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论 著?

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吴惠玲,张大莲,高晓玲,高 翔,朱江贤(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玉溪653100)

Changes of Retculocyte Param eters i n Rena l Anem i a Pa ti en ts and The i r C li n2 i ca l S i gn i f i cance

W U Hu i2li n g,ZHANG Da2li a n,GAO X i a o2li n g,GAO X i a ng,ZHU J i a ng2x i a n(D epa rt m ent of L aborato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xi C ity,Yuxi653100,China)

Abstract:O bjective To p r obe int o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tcul ocyte para meters in renal a2 ne m ia patients.M ethod The reticul ocyte percent(RET%),abs olute reticul ocyte count(RET#),i m mature re2 ticul ocyte rate(I RF%),l ow fluorescent reticul ocyte rate(LFR),m iddle fluorescent reticul ocyte rate(MFR) and high fluorescent reticul ocyte(HFR)were measured by Sys mex XE22100he mat ol ogy analyzer in88renal ane m ia patients(including45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2ane m ia drugs and43patients not treated with anti2ane2 m ia drugs)and80healthy subjects.R esu lts The levels of Ret%,Ret#,I RF%,MFR%and HFR%in pa2 tients treated with anti2ane m ia dru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not treated with anti2ane m ia drugs and healthy subjects(P<0.01);the of Ret%,I RF%,MFR%and HFR%in untreate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 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subjects(P<0.01).I f Ret%>1.73%and I RF%>8.99% were set as a threshold,the s pecificity of the efficacy of anti2ane m ia drugs was86.1%and97.7%,the sensi2 tivity was62.2%and53.3%,the positive f orecast values were82.4%and96.0%,the negative forecast values were68.5%and66.7%.C onclusions The measure ment of retcul ocyte para meters is hel pful t o un2 derstand the hy per p lastic degree of bone marr ow and the gowth of red bl ood cell syste m.The level of I RF de2 creases in the early peri od of renal ane m ia,and then increases after the treat m ent of EP O and other anti2ane m ia drug,which de monstrates that EP O and other anti2ane m ia drug are effective.

Key words:Rephr opathy;Ane m ia;Parameters of retcul ocyte;B l ood Analyzer

摘要: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 mex XE22100型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88例各种肾病(包括45例用抗贫血药治疗组和43例未用抗贫血药治疗组)和80例正常对照组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 RF%)、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M 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Ret%、Ret#、I RF%、M FR%、HFR%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1)。未治疗组的Ret%、I RF%和M 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Ret%、I RF%、M FR%、HF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Ret%>1.73%和I RF%>8.99%为界线,评价本组抗贫血治疗效果的特异性为86.1%和97.7%,敏感性为62.2%和53.3%,阳性预测值为82.4%和96.0%,阴性预测值为68.5%和66.7%。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 RF在肾病早期降低,经促红细胞生成素(EP O)等抗贫血药治疗后I RF升高,提示EP O等治疗有效。

关键词:肾病;贫血;网织红细胞参数;血液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R5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74(2008)0620324202

慢性肾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 O)分泌不足及血液中潴留的毒性物质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铁和叶酸不足均可引起贫血。网织红细胞(Ret)参数、网织红细胞比率(I RF)、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是反映造血功能的新参数[1],检测这些参数

?

4

2

3

?Mod D 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 Nov19(6)

对于贫血病人的诊治、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对88例各种肾病患者Ret 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I RF%、LFR%、MFR%、HFR%]变化的观察,旨在探讨其在肾

性贫血治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88例各种肾病(含各种肾炎、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患者,男40例,女48例,年龄18~80岁,均为临床确诊住我院肾内科治疗患者,分为45例用抗贫血药治疗(简称治疗组)和43例未用

抗贫血药治疗(简称未治疗组)两组。治疗方法:用EP O 50~100U /(kg ?w ),皮下注射,维持红细胞比容(Hct )在0.30~0.33L /L 左右即可,同时给予叶酸或铁剂治疗。正常对照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8~66岁,均为体检合格者。1.2 仪器、试剂和方法 XE 22100型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由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提供。方法:取

患者静脉血1~2m l 置含E DT A 2K 2的真空抗凝管中,

轻轻颠倒混匀,30m in 后仪测,1~4小时内完成检测。每天检测前分别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作室内质控,结果在控,执行检测。1.3 贫血诊断标准 男性HG B <120g/L,女性HG B <110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用PE MS 3.1统计软件和ROC 曲线分析软件进行。2 结果

2.1 各组Ret 参数的比较 45例治疗组的Ret%、I RF%、MFR%、HF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LF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43例未治疗组的Ret#、I RF%和M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LF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与未治疗

组比较,除LFR%低于未治疗组外,其余5个参数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 <0.01

)。见表1。

2.2 Ret%及I RF%对肾性贫血抗贫血治疗效果的评

表1 88例肾病患者Ret 参数测定及比较( x ±s )

n

Ret%Ret#I RF%LFR%MFR%HFR%对照组

80 1.19±0.270.06±0.01 4.21±2.3995.79±2.39 3.88±2.120.28±0.43治疗组45 2.15±1.09

3

0.06±0.039.45±3.91

3

90.55±3.91

3

8.56±3.19

3

0.89±0.953未治疗组

43

1.06±0.47

0.03±0.023

2.74±1.89397.26±1.893 2.57±1.833

0.17±0.25

注:与对照组比较,3:P <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6个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 <0.01)

价 用Ret%和I RF%两参数对照组 x ±2s (1.73%和

8.99%)为界线,评价本组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见表2。

表2 以Ret%>1.73%和I RF%>8.99%为界评价

本组抗贫血治疗的效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Ret%62.286.182.468.5I RF%

53.3

97.7

96.0

66.7

2.3 Ret%及I RF%检测肾性贫血治疗组与未治疗组

的ROC 曲线 见图1、2。

2.4 ROC 曲线评价效能指标 见表3。

表3 I RF%及Ret%检测肾性贫血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

ROC 曲线分析结果

I RF%

Ret%曲线下面积(AUC )0.9610.863最大诊断指数

1.79 1.63最大诊断指数时分界值

5.20 1.36最大诊断指数时灵敏度(%)0.910.82最大诊断指数时特异性(%)0.880.81阳性预测值(%)0.890.82阴性预测值(%)

0.90

0.81

?

523?Mod D 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 Nov 19(6)

通过ROC 曲线分析,I RF%在最大诊断指数时检

测肾性贫血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比Ret%高。3 讨论

Ret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发育为成熟红细胞过程

中胞浆内含有残留RNA 的红细胞,Ret 参数的变化与

幼红细胞合成HG B 的数量有关[2]

。我们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Ret,根据荧光强度将其分为LFR 、MFR 、HFR 三种荧光类型。较幼稚Ret 由于胞质中残留的RNA 物质较多,有最强的荧光,多为MFR 、HFR;较成熟的Ret 胞质中残留的RNA 物质较少,荧光强度弱,为LFR 。红细胞生成正常时,MFR 、HFR 的水平很低,在造血受到刺激时,大量较为幼稚的Ret 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使MFR 、HFR 的水平增高。I RF 为MFR 和HFR 之和,因此I RF 提示红细胞生成的开始,是评价红系增生和预示贫血得到改善的一个早期敏感的指标[3]

肾性贫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肾病的病程和病情决定红细胞系统指数的变化;反之,红细胞系统指数的变化也反映了肾病的病程和病情,并与肾功能改变成

正比[4]

。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的肾脏病,近来,重组人EP O 已作为首选药物。我们的研究表明,治疗组的Ret%、Ret#、I RF%、MFR%、HFR%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 <0.01);未治疗组的Ret #、I RF%、M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Ret%、I RF%、MFR%、HF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未治疗组的Ret%和HFR%与对照组比较,没

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肾性贫血未用抗贫血

药治疗前Ret%和HFR%不增高。这种以EP O 生成减少为主要原因造成骨髓红系增生相对减低而出现的轻度贫血,在肾病早期Ret%的改变并不明显,但I RF%已出现明显降低,这表明在红系增生减低时,I RF 是反映红系增生减低比较敏感的指标。因此,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 RF 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经EP O 等抗贫血药治疗后,I RF%、Ret%、MFR%、HFR%升高,提示EP O 等治疗有效。

(本文承蒙玉溪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孔繁林主任检验师、教授审阅,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1.

[2]乐家兴,丛玉隆,彭文红,等.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

效观察中的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15217.

[3]Chang CC,Kass 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 m mature reticul ocyte frati on

deter m ined by aut omated reticul ocyte counting [J ].Am J Clin Pathol,1997,108(1):69273.

[4]缪晓丽,王丽颖,张桂荣,等.肾性贫血血常规检查红系统指数变化

特点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8(2):1572158.

收稿日期:2008203223

作者简介:吴惠玲(19672),女,云南通海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医学工作。

冠脉造影与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黎桃园,葛郁芝3,刘艳阳,盛国太,余茂生,吴志勇,周裔忠(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006)

Con tra st Ana lysis on Coronary Ang i ography and 12L eads of ECG i n D i a g 2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 isea se

L I Tao 2yuan,GE Y u 2zh i ,L I U Yan 2yang,SHENG Guo 2t a i ,Y U M ao 2sheng,W U Zh i 2yong,ZHO U Y i 2zhong (D epart m ent of Ca rdiology,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 iangxi P rovince,J iangxi P rovince R esearch Institute

of A ngiocard iopathy,N anchang 330006,Ch ina )

Abstract:O 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r outine 12leads of ECG in the diagnosis of cor onary heart dis 2

?623?Mod D 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 Nov 19(6)

3通讯作者,e 2mail:yge@usa .com

最全的肾内科复试题目

附上我们肾内科复试时候的真题一份: 1.何谓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率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影响因素包括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胶体渗透压、滤过膜面积和滤过膜通透性等。 2.简述肾炎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 肾炎综合征是指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按起病缓急和转归,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 3.何谓蛋白尿?简述发生机制 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 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发生机制: 1)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下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常不超过(+);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在直立和脊柱前凸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一般蛋白排泄量<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导致的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若疾病加重,尿中除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还会排泄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致使其从尿液排出,称之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从肾小球滤过,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导致其从尿液中排出。 4.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治则与措施 治疗原则:休息与对症治疗为主,防治感染和致死性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行血液净化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措施: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饮食,肾功正常不限蛋白摄入量,肾功不全者限制蛋白摄入。 2)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少于+,尿沉渣小于10个/HP),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5.简述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的评价指标,目标值>29pg/cell。(2)接受稳定ESA治疗的CKD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铁状态1次。(3)未接受ESA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出现贫血时应首先进行铁状态的评价。(4)未接受ES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5)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ESA治疗时;调整ESA剂量时;有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2.铁剂治疗指征:(1)在使用铁剂治疗前应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如有无出血、炎性反应等)、血红蛋白水平、ESA使用情况等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下一步的补铁治疗。(2)CKD贫血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铁剂治疗:①SF 及TSAT水平处于绝对铁缺乏,即TSAT<20%,非透析和腹 ·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3.05.017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版)要点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与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就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她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与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就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3~5期未接受透析与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 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3) 铁储备与铁利用指标: 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与度。 (4) 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 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血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需要结合其她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她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二、铁剂治疗 铁就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就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减少ESAs的剂量,有些患者不使用ESAs也能改善贫血。 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透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如何治疗 对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输血、透析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 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每日或隔日50mg肌肉注射,或其衍生物氟羟甲基睾丸酮,每日10~nullmg口服。或苯丙酸诺龙25~50mg,每周2次,肌肉注射。贫血改善后,可应用维持量每2周或每月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

氯化钴:每次20~50mg,每日2~3次,口服。服用氯化钴有消化道反应,可应用肠溶胶囊或加服保护药物。 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rhu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部位在骨髓,使发育前期红细胞数目增加,改善贫血,有效率达90%以上,血红蛋白可提高到100g/l以上。 其他药物:针对必需氨基酸缺乏,应给予必需氨基酸治疗。由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坏血酸缺乏者,可以适当补充。若慢性失血,应补充铁剂。 输血:一般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很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只有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有贫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消化道及脑出血者给予输血,最好选用新鲜血液制备的浓缩红细胞。每次输血量不宜过多,过量输血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透析:通过血透或腹透可以排除血中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延长红细胞寿命。但透析对改善贫血作用甚微。 肾性贫血的预防 防治肾性贫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肾脏疾病本身。对于原发肾脏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应予以积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大多都已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慢性发展过程,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妊娠、脱水、失血、高蛋白饮食、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等,在治疗与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应该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情绪要安定,饮食热量要充足,其蛋白质含量要低,但

肾性贫血

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字体大小 -|+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 患者进入第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 和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 年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 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3-5 期未接受透析和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

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3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肾性贫血专题

评价体内铁储备:血清/血浆铁蛋白(SF) 反映铁利用状况: —低色素性红细胞(HRC)百分比 —血清/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CHr)含量 1.CKD贫血治疗的目标值 1.1欧洲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治疗最佳实践指南(Europe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EBPG):Hb>110g/L,对无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未设定Hb上限。 1.2 2007年美国K/DOQI指南:Hb应达110~120g/L,不宜超过130g/L。 1.3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分会专家共识(2010年修订版):Hb 110~120g/L。 2.临床常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简介 2.1第一代ESA 重组人EPO(rHuEPO):是一种免疫学及生物学特性均与人内源性EPO极其相似的唾液酸蛋白激素,根据其糖基的不同,rHuEPO分为α和β两种。由于其半衰期短,常常需要每周2~3次给药,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的半衰期长。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剂量rHuEPO皮下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周1次。 2.2 第二代ESA 达依泊汀α(darbepoetin alfa),其半衰期可达rHuEPO的2倍以上,从而使给药间隔得以延长,可以每周或每2周给药1次。 2.3 第三代ESA 持续性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动剂(CERA):新型长效制剂,可每2~4周皮下注射1次。 3.规范EPO治疗剂量调整 首先应重视Hb的检查,Hb的变化是调整EPO治疗剂量的依据。 其次,按照指南的要求: 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控制在每月增加10-20 g/L,4个月达到Hb110~120g/L; 当每月Hb增长速度<10g/L时,应首先除外是否存在铁缺乏、感染、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肿瘤等病因,在除外或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处理后Hb仍然每月增长速度<10g/L,则应增加EPO使用剂量25%; 而如果Hb上升过快、每月增长速度>20g/L,则应减少EPO使用剂量25~50%,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增加。 4.监测铁代谢状况,规范应用铁剂 血清铁蛋白(SF):反映铁储存情况。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反映循环中可利用铁的水平。 一般建议血透患者SF 200~500μg/L,TSAT 30%~50%为宜;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SF >100μg/L,TSAT >20%为宜。 由于尿毒症患者常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因此口服铁剂吸收不佳,临床推荐静脉补充铁剂。其中蔗糖铁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其次是葡萄糖醛酸铁和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尤其是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剂量应以患者铁状态指标,ESAs的反应性和Hb水平综合判断: 一般如果患者TSAT<20%和(或)SF<100ng/ml,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连续8~10周;如果患者TSAT≥20%,SF≥100 ng/ml,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肾性贫血简述

肾性贫血简述 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长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称肾性贫血。97%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伴有贫血,一般来说,贫血的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一致。有关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出血 由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出血倾向和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和皮肤出血,虽不是引起肾性贫血的直接原因但可加重和促进贫血的发生。 2.EPO生成减少 由于肾实质破坏,累及到生成EPO细胞,随着病情发展,EPO产生逐渐减少,从而使骨髓红系细胞生成减慢。但也有人发现肾衰患者血中EPO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推测可能存在EPO相对缺乏。。近年来,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获得满意效果。 3.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慢性肾衰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存在着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可抑制体外细胞培养中红系祖细胞的成熟,后来证实可抑制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精胺、精脒、胍类、PTH等在体内可能通过破坏造血微环境而达到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4.红细胞寿命缩短 肾衰患者的红细胞673寿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无疑,溶血是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但溶血一般比较轻。目前认为肾衰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因素造成的,将患者红细胞输入到正常受者体内,其红细胞寿命正常,反之,将正常供者红细胞输入到尿毒症受者体内,其红细胞寿命缩短,透析后,红细胞寿命恢复正常也证明此点。 这种现象可能与肾衰患者血浆中存在某些物质干扰了红细胞膜上的Na泵功能,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另外,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代谢障碍,使NADPH生成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不能消除体内的过氧化物,从而使氧自由基增多,造成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胍类物质可能是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铝和硅可抑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PTH也可增加细胞的渗透脆性,导致细胞膜稳定性和完整性改变 5.铁和叶酸的缺乏慢性肾衰患者常可发生铁的缺乏。①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胃粘膜慢性出血,造成铁的丢失;②血透时由于血浆残留于透析膜以及透析器漏血;③频繁抽血检查。叶酸缺乏也多见于血透病人。铁和叶酸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为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肾性贫血评估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Hb;测量频率根据透析方式、有无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贫血检测频率 1. 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无贫血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2. 腹膜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血液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4. 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阶段,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维持治疗阶段,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铁剂治疗 指征和用药途径

1. 对N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 时需要补铁。可尝试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 非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取决于铁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静脉通道的建立、口服补铁的治疗反应、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依从度等。 图2 铁剂治疗指征与给药途径 2. 对P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时需要补铁。虽可先口服铁剂,但其疗效不如静脉铁剂

肾性贫血的表现

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饮食调理 临床症状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多、少尿、无尿、抽搐、关节痛等症状,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包炎、意识障碍、脑病、癫痫等。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血红蛋白大多呈中等或重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正常,但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病人可能有皮肤瘀斑、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甚至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骨髓象大多正常。 饮食调理 1.珠玉红枣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 【制法】先将生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龙眼肉及红枣放入锅内与前者同煮成粥。 【特点】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益心脾作用,是从清代《医学中衷参西录》中“珠玉二宝粥”化裁而来。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龙眼肉能益脾胃、保心血、养心安神,加上可健脾益气的红枣,共煮成粥,易于消化,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心悸、健忘、失眠的贫血患者。 2.首乌鸡丁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制首乌粉1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菠菜25克。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下油锅煸好后装盘垫底,鸡胸脯肉切丁以首乌粉上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铁摄入减少及铁丢失增多,红细胞合成不足;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发生机制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为: 红细胞(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作用、维生素及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失衡。 (2)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因素有尿毒症毒素作用、内分泌激素作用、红细胞脆性增加及脾功能亢进等。 (3)红细胞丢失增加。极大多数肾性贫血病例有肾功能异常,BUN和Scr升高呈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水平,且贫血与肾功能损害呈平行关系。多有较长的肾脏病史,部分病例贫血为主要症状。肾脏病史缺如或仅夜尿增多为惟一病史,且易被忽视,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贫血。形态上多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发生,外周血象可见少数形态不规则细胞,如"芒刺"细胞,其出现的频率大致与尿毒症程度成正相关。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近于正常,网织红细胞指数稍低或正常,表现为非增生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肾病日久,肾气衰败,脏腑功能低下,气血生成减少而成,脏腑功能的低下,又可使浊毒、瘀血内阻,从而导致因病致损,由损成劳。因此,临床表现症状复杂,病机既有肾气衰败的虚证一面,又有浊毒、淤血致病的实证一面,临床辨证应根据不同的病期、不同的病证以及二便、饮食、苔脉等辨阴阳、求平衡,辨虚实、明标本。辨病位、宜兼顾。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各脏腑的整体功能。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血液的生成过程还与营气和肺有关。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 (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 CKD 患者进入第 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 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 98.2%。透析与非透析 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98.2% 和 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 (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4 年 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 <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014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与答案.(泌尿系统)

2014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泌尿系统》【68】 第1题: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禁忌是【我要测试】 A: 高血压 B: 糖尿病 C: 前列腺增生 D: 结石急性发作 E: 输尿管狭窄 正确答案是:E 解题思路:体外冲击波碎石法适用于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最适宜小于2.5cm的结石。若输尿管狭窄,即便经过碎石,结石仍然易发生嵌顿而不能排出。故本题选E。 第2题:右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进一步检查应先进行【我要测试】 A: 膀胱镜 B: 腹部平片 C: 尿脱落细胞检查 D: CT E: 中段尿培养 正确答案是:B 解题思路:首先考虑泌尿系的结石,所以应行B超或腹平片检查确定结石的存在、特点及解剖形态。B超能显示结石的特殊声影,可发现泌尿系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结石;腹部平片能发现95%以上的结石(结石过小或钙化程度不高,纯的尿酸结石及基质结石,X线不显示)。选项中符合的是B。 第3题:男,60岁,排尿困难3个月,体检发现前列腺变硬。为排除前列腺癌意义最大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我要测试】 A: 血癌胚抗原 B: R血酸性磷酸酶 C: 血甲胎球蛋白 D: 血碱性磷酸酶 E: 血前列腺特异抗原 正确答案是:E 解题思路: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三个基本方法。而其他选项:甲胎蛋白升高常提示肝脏肿瘤,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常提示恶性肿瘤,但特异性不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第4题:终末【本试题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6201172.html,】期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我要测试】 A: 心脑血管并发症 B: 严重感染 C: 严重电解质紊乱 D: 尿毒症脑病 E: 消化道大出血 正确答案是:A 解题思路: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主讲人:雷清凤主任医师 地点:肾内二区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肾内二区全体医护人员 讲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2 年 12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 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 CKD 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 期,每 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 CKD 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 3~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每 1~3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 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 3 个月至少检测 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 1 次。健康人群及 CKD 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 CKD 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

促红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7年2月10日北京)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34000。血浆中存在的EP0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两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1. rHuEPO慢性肾脏病患者者治疗中的意义 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0,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贫血定义和检查 2.1贫血定义: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12g/dl,成人男性Hb<13g/dl。但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和生理需求对Hb的影响。 2.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女性Hb<11g/dl,男性Hb<12g/dl时应实施贫血检查。贫血检查和评估应该在EPO治疗前实施。 2.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他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2mg/d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0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肾性贫血治疗

肾性贫血治疗 尿毒症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多少方面: 1)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血中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红系增生的抑止; 3)红细胞寿命缩短; 4)由于长期摄入缺乏使造血原料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铁缺乏; 5)出血:鼻钮,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黑便; 6)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析过程中失血以及频繁抽血化验。 尿毒症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尿毒症毒素抑止血小板功用(血小板数量普通正常),主要是粘附和汇集功用低下,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释放减少。 慢性肾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肾性贫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处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患者,一般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贫血,对于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采用同种肾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据慢性肾衰肾病本身治疗方法不同,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亦有区别。 1.肾移植和透析疗法同种肾移植成功后,正常肾脏内、外分泌功能恢复,肾性贫血随之纠正。但肾移植的供者缺乏。美国7万例晚期肾衰患者只有7%能够接受肾移植。肾移植以活体肾效果最好,存活率可达85%,尸体肾较差,仅65%。在31例接受肾移植患者平均血细胞比容由27%降至19%,81天后升至39.1%。且移植术后EPO水平明显升高至术前9倍。1周后逐渐降至正常,随之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在另一组100余例病例中,80%患者肾移植后血红蛋白升高,未升高者多数合并出血、免疫抑制或排斥反应。 持续血透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虽然血透不能使EPO分泌增加但经1~10个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有明显增加,症状减轻。在一组36例血透患者中,血细胞比容由21%升至27%。腹膜透析亦可使贫血减轻,在腹膜透析6个月内平均血细胞比容可升高0.5%。贫血改善原因与腹膜透析使EPO分泌增加,以及清除血中抑制造血的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500~1500)有关。 2.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刺激患者红系造血细胞增生、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数,减少输血或完全代替输血。治疗初期常用剂量为50~150U/kg,每周3次。以后逐渐减至12.5~25U/kg,治疗到血细胞比容达到33%~35%为宜,多于2~3个月内见效。EPO应用时应注意补充铁,国外报告用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43%伴有缺铁,作为常规,血清铁蛋白低于100μg/L时应补充铁。红细胞生成素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用红细胞生成素时患者需并用抗高血压药物。红细胞生成素虽然对肾性贫血治疗有效,但其价格昂贵,且需长期使用,使临床应用受一定的限制。 3.补充造血原料 (1)铁剂:肾衰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透析及胃纳不佳,易引起铁缺乏。常以铁蛋白低于30μg/L作为补铁指标。轻度贫血患者可口服铁剂治疗,重度贫血患者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较差,可用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25mg/d,肌注,1次/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