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要点(老师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要点(老师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要点(老师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要点(老师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老师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人们在实践中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围绕着社会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发展观。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性问题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物质性。

第二,主观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联系的客观性。

其次,联系的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是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三)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没有,这是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是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用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第四,规律是客观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而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活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比第一次能动飞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认识性认识。

(三)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提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存在于人类经历的每一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社会发展始终,是其他社会矛盾最为深刻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这两对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这两对矛盾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1)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2)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二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这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商品对它的生产者而言,只具有价值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因此,就同一商品而言,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两种属性,它们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统一于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中。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为理解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提供了一把钥匙。因此,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具体表现在:(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和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2)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劳动,但是,它们同时存在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中,而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劳动的私人性质,劳动的社会性质是被隐藏着的,由此,二者发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通过交换,使生产者的私人劳动产品被社会所接受,从而证明其劳动的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五)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六)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1、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与雇佣劳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ˊ,不仅反映了商业资本的运动,而且也概括了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的运动,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货币是在什么条件下以及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货币所有者就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二)劳动力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马克思就把这种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马克思就把这种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mˊ)=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大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叫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二)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因此,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三、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工业、农业、采掘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经历了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不同的阶段,并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所谓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和条件

(1)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二)资本的周转

1、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各自独立地发挥资本的职能、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

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集中反映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在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

(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首先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其次,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思想、道德哲学世界观等各种理论形式。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2、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虽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它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同时并存。

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1)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2)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3)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特点:(1)竞争的目的不同。(2)竞争的手段不同。(3)竞争的范围不同。

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

格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金融资本的形成

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就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真正统治者,他们控制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面。

(四)资本输出

(1)国内大量“过剩资本”的出现。(2)资本输出是金融资本争夺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需要。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

(1)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其中国家投资是形成国有垄断资本的主要途径,而国有企业是国有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

(2)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在这种形式中,国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和作为资本所有者的垄断组织合作经营企业。其形式是股份公司。

(3)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

(2)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

(3)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

(4)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这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结合体这一特性决定的。它既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又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从而加深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转化,因此,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建立工农联盟,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作了科学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

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紧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来进行。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摧绘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式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也称“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数字逻辑电路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数字逻辑电路 试卷类别:3卷 考试时间:110 分钟 XXXX 学院 ______________系 级 班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八进制(273)8中,它的第三位数2 的位权为___B___。 A .(128)10 B .(64)10 C .(256)10 D .(8)10 2. 已知逻辑表达式C B C A AB F ++=,与它功能相等的函数表达式_____B____。 A .A B F = B . C AB F += C .C A AB F += D . C B AB F += 3. 数字系统中,采用____C____可以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A . 原码 B .ASCII 码 C . 补码 D . BCD 码 4.对于如图所示波形,其反映的逻辑关系是___B_____。 A .与关系 B . 异或关系 C .同或关系 D .无法判断 5. 连续异或1985个1的结果是____B_____。 A .0 B .1 C .不确定 D .逻辑概念错误 得分 评卷人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6. 与逻辑函数D C B A F+ + + =功能相等的表达式为___C_____。 D C B A F+ + + =B.D C B A F+ + + = D.D C B A F+ + = 7.下列所给三态门中,能实现C=0时,F=AB;C=1时,F为高阻态的逻辑功能的是____A______。 8. 如图所示电路,若输入CP脉冲的频率为100KHZ,则输出Q的频率为 _____D_____。 A.500KHz B.200KHz C.100KHz D.50KHz 9.下列器件中,属于时序部件的是_____A_____。 A.计数器B.译码器C.加法器D.多路选择器 装

工程力学试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Ⅱ》期末考试试卷 ( A 卷) (本试卷共4 页)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强度计算问题有三种:强度校核, ,确定许用载荷。 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 的能力。 3、由等值、反向、作用线不重合的二平行力所组成的特殊力系称为 ,它对物体只产生转动效应。 4、确定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是: 。 5、若钢梁和铝梁的尺寸、约束、截面、受力均相同,则它们的内力 。 6、矩形截面梁的横截面高度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最大正应力是原来的 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实心圆轴直径为d,所受扭矩为T ,轴内最大剪应力多大?( ) A. 16T/πd 3 B. 32T/πd 3 C. 8T/πd 3 D. 64T/πd 3 2、两根拉杆的材料、横截面积和受力均相同,而一杆的长度为另一杆长度的两倍。下面的答案哪个正确?( ) A. 两杆的轴向变形都相同 B. 长杆的正应变较短杆的大 C. 长杆的轴向变形较短杆的大 D. 长杆的正应力较短杆的大 3、梁的弯曲正应力( )。 A 、与弯矩成正比 B 、与极惯性矩成反比 C 、与扭矩成正比 D 、与轴力正比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得到主失和主矩。( ) 2、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不一定等于零。( ) 3、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都是表征材料弹性的常量。( )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是:轴向拉伸、压缩、扭转、弯曲( ) 5、外伸梁、简支梁、悬臂梁是静定梁。( ) 四、计算题(本题满分20分) 矩形截面木梁如图所示,已知P=10kN ,a =1.2m ,木材的许用应力 [ ]=10MPa 。设梁横 截面的高宽比为h/b =2,试:(1)画梁的弯矩图; (2)选择梁的截面尺寸b 和h 。 五、计算题(本题满分20分) 传动轴AB 传递的 功率为Nk=7.5kw, 轴的 转速n=360r/min.轴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最新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 某基础底面尺寸为5.4*2.7m ,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0.6米。基础顶面承受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 ,弯矩Mk=950kNm, 水平力FkH=180kN ;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4.3米厚γ=18.0kN/m3,γsat=18.7kN/m3;e=0.85,fak=209kPa ,Es1=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fak=75kPa ,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kPa A G F p k k k 6.1747.2*4.525457.2*4.57.2*4.5*8.1*201800==+=+= 最大压力: kPa l e p p l G F M e k k k k k 9.273)/61(,9.06/512.02545 2.1*180950max =+===+=+= p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209+1.0*18.0*(1.8-0.5)=232.4kPa 验算:pkpkmax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tan 2)(tan 2()(θθσσz b z l p bl cd k z ++-= =57.2kPa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122.9>σz+σ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是144KN/m 和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C20,钢筋HPB235——ft=1.10N/mm2,fy=210N/mm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总复习材料(特级教师整理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小升初》知识点总结、总复习材料 (省级教师整理,共58页)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 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 长)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北京邮电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 考试注意事项 一、学生参加考试须带学生证或学院证明,未带者不准进入考场。学生必须按照监考教师指定座位就坐。 二、书本、参考资料、书包等物品一律放到考场指定位置。 三、学生不得另行携带、使用稿纸,要遵守《北京邮电大学考场规则》,有考场违纪或作弊行为者,按相应规定严肃处理。 四、学生必须将答题内容做在试题答卷上,做在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五、学生的姓名、班级、学号、班内序号等信息由教材中心统一印制。 考试 课程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考试时间 2009年1月13日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满分 10 20 10 10 10 12 14 14 得分 阅卷 教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D C B (B )B A (A F ++++==( ) A . B B . A+B C . 1 D .AB 2.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比较,其差异在于后者( ) A . 没有稳定状态 B . 没有统一的时钟脉冲控制 C . 输入数据是异步的 D . 输出数据是异步的 3.(10000011)8421BCD 的二进制码为( )。 A .( 10000011)2 B .(10100100)2 C . (1010011)2 D . (11001011)2 4. 74LS85为四位二进制数据比较器。如果只进行4位数据比较,那么三个级联输入端ab 、a=b 应为( )。 A . ab 接地,a=b 接地 B . ab 接高电平,a=b 接高电平 C . ab 接高电平,a=b 接地

工程力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如图所示的三根压杆,横截面面积及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同。 收藏A.相当长度 B.柔度 C.临界压力 D.长度因数 正确答案: A 第一强度理论是指() 收藏 A. 最大切应力理论 B. 最大拉应力理论 C. 畸变能密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对于抗拉强度明显低于抗压强度的材料所做成的受弯构件,其合理的截面形式应使:() 收藏 A. 中性轴与受拉及受压边缘等距离; B. 中性轴平分横截面面积。 C. 中性轴偏于截面受压一侧; D. 中性轴偏于截面受拉一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图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平均应力σm、应力幅度σa分别为()。 收藏 A. -10、20、10; B. C. 30、10、20;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两根受扭圆轴的直径和长度均相同,但材料不同,在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和扭转角之间的关系 () 收藏 A. B. C. D.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材料和柔度都相等的两根压杆() 收藏 A. 临界应力和压力都一定相等 B. 临界应力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不一定相等 C. 临界应力和压力都不一定相等 D. 临界应力不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一定相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大小相等的四个力,作用在同一平面上且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c,试比较四个力对平面上点o的力矩,哪个力对点o的矩最大()。 收藏 A. 力P4 B. 力P2 C. 力P1 D. 力P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在研究拉伸与压缩应力应变时我们把杆件单位长度的绝对变形称为( ) 收藏 A. 正应力 B. 应力 C. 线应变 D.

基础工程计算题

1、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24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 k =185kN/m 。地基地表为耕植土,厚0.8m,γ=16.8kN/m3;第二层为粘性土,厚2.0m ,fak=150kPa ,饱和重度γsat=16.8kN/m3,孔隙比e=0.85;第三层为淤泥质土,fak=80kPa ,饱和重度γsat=16.2kN/m3,厚1.5m 。粘性土至淤泥质土的应力扩散角θ=300,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8m 出。要求确定基础埋深(4分);确定基底宽度(4分);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4分)。(注:宽度修正系数取0,深度修正系数取1.0)(B) 2、某预制桩截面尺寸为450×450mm ,桩长16m (从地面算起),依次穿越:①厚度h 1=4m 的粘土层,q s1k =55kPa ;②厚度h 2=5m 的粉土层,q s2k =56kPa ;③厚度h 3=4m 的粉细砂层,q s3k =57kPa ;④中砂层,很厚,q s4k =85kPa ,q pk =6300kPa 。K=2.0,试确定该预制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 3、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37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k=115kN/m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20kPa,基础埋深为1.2m ,采用毛石基础,M5砂浆砌筑。试设计该基础。(注:毛石基础台阶高宽比允许值为1:1.25,每台阶宽不大于200mm )。 4、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3 119/kN m γ=,厚 度1m ;淤泥质土:3 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厚度为10m 。上部结 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0 .1,035===d b ηηθ,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整理周老师复习资料

十二册复习练习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ɡdífēnɡcǎi ɡuàn ɡài qìɡài bǔyùpánɡbóchén āi yánɡyì ()()()()()()()() xùn sèshōu liǎn méi ɡui yuán ɡùnínɡzhònɡxīxiào hài xiūɡuòlǜ ()()()()()()()()qièyìtián jìnɡshídènɡzhàn lán mánɡlùluódiàn dùjuān yóu tónɡ ()()()()()()()() yáo yètún bùqīhēi shísǔn kǒnɡxìwān yán fēnɡhuǒwànɡtúwěi jūn ()()()()()()()()()hóu lónɡlínɡchén nàhǎn jiān mièkònɡzhìtiǎo xìn qīnɡxièwèi láo ()()()()()()()()chénɡnuòxīmièchúfánɡzhúxīn lóu tīèyùn wúɡūhéǎi púsà()()()()()()()()()jīnɡkǒnɡcán rěn yāo ɡuài zhāi fàn hámɑzhòu yǔyǐn mán ǒu huā ()()()()()()()()tánɡlánɡzhūhóu bǐnɡbào ɡùzhíyōu xián huòhuàn miáo zhǔn biān fú()()()()()()()()zhànɡài ēn huìqīnɡyínɡbǔzhuōbáo móhuímóu kānɡkǎi yùn cá()()()()()()()()wēi xiéjìnɡwèi chùlìhūyùdīlián fènɡxiàn yízhuànɡxīshēnɡ()()()()()()()()xiézuòyāo qǐnɡwǔyíshān tuìsèsào zhou shòu xuēqīchácíshàn ()()()()()()()() huòdámài suìyáo huànɡmài lǒnɡpàn duàn zhànɡpenɡcuīhuǐcháo xi ()()()()()()()()kuíwúzhīyātèshū ()()() dànɡyànɡzhìɡǎn róu rèn ɡài kuònèi hán zhàn fànɡ ()()()()()() huāruǐróu nèn yīnɡér yuán jīnɡtiěxiùjiǎo jié ()()()()()() diāo xièliúliàn rónɡqiàmínɡɡuìhéxùfènɡpéi ()()()()()() qīqīnɡyúshùxìnɡzǎo fēi érèn xìnɡxūn tòu fén shāo ()()()()()()() yàn tái kùài jiāo jíjiǎn lòu yāo he lào yìn ɡōu huǒ ()()()()()()()

数字逻辑期末考试题

数字逻辑考试题 数字逻辑考试题(一) 一、填空(共17分,每空1分) 1. (1011.11)B =( ) D =( )H 2. (16)D =( )8421BCD 码。 3. 三态门的输出有 、 、 三种状态。 6. ABC C B A Y =),,( 的最简式为Y= 。 7. 由n 位寄存器组成的扭环型移位寄存器可以构成 进制计数器。 10. 四位环型计数器初始状态是1000,经过5个时钟后状态为 。 11. 在RS 、JK 、T 和D 触发器中,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最多。 12. 设一个包围圈所包围的方格数目为S ,消去的变量数目为N ,那么S 与N 的关系式应是 。 13. 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时,圈1求得 的最简与或式,圈0求得 的最简与或式。 二、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 DE BC A Y +=的反函数为Y =( )。 A. E D C B A Y +++?= B. E D C B A Y +++?= C. )(E D C B A Y +++?= D. )(E D C B A Y +++?= 3. 十进制数25用8421BCD 码表示为( )。 A. 10101 B. 0010 0101 C. 100101 D. 10101 4. 若用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则是( )。 A. 正逻辑 B. 负逻辑 C. 正、负逻辑 D. 任意逻辑 5. 下逻辑图的逻辑表达式为( )。 A. AC BC AB Y = B. BC AC AB Y ++= C. BC AC AB Y ++= D. BC AC AB Y = 6. 三态门的逻辑值正确是指它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 组合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上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在结构上只能由各种门电路组成 B. 电路中不包含记忆(存储)元件 C. 有输入到输出的通路 D. 有输出到输入的反馈回路 10. 已知74LS138译码器的输入三个使能端(E 1=1,022==B A E E )时,地址码A 2A 1A 0=011,则输 出07~Y Y 为( )。 A. 11111101 B. 10111111 C. 11110111 D. 11111111 三 、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工程力学试题库及解答

工程力学试题库及解答

《工程力学》试题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1. 试写出图中四力的矢量表达式。已知:F 1=1000N,F 2 =1500N,F 3 =3000N, F 4 =2000N。 解: F=F x +F y =F x i+F y j F 1 =1000N=-1000Cos30oi-1000Sin30oj F 2 =1500N=1500Cos90oi- 1500Sin90oj F 3 =3000N=3000 Cos45oi+3000Sin45oj F 4 =2000N=2000 Cos60oi-2000Sin60oj 2. A,B两人拉一压路碾子,如图所示,F A =400N,为使碾子沿图中所示的方向 前进,B应施加多大的力(F B =?)。 解:因为前进方向与力F A ,F B 之间均为45o夹角,要保证二力的合力为前进 方向,则必须F A =F B 。所以:F B =F A =400N。 3.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O (F)=Fl 4.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F)=0 解:M O 5.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F)=Fl sinβ 解:M O 6.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F)=Flsinθ 解:M O 7.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F)= -Fa 解: M O 8.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F)= F(l+r) O 9.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 10. 求图中力F对点A之矩。若r 1=20cm,r 2 =50cm,F=300N。 解: 11.图中摆锤重G,其重心A点到悬挂点O的距离为l。试求图中三个位置时,力对O点之矩。 解: 1位置:M A (G)=0 2位置:M A (G)=-Gl sinθ 3位置:M A (G)=-Gl

基础工程计算题含答案

(卷2,2)1、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 ,厚度1m ;淤泥质土:,,,厚度为10m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解:先假设垫层厚z=1.0m ,按下式验算: (1分)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2分) 垫层底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分) 验算: 故:垫层厚度 z=1.0m 垫层宽度(底宽) (1分) 3 119/kN m γ=3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0 .1,035===d b ηηθ,οa z cz f p p ≤+kPa p cz 37181191=?+?=kPa z b p b p cd z 6.4635tan 122.1) 1912.12012.1120(2.1tan 2)(=??+?-??+=??+-= οθ σkPa z d f f m d ak 75.87)5.011(1137 0.160)5.0(0=-+?+? +=-+++=γηkPa f kPa p p a z cz 75.8762.83=≤=+m z b 6.235tan 22.1=??+=ο

(卷3,1)2、某单层厂房独立柱基底面尺寸b×l=2600mm×5200mm,柱底荷载设计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如图1)。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试验算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10分)(B) fk =85kPa ηb=0 ηd=1.1 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F= F1+F2+G=2000+200+486.7=2686.7 kN M0=M+V h+F2a=1000+200×1.30+200×0.62=1383kN·m e= M0/F=1384/2686.7=0.515mp=198.72 kN/m2(满足) 1.2f=1.2×269.6=323.5 kN/m2> p max = 316.8 kN/m2(满足) ( 2分)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γ0=(19×1.80+10×2.5)/(1.80+2.5)=13.77 kN/m3 f= fk+ηbγ(b-3)+ηdγ(d-0.5)=85+1.1×13.77×(1.80+2.5-0.5)=142.6 kN/m2( 2分) 自重压力:p cz=19×1.8+10×2.5=52.9 kN/m2 附加压力:p z=bl(p-pc)/[(b+2z·tgθ)( l+2z·tgθ)] =2.60×5.20×(198.72-19×1.8)/ [(2.60+2×2.5×tg23o)(5.20+2×2.5×tg23o )] =64.33 kN/m2 ( 2分) p cz+p z =52.9+64.33=123.53 kN/m2

2018~2019数字逻辑设计期末考题

2018~2019 数字逻辑设计期末考题 回忆 by liuxilai && 18~19年选课同学 一、简答题(6×5=30分) 1、非确定组合逻辑优化中的蕴含项、质蕴含项和实质蕴含项 2、简述SR、D、JK、D触发器的功能 3、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的概念,并说明如何确保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正常的工作 4、请简述摩尔机、米利机和同步米利机的概念,并说明如何将前两者转换为后者 5、状态等价的两个含义 6、状态分配的五个原则 二、组合逻辑(2×10=20分) 1、用卡诺图化简以下函数,画卡诺图,并写出蕴含项与实质蕴含项(SOP) F(A,B,C,D)=m(0,2,8,9,10,14)+d(3,4,5) 2、用QM算法化简以下函数 F(A,B,C,D)=m(0,1,2,5,6,7,8,9,10,14)+d(12) 三、时序逻辑(15×2=20) 1、用163计数器设计从1~24计数的计数器,输入为时钟信号CLK,,使能信号En,输出为进位ECO与h[4:0]。 2、使用蕴含表法化简以下状态表 四、状态机设计(30分) 1(10分)、用verilog语言,设计识别串行同步输入序列为1的同步米利机,初始状态复位时输出为0,当1的个数被3整除时输出为1. 2、(20分)米利机,当输入序列中出现011或101时,输出z0有效,序列可重叠。

1(10分)、给出以下状态图,补充完整(图中状态内的编码与输入序列无关)。 2)使用D触发器与最少的NAND与非门,根据上面的状态分配设计电路 (2分)画出二进制状态表 (8分)触发器激励输入与电路输出的卡诺图化简,并写出化简后的函数。

基础工程计算题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课程习题第二章浅基础 2.1 地基承载力计算

2.2 基础底面尺寸 【例7-2】某柱下矩形单独基础。已知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的内力值Fk=920kN,Vk=15KN,MK=235KN.m ;地基为粉质粘土,其重度为γ=18.5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基础埋深d=1.2m ,试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假定基础宽度b<3m, 则 ()()a ak d m f f d 0.5=180 1.618.5 1.2-0.5200.72kPa =+ηγ-+??= (2)初步按轴心受压基础估算基底面积 2K 0a G F 920 A 5.2m f d 200.72-20 1.2 =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底面积A0增大20%,则A=5.2×1.2=6.24m2。取基底长短边之比 l/b=2,得 A b 1.77m 2 = = , 取b=1.8m,l=3.6m 。 (3)验算地基承载力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重 K G G Ad 20 3.6 1.8 1.2155.52kN =γ=???= 基底处力矩 K M 235150.9248.5kN m =+?=g 偏心矩 K K K M 248.5l e 0.230.6m F G 920155.526 = ==≤=++ 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K K k max a F G 6e 920155.52 60.23p 11229kPa 1.2f 240.86kPa A l 3.6 1.8 3.6++?????= +=+=≤= ? ?????? 满足要求,故基底尺寸长l=3.6m,b=1.8m 合适。 【例】墙下条形基础在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轴向力Fk=280kN/m,基础埋d=1.5m,室内外高差0.6m ,地基为黏土(ηb=0.3,ηd=1.6),其重度γ=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求该条形基础宽度。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假定基础宽度b<3m,因埋深d>0.5m ,故进行性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 ()()a ak d m F f d 0.5150 1.518 1.5-0.5178.8kPa =+ηγ-=+??= (2)求基础宽度 因为室内外高差0.6m ,故基础自重计算高度 0.6 d 1.5+ 1.8m 2 == 基础宽度: K a G F 280 b 1.96m f d 178.8-20 1.8 ≥ ==-γ? 取b =2m , 由于与假定相符,最后取b=2m

(完整版)数字逻辑期末试卷(B卷)试题及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2009 — 2010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___数字逻辑________ 学生姓名:___秦宽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2013041046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软件工程_______ 年级/班级:13级软件工程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填空题 (20分,每空2分) 1. (2010)D =( )B = ( )H = ( )8421BCD 答案:(111 1101 1010)B = (7DA )H = (0010 0000 0001 0000)8421BCD 2. 仓库门上装了两把暗锁,A 、B 两位保管员各管一把锁的钥匙,必须二人同时开锁才能进库。这种逻辑关系为 。 答案:与逻辑 3. 逻辑函数式F=AB+AC 的对偶式为 ,最小项表达式为∑=m F ( )。 答案:))((C A B A F D ++= ∑=m F (5,6,7) 2.逻辑函数D AC CD A C AB D C ABD ABC F ''''''+++++=的最简与或式是 。 答案:'D A + 4. 从结构上看,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 。 答案:触发器 5.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 答案:Q K JQ ''+ 6.A/D 转换的一般步骤为:取样,保持, ,编码。 答案:量化

二、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 1. 计算机键盘上有101个键,若用二进制代码进行编码,至少应为( )位。 A) 6 B) 7 C) 8 D) 51 答案:B 2. 在函数F=AB+CD 的真值表中,F=1的状态有( )个。 A) 2 B) 4 C) 6 D) 7 答案:D 3. 为实现“线与”逻辑功能,应选用( )。 A) 与非门 B) 与门 C) 集电极开路(OC )门 D) 三态门 答案:C 4. 图1所示逻辑电路为( )。 A) “与非”门 B) “与”门 C)“或”门 D) “或非”门 图1 答案:A 5. 在下列逻辑部件中,属于组合逻辑电路的是( )。 A) 计数器 B) 数据选择器 C) 寄存器 D) 触发器 答案:B 6. 已知某触发器的时钟CP ,异步置0端为R D ,异步置1端为S D ,控制输入端V i 和输出Q 的波形如图2所示,根据波形可判断这个触发器是( )。 B C

最新工程力学试题库及解答2406359

工程力学试题库及解答2406359

《工程力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1. 试写出图中四力的矢量表达式。已知:F 1=1000N,F 2 =1500N,F 3 =3000N, F 4 =2000N。 解: F=F x +F y =F x i+F y j F 1 =1000N=-1000Cos30oi-1000Sin30oj F 2 =1500N=1500Cos90oi- 1500Sin90oj F 3 =3000N=3000 Cos45oi+3000Sin45oj F 4 =2000N=2000 Cos60oi-2000Sin60oj 2. A,B两人拉一压路碾子,如图所示,F A =400N,为使碾子沿图中所示的方向前进,B应施加多大的力(F B=?)。 解:因为前进方向与力F A,F B之间均为45o夹角,要保证二力的合力为前进方向,则必须F A=F B。所以:F B=F A=400N。 3.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O(F)=Fl 4.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F)=0 O 5.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O(F)=Fl sinβ 6.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O(F)=Flsinθ 7.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 M O (F)= -Fa 8.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M O(F)= F(l+r) 9. 试计算图中力F对于O点之矩。 解: 10. 求图中力F对点A之矩。若r 1=20cm,r 2 =50cm,F=300N。 解: 11.图中摆锤重G,其重心A点到悬挂点O的距离为l。试求图中三个位置时,力对O点之矩。

最新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5.4*2.7m ,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 0.6米。基础顶面承受 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 ,弯矩Mk=950kNm,水平力FkH=180kN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 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 4.3 米厚 丫 =18.0kN/m3 丫 sat=18.7kN/m3 e=0.85, fak=209kPa , Es 仁 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 fak=75kPa , 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1800 20*1-8* 5-4*2-7 -^54^=174.6kPa 5.4* 2.7 最大压力: P kmax 二P k (1 6e/l) =273.9kPa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f a 二 f ak b (T d m9 -0.5) =209+1.0*18.0* (1.8-0.5) =232.4kPa 验算:pkpkmax 2.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bl( P k —貯 cd ) :-z : (l 2ztan r)(b 2ztan 旳 =57.2kPa f a =f ak b (T d m (d75) =122.9> cr z+ cr 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是 144KN/m 和 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 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 C20,钢筋 HPB235 ——ft=1.10N/mm2 , fy=210N/mm2 F k + G k 5.4* 2.7 M k F k G k 950 180*1.2 2545 =0.512pl/6 =0.9,

数字逻辑考题及答案

数字逻辑试题1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20.57)8 =( 10.BC )16 2、(63.25) 10= ( 111111.01 )2 3、(FF )16= ( 255 )10 4、[X]原=1.1101,真值X= -0.1101,[X]补 = 1.0011。 5、[X]反=0.1111,[X]补= 0.1111。 6、-9/16的补码为1.0111,反码为1.0110 。 7、已知葛莱码1000,其二进制码为1111, 已知十进制数为92,余三码为1100 0101 8、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还取决于电路的状态 。 9、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它们是_与_ 、_或__、_非_ 。 10、1⊕⊕=B A F ,其最小项之和形式为_ 。AB B A F += 11、RS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_n n Q R S Q +=+1_,约束条件为0=SR 。 12、已知B A F ⊕=1、B A B A F +=2,则两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相等。 13、将触发器的CP 时钟端不连接在一起的时序逻辑电路称之为_异_步时序逻辑电路 。 二、简答题(20分) 1、列出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步骤。(5分) 答:(1)、由实际问题列状态图 (2)、状态化简、编码 (3)、状态转换真值表、驱动表求驱动方程、输出方程 (4)、画逻辑图 (5)、检查自起动 2、化简)(B A B A ABC B A F +++=(5分) 答:0=F 3、分析以下电路,其中RCO 为进位输出。(5分) 答:7进制计数器。

4、下图为PLD 电路,在正确的位置添 * , 设计出B A F ⊕=函数。(5分) 5分 注:答案之一。 三、分析题(30分) 1、分析以下电路,说明电路功能。(10分) 解: ∑∑==) 7,4,2,1()7,6,5,3(m Y m X 2分 A B Ci X Y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8分 2、分析以下电路,其中X 为控制端,说明电路功能。(10分)

工程力学A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适用专业/年级本卷共 6 页,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实际挤压应力在挤压面上是均匀分布的。( ) 2.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

3. 横截面面积相等,实心轴的承载能力大于空心轴。 ( ) 4. 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 ( ) 5. 梁发生弯曲变形,挠度越大的截面,其转角也越大。 ( ) 6.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要跳跃。 ( ) 7. 当低碳钢试件的试验应力 p σσ<时,试件将产生局部颈缩。 ( ) 8. 圆轴扭转时其切应力的最大值仅可能出现在横截面的外边缘。 ( ) 9.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 ) 10. 临界应力越小的受压杆,其稳定性越好。 ( )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 下右图中杆AB 的变形类型是 。 A .弯曲变形 B .拉(压)弯组合变形 C .弯扭组合变形 D .拉(压)扭组合变形 2. 下图矩形截面梁受F 和Me 作用,Me =Fl 。则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0A σ= B .0B σ= C .0 D σ= D .0 E σ= 3. 力偶对物体的运动效应为 。 A .只能使物体平动 B .只能使物体转动 A B F

C .既能使物体平动又能使物体转动 D .它与力对物体的运动效应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4. 关于低碳钢材料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是 。 A .比例极限p σ B .屈服极限s σ C .强度极限b σ D .许用应力[σ] 5.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可以提高 能力。 A .螺栓的抗拉伸 B .螺栓的抗剪切 C .螺栓的抗挤压 D .平板的抗挤压 6. 若实心圆轴①和空心圆轴②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所受扭矩均相同,则两轴的最大扭转角之间的关系为 。 A .φ1<φ2 B .φ1=φ2 C .φ1>φ2 D .无法比较 7. 低碳钢试件扭转破坏形式是 。 A .沿横截面拉断 B .沿横截面剪断

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 某基础底面尺寸为5、4*2、7m,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0、6米。基础顶面承受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弯矩Mk=950kNm, 水平力FkH=180kN;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4、3米厚γ=18、0kN/m3,γsat=18、7kN/m3;e=0、85,fak=209kPa,Es1=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fak=75kPa,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kPa A G F p k k k 6.1747.2*4.525457.2*4.57.2*4.5*8.1*201800==+=+= 最大压力: kPa l e p p l G F M e k k k k k 9.273)/61(,9.06/512.02545 2.1*180950max =+===+=+= p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209+1、0*18、0*(1、8-0、5)=232、4kPa 验算:pkpkmax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tan 2)(tan 2()(θθσσz b z l p bl cd k z ++-= =57、2kPa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122、9>σz+σ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就是144KN/m 与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就是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C20,钢筋HPB235——ft=1、10N/mm2,fy=210N/mm2 2、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d f F b G a k γ-≥ =1、5m 取b=1500mm 3、基础高度选用

2015《数字逻辑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解答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2014 -2015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 A 卷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日期:2015年07 月13 日 考试时长:120 分钟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20/30 %,期中20/30 %,讨论20/0 %,期末40 % 本试卷试题由IV 部分构成,共 4 页。 I. Please fill the correct an swers in the brackets “( )” . ( 4’ X 10 = 40’ ) 1. For an 8-bit DAC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when the input is 010000002, its output voltage is 1.25V; If the input is 101000002 , the output voltage will be ( 3.125 或等效算式)V. 2. A state transition equation is Q*=JQ’+K’Q. If we use D flip-flop to complete the equation,the input of D flip-flop should be D = ( JQ’ + K’Q). 3. For a counter with N flip-flops, it has at most ( 2n) states. If the counter is Johnson counter, it has ( 2n) valid states. 4. After modification, an N-bit LFSR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has (2N或2N-1) states. 5. D latch is also called transparent latch, it has two input signal D and C, one output signal Q.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Q and the input D is ( Q*=DC + QC' 或C=1时Q*=D, C=0时Q*=Q ). 6. To build a 64K x 8 ROM, we need ( 16 ) 4K x 8 ROM . 7. Only when both two-bit inputs A(A1,A0) and B(B1,B0) are equal, the output AEQB is 1, so the logic expression of AEQB is ( (A1⊙B1)·(A2⊙B2) 或其他等效表达). 8. State/output table for a sequential circuit is shown as table 1. X is input and Z is output. Assume that the initial state is S0, if the input sequence is X=10110110, the output sequence should be ( 100011108位或9位均算正确). 9. Transition/output table for a sequential circuit is shown in Table 2, X is input and Y is output, the sequential circuit is a modulus ( 4) up/down cou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