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师肩负的重任。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管理的权威者,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单纯的受教育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通关系,学生主体性、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难以实现。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的分析符合新时期的理论动向,使学生在思维上有一个全新的概念。高中地理课“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中,我以启发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仅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值与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相近时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气温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两者差别较大时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气温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五十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讨论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0-10-14T16:24:16.590Z 来源:《学园》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万明 [导读]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万明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中 历年来,初中地理由于不作为中考统考科目,使得绝大多数学校对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却常常成了减轻学生负担、精简课程门类的对象,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致使学生许多的地理知识点和学习技能不能很好把握,这种做法显然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整体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在地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学习毫无兴趣,地理知识一问三不知,进入高中,学习毫无基础,知识严重脱节,学习异常艰难。为此,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改应试教育的做法,全面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终生受益。应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现浅谈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表现,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老师。”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他的思维就会细致而敏锐,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如无兴趣则会抑制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能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习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相对地扩大了课堂活动空间,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又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机转化。 例如,在讲“黄河”一节时,我将黄河的地形、水系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黄河流经的省、区及黄河所接纳的水系,黄河入海的位置。通过列表对黄河长度、流量与长江、珠江的横向对比,培养学生对同类事物进行类比分析,并且在类比分析中把握其中任一地理事物特点的能力。通过对地上河流、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年降水量较少,而相对集中,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易泛滥等内容逐层剖析,培养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能力,以及对某一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突出课堂效益重点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质量,而是强调受教育者全体的质量,全面的质量,一流的质量。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这种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培养能力,既要提高素质又要发展个性,给学生留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自己。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我常常巧妙地运用故事法、质疑法、图像图表法、引述法、复习法、地图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学习,所以每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极大的兴趣来完成课时目标,并当堂消化所学内容。 地理教学不仅应讲究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而且也需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可以说,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讲究授课的语言表达艺术。 1.授课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恰当的比喻,加以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有较为全面、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的内容。 2.授课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情绪饱满,富有激情,吐字清楚,语速适度,抑扬顿挫,使课堂讲解能引人入胜。 3.授课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师适当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亲切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发展学生技能 地理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横向联系,多方位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横向联系是指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影响。既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中前后知识联系和横向比较,又要重视课外相关知识的链接和有机联系。如语文课本中的地理说明知识;数学中的正负数概念与地理上的绝对高度;古丝绸之路与现代新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宝岛台湾等内容都是对地理课本很好的辐射与拓展。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当今正处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它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考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像一篇精美的佳作,具有凤头、猪肚、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草包肚皮,真正使课堂教学中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创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 1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新素质。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增长创造才干,特别是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 3 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优化初中地理课堂之我见 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1.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2.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3.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通过摄影照地理、美术画地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4.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关键词:挖掘借鉴表演竞争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为此,我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根本,教师的教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课程 一、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许多名词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变得更加简洁,多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变化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新课程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偏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较为重视地理学科信息资源与现实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资源给教师提供了较大创造性发展空间,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法,让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面临这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内容简短,概括性比较强,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教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第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宽广,学生对新内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点较难把握,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第三,教师对新教材难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浓缩,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的探究形式多,同时新教材内容比较突出时代信息,与前沿科技联系较为紧密,而教师现有知识相对陈旧,拓展实践空间 有限,新教材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详尽解释和说明,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也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大多数基层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doc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 “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素质创新意识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直是前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具体的作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当今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等。 (2)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出发,研究世界自然区域系统划分方案,是地域分异研究进入全球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整体上进行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自然界对人为影响的反馈,也是地理学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途径。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要求在自然界平衡原理的指导下,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物质能量基础。将区域单元作为资源与环境的整体,研究其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变化方向,加强诊断分析和预测预报。 (3)全新世环境演变:全新世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舞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环境动态,总结演变规律,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选择敏感地域,时间上选择特征时期开展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看,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踪迹是研究的重点。从技术上看,不同类型的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资料的分析与校准是古环境重建的关键。 (4)自然地理界面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正在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坡地侵蚀发育过程与坡地的改良利用、水文循环过程与水量转化、土地退化过程及其逆转机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多界面过程的复杂耦合理论与模型等。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内自然地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有:①区域地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包括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调控,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动态监测,江河源区环境退化机理及调控机制。湿地水陆作用过程与调控,湖泊及其集水域物质输移过程与耦合关系,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②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包括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西南季风区近2000年气候变化与资源效应,东亚地区湖泊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南极辐合带环境变化研究;③水循环与水资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与时空变化规律,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循环过程及其调控;④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预测预警,沙尘暴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复杂地质地貌环境工程建设中重大灾害共生与演化规律及其防治,长江洪水的流域孕灾环境、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环境时空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挖掘方法及目标特性参数数据库,全球叶绿素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遥感估算与测报,地理信息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其产业化。 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自然地理学科学体系,关键是要完整地展示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使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有所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念、自然观念、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理观念的完整性远比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程应适当选择与反映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②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响应与反馈过程;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 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 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 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师地位;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93-02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 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 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 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 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 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 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 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提高自身素质 应对新的挑战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 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 势在必行。 21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 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 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 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2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 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 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23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堂高质量的课,往往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 名地理教师,不仅有地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要有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前 沿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 不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学 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跟上时代。因此, 要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即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24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也就是有创造性,如思维的独创性、个性的好奇性、动作的突变性、做法的新颖性等。“富于幻想,大胆探索”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一面。根据地理学的特点,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 激发兴趣,使学生自觉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地理,乐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地理更有其特殊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情感激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地理,教师须先爱之。课堂上,教师对地理热爱的恰到好处的流露,可化作对学生的巨大激励力量,能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 (2)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美。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诗歌等来描述地理现象。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幻灯、录像或电影,把广阔而遥远的地理空间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出去参观

游览,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欣赏自然的同时,乐于学习地理。 (3)常思考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升落、月亮圆缺、昼夜更替等及采购物品的学问,乘坐火车的知识……地理教材几乎每一章都有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4)让地理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性。教师应努力营造欢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师应讲求教学艺术,教法要灵活恰当,语言应风趣幽默,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有兴趣高潮出现。 2. 鼓励“参与”,使学生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我操纵学习行为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从教学课题的选定,教学目标的设计,直到教学评价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参与的都让其参与。比如:教师可对教材每一章,每一单元,乃至全书的教学课题进行筛选,看哪些课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哪些课题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哪些课题必须由教师详细地讲述或讲解。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只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或对地理学习活动进行适当地调控。即使是难度比较大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必须由教师讲述的内容,也应该使之问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韩守康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中学,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以人为本的实现需提高每个人的自身素质,要从学生抓起。感性材料是地理认知的前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唱主角,全面提高学生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社会实践 国家兴旺教育为本,靠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学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过去的教育重在知识的灌输,而对人们的素质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培养出来的人多是考试的机器,不少的人缺乏创新精神与社会生活能力,他们的灵变性和适应性都较差,这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号角全面吹响后,国家教育系统纷纷出台了各项措施和策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正在逐步贯彻落实。然而素质教育人人会讲,个个会说,至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去操作可以说成为不少教师的在教学中一道难题。本人就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义务教育中如何操作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中学地理课程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情感等教育于一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1]。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运作过程、如何评价才能全面的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又能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基本知识准备: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学生地理基本知识的由来先有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本文对**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作了简单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其再生速度受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在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其再生状况与人类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就会破坏其再生机制,使其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人口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夺性的土地利用已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迅速发展的小煤窑、小矿窑等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研究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对于探讨我区生态环境优化和振兴我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我区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质及其利用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区地处**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二者占全区总面积的93%,全区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垂直差异显著和类型多样的地形条件,使我区土地资源形成如下特点:①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②坡耕地面积大,适宜性差,限制性强;③喀斯特面积广,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 我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负荷按国际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极限,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毁林毁草盲目开荒,增加的耕地几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宁县一些山区,35°以上的坡耕地随处可见。我区有草山草坡747万亩,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过度放牧情况越严重,使草场质量变坏,甚至使一些草场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过度放牧破坏后,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效应,由于坡地上的自然土层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后,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农用地减少,使表层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被冲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时,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床增高,溪流变小,山塘、水库淤积,给浇灌、防洪、发电带来危害。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09-09-09T17:06:58.310Z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余斌华(宜春市第三中学,江西宜春 336000)[导读] 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以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地理;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51-02 Innovative Ways in Geograph Teaching Yu Binhu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and emphasize we shoul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geography;innovation;teaching 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辩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独家经营”的垄断式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地理活动一改传统的地理知识获得方式,使地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地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课后练习多以活动方式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此。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地理活动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地理活动题 目前,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还需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地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关键是把活动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地理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所以地理活动中的“问题”也应该在活动中产生并得到解决,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结论。该种活动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其主要环节是:首先,教师为学生的探索发现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资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探究发现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第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通过阅读、思考等活动方式,主动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第三,学生采用讨论的活动方式相互交流初探所得的结论,并对一些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四,学生根据交流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学生把所得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巩固所获知识。 1.2 层层设疑,深化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概念、规律、理论的讲解,忽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缺少对现象的深层次设疑。而现今的教学理念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多思,由浅至深渐入探讨的佳境,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景。如“新兴工业区”教学中,教材是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为案例,在学生整体了解了意大利和美国发展新兴工业的优越条件,以及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洛杉矶能成为美国的“硅谷”?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国家政府扶持。教师进一步引入,思考:我国哪个新兴工业区与其相似?学生讨论得出:北京中关村。教师进一步提问: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有什么异同?学生们积极讨论,认为两者的地理位置都较优越,交通便捷等,不同之处在于中关村的发展要略落后于美国“硅谷”。再做进一步深入,根据美国“硅谷”的发展,哪些是值得北京中关村学习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探究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1.3 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启发学生思辩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对科学信息的思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课堂辩论等活动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如“海洋资源(二)”后面的活动题,要求学生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师可适当改变题意,将其改为“填海造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小辩论,这种活动方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填海造陆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教师经引导后对海洋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辩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 地理教学中穿插地理课外活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和运用一般不能直接接触客观实际,所接触的是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像、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和真正的体验。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让认知过程成为真正的体验活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1 从地理教学中选取活动内容 地理教学中的某些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是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可能并不是很理解,为此可选取一些教材中的活动题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 2.2 从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地理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并试图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现实生活中,居民常为住宅区的采光条件不好而烦恼。教师可以“余姚城区住宅楼房采光效果调查”作为活动题,要求学生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来分析居民区的采光条件是否达到标准。在这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计算公式;其次,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算出余姚的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36.5°;第三,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有关部门,对各个居民区两幢楼房的间距以及楼房的高度进行调查、测量;最后,学生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方法问题是能够通过研究、讨论,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⑴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比如初中化学中学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百份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