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氮化

氮化

氮化
氮化

氮化炉专题介绍(全面系统的了解氮化炉)

一.氮化炉炉型简介:

氮化炉是节能型周期作业式工业炉,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氮化炉,而且多以井式结构为主。外壳由钢板及型钢焊接而成,由超轻质节能耐火砖夹置硅酸铝纤维制成复合保温炉衬。加热元件由高温电阻丝绕成螺旋状,安装在炉衬的搁砖上。在炉膛中安有不锈钢真空罐,炉盖上装有取样管、排气管、炉罐侧壁上部的输入管可供氨气输入用。采用双水冷真空橡胶密封以及上下二区或多区控温,并配置高压真空风机,全面提高气体氮化炉保温性、炉温均匀性、密封性、渗氮速度。

二.氮化炉的用途:

氮化炉主要供各种钢制机械零件、汽车曲釉、齿轮、摩托车刹车片、模具等进行气体氮化热处理之用。在有色行业,可应用于铜管、铜板、铜线、铜棒等铜材在保护气氛下的光亮无氧化退火。或用于薄壁无缝钢管、长轴、各种金属机件的真空氮气保护状态下无氧化回火热处理工艺。

三.氮化炉的工作方式:

氮化炉由于多为井式炉外形,都安装在基础坑内,将工件放入料框,再使用行车吊起工件放在炉底加热。另外可以制作炉口加强承重设计的氮化炉,通过吊装、挂装工具垂直挂装工件加热。氮化炉的炉盖一般由电机减速机带动,电动自动升降。炉盖关闭后,另有压紧螺栓保证氮化炉真空密封性。先抽真空,后通入氮气进行氮化热处理。

四.氮化炉的分类方式:

1. 氮化炉由不同的氮化方法分为离子氮化、气体氮化、液体氮化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辉光离子氮化炉、气体氮化炉、液体氮化炉。

2. 氮化炉由不同的热处理用途分为气体氮化炉,氮气保护光亮退火炉,氮气保护回火炉。

五.各系列氮化炉简介

辉光离子氮化炉

:离子氮化是金属表面强化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它是将金属零件置于活性介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使氮元素渗入金属表层,从而改变金属表层的化学成分,使之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腐蚀能力及抗烧伤性等,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辉光离子氮化炉有电气控制系统、真空炉体、渗剂气体配气系统、真空测量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气体氮化炉

:RN2系列井式气体氮化炉属高节能周期作业型氮化炉。主要供各种钢制机械零件、汽车曲釉、摩托车刹车片、模具等进行气体氮化热处理之用。外形结构为井式炉壳,采用高节能复合炉衬、双水冷炉罐盖、真空橡胶密封以及上下二区或多区控温。使氮化炉保温性、炉温均匀性、密封性、渗氮速度都有很大提高,炉型与国际标准一致。

大型真空氮化炉

:主要供各种大型工件、长轴工件等进行气体氮化热处理之用。大型真空氮化炉深度可达15米,直径可达5米。本系列大型真空氮化炉分多层多支撑方式,炉体具有高强度以支撑超大型工件、超重型工件氮化热处理。

井式氮化炉

:井式氮化炉作为标准氮化热处理设备,主要供各种机械零件、汽车配件、模具等金属工件进行气体氮化。井式氮化炉一般采用气体氮化为主要氮化方式,其炉膛内安装有耐高温不锈钢真空罐,使用时先将真空罐内用真空泵抽至真空状态,再对加热的工件进行气体氮化处理。

坩埚液体氮化炉

:本系列坩埚液体氮化炉主要供各种机械零件﹑汽车配件﹑活塞环在液体中氮化的热处理用途。

氮气保护井式回火炉

:是高节能型高精度控温井式周期作业真空回火炉,主要供薄壁无缝钢管、长轴、各种金属机件的真空氮气保护状态下无氧化回火热处理工艺,并可用于航天、航空飞机制造行业,以及汽车制造行业,精密机械制造业,精密机件或锻件光亮无氧化氮气保护回火之用。

氮气保护铜材光亮退火炉

:氮气保护光亮铜材退火炉,主要用于有色行业,铜管、铜板、铜线、铜棒等铜材在保护气氛下的光亮无氧化退火。

氮气保护水口烧结炉

:氮气保护水口烧结炉系引进德国同类产品技术,最新节能型烧结炉。专用于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烧制石墨碳化硅水口。采用微电脑程序高精度控温,全自动执行水口烧结工艺曲线。

氮化处理方式比较

一、氮化的机理 氮化是将工件放入大量活性氮原子的介质中,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把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的热处理。 二、氮化的作用 1、氮化能使零件表面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例如用38CrMoAlA钢制作的零件经氮化处理后表面的硬度可达HV=950—1200,相当于HRC=65—72,而且氮化后的高强度和高耐磨性保持到500—600℃,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2、能提高抗疲劳能力。由于氮化层内形成了更大的压应力,因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现出具有更高的疲劳极限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氮化后工件的疲劳极限可提高15—35%。 3、提高工件抗腐蚀能力,由于氮化使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ε相层,在水蒸气中及碱性溶液中具有高的抗腐蚀性,此种氮化法又简单又经济,可以代替镀锌、发蓝,以及其它化学镀层处理。此外,有些模具经过氮化,不但可以提高耐磨性和抗腐性,还能减少模具与零件的粘合现象,延长模具的工作寿命。 二、氮化的实现方法 1、气体氮化 气体氮化是将工件放入一个密封空间内,通入氨气,加热到500-580℃保温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氨气在400℃以上将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H3—→3H2+2[N],从而炉内就有大量活性氮原子,活性氮原子[N]被钢表面吸收,并向内部扩散,从而形成了氮化层。 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氮化通常渗氮温度为500—520℃。停留时间取决于渗氮层所需要的厚度,一般以0.01mm/h计算。因此为获得0.25—0.65mm的厚度,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60h。提高渗氮温度,虽然可以加速渗氮过程,但会使氮化物聚集、粗化,从而使零件表面层的硬度降低。 对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氮化,在氮化时必须采用含Mo、A、V等元素的合金钢,如38CrMoAlA、38CrMoAA等钢。这些钢经氮很后,在氮化层中含有各种合金氮化物,如:AlN、CrN、MoN、VN等。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稳定性,并且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钢中,使钢的氮化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Cr还能提高钢的淬透性,使大型零件在氮化前调质时能得到均匀的机械性能。Mo还能细化晶粒,并降低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如果用普通碳钢,在氮化层中形成纯氮化铁,当加热到较高温度时,易于分解聚集粗化,不能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抗腐蚀氮化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分解率大致在40—70%范围,停留时间由15分钟到4小时不等,深度一般不超过0.05m m。对于抗腐蚀的氮化用钢,可应用任何钢种,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液体氮化 液体氮化它是一种较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温度不超过570℃,处理时间短,仅1—3h;而且不要专用钢材,试验表明:40Cr经液体氮化处理比一般淬火回火后的抗磨能力提高50%;铸铁经液体氮化处理其抗磨能力提高更多。不仅如此,实践证明:经过液体氮化处理的零件,在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速钢刀具经液体氮化处理,一般能提

渗氮与氮化处理

渗氮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 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 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离子渗氮

零件的氮化处理相关知识

氮化处理 又称为扩散渗氮。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围逐渐扩大。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 (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於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 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乾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 (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採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採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於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排除炉空气的要领如下: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原理应用 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

气体渗氮 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 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 0.5~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离子渗氮

氮化优点及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工艺制定

离子氮化及优点,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工艺制定 离子氮化是由德国人B.Berghaus于1932年发明的。该法是在0.1~10Torr (Torr = 133.3 Pa)的含氮气氛中,以炉体为阳极,被处理工件为阴极,在阴阳极间加上数百伏的直流电压,由于辉光放电现象便会产生象霓红灯一样的柔光覆盖在被处理工件的表面。此时,已离子化了的气体成分被电场加速,撞击被处理工件表面而使其加热。同时依靠溅射及离子化作用等进行氮化处理。 离子氮化法与以往的靠分解氨气或使用氰化物来进行氮化的方法截然不同,作为一种全新的氮化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精密仪器、挤压成型机、模具等许多领域,而且其应用范围仍在日益扩大。 离子氮化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由于离子氮化法不是依靠化学反应作用,而是利用离子化了的含氮气体进行氮化处理,所以工作环境十分清洁而无需防止公害的特别设备。因而,离子氮化法也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氮化法。 ②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了离子化了的气体的溅射作用,因而与以往的氮化处理相比,可显著的缩短处理时间(离子渗氮的时间仅为普通气体渗氮时间的1/3~1/5)。 ③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辉光放电直接对工件进行加热,也无需特别的加热和保温设备,且可以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与间接加热方式相比加热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达到节能效果(能源消耗仅为气体渗氮的40~70%)。 ④由于离子氮化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可获得无氧化的加工表面,也不会损害被处理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而且由于是在低温下进行处理,被处理工件的变形量极小,处理后无需再行加工,极适合于成品的处理。 ⑤通过调节氮、氢及其他(如碳、氧、硫等)气氛的比例,可自由地调节

盐浴液体氮化处理

盐浴液体氮化处理 一、盐浴液体氮化(QPQ)工艺: 工件在57010℃工作温度,在熔盐中将(硫)氮、碳等原子渗入工件表层,赋予工件超强耐磨、硬度高、耐腐蚀、变形小、抗疲劳等诸多性能。熔盐本身是热载体和(硫)氮、碳原子活性原子,它与工件表面能充分接触,渗层及硬度均匀,稳定。对于耐腐蚀性能要求高且光洁度要求▽8以上的工件,通常采用氮化后加氧化、抛光、再次氧化。经NQPQ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具有富氧氮化层,在保证耐磨、减摩、不变形、抗咬死和抗疲劳强度不变的同时,耐腐蚀性大幅提高,表面呈光亮黑色,美观、实用。 盐浴氮化前的工艺要求在盐浴氮化之前,复杂零件需进行在不低于580℃温度下正火并随后缓慢冷却的调质处理或采用高淬高回的前热处理工艺,补偿解决氮化后的轻微变形,精密零件处理前要在直径方向留有82μm的加工余。 二、盐浴液体氮化(QPQ)广泛应用于: 1、应用的行业: 汽车零部件、轻工机械、液压机械、齿轮、工具和模具制造等多种行业。常用产品有:锯条、螺丝、曲轴、缸套、柱塞、缸塞环、发动机气门、齿轮、蜗杆、钻头、刀具、高强度紧固件、销轴、铝压铸模、铝挤压模、塑料模、缝纫机零件、电气动工具零件等……

2、常用的材料: 各种碳钢(20#、45#、40cr)高速钢(W6Mo5Cr4V2 、 W18Cr4V、W12Cr4V4Mo)铸模钢热模氮化钢(3Cr2W8V H1338CrMo1)不锈钢:1Cr 13、2cr 13、201、301、304、3 16、1Cr18Ni9Ti)球墨铸铁:QT20- 60、QT400-17 、KmQTMn6各种材料硬度: 碳钢、低合金钢:HV500~700 铸铁:HV500~800 热模钢、铸模钢、冲模钢(Crl2型):HV700~1000 各种不锈钢、耐热钢:HV800~1100 各种高速钢(淬火):HV950~1200 三、盐浴液体氮化(QPQ)特点: 1、硬度 QPQ处理后的硬度和常规淬火、高频、渗氮等处理的硬度,它们的金相组织是不同的,QPQ处理的温度在57010℃液体里,通过原子渗入钢材,原子和钢材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产品表面硬度和耐磨效果,经QPQ处理后,中碳钢、高速钢等耐磨性可以达到常规淬火的20倍,渗碳淬火的10倍,离子渗氮的3倍,镀硬铬的5倍 2、极小的变形: QPQ盐浴复合处理后工件几乎不变形,是变形最小的硬化技术,可以解决常规硬化方法及一些管材比较薄容易变形无法解决的硬化变形难题。

氮化硼三种合成方法的讨论

氮化硼三种合成方法的讨论 摘要:氮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耐高温的材料,一页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材料,在耐火材料和电子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反应方向,原料价格及环保等方面对三种氮化硼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探究。 一、引言 1、氮化硼简介 氮化硼的分子式为BN,它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具有四种不同的结构:六方氮化硼(HBN)、菱方氮化硼(RBN)、立方氮化硼(CBN)和纤锌矿氮化硼(WBN)。氮化硼于碳是等电子体,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质,不被无机酸和水侵蚀。1200℃以上开始在空气中氧化,稍低于3000℃时开始升华,真空时约2700℃开始分解。微溶于热酸,不溶于冷水,相对密度2.25,熔点3000℃。 硼,原子序数5,原子量10.811。硼为黑色或银灰色固体。晶体硼为黑色,熔点约2300℃,沸点3658℃,密度2.34克/立方厘米;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较脆。 氯化硼,无色发烟液体或气体,有强烈臭味,易潮解。熔点 -107.3℃沸点:12.5℃溶解性溶于苯、二硫化碳 三氧化二硼(化学式:B2O3)又称氧化硼,是硼最主要的氧化物。它是一种白色蜡状固体,一般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很难形成晶体,但在高强度退火后也能结晶。它是已知的最难结晶的物质之一。

二、 反应方法分析 合成氮化硼有以下三种方法: 1、 用单质B 与N 2反应: B(s) + 1/2N 2(g) = BN(s) 2、 用BCl 3与NH 3反应: BCl 3(g) + NH 3(g) = BN(s) + 3HCl(g) 3、 用B 2O 3与NH 3反应: B 2O 3 (s) + 2NH 3(g) = 2BN(s) + 3H 2O(g) a 、反应方向 查找书后附录可知: 1、 B(s): 1()f m kJ mol H -Θ? = 0;1 ()f m G kJ mol Θ-? = 0; 11()f m S J mol K Θ--?? = 5.86; N 2(g): 1()f m kJ mol H -Θ? = 0;1 ()f m G kJ mol Θ-? = 0; 11()f m S J mol K Θ--?? =191.50; BN(s): 1()f m kJ mol H -Θ? = -254.39;1 ()f m G kJ mol Θ-? = -228.45; 11()f m S J mol K Θ--?? =14.81; 1()r m kJ mol H -Θ? = -254.39;11 ()r m S J mol K Θ--?? =-86.8; 该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为:

氮化处理

1,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常规氮化。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对于结构零件通常选用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专用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进行渗氮的,例如不锈钢、模具钢等。渗氮处理的温度通常在480~540℃范围(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调质硬度又要使渗氮层的硬度达到要求值),处理的时间按照要求深度不同,一般为15~70小时,甚至更长。渗氮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较深厚度(0.1~0.65mm,也有要求更深一些的)具有高硬度的呈弥散状的合金氮化物层(即扩散层),对于出现外表层的化合物层(白亮层)则希望尽可能的浅簿,甚至希望没有。 2,软氮化:学名‘氮碳共渗’,早期把苏联(俄罗斯)的液体法翻译为‘低温氰化’。现在国内流行的有气体法、无(低)毒液体法和离子法。渗入钢表面的元素以‘氮’为主,同时添加了‘碳’。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层(白亮层)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某些甚至是明显的改善。这里要强调一下,和渗氮不同的地方是:氮碳共渗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一定厚度(一般为10~20μm,也有要求20μm以上的,目前实验室里据称在碳素钢上曾经达到的厚度为110μm)硬度高、脆性小、没有或很少疏松等性能优良的白亮层,至于次表面的扩散层,按照钢种和使用要求不同虽然有时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处于次要地位了。氮碳共渗的适用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常用钢种和铸铁。以碳素钢为例,按照氮碳共渗处理的温度分为铁索体氮碳共渗(520~590℃)和奥氏体氮碳共渗(600~720℃),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6小时,前者获得的白亮层为铁氮化合物,后者快冷后在铁氮化合物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含氮奥氏体+马氏体层(5~12μm)。为了增强和改善白亮层的性能,我国的热处理工作者还采用了在渗氮的同时又单独或组合添加硼、氧、硫、稀土等元素,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大都不同程度的取得看得出来的效果。这种探索,至今方兴未艾,是热处理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热点之一。3,‘软氮化’含义不是指获得的硬度比所谓的‘硬氮化’的硬度低,而是含有简便、省事、费用低的意思。 这方面的的知识和内容非常丰富,楼主可以看看有关书籍、报道文章和其它网友的帖子。知识在于积累,慢慢来,不要着急。 423朋友:对渗氮时已经形成了的白亮层,我所知道的在渗氮的后期进行所谓‘退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亮层的脆性,但不能减薄或除去白亮层(也许在这方面的技术有了新发展,本人孤陋寡闻)。 你提出了一个渗氮领域中早已被专家、学者关注并且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渗氮的费用相当高,而且要选用能与之相匹配的钢种,非重要零件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对于承受接触应力或交变载荷的零件来说,表面白亮层如果过厚、脆性大,在使用中容易引起麻烦。早期的办法是渗氮后把表面的白亮层磨除(现在还在用),由于渗氮零件大都尺寸精度很高,处理后总有微量变形和体积变化,在尺寸和部位上常常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制约着生产顺利进行;后来有人寻找有选择性的腐蚀剂(仅除去白亮层而不腐蚀钢的基体)来解决,虽然看到过取得成效的报道,但由于腐蚀剂配方有毒、腐蚀过程不好把握而没有推广开来。 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提出了一个叫‘氮势’的概念,列出了一个数学表达公式,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氨分解率同炉气氮势的对应关系,从此情况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人们开始弄清楚了渗氮的过程是可以控制的。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如果炉气的氮势降低到某一数字,不论多长时间都不会在表面形成ε或γ'相,但氮原子仍然可以渗入钢中(但渗速随着炉气氮势的下降而变慢),这个氮势称为‘临界氮势’,开始生成γ'相的临界氮势比ε相要低些。这个临界氮势值是温度的函数。实际生产中所用的氮势通常都高于临界值,研究发现,白亮层的开始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之前,没有白亮层出现;氮势下降,开始生成白亮层的时间随之延长,也就是说,某一钢牌号,在既定温度下,与渗氮时间相对应的能够生成

氮化处理技术

氮化處理技術 氣體滲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國人Fry首度研究發展並加以工業化。由於經本法處理的製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其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例如鑽頭、螺絲攻、擠壓模、壓鑄模、鍜壓機用鍜造模、螺桿、連桿、曲軸、吸氣及排氣活門及齒輪凸輪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鋼簡介 傳統的合金鋼料中之鋁、鉻、釩及鉬元素對滲氮甚有幫助。這些元素在滲氮溫度中,與初生態的氮原子接觸時,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鉬元素,不僅作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為降低在滲氮溫度時所發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鋼中的元素,如鎳、銅、矽、錳等,對滲氮特性並無多大的幫助。一般而言,如果鋼料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後的效果比較良好。其中鋁是最強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鋁的滲氮結果最佳。在含鉻的鉻鋼而言,如果有足夠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沒有含合金的碳鋼,因其生成的滲氮層很脆,容易剝落,不適合作為滲氮鋼。 一般常用的滲氮鋼有六種如下: (1)含鋁元素的低合金鋼(標準滲氮鋼) (2)含鉻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鋼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熱作模具鋼(含約5%之鉻)SAE H11 (SKD –61)H12,H13 (4)肥粒鐵及麻田散鐵系不鏽鋼SAE 400系 (5)奧斯田鐵系不鏽鋼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鏽鋼17 - 4PH,17 –7PH,A –286等 含鋁的標準滲氮鋼,在氮化後雖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層,但其硬化層亦很脆。相反的,含鉻的低合金鋼硬度較低,但硬化層即比較有韌性,其表面亦有相當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選用材料時,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優點,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於工具鋼如H11(SKD61)D2(SKD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強度。 二、氮化處理技術: 調質後的零件,在滲氮處理前須澈底清洗乾淨,茲將包括清洗的滲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 (1)滲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後立刻滲氮。但在滲氮前之最後加工方法若採用拋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產生阻礙滲氮的表面層,致使滲氮後,氮化層不均勻或發生彎曲等缺陷。此時宜採用下列二種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層。第一種方法在滲氮前首先以氣體去油。然後使用氧化鋁粉將表面作abrasive cleaning 。第二種方法即將表面加以磷酸皮膜處理(phosphate coating)。

立方氮化硼合成

立方氮化硼的性质与应用 氮化硼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构成的晶体。化学组成为43.6%的硼和56.4%的氮,具有4种不同的变体:六方氮化硼(HBN )、菱方氮化硼(RBN)、立方氮化硼(CBN)和纤锌矿型氮化硼(WBN)。 第一节氮化硼的结构 氮、硼原子采取不同杂化方式互相作用,可形成不同结构的氮化硼晶体。当氮、硼原子以SP2方式杂化后,由于键角为120°,成键后形成与石墨类似的平面六角网状结构分子,这种大的平面网状分子采取不同的空间堆垛方式后,又可形成不同的结构—六方氮化硼(HBN)和菱方氮化硼(RBN)。 一、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具有与石墨类似的结构,外观为白色,因而有时也称该种氮化硼为类石墨氮化硼或白石墨。 六方氮化硼的结构如图14-1所示,层状排列为AA'AA '…类型,晶格常数a=0.251nm,c=0.670 ±0.04 nm,密度ρ为2.25g/cm3。 六方氮化硼在空气中非常稳定,能耐2270K高温;在3270K时升华。氮化硼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溶于冷水,水煮沸时水解非常缓慢并产生少量的硼酸和氢。与弱酸和强碱在室温下均不反应,微溶于热酸,用熔融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处理才能分解,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立方氮化硼从六

方氮化硼中分解出来。 二、菱方氮化硼 菱方氮化硼的结构如图14-2所示,层状排列为ABCABC…类型。晶格常数a= 0.2256nm,c=0.4175nm,密度ρ为2.25g/cm3。 菱方氮化硼具有与六方氮化硼相同的性质,不能用物理方法将其分开。菱方氮化硼层间的ABCABC…排列更有利于向立方氮化硼转变,因而有人用菱面体氮化硼在冲击压缩中直接得到了立方氮化硼。

氮化处理工艺守则

氮化处理工艺 QB/ZFFG04.46.56-2005 Rev.0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我厂使用的抗蚀氮化处理的工艺守则。 2、名词术语 2.1氮化 将钢铁工件置于渗氮介质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保温,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以氮化物为主的渗层组织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过程。 2.2抗蚀氮化 使碳钢、一般低合金钢工件表面形成一层0.0150.060mm厚致密的、化学稳定性高的ε相组织或ε+ξ相组织,从而提高工件在一定介质中的抗腐蚀能力的气体氮化过程。 2.3有效加热区 炉膛内炉温均匀性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装料区域。有效加热区的确定按GB9452-88《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进行。 2.4炉温均匀性 在正常工作条件和额定温度下,在热稳定状态时,同一时刻在规定的测温区域内,炉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偏差。 2.5热处理变形 由热处理引起的工件形状变化或尺寸的偏差。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变形叫做弯曲。 3、待氮化件 3.1待氮化件的材料 待氮化件的材料,其化学成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部标准或厂标准的规定。 3.2待氮化件的原始状态数据 对于待氮化件,应注明的原始状态数据包括: (1)材质代号或化学成分 (2)待氮化件的供货状态(铸件、锻件、棒料、半成品或成品件) (3)待氮化件的预先热处理状态(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3.3待氮化件的外观、形状及尺寸 3.3.1工件的外观不允许有裂纹和影响热处理质量的锈蚀、氧化皮及碰伤。 3.3.2工件的简图或任务书,应注明主要尺寸,能准确地反映工件的形状。主要尺寸也可以通过实测获得。 4、热处理设备

4.1氮化加热设备 氮化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1.1在加热设备正常装炉量的情况下,有效加热区内的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15℃,且温度可以调节和控制。 4.1.2氮化炉内的气体成分要保证抗蚀氮化的要求,而且可经调节。炉子要密封,炉气要循环。所用液氨的化学成分要稳定,有害杂质少。 4.2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设备 4.2.1氮化所使用的各种加热设备都应配有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装置,加热设备中的每个加热区都应配备跟踪处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记录装置。 4.2.2热电温度测定设备的指示器经校正后,其指示器上温度读数的总误差在预定温度≤400℃时≤±4℃,在预定温度>400℃时≤±T/100℃,T为预定温度。 4.3设备的保养 为了保证设备的精度和使用性能,应遵守热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制度,并保存有关记录。其中温度测定及温度控制设备应遵守质量处仪表室的有关规定。 5、作业 5.1氮化前的准备工作 5.1.1对待氮化的工件进行检查和了解,并查阅有关工艺文件 (1)了解待氮化件的质量要求 (2)了解非氮化部位的防渗措施 (3)了解钢材的牌号或化学成分、预先热处理等情况。 5.1.2检查待氮化件的外表质量 (1)氮化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最好在0.8μm以下。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有氧化皮、锈斑、油污。有锈斑者应先进行打磨,然后用汽油清洗;无锈斑者则可直接清洗。清洗后用洁净棉纱或布擦干,在1~~2hr内就应当装炉进行氮化处理。中间停留时间越短越好。 (3)检查工件表面,不允许有碰伤、裂纹、尖角及毛刺。必要时要进行探伤检验。 5.1.3清理氮化罐,并对液氨瓶、四通阀、流量计、氨分解测定器、干燥箱、加热炉及温度测控仪表等设备的状态作严格的检查,保证设备良好、管路畅通。 5.1.4根据工件的形状及技术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工夹具。 5.2装炉 5.2.1对工件进行绑扎。绑扎工件的铁丝和工夹具必须洁净。 5.2.2非氮化部位可用镀铜或镀锡保护,也可涂敷涂料(常用水玻璃+10~~20%石墨粉,涂层1~~1.5μm)。

关于氮化硼合成的研究

合成化学报告 课题:氮化硼的制备方法研究 班级:应化0802班 姓名:杨晓娜 学号:1505080922

一.氮化硼的性能、用途 氮化硼,俗称又称“白色石墨”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具有润滑,易吸潮性,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构成的晶体,该晶体结构分为六方氮化硼(hBN)、密排六方氮化硼(wBN)和立方氮化硼(cBN)。氮化硼可着润滑剂、电解、电阻材料、添加剂和高温的绝缘材料;也可用着航天航空中的热屏蔽材料、原子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飞机、火箭发动机的喷口;电容器薄膜镀铝、显像管及显示器镀铝等;各种保鲜镀铝包装袋等。 (一)六方氮化硼的用途 六方氮化硼是一种耐高温、耐腐蚀、高导热率、高绝缘性以及润滑性能优良的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电力、纺织、核工业、航天等部门。 1.利用六方氮化硼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可用作熔炼蒸发金属的坩埚、舟皿、液态金属输送管、火箭喷口、大功率器件底座、熔化金属的管道、泵零件、铸钢的模具等。 2.利用六方氮化硼的耐热耐蚀性,可以制造高温构件、火箭燃烧室内衬、宇宙飞船的热屏蔽、磁流件发电机的耐蚀件等。 3.利用六方氮化硼的绝缘性,广泛应用于高压高频电及等离子弧的绝缘体以及各种加热器的绝缘子,加热管套管和高温、高频、高压绝缘散热部件,高频应用电炉的材料。 4.利用六方氮化硼的润滑性,氮化硼作为润滑剂使用时,它可以分散在耐热润滑脂、水或溶剂中;喷涂在摩擦表面上,待溶剂挥发而形成干模;填充在树脂、陶瓷、金属表面层作为耐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氮化硼悬浮油呈白色或黄色,因而在纺织机械上不污染纤维制品,可大量用在合成纤维纺织机械润滑上。 5.六方氮化硼还可用作各种材料的添加剂。由氮化硼加工制成的氮化硼纤维,为中模数高功能纤维,是一种无机合成工程材料,可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宇航技术和其他尖端工业部门。 (二)立方氮化硼的用途 立方氮化硼更是一种集多种优异功能于一身的多种功能材料,它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但稳定性高于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具有高稳定性、高热导率、高硬度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目录 1简介 2技术流程 1. 2.1 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2. 2.2 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3. 2.3 氨的分解率 4. 2.4 冷却 3气体氮化 4液体氮化 5离子氮化 6相关标准 1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 (4)铁素体及马氏体系不锈钢SAE 400系 (5)奥氏体系不锈钢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2技术流程 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较好,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 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排除炉内空气的要领如下: ①被处理零件装妥后将炉盖封好,开始通无水氨气,其流量尽量可能多。 ②将加热炉之自动温度控制设定在150℃并开始加热(注意炉温不能高于150℃)。 ③炉中之空气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气体含90%以上之NH3时,再将炉温升高至渗氮温度。 氨的分解率 渗氮是铺及其他合金元素与初生态的氮接触而进行,但初生态氮的产生,即因氨气与加热中的钢料接触时钢料本身成为触媒而促进氨之分解。 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并按渗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时,处理温度即保持在520℃左右。

软氮化热处理

软氮化热处理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在近年间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2、软氮化层组织和软氮化特点:钢经软氮化后,表面最外层可获得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白亮层,它是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次层为的扩散层,它主要是由γ`相和ε相组成。 软氮化具有以下特点:(1)、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2)、不受钢种限制,碳钢、低合金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铸铁及铁基粉未冶金材料均可进行软氮化处理。工件经软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与氮化工艺及材料有关。 3、能显著地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还具有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 4、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ξ相,故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因此,目前生产中软氮化巳广泛应用于模具、量具、刀具(如:高速钢刀具)等、曲轴、齿轮、气缸套、机械结构件等耐磨工件的处理。

气体氮化

与渗氮区别主要是: 1.在一定温度下向试件表面渗入氮、碳,以渗氮为主,但非单纯渗氮。 2.处理时间比氮化短。 3.其表面白层相比渗氮白层而言脆性要小。 4.软氮化应用的材料比较广泛。 5软氮化比普通氮化周期短,温度略低,因此变形更小,但硬度和氮化层厚度略差,且气体软氮化无毒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由於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 (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 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彻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 (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氮化工艺内容

渗氮、渗碳、碳氮共渗工艺专利技术大全 1 CN02136610.1 高温气体渗氮淬火时效或等温淬火工艺高温气体渗氮淬火时效或等温淬火工艺属于钢铁化学热处理领域。钢铁高温气体渗氮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时间、氮势和冷却方法,在只含氮无碳的介质进行渗氮,表面形成ε-Fe2-3N化合物层,次表层为高氮奥氏体,渗后采用水基或油基淬火介质直接淬火,后在180~300℃时效或在奥氏体渗氮后直接于180~300℃等温。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能获得高的硬度,心部好的塑性和韧性。可进一步减少热处理畸变,畸变程度与铁素体氮碳共渗相当。用此工艺来代替奥氏体氮碳共渗,可以根除产生氢氰酸的根源,用来代替铁素体氮碳共渗,不仅根除氢氰酸的污染,还能提高有效硬化层的深度。 2 CN96110008.7 钢的渗氮方法一种用氮原子与钢表面反应形成一层硬质渗氮化层的钢的渗氮方法,在渗氮处理之前,将钢置于含氟化物气体或含氟气和占总体积0.5—20%的空气或占总体积0.1—4%的氧气组成的气氛中加热因此防止发生非均匀渗氮,同时可以节省昂贵的含氟化物或含氟气体的消耗。 3 CN96107326.8 高渗氮性能弹簧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形成弹簧的方法,当弹簧渗氮时,当方法能降低其表面硬度和硬化层厚度的变化。在该弹簧渗氮前,用电抛光或其它适宜的方法将其表面上形成的氧化厚度减至1.5μm或更小,以使弹簧靠近其表面的残余应力为-5kg/mm2—5kg/mm2。用这种方法,通过渗氮提高所得弹簧的表面硬度和渗氮层厚度是可能的。 4 CN96190898.X 成型性与渗氮特性优良的渗氮钢及其冲压成型制品一种成型性和渗氮特性优良的渗氮钢,它含有(以重量为基础):C:0.0002~0.08%以下、Si:0.005~1.00%、Mn:0.010~3.00%、P:0.001~0.150%、N:0.0002~0.0100%、Cr:0.15以上~5.00%、Al:0.060以上~2.00%(当C含量为0.0002—0.0100%以下时,Al成为0.10以上~2.00%范围内的选择性元素)以及选自Ti:0.010~1.00%和V:0.010~1.00%中的1种或2种元素,其余是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冲压成型制品是钢制品,至少在其一侧上具有硬质氮化物层。 5 CN85101602 长管内壁离子渗氮装置一种离子轰击化学热处理炉用长管内壁离子渗氮装置,它主要由自动定位的密封接头、内阳极管和定位器组成.采用钛管作为内阳极,可加速渗氮过程,改善长管内孔壁硬化的均匀性.用熔铸云母制造定位器,制作方便,寿命长,成本低.本发明的渗氮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进了内阳极管的安装和定位技术,而且解决了长内孔渗氮不均的质量问题. 6 CN85100540 最优扩散条件动态可控渗氮技术最优扩散条件动态可控渗氮技术.本发明属黑色金属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可控渗氮新方法.解决可控渗氮所存在的渗氮速度慢和重现性差两个问题.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是在渗氮过程中使氮势跟踪最优扩散条件动态控制曲线由高而低地逐渐变化,既能控制渗氮层组织、降低渗氮层脆性,又能保持高的渗氮速度,重现性良好.本发明兼有普通渗氮和已有的可控渗氮的优点而克服了两者各自的缺点.用于38CrMoAl、3Cr2W8、Cr2、25Cr2MoV等钢种的渗氮处理. 7 CN85107162 深层可控离子渗氮法本发明是关于深层可控辉光离子渗氮方法。$为了提高合金结构钢制零件的耐疲劳性能,应尽可能地增加其渗氮层深度和抑制表面脆性化合物的产生。本发明通过使用含氮5-50%的N2+H2混合气,经450-550℃、550-650℃、450-550℃三段共45-65小时的辉光离子渗氮,得到0.7-1.0mm的渗氮层,表面相成分为γ单相化合物或无化合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