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全)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全)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全)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全)

会计的定义

会计应该理解为经济信息系统,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于此有关的信息,反应的是及其基本只能,上述数据进一步利用,又能起到控制作用,会计的子系统分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

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发展到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缺乏或违背这些假设,就无法提供公允的信息,同时,会计信息系统时刻都处于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状态,在来自于客观环境的前提尚未得到完全证实之前,才冠以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与界限,会计信息系统所加工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应该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之内,一个单位作为会计主体,则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和提供的信息都必须是与企业相关的,此外,要求对主体与主体所有者的利益界限进行明确的区分。

持续经营假设,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指出将不能应用。另外,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

会计分歧假设,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人为的分为一个个等距离的区间,以便能够及时的报告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一般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也有半年、季度、月度作为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货币计量单位,另一个是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问题。我国规定,人民币是我国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企业平时经营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纳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年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反应,同时,做出币值稳定不变假设。

会计目标

三方面内容: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如统计、财政、税务部门。

处于企业外部、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投资人与债权人。

企业的管理当局。

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各个集团,包括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员工、顾客、债权人和政府等。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关于一个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信息。

关于一个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信息。

关于一个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及概率分布的信息以及一个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现金净流量的信息。

会计目标:

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第二是提供而已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与信贷决策的信息;第三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信息。我国会计目标: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职能: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营决策、预测经营前景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一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内容完整。相关性·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血药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明晰性·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统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会计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充分披露与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应用:各项减值准备

及时性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要素来自于会计对象,可以分类驾驭会计信息;可以用于会计确认,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已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资源有以下特点:与该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被可靠的计量。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被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里的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权益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被可靠计量时才予以确认。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被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的基本程序

会计确认:把各个项目作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其他跨级要素加以正式的记录或列入最终财务报表之中的过程,分为初次确认和在确认。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有两种选择:收付实现制,一种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是否收到现金作为确认的时间标准;权责发生制,对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或义务是否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而言,为了全面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企业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一般选择权责发生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收付实现制就完全被放弃,在现金流量表中,收付实现制就得到了体现。

收付实现制,一种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是否收到现金作为确认的时间标准;权责发生制,对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或义务是否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现金收支行为并不能够与经纪业务中体现的权利与义务的发生做到完全的统一。而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制约下,在充分考虑了这种客观茶艺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会计帐户。它可以恰当的进行期间经营成果的确定,从而满足投资者定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信息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收付实现制就完全被放弃,在现金流量表中,收付实现制就得到了体现。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包含连个方面,选择计量尺度,一般以货币计量;选择计量属性,一般以成本进行列示,也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等方法。

会计记录是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帐户,运用一定的文字与金额,按照复式记账的有关要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的过程。

财务报告是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传递给各个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手段。财务报告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表和其他财务报告。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复式记账、货币计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准则:会计作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既要有明确的会计目标知道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也要有一套公认的会计标准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所以不同的国家都成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确认、计量、报告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基本会计准则。

第二章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被成为会计基本等式、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它反应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理论基础。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资产拥有权益,这种权益代表资源的来源。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一定和权益总额相等。

衍生: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由于股权往往是永久性资本呢,因此可以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保障,而债权人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因此,其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为此法律规定,债权人具有优先求偿权。当企业扣除债务后,才是所有者的权益,它是一种留胜的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一方面在生产或销售商品、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后,会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在会计上称为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时又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会计上称为费用。当收入大于费用时,就获得了利润。这个公式反应的是企业价值增值运动在动态情况下的平衡关系。

由于收入最终体现为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最终体现为减少所有者权益,那么收入和利润配比的结果最终要影响所有者权益。因此,上述等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演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帐户设置

帐户:根据管理需要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再分类,并赋予每一个类别以名称及相应的结构。通过帐户设置:

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所接纳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初级会计信息;2、可以压缩信息数量、确保质量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全面、连续、系统的反应和监督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还必须设置帐户。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用于分类反应各项经济业务的载体。设置帐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帐户的设置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而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也是设置帐户的依据,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决定会计帐户所核算的内容。区别在于,会计科目仅仅是对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仅能反应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不能存在结构,帐户不但反应的经济内容与会计科目相同,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把经济业务发生状况及其结构记录下来。

会计帐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是相同的,一般有两个标准:按其反应的经济内容分类;按其提供核算治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类: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帐户,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成本类帐户,损益类帐户

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帐户、明细类帐户

帐户的基本结构

是指帐户由哪几部分构成,以及每部分反应什么内容。通常用一种简化的帐户的格式带地实际帐户,成为T字帐户。资产类、费用类帐户的增加额计入左方即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帐户的增加额记在贷方。

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就是针对每笔经纪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里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能反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在我国,复式记账法曾经出现三种不的方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目前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帐户的左方和右方,借方登记资产、费用、成本的增加,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总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共有五种类型

一种资产增加——》一种负债或一种所有者权益增加

一种资产减少——》一种负债或一种所有者权益减少

一种资产增加——》另一种资产减少

一种负债增加——》另一种负债减少或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以此类比

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关系,就称为帐户的对应关系,这些形成对应关系的账户就称为对应账户。

由于帐户非常多,为了准确反应帐户的对应关系和登记金额,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必须先根据经纪业务所涉及的帐户及借贷方向与金额编制跨级分录。

过账:各项经纪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即应计入有关帐户,这个记账步骤称为过账,过账后,一般要在月末结账,即结算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与期末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为了检查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的记录是否正确,在会计期末应进行帐户的失算平衡。所谓失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通过汇总计算比较。有发生额试算平衡与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法。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用一系列程序与方法,按一定顺序进行依次继起的账务处理过的过程,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包括以下基本的步骤:

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并按照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

将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会计账项分别过入总分类账与明细类账

根据分类账中的各个帐户资料,进行调整前的试算平衡

期末对应予以调整的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必要的调整,编制调整会计分录,冰果如相应的分类账

编制调整后的试算表

根据调整后的试算表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

给出结账分录,结平收入、费用等暂时性帐户

编制结帐后试算表

会计记账凭证包括原始会计凭证与记账凭证两类,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完成与执行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资料;而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编制的。

会计分录是对梅雨币经济业务按照复式记账的基本要求,列示出借记与贷记的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

过账是把所有会计分录转移到分类账的过程,包括把日记账上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借方和贷方金额依据同样的会计凭证,按照同一借贷方向、相等的金额和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将其计入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账户。

PP96~98 分录的Tips

报销职工的交通费:借记管理费用

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处理收回已经作为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先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帐准备再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要写明明细——如工资、福利费等

支付退休人员退休金:借记管理费用

支付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如支付已经计提的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和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同理可操作应收利息

生产车间领用现金时贷记制造费用

Pp100 Tips

房屋租金:借记管理费用——房屋租金

厂房保险费:借记制造费用——保险费

其余保险费:借记管理费用——保险费

包装费: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预付账款要有明细类如预付账款——预付租金预付保险费

坏帐准备:应收账款存在商业信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销售量,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即有可能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的坏账。所谓坏账,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坏帐准备"帐户是"应收帐款"帐户的备抵帐户,其贷方登记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以及重新收回的以前年度发生的坏帐损失;借方登记已确认坏帐损失的冲销数;余额在贷方,表示已提取但尚未冲销的坏帐准备金。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与账龄分析法估算的坏帐损失

都涉及到各个时期的应收帐款,它们所计算出来的坏账损失额是指会计期末“坏帐准备”帐户的余额,而不是会计期末应计提的坏帐准备数额。

由Pp114我们可以知道

计提坏账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确认坏账损失:借记坏账准备(相当于直接冲销了)贷记应收账款

收回已经确认的坏账损失: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帐准备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还是这么做吧

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营业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

企业的制造费用属于间接性费用,期末应该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恰当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通常是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时等,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00%

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然后将所有的完工产品成本按照借记库存商品贷记生产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结转时按照平均成本*数量进行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产品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结账,包括对损益类帐户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转,损益类帐户没有余额,称为虚帐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期末结帐后还有余额,称为实帐户。

本年利润结转

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收入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在这里仅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这两类收入都不属于收入要素。

收入、收益与利得的关系。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表现为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收益的来源包括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形成收入,日常活动意外的活动产生的收益成为利得。因此,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与费用是在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业务中产生损益,而利得与损失是指来自于边缘性或偶发性的交易的损益。

收入的分类

按经济业务性质和形成来源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在实际工作中,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划分一般按营业执照上列示的主营业务与兼营业务来确定。

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确认的四个基本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确认标准在收入要素中的具体运用演化出实现原则,实现原则强调只有在资产出售或提供劳务并获得现金或者现金要求权时才确认收入。在计量方面,一般采用交易中已收到或按照规定应收取的补偿物的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

五个条件。懒得打了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包括下列内容:一般商品销售业务;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商品销售退回;代销商品;提供劳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纪业务,如原材料销售,包装物出租和出售。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主要核算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附加费。

发出商品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一般销售方式下已经发出但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而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场频成本。

一般销售业务

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销售商品在确认收入时,应当结转相应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应缴纳的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缴税费——XXX,教育费附加贷记其他应交款

操作时如果出现不能确认收入的现象

应当

借记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

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缴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承诺近期付款时

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发出商品

采用现金折扣与商业这口的销售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企业销售采用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而在折扣实际发生时计入档期损益。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予以价格的扣除,企业销售采用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销售退回

如果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将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发出商品。如果在确认收入后,应当按照红字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成本,还可冲减当期应交税费。销售折让发生时,借记销售折让科目,同时,借记销项税额。

提供劳务的核算

归集劳务费用时,借记劳务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等项目,结转劳务成本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劳务成本

费用类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产品制造成本,即为某一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它通常是按照产品品种、数量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成本和费用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为成本是按一定对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而费用中的产品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其区别表现为,费用是资产的一种转化形式,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是按产品对象归集的,它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而成本则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是按产品对象归集的,它与成本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无关,一个时期的费用可能分配给几个完工的产品。费用的范围比成本大,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包括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费用,而费用既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又包括销售和管理过程发生的费用。本期产品成本往往小于费用。

费用的分类

广义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按照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分为与营业利润相关的费用,与利润总额相关的费用,与净利润相关的费用。狭义的费用仅包括与营业利润相关的费用,即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生产成本又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项构成的。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制造费用的分配: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合计数/所产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合计数/所产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公式大体同上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异,平时不调整,年末进行调整)

年计划分配率=制造费用合计/所产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项列示。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存活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计提的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公司经营资金过程的其他费用。

利润:

利润也成收益或损益,是企业在以帝国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金鸽,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从构成来看,包括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投资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以及一些生产经活动无关的交易事项所引起的盈亏。

利润的正确配比分为:直接配比;间接配比;期间配比

利润的组成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罚款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捐赠支出,罚款,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简直准备和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搬迁费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发生营业外支出

一般借记:累计折旧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元才来

利润分配的程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分配优先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分配普通股股利)

资产:

库存现金盘亏:借记:待处理资产损益贷记:库存现金

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待处理资产损益

库存现金盘盈:借记:库存现金贷记:待处理资产损益

借记:待处理资产损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应收账款的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在交易成立之前予以扣除,对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都不影响。现金折扣是在应付账款发生后的折扣。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认有两种方法,总价法与净价法,总价法是在销售发生前,按未扣现金折扣前的价值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一种理财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坏账准备:应收款余额百分比法,与之前类似,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余额成一估计坏账率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日内出售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权、基金等。特点包括:有活跃的市场报价,以交易为目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帐户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帐户,明细类有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在具体操作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股利或利息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获得的股票股利,不做账务处理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入账价值,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损益。。同时,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在取得时按实际发生成本入账,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等等。。。主要是针对买来的存货,注意这里面没有增值税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自建材料,各种费,但是不含存储的费用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使存货到达目前地点的成本

存货发出的计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主要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现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条件,按照货物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方法。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活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涨,期末存货

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的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存入存货数量为加权数,于月末计算一次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活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个别计价法,它是指每次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分别计价的方法。

原材料的确认:

收入原材料时借记原材料应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若没有直接到则计入在途物资)原材料的结转借记生产成本等相关帐户贷记原材料

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的方法

永续盘存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的记录存货收入,发出的数量和金额,以随时结出介于存活的数量、金额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活进行实地盘点,已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存货总金额,计入相关帐户,推算出已耗用或以销售的存货的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方法。平时对存货有关帐户只记借方,不记贷方,期末计算存货成本,计算消耗和销货成本,计入有关存活帐户的贷方,成为以存记耗。提取存货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存活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

设置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单独列出应收股利,跟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大一样。

初始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未发放股利借记应收股利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银行存款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收支

投资核算的方法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票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除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动。

此时,宣告分放股利时,借记应收股利,贷记投资收益。若分配的股利超过应享有的投资收益的话,要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帐户还应当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的明细帐户。

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应份额的,不做处理,如果小于的,要将其差额补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在其他时候,作长期股权投资——资本调整(亏损,分放股利时,盈利)。如果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本身变动,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

处置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分项目),投资收益,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记录

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借方登记清理固定资产净值和发生的清理费)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注意按照买入成本计量时,要算入增值税税额。

注意分期购买的时候,长期应付款-资产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

以固定资产入别人的账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固定资产清理差价以营业外收支补齐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过程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当中,或构成企业费用。这部分随着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渐转移的价值被成为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

工作量折旧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加速折旧法,也称快速折旧法或者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得到加快补偿。(1)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注意应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转为年限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数综合*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的转移:

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按租赁方式租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清理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

发生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收回价款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完成后固定资产清理有余额则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非流动资产利得如果发生损失则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站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帐户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购买时:包括各种支出,包括增值税,有没有不知道哦啊

自行开发时:比较变态,是属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指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直到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作为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本。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

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贷记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的处置

借记银行存款累计摊销贷记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所得

营业外收入=转让收益=转让收入-(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短期借款

账户设置短期借款财务费用(短期借款利息属于筹资费用)应付利息

应付票据

账户设置借记:各种消费贷记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到期,如果企业无力支付票款,商业承兑汇票应转入应付账款帐户,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无力支付票款的,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注意现金抵扣

预收账款:预收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货款;支付货款时,借记预收账款(与所有需要的金钱相等而不是实际收到的预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不足时,在交货后付清,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注意管理费用包括工会经费、教育经费、房租、辞退费等等

这些应交的乱七八糟税太麻烦了不仔细弄了

增值税是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里

消费税记在主营业务成本里

营业税在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里

应付股利:确定应付的股利数时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记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没啥好说的。。

长期借款

账户设置长期借款——本金、利息调整第二个不知道干嘛的遇到再说吧

应付债券:债券发行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债权票面金额、债权票面利率、发型当时的市场利率以及债权期限长短等因素,所以有面值发行、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等。存在利息调整,这个看屎黄色的书吧。

长期应付款: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开始按照日租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加上各种费用,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从性质来看,所有者权益代表了所有者与企业的产权关系。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投入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投入资本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所有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盈余公积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我国公司应当按照税后净利润提取10%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理念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该部分可以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或转增资本,本年未分配利润的数额等于企业当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减去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及当年分配利润后的余额。

确认资本收入时要根据利润差填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资本公积的确认计量与记录

账户设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对应于权益法入股,如果所入股企业突然获得某种利得,则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转增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实收资本

利润分配注意:如果发生亏损则可以在接下来五年内以税前利润弥补未分配利润;第六年,应当先借记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记本年利润贷记所得税余下的利润弥补未分配利润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1. 可靠性:可靠性又称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 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 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3.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5. 收入:指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 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8.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各项货币资金及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及 其实存数的账户。这类账户反映企业的主要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账户。 9.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 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10.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证明文件,记载 着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金额、经办人等信息,与记账凭证相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很重要的凭证。 11.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 务的性质和应用的会计科目加以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直接据以登账的会计凭证。 12. 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由具有一定格式且相互 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系统、序时、分类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13. 序时账簿: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 证,对某类经济业务或全部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 与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 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享有的剩余权益。 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笔交易、事项用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 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 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原理要求,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应记金额的一种记录。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记账规则和会计恒等式来检查验证日常账户

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生产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免费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 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 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 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 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4提高经济效益——目标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核算的方法(7个) 设置帐户复式记帐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 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 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 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亦应付制,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3月29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月2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现收现付制:3月份不作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权责发生制:3月份作债权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减少处理。) 第二章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会计学原理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1.3 C ABCD ABD 1.4名词解释: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等情况而不复存在。 权责发生制,指收入和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 1.5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参见本章第一节。 1.6 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预期负债所需支付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又称现时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例如,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回收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需要使用实际利率法将这些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再通过相应的调整确定其摊余成本。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2.1 D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 2.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会计学原理题目及答案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完工产品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 ) 2.成本计算方法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基础。 ( ) 3.成本计算主要解决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 ( ) 4.广义的成本计算存在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项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系统,都涉及成本的计算。 ( ) 5.以货币计量资产的入账价值实际上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 6.资产一旦投入使用即转化为费用,因此,耗费资产的成本计算可以转化为费用的计算。 ( ) 7.流动负债按面值计列,因此流动负债没有成本计算问题。 ( ) 8.对所有者分配利润可以看成是使用所有者投资的成本。 ( ) 9.成本计算的目的之一是确定耗费的补偿尺度。 ( ) 10.货币计价是指选择计量单位的过程。 ( ) 11.当资产价值发生变化后,历史成本不能表现现时的资产价值。 ( ) 12.外购材料的取得成本由材料的买价构成。 ( ) 13.附带成本中有些属于直接费用,有些属于间接费用。 ( ) 14.某企业外购A、B两种材料,其中A材料的买价为100000元,B材料的买价为300000元,运杂费为5000元。如果按材料买价分摊运杂费,则A材料的取得成本为102500元。 ( ) 15.自制材料取得成本由领用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两部分构成。 ( ) 16.只要是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不论其金额大小,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 17.某企业购进一台设备,其买价为60000元,运输费2000元,保险费500元,安装费1000元,则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62500元。 ( ) 18.不论采用何种盘存制度,账面上都应该反映存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 ) 19.采用永续盘存制时,可以随时从账簿中结出账面结存数。 ( ) 20.采用实地盘存制时,可以随时从账簿中结出账面结存数。 ( ) 21.永续盘存制加大了明细账的核算工作,因而企业较少采用。 ( ) 22.期初结存存货价值+本期购进存货价值=本期减少存货价值+期末结存存货价值。 ( ) 23.在物价下跌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符合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

200条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

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会计学原理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公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 )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立的依据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 3.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直接费用 四大类。( ) 4.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预提费用”应属于集合分配账户。 ( ) 5.从银行提取现金,一般只填制现金收款凭证。 ( ) 二.填空题 (每个空格1分) 1.会计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3.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的依据不同 5.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__________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三.选择题 (单选,每题1分) 1.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_____ 流出企业 A. 货币资金 B. 资产或劳务 C. 财产 D. 经济利益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_____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 生产成本 B. 支出耗费C提供劳务 D. 发生损失 3.“利润分配”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属于什么____账户 A. 负债 B. 所有者权益 C. 备抵调整 D. 资本账户 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分录是借记有关费用成本,贷记“__________”账 户 A. 盈余公积 B. 应付职工薪酬金 C. 职工福利基金 D. 实收资本 5. ____是资金运动的静态报表。 A.利润表B.资产负债表 C.利润分配表 D.现金流量表 四.名词解释 (每题3分) 1.实地盘存制 2.权责发生制 四.简答题(6分) 简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容。

《会计学基础》考试试题与答案

《会计学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要收好了哦2011.12.22阅读(16)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控制职能 B、监督职能 C、核算职能 D、计算职能 2.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A、核查 B、核算 C、计 算 D、控制 3.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 A、所有者权益 B、实收资 本 C、未分配利润 D、盈余公 积 4.会计任务的提出取决于会计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特点的制约。 A、会计方法 B、 会计程序 C、会计主体 D、 会计对象 5.收付实现制基础是以收到或支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A、权 利 B、责任 C、现 金 D、成本 6.会计的基本环节是() A、会计决策 B、

C、会计分析 D、会计核算 7.亏损就其本质而言是() A、负债的减少 B、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收入的减少 D、成本的减少 8.在会计期末,收入减费用计算出的利润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以后,其留归企业部分为 () A、资产的增加 B、营业利润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9.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各种商品实际成本的增减变支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是() A、制造费用账户 B、生产成本账户 C、库存商品账户 D、半成品账户 10.产品生产过程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 A、产品消费费用 B、管理费用计算 C、制造费用计算 D、产品成本计算 11.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资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是() A、集合分配账户 B、计算账户 C、盘存账户 D、结算账户 12.债权结算账户亦称() A、现金结算账户 B、权益结算账户 C、负债结算账户 D、资产结算账户 13.原始凭证应该具备的共同的基本内容通称为() A、凭证名称 B、凭证要素 C、经济要素 D、凭证因素 14.典型的累计凭证是企业的() A、制造费用分配表 B、领料单 C、限额领料单 D、收料单 15.属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 A、产品生产成本表 B、制造费用明细表 C、利润分配表 D、利润表 16.反映企业期末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和应付未付给投资者的利润的账户是() A、应付账款 B、应付股利 C、利润分配 D、应付税费 17.反映企业已实现而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的账户是() A、利润分配 B、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的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3.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对称。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文书。为商业帐簿的一种。1 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的会计分录。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12.产品成本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在一部分产品生产完毕成为产成品后,还有一些产品尚未完工而形成在产品,这样就需要在一定时点(一般为月末),将生产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后,产成品所分担的生产成本,即为“产品成本”,而在产品所分担的部分,继续留在生产成本中,待其完工后比照上述办法处理。13.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14.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16.会计事项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在会计上加以记录的事项,称为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清算。18.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19.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20.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2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2.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信息应按划分期限收集和处理。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

会计学原理重点打印版

会计学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货币计量假设 一定单位——会计主体 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会计程序和方法 经济业务——会计的对象 提供财务信息——会计目标和职能 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属性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1、核算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2、监督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3、两种职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三、会计的目标: (1)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why];(2)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 [who];(3)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 [what]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制造业: G——W……P……W’—— G’筹集资金——购进——生产——销售——收回资金 商品流通企业: G——W——G’筹集资金——购进——销售——收回资金 二、会计要素 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 1、资产的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源。 2、资产的特征:(1)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控制的(2)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Q问题:下列各项属于资产吗?为什么?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长期闲置固定资产合同或协议购买固定资产代销商品 3、资产的分类本课程涉及的资产的分类项目(主要项目):(按资产流动性强弱划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二)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负债 1、负债的定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1)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3)能够用货币计量。 3、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利; (2)不是一个独立要素,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四)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 1、收入的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学原理题目及答案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恒等式两边发生变化。 ( ) 2.设置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 ( ) 3.所有的账户都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 ) 4.所有账户的左边均记录增加额,右边均记录减少额。 ( ) 5.设置会计科目,是将性质相同的信息给予约定的分类项目。 ( ) 6.企业的货币资金是一种资产,因此将其划分成一个类别。 ( ) 7.在每一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要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 ( ) 8.会计科目应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设置。 ( ) 9.企业的会计科目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要求设置的。( ) 10.会计科目和账户均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项目。 ( ) 11.经济业务的各种变动在数量上只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 ) 12.一般情况下,账户的余额与增加额在一方。 ( ) 13.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 ( ) 14.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 ) 15.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 16.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反映投入资本变动后的结果和未分配利润的实际数额。 ( ) 17.收入类账户应反映企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利润的形成情况。( ) 18.反映资产的账户,按资产的流动性划分,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 ) 19.由于“累计折旧”账户贷方记录增加,借方记录减少,因此属于负债类账户。 ( ) 20.“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 21.“应付利润”账户反映对所有者利润的分配,所以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 22.“材料采购”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 ) 23.所有总分类账户均应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 ) 24.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 ) 25.资产负债表账户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类等账户。( ) 26.“生产成本”账户属于资产负债表账户。 ( ) 27.凡是有借方余额的账户均属于资产类账户。 ( )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名词: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会计学原理》习题(附答案)

习题班练习 友情提醒 有些科目暂时可能不太熟悉,大家刚起步,这是很正常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一定能够掌握的,考必过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销售产品一批,货款24470元,收到转帐支票一张已送存银行。 2.购入材料一批,货款18000元,另有外地运费700元,均已通过银行付清,材料已验收入库。 3.用转帐支票购买办公用品一批,共计450元。 4.收到B公司偿还前欠货款35000元,已存入银行存款户。 5.以转帐支票支付前欠A公司材料采购款16000元。 6.职工张华出差借款2000元,以现金付讫。 7.以转帐支票支付所属技工学校经费50000元。 8.张华报销差旅费1500元,余款500元退回现金。 9.以转帐支票预付明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费8000元。 10.职工李军报销医药费600元,以现金付讫。 11.预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3200元。 12.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100000元。 13.计算分配本月应付职工工资4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3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7000元。 14.以银行存款50000元购入生产设备一台,另以现金200元支付装卸搬运费。 15.以银行存款缴纳企业所得税18000元。 (二)B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月发生购销业务如下:1.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 000元,增值税额为13 600元。该批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下同)。2.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库存原材料20 000元,应由该批原材料负担的增值税额为3 400元。3.销售产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 000元,增值税额为8 500元,产品已发出,成本40 000元,收到购货方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该项销售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 4.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产品成本为57 000元,计税价格60 000元。5.收到甲公司退回购买的A产品30件。该退货系本年售出,经确认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同意退货要求(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该产品售出时每件售价400元,单位成本280元,款项当时已如数收到。本公司开出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以银行存款支付退货款项,退回的A产品已验收入库,。 6.用银行存款交纳增值税18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应交税费”账户要求写出明细账户及相关明细项目)(三)要求:根据下列资料编写会计分录 1.某企业从开户银行取得银行汇票46000元,用该汇票购入机器一台,计42300 元(不考虑增值税),后汇票余额退回,作有关会计分录。 2、某公司向银行借款100,000元,期限为半年,年利率6%,按月计提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请编制借入、每月计提利息、到期还本付息的会计分录。 3、公司某年发生以下业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