行政编制。而这功夫雇员不行使公共权力,也不占行政编制,主要从事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 在各地政府雇员制实践中,深圳市的做法与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太一样。深圳市把政府雇员分为高级雇员和普通雇员两类。其中,高级雇员可以担任行政领导职位,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占行政编制,而普通雇员和吉林等地的做法是一样的。另外,深圳市政府雇员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其他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政府雇员的工作范围也覆盖一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公务员在分工上有交叉。 有人认为,政府雇员的推广,会对公务员的队伍产生“鲶鱼效应”,即一条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