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分组演唱,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2、学习打击乐器的合奏。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韵味的民歌,那同

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歌曲列举一二。

《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

}

《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等。

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很多很多而我们只学到了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讲述民歌的体裁}

、讲授新课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喜爱的民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

介绍凤阳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2)

介绍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一样东西很出名,

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

播放旧时的《凤阳花鼓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是旧时的《凤阳花鼓》

从歌词和旋律听大家觉得刚才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

悲凉

学生讨论,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习新《凤阳花鼓》

简述相关的音乐知识

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

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

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

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

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

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A

:初听歌曲

提问:

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老师,听起来特别喜悦。同学们,听了这么欢快喜悦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唱呢?

B: 跟老师学唱。同学们唱的非常好,

C:

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大切分的节奏我来看一看。

下面我们就怀着欢快的、

喜悦的心情齐唱这首歌曲,

老师为大家伴奏。

D

:好,大家唱的真好,那这首歌曲大家最喜欢那一句,那

一句大家唱着感觉很有意思呢?

生:“得儿铃铛飘一飘”。

三,分组练习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

四,总结

通过《凤阳花鼓》的学唱,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音乐是多姿多样的,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热爱民歌。

歌曲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 (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简述湖南花鼓戏

简述湖南花鼓戏 一、花鼓戏的起源 花鼓戏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鼓戏是指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的总称,即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逐渐形成了六个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力支持。花鼓戏只是湖南众多地方戏曲的一个品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湖南花鼓戏与湖北、四川、江西等 地的花鼓戏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发展历程 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其中虽属“湖南花鼓戏”最为著名。但湖南花鼓戏却是一个笼统的剧种概念,因为湖南花鼓戏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可细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州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因此,严格来讲“湖南花鼓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地方剧种。通常所见到的湖南花鼓戏经典代表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实为代表湖南花鼓戏的长沙花鼓戏中的剧目。但多数人并不能详细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所以人们一般所说的湖南花鼓戏其实就是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形成初期是以旧长沙府(今长沙县)为中心,后逐渐向周边县市辐射,其不只流行于长沙,在省内流传甚广,相对而言其它五个流派无论是流传范围还是知名程度来都远不及长沙花鼓戏。因此,长沙花鼓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湖南花鼓戏的代表。 除岳阳花鼓戏之外,其它四个流派几乎都只在其所处县市或地区作代表性或象征性传承。除湖南花鼓戏之外,在湖北有荆州花鼓戏(湖北花鼓戏)、黄孝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包山花鼓戏、平湖花鼓戏等同名的地方剧种。 三、发展过程 岳阳花鼓戏发源于岳阳,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流行于岳阳及周边一些县乡,深得岳阳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岳阳人,对岳阳花鼓戏更情有独钟,百听不厌,用那些老年朋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欣赏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咨询台],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咨询台],思考: 1)、你对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已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 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 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班交流,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愿意说出来吗?并对敢于 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 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三站,站牌上写着“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同学介绍海迪事迹,然后让同学谈体会。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执教者:罗路珍执教时间:2014/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 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 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 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 (A)张大千(B)齐白石 (C)徐悲鸿(D)黄宾虹 3、填空题 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 4、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宣纸(B)寒喧 (C)渲泄 6、选择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 (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 7、判断题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 (C)高尔基(D)泰戈尔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10、连线题 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 蒸汽机富兰克林 火车诺贝尔 炸药瓦特 避雷针斯蒂芬森 11、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弦律 (B)装帧 (C)蜇伏 12、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2、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 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教师弹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

么? 学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 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我们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吧! 四、学唱新歌: 1、听《凤阳花鼓》旋律,感觉一下这首歌跟老师刚刚演唱的那首旧时的《凤阳花鼓》有什么不同? 2、范唱: 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在歌曲中美的旋律、美的节奏地感染下想自己来演唱歌唱。 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吧。不过,在学歌之前呀,我们先来解决几条比较难的节奏,看看同学们学的快不快。 3、出示节奏: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4单元 唱歌《凤阳花鼓》教案2 新人教版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 锣、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二、引入: 这是谁?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以奖励。)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飘得儿飘,得儿另当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XX,唱XX,XX就是好地方,自从XXXX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下课。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观看聆听一线专家精 湛的讲解与答疑,与广大一线优秀的教师互动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就中小学名族音乐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1、能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他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映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如:《凤阳花鼓》这首歌,表达了淮河两岸人民在旧社会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深受淮河洪涝之害,过着“身背花鼓走四方”的流浪生活。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3]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采。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相反,对时下的流行音乐都兴趣十足。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音乐

安徽 《凤阳花鼓》

安徽《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 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二、歌曲分析 《风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演唱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观看视频《扭一扭——花鼓》,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

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在旧社会,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词大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2、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跟音乐轻声哼唱。 (3)处理难点节奏,衬词部分。 (4)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悲切)(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歌曲分析: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这是凤阳花鼓的节奏特点,多用打击乐器伴奏。 (7)认识打击乐器: 师: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下面我

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

大彭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 主备周云生审核李荣荣姓名班组号 2018年 3 月日课时 学习过程备注 一、链接旧知识【PPT显示】:(填一填)(约5分钟) 1.1977年,中共全会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是这次会 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 实行的伟大决策。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意义: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 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和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学习目标: 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制度名称,、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 份。 2、归纳建国后农村几次重要改革。 3、分析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二、自主先学【独立完成,发现疑难处记得用红笔做上标注】(约15分钟) 阅读课本48—53,边读书边划出重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题,小组内交流 订正,记背,组长监督默写,互批互改。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生产队成为全国农村率 先搞“的一个典型。 2.建立和普遍施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 克服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和 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特区: 1.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建立特区。 三、质疑探究(约8分钟) 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

对凤阳花鼓的调研

安庆师范学院2012年度大学生 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安徽省民间艺术凤阳花鼓的调研 所属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专业年级: 团队成员: 完成日期:

对安徽省民间艺术凤阳花鼓的调研 【摘要】: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是“状家室流离之苦”(《清稗类钞》)。由于它的起源背景和它悲凄的唱词内容,它一度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一、调研时间 2011年7月8至15号 二、调研地点 安徽省凤阳 三、调研目的 通过这几天对凤阳花鼓的走访调研、查找资料、服务与参观,分析了解凤阳花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民间艺术存在的危机,呼吁人们关注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四、调研内容 安徽省凤阳花鼓的调研 (一)调研过程 1.前言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就的形态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于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早期演唱的曲目多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秧歌调》等,每一首都曾被广泛传唱。随着历史的发展,凤阳花鼓的鼓、鼓条乃至击鼓方法都在不断变革。20世纪50年代初,新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加以改革,增加采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小锣,专用小鼓伴奏演唱,同时根据击鼓用的鼓条特征,将其改称为“双条鼓”。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歌舞表演。 2.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能听出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3.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题。 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导入 1.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由简到难。 2.逐步加入衬词。 3.念读歌曲衬词,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 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 1.欣赏老师歌舞表演,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 2.揭题。 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和老师合作接口唱。 5.跟琴声配唱歌词,用快乐的情绪唱歌。

6.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为歌曲表演。 7.完整演唱歌曲,分组合作,加入声势动作伴奏和花鼓动作表演。 8.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 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 1.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并跟着拍一拍。 2.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听辨音乐中熟悉的《凤阳花鼓》的旋律。 3.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句,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完整听第一乐段,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1)听完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2)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演奏主题,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3)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 (4)再听时,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跟着音乐哼唱。 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 1.完整聆听《花鼓》,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听到熟悉的音乐用前面学过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观后感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中学王娜莎老师执教的《凤阳花鼓》观后感6月30日,笔者到勺窝圆玄但愿中学组织纳雍县第二组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流动,听了勺窝圆玄但愿中学参赛教师王娜莎老师的一堂音乐课,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这堂课在第二组比赛流动中脱颖而出,获选参加纳雍县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观后,我感受到一场实实在在的音乐美,愿与同仁分享。 本堂课分三个环节,即导入、新授、总结,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无比精心。 导入环节。课的开始,王娜莎向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使人陶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音乐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听觉艺术,为后面的教学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以民歌为线索,顺势引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巧妙地做到了激情导入,自然过渡。 新授环节。王娜莎首先通过对比播放旧凤阳和改革开放后的新凤阳画面,启迪学生忆旧感新,自然而然地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凤阳花鼓》;接着,王娜莎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聆听,欢快、乐观、热烈、踊跃向上的优美旋律,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喜爱音乐的欲望。有了兴趣与活力,就不愁学生学不好音乐。因而,聆听音乐、品读歌词、哼唱旋律、学唱歌词、完整演唱、多元展示等精彩环节步步紧跟,乐趣无穷。 练唱歌曲时,情势多样,激情满堂。王娜莎通过发声练习、教师唱乐谱学生唱歌词、齐唱、伴奏唱等多种情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流动中,很快就学会了《凤阳花鼓》。

多元化表演是本节课的高潮部份,也是最精彩的部份。王娜莎在学生学会演唱《凤阳花鼓》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表演。王娜莎激趣地说:“同学们,现在,咱们筹备做一个现场多元化表演,有愿意上台的同学请举手。”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的手举得满满的,王娜莎指明了7名学生上台,依次发放了砂锤、砂球、碰铃、响板、串铃、摇铃、双响筒。然后,请求上台的7名同学依照《凤阳花鼓》的旋律操作手中的乐器,在各自座位上坐着的同学演唱歌曲,老师用钢琴伴奏。“三方齐上阵”,场面活泼而欢快,热烈而动人,音乐艺术尽显课堂中…… 课堂总结。王娜莎在课堂总结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凤阳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作品所表达的新凤阳人民热爱生活、踊跃向上的精神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将来为祖国增光添彩。 本堂课,王娜莎老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整个教学流动中,踊跃引导学生聆听,练唱、演唱、感受,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流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荆州市荆州小学孙菲菲 教材版本: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与教案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多彩乡音中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后期创作歌曲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欣赏《花鼓新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根据歌曲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不同形式的凤阳花鼓,拓展学生的视野。 4、能完整演绎《凤阳花鼓》并为其创编。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海宝嗨!大家好! 生回答 (海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 师:海宝最近为了世博会忙坏了,他领着世界各国的人参观世博园给他们介绍园里的各种文化。今天他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班的同学当导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要给我们讲解什么文化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跟着海宝走一走吧(出示安徽代表性图片)海宝把我们带到哪里了? 生(安徽) 师:安徽有个凤阳县那里有一样东西很出名,而且几乎人人都会用它来表演,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播放旧安徽凤阳歌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刚才的视频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生:拿鼓唱,有点儿民歌风格歌曲里唱的很可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安徽特有的音乐文化凤阳花鼓,看,这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凤阳花鼓(出示图片) 海宝介绍凤阳花鼓出示教学建议 二、新课教学 师:就像同学说的一样刚才的凤阳花鼓是旧社会人们为了讨生活唱出来的,感觉非常的凄凉,老师这里有个调色盘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如今的凤阳花鼓有了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教案 31中邵士花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叙事性较强,它的歌词是“说凤 阳,唱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 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 花鼓走四方。”从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民歌的演唱形式虽是边歌边舞, 但情绪却是十分悲凉的;曲调采用商调式,旋律较平稳,略带忧伤。 新《凤阳花鼓》,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 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 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 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 咬尾”式的承递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 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富有韵 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 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 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 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能力目标: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拜年歌》教案

《拜年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拜年歌》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巴渝地区车灯音调的歌曲,一段体,C徵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1-6小节构成,旋律由“3”、“5”两个主要音级发展而来,并加入两个小节的锣鼓节奏,增添中国民族风味。第二乐句有7-12小节构成,节奏密度加大,使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增强,凸显了欢祥和的“年味儿”。第三乐句由13-16小节构成,旋律发展逐步升高,使音乐情绪递增。最后一个乐句由后四小节构成,与第二乐句相同,形成首尾呼应。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着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本课时运用打击乐器锣和鼓的配合节奏演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符的时值,感知节奏。 在歌唱技能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歌唱,在本节课中仍然延续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歌唱中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学习用自然的声音轻声地歌唱。 (四)教学目标 1、在演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喜庆、热烈的气氛,了解与其相关的车灯传统文化。 2、感受巴渝地区车灯音调的特点,学校用欢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还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随音乐律动,轻声高位置用“咚”读节奏。 2、准确表演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听《拜年歌》,观看图片。 老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就要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会迎来我国一个很传统的重要节日,它就是..... 学生:略 老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春节的活动有很多,你看见了什么?学生:打鼓、看花灯、跳舞..... (2)出示鼓的节奏 x x x x││ 咚咚咚咚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乐器——小鼓和小锣,在敲乐器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节奏。一起用小鼓的声音来模仿。

童谣凤阳花鼓简介

童谣《凤阳花鼓》简介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 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 是“状家室流离之苦”(《清稗类钞》)。 曲艺简介: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 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 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 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 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 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 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 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歌词: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

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来咿哟嘿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 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 MUSIC )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飘飘飘一飘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年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主题是() A.德育为先 B.能力为重 C.终身学习 D.全面发展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实性知识领域基本要求的是() A.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 B.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8.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A.抓关键期教育 B.启发诱导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0.“情境—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1.教师用做示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1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音乐《凤阳花鼓》教学反思

音乐《凤阳花鼓》教学反思 从选择教学内容,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围绕教学目标我不断的推敲教学过程,虽然真正上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准备的过程确实非常的漫长。(想必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完公开课以后,感觉紧绷的思维总算有了释放,所以静下来,不断自我反思: 1、就教学目标而言我把重点放在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的特点,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课下听课老师们反映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通过简单节奏伴奏,学生能用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这一目标相对过于抽象,没有具体化,这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没有重心。 2、就教学过程来说,(1)教学时间把握,相对不够好,之前在教学设计中有有关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这一环节,相对用去较多的时间,所以感觉在后面拓展环节有一些草草结束。 (2)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我采用“节奏式提问”的方式,主要用途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也无形中让同学们掌握到《凤阳花鼓》中较难的一句节奏型。(XXXXX XX XX XX-)可能是刚开始上课,学生们看到很多老师来听课,有点紧张,所以热情不是非常高涨,我也没能完全带动起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 (3)在教唱中,解决难点时,如果能让唱好的学生

领着小组一起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前,我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认为歌曲的难点在最后一句衬词“得儿飘得儿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演唱,所以在教唱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分局卡片,请学生模仿我的演唱。一开始学生有些胆怯,在我多次范唱下终于有学生敢大声摸唱出来。课后评课的老师对我说我在教唱中能够找到重点难点进行教唱是可取的,但是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还不够有效。大家建议可以请唱对的学生纠正唱错的同学;或者请唱对的学生领他们自己的组进行练习从而进行整组过关。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通过以点带面更好的解决了歌曲难点。 (4)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样些,给学生多一点表现和互相点评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更好的体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风格。对于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课堂形式还是有欠缺的。在教唱环节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师生轮唱两种,个别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环节,我觉得时间不够充裕,因为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小组合作也非常认真,如果能让更多的小组有表演的机会将更好。

安徽民俗之凤阳花鼓

安徽民俗之凤阳花鼓 杨明 P1******* 一、摘要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随后日臻完善,流传至今依然鲜活的存在于民众之中,并且愈加焕发出生命力。 本文以凤阳地区花鼓为中心,首先通过对凤阳花鼓传承与发展的介绍,简要缕清其历史发展的形态流变;然后从凤阳花鼓的多种存在形式加以介绍当今存在的现状;最后,通过对凤阳花鼓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此类民俗在当今时代传承与保护所遇到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传统民俗凤阳花鼓的传承和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凤阳花鼓、民俗、传承、发展 二、正文 <一>凤阳花鼓的起源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府。由于凤阳府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府。又因明清两代,由于凤阳府(今皖北地区)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

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明末流传范围继续扩大,表演盛况空前。清末,凤阳花鼓流传更广,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活动。 乾隆年间,有人将二人演唱的凤阳花鼓改编为凤阳花鼓歌舞,在宫廷中为皇帝演出。乾隆年间编纂的《霓裳续谱》一书中就收录了《花鼓献瑞》、《鼓乐呈祥》等歌舞节目。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凤阳花鼓在唱片中广为流传。上海的“百代”、“得胜”、“大中华”等唱片公司制作了大批凤阳花鼓唱片。在解放后摄制的《大路》、《拉郎配》、《巨澜》、《鼓乡春晓》等影片中,均出现过凤阳花鼓的表演场面。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一直以来,凤阳县的孩子们还在节庆时跳这一地方特色的舞蹈,保持着古城的特色。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 凤阳花鼓这种流浪卖艺的汉族民间歌舞表演,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我国汉族民间喜庆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