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心肺脑复苏

第七章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并将其分为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复苏 初期复苏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 A 、指保持呼吸道顺畅, 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 、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 1、继续初期复苏 2、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 3、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 4、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5、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一)呼吸道的管理 为了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或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应施行气管内插管。而对于不适宜气管内插管者,可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二)呼吸器的应用 便携式呼吸器,。。。。。。,尤其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者和病人的转运。 多功能呼吸器是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使用这种呼吸器不仅能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而且能纠正病人的某些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的作用。主要在重症监测治疗室或手术室等固定场所使用。 (三)监测 1、应尽快监测心电图。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其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只有心电图(或开胸直视)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监测可以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2、在后期复苏期间,尤应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3、在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时,都应维持Pa02在正常范围,至少不低于8 kPa (60 mmHg); PaC02在4.8-5.3 kPa (36-40 mmHg)之间。 4、应密切监测血压并维持其稳定,在条件允许时应监测直接动脉压,也便于采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 5、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尿比重及镜检,有助于判断肾的灌注和肾功能改变,也为输液提供参考。 6、对于循环难以维持稳定者,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也便于给药

心肺脑复苏抢救常规

心肺脑复苏抢救常规 【概述】 心跳呼吸骤停属最危重的临床疾病状态,必须分秒必争进行 抢救,采用急救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CPR最早始于1958年,1960年将其标准化并广泛用于临床,最新的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于2010年重新修订。新指南对复苏程 序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 【诊断】 一、病因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多由于气道阻塞和缺氧,先引起呼吸骤停,继而心搏骤停,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由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的窒息成为小儿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儿童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上气道阻塞(异物、反流、喉痉孪、喉水肿等)、下气道疾病(继发于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疾病)。2.感染:败血症、脑膜炎。 3.中毒与药物过敏:麻醉性抑制剂、镇静剂、抗心律不齐药中毒、青霉素过敏。.

4.循环系统疾病:休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紊乱。 5.婴儿猝死综合征。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脑疝等。 7.创伤和意外:窒息、溺水。 8.代谢性疾病: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二、临床表现 呼吸心跳骤停常有如下临床表现: 1.突然出现昏迷,部分患儿有一过性抽搐。 2.瞳孔散大。 3.大动脉搏动消失。 4.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 5.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 6.心电图显示等电线或极缓慢心律。 如能早期掌握心跳骤停前的先兆,及时判断并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常可提高患儿存活率,临床上迅速而准确的诊断依据是: 1.突然出现昏迷。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与成人相比,小儿心搏骤停很少原发于心脏疾病,而多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

心肺复苏进展(新生儿复苏)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 公元200年左右《华佗神方》一书的“ 急救奇药方”中记载“ 自缢急救的治法”……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一人摩肘臂胫屈伸之。……并用人对口以气灌之,其活更快 心肺复苏三大里程碑 三阶段九步骤 初期复苏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 A-通畅气道(airway) B-人工呼吸(breathing) C-建立循环(circulation) 后期复苏阶段(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D-药物治疗(Drug) E-心电监护(electronic cardiogram) F-心室颤动治疗(fibrillation treatment) G-病情评估(gauge) 复苏后治疗阶段(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PRT) H-低温(hypothermia or human mentation); I-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中脉搏检查的修改 非专业人员无需验证是否有脉搏存在,只要被复苏者无反应和呼吸停止,即可行CPR 专业人员验证脉搏是否存在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 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原为80~100次/分) 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之比为15:2,无论单人或双人(原单人复苏为15:2,双人为5:1) 将电除颤提前到基本生命支持阶段进行,院外复苏应在5分钟,院内复苏在3±1分钟内完成 肾上腺素 推荐1.0mg的剂量使用,每3~5分钟重复一次 近年提倡的大剂量(0.07~0.2mg/kg)未被批准,仅在推荐剂量无效时可考虑使用 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推荐用于电除颤无效的室颤; 对于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型心跳骤停不推荐,但也不禁止 钙剂 仅在高钾血症、低钙血症或出现钙通道阻滞剂毒性反应时使用钙剂可能有所益处,否则,不应使用 碳酸氢钠 仅在原先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长时间心脏停跳及长时间复苏时,且采取各种复苏方法和药物无效时,才考虑使用 过早、过量应用碳酸氢钠的危害 反常性细胞酸中毒 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抑制心肌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复苏术顾名思义,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作的急救术。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故强调黄金4分钟),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肺复苏术步骤: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001、002、003、004、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及护士!请求支援!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001,002,003,004,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心肺脑复苏试题

心肺脑复苏试题 心肺脑复苏试题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 A、有气管插管 B、在医院 C、时间的早晚 D、是否给药 E、是否除颤 2、最简单、快捷适用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法是:( ) A、呼吸机控制呼吸 B、徒手人工呼吸 C、面罩人工呼吸 D、食道堵塞通气法 E、喉罩人工通气法 3.采用吸入呼气的人工呼吸法时,成人呼出气中氮含量在下列数值中哪个是正确的:( ) A、5% B、16% C、20.9% D、32% E、47% 4、关于心脏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 A、病人桡动脉搏动触摸不到 B、无自主呼吸 C、病人心音听不到,称为心搏停止 颈总动脉搏动消失 E、神志消失 D、 5、常温下心脏停搏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伤的脑细胞耐受缺血缺氧时间大约是多少分钟:( ) A、8—10分钟 B、4—6分钟 C、10—20分钟 D、4—5秒钟 E、15—20分钟 6、胸外心脏按压最长见的并发症是:( ) A、肋骨骨折 B、心脏破裂 C、肝脏破裂 D、脾脏劈裂 E、胃破裂 7、有效的心脏按压,双手应放在病人的什么部位:( ) A、胸骨的上端 B、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

C、剑突 D、胸骨中上1/3交界处 E、心前区 8、心脏骤停,最迅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托起下颌 C、心前区除颤 D、胸外心脏按压 E、气管插管 9、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同步电击除颤 D、非同步电击除颤 E、立即安放心脏起搏器 10、CPR时,用于提高心、脑血流灌注的药物是:( ) A、阿托品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利多卡因 11、低温在脑复苏中的应用一下哪项是错误的:( ) A、CPCR时,头部应是重点降温 B、体温每降低1?可使代谢率下降5%—6% C、在降温过程中应防止寒战、抽搐 D、复温应使体温缓慢回升 E、凡是心脏停搏者都必须降温 - 1 - 12、在脑复苏时防止急性脑水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渗透性利尿药为主的脱水剂 B、快速利尿剂速尿可作为辅助用药 C、白蛋白也是能防治脑水肿的药物之一 D、50% 的高渗葡萄糖是防治脑水肿的常用药物 E、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作为治疗脑水肿的常用药物 13、有关CPCR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下列哪项是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出现的心电图特征 A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B 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C 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往往测不到脉搏 D 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E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2.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室速 E 停搏 3. 下列关于除颤的陈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搏骤停应从开始心肺复苏5分钟后除颤 B 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可超过3分钟 C 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应先进行5个循环30∶2(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D 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360J E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 4. 当心搏骤停几秒钟时,患者即会出现 A 头晕 B 晕厥、意识丧失 C 血压下降 D 全身抽搐 E 大小便失禁 5. 下列哪项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目标 A 迅速准确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B 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C 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D 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 E 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 6.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躺卧在软床上 B 头部位置高于心脏 C 双手放于胸前 D 仰卧位,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E 可采取头高脚低位 7.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的收缩期动脉峰压是 A 20~40mmHg B 40~60mmHg C 60~80mmHg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B添加义项 ?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心脏骤停即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症状体征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 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用药治疗 1.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旨在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究表明,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据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64%是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急救的,因此提出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脏停搏后0~4min内。而心脏停搏大多数发生在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心跳停止意味着死亡的来临或临床死亡(clinical death)的开始,近代医学认为,因急性原因所致的临床死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为使心跳、呼吸恢复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由于脑神经最不耐受缺氧,所以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是脑复苏。仅有呼吸、心跳而无脑功能的的人(即所谓的植物人)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把心肺复苏扩大为心脑肺复苏(CPCR )。 第一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原来并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因一过性的急性原因而突然中止博血而致的呼吸和循环停顿的临床死亡 状态。临床上又称为循环骤停。因其发生十分突然,而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是临床上极为紧急的情况。如不能得到极为有效的复苏,即意味着临床死亡的开始。所以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恢复循环呼吸功能,临床上称为心肺复苏(CPR)。 ?凡原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治疗乏术的慢性病晚期发生的心跳停止均 不属此范畴,也非CPCR的对象。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骤停原因好多,可大致分为心脏本身和外来因素。凡是能导致心博出量减少、冠状血流下降、心率失常、气道阻塞、心肺功能衰竭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跳骤停。 ?1、心脏器质性病变:心肌病变、机体内环境的异常变化、过度使用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等均可导致心跳骤停。如冠心病、心肌更塞、急性心机炎等; ?2、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如大量失血、循环量严重不足、休克、椎管内麻醉平面过广、应用过量的血管扩张药、、血压骤降等;使用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2011年麻醉学-危重病考点指导:2011年麻醉学-危重病考点指导: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CPCR分为三个阶段:①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②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③长期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生存链的概念:①早期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②早期基础生命支持;③早期除颤;④早期进一步生命支持。 (1)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般指现场徒手实施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包括ABC三个步骤,即:A:Airway Control维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Support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C:Circulation sLlpport or Cardiac Compression 胸外心脏按压。 A:维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抬颏法或托下颌法使头后仰、使下颌骨向前上、张嘴。采用指抠、胸腹部推压法、击背法或胸部推压法清除气道异物。 B:人工呼吸(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通气) 在给予人工呼吸前,用5~10秒(不超过10秒)检查其是否存在正常呼吸。无呼吸时,首先2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每次吹入气量不要过大但须使胸廓起伏。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①患者头、胸处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坚硬平面上。②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③下压3.5~4.5厘米,按压时手指不得压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时手不离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压,以免压力分散。④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保证按压的连续性,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秒;⑤除新生儿外,对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的按压通气比为30:2;⑥胸外心脏按压不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⑦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标志为:①可扪及大动脉搏动;②发绀减轻或消失,皮肤转为红润;③有时可测得血压;④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一、单选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A.是否除颤 B. 是否气管插管 C. 是否给药 D. 时间早晚 2.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意识丧失 B. 无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4.心肺复苏时,判断颈动脉搏动的位置是:() A.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1.5CM B.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2CM C.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3CM D.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5-3CM 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 A. 至少3秒 B. 3-5秒 C. 至少5秒 D. 5-10秒 6.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 A.A-B-C B. B-A-C C. C-A-B D. B-C-A 7..心跳骤停,最快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开放气道 B. 除颤 C. 人工呼吸 D. 胸外按压 8.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心搏骤停的送气时间为:() A. 少于1秒 B. 持续1秒 C. 超过2秒 D. 快速用力吹气 9.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频率为:() A.至少60-80次/分 B. 至少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至少120次/分 10.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深度是:() A.至少4CM B. 4-5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11..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式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C. 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 D. 呼吸机控制呼吸 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是:()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心室停搏 1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 同步电除颤 D. 非同步电除颤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三、延续生命支持 PLS 的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即除了积极进行脑复苏,应严密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时因缺血、缺氧,最易受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复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有密切关系。临床数据表明,心脏骤停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后 1/3未能得到脑复苏而死亡,1/3长期存活者可遗留运动、认知障碍,其中仅1%~2%能生活自理。近年来对于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性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临床专家的关注。一项临床统计资料值得重视,经“复苏存活”而住院、但最终死亡的病人,由于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者占59%。 心脏骤停缺氧首当其冲是对脑的损害。脑组织缺氧量高,能量储存少,无氧代谢能力有限。因此,脑组织对缺氧很敏感,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搏3~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脑复苏是复苏的最终母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复苏的研究成败。现已证实,神经细胞的损害发生在心跳恢复后,即缺血后再灌注损害。近年来对这种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了诸多的学说,包括能量衰竭、离子内环境尤其是钙离子紊乱、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酸碱平衡紊乱、氧自由基学说、兴奋毒性学说、基因突变等。这些研究对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①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②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灌注受限;③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④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升高,加重脑水肿。有的学者将复苏后的脑损伤称之为“复苏后综合征”,大致可以分为三期:①充血期,这是最初很短暂的时期,灌注可以超过正常时期,但是分布不均匀。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增加了的血流是否确切灌注了微循环。②低灌流期(无再灌流期),经过充血15~30分钟后,开始发生细胞水肿,同时出现血凝块,红细胞凝集,血流成泥流状,血小板聚集。此外,还可能存在颅压增高、脑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周围红细胞肿胀等。最终发生脑血管痉挛,此时脑血流显著淤滞。这一低灌流现象在脑组织各部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一般可持续18~24小时。③后期,低灌流期以后,经过救治,脑组织可能部分恢复功能,并逐渐完全恢复(这与抢救是否及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或持续性低灌流,导致长时间或永久性昏迷,甚至脑死亡。 (二)脑复苏 1.治疗措施 (1)维持血压:循环停止后,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依赖于脑灌注压,故应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与正常水平,已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周身组织灌注,同时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及其他脏器组织缺血、缺氧。 (2)呼吸管理:大脑缺氧是脑水肿的重要根源,又是阻碍呼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心脏骤停开始应及早加压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应用呼吸机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从而使脑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脑血容量缩减,有利于防止颅内压升高及“反跳”现象。一般采用中等程度控制过度换气。纠正低氧血症和过度换气对缺氧性损伤的恢复,保证脑组织充分供氧是非常必须的。 (3)降温:脑组织的代谢率决定脑局部血流的需求量。体温每升高1℃,脑代谢率约增加8%。复苏后,体温升高可导致脑组织氧供需关系的明显失衡,从而影响到脑的康复。相对而言,低温时降低大脑代谢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曾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而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病人可以产生明显副作用,包括可增加血液粘滞度、降低心排血量和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最近研究表明,轻度低温(34℃)对于减轻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损害作用也较小.正常脑组织中,脑部温度每降低1℃,大脑代谢率可降低7%。 1)降温开始时间:产生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的关键性时刻,是循环停止后的最初5分钟。因此降温时间越早越好,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降温。 2)降温深度:不论病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肛表或鼻腔温度)降低至亚冬眠(35℃)或冬眠(32℃)水平。脑组织温度降至28℃,脑电活动明显呈保护抑制状态,但体温降至28℃易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所以宜采用头部重点降温法。降温可保护缺

最新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原因 1.冠状动脉病变 2.心肌病变 3.主动脉疾病 (二)非心源性原因 1.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3.药物中毒或过敏 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室颤):常见。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QRS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二)诊断

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若能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 一。基础生命支持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包括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建立有效循环C。2010改为CAB。 (一)判断并其启动EMSS 1.判断病人反应:轻拍重喊。如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有脊髓损伤的病人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监测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一岁以下婴儿触肱动脉。 3.启动EMSS (二)病人体位 复苏体位,恢复体位。 (三)开放气道 病人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可能使咽喉部阻塞。舌后坠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无颈部创伤,采用仰头抬法开放气道。 方法:仰面举颌法:成人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托颌法。 (四)呼吸支持 人工呼吸: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除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正常人呼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16%-18%的氧。

心肺脑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大纲)

心肺脑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 ——急诊室陆影 心跳呼吸骤停 原因: ?1、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且70%死于院外。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3、手术及麻醉意外。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药物过敏等。 现场心肺复苏术 适应症 ?因突发意外事件(电击、溺水、自缢)心脏疾病、手术及麻醉意外、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者。 禁忌症 ?1、开放性胸外伤,合并有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2、前胸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3、心肺有严重损伤者。 基础生命支持复苏程序——BLS ?2011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A、B、D的顺序进行。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D—电除颤 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氧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A—开放气道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名。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2、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B—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a.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进行; b.用按于前额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的鼻孔; c.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查开 放气道的效果; d.深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 住); e.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 抬); f.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看患 者胸部; g.吹气量约800—1200ml。

浅谈心肺复苏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5219822.html, 浅谈心肺复苏术 作者:高天胜李昱宋磊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心搏呼吸骤停是医疗救援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挽救遇难者的唯一途径。为了使更多的猝死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CPR急救,2010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首先保障了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是对于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有异物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可否应采用A-C-B方法,即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A),再胸外心脏按压(C),人工呼吸(B)的方法实施心肺复苏。 【关键词】 猝死;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8min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是医疗救援最紧急的情况,据资料统计: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min内进行CPR-BLS,并于8min 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患者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min:通常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如何科学的应用CPR,2010年发布C-A-B方法比2005年A-B-C方法,先进行体外按压,建立重要器官血循环争取了时间,增强了CPR的科学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本人看法是:实施CPR时,应当考虑到在进行胸外按压心脏时,肺部有一定量的收缩与扩张,气血交换,气道开放有利于气血交换,清除口腔异物可以防止固体阻塞气道和进入气道。 1心肺复苏探讨 1.1判断有无意识,开放气道(20s内完成) 第一步:确保现场环境安全,使患者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 第二步:现场单人急救时,急救人员在患者的右侧,一条腿的膝盖对着患者的肩头,另一条腿的膝盖对着患者的肚脐,两腿分开。 第三步:判断有无意识:可以轻拍患者双肩,呼唤双耳。大声叫患者名字或呼喊“同志,醒醒;同志,醒醒……”。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同时立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

2017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一步先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的意识;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大叔,醒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无应答,立即呼救。 2、判断呼吸:解开上衣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口鼻有无出气,约 5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确认呼吸停止。(准备抢救车!除颤仪!) 3、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确认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秒)。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计时下午16:00.复苏体位—去枕平卧、背部垫硬板、松解裤带。 第二步行心肺复苏(CPR) 1、首先行(C)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手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双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30次。 说明:(按压和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 ) 2、(A)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判断无义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头复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3、(B)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吹起见胸廓抬起即可,嘴包严患者的口部。(2)应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L/分,一手以“CE”手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8-10次/分。 CPR操作要点:按压与人工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周期2分钟CPR(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再次判断效果,时间不超过10秒 第三步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可扪及颈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以上;瞳孔由大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口唇指甲由紫绀变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 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措施,从而保存和促进脑有效功能的恢复即为心肺脑复苏。 现代复苏学在过去30年中,取得了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发展。心肺脑复苏已由医院走向社会,现场救治已定型并进入普及阶段,后期救治已向专科化发展。 心肺脑复苏纲要(表1-14) 表1-14 心肺脑复苏纲要 心肺脑复苏虽有不少进展,但至今无突破性进展,复苏成功率仍低,存活率尤低,成活而无神经后遗症者更少。 重点和难点在于脑复苏无突破性进展。脑平均重1500g,仅占体重2%,但其血流量占心排出量15%,占全身氧摄取20~25%,脑组织能量供应依仗葡萄糖完全氧化。随贮备很少。完全缺血缺氧10秒氧耗尽。30秒内源性葡萄糖降至正常的1/4,1分钟亦耗尽;2~4分钟糖元耗尽。ATP10分钟耗尽。脑耗氧大,在激剧脑力活动时和睡眠时几无变化。不难看出,脑需稳定血流,保证氧和能量的供应。 心跳骤停后可出现一系列变化: (1)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

(2)脑内窃血综合证 (3)脑内乳酸酸中毒 (4)脑水肿 (5)颅内压升高 (6)血液淤滞 (7)脑血流恢复随脑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出现不同灌流,甚者出现无再通灌流。 脑组织损害不只是发生在缺血期,而且发生在循环恢复期。氧自由基是再灌注损害的物质基础和启动因子。钙超、cAMP的活性等是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的病理激发机理。 力争改善脑缺血后的继发损害成为脑复苏的主要关键。 据文献报导,5分钟内开始基础生命支持和8分钟内进一步生命支持,出院率最高可达43%。表明如现场抢救训练有素,并有迅速反应的专业救治队伍,能迅速按心肺脑复苏步骤进行救治,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救治方法。 一、基础生命支持 即现场抢救。目的在于尽快地恢复氧和血供应脑。它包括A(Airway)气道保持,B(Breathing)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和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力争呼吸心跳骤停后5分钟内开始。 对心跳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万不可等待血压测定甚或心电图监测。其中最重要的症状是没有颈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是重要的征候,但它是在循环停止后出现,所以不应等它发生后才确定。 对继发性心跳骤停(如窒息)采用ABC步骤。其他确诊的原发性心跳骤停,似应采用CAB步骤,胸外按压先于人工呼吸。其理由:①脑在正常时含有足够的氧,呼吸停止后能防止严重血氧不饱和达30秒左右; ②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比缺血为大;③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呼吸均有可能保持满意状态。 (一)气道保持 意识丧失病人气道阻塞最常见的部位在咽下部,舌根和会厌不能抬离咽后壁。1/3昏迷病人软腭呈活瓣样作用,呼气时有鼻道阻塞。 头后仰、托下颌和张口称"气道三步手法"口腔内成形异物可用手挖除。 清除呼吸道内异物采用膈肌下腹部压举法和扣打背法,可重复6~10次。 无论是淡水或海水淹溺者,大多肺内未吸入大量水份。淹溺者可咽进大量水至胃扩张。可迅速将淹溺者转为俯卧位,救治者用手托起胃部,使头低腰高将水压迫排出。 一个基本原则,只要不影响呼吸道通畅,不要因清理呼吸道而影响基础生命支持开始。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救治者位于被复苏者一侧,一手闭合被复苏者双鼻孔(或用颊部压住双鼻孔),一手托起下颌,深吸气后,救护者的嘴紧贴被复苏者的嘴,缓慢吹气,一次吹气1~1.5秒,吹气时暂停胸外按压,可见胸部抬起。呼气期间,张口松开鼻孔。 口对鼻吹气适用于张口受限、牙关紧闭者。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 ardio-P ulmonary R esuscitation CPR (一)判断意识(< 10 秒) (二)呼救,启动EMSS (三)置病人于复苏体位:水平仰卧位 (四)打开气道:仰头拉颌法 (五)判断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 10秒 (六)口对口人工呼吸 (七)判断循环:扪颈动脉搏动(< 10秒) (八)胸外心脏按压 (九)连续做五个周期后,判断复苏效果 操作顺序为:判断意识→呼救→复苏体位→开→听→吹→扪→压 二、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一)判断意识 用手轻拍或摇动患者的肩部,并大声呼喊:“您怎么啦!?”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反应则说明病人意识丧失;看时间(准确到分钟)。 (二)呼救 启动EMSS.立即按响警铃,要求医务人员快来抢救;在现场,则向着人群的地方边挥手边高声呼喊:“来人呀,救命啊!” (三)置病人于复苏体位 为便于抢救,使病人仰卧位于坚硬的平面上,松解患者衣扣、腰带,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假牙,去枕平卧。 (四)打开气道(A airway) 仰头拉颌法:一手掌根置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颌角处拉起下颌。(五)判断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听: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看:胸部有无起伏;感觉: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六)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B breathing) 置前额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鼻翼根部),另一手大拇指分开病人嘴唇,深吸气后张口包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气,时间应达1秒以上,每次吹气量约500-600ml,至病人胸廓抬起为止。松开捏鼻的手,让气体呼出,胸廓复位。 (七)判断循环 扪颈动脉搏动,喉结旁约2cm(时间不超过10秒),无搏动者置心脏按压板。婴儿检查肱动脉(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 (八)行胸外心脏按压(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按压频率:成人100次/分,儿童120次/分。 按压深度:4-5cm。按压与放松比:1:1。 抢救者跪(站)于病人肩侧,两腿分开,一手的食指、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移动,在两侧肋弓交界处找到胸骨下切迹为定位标志,然后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以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叠于前一手上,两手指交叉上翘,双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的、均匀的用力按压,按压深度为4-5cm,下压后手放松而不离开胸部以保持正确的按压位置,此时胸廓恢复到原状,胸腔内压力下降而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使心腔内血液充盈;再下压,周而复始的进行,以维持血液循环。 (九)连续做五个周期(或约两分钟)后,检查心肺复苏效果。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 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新生儿除外)按压与通气比都为30:2,新生儿单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双人为15:2。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快速评估患者饮食、呼吸、大动脉搏动。 2、观察患者有无安全短暂性抽搐、面色苍白或发绀、瞳孔扩大、大小便失禁。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判断患者意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 2、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确定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使患者仰卧,身体无扭曲,注意保护颈椎、腰椎。松开紧身衣裤,暴露胸壁。 3、判断大动脉搏动:成人检查颈动脉,儿童可检查股动脉,婴儿可检查肱动脉或股动脉;同时判断患者呼吸状态。如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行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eculation,C):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 1/3 交界处,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成人按压深度至少 5cm,婴儿和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 1/3(婴儿约为 4cm,儿童约为 5cm)。按压通气比例为 30:2(≤12 岁患者的比例为 15:2)。 5、开放气道(airway ,A):(1)仰头抬颏法:适用于没有头、颈部创伤的患者(2)托下颌法:疑似头、颈部创伤者,此法开放气道较为安全。 6、人工呼吸(breathing,B):将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 次/分(小儿每次送气量 10-15mL/kg,频率 10-20 次/分)。 7、早期除颤(defibrillation,D):一旦发生室颤立即行电除颤。 8、心电图监测:判断心搏骤停的类型。 9、尽早行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连接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行人工呼吸。 10、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以上腔静脉给药为首选,如肘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以便药物尽快起效。 11、脑复苏:头部置冰帽,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同时应用脑复苏药物,以降低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供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4%左右,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定时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2、观察循环复苏效果:(1)观察有无自主心律、节律、心律失常的类型; (2)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高水平,以保证心脑肾组织的血供;(3)密切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变化。

心肺复苏活动方案

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技能(知识)大赛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单人徒手心肺脑复苏 参赛对象:13高护1-20班、13助产班、13 涉外班及 13中专1-11班和13春护班 活动目的:为加强学院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决定举办2014年度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竞赛 1、掌握单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 2、掌握应急救护基础知识 3、为深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活动时间:9月9日-12月31日 活动形式、方案: 第一阶段:第三周—第五周(9月9日—9月28日)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阶段、积极动员参加大赛阶段 第二阶段:第七周—第八周(10月8日—10月19日)复习、强化训练阶段第三阶段:第九周(10月20日-26日)笔试考核阶段,初试进行相关技能知识考核(课堂进行),合格者自愿报名技能考核。 第四阶段:技能考核初赛,第10-12周(10月27-11月16日)技能考核指导训练;第13周(11月17日-23日)初赛; 第五阶段:技能考核复赛,第14-15周针对训练,第16周(12月8日-14日)复赛 活动训练计划及训练时间安排: 4-8周(9月15日-10月19日)课堂训练学习,之后每周周一----周五下午4:30--6:00训练(401室) 指导老师: 活动方案及评判标准 活动地点:护理实训楼410、401、406 活动所需器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必考项目]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中职组) 考核时间:3分钟之内完成操作 考核资源: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一次性2片包装)、弯盘、抢救 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评委签名:选手序号:操作时间:最 后得分: 项目总分项目内容技术要求分值扣分 素质要求(6分) 报告内容 报告选手参赛号码及比赛项目 语言流畅,态度认真,表情严肃 2 仪表举止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 服装服饰服装鞋帽整洁,着装符合要求,发不过肩 2 评 估 病 人(8分) 做出判断 (8分) ·判断意识(此步骤开始计时):拍打、轻摇病人肩 部并大声呼唤病人:“你怎么了?能听见我说话 吗?”(口述) ·判断呼吸:病人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口述) ·触摸大动脉搏动:以示指和中指触摸气管旁2-3cm 处的颈动脉,观察有无大动脉搏动(口述),10 秒钟内完成 ·紧急呼救:确认病人意识丧失,立即呼叫他人协助, 通知医生护士(口述) 2 2 2 2 操 作 步 骤(78分) 复苏体位 (6分) ·立即使病人仰卧位,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 ·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双手放于两侧,身体无扭曲(口述) ·抢救者站在病人右侧的肩、腰部 ·解开衣领腰带暴露病人胸腹部 2 1 1 1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