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施工方案

测量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技术标准 (1)

3、工程概况 (2)

4、测量工艺及方法 (3)

4.1、施测准备 (3)

4.2、控制桩交接 (4)

4.3、施工控制网加密 (5)

4.4、综合管网开挖放样 (7)

4.5、综合管网定位 (7)

4.6、综合管网复测 (7)

4.7、雨、污水管道沟槽开挖放样 (8)

4.8、雨、污水管道定位 (8)

4.9、沟槽回填 (8)

4.10、地下通道施工放样 (8)

4.11、道路路基施工放样 (9)

4.12、桥梁工程施工放样 (9)

5、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0)

5.1、测量复核 (10)

5.2、测量资料管理 (12)

5.3、桩橛保护与复测制度 (12)

5.4、总结和报告制度 (13)

6、测量安全及注意事项 (13)

7、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 (13)

8、组织机构及职责 (14)

8.1、测量组织机构 (14)

8.2、测量组长职责 (14)

8.3、作业队测量负责人职责 (15)

9、主要仪器鉴定证书、附表 (15)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天府大道三期项目道路工程设计文件》(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天府新区“三纵一横”控制测绘工程控制点成果表》(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12.4,复印件)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天府大道三期项目1项目部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进行控测与施测;

2)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即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3)控制点位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及规范要求的相对距离;

4)使用统一的规格或程序进行测量作业,并采用简捷的测量方法,仪器使用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省费用;

5)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

2)设计车速:天府大道三期项目主线60km/h,辅道30km/h

3)标准轴载:BZZ-100

4)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

5)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6)交通等级:主道为特重交通;辅道为重交通

3、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府大道三期项目(K17+373-K20+350)工程,由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本段道路工程设计。

天府大道三期项目道路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内,道路起点与现状华牧路(麓山大道)相交,终点至成都市域南侧边界,接眉山界。

本段道路规划红线宽度80.0米,道路横断面组成为四块板型式,车道布置采用“主车道+辅道”模式,即3.5米人行道+7.0米辅道+9.5米主辅分隔带+16.0米主车道+8.0米中央分隔带+16米主车道+9.5米主辅分隔带+7.0米辅道+3.5米人行道;设计起点K17+373接二绕立交设计终点(公路院)。

本段包含路基工程、桥梁工程、管涵和倒虹吸工程、过人通道工程、雨水管等工程。

4、测量工艺及方法

4.1、

4.1.1、仪器准备

根据天府大道施工特点,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辅助设备:

全站仪:莱卡TCA1201+激光对中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1mm+2ppm 两台及配套棱镜,用于全新控制监测;莱卡TCA1800+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1mm+2ppm三台及配套棱镜,莱卡TC02+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1mm+2ppm两台及配套棱镜,拓普康GTS-602+全站仪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

1mm+2ppm各一台及配套棱镜,用于全线施工放样。

水准仪: DS3200精密水准仪4台,用于全新控制监测;S2光学水准仪3台,用于全线施工放样。

辅助设备:50m钢卷尺5把;5米铝合金双面水准尺5个,卡西欧5800P计算器6个。

4.1.2、拟定控制标准

本区段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控制网。

4.1.3、原始地貌的高程复核

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位, TE093-TE094和TE095-TE096作为线路控制依据。对线路的中心及40m红线和60m绿线进行放样,用木桩做好标记方便以后施工。与此同时对线路的原始地貌的断面进行复核,每隔20m取一个断面,在断面上定出中点及左右边线后,用极坐标方法对这条线上的有高程变化的点进行测量,并且做好记录。原始断面的采集应超出我们的施工区域,方便以后计算挖填的工程量。对现场测量的断面数据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当图纸下来以后应及时对图纸的原始断面进行复核。当发现所测数据与设计所给的断面差异较大时,须再次对该断面进行测量。若仍有较大差异的话,应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及相关单位,申请对该原始地面进行复测。

4.2、控制桩交接

4.2.1、测量成果交接

本工程的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各种内业成果、测绘最终产品、测量桩橛、点之记录和各种精度分析、评定资料等,并要做好交接工作。

4.2.2、设计单位测量成果交接

项目经理部在收到设计文件后,必须于开工前办理测绘资料移交手续,并会同设计单位到现场点交测量桩橛,办理相应的手续。交接桩手续办理完毕,进行全线复测,复测过程中,完成测量桩橛的点交和补齐工作。

4.2.3、内部测量成果的交接

我部在完成控制测量后,向下一级(作业队)办理测量资料称交手续。我部备存一份内部测量成果资料,并和接方到现场复核数据资料和相应桩橛的实际情况。

4.2.4、竣工测量成果移交

工程竣工验收时,先完成各种竣工测量桩橛、标志桩、测量标志和永久水准基点的点验工作。参与办理工程验交手续。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先办理竣工资料的移交,再办理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手续。

4.2.5、交接范围

本工程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和所有控制成果及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

4.2.6、交接要求

桩橛交接,按成果资料和交接桩表在现场逐点点交。点交时,必须置镜核实无误且点记,桩橛标志均正确无误后方可接收。对于重要桩橛,如发现桩橛松动或被破坏、丢失,应由交方负责补齐。交接要做好详细记录。交接的桩橛应向管区外延伸至少两个重要桩橛。

控制测量成果中要有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及最终控制效果的精度估算资料。最终控制效果的估计精度应高于设计要求。

交接桩手续应齐全,签署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记录内容准确、字迹清晰,文字简明。

桩橛标志明显,符合规定,刻画工整,标准统一。自行制订的标准和标准式样,交接时必说明。

4.3、施工控制网加密

4.3.1、控制点布设及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位,在TE093-TE094和TE095-TE096之间布设附和导线点及水准基点,导线和水准等级分别为一级导线和四等水准点,导线边长基本相等,邻点之间通视良好,避开障碍物及高压线强电磁场干扰;为保证施工期间点位不被破坏,采用埋石设点或深埋钢筋桩。角度和边长使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正、倒镜各一测回,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道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水准石(建议按已有道路布点),并作好编号。根据本工程主要的特点,首级高程控制网布设为四等水准线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和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本工程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逐点往返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时,采用中丝法读尺,读尺顺序为:后视黑面标尺,前视黑面标尺;前视红面标尺,后视红面标尺。为提高读数精度,前后视的距离应尽量不大于40M。

4.3.2、内业计算

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可进行内业计算。根据已知导线点的坐标及边的方位角和外业的导线观测成果,推算各导线点坐标,并评定测量精度。若闭合差大于容许值时应分析原因后重测;若闭合差满足精度要求,应按要求进行平差计算。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为:观测方向值及各项改正数为1”,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值为0.001m,函数位数7位,边长与坐标0.001m,方位角1”。对高程

控制线路采用条件观测平差,并计算按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内业计算最后成果取值应精确到0.001m。

内业计算结束后,将成果资料以图、表形式进行保存,作为施工放样或加密控制点的依据。

4.4、综合管网开挖放样

1)施工前粗放综合管网位置,根据现场布置图及开挖边线确定施工便道位置。若有高、低压线路或者河道,先确定该安全位置,是否改移道路、河道。机械进场前还需对沟槽开挖位置处进行原地面断面测量,并整理好内业资料。

2)施工机械进场后,严格按照开挖边线进行挖掘。挖掘过程中为了方便机械人员操作采用石灰粉划线并用小红旗标示清楚。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来开挖和台阶高度控制。

3)支护桩定位

支护桩是开挖深度达到一定深度后采用孔桩来挡土防止沟槽边坡位移及坍塌。支护桩严格按照设计图纸1m的桩间距,桩径为0.6m来定位。

4.5、综合管网定位

1)施测4个角点后,再于其垂直方向5cm外做护桩,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完后,再用三维坐标法进行模板验收,实现综合管网的结构施工测量。

2)在综合管网钢筋绑扎安装时,应准确定出预埋件及钢筋的点位,防止预埋件漏埋或偏位以及钢筋偏位。

3)允许偏差项目:平面尺寸:±10mm;轴线偏位:+10mm;顶面高程:±10mm。

4.6、综合管网复测

综合管网复测是在管网主体结构完成之后进行,复测时监理及相关人员应在现场参于。

复测步骤:

1)用管线纵向拉到构筑物的两端检查顺直度。

2)用吊线锤进行垂直度检查。

3)用全站仪测出管网中线,检查管网的偏位情况。

4)用尺子测量管网的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用水准仪测量管网顶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7、雨、污水管道沟槽开挖放样

1)进行沟槽前应先进行原地面断面测量,并整理好资料,断面测量完毕之后应先进行沟槽中线放样以便在开挖时发生沟槽轴线偏位。

2)沟槽开挖前应严格按照设计沟槽开挖坡度进行开挖边线放样并用石灰粉和小红旗标示清楚以便开挖操作人员更好的控制坡度,严禁超挖及欠挖。

3)沟槽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每层取土高度。及时检查开挖标高,当沟底开挖到沟槽底标高以上0.2m时用人工清基,严禁超挖造成沟底原状土松动。

4.8、雨、污水管道定位

1)进行雨、污水管道安装前应先在管沟基础上放样出管道中心线。检查基础平整度,对不平整的基础严格按照设计流水坡度进行填补,防止管道安装后发生管道悬空或流水反向。

2)管道应准确的安装在基础放样的中心线上,用吊线锤直接放到管道两端的中心慢慢移动管道直到与基础放样好的管道设计中线重合为止。安装时还应注意相邻管道之间的高度。

4.9、沟槽回填

1)沟槽回填采用分层回填,严格按照规范要求0.35m的厚度来分层。控制方法采用水准仪用绝对高程控制每层填土厚度。

2)管道底部及管道两侧用水准仪全程监控以便两侧填土对称,避免管道受到土的侧压造成管道偏位或毁坏。

4.10、道路路基施工放样

1)土基层施工放样,对开挖成型的原地面路基进行道路中线和边线放样,对土基设计高程,道路轴线,路基平整度进行控制。使用DS3200水准仪检查平整度,每隔50米设置一处检查点,允许偏差不于+20mm.

2)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放样,石灰土底基层厚度为20cm,每次铺设长度不少于单幅100m。正式施工时进行基层中线边线放样,以免铺设是线路轴线偏向以及超铺和欠铺。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直线段每隔20米一组定位点,曲线段每隔10米一组定位点,一组定位点包括左、中、右3个点。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设计

高程控制,设计高程计算时应考虑石灰土的压缩量来作为路基顶面高程。用S3水准仪采用支水准的方法控制路基的顶面高程。

3)石灰粉煤灰级配碎石以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放样,设计厚度分别为18cm,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线性控制。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控制铺设宽度和线路轴线方向。高程采用DS3200水准仪进行支水准控制现场铺设高度和平整度。

4.11、桥梁工程施工放样

1)桥梁控制测量

每座大桥导线控制点数量不低于三个,加密控制点必须与首级控制点联测在限差内平差并报监理批复签认后方能使用。

2)桩基施工测量

在桩基开工前,对所有经复核后的桩基设计中心进行定位,采取用不同控制点进行复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锁口施工。锁口前,现场技术人员应指导施工人员根据放样中心作好相应护桩,以便随时检查,锁口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通知测量人员与监理人员再次对孔位中心进行复测并打出孔口中心控制十字线,测量出孔口标高作为钻(挖)孔深度控制依据。桩基成孔后,下钢筋笼时,应根据孔口中心十字线进行定位,钢筋笼中心偏差应在规范以内。

3)承台施工测量

桩基成桩后,应在桩项放样出中心点及桩顶高程,根据中心点用卷尺量出钢筋笼偏差值和砼偏差值,并作好相应记录。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测签认后方可进行承台施工。承台施工平面、高程控制根据监理签认后的放样中心及高程为准。

4)墩柱施工测量

系梁施工完成后,放样出柱底中心及高程,根据中心点用卷尺量出钢筋笼偏差值和砼偏差值,并作好相应记录。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测签认后方可进行地墩柱立模施工。立模时,模底中心、模顶中心(用锤球吊线量测)应与放样中心重合,模顶高程不得低于柱顶设计高程。立模完成并检测合格后,用水平仪测量出柱顶砼浇注标高(应考虑凿毛高度)并作好标高标记以便现场施工控制砼浇注高度。

5)盖梁施工测量

立模前,放样出柱顶中心和盖梁底板设计高程,施工人员根据柱项中心控制模板平面位置,梁底板严格按放样高程安装,立模完成后,测量人员进行自检,用全站仪检测盖梁模板四大角平面位置、高程,合格后报监理检查签认,方可浇注砼。

6)支座垫石施工测量

施工前,应放样出每个支座的边线,施工人员严格按边线关模,模板关好后,用水准仪测出每个支座垫石项设计高程(在模板四周作好标记),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测签认,方可浇注砼。

7)支座安装施工测量

支座安装前,应对浇注成形后支座垫石平面位置、高程进行复测。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放样出支座安装轴线,并报监理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

8)梁(板)安装施工测量

安装前,应放样出梁(板)安装设计端线、边线,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测签认,方可安装。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放样线安装梁(板)

9)桥面铺装施工测量

施工前,测量人员按横、纵间距不大于5米测设出桥面标高控制点,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测签认,方可浇注砼。

5、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5.1、测量复核

5.1.1、桩橛复测

1)项目经理部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并立即对桩橛进行同等精度复测。

2)复测时要特别注意长隧道、桥隧相连地段的测量以用各分段工程相结合部的贯通测量。复测时如果发现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及时请设计院处理。

3)控制测量桩橛,只复核各备用桩橛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松动的控制桩橛不能作为备用桩橛。

4)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

5)未经桩橛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6)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已被妥善处理后,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交接手续。

5.1.2、测量资料复核

本标段内各级测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完善,图表是否齐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复核的主要内容有: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5.1.3、独立建筑物,续建关键阶段部位原始位置控制复核

线路测量引伸、路基填筑开始、隧道掘进引伸和衬砌时的曲线(含缓和曲线)起始点;桥梁墩台、涵洞等独立建筑物原始位置控制点线;基底、基顶、墩台顶、建筑物竖向特殊变化部位的高程等,一定要采用换手复核(换人或更换方法),确认无误,办理签认手续,作好施工记录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1.4、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橛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桩橛。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查和互查(换手复核),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根据工程项目分类,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要进行抽查(或实行监控),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测量日志》上做详细记录。

5.1.5、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队(组)应配合项目部主管工程师,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项目总工。

5.1.6、资料保存

工程竣工后,按各行业“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备齐有关资料,必要时与接管单位协商具体内容。测量成果资料由测量部门负责移交并归档保存。

5.2、测量资料管理

5.2.1、原始测量资料管理

外业测量必须填写《测量日志》,《测量日志》必须记注清晰,无涂改。各种草图、示意图清楚准确,项目齐全,签署完善。

1)一切原始测量记录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注,根据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记录,不得事后凭回忆补记。测量数据记录前,记录员应将观测员读出的数据“回读”,以资核实。

2)测量记录宜使用固定页码的专用手簿或国家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各种测量手簿记录,并要填列页码,注明观测者、记录者、天气、使用的仪器名称、编号、观测日期、观测时间等。因超限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不得涂改和撕毁。

3)测量工作完成后,原始测量资料应收集齐全,并按测量项目分类,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5.2.2、内业资料管理

测量的内业资料,必须收集齐全,及时整理,并按用途、工程项目分类登记,并按月交项目部资料室保管。

5.3、桩橛保护与复测制度

1)各种测量标志,是测量成果的具体体现,每个职工都应有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

2)永久性或重要控制测量标志,应尽量埋设在施工干扰范围之外,不易被破坏的基岩或稳定地层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毁或擅自移动。

3)严禁在测量标志上架设电线,搭建帐篷,堆放材料或者进行其它有可能损毁或影响测量标志正常使用的活动。

4)施工中必须迁移或破坏我部加密的测量标志,事先必须征得我部测量负责人同意,经过妥善处理后方可进行。施工中必须迁移或破坏国家和地方各级测量部门设立的测量标志,事先应征得原测设单位或委托保管单位的同意,经过妥善外理后方可进行。

5)凡发现有人为损毁各种测量标志的,应进行规劝、阻止或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6)为确保工程测量精度,避免造成重大工程事故。特别是地震地区、沉降地区或受扰动地区的三角点、水准点,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沉和位移。因此,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各控制点进行复测。

5.4、总结和报告制度

5.4.1、总结制度

完成重点、难点测量项目后,都应及时进行总结,对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技术特点,组织、操作的经验等写出总结报告。对工程测量事故,应写出专题报告。

5.4.2、报告制度

1)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现测量错误,如果现场测量人员可以纠正,则必须等纠正以后再行施工;如果现场测量人员无法立即纠正,必须先报告工地施工负责人暂停错误部位施工,然后立即报告本级和上级技术和施工负责人,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2)大测量事故,应及时逐级上报至上级测量工作主管部门及质量管理部门。6、测量安全及注意事项

1)测量过程中,应按相关规定仔细记录原始数据,并及时完成内业资料上报监理部。

2)测设的点位应有醒目标志,以防止点位被破坏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在行车公路中设测站时,应安置醒目的防车标志。

7、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

1)各测绘作业组应派专人负责保管和保养,确保仪器运转正常,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2)仪器、工具的存放地点应有防尘、防潮、防晒、防震、防冻、防高温的措施,以保持干燥通风、整洁、安全。精密仪器箱内应装有有效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并定期自检自校。使用测量仪器的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试合格、熟悉仪器性能和懂得测量规则的专职测量人员,非专职人员不得使用。

3)仪器在使用中应轻拿轻放并有防雨、防晒设施,严禁日晒雨淋;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不能双脚叉在三角架任意一只脚架上,以防碰到脚架使其测量成果有

偏差;仪器使用前必须先检查制动,防止仪器被突然用力而损坏;测量人员暂时离开仪器后。必须留人看住仪器,以防非测量人员接触仪器,导致测量误差或仪器损坏。

4)人员不能坐在仪器箱上,防止仪器中轴线歪曲造成测量误差的出现。

5)测量仪器应按规定定期检校,鉴定证书应上报项目部及监理部。若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卸,应立即送检,送检修单位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8、组织机构及职责

8.1、测量组织机构

测量小组需不少于4人,一人计算,一人置镜,两人前视,由计算人计算出放样点坐标,依次放出点位,完成施测后由其余3人进行复核并做出测量复核记录,最后将资料整理移交施工员或其他人员。

组织机构表

8.2、测量组长职责

1)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的全面测量工作。负责、主持重大工程测量方案的研讨工作;负责人员、仪器设备组织与调配工作;负责协调各测量队、测量组工作。

2)及时、准确掌握工地测量进度、安全质量情况,科学地安排施测程序,合理

地组织测量工作。

3)负责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同时,加强施工纪律教育,教育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搞好相互间的协作、促进工作。

4)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出现质量事故,应负责主持,并组织公司领导、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

5)有权对安全、质量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罚款、调整工作岗位。

8.3、作业队测量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项目部的全面施工测量工作,对主任测量工程师负责。

2)负责本项目部各作业组工作的协调。

3)主持各作业队的安全会议,制订公布各作业队的各项安全规定,对本项目部的安全工作负责。

4)主持编制本项目的测量方案,并做好本项目部的测量技术交底。

5)主持本项目的生产调度会议。参加项目经理部的生产调度会。

6)负责本项目的测量质量监督、检查。

7)参与测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8)负责本项目的贯标、双文明建设工作。

9、附件

1)控制点成果表

2)控制测量网加密成果报告

3)仪器检定报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