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_主题与走向

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_主题与走向

摘要:教师发展问题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构的原生动力,每一种教师教育形态的产生都是对该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解决方案。在当代,那种单靠“师范教育+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实现教师教育“三化”,构建一种多元化教师教育形态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面向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是:着力创建一种服务型、现代化、高品质、互动式的教师教育。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主题;走向

中图分类号:G 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0)03-0039-04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离不开问题的伴随与伴生。与生存情景中的问题如影随形,在应

对问题、

创造性地为问题求解中发展,是人类的根本生存方式。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亦是如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行进,实现教师教育与变化中的国情间的动态平衡,是我国教师教育生命延伸、发展壮大的一根内线,是贯通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历程的一条主藤。沿着这条

主藤,顺藤摸瓜、

聚焦问题、把握态势,是教师教育者顺利导航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进程的把手。

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动力的生发点:教师发展问题

在当代,根源于教师受教育需要的分化〔1〕的推

动,单纯倚重教育观念的教师教育形态受阻,〔2〕

我国教师教育形态的改革力度增强,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学历提升与周期轮训、工作学习与理论学习走上了并驾齐驱、日益融合的道路。在此形势下,我们不禁要问: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形态日新月异的动因是什么?我国教师教育的原生点是什么?笔者认为,这就是教师发展问

题。

国际间的竞争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发展潜力的竞争,教育正是这种潜力的孕育者。然而,实现教育发展的前提是大批优秀教师的培养,教师发展问题才是真正关涉着一个民族大计的关键问题。故此,教师教育诞生的原始意图就在于解决好教师发展问题。教师发展的需要既是一种教师教育形态赖以存在的根基,又是检验这一教师教育形态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一条准绳。总之,教师发展问题是所有教师教育形态的

生发点,教师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衍生出来的

现实需要是我国教师教育形态演变的起点。在60年的历程中,要不要教师教育,教师教育重要不重要,教师教育要不要专业化、综合化、一体化、多元化等问题始

终纠缠着我国教师教育,伴随着其成长、

升级、壮大的全程。与其说这是教师教育形态的选择问题,不如说是教师发展的需要问题,不如说是教师发展问题的延伸。教师发展问题是我国教师教育形态千变万化的根源问题,是将这些教师教育形态关联起来的一个纽结,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创造、选择、变革教师教育形态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言之,当代教师教育形态多元化发展走势就是对教师发展问题的积极适应和创造性解决。

二、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构

建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制框架

在当代,那种单靠“师范教育+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师教育系统进入了多头

并进、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崭新历史时期。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0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要求:

“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

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主题与走向*

■窦

坤1,龙宝新2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基于师范生从教能力培育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1.窦坤(1972-),女,满族,山东济南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2.龙宝新(1973-),男,陕西洋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教师学、德育原理、教育文化学研究。

第30卷(2010年)第3期第39-42页

Vol.30(2010)No.3P 39-P 42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祝大会上谈到: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这些政策性文件支撑下,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拉开帷幕。这一特殊时代背景要求教师教育决策者对关涉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给予多维度的思考和创造性地回应。随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走向了融合与交汇,教师教育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新轨道,一种新型教师教育形态在中华大地上萌芽,要不要实现一体化、专业化与标准化的“三化”问题成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

首先是教师教育要不要一体化。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持续推进的过程,很难想象,教师教育系统能够培养出一名能够适应任何教育时空的“完成式”教师。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教师教育永远培养的都是“未完成式教师”〔3〕。教师教育形态的变革是围绕教师发展需要而转移的,能够适应这种需要的教师教育必定是一种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整合、融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师教育形态。基于此考虑,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使用“教师教育”来取代传统的“师范教育”;2002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在职培训的统称”;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在全日制普通高校中设立“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计划,成为集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于一身的统一机构,为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平台,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具有了体制上的保障。至此,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彻底进入了全面化、实质化的阶段。正如朱旭东教授所言,“在话语上,

‘教师教育’将取代‘师范教育’成为一种宏大叙述。”〔4〕

其次是教师教育要不要专业化。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专业化建设是加速教师发展、提升教师水准的关键一环。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中,资格制度的完善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的直接举措。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1996年《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下发;同年,《教育法》颁布,政府以国家法律形式明确强调:“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教师资格制度规范体系,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了法制的保障和支持。与此同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拓宽,以校本教研、师徒教师教育、工作学习等为代表的“三本”型(即实践为本、教师为本和学校为本)教师教育形式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更为牢靠。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提出,

“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2004年,教育部又在其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要求基层学校要“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这些迹象表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已经步入了与基础教育学校良性循环的轨道,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走向日益清晰。

最后是教师教育要不要标准化。随着教师教育多元化态势的形成,当代我国教师教育走上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快行道,随之,规范、引导、治理成为教师教育决策部门的重要使命。在此形势下,加快教师教育标准的研制,引领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为此,2004年,我国政府已启动了由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等的研制工作陆续展开。可以预见,以各种教师教育标准为尺度,以多元化教师教育样式为基础,以竞争机制的构建为动力,将成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大体框架。届时,国家将退出教师教育提供者的角色,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将成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将以中间人的身份介入教师教育质量认证过程,教师教育由此将进入一个标准化与市场化并驾齐驱的新时代。

三、走在新世界的门槛上:我国教师教育何去何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将面临着教育形态的彻底转型,决策者必须对上述教师教育问题给出创造性的回答。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系统内部正处在转换重构、资源配置、内涵充实、优化组合的关键时期,往日那种蔽塞定向、滞后实践、层级森严、国家主导型的教师教育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教师教育形态正处在孕育、培植、分娩时期,教师教育系统的结构性调适时机已经成熟,其将何去何从的问题牵动着每一位教育改革者的心弦。正视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线路图,展望未来教师教育发展蓝图,笔者认为,建立服务型教师教育、构筑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加速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培育、实现与基础教育间的互动与共赢将成为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的应然之路。在此,我们对我国教

6440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

师教育的未来蓝图作以描绘:

(一)加快服务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在过去,教师教育是政府的一种指令,是教师应尽的一项义务,是学校督导教师的一项指标;而现在,随着聘任制度的推行,教师教育效能的彰显,教师自我发展需要日趋强烈,教师教育对教师而言正在发生着一场由义务向权利、由抵制向寻求的转变。创办一种广大教师满意的教师教育,为基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师教育服务,成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一所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网络教育学院都是教师教育服务的供给者、生产者,每一位基层教师都是教师教育服务的选择者、消费者,它们之间是双向选择关系、服务关系而非定向关系、指令关系。在新的服务型教师教育系统中,我国应理顺教师教育的供求关系,培育教师教育服务的市场,落实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选择权,切实实现基层教师与教师教育机构间的自由对接,引导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由此,我国政府应该及早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券制度,完善对教师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认证、定级制度,促使那些能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教师教育机构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教师的推崇,尽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的实际效能。与此同时,所有教师教育机构应该完善教育服务体系,为基层学校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项目,如学校发展咨询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教师职业生涯指导服务、教师教育资源服务、校本教研指导服务、学生典型德育问题诊断服务等,努力将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工作全局关联起来,增强教师教育者在培训课堂上的发言权和针对性。

(二)加快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建设

所谓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就是指主要依靠教育市场、教师教育服务双方的积极性而非教师教育管理者、决策者的行政权力来推动教师教育发展、优化的一系列规则规范的总和。国内学者朱旭东指出,“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基础,以现代大学教师培养制度为主体,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以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标准等为条件的教师教育应该遵守的一整套行为规则。”〔5〕其实,这一理解的症结就在于忽略了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根本特征——

—自组织性,即通过制度的建立来构建教师教育系统内在的良性循环和有效机制。在我国,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基于教师教育服务市场初建端倪、教师教育的服务化转型、多元化教师教育形态出现而衍生出来的必然要

求,故其实质是一种对教师教育系统的治理机制。所以,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最需要的是一系列能够保证教师教育系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机制,相对而言,有关教师教育管理的规则、规范只是其外围和边缘。在我国,完全意义上的教师教育机构准入制度还未建立,教师教育资源的市场生成能力还不强,这就决定了当代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重心是在激励机制的营建,而非以形形色色的规则来约束教师教育系统的发展。换言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核是为教师教育服务双方的对接和“交易”提供一种平台、服务和保障。据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政府作为第三者的身份来调节教师教育服务双方的市场行为。与之相应,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两大核心构成是:教师教育机构的准入(认证)制度和教师行业的专业准入制度(即教师资格制度)。同时,它还需要一些支撑性的辅助性制度,如教师教育课程认可制度、教师专业资格认定制度、教师教育质量认定制度、教师教育者资格认定制度等。目前,随着教师教育举办主体的多样化,教师行业有序竞争机制的完善,教师参训需要的激发,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将成为实现教师教育服务供需双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有序流动的关键环节,构建这一制度体现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注重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培育

在多元化发展的教师教育格局中,如果缺乏政府的导向性支持、缺乏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示范效应,教师教育系统内部极有可能陷入无序竞争、低水平运转状态,导致教师教育质量的大幅度降低。为此,面向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必须依托高水平师范大学,凭依高层次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培育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甚至全国教师教育的辐射功能,以此带动全国教师教育质量水准的整体攀升。在当前,加大对国家或地区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或地区教师教育机构的示范基地,成为规范化、高质量、示范性的教师教育机构,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而言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意义。当前,以免费师范生教育举办为起点,我国政府已提出了依托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来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依托地区教师教育结构来建设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中心的构想,这一举措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打造方式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在现代教师教育制度下,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应该是有序竞争、自然培育的产物,而非人为干预、人工打造的结果。所以,在未

41

第3期窦坤等: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主题与走向

On the Driving Force,Theme,and Trend of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DOU Kun 1,

LONG Bao-xin 2(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

2.School of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Abstract:Teacher Development is the native driving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and the emergence of every 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a crea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In modern times,the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that relies solely o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has appeared to be inadequate and to build a diversified 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China's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The basic trend of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striving to create a service -oriented,modern,high-quality,and interactive teacher education.

Key words:teacher development;teacher education reform;theme;trend

6442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

来,我国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路径必将实现由政府直接的政策支持向由“政府间接引导、市场配置资源”

的转变。在此形势下,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培育将主要通过优化组合、优胜劣汰、协作共享的渠道来形成,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并且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培育过程本身将可能成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实现与基础教育间的互动与共赢

基础教育是教师教育的生存之基、动力之源,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使命和追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基础学校教师的受教育需要是教师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教育的生存发展与基础教育实践息息相关。可以说,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是鱼水关系、荣辱与共的关系。然而,在我国教师教育系统中,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形式是院校培训,教师教育研究者的主体是长期呆在书斋里的大学研究者,久而久之,教师教育服务与基层教育实践疏远了,偏离实践、漠视实践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顽疾。近年来,尽管国家开始注重校本培训、现场学习、工作学习这些教师教育形式,但毕竟这种教育形

式是品质低劣、

形式简陋的。有效的教师教育是大学研究者的专业引领与基层学校实践探索间的配合和携手,是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师生发展之间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因此,推进教师教育服务与基层学校间的互

动与合作,建立稳定的、

实质性的大学与中小学间的伙伴关系,培育新的教师教育形态生长点,努力将教师教育服务融入到教学一线去,融入到教师的所有教育生活时空中去,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学校教师之间的共生式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才可能真正实现新的突破和

飞跃。显然,当前为多数教师教育机构所推崇的大学与

中小学间的互动形式,如教育见习实习、

奔赴基础学校支教、

在中小学建立课题研究基地等,都是简单而粗糙的。当代我国教师教育与中小学的良性互动形式应该是,教师教育者针对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研究对策、创新理论,并将这些对策、理论回归到实践中去修正理论、检验理论、武装教师,从而让这个互动过程成为促使未来教师与在职教师发展的共同渠道,彻底树立“教师教育为基层学校服务”、“为中小学教师成长服务”的理念,让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真正成为教师教育结构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共同试金石。

由上可见,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形态应该是一种服务型、现代化、高品质、互动式的教师教育。伴随着这种新型教师教育形态的建立,我国教师教育将步入一个

内涵充实、

结构优化、综合创新的崭新发展时期。参考文献:

〔1〕龙宝新,檀传宝.受教育需要的关怀与提升:当代教师教育使

命所系〔J 〕.教师教育研究,2007,(1).

〔2〕龙宝新.教育观念能撑起教师教育的大厦吗———对专业型教

师教育核心理念的质疑与反省〔J 〕.教师教育研究,2008,(4).〔3〕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 〕.北京大学教育评

论,2008,(3).

〔4〕朱旭东.论我国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制度重建〔J 〕.教育

学报,2005,(2).

〔5〕朱旭东.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重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07,(4).作者单位:窦坤,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龙宝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邮编71006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