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诊大题

西诊大题

西诊大题

桶状胸常见疾病:肺气肿。

肺下界的定位与下移原因: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腋中线第8肋间隙上,肩胛骨第10肋间隙上。

胸膜摩擦音的部位: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因呼吸时该区域的呼吸动度最大。反之,肺尖部的呼吸动度较胸廓下部为小,故胸膜摩擦音很少在肺尖听及。胸膜摩擦音可随体位的变动而消失或复现。当胸腔积液较多时,因两层胸膜被分开,摩擦音可消失,在积液吸收过程中当两层胸膜又接触时,可再出现。当纵隔胸膜发炎时,于呼吸及心脏博动时均可听到胸膜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死、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患者。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是:当胸膜有变时,如急性胸膜炎,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的表面。胸膜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产生胸膜摩擦感。胸膜摩擦感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膜肿瘤、严重脱水等。

肺泡呼吸音的特点:肺泡呼吸音为一种叹息样的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声,在大部分肺野内均可听及。其音调相对较低。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此系由于吸气为主动运动,单位时间内吸入肺泡的空气流量较大,气流速度较快,肺泡维持紧张的时间较长之故。反之,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此系由于呼气为被动运动,呼出的气体流量逐渐减少,气流速度减慢,肺泡亦随之转为松弛状态所致。一般在呼气终止前呼气声即先消失,实际上此并非呼气动作比吸气短,而是呼气末流量太小,未能听及其呼气声而已。

啰音的分类及特点及区别:`1、湿啰音,特点:湿啰音为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次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2、干啰音,特点:干啰音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音调较高,基因频率约300~500Hz。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为明显,干啰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谓之喘鸣。

胸腔积液与气胸的对比:共同点:胸痛、呼吸困难。查体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颤减弱或消失,呼吸音减弱。不同点:胸腔积液叩诊实音,X线表现:致密均匀阴影;气胸:叩诊音,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增加,不见肺纹理,肺组织被压向肺门。

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及范围: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震颤:

几个瓣膜区听诊顺序: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

10.導致第一心音增强及减弱的疾病:增強: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1

11.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屏气时摩擦音仍存在,是心包摩擦音与心搏一致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140

12.左心衰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与体征:二尖瓣狭窄,症状:当失代偿期发生时,初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休息时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发生急性水肿。另外,多于活动或夜间睡眠时发生咳嗽,劳累时加重,多为干咳。咳嗽致支气管内膜微血管或肺泡内毛细血管破裂时,有血丝痰;如咯出较大量鲜血,通常见于黏膜下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肺水肿时多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如左心房明显扩张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由于扩大的左房和肺动脉压迫左喉返神经致其麻痹引起声音嘶哑。体征:1、视诊:两颧绀红色呈二尖瓣面容,口唇轻度发绀,由于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可向左移位。若儿童期即有二尖瓣狭窄,因右心室肥大,心前区可有隆起。2、触诊:心尖区常有舒张期震颤,患者左侧卧位时较明显。右心室肥大时,心间搏动左移

心包积液叩诊的特点:指心包腔内积聚过多液体,其特点是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

变,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坐位则心尖部增

154

肠鸣音病理特点:肠鸣音是指肠管内气体和液体

随之而流动,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嘟噜声。正

常的肠鸣音每分钟是4-5次。

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到每分钟10次以上,

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

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如次数多

紊乱及胃肠动力低下等,如持续听诊3到5分钟

末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

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

痹性肠梗阻174-----175

12.消化性溃疡穿孔致急性腹膜炎检查特征:答,

消化性溃疡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腹部检查可发

现:视诊,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如肠管麻

痹则见全腹膨胀呈球状:触诊:全腹腹肌紧张呈

板状腹,压痛及反跳痛;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

消失,如腹腔内有较多渗出,可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练86

白细胞升高降低的意义:一,中性粒细胞增多常

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

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2,严重的组织

损伤及大量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

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后12到36小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

多。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一到两小

时,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

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

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4,急

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尿素症和妊娠中毒。5,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

数万甚至数十万。二,白细胞总数低于

4*109/L称白细胞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

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

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陈发性

眨眼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

减少常同时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3,物理,化

学因素损伤;X线,y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

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以及化学药物如

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

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4,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

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常

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5,自身免疫性疾

病,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

细胞减少。254

网织红细胞增多与减少意义:1,网织红细胞增

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

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

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铁或维生素B12及叶

酸后。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

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

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

到抑制,网织红细胞减少260

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血清AFP增高,阳性率为67.8%~74.4%。约50%

的患者AFP>300μg/L,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

1

医疗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B ) A、让患者到它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A )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1周未确诊,或入院1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 B )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B ) A、1次 B、2次 C、3次 D、 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 C ) A、首诊负责制 B、三级医生查房制 C、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 A ) A、10分钟 B、 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7、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医师可单独完成的手术是( A ) A、一类手术 B、二类手术 C、三类手术 D、四类手术 8、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 C )内完成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三天 9、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 C )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A、1天、6小时 B、3天、12小时 C、1周、1天 D、5天、1天 10、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C )。 A 药物剂量 B 药物浓度 C 配伍禁忌 11、在抢救危重症时,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

微生物重点总结题目

微生物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3)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孢子在内的全部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4)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5)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品。(6)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7)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8)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9)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e):是指某些细菌通常并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当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治病。 (10)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

旋DNA分子。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11)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组,但位于细菌基因组之内,因此称之为“岛”。 (12)转化(transformation):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13)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14)微生物:(micro live):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15)菌落(colony):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或内部生长,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 (16)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须的营养物质。 (17)虑过除菌(sterilization by filtration):是通过机械、物理组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但滤过除菌常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等颗粒。 (18)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持续存在或增殖。(19)接合(conjugation):是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 (20)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

微生物大题重点

微生物大题重点

微生物 1、脂肪、蛋白质、脂质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答:在同一细胞内,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糖类和脂质、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糖类转化成血糖(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过量转化为糖原,再过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也可将分解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2)脂类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血糖(葡萄糖); (3)蛋白质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氧化分解,转化 为糖类和脂肪,或者蛋白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异养微生物可以通过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形成各种中间代谢产物;自养微生物则能够利用CO2和游离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等。其中在微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以糖酵解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为中心来完成三大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其关系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糖类物质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如磷酸二羟丙酮和丙酮酸等,丙酮酸脱羧后形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其中,各中间代谢产物经过一些列的生化反应可以形成以下转化: ①乙酰CoA可以转化成脂肪酸,磷酸二羟丙酮转化成甘油,二者结合形成脂肪。 ②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能够转化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二者都可以进一步合成蛋白质。 ③其中,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下形成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并通过糖酵解的逆向途径从而形成葡萄糖。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质是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形成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进而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临床微生物检验选择题整理

Test 1 1、细菌与真菌的异同点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质 2、G-菌细胞壁中的特殊组分是(E)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胆固醇 D、磷壁酸 E、脂多糖 3、细菌结构中,不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物质是(D) A、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B、溶血型链球菌M蛋白 C、肺炎双球菌荚膜D志贺氏菌菌毛 4、下列哪一种方法不用于细菌动力检查(E) A、特殊染色法 B、直接显微镜观察法 C、半固体培养法 D、抗原检测法 E、生化试验法 5、要观察细菌的芽孢应培养至生长曲线的(D)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6、常用于细菌生化鉴定的培养基属于(D)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7、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扩散,引起内脏器官化脓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C)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 8、下列哪一项是病毒特有的性质(D) A、形态微小 B、结构简单 C、能通过细菌滤器 D、只含有一种核酸 E、只能存活在活细胞中增殖 9、包膜病毒常引起(B) A、宿主细胞溶解 B、稳定状态感染 C、顿挫感染 D、整合感染 E、稳性感染 10、基因组不完整的病毒称为(E) A、卫星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辅助病毒 E、缺陷病毒 11、病毒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不包括(C) A、基因重组 B、整合感染 C、互补作用 D、基因重配 12、无毒白喉杆菌在β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后获得毒素基因称为(D)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源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13、细菌Gram染色的医学意义不包括(D) A、初步鉴别细菌 B、选择抗生素时参考 C、与致病机理有关 D、选用培养基时参考 14、诊断真菌感染优先采用(A) A、形态学检查 B、分离培养 C、检测抗原 D、检测特异性IgM抗体 E、检测核酸 15、抗原检测通常用于鉴定微生物的(D) A、科 B、属 C、种 D、型 E、株 16、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E) A、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B、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C、生成甲醇 D、生成甲醛 E、生成丙酮酸 17、病毒致病机理不包括(D) A、病毒基因整合 B、病毒癌基因 C、病毒蛋白质的刺激作用 D、病毒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突变 E、以上均包括 18、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一般没有症状,但某些情况下病毒被激活出现明显症状,具有该

医疗核心制度试题(A)+(B)答案

医疗核心制度试题(A)答案 一、填空题;(第1条、第12条每题4分,其他每题1分) 1、我院制定的16项《医疗核心制度》是: ⑴⑵⑶⑷ ⑸⑹⑺⑻ ⑼⑽⑾⑿ ⒀⒁⒂⒃ 2、首诊医师应对所接诊的病员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做好病历记录。如诊治困难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如不属本科疾病或同时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时请求会诊,除参加会诊的专科同意外,首诊医师应负责对病员继续进行处理。 3、凡决定收住院或转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首诊医师应根据病情以及转院相关规定(实行首院、首科负责制,先行诊治,取得转入院、科同意后方可转院、科指定医护人员护送入病房或转送他院 4、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定: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2次,(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2-3次,以上人员查房时应有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应每日查房一次,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查房1-2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病房。 5、各临床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指定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根据卫生部2010年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03版及《病历质量评定标准(09年版)》要求对全部出院、出科病历进行评价。 6、术前讨论是对手术前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等进行的梳理和讨论,是术前相关工作的总检阅,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执行。 7、护士交接班时要求:护理记录要写清、口头交代要讲清、病人床头要看清,交不清不走,点不清不接。 8、输血科发血时,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标签破损、漏血;血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RBC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9、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规定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 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按照核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核查。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10、药学人员发药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核对科别、、年龄;查药品,核对药品、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核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核对临床诊断。 11、所有医技科室发送报告时,皆应再次认真查对:、性别、病案号、床号、检查部位等

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总结

微生物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共生相关概念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C 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双方互利 B、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C、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不侵害互不受益 D、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是根据两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分的 E、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害2.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C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μm) D.纳米(nm) E.微微米(pm) 3.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B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4.正常微生物(菌)群是E A、无侵袭力的细菌 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 C、健康人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 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5.机体受病原菌侵入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C A、带菌者 B、局部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潜在性感染6.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E A、空气—紫外线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 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7.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C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斜面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固体平板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8.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C 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 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 D、复红-酒精-碘液-结晶紫 E、结晶紫-复红-酒精-碘液 9.哪一项不是细菌质粒的特点E A、化学性质是环状双链DNA B、可在细菌间转移 C、非细菌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能自主复制 E、是细菌的特殊构造 1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11.溶原性细菌是指A 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R质粒的细菌 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F质粒的细菌 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 12. 关于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的基因转移,下列陈述哪项正确D A、转化与转导具有相同的转移途径 B、接合是质粒转移的非自然方式 C、转化与接合的不同在于后者依靠F+菌,前者依靠温和噬菌体 D、转化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同拥有的基因转移方式 E、溶原性转换是由溶原性噬菌体引起的转化现象 13.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包括C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1、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选择答案:B B:蛋白质 2、细菌的繁殖主要靠选择答案:A A:二分裂 3、指出错误回答,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 B:芽殖 4、根霉和毛霉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是 D:假根 5、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D:分生孢子 6、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B:酵母菌 7、在五界分类系统中食用菌属于 A:真菌界 8、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D:酵母菌 10、一个芽孢杆菌产生几个芽孢? A:一个 11、抗生素主要由____产生. B:放线菌 12、与细菌所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 C:细菌染色体和质粒 13、某一微生物在平板上培养获得单菌落,其菌落基本特征为:菌落小,干燥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菌落颜色多样。依据这些特征初步判断该微生物为 C:放线菌 14、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 C:肽聚糖 15、Bacillus thuringsis的杀菌机制是靠 B:晶体毒素 16、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C:芽孢 17、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D:芽孢>孢子>营养体 18适宜于微碱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为C:放线菌 19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细胞壁 20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基质菌丝 2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A:体积小,面积大 菌根是___和植物的共生体C:真菌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 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B:70% 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细菌>放线菌>真菌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D:特异性载体蛋白 占微生物细胞总物质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C:水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A:构成细胞物质B:提供能量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为A:光能自养型 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B:0.2-0.7% 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C:琼脂 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是B:病毒 疯牛病的病原体是B:朊病毒 引起人沙眼的病原体是C:衣原体 在抗病毒性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 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B:蛋白质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A:微生物病毒 酿酒酵母最有名的是它在____中的重要性B:酒精发酵 青霉素是从何种微生物中提取的C:真菌 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A:甘露聚糖+B:葡聚糖 产生匐匍菌丝是___的形态特征A:根霉 作业三 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B:红色 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C:裂殖

微生物整理

绪论 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 答:巴斯德贡献: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 (2)免疫学——预防接种 (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柯赫贡献: (1)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 (2)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3)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 (4)创立了病原微生物的柯赫法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二、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三、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四、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真菌、细菌) 答: 第二章 一:细菌的一般构造:

首诊负责制度考核试卷答案

首诊负责制度考核试 卷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首诊负责制度考试题答案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 7、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8、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9、首诊医师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并要求书写门(急)诊病历,做到不推不诿。 10、对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应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首诊医师负责护送患者转科 二、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B) A、让患者到其他医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A)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B)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会诊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B)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D) A、会诊制度 B、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C、新技术准入制度 D、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判断题: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值班医生,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后补办手续或病人家属办理交费手续,不得因挂号、缴费等延误抢救时机。(√) 四、简答题: 1、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如何处理答: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务或职称最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2、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 答: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首诊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微生物大题-英文

2.Pass mechanism of cholera pathogenic:霍乱 1)pathogenic factor: invasiveness: flagellum, pili; cholera enterotoxin: contain A and B subunits. A subunit-Ag weak, active unit, enters the cell, stimulates adenylate cyclase-cAMP↑-secreting effect↑-severe diarrhea; B subunit-Ag high, bound unit, attaches to receptor on epithelial cells of small intestine. 2)mechanism: Organisms-oral route(contaminated water, food)-stomach-attach to the small intestine epithelialcells(non-penetration)-multiplication-cholera enterotoxin-adenylate cyclase-cAMP concentration↑-secreting effect↑-severe diarrhea(rice-water stools)-rapid dehydration and hypovolaemic shock低血容量休克-die in 12~24 hours. Ps. Transmission: polluted water and food, by mouth 3.Pass Clostridium tetani- pathogenesis破伤风 1)condition: Wound+spore Deep, narrow and contaminated by soil; Necrotic坏死的tissue; Companied with aerobe or facultative anaerobe infection. 2)pathogenic substance: Tetanospasmin破伤风痉挛毒素- neurotoxin: protein Tetanolysin破伤风溶血毒素 3)mechanism:根据课件整理一下 Spores-vegetative bacteria细菌繁殖体-grow locally-tetanospasmin-( along nerve fiber/ blood)-anterior horn cells of spinal cord, binds to ganglioside receptor神经节苷酯受体and blocks release of inhibitory mediators-cause convulsive痉挛的contraction of voluntary muscle.

微生物简答题归纳

微生物 1.青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是如何发挥杀菌作用的?为何不影响人 类细胞的功能?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因而对其作用不大。人类细胞中没有细胞壁,没有与抗生素结合的位点。 2.细菌有那些特殊结构?研究细胞特殊结构有什么意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有鉴别意义,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菌毛:细菌的黏附结构,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有哪些?何为质粒?医学上 重要质粒有哪些? 特点:细菌L型又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其主要特点是:①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 2 胞壁而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②着色不均,但大多染成格兰阴性。③对培养基要求较高,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 ④细菌L型生长较原菌较慢,一般在培养2~7天后在软琼脂平板上形成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有的呈颗粒状或丝状菌落。⑤某些L型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临床意义:致慢性感染并耐抗生素治疗,如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做L型的专门分离培养,并更换抗菌药物。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的dsDNA。能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分配到子代菌体中;重要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耐药性质粒、毒力质粒(Vi质粒)、细菌素质粒、代谢质粒。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差别?在致病性、检测和治疗上的意 义? 意义: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含量高,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与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首诊负责制试题及答案解析

首诊负责制度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 4、对、、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同意,同时上报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的责任。 7、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进行登记备查。 8、首诊医师对患者的、、、、、 、、等工作负责。 9、首诊医师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合理治疗,并要求书写,做到不推不诿。 10、对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应以主要疾病为主,首诊医师负责护送患者转科 二、选择题: 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A、让患者到其他医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会诊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 A、会诊制度 B、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C、新技术准入制度 D、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判断题: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值班医生,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后补办手续或病人家属办理交费手续,不得因挂号、缴费等延误抢救时机。() 四、简答题: 1、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如何处理? 答: 2、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 答: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大全

微生物试题 62.设计一个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的科研方案,并加以必要的说明。(要求写出酿酒酵母的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 22.微生物按能源和基本碳源来分,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类型?你们感分析它们各自的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分别是什么? 59.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 63.简述微生物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8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80.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如何缩短延滞期? 86.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35. 简述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其特点。 187. 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223. 试述比较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点。 229. 描述并分析生长曲线,并说明生长曲线对科研和生产的意义。 241. 试拟一个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西建微生物大题整理分析

1、细菌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①总述:依据形态学特征、表型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DNA杂交、DNA-rRNA 杂交、16SrRNA碱基序列分析。 ②具体:有无荚膜、有无芽孢、鞭毛着生部位数量排列、菌落特征、不同形态溶菌区与可否溶菌、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特征。 2、病毒有哪些特点?病毒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①⑴形体微小⑵无细胞结构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⑷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⑸无蛋白质合成机构、无细胞物质繁殖所需的酶系统,不能独立代谢⑹专性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⑺在宿主体内通过蛋白质复制核酸装配增殖、无个体生长和二均分裂的繁殖方式⑻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可形成结晶⑼对抗菌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②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步: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⑴吸附: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某一特定位点。 ⑵侵入: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缩将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⑶复制与聚集:噬菌体侵入细胞内后,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按噬菌体的遗传特性进行核酸复制和合成蛋白质,从而装配成新的噬菌体。 ⑷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3、古菌按不同分类方式分为哪几类?古菌与细菌不同之处是什么?研究古菌有什么意义? ①按生理特征: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嗜盐菌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泉古生菌门、广古生菌门 ②不同之处:⑴古菌细胞壁不受溶菌酶影响,细胞膜分为单层膜、双层膜,与细菌所含脂质成分不同⑵古菌代谢过程中有许多特殊的辅酶⑶古菌繁殖速度与进化速度较细菌慢⑷大多古菌生活在极端环境中。

微生物大题总结.docx

球菌 1,何谓SPA?简述其作用。 答: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蛋白质;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IgG分子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结合。 体内作用:SPA与IgG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活性。 体外作用: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检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点:脓汁黄而黏稠、病灶界限清晰、感染局限化。 乙型链球菌临床特点:脓液稀薄、病灶界限不清、易扩散。 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有凝固酶,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而乙型链球菌含有侵袭性酶,均是扩散因子,包括: (1)透明质酸酶:分解间质内透明质酸,利于病菌扩散。 (2)链激酶(SK):溶解纤维蛋白、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病菌扩散。 (3)链道酶(SD):降解脓液中DNA ,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 3.对脑膜炎奈氏菌应如何进行分离培养(为何需要床边接种) 答: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专性需氧。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弱。 4.根据涂片染色镜检可作出微生物学初步诊断的病原性球菌有哪些?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答:(1)凝固酶: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2)葡萄球菌溶素。损伤细胞膜的毒素(3)杀白细胞素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4)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5)表皮剥脱毒素引起金黄色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剥脱性皮炎(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肠道杆菌 5.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有哪几种?简述ETEC的致病机制. 答: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ETEC致病机制:不耐热肠毒素(LT)耐热肠毒素(ST)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cAMP浓度升高cGMP浓度升高 过度分泌小肠液 腹泻 6.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肠道外感染有哪些? 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1)化脓性感染:腹膜炎、手术创口感染、败血症(死亡率高)、新生儿脑膜炎 (2)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常见上行性感染,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由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引起 3. 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答:包括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痢疾志贺菌)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 (1).致病物质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练习题 一、填空 1.微生物学的奠基者是__ _ 和 _ ___,他们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有。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等。 7.芽孢是芽孢细菌的器官。 8.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 9.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和等。 10.根瘤菌可与植物共生固氮。 11.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 12.PHB又称为,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作。 13.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14.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称。 15.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两者细胞壁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差异为:前者含量高,后者含量高。 16.鞭毛的化学成分为。 17.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18.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为。 19.来源于一个细胞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群体称。 20.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细菌是。 21.原核微生物的核糖体大小为。 22.在琼脂培养基表面上,产荚膜菌形成菌落.。 23.蛋白质构成病毒粒子结构的部分。

24. 是人工配制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 25.放线菌中产抗生素最多的属为。 26. 3大经典实验:Luria变量试验、Newcombe涂布试验和Lederberg影印平板培养法证明了基因突变的性质和性质。27.5-溴尿嘧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构类似物。 28.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一般是在显微镜下用来测量。 29.分生孢子梗状如扫帚是的重要分类特征。 30.加热是灭菌中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加热灭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31.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和。 32.转导是由________介导的细胞之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33.微生物培养时,试管口加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 _ 和______ __ 。 34.噬菌体可分为__________噬菌体和________噬菌体。 35.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__________成乙醇。 36.高压蒸汽灭菌时,一般采用的灭菌温度为,灭菌时间为。 37.普通光学显微镜由部分和部分组成。 38.实验室常见的灭菌手段有和等。 39.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40.通过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和两大类。 4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碳源有和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 等作为有机碳源。 42.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划分 为、、和。 43.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是。 44.目前已知可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 45.组成肽聚糖的单体由、、三部分组成。 46.显微镜对很接近的两点最小距离的辨别能力称为_______ 。 47.连续培养系统主要有两类: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 48.放线菌的菌体形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