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一、单选题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

A.Rh血型抗原

B.mH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HLA抗原

E.超抗原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

A.迟发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严重感染

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GVHR

B.H VGR

C.I型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5.超急排斥主要由:

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

B. T h细胞和Tc引起

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E. 增强抗体引起

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HLA-C

B.HLA-DR、HLA-A、B

C.HLA-DQ、HLA-C

D.HLA-A、B

E.HLA-B、C

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C.MHC的不相匹配

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

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

8. GVHR主要见于:

A.肾脏移植

B.心脏移植

C.骨髓移植

D.肺脏移植

E.脾脏移植

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

B.亲属供体肾

C.异种供体肾

D.父母亲的肾

E.同种供体肾

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基质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干细胞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

A.自体移植

B.同种同基因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异种移植

E.以上均不是

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

A.超急性排斥

B.急性排斥

C.慢性排斥

D.GVHR

E.迟发性排斥

13.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DC

14.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

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

C.肾功能损伤

D.过敏反应

E.肝脏毒性

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

C.I型超敏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

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

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

C.宿主的免疫系统

D.移植物内微血管

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

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

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

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

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

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

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

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

C.具有免疫记忆

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

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

19.下列哪种移植无需免疫抑制剂

A.同种肾移植

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C.异种心脏移植

D.同卵双生肝移植

E.以上均不是

20.能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最理想方法是:

A.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预存抗体

B.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免疫细胞

C.受者血液净化

D.给与免疫抑制剂

E.诱导受体对移植抗原的耐受

21.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转录

B.干预细胞周期

C.抑制T细胞应答

D.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

E.抑制同种异型反应的效应相

22.直接识别的含义是:

A.识别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

B.识别经处理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多肽

C.主要由抗体介导引起损伤的排斥反应

D.病理表现为急性血管炎、急性间质炎

E.于宿主免疫力缺陷或极度低下造成

二、多选题

1.免疫细胞如何在移植物排斥中发挥作用

A. 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

B. Tc直接杀伤靶细胞

C. NK细胞参与杀伤靶细胞

D. Th1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

E. Th辅助B及Tc细胞活化

2..间接识别正确的是

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

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

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

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

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通过间接识别方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

3.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

A.ABO血型鉴定

B.HLA配型

C.增强受体免疫应答能力

D.使用免疫抑制剂

E.去除移植物中的B细胞

4.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

A.血型抗原

B.MHC-I类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MHC-Ⅲ类抗原

E.MHC-Ⅱ类抗原

5.关于GVHR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急性排斥为主

B.病理特点为皮肤、肝、肠道上皮细胞坏死

C.常见于骨髓移植

D.受者体内预存抗体引起

E.同种异型抗原参与移植排斥应答

6.关于直接识别正确的是

A.不同于经典抗原识别

B.CD8+T细胞识别同基因型MHC-I类分子

C.MLR试验证实受者体内有1%~10%T细胞那识别同种异型抗原,故反

应强烈

D.对环孢菌素A敏感

E.主要引起急性排斥反应

7.下列哪种免疫抑制剂具有肾毒性:

A.环孢菌素A

B.FK506

C.雷帕霉素

D.考的松

E.CD25抗体

8.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有:

A.T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过客白细胞

D.NK细胞

E.树突状细胞

二、填空题

1.根据受体和供体的组合,把移植分为四种类型:、、和。2.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一种,它是由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受者细胞介导的。

3.移植物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可以通过和途径提供给受者T细胞识别

4.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是。

5.根据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快慢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和。6.能够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而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7.参与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参与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

8.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策略包括、和。

9.在移植排斥中,不同亚群的T细胞识别不同类型的同种异型MHC分子,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Ⅰ类分子,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Ⅱ类分子。

三、名词解释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3.直接识别

4.间接识别

四、问答题

1.同种异型的直接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

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和其病理变化。

3.简述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4.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B 5.C 6.A 7.B 9.C 10.C 13.A 1

4.A 1

5.C 1

6.B 1

7.A 1

8.C 20.A 21.D 22.E 25.D 26.D 27E 28.A 2

9.A

注解:

4 移植物抗宿主的机制是移植物中残留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这种反应主要发生在骨髓或胸腺等器官移植,在这种移植中很少发生宿主抗移植物,因患者本身就有严重的继发性免疫缺陷

才进行移植手术。因此,选择性地去除移植物中针对宿主抗原的T细胞可减少或防止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发生。

7.1991年已识别的HLA特异性明确了其DNA序列。HLA-A、HLA-B、HLA-DR等位基因的数目最多,故认为是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的基因。11.人类及不同动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名称不同。H-2为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RLA为兔主要相溶性复合体,ChLA为猩猩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DLA为犬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X型题

2.ABCDE

3.BCDE 5 ABD 7 ABE 8 BCE 9 ACDE 11 AB 12 ABCDE

二、填空题

1.自体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同种同基因移植、异种移植

2.免疫应答、T淋巴

3.直接识别、间接识别

4.表达于移植物的MHC分子

5.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

6.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7.供者APC、受者APC

8.寻求MHC相合的供者、抑制受者免疫反应、诱导移植耐受

9.CD8+T、CD4+T

三、名词解释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正常个体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后,其免疫系统将会对移植物发动免疫攻击,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当受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中含大量免疫细胞,移植物中免疫细胞可被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产生针对受者组织器官的免疫应答,导致受者组织损伤,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见于骨髓移植、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移植或大量输血后。

3.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上完整的同种异型MHC 分子和肽复合物。

4.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经过受者APC加工处理的、来源于供者MHC分子的肽分子和受者的MHC分子复合物。

四、问答题

1.直接识别中被识别的分子是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而间接识别则为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肽;直接识别中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而间接识别则为受者APC;直接识别中被激活的T细胞以CD8+CTL 为主,而间接识别则以CD4+Th为主;直接识别中同种异型反应性非常强烈,而间接识别则较弱或未知;直接识别主要引起急性排斥,而间接识别则与慢性排斥有关:直接识别对环孢菌素A敏感,而间接识别不敏感。

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有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超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血管内凝血,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急性血管炎和间质炎,慢性排斥病理变化为间质纤维化,移植物内血管硬化。

3.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存在于受者体内的天然抗体,多为IgM 类,在移植过程中它们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应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导致移植器官发生不可逆性缺血、变性和坏死。

4.(一)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包括有ABO血型、HLA 型别鉴定、预存抗体的鉴定、交叉配型和mH抗原分型。

(二)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

(三)做好移植物的免疫学监测

(四)诱导免疫耐受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 一、单项选择题 1.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相应抗原决定基之间的结合强度被称 为 A. 吸引力 B. 亲和力 C.亲合力 D. 聚合力 E. 杀伤力 2.抗血清中的抗体所针对的特异性抗原是 A. 独特型抗原 B. 异嗜性抗原 C. 细菌性抗原 D. 同种型抗原 E. 同种异型抗原 3.常可用于测定血清抗体、补体含量的实验是 A. 单向免疫扩散 B. 双向免疫扩散 C. 免疫电泳 D. 凝集反应 E. 免疫标记 4.下列哪项不是免疫标记技术的特点 A. 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 B. 反应的特异性更强 C. 能进行定量检测 D. 能进行定位检测 E. 具有快速的优点 5.欲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获得纯化的淋巴细胞,最简单易行 的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是 A. 密度梯度离心法 B. 流式细胞术 C. 磁珠分离法 D. 玻璃平皿法 E. 免疫荧光法 6.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A. 了解和鉴定抗原类型 B.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 C. 确定细胞亚群 D. 监测移植排斥反应 E. 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7.辅助诊断伤寒病的肥达反应属于 A. 直接凝集反应 B. 间接凝集反应 C. 单向琼脂扩散 D. 双向琼脂扩散 E.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8.用于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实验是 A. 结核菌素实验 B. 肥大实验 C. 锡克实验 D. 青霉素皮试 E. 白喉抗毒素皮试 9.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T细胞 C. NK细胞 D. 巨噬细胞 E. 粒细胞 10.测定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实验是 A.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B. E花环实验 C. 细胞毒实验 D. 协同凝集实验 E. 溶血空斑实验 11.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 A. 抗体带正电荷 B. 抗体带负电荷 C. 抗体不带电荷 D. 抗体的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DOC)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其他回答共2条 免疫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8次之多: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体物质的生理功能;免疫学则是一门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而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关键物质,T细胞则是执行细胞吞噬功能的主体细胞。 笔者认为,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查清B细胞和T细胞免疫的隐秘。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免疫实践的创始者、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疫苗以来,免疫接种实践日渐丰富;自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学者巴斯德发现病原菌以后,传染性免疫现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到20世纪初,从理论上解释免疫机理的要求日感迫切,这时朴素的免疫学理论应时而生。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俄国人梅奇尼柯夫提出的第一个细胞免疫理论——细胞吞噬学说,以及德国人艾利希提出的第一个体液免疫理论“侧链说”(即“受体说”),这是医学家探索现代免疫理论的开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2次颁发给探索各种免疫反应奥秘的免疫生物学研究领域。 法国人里歇1907年将致敏动物的血液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发现其对过敏原呈现过敏状态,从而发现了一种与免疫现象相反的现象——过敏反应,为该项研究奠定了基础,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利时人博尔德特1895年发现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促进病原菌溶解的物质即补体。1900年,他又发现,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红细胞才会被溶血素溶解。将这两个发现结合起来,他又创立了补体结合试验。博尔德特因为发现补体而获取了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外源性抗原,或者是自身抗原。接触变应原的人群约有20%发生变态反应,一般多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变态反应有4个类型:I型即速发型变态反应,通称过敏反应,如支气管哮喘、青霉素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等;Ⅱ型即溶细胞反应,

器官移植专科试题带答案

肾移植科轮科护士理论知识测验(二) 姓名时间得分 一、单选 1、不属于器官移植得绝对禁忌症得是 A.传染病活动期 B.恶病质 C.有精神病症状者 D.近期患恶性肿瘤者 E.急性肺栓塞 2、肾移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必须小于 A.5% B.15% C.10% D.20% E.30% 3、器官移植得最佳供者是 A.同卵双生 B.异卵双生 C.同胞兄妹 D.父母子女间 E.血缘相关的亲属 4、下列药物中不用作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是 A.泼尼松 B.硫唑嘌呤 C.环磷酰胺 D.环孢素 E.阿霉素 5、下列哪种免疫抑制药易引起腹泻 A.普乐可复 B.泼尼松 C.环孢素 D.骁悉 E.甲泼尼松 6、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 A.术后24小时内 B.术后48小时内 C.术后3-5天 D.术后即刻发生 E.术后半年 7、目前临床上实施数量最多的一种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是 A.肝-肾联合移植 B.胰-肾联合移植 C.肝-脾联合移植 D.肝-肠联合移植 E.以上均不是 8、确定是否缺氧及呼吸衰竭的最主要依据是 A.PaO2 B. PaCO2 C.SO2 D.面色 E.BE 9、免疫抑制剂的新三联方案药物不包括 A.激素类 B.MMF C.环孢素 D.硫唑嘌啉 10、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不包括 A.瞳孔散大到边缘 B.不可复原的深度昏迷 C.无大脑反应 D.无自主呼吸 E.脑循环停止 11、目前尚未通过脑死亡立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荷兰 E.英国 12、在活体器官移植中,对受体而言,首先要保证其能够履行 A.知情权 B.利益权 C.生命自主权 D.选择权 E.告知权 13、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术后 A.3个月内 B.2个月内 C.1个月内 D.12个月内

第4章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器官移植时,受体会对外源器官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与之相关的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神经元 D.心肌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器官移植时,自身之外的器官被身体防御系统识别为抗原,首先是细胞毒性T细胞对其攻击,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再由抗体消灭。 2.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才是抗原,A项错误;DNA疫苗引起免疫,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相应的抗原蛋白才能引起免疫反应,B项正确;浆细胞是由记忆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C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产生的,D项错误。 3.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 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 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 ,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项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项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与生俱来的非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第21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 移植(transplantation)指应用异体(或自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置换病变的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器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数十年来,有赖于组织配型技术、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陆续问世,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 根据移植物的来源及其遗传背景不同,可将移植分为4类(图21-1):①自体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指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不发生排斥反应;②同系移植(syngeneic transplantation),指遗传基因完全相同(isogeneic)或基本近似(syngeneic)个体间的移植,如单卵孪生间的移植,或近交系动物(inbred animal)间的移植,一般不发生排斥反应;③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指同种内遗传基因不同的个体间移植,临床移植多属此类型,一般均发生排斥反应;④异种移植(xenogeneic transplantation或xeno-transplantation),指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由于异种动物间遗传背景差异甚大,移植后可能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目前临床主要进行同种异体移植,也是本章介绍的重点。 第一节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同种异体间的器官移植一般均会发生排斥反应,本质上乃受者免疫系统针对供者移植物抗原的免疫应答,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一、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 能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移植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人类最重要者为HLA抗原。本质上,供、受者间HLA型别差异是发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见第八章)。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抗原)表达于机体组织细胞表面,主要包括两类:①性别相关的mH抗原,即雄性动物所具有的Y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物,其主要表达于精子、表皮细胞及脑细胞表面;②常染色体编码的mH抗原,在人类包括HA-1~HA-5等,其中某些表达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某些仅表达于造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间进行移植所发生的排斥反应(尤其是GVHR),主要由mH抗原所致。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2-10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是() A.血型相配 B.免疫耐受诱导 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选择MHC配型相配的供者 E.以上均对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就是A、B、C、D四项。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受者与供者在血型配型后进行器官移植,以后出现排斥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A.移植物没有充分血液供应 B.受者产生封闭性抗体 C.供者患有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HLA不匹配 E.以上均错 HLA不匹配是血型配型后进行器官移植还出现移植排斥反应的最可能的原因。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移植"增强"效应是指() A.高效价抗移植物抗体加速排斥反应 B.高效价抗移植物抗体抑制排斥反应 C.淋巴细胞在移植部位聚集加速排斥反应的形成 D.注射免疫增强性药物控制排斥反应 E.注射变应原 高效价抗移植物抗体抑制排斥反应则为移植"增强效应"。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5414920.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最常发生于() A.肾移植 B.骨髓移植 C.脾移植 D.胸腺移植 E.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 在骨髓移植时,由于移植的骨髓也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且受体处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因而对供者骨髓表现免疫无能,使供者骨髓中的免疫细胞不仅得以生长,而且以受者为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引起攻击受者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移植配型时,HLA各位点中抗原相配程度最为重要是的() A.HLA-D和HLA-DR B.HLA-B和HIA-DR C.HLA-A和HLA-DO D.HLA-C和HLA-DR E.HLA-A和HLA-DR HLA-D和HLA-DR与移植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应匹配。

第二十三章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一、单选题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 A.Rh血型抗原 B.mH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HLA抗原 E.超抗原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 A.迟发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严重感染 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GVHR B.H VGR C.I型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5.超急排斥主要由: 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 B. T h细胞和Tc引起 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E. 增强抗体引起 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HLA-C B.HLA-DR、HLA-A、B C.HLA-DQ、HLA-C

D.HLA-A、B E.HLA-B、C 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C.MHC的不相匹配 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 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 8. GVHR主要见于: A.肾脏移植 B.心脏移植 C.骨髓移植 D.肺脏移植 E.脾脏移植 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 B.亲属供体肾 C.异种供体肾 D.父母亲的肾 E.同种供体肾 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基质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干细胞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 A.自体移植 B.同种同基因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异种移植 E.以上均不是 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 A.超急性排斥 B.急性排斥 C.慢性排斥 D.GVHR

移植免疫考试题

第三十四章移植免疫学及检验 Chapter 34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移植免疫的有关概念、预防及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措施;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类型;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二、教学内容 1。按供者和受者间关系分类,按移植物来源的移植分类。 2。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抗原,排斥反应的类型。 3。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措施:移植物预处理,组织配型,交叉配型,免疫抑制,免疫耐受。 4.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监测,非供者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的监测。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是 A.年龄差距血型配合程度 C.血缘关系; D.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 E.组织特异性抗原配合程度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中性粒细胞浸润 C.ABO血型抗体 D.T DTH细胞 E.抗体增强 4.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 % %~40% % % 5.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脾脏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6.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格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7.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A. 细胞移植 B. 自体移植 C. 同种同基因移植 D. 异种移植 E. 同种异基因移植 8.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9.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移植免疫考试题

移植免疫考试题

————————————————————————————————作者:————————————————————————————————日期:

第三十四章移植免疫学及检验 Chapter 34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移植免疫的有关概念、预防及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措施;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类型;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二、教学内容 1。按供者和受者间关系分类,按移植物来源的移植分类。 2。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抗原,排斥反应的类型。 3。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措施:移植物预处理,组织配型,交叉配型,免疫抑制,免疫耐受。 4.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监测,非供者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的监测。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是 A.年龄差距 B.ABO血型配合程度 C.血缘关系; D.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 E.组织特异性抗原配合程度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中性粒细胞浸润 C.ABO血型抗体 D.T DTH细胞 E.抗体增强 4.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A.10% B.20% C.30%~40% D.50% E.80% 5.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脾脏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6.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格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7.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A. 细胞移植 B. 自体移植 C. 同种同基因移植 D. 异种移植 E. 同种异基因移植 8.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9.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0.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介导的细胞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粒细胞 11.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Ⅰ型超敏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2.肾移植组织配型中,HLA- 位点的相容性对移植后果影响最大。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1、HVGR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A和B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可使哪种排斥得到缓解() A.急性排斥反应 B.亚急性排斥反应 C.超急性排斥反应 D.慢性排斥反应 E.迟发排斥反应 3、关于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 B.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 C.TD抗原低剂量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 D.TI抗原低剂量也能诱导T细胞耐受 E.TI抗原低剂量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

4、在组织器官移植时,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移植抗原 E.H-2系统 5、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 A.数分钟到数小时 B.6~10d C.数周 D.数月 E.数年 6、人类中起主要作用,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7、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 A.CD1 B.CD2 C.CD19 D.CD20 E.CD34 8、环孢素A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是抑制() A.造血干细胞 B.K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NK细胞 9、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实体肿瘤生长 B.治疗自身免疫病 C.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D.治疗病毒感染 E.治疗排斥反应

10、下列属于化学性免疫抑制药的是() A.左旋咪唑 B.转移因子 C.卡介苗 D.西咪替丁 E.硫唑嘌呤 11、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测() A.受者血清中有无抗供者淋巴细胞的抗体 B.供者血清中有无抗受者淋巴细胞的抗体 C.受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 D.供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 E.受者和供者淋巴细胞亚群 12、在移植配型时,HLA各位点中抗原相配程度最为重要的是() A.HLA-D和HLA-DR B.HLA-B和HLA-DR C.HLA-A和HLA-DQ D.HLA-C和HLA-DR E.HLA-A和HLA-DR 13、一肾移植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增加,CD4细胞增加,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

器官移植中涉及的免疫 蒋万将 摘要:当今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高,人们要求医学科研方面也凸显上升趋势。人体器官的病变带给人类莫大的痛苦,器官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的器官移植手术也越来越多,移植手术的成功比例呈上升趋势,移植就是应用异体(自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置换病变的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器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那么如何确定、提升移植手术的成功成了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免疫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关乎成功与否,占居着重要地位,本篇主要从横向来描述免疫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其中包括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对器官的排斥、肥大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B细胞早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免疫营养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免疫器官移植HLA 免疫营养制剂 主要内容: 一、MHC与器官移植 MHC在人体发挥作用编码一些重要的基因,人体中主要称作HLA型其分为 i型和ii型①,其中i型分布于说有有核细胞表面而ii型由α链及β链组成,仅表达于组织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如专职提成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HLA作为抗原提成分子参与 适应性免疫应答,也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金典的Ⅲ型基因为补 体成分编码,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等)。长 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在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其 中HLA的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尤为重要。如果匹配程度不高就会认为移植 器官为抗原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排斥作用,妨碍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二、肥大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讲义

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一节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第二节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第三节 HLA分型 第四节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第五节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第六节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移植是指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替代或补偿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现代医疗手段。 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或宿主。 第一节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成分,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时,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强烈的同种抗原当属HLA。 在三类HLA分子中,Ⅰ、Ⅱ类分子是触发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抗原,尤其是HLA-DR位点的抗原分子,其次为HLA-A、HLA-B、HLA-DQ和HLA-DP,HLA-C与移植排斥反应无明显关系。 在移植过程中,受体的免疫细胞对移植物表面HLA的识别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识别,是指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HLA分子的识别,无须对其加工、处理和提呈;通过直接识别,活化以CD8+CTL为主的T细胞,参与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 间接识别,即受体T细胞对APC所加工、处理的移植物HLA抗原肽的识别;间接识别则以CD4+Th为主,在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一)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尽管mHA并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但在某些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骨髓移植。 (二)ABO血型抗原系统 ABO血型抗原具有极为广泛的组织分布,几乎所有人体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均含有此类抗原。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应力求供、受体间ABO血型的一致。 (三)组织特异性抗原 组织特异性抗原,是一类特异性地表达于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上的抗原系统。 第二节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是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机体损害的过程。 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等,排斥反应可分为超急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 一、单选题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 A.Rh血型抗原 B.mH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HLA抗原 E.超抗原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 A.迟发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严重感染 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GVHR B.H VGR C.I型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5.超急排斥主要由: 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 B. T h细胞和Tc引起 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E. 增强抗体引起 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HLA-C B.HLA-DR、HLA-A、B C.HLA-DQ、HLA-C D.HLA-A、B E.HLA-B、C 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C.MHC的不相匹配 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 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 8. GVHR主要见于: A.肾脏移植 B.心脏移植 C.骨髓移植

D.肺脏移植 E.脾脏移植 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 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 B.亲属供体肾 C.异种供体肾 D.父母亲的肾 E.同种供体肾 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基质细胞 D.造血干细胞 E.巨核干细胞 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 A.自体移植 B.同种同基因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异种移植 E.以上均不是 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 A.超急性排斥 B.急性排斥 C.慢性排斥 D.GVHR E.迟发性排斥 13.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DC 14.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 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 C.肾功能损伤 D.过敏反应 E.肝脏毒性 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 C.I型超敏反应 D.急性排斥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 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 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 C.宿主的免疫系统 D.移植物内微血管 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 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最新免疫学检验试题——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

免疫学检验试题——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用异源性抗CD3mAb治疗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血清病 B.严重免疫缺陷 C.皮肤肿瘤 D.GVHR E.食物过敏 2、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CD4+T细胞/巨噬细胞; B.抗ABO血型抗体或HLA-I类分子抗体 C.NK细胞 D.抑制细胞的活化 E.对HLA抗原的耐受 3、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是() A.血型相配; B.免疫耐受诱导; 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选择MHC配型相配的供者; E.以上均对 4、受者与供者在血型配型后进行器官移植。以后出现排斥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A.移植物没有充分血液供应; B.受者产生封闭性抗体 C.供者患有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HLA不匹配; E.以上均错 5、移植“增强”效应是指() A.高效价抗移植物抗体加速排斥反应; B.高效价抗移植物抗体抑制排斥反应 C.淋巴细胞在移植部位聚集加速排斥反应的形成 D.注射免疫增强性药物控制排斥反应 E.注射变应原 6、属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是() 胚胎抗原 B.甲胎蛋白

C.黑色素瘤抗原 D.癌胚抗原 E.CA199 7、具有抗肿瘤效应的第一道防线是 A.Tc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H细胞 D.B细胞 E.NK细胞 8、属于肿瘤主被动生物治疗方法的是() LAK细胞治疗 B.化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C.TIL治疗法 D.接种肿瘤疫苗 E.放射性核素标记mAb 二、多项选择题 1、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的方法有() 使用环胞素A; B.使用转移因子 C.血液净化; D.使用FK506 E.使用环磷酰胺 2、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诱导的方法包括() A.射线照射; B.使用环胞素A C.接种卡介苗 D.抗体诱导 E.环磷酰胺 3、急性排斥反应中主要的效应因素是() AB细胞; B.Tc细胞 C.补体; D.中性粒细胞 E.CD4+T细胞 4、抗体在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有() A.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B.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MBL途径

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

第二十一章 免 疫 缺 陷 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IDD)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 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 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图21-1)。 IDD按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D)两大类;根据主要累及的免疫系统成分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等。 IDD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1. 感染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易发生反复感染且难以控制,往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和补体缺陷导致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等。细胞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引起。 2. 肿瘤 PIDD患者尤其是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倍,以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居多。 3.自身免疫病 PIDD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正常人群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约0.001%~0.01%,而免疫缺陷者可高达14%,以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恶性贫血等多见。 4. 遗传倾向 多数PIDD有遗传倾向性,约1/3为常染色体遗传,1/5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15岁以下PIDD患者多为男性。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D又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教材简要介绍了人体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过程,解释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补充说明了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宣传了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要求的本节重要概念包括: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3章第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出生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免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检查与评判,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 2、通过对传染病及免疫的认知,破除迷信,强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自觉参加计划免疫,感受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难点: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抗体、抗原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编制学生导学案,制作PPT课件,选取视频、图片。 学生准备:查预防接种证,完成老师布置的调查表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移植是指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替代或补偿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现代医疗手段。 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或宿主。根据移植物来源的不同,可将移植分为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根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可分原位移植和异位移植;视移植物种类的不同,又有器官移植、支架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之分。 第一节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成分,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此外,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还有:①其他血细胞抗原,如红细胞血型抗原ABO和白细胞的特有抗原等;②组织特异性抗原:特异地表达于构成某一组织器官的细胞表面抗原;③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男性特有的Y 染色体编码的某些蛋白质。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同种异体移植时,HLA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强烈。在三类HLA分子中,主要由Ⅰ、Ⅱ类分子触发移植排斥反应,HLA-DR反应最强。HLA-C与移植排斥反应无明显关系。移植中,来自供体的强表达HLA的APC 和其他免疫细胞,即作为同种异体抗原介导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也作为过客细胞的重要膜分子参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在移植过程中,受体的免疫细胞对移植物表面HLA的识别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识别,是指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HLA分子的识别,无须对其加工、处理和提呈。间接识别,即受体T细胞对APC所加工、处理的移植物HLA抗原肽的识别。通过直接识别,活化以CD8+CTL为主的T细胞,参与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而间接识别则以CD4+Th为主,在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除MHC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外,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还包括mHA、ABO 等其他血型抗原和组织特异性抗原。 (一)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A在某些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骨髓移植。此外,在不同性别的个体间进行移植时,由Y染色体上的座位所编码的蛋白,可能是触发轻度移植排斥反应的mHA,这种与性别相关的mHA H-Y抗原,为男性所特有,可被HLA-B7分子结合。 (二)ABO血型抗原系统 ABO血型抗原具有极为广泛的组织分布,几乎所有人体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均含有此类抗原。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应尽量保证供、受体间ABO血型的一致。 (三)组织特异性抗原是一类特异性地表达于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上的抗原系统。不同的组织器官可有不同的组织特异性抗原。如血管内皮细胞(VEC)特异性抗原、肾特异性抗原、肝脏特异性抗原、胰腺特异性抗原、心脏特异性抗原和皮肤特异性抗原等。

2018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3《人体免疫》练习题

第3节人体免疫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它们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水痘病毒等)叫作抗原。 3、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作用没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后建立起来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4、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5、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6、“四苗” 疫苗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①结核病 ②百白破联合疫 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③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麻疹疫苗④麻疹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国家卫计委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A) A、抗体 B、抗原 C、病毒 D、溶菌酶 2、下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 A、细胞吸水 B、免疫反应 C、受精过程 D、反射活动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3、(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在计划免疫中,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能预防的疾病是(D)

免疫学练习题13

移植免疫学及检验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是 A.年龄差距 B.ABO血型配合程度 C.血缘关系; D.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 E.组织特异性抗原配合程度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中性粒细胞浸润 C.ABO血型抗体 D.T DTH细胞 E.抗体增强 4.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A.10% B.20% C.30%~40% D.50% E.80% 5.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脾脏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6.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格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7.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A. 细胞移植 B. 自体移植 C. 同种同基因移植 D. 异种移植 E. 同种异基因移植 8.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9.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0.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介导的细胞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粒细胞 11.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Ⅰ型超敏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2.肾移植组织配型中,HLA- 位点的相容性对移植后果影响最大。 A. A B. B C. C D. DR E. DQ 13.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鞄器官主要是 A.移植物的内皮细胞 B. 移植物的实质细胞 C. 移植物的内微血管 D.宿主的供血微血管 E.宿主的免疫系统 14. 异种移植的首要障碍是 A.供器官来源的选择 B. 器官大小和功能的匹配 C. 超急性排斥反应 D. 伦理道德问题 E.人畜共患病 15.GVHD最早出现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表现是 A.消化道病变 B. 皮肤病变 C. 肝脏病变 D. 呼吸系统病变 E.神经系统病变 16.阻断T细胞IL-2基因转录的免疫抑制剂

肝脏移植中免疫学的重要性(一)

肝脏移植中免疫学的重要性(一)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 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前体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继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以致不能同时产生足够的CTL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细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细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减小它们的反向选择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对有限的资源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和抑制作用,如T细胞、NK和NKT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亚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体各种前体DC细胞亚群之间也同样可能存在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乙肝病毒抗原系统对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敏感的前体DC减少,进而使得它对其它前体DC 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它的前体DC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增强了它们对对乙肝病毒抗原系统敏感的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感染前的速度减小和能恢复的数量减少。同样,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会持续的反向选择对其敏感的CTL细胞而使其数量减少,其它CTL 细胞的数量将会增加,它们的抑制作用也会抑制乙肝病毒特异性CTL的恢复。为了增加对乙肝病毒敏感的前体DC的恢复速度,增大其能恢复的数量;同样也为了特异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细胞的恢复,有必要解除这种持续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细胞低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们在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群作用时,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将下降,而耐受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比例将升高。要解决这些错综复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