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本科植物病理学第二学期知识要点

本科植物病理学第二学期知识要点

第八章 侵染过程 3学时
第一节 接触期
第二节 侵入期
第三节 潜育期
第四节 发病期
内容要点:侵染过程的概念,四个时期。侵入前期,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病原物的活动,影响侵入前期病原物活动的主要环境条件;侵入期,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病原物是如何侵入寄主植物的,侵入途径、机制、方式,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潜育期,病原物是如何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的, 如何在寄主体内繁殖、扩展蔓延的,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发病期。以真菌病害为例,说明温度、湿度对孢子的产生、萌发、侵入,病害潜育期,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蔓延的影响。
重点:掌握侵染过程的概念,四个时期;概述各种类型病原物侵入途径、方式,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蔓延以及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的方式。影响各个阶段的主要环境因素。
难点:各种类型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侵入机制,病原物是如何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的。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进,将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综合讲授,以使学生较全面了解掌握各种类型病原物侵染特点,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思考题
1.简述各种类型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方式和机制。并描述真菌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的机制。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 在潜育期,病原物有哪些活动?
4. 病原物是如何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的?试举例说明。
5. 在接触期病原物有哪些活动?环境条件对病原物活动有何影响。
6. 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活体营养寄生物、死体营养寄生物、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第九章 病害循环 2学时
第一节 初次侵染、再次侵染
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内容要点:病害循环的概念,以苹果黑星病说明病害循环与生活史的区别,研究病害循环的重要意义。两种不同的病害类型、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病害侵染循环的三个问题:初侵染、再侵染;病原物是如何越冬越夏,渡过不良环境的,越冬越夏方式、场所;病原物是如何传播的、气流、雨水、昆虫与其它介体,人为传播。
重点:病害循环的概念,涉及的三个问题:被侵染与再侵染、各种类型病原物的越冬与越夏、形态方式及场所,各种类型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人为因素传播病害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并掌握病害循环研究的三个问题,结合生产实践了解病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如何根据病害循环制订病害防治策略。
思考题
1. 简述各种病原物越冬、越夏形态

、方式和场所。
2. 举例说明各种病原物传播方式和方法。
3. 了解病害循环有何意义?
4. 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病害循环、初次侵染、再次侵染、土壤习居菌、土壤寄居菌。
第十章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 6学时
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二节 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第四节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变化
第五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第六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
内容要点:介绍植物与其生境中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三种类型:共生关系、共栖关系、寄生关系;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两种不同的性状,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的两种不同方式: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各自的特点;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亲合性关系、非亲合性关系;识别的方式:外源凝集素,外源凝集素的化学组成,作用;共同抗原,共同抗原性的程度与感病性程度呈正相关;激发子,作用,生物源激发子和非生物源激发子,PR蛋白;抑制子,作用。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和机制:夺取营养物质和水分;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产生致病酶类,破坏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产生致病毒素,造成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凋萎坏死;产生过量的生长调节物质,致使寄主体内激素平衡失调,造成植株生长过度或受到抑制而表现出矮缩和畸形病状;产生多糖类物质,维管束堵塞,引起萎蔫现象等。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有时单独起作用,有时则多种机制共同起作用。致病酶类的种类,作用机制;致病毒素的种类,寄主专化性毒素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及作用机制;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及作用机制。患病植物的生理学,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转、酶活性等的变化。植物抗病性概念、抗病、耐病、避病、感病;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小种专化抗性和非小种专化抗性;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抗再侵染、抗接触等不同抗病类型。植物抗病机制,被动抗性(固有的结构抗性和化学抗性),主动抗性(结构和化学抗性),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诱发接种、挑战接种,系统诱发抗性和系统获得抗性,该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技术和方法。
重点:植物的抗病机制和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难点: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及识别机理,病原物致病因素分析和植物抗病作用分析。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难度大,学生所学知识面窄,后续课程尚未开设,如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应结合学科发展,介绍有关知识

要点,从理论上阐明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其最基本的两个属性?
2. 试举例说明活体寄生与死体寄生的病原物有哪些不同的致病特点?
3. 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4. 为什么说病原物产生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5. 何谓寄主选择性毒素与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区分两类毒素有何意义?
6. 举例说明病原物各种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
7.植物的抗病性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能反映抗病性的本质?
8.举例说明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
9.植物被动抗病因素的抗病作用有何特点?
10.植物主动抗病因素的抗病作用有何特点?与植物的被动抗病因素有何异同。
11.为什么说植物保卫素是重要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12.举你了解的病例,列举在侵染过程的各阶段发挥作用的被动和主动抗病性因素。
13.试说明诱发抗病性的特点和可能的机制。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3学时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内容要点: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的计量;病害流行的类型,单年流行病害与多年流行病害的流行的特点。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流行阶段划分,流行曲线,流行过程的数学模型;空间动态:病害的传播、远程、中程、近程传播,病害传播的空间分布;病害流行因素寄主、病原、环境三者,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分析;病害预测种类、依据、方法。
难点: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分析,及病害流行因素分析,病害预测预报的具体方法。
思考题
1.举例比较多年流行病害和单年流行病害的流行学特点。
2.以小麦锈病为例,说明多循环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3.什么是传病中心?传病中心在病害流行中有哪些作用?
4.试举出流行因素变动导致病害大流行的事例。
5.病害流行预测有哪几种类型?
6.列举你所熟悉病害的预测方法,指出你预测依据。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4学时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第三节 植物检疫
第四节 农业防治
第五节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第六节 生物防治
第七节 物理防治
第八节 化学防治
内容要点:植物病害诊断意义、诊断程序。柯赫氏法则――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程序、病害诊断要点。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即迥避、杜绝、铲除、保护和治疗等。主要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植物抗病

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我国的植保方针和IPM的概念。植物检疫的目的及具体做法,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的重要意义,抗性鉴定方法,如何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保持抗病品种的抗病性。生物防治的研究新进展,各种机制。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化学防治的目的,杀菌剂的种类化学防治的不良影响,如何合理的使用农药,减轻其不良作用。现代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
重点、难点:植物病害诊断程序,柯赫氏法则,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概念——IPM,我国的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及主要技术和方法。植物检疫、生物防治、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
思考题
1. 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诊断植物病害?
2. 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特点和基本措施。
3. 举例如何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病害,举说明其可能的防病机制。
4.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法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