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姓名班次

编制:高一语文备课组唐嵩军

一.课内巩固

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冉有()社稷()柙()

虎兕()萧墙()相夫子()椟()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颠簸辅助

B.不稳定跌倒辅助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跌倒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于: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

③虎兕出于柙于:

④龟玉毁于椟于: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

,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C.交:

B.忠: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答案

1.略

2.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

3.A

4.D

5.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6.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对于,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7.⑴季氏将伐颛臾⑵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作法。⑶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⑷D⑸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6)B (7)C(8)D(9)D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B.chuán

②A.计谋,主意B.忠诚,忠实C.交往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61.164.133.208)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翻译(字词+译文)

必修四古文部分 季氏将伐颛臾(字词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对···用兵)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这)颛臾,昔者先王以为(把他当作)东蒙主(祭祀的人),且在邦域之中矣,是(他)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却)不持,颠(跌倒)而不扶,则将焉(哪里)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错)矣,虎兕(sì)出于(从)柙(xiá),龟玉毁于(被毁坏)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成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诸侯国的封地)有家(士大夫的封地)者,不患(担忧)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少),安无倾。夫如是(依照这个道理),故远人不服(归服),则修文德以来(使···归服)之。既来(使···来)之,则安(使···安定)之。今由与求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以上备注:1.红字+加粗+下划线为原文重点字 2.蓝字+加粗+下划线为重点字解释 3.天蓝字+加粗+下划线为重点翻译句子。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先代的国君曾把他当作主管蒙山祭祀的人(或:任命他做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想。”孔子“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如果不行,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还哪里用得着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氏的封地很近,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回避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如果)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如果)上下和睦,就不会人口少;(如果)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国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含答案

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6.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荀子》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颛.臾( ) 社稷.( ) 虎兕.( ) 干戈.( ) 萧.墙( ) 出于柙.( ) 毁于椟.( ) 安无倾.( ) 冉.有( ) 【答案zhuān jìsìɡēxiāo xiádúqīnɡrǎn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见????? ??冉有、季路见. 于孔子曰(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2) 疾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君有疾. 在腠理( ) (3)过???????? ?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 与( )且尔言过.矣( )不过 .三十日( )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 )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 )

(4)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尔( )一狼得骨止. ( )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 (5)相????? ??则将焉用彼相. 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日与北骑相. 出没于长淮间(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6) 为 ?? ? ??何以伐为.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 ) (7)而?? ? ??危而. 不持( ) 固而.近于费( ) 简能而.任之( ) 吾尝终日而. 思矣( )

季氏将伐颛臾 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于】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对象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在 3、虎兕出于柙介词从 4、龟玉毁于椟中介词在 5、固而近于费介词,引出对象 6、而谋动于干戈邦内介词,在 【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助词,不译 是社稷之臣助词,的 夫子欲之代词,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不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代词,这样;2)代词,他们。则修文德以来之之:代词,他们 既来之,则安之使之来,使之安。代词,他们 吾恐季孙之忧助词,的 而在萧墙之内助词,的 【者】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助词,不译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助词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助词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助词,的人 【而】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 2、固而近于费连词,表并列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连词,表转折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连词,表修饰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连词,表并列 二、文言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结构后置句 无乃而是过与宾语前置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句 三、经典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过去的周先王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这样却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怕不安定,不怕贫困怕分配不均匀。 3、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覆。像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使他们来了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四、实词(略,见创新设计,自行整理到积累本。)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一词多译 4、古今异义 (用心,我们才能优秀!)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学案(一)答案 曾学过的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字音lún zhuān jì sì dú rǎn xiá bì xiàng fūfú w?i wai 二、 2.是①助词,前置宾语的标志②代词,这 过①责备,动词②过错,错误,名词 3.①状语后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⑤宾 语前置句 三、 (一)、①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 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 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 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

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二)、 ①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 ②指出二人没有尽辅佐之责。一是列名言。孔子先 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 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 一味苟同。二是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学案(二)答案 二、3.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忧,动词活用为名词。来、安,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四、归纳总结:

《大学语文》专升本《季氏将伐颛臾》习题(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纪事本末体 2.《春秋》的修订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刘向 3.《论语》一书的编纂者是( ) A.孔子 B.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C.孟子 D.孟子及其弟子 4.《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5.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6.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历史材料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科学公理 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仁政和王道 B.仁与礼 C.严刑和峻法 D.无为而无不为 8.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 ) A.为子孙忧 B.维护鲁国的利益 C.夺取鲁国的大权 D.进行领土扩张 9.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 ) A.《论语·季氏》 B.《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 D.《谏逐客书》 10.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这两者论证的方法不同在于( ) 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 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 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例证法 1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句中的“见”字意思是( ) A.看见 B.谒见 C.会见 D.被召见 12.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C.陈力就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 18.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20.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6.B (过:责备)(3分) 17.B (而:却,连词)(3分) 18.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 19.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 20.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 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晏子治东阿 一、通假字 并曾赋敛曾——增再拜便辟辟——避 仓库少内内——纳属托不行属——嘱 二、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上课讲义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 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 一、注音 颛臾 ..()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 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 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①是社稷之臣也。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④亦去之。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是 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4.见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5.过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

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 六、重点虚词 1.于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何以.伐为? 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 ①是社稷之臣也。②何以伐为?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翻译句子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答案: 一、使动;“来”,使……来;“安”,使……安。 二、①是古义:此;今义:与否反义。②家古义: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③陈力古义:施展;今义:陈列。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⑤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1.是①正确②此③表判断 2.疾①疾病②痛恨③快④痛苦⑤加强⑥嫉妒 3.止①停止,指辞职②制止、阻止③只 4.见①见到②接见③参见④被⑤通“现”⑥见识 5.过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错⑤责备⑥错 六、1、于①对②在③从 2、以①把②凭③表目的的连词 七、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③介词结构后置④介词结构后置⑤宾语前置⑥省略句

《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⑤超过。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①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止:①停,动词。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制止,动词。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 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正音 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⑧冉有( rǎn )⑨椟( dú) 2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 ②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3词类活用 ①“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之)” 三处均动词的使用动法,使……来(归顺) ②“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③“相夫子” 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帮助季氏 ④“后世必为子孙忧”“吾恐季孙之忧” 忧:动词活用为名词;指忧患的事。 4古今异义 既来之,则安之 古义: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 5相关成语 ①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②分崩离析:不统一,支离破碎。 ③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⑤“谋动干戈于邦内”即“谋于邦内动干戈”,谋划在邦内采取军事行动。 后代形成成语“大动干戈”:采取军事行动。 6一词多义 ①相 a)相焉用彼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b)相夫子:辅佐,动词。 ②是 a)是谁之过与:此,这,代词。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2优化方案练习】语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一模块季氏将伐颛臾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既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 解析:选B。A.过:责备。.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之,则安之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选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高考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二、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 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6.且尔言过矣(过,错)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 四、一词多义 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B、曹刿请见(拜见)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D、是谁之过与(过错) 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五、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语段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四、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五、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六、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七、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八、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九、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 十、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 十一、解析:选B。A.过:责备。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十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十三、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十四、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十五、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十六、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十七、解析:选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 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十八、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十九、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二十、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二十一、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十二、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二十三、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十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十五、解析:选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二十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十七、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二十八、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二十九、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十、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季氏将伐颛臾》的阅读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的阅读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C.陈力就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 18.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20.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6.B (过:责备)(3分) 17.B (而:却,连词)(3分) 18.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 19.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3分) 20.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颛臾 ..(.)社稷.()虎兕.()柙.() 椟.()干戈.()固而近于费.()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1.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2.固.而近于 费() 3.不患.寡而患不均() 4.盖.均无贫()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 既来之,则安之()() 四、一词多义 于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 危 (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 (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 (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6)过故人庄() 夫 (1)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 (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 五、特殊句式 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 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六、固定句式

⑴无乃 ..伐 ..尔是过与.?()⑵何以 为.?()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二、课文阅读训练 “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归附)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归附)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相近词】季孙之忧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知识梳理案答案: 一.给加点的词注音: 冉(rǎn)有颛臾(zhuān yú)社稷(jì)焉用彼相(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固而近于费(bì)萧墙(xiāo)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三、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 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 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5、是谁之过与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 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典型问题案答案: 一、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仁”这一核心思想,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课文全译】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颛臾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名家点评】 这篇才三百字不到的短章,不但能表达出孔子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以使人看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神态和孔子洞察事物、义正词严的原则精神。《论语》善用虚字传神,它不是专写人物的,但在对话中,可以给人鲜明生动的感觉,是后世记言的楷模。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要“持危扶颠”,就是使自己所服务的上级走正道。冉有为季孙服务,却不是要季孙如何使鲁政清明,权在国君,而是帮助季孙专权。“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可见孔子的严正立场。子路和冉有一道为季氏服务,但不像冉有那样为之聚敛,孔子在这篇中责备冉有很重,而只在最后责及子路,是根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原则指出子路也有不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辨析下列加点“为”的不同意思,写在横线上 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二、课文阅读训练 “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 ② ③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① ② ③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