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民国时期中国领土都是形式上的统一。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事实上,国内当时并未统一1 国民政府内部,蒋蒋介石控制中央政府,地方上冯阎桂张几派大军阀对其并未完全服从,不久爆发蒋桂、蒋冯和中原大战。2 即是蒋介石控制的中央政府,也有蒋介石为主的嫡系和汪精卫控制的派系,还有在广东的粤系对蒋介石阳奉阴违。 3 国民政府对于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西藏地区在民国时期从未被中央政府事实上控制。4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逐渐形成,并且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国民政府对抗。5 在苏联的唆使下,外蒙古地区宣布独立并且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的承认和保护。中国的唐努乌梁海也被苏联占领。6 在东北地区,苏联控制着中东路及其附近,中国政府根本不能行使主权,为此还爆发战争。同样,在辽宁,日本关东军统治者部分领土。7 在国内还有部分地区有租借,被日本美国法国等帝国主义占领。8 香港澳门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台湾也被日本占领。

中华民国是从1911年到1949年中国的名称,北洋政府是指1912年至1928年中国政府,是俗称,因为是在袁世凯北洋军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28年被国民党蒋介石推翻,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新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就是你说的南京国民政府。无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外都叫中华民国政府。同时现在的台湾对外依然叫中华民国,现马英九政府依然叫中华民国政府。

一、选择题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札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l~6题:1.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攫取的第一块殖民地和第

一个租界是( ) A.澳门和上海地方一区 B.香港岛和上海地方一区 C澳门和广州地方一区 D.香港和广州地方一区2.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管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中美《望厦条

约》 D中法《黄埔条约》3.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C.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远可到达( ) A.镇江 B.九江 C.汉口 D南京

5.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是( ) A.《中俄密约》 B.《北京条约》 C.《江华条约》 D.《中法新约》6哪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税务司设立后,南洋大臣任用( )担任首位总税务司 A.赫德 B.李泰国 C.璞鼎查 D.义律8.光绪元年七月,清政府迫于( )强烈要求派一位使臣到其国,( )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

A.法国曾纪泽 B.德国浦安臣 C.英国郭嵩涛 D.美国刘锡鸿9.19世纪末的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法国把( )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A.滇、桂、闽 B.滇、湘、粤 C.闽、粤、桂 D.滇、粤、桂10.哪个条约的签订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进我国的云南和广西?( ) A《李巴条约》 B.《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11.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哪一组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R《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1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在( )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D.洪仁圩的《资政新篇》

13.下列城市: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问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又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战败后的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林则徐提出,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他主张对外国商人,应坚持“守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作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材料二姚莹认为“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船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愤败至此耳……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已知彼而不肚,愤愤从事而不败者也”。……林则徐在抗英作战中,承认英军火炮能“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针对顽固派把西方先进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圳’形器之末”等谬论,魏遣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形器之束”,而是了不起的器物。对有用之物,学了也不至于败坏人心。他认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摘自《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请回答: (1)中国有识之士提出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以上材料,对他们提出的军事经济改革思想作出简要评价。

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泣、徐用仪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獹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请回答:(1)这个檄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试详细论述此背景。(2)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 四、简答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3.简评闭关政策。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B【解析】考查条约中的具体内容,正是这种细微之处容易失分。

2 B【解析】这是考查对领事裁判权的理解。 3.D【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五处通商口岸,其分布都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 4.C【解析】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可得到答案。

5.A【解析】这是中俄第一次对日同盟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表面看来是中俄两国共同对付日本的军事同盟条约,实际上却是沙俄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夺取在中国东北筑修铁路的特权,进而为独占中国东北创造条件的阴谋。

6.D【解析】旨在考查对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影响的比较。《南京条约》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马关条约》是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则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分清记忆。

7.B【解析】李泰国是第一个,考生多误选赫德,因为对他比较熟悉。应注意赫德是担任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而非第一个。选错的考生一般是看教材不细。 8.C 9 D【解析】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不仅要注意法国,还要注意英国、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抢夺。

10.A【解析】考查中法战争的知识点。可能考生对《中法新约》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李巴条约》印象则不深。这就要求在看书时要注意比较细微的知识点。 1.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重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其后,沙俄乘机迫使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和界约,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2.A【解析】本题既要考查考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是考查考生提炼题意的能力,考生要从题干中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联系基本史实得出正确答案。 13.C 二、名词解释 l_亚罗号事件: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一艘停泊在广州的亚罗号船上逮捕海盗。这是一艘中国人的鸦片走私船,曾非法在香港领过登记证,且早已过期失效。中国水师上船逮捕海盗纯属内政,可是英国人却说此船是英国船,中国水师上船捕人是非法的,井诬称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遂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法国则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战端,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此事件因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所以重要,要从更深处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十三行: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鹃片战争前官府特许经营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商行。清初沿明之习,命名十三行。实元定数,最多时达二十六家。最少时仅四家。对官府负有担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岔文、管理外商等义务,是官府与外商交涉的中介,并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均需由十三行买卖。初为牙行性质,乾隆四十七年十三行商人组成公行,专揽茶、丝度大宗贸易。虽有行会组织,彼此间仍有竞争。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虽多,但被官府勒索亦多。五口通商后,十三行独揽中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趋没落。【解析】十三行是那个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组织,可以通过了解十三行来了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出名词解释的可能性,应注意。 3.《南京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的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是在南京下关海面签订,故称此名。主要内容: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渡、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同英方议定。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破坏,开始了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的“双向演化历程”。

4.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解析】此为不平等条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回答此类问题,既要注意到当时的内容,也要注意它以后的状况,这样才算全面。 5.魏源: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鸦片战争时,他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解析】魏源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人物的评价解释一定要全面,不应只集中到一点,以偏概全。

6.三国干涉还辽: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19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标。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时日本施加压力。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指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不但“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亦使朝鲜国之独立成为有名无实”,并“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三千万两。日本还辽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种种权益。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逐步使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7.东南互保:1900年6月,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参加了“东南互保”。这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各省免于战火,但是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并使帝国主义列强得以集中兵力在北方发动侵略战争。【解析】东南互保是近代中国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件,因为特殊所以重要。这是有清一代为数不多的地方对抗中央,考生应引起注意。另外有兴趣可以寻找一下原因,亦可以有所收获。

8.《瑷珲条约》:《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58年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二)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民“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该条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没有批准,但是占领已成事实。

【解析】《瑷珲条约》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可以将此条约与《尼布楚条约》、《恰可图条约》相比较来出题,考生应注意。

9.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次年任命恭亲王奕圻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它的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务,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兼营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后改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后改南洋通商大臣)。1901年改为外务部。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国势日衰,就逐渐便利了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成为他们的帮凶。

【解析】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职能近代化的一个标志,制度上与西方列强类似,但是由于本质上的区别,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完全不同了。此要点应重点记忆。 10.门户开放:为了分享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西方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故又称“海约翰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解析】“门户开放”是一个重点,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和以后的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中戋关系联系起来出题,考生应引起注意。三、史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中国有识之士从兴修水利,重商力,准开矿,辟财源,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包括:欲治夷患,必知夷情,承认“师夷之长技”才能制夷;“师夷之长技”,关键在“师”;“师夷长技”,要重视人才。 (2)由于顽目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军事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解析】本题首先要求时史料的基本的概括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反映了当时的许多具体的内容,考生在回答时也可以从这方面来回答。 2.【答案要点】(1)这是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檄文。它的背景是:①日本侄略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清政府派兵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决定利用这一事件进攻中国。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爆发丰岛海战。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②接着又爆发了黄岛海战、刘公岛海战,由于李鸿章坚持避战自守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③1895年3月又连丢牛庄、营口等地,辽东半岛陷落。 1895年4月17日出使日本的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丰殖民地化的进程。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檄文中表达了台湾人民反对割地投降的决心。中国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反对外来侵略,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檄文中将战败各地的责任完全归结到李鸿章等人的身上,则是有失偏颇。李鸿章等人虽有避战自保、签订卖国条约等罪责,但也要看到这是整个国内外形势使然,而非其本人所能决定,这样正是代表了时人的历史局限性。此说并非也无意为其开脱罪责,只是不能太过强调个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解析】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是近代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为历年考研出题的重点。另外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争论的焦点。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爆发有它的必然性: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远远落后于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①英国是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力强盛;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贫穷落后。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军备废弛,国力袁微;封闭保守,恿昧自大。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他们急需抢占中国广阔的领土、丰富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2)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相同点:①主要发动者都有英国;②发生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第一次,是英国迫切需要对外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并使之合法化。③性质相同,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④侵略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抢夺中国的领土、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财富。⑤手段相同,都是用武力侵略。⑥对中国造成了一些相同的危害:失地、赔款、丧失主权,使中国目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同点:①背景不同:第二次是在欧美列强普遍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并是在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动的;侵略国有所不同;规模不同:第二次更多国家参与,时间更长,侵略范围更广(不限于沿海);危害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更大,它使中国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圆明园被抢、被毁,列强的侵略势力进入内地。

(3)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与教训:①原因: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愚昧;清政府动摇不定、指挥失当;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战。②结论(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4)第二次鸪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之所以说是继续,是因为:①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脉相承;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之所以说是扩大,是因为:①侵略国增多;②侵略区域扩大(深入内地和统治中心);③不平等条约增多;④开放口岸和割地增多;⑤主权遭破坏更多;(6)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总之,正义之师折旗受辱,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

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

【解析】这是本章的重点,一定要牢固掌握。答案要点还需要补充一些具体的内容,是历年出题的重点。考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答案要点】(1)中英相比:①政治上:英国在17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衰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财政困难,八不敷出。③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霸权,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而中国清王朝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律败坏。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2)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封建闭关状态,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面对现实,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⑤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也使封建统治阶级产生分化,一部分官僚掀起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3)进步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解析】这是历来史学界关注的老问题,也是比较传统的题目。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全面把握要点,而不应只是集中在某一点上详细论述。全面而又有思想,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3.【答案要点】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原因: (1)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清王朝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在分散的小农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商品交换得不到充分发展,对外贸易更属可有可无。(2)它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五作用的产物。18世纪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衰落的晚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袁。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故当西方殖民者以商品来叩关时,清朝统治者惟恐“外夷”和“内匪”接触,会危及其封建统治,所以采取了中外隔绝的措施。(3)闭关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抵制,特别是因19世纪初以来日益严重的武装鸦片走私,而强化了这项政策。

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

(2)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解析】闭关政策一般被认为是落后挨打的主因,但也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对闭关政策需要再认识,如认为中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客观地说闭关政策对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影响不大等。另外,出题时可以和有清一代的海外政策联系起来,清朝有几个重要的开海、禁海时期,考生需注意。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民间反帝爱国运动,运动势力遍及北方各省,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其声势之大使得清政府转变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由于运动受自身指导思想的局限,错误地相信清政府,最终导致被利用出卖而失败。而盲目的排外,也使义和团运动无法接受新生事物,迷信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拆毁破坏铁路电线杆等基础设施,显示了农民运动的落后性,同样是义和团的失败原因之一

命题预测农民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在上世纪90年代的近代史考题中屡次出现在大题中,但是近年来有所冷落,除了把握细节性的知识点外,也要对背景意义性的理论题有所准备,谨防此部分试题回暖。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在太平军攻打长沙的战斗中,负伤并牺牲的重要将领是( )A.东王杨秀清 B.西王肖朝贵 C.翼王石达开 D.南王冯云山2.太平军在西征中三次攻克的重镇是( ) A.武昌 B.安庆 C.汉口 D.九江3下列改革内容不是在《天朝天亩制度》中提出的一项是( )A.把全国的土地按照亩产量的高低分为九等,然后再按每家人口的多少平均分田B.废止商业贸易,取消商店,城内军民的衣食杂用由国库统一分配C.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D.每25家为l两,每两设国库和教堂一座,均由两司马管理其事4.下列不属于太平天国的后期领导核心成员的是( ) A洪仁开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5.义和团发展到高潮的标志是( ) A.朱红灯率众支援平原县义和拳,并在平原县大败前来镇压的清军 B.义和团占领涿州,并挫败直隶提督聂士成的镇压 C.在清政府的默许下,大批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 D.义和团廊坊、杨村等地顽强阻击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6.下列人物中,主张对义和团实行安抚政策的是( ) A.袁世凯 B.刚毅 C.荣禄 D毓贤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t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对确保天京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包括( A.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太平军,挥师北上,向清政府的统治腹地进攻

B.太平天国派出以胡以晃、赖汉英为将领的西征军 C.1856年,石达开和陈玉成一举击败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

D.太平军攻克苏州,开辟了以苏州为首府的苏福省8.太平天国作为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高峰,所遇到的历次农民运动中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 ) A.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宗教思想的严重弊端 D.领导集团发生了分裂9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①石达开率兵出走②天京变乱③太平天国领导阶层的腐化④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二、名词解释1.“扶清灭洋” 2.天京变乱 3.女馆 4.廊坊狙击战 5.“借

师助剿”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此文件都有哪些内容? (2)此文件实施的效果如何?结果又如何?

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一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于世,亦桌准遵行,免生别弊。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国家无病焉。通省者阔三丈,通郡者阔二丈五尺,通县及市镇者阔二丈,通大乡村者阔支余。差役时领犯人修葺崩破之处。二十里立一书信馆,愿为者请饷而设。以为四方耳目之便,不致上下梗塞,君民不通也。信资计文书轻重,每二十里该钱若干而收。其书要在某处交递者,车上车下,各先束成一捆,至即互相交讫,不能停车俄顷。因用火、用气、用风之力大猛也,虽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纵有小寇窃发,岂能漏纲乎?

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套于世,亦禀明发行。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者,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裨于国焉。若天国兴此技,黄河可疏通其沙而流入于海,江淮可通有无而缓急相济,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一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人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身有万金,而人不觉,沉于江河,则损于一己,而益于银行,财宝仍在也。即遇贼劫,亦难骤然孥去也。”——摘自《资政新篇》请回答: (1)《资政新篇》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2)对《资政新篇》进行评价。

四、简答题1.太平天国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2.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产生背景和最终结局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初期的行动过程,干扰项为南王冯云山,此二人都是太平天国起义早期牺牲的将领,不同的是,冯云山是在攻打全州的战役中牺牲的,而西王肖朝贵是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受伤牺牲的。

2.A【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西征的过程,太平天国派出以胡以晃、赖汉英为将领的西征军曾两次攻克武昌,而在太平天国派出以石达开、罗大纲为将领的援军支持西征后,太平军又一次攻克武昌。 3.B【解析】此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其中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选项中C、D两项都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时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和社会风俗改革的具体内容。废止商业一项,同样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的规定,但是此项并不在《天朝田亩制度》之中。 4.D【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统治后期的基本情况。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由三位年轻人组成,分别是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而没有出走四川的石达开。 5.C【解析】此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过程,义和固在山东受到镇压后,转入直隶、北京、天津发展,并在对清军作战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胜利,清政府经过激烈争论后,确定了利用义和团的政策,于是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进入北京、天津,势力迅速发展起来。 6.B【解析】选项中的毓贤和袁世凯是前后两任山东巡抚,都曾多次派兵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在朝中的大臣里,主张用安抚手段控制义和团的是吏部尚书刚毅,主张镇压义和团的是军机大臣荣禄。

7.D【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太平天国的北伐牵制了大批清军,西征则控制了天京的腹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石达开和陈玉成一举击败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更是扫清了天京的外围,所以前三项都对天京的安全稳固起到了突出作用。而攻克苏州,开辟苏福省则是太平天国后期取得的胜利。 8.B【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封建统治集团的强大和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都是历次农民起义中常遇到的,宗教思想的严重弊端也并非太平天国所独有。只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才是太平天国遇到的新情况。

9 C【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在四川失败。太平天国领导阶层的腐化是原因,并不是标志性的事件。另外注意区分石达开的出走与失败。二、名词解释 1.“扶清灭洋”:“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早期提出的口号和旗帜之一,由于义和团最初的目的即是反时洋人,所以这个口号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为义和团势力的扩大起到了作用,在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大部分团民主要是团结在“扶清灭洋”的旗帜之下。【解析】“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一以贯之的线索,考生应注意这个口号的两面性,有的观点认为“扶清”只是义和团的权宜之计,答之亦可,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另外上述答案并不能作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全部原因,内容并不完全。 2,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同时,内部领导集团却在发生着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在定都天京后,安逸的生活滋生了他们对权力和享受的追求,起义初期的朴素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在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日益尖锐。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并给清政府的反扑创造了机会,曾国藩的湘军顺流而下,重建的江南、江北大营又将天京陷于包围之中。

【解析】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对其基本过程要掌握,同时还要对其产生的原因和过后的影响有所涉及。 3.女馆:女馆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施行家庭组织改革中设立的,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初便实行男女分营的管理体制,定都天京后沿用了这项体制,按性刺和年龄分别居住,其中所有的妇女便被编入了女馆。这种体制使得一家人一周只能团聚一次,其余时间都不得见面,违抗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内部制度建设,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初期推行了包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土地、社会、文教、经济改革,但是其中有一部分由于违背一般规律,无法施行,被废止了。

4.廊坊狙击战:1900年6月,^国联军通过铁路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在铁路沿线狠狠打击侵略军。由天津到北京火车只需要走几个小时,由于义和团拆毁铁路,处处狙击敌人,使侵略军四天后才到达廊坊。侵略军还未喘息,就被义和团和爱国的清军官兵,目目围困在廊坊车站。义和团战士向廊坊车站的侵略军发动进攻,当时,清朝爱国官兵开枪射击,吸引敌人主力,义和团战士是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猛砍猛刺手持洋枪的侵略军。这次战斗打死打伤侵略军400余人,取得廊坊狙击战的伟大胜利。廊坊狙击战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5.“借师助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清廷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慈禧排除异己,独揽大权。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深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由抵抗转变为争取外国人的支持,逐渐改变着自己的身份,变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由于双方都是处于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最终勾结在了一起,而“借师助剿”就是二者的实际行动。【解析】此题涉及清政府、外国侵略者及太平天国三个方面,所以可以分别从三个角度作答,但重点在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利益一致化和清政府角色的转变。三、史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对以土地为中心的各项制度作了具体系统的规定。为了实现《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大同理想,它规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法则。首先,把全国的土地接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不分男女按照每家的口数平均分配,16岁以下者减半。其班,全国的人口随土地的多少、好坏程度来调配,但是全国的土地所有权一并归国家所有。

(2)《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分配制度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是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农民阶层美好愿望的真实体现,因此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给了群众继续奋斗以达成这种目标的动力,但是,这种空想式的绝对平均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仅因为当时太平天国和整个中国所处的恶劣环境,而且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左,不具备可操作性。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规定得相当具体,其中一些是比较积极的,比如禁止妇女缠足,禁止买卖婚姻,严禁鸦片等,还有一些规定,明显的绝对化,从而违背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运动规律。比如以绝对的平均主义来规划农村的生产、生活;打破家庭的观念,而是按男女来分营居住等等,这些有悖常规的改革,在施行一段时间后,问题都暴露无遗,只好又改回原来的旧例。

2.【答案要点】(1)太平天国后期,最有代表性的政治纲领是由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洪仁玕早年受清政府通缉,避难香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1859年,洪仁玕辗转来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系统阐述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施政方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革新的关键是制定法律法规,选拔任用官员要得当;在各个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制约的新闻官,创办报纸,设立意见箱,以便通情上下,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经济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近代变通运输业,兴办邮局;设立银行,发行纸币;实行专利,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社会文教方面主张兴办学校、医院、养老院,禁止鸦片,移风易俗,革除旧社会的恶习等。同外国的关系上,主张自由通商,平等地进行各方面交流,不要将侮辱性的字眼用于外交中,但是禁止外国人对内政的干预。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成果,但是他的思想明显游离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运动之外,不代表这个阶层的利益要求,因此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反响,而且太平天国后期所面对的严峻形势,也无法为他提供操作的平台,所以也就没有付诸实施。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坚持了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中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顶峰,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包括其失败后的残余力量给予腐朽的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太平天国在起义的初期一直到失败后,给予同时期在中国其他地方爆发的农民起义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形成了以太平天国为核心的革命浪潮。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统治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由于八旗、绿营兵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损失巨大,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集团的力量,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汉族军网逐渐*起;还有就是对外政策的调整,利用洋人的力量来镇压太平天国,从而与洋人共享得以保全的统治利益。由于太平天国从一开始并未脱离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所以它无法完成近代革命的任务,即使太平天国最终推翻清政府,也只是起到改朝换代的作用。 2.【答案要点】两次运动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耗费了清政府大量的军费,加之战败后的赔款,这笔相当庞大的战争费用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财政收入,清政府能做的就是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压榨,肆意的搜刮。各层官吏在征收赋税时层层盘剥,巧立各种名目,中饱私囊。而且地方的绅贵与官僚勾结在一起,时人民进行敲诈勒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两广地区、湖南等地是征兵、征粮最多的地方,战后,一些遣散的乡勇与破产农民、手工业者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上述内容都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并逐渐深入中国的腹地。在战争、经济侵略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教会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爆发为数众多的教会与民众的冲突,民间的团体开始活跃起来,

秘密结社兴起,由于下层民众盲目地将洋人与清政府统治集团区别对待,所以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两次运动的结局: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同时,内部领导集团却在发生着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在定都天京后,安逸的生活滋生了他们对权力和享受的追求,起义初期的朴素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在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日益尖锐。天京变乱和石达开的败亡,对太平天国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内耗,特别是太平天国内部的士气相当低落,人心涣散,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并给清政府的反扑创造了机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一方面,清政府不必再为对外战争和内部斗争分心,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天国;另一方面,悲禧排除异己,独揽大权,调整了对外关系,力图借用洋人的力量剿灭太平天国,而英、法、俄等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在华利益,也乐于提供武力支持,这样就有了所谓的“借师助剿”,同时,清政府还重用汉族的官僚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受到重用,都身居要职。中外势力勾结在一起,向太平天国发动如潮的攻势,太平天国的衰势已无可挽回,最终覆亡。

太平天国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内部开始腐化堕落,争权夺利导致内耗惨重,反清的堡垒从内部开始瓦解;其次,太平天国后期,宗教迷信活动盛行,一些极端的政策违背了起义时的初衷,对群焱的号召力迅速减弱,并损害了群众的一些利益,使得太平天国开始丧失政权基础;另外,就是太平天国后期面对的敌人较为强大,以旧式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抵抗中外相勾结反动势力的可能性不大。义和团运动给予侵华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阻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于国人面前,于是在庚子国难后,人们开始寻求反清或是变法图存的道路,从这一方面来看,义和团运动给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一定的启示。但是义和团运动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斗争的手段和武器,没有一点能体现先进性,都是旧式农民运动的翻版,无疑对帝国主义的强大势力构不成实质威胁,而且运动的盲目性导致了他们对所有外来事物的排斥,轻易接受了清政府的安抚,最终被利用和出卖,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一、选择题1.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 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李鸿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李鸿章的这种想法在下列哪项中得到了实践?( ) A.创办发昌机械厂 B.创办北洋海军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创办开平矿物局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下列哪一项当时先进的西方科技成果?( ) A.蒸汽机 B.电气设备 C.内燃机 D.航空设备4.对19世纪英国军队入侵西藏具有预见性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姚莹 D徐继畲5.最早设立翻译局的洋务企业是( ) A.安庆军械所 B.京师同文馆 C.江南制造总局 D.马尾船厂6.洋务运动的主要作用集中哪几个方面?( ) A.工业生产、军事技术 B.工业生产、军事技术、文化教育

C.政治体制、军事技术、文化教育 D.工业生产、政治体制、军事技术、文化教育

7.中国洋务运动所采取的“自强”、“求富”的途径是( ) A.完全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 B.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放宽民间的办厂限制 D.取消民间的办厂限制8.近代以来的洋务运动所创立的军工企业不具备下列哪方面的作用?( ) A.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 B.积累了近代企业的经验教训 C.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达到了自强的目的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近代设立的外事机构?( ) A.中央和各省设立的咨议局 B.南北洋通商大臣 C税务司与总税务司D.总理衙门10.下列对清政府新政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科举,设立各种新式学堂 B.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C.裁汰冗员,增设新机构 D.编练新军,并兴办警察事务11.下列关于湘军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湘军将领以封建儒生为主 B.湘军是镇压太平军的主力 C.镇压太平天国后成为清军主力 D.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教育方面

l2.在晚清地方势力崛起的过程中,属于淮系的有( ) A.左宗棠 B.张之洞 C.沈葆桢 D.丁日昌

13.洋务运动在中国没有取得像日本、俄国改革一样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 ) A.封建势力阻挠,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B.外国资本不愿意看到中国富强起来 C.社会经济支持薄弱,制约运动的发展 D.没有进行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伏查泰西各国,明于制器尚象之理而得其用,所凭藉以横行海外者,尤以轮船与火器为最。火器之得力者,尤以炸炮为最。鸿章自抵沪以来,购买外洋各种军火,尽心研究,略知端倪。又雇募精巧匠人,留心仿制,近来稍有把握……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土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其演习之弁兵,使由而不使知。其创制之员匠,则举国尊崇之,而不以曲艺相待。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艺之精者,充其量不过匠目而止。洋人则不然,能造一器为国家利用者,以为显官,世食其业,世袭其职。故有祖父习是器而不能通,子孙尚世习之,必求其通而后止。——《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请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2.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处,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王岁出之数,兵饷为巨,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馀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问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应请皇上注意将才,但使七十一镇中有十馀镇足为心腹,则缓急可恃矣。”——曾国藩《疆场竞斗之计》

(1)谈谈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中的作用。 (2)简述湘军在晚清地方势力崛起中的作用。

四、简答题 1.清末新政的内容。 2.洋务运动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D【解析】在立宪过程中设立的责任内阁,阁员13人中,满族多达九人,而皇族又多达7人,所以被称为“皇族内阁”,但是后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内容主要是确立君主的大权,规定臣民的权利义务,但是其关心的只是维护皇权而已。

2.D【解析】李鸿章的话主要反映了在洋务运动的早期,发展军工企业的时候,洋务派意识到“求强”的前提是“先富”,而“求富”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民用企业。开平矿物局就是李鸿章在这种情况下在天津设立的,同样的民用企业还包括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轮船招商局和张之洞在汉阳设立的汉阳铁厂。 3.A【解析】此题考查魏源所处的时代,只有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其他选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4 C 5.C【解析】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设立的最大的军工工厂,以造军火为主,同时造船,并设有翻译馆,翻译出版西方科技书籍。 6.B【解析】洋务运动在早期注重于军工企业的建立,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军事国防基础,后来转向发展民用企业,它们对近代中国的工业生产都大有裨益,同时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专门的人才也成为后期洋务运动深化的标志。

7 B【解析】洋务运动中企业的创办并非完全由官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官督商办的形式,而最主要的连径还是在创立军工和民用企业的过程中,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国内,考生应注意对选择题题干的阅读。

8.D【解析】军工企业的建立是洋务运动早期的成果之一,这些企业的创立并没有达到“自强”目的,但是奠定了近代国防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用企业的发展,其他三项也是它的作用.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掌握。

9.A【解析】咨议局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模仿西方国会体制设立的,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并不属于外事机构,所以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近代中国设立的重要外事机构,需要考生注意,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

10.B【解析】实际上清未所进行的预备立宪只是一纸空文,最终的结果是立宪失败,清王朝迅速衰落灭亡,而其他的选项正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主要改革内容,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并了解其具体的实行情况。

11.C【解析】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镇压太平军之后,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12.D 13.D【解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论述题的考查重点,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洋务运动没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目包括封建势力的阻挠、社会经济的薄弱和外国资本的节制,所以只有最后一项是错误的。

二、名词解释 1.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落入汉族重臣,客观上加快了其灭亡。【解析】湘军的崛起是晚清地方势力崛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势力,也是汉族地主阶层的代表,考生应将其和同时代的其他地方势力相比较。同时湘军中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需要考生了解掌握,可能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中出现。

2.开平矿务局:开平矿务局是清末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延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八月派唐筹办,招商集股。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到1898年更增至七十三万吨。该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往市场,获利甚厚。到十九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著者。 3《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共收上谕、廷寄、拆片等约三千六百件、二百五十万字。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栽。【解析】夷务即对外关系,《筹办夷务始末》是对三朝对外关系相关文件的汇编,所以对研究近代以来的外交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考生需要对其中的内容和它具有的史料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4.赫德:中国清末英国侵华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854年来华,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他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

5.新建陆军:清朝末年,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在新制定的改革蓝图中,编练新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1901年全国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实际上新式的陆军最后由袁世凯所掌握,在后来镇压辛亥革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一直是袁世凯手中的资本。【解析】国防的筹划和军队的建设一直是晚清以来各种改革和变法中不变的内容,所以考生应注意将清末新政中的编练新军同其他时期军队建设的内容相比较,放在一起进行掌握。

6.容闳: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少八澳门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二十四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逃出北京。二

十六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称中国国会,被推举为会长。因清政府通缉,经香港赴美。后渐趋支持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1912年病逝于美国。著有《西学东渐记》等。【解析】在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中,容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作为第一代的留学生,回国后积极地参与每个时代的改革和革命活动。考生应注意对改良派代表人物的把握。 7“丁戊奇荒”:“丁戊奇荒”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是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两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给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解析】晚清时期,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和灾后发生的瘟疫,给百姓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同政府的剥削、洋人的侵略一样使底层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考生需要对晚清荒政史有大致的了解。三、史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中国传统的封建顽固势力仍非常强大,他们本身是反对社会改革的,所以洋务运动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只能创办一些军用或者民用的企业,即便是这样,也受到了种种的限制,所以洋务运动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并没有触动,更不可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出路。 (2)兴办洋务的多是晚清时期崛起的地方汉族地主阶层,他们在地方兴办洋务,创立军工企业,势必受到清政府的制约,以免其势力过度膨胀,形成时中央的威胁,朝廷的大臣不断地对洋务官员进行弹劾和指责,皇帝频繁地下诏对洋务进行干涉,所以政府的专权也是制约洋务运动深入进行的障碍。 (3)中国脆弱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加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地被列强要求割地赔款,使得经济基础进一步受到摧残,根本无力承担发展军工的费用,即便有一些先进技术的进口,也是权宜之计,无法长期支撑局面。

(4)西方列强的目的是榨取中国的利益,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所以不会轻易地帮助洋务派实现他们的愿望。

2.【答案要点】(1)1861年,“辛酉政变”发生,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还重用了一批在地方很有势力的汉族官僚,其中曾国藩被任命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统领各级文武官员,由于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督抚者达数十人,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鹰下,包括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随后,虽然左宗棠平定新疆时也利用过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2)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制度与绿营相反,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幕兵制度使代替了国家的世兵制度,是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这种制度对晚清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按劾、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例可专折奏事,其事权独立,督、抚对两司只是居于监督地位。所以六部可以控制督、抚,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但清代这种格局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发生了改变。手中有兵有将的督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六部指令,朝廷也不得不予迁就,因而在晚清形成督抚权力过重,地方势力崛起的局面。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改革政府机构。内容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而将原有的地方和中央的冗官冗衙进行裁撤;再有整顿吏治,废除原有的陈规陋习。

(2)编练新军和兴办警察事务。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警察的建设则是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警政事业的开端。 (3)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清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划定了初、中、高三段制的教育体制,并规定了具体的年限。要求各省改设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 (4)奖励实业,发展商务。参考西方国家的政策,制订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的法律条文,并设商部,总管商务、铁路、工矿,银行等事务。2.【答案要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冲击了旧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四章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3.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多出现于上海、广东、天津等地,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B.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C.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D.伴随着外资和洋务企业的产生而出现

4.在19世纪的“实业救国”运动中,中国并没有因此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A.资金技术落后 B.实施的社会环境太差 C.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 D.被频繁的战乱打断

5.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一场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6.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下列哪一所?(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北洋水师学堂 D湖北自强学堂7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海战之后 D.清

末新政时期8.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 ) ①充足的物质条件②思想基础③阶级力量④指导方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③9.对于清末的兴办教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张之洞、袁世凯是废除科举制的倡导者 B.各州县设立小学堂,不再以传授四书五经为主

C.实业教学在新兴的学政中颇见成效 D.新政期间形成了留学日、美的高潮

10.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将教育纳入国家政务的是下列哪一项?( )

A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B.颁行新的学制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各省城改办大学堂

1.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资本的人侵和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出现,社会机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①中国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瓦解②买办资产阶级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③无产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④洋务派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在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李善兰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 A.著有《方圆阐幽》 B.翻译《代数学》 C.试制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D.翻译《天演论》

13.下列各项符合20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①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②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③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④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名词解释1.官厂商办 2.李提摩太 3.南张北周 4.福州船政学堂 5.买办 6.京师同文馆 7.《申报》三、简答题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2清末的教育改革都进行了哪些尝试? 3.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B【解析】在维新运动的过程中,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所以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C【解析】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1905年到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是在英国和俄国的激烈争夺之下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铁路修建的垄断。 3.D【解析】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在这些地方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便于获得劳动力等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伴随着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而在大的商业城市发展起来的。 4.B【解析】在19世纪的“实业救国”运动中涌现了大量的爱国民族资本家,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和洋人的双重压制,本身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在他们自保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实业救国”也只能流于口号而已。

5.D【解析】20世纪初,清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社会上的革命思潮盛行,一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有组织的反清运动,再加上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起到真正立宪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调和,无法挽回了。

6.A【解析】同文馆是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在同文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各个门类的学科,增加教授的内容,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了解。 7.B【解析】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是培养洋务人才的主要连径之一,同时也是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一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向清政府上书建议派遣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四批选拔出来的幼童到美国留学。 8.D【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大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最终为人们普遍接受,它改变了人们陈旧的观念,激发了人们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热情,为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积蓄了民众力量。 9.B【解析】在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中,虽然将科举考试的制度摒弃,但是在各个州县改设的小学堂和蒙养学堂内还是以教授四书五经和纲常大义为主,其他的选项均为正确表述,需要考生有所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考到。

10.B【解析】清政府在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在其内容中将学制分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等教育,并详细规定了管理体制。清政府在全国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学校教育制度,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

ll.B【解析】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方面,所以其他两项并不属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掌握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的背景和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12.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题,基本只会在选择题中出现,所以考生只需要对基本的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及贡献有所了解即可。

13.B【解析】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诞生,其中主要的新主张就是指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家谱,并称社会是在不断地进化演变之中,本题属于细节性考题。

二、名词解释 1.官厂商办:官厂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管理的商业组织方式。在官厂商办的模式中,政府和商人是庇护人与受庇护人的关系。洋务运动时期,引进新式企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清政府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结果还是引用纲法的老法子,向私人募集股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员管理,这种方法称为官督商办。【解析】孝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出资办企业的大商人,往往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职位,所以后来他们也成为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2.李提摩太:英国浸礼宗来华传教士。1869年来华后在山东、山西传教,1890年到天津任《时报》主笔,鼓吹堆新变法。1891年任上海同文书会总干事,后又任广学会总干事。与李鸿章、张之洞来往密切,与康有为、粱启超亦有联系,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协助康有为出走。著有《救世教益》、《留华四十五年》等。【解析】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类似于利马窦的做法,被称为“李提摩太模式”。其主要方法是,以介绍西方文化来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在必要时,与中国的宗教和文化妥协。李提摩太的方式,对中国以后的维新运动有很

大影响。考生应注意将他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外国来华人士放在一起掌握。 3.“南张北周”:张謇,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完派代表人物。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张骞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生为其事业奋斗,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周学熙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20世纪初,由于新政和预备立宪都倡导奖励工商业、发展实业的政策,使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真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阶级,其中张謇和周学熙便分别是南北方的代表人物,以他们为首的两大资本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中国的土壤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时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建立是洋务派“自强”“求富”主张的体现。

【解析】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学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专门培养科技工程、制造和军事方面的专门人才。而这类学堂主要开设在沿海的商埠和省城,其他还包括北洋水师学堂和湖北自强学堂等。考生需要对洋务运动中开设的各种工厂、学堂有所区分和了解。 5.买办:买办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鸦片战争以后,“买办制度”随着洋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了变化。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独特色彩的集团,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解析】买办作为我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早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他们是在中国同西方经济往来中的一个特殊产物,考生应注意对买办性质的掌握,并将其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相互比较。

6.京师同文馆: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屡次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深感语言不通、文字隔阂。左宗棠、李鸿章等坚持学习西方,于是在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解析】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洋务派逐渐意识到培养精通西方语言和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开始着手在国内建设了一批以培养这方面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7.《申报》:《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并实现了赢利的目的。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脱胎于西方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之中,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规模小、技术落后、多集中于沿海的商埠等特点。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的同时,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创造了其产生的一些客观条件,包括市场和劳动力等等。而在封建地主阶层倡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第一批工矿企业,其中的一部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使得人们认识到创办企业的优越前景,这样一来,大批的商人、官绅投入到办企业的行列中来,他们自筹资金,投资于近代的以工业为主的工矿、交通等行业,开始形成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榨,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上层地主的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生存处境极为艰难,所以具有很强的革命性,要求推翻加在其身上的负担;但是同时,由于他们的势力很弱,不具备单独革命的实力,所以为求生存,又不得不向中外势力妥协。

2.【答案要点】洋务运动时期,随着近代以来列强的侵华和洋务运动的深入,清政府意识到,只有拥有了掌握西方先进科技的人才,才能得以图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大批以培养军事、外交和科技人才为主的新式学堂建立起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等等。与此同时,出国留洋也成为了一条培养人才的连径,主要做法是派遣年龄不等的留学生到欧美强国学习。

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提出了他们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建议。包括改革科举制度,将旧的八股废除,改考策论。并广设学堂,将原有的书院、祠庙、义学扣社学改为兼学中学和西学的学堂,京师大学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改良派提倡西学,继续选拔留学生出国。

清末的新政内容中,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各省均被要求改设学堂,州县设小学堂,府及直隶州设中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将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新的学制,即《癸卯学制》,将学制划分为三等七级,规定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年限,还包括详细的教育管理体制。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扣教育宗旨的确立,教育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政务之一。 3.【答案要点】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要特点。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荑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阶段是19世纪柬20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19世纪90年代,维新

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标。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2.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民族精神②唤醒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③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④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势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中国近代时期的《仁学》所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经世致用 D.维新变法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严复的著作?( ) A.《天演论》 B.《原强》 C.《救亡绝论》 D.《辟韩》

5云南和贵州两省的独立是在下列哪一项事件中发生的?(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6.康有为在他的《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驱,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康有为主张尊孔复古 B.康有为反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康有为希望发展儒学思想 D.康有为依靠儒家思想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7.康有为意图建立具有立法职能的新政领导机构的想法在下列哪一项中体现?( )

A.《应诏统筹全局折》B.《定国是诏》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8.中华民国的重要历史意义主要在于下列哪一项?( ) A.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B.实现了责任内阁制度

C.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9.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了原有的封建思想 B使知识分子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C.倡导新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1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11.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先进性体现在( )A.“自强”口号的内容有所变化 B.主张创办新式的学堂 C.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D.主张改组军事组织12.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没有提到的是下列哪一项?( ) A.土地纲领 B.推翻清朝统治 C.驱逐帝国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3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把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 A.①②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有( ) ①以俄为师②民主共和⑧收回利权④实业救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具体组织和发动武昌起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机构是( ) A 同盟会 B.文学社和共进会 C.光复会 D.政闻社16.在推动清末立宪运动的力量中,不包括哪部分的势力?( ) A.清政府中的改良派 B立宪派 C.地方洋务派 D保皇派17.在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之中,他们的争论焦点都包括了哪些内容?( )

①中国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②中国是否要建立共和政体③是否要推翻清政府④革命手段与和平手段之争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下列事件中,哪一项不是发生在上海?( )

A.“学界风潮”的发端 B.中外注目的“《苏报》案” C.光复会的成立 D.同盟会的成立

19.对于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的做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颁布刑法法典《大清新刑法》 B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C.开办警察事务 D.成立中央及各省的咨议局2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四大中心?( )

A.北京、上海、广东、湖南 B.上海、天津、广东、湖南 C.湖南、北京、上海、天津 D.北京、东京、广东、上海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民报发刊词》孙文1905年请回答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 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大可见矣。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夫为一弱于群强之间,政之所施,固常有标本缓急之可论。唯是使三者诚进,则其治标而标立,三者不进,则其标虽治,终亦无功。此舍本言标者之所以无当也。虽然,其事至难言矣。夫中国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今日欲以旦暮之为,谓有能淘洗改革,求以合于当前之世变,以自存于烦扰之中,此其胜负通窒之数,殆不可不待再计而知矣。”——《原强》严复

请回答:(1)简述严复的思想。(2)严复在《天演论》中有怎样的思想主张?并概括其影响。

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采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2: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有为有什么样的变法主张? (2)简要概述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产生过程。

四、简答题 1.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预备立宪时期的改革内容及意义。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5 20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6.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C【解析】袁世凯之所以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其本身的目的是用于消灭南方的革命势力,所以镇压国民党是正确选项,本题属于细节性考题。 2.B【解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势力单薄,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并非变法的历史意义,前三项为正确选项,考生应仔细掌握,在简答中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变法期间的重要文件及著作也有可能在史料分析题中出现。 3.D【解析】《仁学》是谭嗣同所著的哲学著作,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礼教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把其根源指向了清政府腐朽的统治,是支持维新变法的力作。考生应注意对维新时期的重要著作和刊物熟练掌握,容易在细节题中出现。 4.A【解析】严复在甲午战争之后发表了《原强》、《辟韩》、《救亡绝论》等一系列文章,呼吁进行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但《天演论》是严复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作品,并非由其创作。

5.B【解析】19ls年底由于袁世觊复辟称帝,云南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统一各派力量,在云南首举义旗,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分三路讨袁,其后不久贵州省宣布独立。考生应对护国运动的起因和经过有所了解,有可能在名词解释中出现。

6.D【僻析】这本书写成于光绪十八年,内容是论证了儒家经典都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之言所写,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为自己的变法改革找寻依据。 7.A【解析】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行变法的政治纲领,除了强调必须实行改革的道理之外,还具体地提出了实行变法的措施,这里就包括了意图建立具有立法职能的新政领导机构。

8.A【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成果,它虽然还没有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9.C【解析】戊戌变法虽然提出了倡导新学的主张,但是由于改良派的阶级局限性,还是只能在旧有的思想之上进行一些改良,并没有时封建思想文化作彻底的否定,实现突破。 10.A【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参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改而来的。其约法范本的参照是美国的宪法,也就是强调:人的权利与自由、三权分立、总统制等等,是一部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 11.C【解析】由于洋务运动坚持“中学为俸,西学为用”,只是在表面上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并没有触及政治层面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制度上的革新,建立西方式的君主立宪体制,所以它的先进性体现在这里。 12.C【解析】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包括了推翻满洲贵族统治,重建汉人当权的政府,但是民族主义的缺点在于,没有提出民族平等的原则和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考生需熟练掌握这一点,容易在细节题中考到。 13.B【解析】将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是在光绪末年的新政改革中实现的,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中,并不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内容,也不是顽固派时维新运动的阻挠手段。 14.C 15.B 16.D【解析】正是立宪派和洋务派的呼应与合作,才推动了立宪运动的发展,其中的立宪派是由改良派发展而来的,实行君主立宪是改良派的一贯主张,所以除了保皇派之外,都是正确的选项。 17.D【解析】革命派与立党派在政治理念、民族观念、革命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反差,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争论也各有利弊,以上选项都是他们论战的焦点,所以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可能会在简答题中出现。 18.D【解析】在民主革命时期,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都市和通商口岸,是全国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许多革命事件都是在上海发生的,同盟会于1905年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所以D为正确选项,本题属于细节题,考生只需大致了解。 19.C【解析】选项中只有开办警察事务不在预备立宪的范围之内,而是在清末新政中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中,并且是最有成效的一项改革内容。考生应该能区分新政与预备立宪之间的区别。20.C

二、名词解释1.科学补习所:1906年刘静庵、宋教仁、吕大森、张难先、胡瑛、曹亚伯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吕大森被推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曹亚伯任宣传,时功璧任财政,宋教仁任文书,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实行光复汉族、“革命排满”的宗旨。

【解析】它是湖北最早的革命团体,具有较完备的组织机构,还向各学堂和军营派有代表。科学补习所在学堂和军营中策动新军的方略,对湖北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科学补习所也是同盟会的前身之一。 2.咨议局: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实际上有名无实,只是在清政府地方行政长官严密监控下的点缀门面的机关。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

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解析】成立各地的咨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属于模仿西方国家国会的地方民主机构,对决议国家预算、决算、税法、法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像清末预备立宪的其他大部分改革内容一样,都没有真正地得以运行。考生应注意将其放在预备立宪的各项内容中一起掌握。 3.《天演论》:甲午海战的惨败,中华民族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天演论》揭示的这一思想,结合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是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急需的精神食粮。【解析】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天演论》并非是达尔文著作的直接翻译,而是严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原著做了有选择的评论和改造,进而唤醒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带动了一种思潮的兴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4.《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1年应慈禧改革上请所奏。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倡导下,先有各省督抚的联衔会奏的动议,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是该奏折的主稿者,但《三折》稳健、不宜过激的基调则是由刘坤一确定的。 5.保路运动: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解析】保路运动不仅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卖路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的多个阶层卷入了这次运动,加剧了武装起义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形势,为辛亥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群众基础。

6.“公车上书”:中日甲午海战过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社会上强烈抗议,正在京城参加科举的各省举人公推康有为起草上皇帝的万言书,当时共同签名的举人多达1300多人,史称“公车上书”。其中的内容包括,痛陈割让台湾、辽东的恶劣后果,提出了进行变法改革的几点主张。【解析】“公车上书”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考生需要将此作为考查戊戌变法的起点。

7.《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解析】《应诏统筹全局折》是戊戌变法中的纲领性文件,在这次上光绪帝的奏折中,康有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改良派的改革内容,精心设计了更新的政权体制和组织形式等具体方案。考生应注意对戊戌变法时期几个重要文件的掌握。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由临时参议院通过,并公布实施。总纲以简洁之文字,将国家之要素作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权利义务之保障已有详尽之规定,并谩有法律保留条款;大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仍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精神由参议院选举之,司法独立审判的规定,符合三权分立原则,《约法》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被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仿法国式之责任内阁制,盖当时之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之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衷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9.“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召开同盟会骨干会,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起义军浴血奋战,东舞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起义失败后,其中72人的遗骸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解析】同盟会成立之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反清活动,其中的黄花岗起义是比较著名的一次,者生应对这个时期同盟会组织的几次大的武装起义和代表人物有所了解,这是大纲中列出的条目,可能在选择题或名词解释中出现。

10.“二次革命”: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对国民党人步步进逼,包括刺杀宋教仁等行为,但是国民党人却一味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孙中山的动员,李烈钧于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于12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但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性。【解析】“二次革命”是辛蛮革命的延续,但是革命的效果却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武装力量的松散,而袁世凯手下的新建陆军具有较强的实力。考生应注意区别这个时期多个护法、护国、革命、起义运动之间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

11.“安福国会”:安福国会亦称新国会,是段祺瑞的御用国会。1918年,段祺瑞为抵制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决定重选国会议员,由徐树铮、王揖唐等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俱乐部包办选举。段祺瑞为了达到对抗广州非常国会及排挤直系势力出中央政府的目的,一面加紧训练参战军以扩大势力,一面利用日本的借款,收买无耻政客,成立以徐树铮、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操纵新国会的选举。在选出的议员400余人中,安福俱乐部占了300多人,故世称新国会为“安福国会”。

【解析】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的内部速渐开始分化,不同的军阀派系之间开始争权夺利,其中“安福国会”就是这个时期的产

物,考生还需要对这一时期军闽争权夺利的活动有所了解,包括“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事件都会在名词解释中出现。

12《癸卵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包括《学务纲要》、《蒙养院章程度家庭教育法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等章程。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学务管理等,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分小学9年、中学5年、高等学堂及大学6~7年。规定了学堂的宗旨。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三、史料分析题 l【答案要点】(1)是否推翻清政府。改良派一直认为满族在入主中原后的二百多年里,早已经和汉族同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否认民族歧视的存在,认为在法律上已经实现了民族平等。尤其是对康熙朝开创的盛世倍加推崇,而且对清末实行的“预备立宪”表示欢迎。革命派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清朝统治者一直在实行民族高压,而且对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极为不满,希望将满族赶出中国,认为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革命派清醒地认识到,清末进行的立宪和新政不过是披着立宪的外衣,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是否建立共和政体。改良派反对建立所谓的共和体制,他们认为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达不到建立共和所需的条件,盲目地将统治权交给国民,会出现国家的混乱,进而回到专制。建立共和是革命党人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共和体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是符合中国人的,况且有其他国家成功的范例可以提供参考。革命派在提倡共和体制的同时,给出了普及国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和革命的方式来传播这种精神,走一条从军政到约法再到宪政的共和之路。 (3)是否进行社会革命。关于这点争论主要集中在,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平衡,改良派以为中国的贫富分化不明显,缺乏抵御外国资本的大资本家,如果再将其强行分给底层不开化的民众,势必使情况更加恶化。而革命派恰恰认为,贫富分化不严重,才有利于进行社会革命,他们认为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了社会经济组织的不合理。 (4)革命的方式问题。改良派认为通过暴力手段进行革命,势必引起混乱局面,帝国主义还会乘机进行瓜分。而革命派则认为清政府已经腐朽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再多的请愿和劝说也无济于事,革命的手段也不同于以往,它的目的是建立立宪制的共和政体,并不担心帝国主义会乘机干预。 2.【答案要点】(1)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 (2)首先,进化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仅存在于生物界,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政教人事。其次,强调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这里,严复并没有机械地套用达尔文的理论,片面地强调环境的选择作用,而是具体结合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阐明这种选择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借此呼吁人民觉醒,积极地应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严复的《天演论》带动起来的天演思潮,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进化论的角度,只要进行变法革命,发挥人的主动性,就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这为力求改革和革命的人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从早期的康有为、粱启超到后来的孙中山等人,这种理论都激发他们在政治上产生了强烈的诉求,是改良或者革命的推动力,反过来他们的学说又丰富了进化论的思想体系。 3.【答案要点】(1)他主张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维护清王朝统治。

(2)康有为自幼熟读古代典籍,深谙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但他拥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致力于研究民族救亡的问题,在研究了大量西方书籍和到过上海、香港游历之后,他深深地意识到,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图强,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维新思想体系。

康有为早期的变法维新思想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附会儒家经学典籍,将西方政治学说中的部分内容与儒家经典相结合,来发挥作用,扩大影响。康有为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属于这样的创作路数,希望能借此为维新思想正名,将维新思想在社会中广泛推广。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开始给光绪皇帝上万言书,其中的内容包括,除了痛陈割让台湾、辽东的恶劣后果,还提出了进行变法改革的几点主张。随后康有为的上书直达皇帝,引起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他的维新思想取得了光绪的支持。

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潮再一次的到来,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帝党下决心进行维新变法,他们的理论根源和变法策略都来自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898年初,康有为上陈《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堆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目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

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2.【答案要点】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提倡官民上书,不许任何人阻挠;撤除闲散衙门和重叠机构,裁减兄员;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实业,奖励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务;裁减驿站,设立邮政局;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和过多的祠庙改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允许自由创办学会、报馆;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历、留学。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练兵,添设海军,实行保甲。戊戌变法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次的变法过程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次的变法运动,积极地宣传新的政治、文化、社会理念,为后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奠定了基础。此后,更多的人士意识到依靠改良无法达到救亡的目的,于是投身革命的洪流。

3.【答案要点】改革内容:(1)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将原有的军机处裁撤,转而设立责任内阁,下设各部,实际上是所谓的“皇族内阁”。新设立的其他重要中央机构还包括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弼德院和相当于参谋部的军咨处。地方上的机构改革主要是设立了各省的咨议局,拟订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合法性。 (2)法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律馆,派专门的大臣主持修订法律,并修订颁行了商法、刑法等几部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对君主立宪的原则作出了规定,但是主要以维护君权为主,而且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贯彻。此外,还仿照西方的刑法,颁行了《大清新刑律》,引入了近代的刑法体系。 (3)地方自治政策。主要是仿照日本的政策而实行的,各省都依照章程筹办了地方自治,大都建立了府厅州县的自治公所,这种自治活动,依靠地方士绅和大商人阶层的参与,推动了各地工商业、文教事业的发展。

意义:首先,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而且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来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其次,从客观的实际影响来看,清政府实行的某些措施,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高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但是预备立宪的落后性,同之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和新政一样,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4.【答案要点】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政治纲领,但是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同时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由其来完成对封建主义意识彤态的批判。但是由于革命派本身的力量有限,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地进行下去。虽然孙中山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并没有被真正地理解和执行,盲目的排满情绪使革命党人认为只要推翻了满族皇帝就完成了革命的任务。其次,革命缺乏有效的群众基础,只是在有限的人群中进行,由于所获得的支持不足,所以力量不足以同帝国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抗衡。当然还有革命派内部的矛盾问题存在,致使革命没有彻底地进行下去。 5.【答案要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朽反动本质日益暴露,相继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社会矛盾汇流;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扶植的清朝统治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物质的和阶级的基础。反帝反封建成为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致证明改良道路走不通;义和团运动遭镇压,表明农民阶级难担救国大任;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6.【答案要点】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维新变法成为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井推进为救亡国存的政治改良运动,百日维新使变法达到高潮。戊戌变法失败,《辛丑条约》鍪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促使大批爱国人士走上革命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戊戌变法失败,是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在保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辛亥革命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的打击大于戊戊变法,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者都以挽救民族危亡,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己任。不同点是改良派要求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

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 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时即创办历史学科,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中心、中国留学教育研究中心和近代中国研究中心。198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历史系被评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本学科进入211工程,1998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中国社会历史研究重点基地的组成部分。2002年8月设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 学科师资队伍强大,有教授18人,副教授10人,其中35-45岁的教授、副教授14人,46-55岁的教授8人。学术带头人陈振江、李喜所为全国相关学术团体主要负责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一批青年学者,年富力强,其中两人为国家跨世纪人才。该学科特色鲜明,重点研究近代社会转型问题,极为重视社会调查、重视调查资料与文献相印证。已进行国内调查5次、国际合作调查3次。先后与日本、加拿大学者联合进行近代华北农村社会调查。保存华北农村调查等多种第一手资料九千多万字。学科对外学术交流活跃。本学科成员多次赴美、俄、法、英、德、荷、澳、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访问、讲学或合作研究,并邀请过井上清、齐赫文斯基、巴斯蒂、柯文、杜维明、张玉法、周锡瑞等30余名国际著名学者到校讲学和访问,主办过5次国际学术讨论会、7次全国性研讨会。 学科自198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有153名硕士、61名博士先后毕业。近2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委及国际合作项目31项,横向项目39项。出版了专著、教材92部,发表论文1128篇。合办有《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华北区域研究》刊物。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五个一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及天津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1964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南开大学同时建立了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3个研究室。在著名史学家雷海宗、吴廷璆、杨生茂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南开的世界史学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史、日本史、拉美史和古代中世纪史等研究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1978年,美国史和日本史同时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两个方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从1990年起,以张友伦教授为理事长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南开大学。1988年在日本史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日本研究中心,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重点资助。国家教委于1993年在南开大学建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以协调全国高校的拉美研究,以洪国起教授为理事长的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该中心。以王敦书教授为会长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的会址也长期设在南开大学。1988年南开大学的世界地区史、国别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以来,在国家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本学科点在学科建设、研究条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学科具有以下优势:一,特色鲜明,美国史、日本史、亚太国际关系史等研究方向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二,成果丰硕,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1996年至2000年共出版了专著30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2篇,《历史研究》12篇,许多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三,顺利地完成了学科带头人的新老交替,在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2017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解析】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王韬 【答案】C?【解析】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的是()。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答案】A?【解析】1862年奕?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4.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答案】D?【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反对,保路运动兴起,四川尤其强烈。?【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5.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A?【解析】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 A、革命与改革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 2、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指()。 A、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失去了盐税和关税自主权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政府 D、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 ()一书。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蒙古图志》 D、《群言》 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则通,通则久 6、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 育的发端。 A、北京大学 B、京师大学堂 C、同文馆 D、南洋公学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 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创立共和 D、民族主义 9、中共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在()。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10、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成为()的一部分。 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 B、世界民主主义革命 C、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D、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根本区别的原因是()。

2016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史03708)试题及答案解析详细版

2016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C.思想文化保守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A 【解析】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仁学》C.《人类公理》D.《变法通义》【答案】D 【解析】A《新学伪经考》,C《人类公理》为康有为作品;B谭嗣同写了《仁学》;D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答案】C 【解析】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岳王会 【答案】A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一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 B.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继续成立。 其中重要的有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 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排 名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华中师范大学A +6湖南师范大学 A 1 1华东师范大学 A 2中山大学A +7复旦大学 A 1 2武汉大学 A 3南开大学A +8中国人民大学 A 1 3山西大学 A 4北京大学A 9四川大学 A 1 4河南大学 A 5南京大学A 1 0北京师范大学 A 1 5苏州大学 A

B+等(23个):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延安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B等(23个):清华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聊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C等(16个):名单略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先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冯桂芬 B.薛福成 C.曾国藩 D.张之洞 2.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物是( ) A.严复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郑观应 3.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曾任主笔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湘报》 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5.在护国运动中,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将领是( ) A.黄兴 B.蔡锷 C.陆荣廷 D.唐继尧 6.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7.中共二大提出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从没有采用过的革命方法是 ( )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晋察冀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战争的失败 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11.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全国2016年04月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答案】A 【解析】考核第一章第三节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考点】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兴办军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B 【解析】洋务事业包括: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D 【解析】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 B.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考点】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4.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仁学》 D.《日本变政考》 【答案】C 【解析】A《新学伪经考》康有为;B《变法通义》梁启超;D《日本变政考》康有为。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5.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立宪运动 D.保路运动 【答案】D 【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 【考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答案】B 【解析】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考点】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考核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 2.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6.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二、判断题(30分,每题3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 11.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后。() 12. 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的口号下展开的。()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启蒙人物。() 14. 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中国的建立。() 16.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7.中共中央在1937年陕北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8.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20.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美国与俄国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中国近现代史自学考试试题题与答案

2009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自学考试试题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是( ) A.乾隆朝后期 B.道光朝后期 C.同治帝时期 D.光绪帝时期 答案:[A] 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B] 3.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答案:[B] 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条书》 答案:[A]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性 B.对外国的依赖性 C.管理的腐朽性 D.封建统治者不支持 答案:[B] 7.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理论着作是( )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救亡决论》 D.《仁学》 答案:[A]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答案:[B] 9.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时务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10.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 年年年年 答案:[B]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遵义会议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其成员是(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月 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月 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月 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 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 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