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桂林市风貌设计导则》

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略) 前言 桂林市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貌形态以散布的孤峰为主要特征,形成群峰环抱,绿水穿城,山、水、城互为依托的格局,这种城景交融的特点使桂林独具一格。加上其自身源远流长、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山水文化和名家辈出、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以及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抗战文化,共同构成了桂林独具的城市特色。 如今,桂林的城市性质,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延续千年的古城风貌正受到巨大冲击。在不可避免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山水城市的格局,延续历史形成的地方传统和城市肌理,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展现城市时代风采的新形式、新方法成为历史赋予桂林建设者的光荣责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需要将多年来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共识,作一个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设计师深化对桂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规范城市风貌控制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明确设计引导的方向。通过导则的实施,繁荣设计创作,促进设计界对地方传统的发掘和研究,推动城市建设文化的发展。从而将桂林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充满魅力的、令人难忘的城市。 本次编写的导则侧重于与城市风貌有关的设计方面的控制和引导,是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的深化和落实。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总则;2.规划;3.建筑;4.市政;5.园林;6.照明:7.色彩;8.标识。 通过本导则的强制推行,进一步统一全市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守法创新的规划设计意识,提升规划设计的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桂林市的规划设计水平,使桂林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上档次、上品位,探索出桂林独有的地方特色,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 本导则由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写,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名誉主任:邓纯东、刘明昱、袁绪祥 顾问:齐军、周益平、张瑞清、熊声祥 李长杰、董永忠、王敬峰、鲁愚力 编写委员会: 主任:黄家城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张克俭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 副主任:王代连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 成员:韦伟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覃建民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贺强桂林市综合设计院院长 岳福武中化桂林分公司华夏建筑设计院院长 罗社高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院长 高建林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黄东林桂林市工业设计院院长 唐忠享桂林市水电设计院院长 熊宇桂林工学院高级建筑师 编委会办公室: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教学文案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精选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有关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是实施《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具体指导性技术规定,适用于本省县政府所在地镇和设市城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其他工程设施。本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低限指标,在实施中各地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降低。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技术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技术规定执行。 第三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本导则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欢迎下载

精选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类,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本导则附表(一)执行。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表(一)规定范围的,必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改变地块使用性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不得对相邻地块及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2、不得突破原用地开发强度,导致该区环境、质量建设目标失控; 3、不得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如新增大量人流、车流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 4、不得擅自侵占城市绿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非盈利性的公益设施用地。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欢迎下载

[整理]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

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

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规划及设计技术指引 (初稿) 第一部分绿道慢行道 一、组成 绿道慢行道包括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道红线范围内的登山路径等。 二、色彩 新建绿道慢行道统一采用暖色系,以彩色沥青为主要面材。 软基路面以及可能发生水淹的路段可以考虑使用暖色透水砖。 其他因条件限制不宜采用彩色沥青的,可采用暖色调彩色水泥或暖色调压模水泥。 改建路面两侧应加上暖色标注线,中间按照规定距离(见后章节)加暖色自行车标识。 登山径应尽可能使用当地产建材,因地制宜,厉行节约,减少高档大理石用量。 三、选线 城市以及社区绿道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满足休闲需求。不应将其与城市公共自行车道以及慢行道混为一谈。其关系是在城市以及社区绿道建设完成后的基础上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道以及城市慢行道系统。因此,城市以及社区绿道选线因该贯彻“轻松惬意、舒适安全”的原则,优先满足休闲出行需求。选线原则有:(一)绿道应尽量利用有较好绿化基底的道路系统,以保证景观效果。社区绿道应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 (二)应与区域绿道连接成网。应在镇(街道、园区)内形成独立环线网络,尽量贯穿镇中心区、各主要居民点,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 (三)绿道应尽量串联连接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 (四)绿道应考虑与公交系统良好对接。 (五)绿道应在原有景观基础上优化升级,避免大拆大建。 (六)绿道选线应结合镇(街道、园区)原有环境整治工程计划以及宜居城乡建设工程计划统筹开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四、设计 (一)一般宽度 1、原则上绿道与车行道之间应设置1.5米以上绿化隔离带,自行车道宽2.5米以上,人行道宽1.5米以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间有1米以上绿化隔离带。 2、用地条件受限的,应保证绿道与车行道之间有绿化隔离带或安全防护栏,自行车道宽2米以上,人行道宽1.5米以上。 3、登山径宽度在1.5米以上为宜。 (二)类型宽度 根据自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关系可分为分离型、并行型、混行型三类。 1、分离型: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 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 2.1、目标 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总平面设计; 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 5.地下空间规划; 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 7.城市天际线控制; 8.路径与节点控制; 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 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 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 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 1、地块图则 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

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 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 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 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 城市空间。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 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线两侧地区强调商务氛围的营造和步行街道尺度的宜人,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凸显城市核心商务区形象,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编制说明 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 高黑孙鹏周俊马敏 马浩杨永康周伊峰黄勤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 年12月12日 1

目次 1 总则 (3) 2 绿道定义 (4) 2.1 绿道的定义 (4) 2.2 绿道的构成 (4)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8) 3.1 绿道分级 (8) 3.2 绿道分类 (9)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10) 4.1绿道规划类型 (10) 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10) 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2) 5.1 绿道选线原则 (12) 5.2 绿廊 (13) 5.3 慢行道 (15) 5.4 驿站 (18) 5.5 标识 (22) 5.6 节点 (23) 2

1 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编制说明 第一章《技术标》编制说明 本《XXX市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X名苑住宅小区住宅楼工程技术标》 是指导XXX市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名苑住宅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的纲领 性文件。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 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 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推广新技术、工程 技术资料管理、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以及工程回访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 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是根据贵单位提供的《施工招标文件》、《建 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结合我公司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 这些年来本企业的实际工作和成熟做法而编制的。 本技术标内容充实完善,对重要分部、分项的施工组织与设计做了充分考虑和按排,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明确了工程施工过程中计划和操作工艺以及控制范围,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技术以及技术资料管理做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做法的应用做了详尽的设计及说明。总之,从为业主、用户着想的前题下,认真组织、工序把关、严密施工,消除隐患,向业主、用户交一个满意的产品。 因水平有限,标书中的缺点及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XXXX年XX月XX日

第二章编制依据 本技术标是根据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名苑住宅小区住宅楼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以及相关的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 准和规程。结合ISO9000质量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现行本市有关建设标准、规程、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要求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文件。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本公司现有的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并参照以下规范和标准而编制的。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1995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1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 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5、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JGJ94-94 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91 1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96 1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19、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29-98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

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为促进提高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加强城市地区的整体筹划,提升城市品位和特色,规 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编制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县城所在地镇的有关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参照执行。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要求,从使用者角度,满足其基本需求及认知、审美需求,促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地段及周边的基本状况,尊重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经济可行。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或测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

有利实施。考虑多元化实施主体的特点,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4、城市设计的内容与作用 4.1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内容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 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功能、用地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体现城市设计的内涵,并在城市景观设计、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重点表达城市设计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以及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划定的其他重要地区、地段、节点,从城市(整体)角度单独进行的深化设计。 4.2 城市设计的组织方式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试行)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 1 总则 (1) 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 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 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 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 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 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5) 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6) 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8) 附图 (20) 附表 (23)

1 总则 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1.0.4区域绿道(省立)是区域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区域绿地统一规划布局。 1.0.5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0.6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0.7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指引。 1.0.8本指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区域绿道(省立)的义务;有权监督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检举违反区域绿道(省立)规划的行为。

技术标投标文件勘察设计大纲(技术建议)

七、勘察、设计大纲 一、工程概况、设计范围; 二、拟采用得勘察设计标准; 三、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四、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五、勘察设计进度计划; 六、勘察设计装备配置、工具与计算机软、硬件配备及其应用情况; 七、勘察设计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安排; 八、后续服务工作安排; 九、其它。

(一)、工程概况、设计范围 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延伸线工程,顺庆岸起于****解放街预留口,跨过丁香街后落地;高坪岸起于****白塔路预留口,沿清溪河延伸, 高架跨过鹤鸣路后在仙鹤路转盘处落地。该项目顺庆岸延伸线路线全长623m,其中桥梁长485m;高坪岸延伸线路线全长1026m,其中桥梁长946m。总投资2、61亿元。延伸线工程得建设对南充****交通量疏解有重要作用,能充分发挥其过江主要通道得功能,实现交通分流、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出行效率。 1、2勘察、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中坝嘉陵江大桥延伸线工程勘察设计。包括路线、桥梁、路基、路面、路线交叉、交通工程、配套得排水、景观工程、照明工程及沿线设施所有配套工程全部勘察、设计工作(包括项目勘察、测量、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配合服务及建设全过程设计服务等)。 (二)、拟采用得勘察设计标准;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 2)《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5)《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 2001) 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1)《土得分类标准》(GBJ145-90)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6)《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

城市设计-导则

石家庄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 导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第三章城市设计要素 第四章控制规定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件一:城市设计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搞好金山片区作为城市窗口的开发和城市形象的有序建设,各项设施的配套,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城市设计依据 1.2.1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1.2.2 《石家庄北部城区分区规划》 1.2.3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4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金山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文本》 1.2.5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年) 第三条设计目标 1.3.1 金山片区是以高科技产生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应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体现生活环境高村准、城市建设高起点、工业企业高效益、生态环境高质量。 1.3.2 在形象上创造能够代表直辖市地位的窗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直辖市新形象的追求。 1.3.3 在管理上满足对该地区整体形象控制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利用和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1.3.4 在功能上保证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用地规模,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 第四条设计原则 1.4.1 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保证城市的整体性是城市设计的第一原则。 1.4.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造符合人的尺度的空间环境,以丰富、细致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体现人是空间活动的主角这一基本原则。 1.4.3 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为管理提供充分的余地来调整以适应规划范围内发生的新情况,从而使整体要求的实现成为可能,真正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 1.4.4 先进性原则 必须体现最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开发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应具有超前性,保证在设计的时效内不落后。 1.4.5 远近期结合原则 保证在较短的时期内实施与整体控制之间的合理衔接,并逐步实现和达到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导则目的 适用范围 编制原则 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基础研究 主要内容 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风貌与特色定位 城市形态格局 景观风貌体系 公共空间体系 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4.12)发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 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 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 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28号路建设工程技术标讲解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五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第六章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厂计划第七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九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二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十四章项目竣工及移交方案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28号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设计图。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国家的其它有关规范、标准等。 3、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工法和施工经验。 5、我公司可供调用到该工程的各类资源。 二、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28号路道路、排水工程,主要包括28号路的排水、路基以及施工设计图、合同内其它内容。 三、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本工程位于大冶市城西北工业园内,起于33号路,终于35号路,是工业园内南北走向的一条城市支路。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

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1.整体风格 1.1单元类型 本单元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以地铁站为中心辐射的区级商业中心区,属于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的重点地区类型。第二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成林庄居住区,属于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一般建成区。 1.2整体风格 在保留现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绿交融的开放空间和尺度环境宜人的步行绿带,美化了单元的居住环境。地铁站周边的商业区高层林立,通过高密度开发、公共空间的塑造和架空步行廊道的设置,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商业气氛。两者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2.空间意向 2.1区域 本单元包括居住环境温馨的成林庄居住区和商业气氛浓厚的成林庄地铁站商业区。 2.2地标节点 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建筑,是区域天际线控制的最高点。成林庄体育公园位于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单元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 2.3视线通廊 3.街道类型 3.1街道类型 本单元街道分为景观型、生活型两种街道类型进行引导控制。3.2交通型道路 卫国道、靖江路、津滨大道、兴泰路。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不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不宜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3.3生活型道路 红星路、成林道、十一经路、津塘路三条道路承担对外交通的主要作用,以保证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主。长征路、韶山道、晨曦道、杨林路、落樱道、博汇道、晨光道、彩阳路、天药路、慕华路、建新

路、杰君道、十四经路等十三条街道重点维护尺度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绿树成荫的街道环境,通过线性连续的街道系统串联城市公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新建有较大人流、车流集散的商贸、娱乐、体育、展览、办公、学校和大型商场等建筑主要出入口一侧,有绿线的,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无绿线的,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米。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4.开放空间 4.1开放空间类型 本单元包括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两种开放空间类型。 4.2公园绿地 成林庄体育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区级综合公园,为居住区居民提供聚集娱乐和休憩健身的活动空间。 唐口公园是社区级公园,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展,增加一定量的开敞空间和休憩设置,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聚集锻炼场所。 街旁绿地有六处,分别位于卫国道和红星路交口,红星路和晨阳道交口,晨曦道和靖江道交口,成林道和津滨大道交口,成林道和靖江道交口,津滨大道和泰兴南路交口。 沿街绿带主要沿成林庄、红星路、靖江道、杨林道、长征路分布。 4.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昀山路和靖江路两侧。 5.建筑 5.1建筑群体控制 本单元以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与天际线控制最高点,红星路沿线和成林道与靖江路交口为高层建筑区,自内向外逐渐递减,以突出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的恢弘气势和地铁站商业区的浓厚氛围。成林庄体育公园周围建筑尽量控制在50米以下,形成尺度宜人的休憩空间。其余居住区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体,辅以少量高层居住建筑,形成尺度适中的都市宜居社区。 5.2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主要分为四个梯度 第一梯度为现状和新建多层居住区,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