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园林史课件转WORD

中外园林史课件转WORD

中外园林史课件转WORD
中外园林史课件转WORD

2015中外园林史第一章绪论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的含义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也可以说,园林指的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是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一门园林理论。

研究意义: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

二.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时期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以后)

第四阶段: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第一阶段:原始时期

人们开始群聚,人与自然处于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为亲和关系,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产生了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

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们对自然界自觉开发,对自然有一定破坏,但是尚处于比较局部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转为理性适应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第二阶段的四个共同特点

1、多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

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不同的园林风格体系

世界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风格,如西方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教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

按园林的构配方式分为

1.规整式园林: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木多修剪成型,着重人工图案美和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如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2.风景式园林: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体现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如中国园林

(二)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突出征服自然)

欧洲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是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伊斯兰园林(体现伊斯兰宗教特色)

伊斯兰园林属于规则是园林范畴,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尤其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通常面积较小,建筑也较封闭,十字形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将全园分割成四区。在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以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即表示对水的珍视,又分出更多的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尽可能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被广泛应用。

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胜于自然

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和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含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公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的特殊形式。

中国园林不像欧洲园林那样的风格剧烈、复合变异,而是不断传承,缓慢发展。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指18世纪中叶以后

“人定胜天”的理念使人和自然的关系转向了对立、排斥。之后F.L奥斯台德提出保护自然的理念,并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的城市园林化思想,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空间和绿地系统,提出了“公园”和其它的多种形式的。

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

1.除私有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的公共园林;

2.园林设计转向公有及开放型;

3.园林着重发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由现代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后工业时代

背景:二战以后,物质生活大为丰富,与自然的矛盾突出,面临诸多问题休闲、旅游旅游活动得到迅猛发展。生态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第四阶段的主要特点

1.私有园林不占主导,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到群体,并转化为环境设计。

2.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构思。

3.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三者的关系已密不可分,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公众参与性成了园林艺术活动的主要特点。

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经济、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其它同阶段的园林体系而言,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

(一)按选址和开发方式划分

1.人工山水园

2.天然山水园

1.人工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景观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内,称为“城市山林”。

造园手法和园林内涵丰富多彩,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2.天然山水园

将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因势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二)按隶属关系划分

1.皇家园林: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2.私家园林: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3.寺观园林:主要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

4 .其它非主体或主流的园林类型:如书院园林、坛庙祠馆园林、衙署园林、陵寝园林及茶楼酒肆园林等

1.皇家园林

古藉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室拥有,大而有皇者气派、显示皇权至尊。

分为三种类型:大内御苑:宫城和皇城内,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城郊、远郊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离宫御苑:城郊、远郊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2.私家园林

建于城镇内的多称为“宅园”,为游憩、会友、宴乐、读书之地,一般紧临邸园。

建在郊外风景带的多数为“别墅园”供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

3.寺观园林

为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在风格上与私家园林无根本性的区别

4.其它非主体或主流的类型P12

如书院园林、坛庙祠馆园林、衙署园林、陵寝园林及茶楼酒肆园林等。内容大多类似私家园林。另外在一些较发达的城镇、村落还出现一些尚未成熟,不具备鲜明的类型特征的公共园林。

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指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有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千年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持续至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西方同阶段园林的风格更迭变化复合变异不同,表现为极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这与中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持续稳定性有关。中国古典园林史分为四个时期

(一)生成期:殷、周、秦、汉。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时期:隋、唐。

(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

清末民初后,进入了世界园林史的现代园林阶段

(一)生成期

相当于殷、周、秦、汉。

秦汉后儒学逐渐获正统地位,殷、周的贵族宫苑和秦、汉的皇家宫廷园林是此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形态呈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状态。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流行,寺观园林兴起,初步确立了美学思想,初步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时期

相当于隋、唐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完善,意识形态上以儒家为正统,儒、道、释互补共尊,帝国进入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园林进入盛年期,而中国园林的风格特征也基本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

相当于宋、元、明、清

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但却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也从盛年期升华为勇于创造进取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并非是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摹仿天然山水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 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 、典型化的自然。这个特点在筑山、理水、植物配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

西方古典园林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园林则讲究人工与自然高度谐调的境界,即天人谐和的境界。建筑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造 园要素之间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

这种风格之所以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应追溯到其造园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此外,匠师们创造性地应用一些别致的建筑形象(如亭、舫等)和巧妙的细节处理(如以廊为纽带)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得以自然过渡和衔接

(三)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善于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锗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形成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画意”的体现

诗情,不仅是将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栏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钱咏造园如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画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受绘画的影响和渗透,从立意构思直到具体技法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表现力,处处表现出绘画的意趣,表现生动线条美,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可以说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的升华的山水画又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

(四)意境的涵蕴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深受中国传统哲学重意和汉民族的注重综合整体观照,追求一种“意在言外”的美学趣味的思维方式影响和浸润,而中国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 的内涵显现比之其它的艺术门类就更为清晰、也更易于把所握。

中国哲学在对待“言”、“意”、“象”三者关系中,从来是将“意”置于首位。如“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评山水诗的三境:他认为,只写山水之形的为“物境”,能藉景生情的为“情境”,能托物言志的为“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表述方式

一是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并借助于观赏者的移情与联想,幻化为意象,从而将物境 幻化为意境。即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二是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藉助于“四要素”构配的物境将其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如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风景名胜等,在皇家园林尤为普遍。

三意境并非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如景题、石刻、匾、联等。

如《红楼梦》第十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听留馆”

北京颐和园临湖的“夕佳楼”

第三节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一、总说

(一)历史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因素

(四)物质、技术条件:

(一)历史背景

三国(公元220-263年):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后,军阀长期混战,最后形成了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三国鼎峙的状况。

西晋(公元280-317年):

公元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280年吴亡灭于晋。汉末及三国纷乱局面得到统一。公元300年后相继陷入八王之乱及五胡变乱。

东晋及南朝(公元317-589年):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长江流域建立东晋。东晋朝代约103年,以后即为宋、齐、梁、陈更替篡夺的时代,史称南朝,南朝持续169年。

北朝(公元386-589年):

北方,五胡变乱后,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公元386年鲜卑族拓拔部的北魏国一统黄河流域,是为北朝。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转为北齐、北周而入于隋。

(二)经济背景

魏晋时期,士族“封山占泽”成风,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很多庞大的庄园。为私家园林发展提供了条件。

谢灵运《山居赋序》云:“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傍”。

(三)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因素

汉末自魏晋南北朝的动乱时期,儒学思想瓦解,被压抑数百年的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老庄哲学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得到重视,同时,佛学的输入和玄学的兴起,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多元走向。使人们的宇宙观、宗教观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关注人生、积极寻求人生的意义。审美文化实现了由快乐文化转型为忧患文化。

为逃避现实,当时士大夫阶级多崇尚清淡,亲近山水,以隐逸野居为高雅,并出现了很多的隐士阶层,如竹林七贤、白莲社等。

以玄对山水、从中悟“道”,唤起了人的自觉、文学艺术的自觉在这种时代精神气候下,士人中出现了为后人所艳称的“魏晋风度”,讲究艺术的人生和人生的艺术。诗、书、画、乐、饮食、服饰、居室和园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他们欣赏无尘世喧嚣、有自然真趣的山水。由于不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要求身在庙堂而又能长期地享用、占有大自然的山林野趣,许多私家园林便应运而生。

(四)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的进步、观赏植物栽培的普遍,为该期造园的兴旺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证。

1.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已趋于完备,木结构建筑已完全取代了两汉的夯土台榭建筑,屋面开始使用琉璃瓦、砖结构已大规模运用于地面上、石工技术

也有很大的提高。

2.观赏植物普遍栽培,树木及花卉作为观赏对象已经很多出现在诗文吟咏中,出现了一些花卉论著如晋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二、皇家园林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相继在自己的首都建立宫苑建置,其中文献记载比较多的是:北方邺城、洛阳、南方为建康。

士人园林的书卷气和文化的高品位,对皇家宫苑都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冲击。魏晋六朝时期帝王宫苑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在布局和使用内容上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又增加了较多的自然色彩和写意成分,规模较秦汉山水宫苑小,开始走向高雅。

主要皇家园林:

曹魏的邺城及御苑

西晋后赵邺城御苑(华林苑)

洛阳宫城及洛阳华林园(曹魏至北魏)

南朝建康城及华林园

(一)邺城及其御园

邺城在今河北临潼,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中有中轴线,北部为宫殿园林及贵族等居住区,城南为一般民居。官署在宫殿附近,规划很整齐。在园苑及踞高控制等方面则有铜雀三台,三台是跨在西城北半部的城墙上修筑的,中为铜雀台,南为金虎台,北为冰井台。台很高大,上有屋宇甚多,宫城之西即铜雀园(略具大内御苑性质);宫城北郊有玄武苑。玄武苑内有玄武池,是曹操凿池练水军的地方,风景甚美。

西晋后赵邺城御苑--华林苑、仙都苑

西晋末期经历五胡之乱,后赵建都邺城,赵王石虎役使十余万人修御园,最著名的是华林苑,苑中三观四门,其中三门通漳水,园中有大池“天泉池”,千金堤上有铜龙吐水,栽植大量不同果树。

北齐武成帝时,又于南邺城之西增设“若神仙居所”,称仙都苑。武成帝又于仙都苑内“别起玄洲苑,备山水台观之丽”。顾炎武《历代宅京记2邺下》云:“苑中封土为五岳。五岳之间,分流四渎为四海,汇为大池,又曰大海。海池之中为水殿。(二)洛阳及其御园

1洛阳城

(1)曹魏洛阳城

(2)北魏洛阳宫城

北魏洛阳在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魏建都洛阳仍用东汉旧城而略加添改。宫城及园林仍在城中后部,前部为居民坊市。不过它的功能分区较汉魏时更加明确、规划更趋完备。

大致是王子坊在城西郊。城外西面有洛阳大市,城东有洛阳小市,城南有四通市。北魏洛阳宫殿及园林大体仍是魏晋的规模。园林如西游园、凌云台、华林园等,则略有增筑。

城市供水系统完备,水资源充分利用,水渠穿城而过,清流萦回,为造园创造了

很好的条件,故而城市园林兴盛,“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内城为东汉旧城,其中央南部为主干道铜驼大街,其北为衙署区,衙署以北为宫城(分为外朝和内廷)再后为御苑华林园,干道-衙署-宫城-御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以此突出皇权致高无上的象征。大内御苑邻于宫城之北,便于帝王游赏又有军事防护的用意。内城以外为外廓城,构成宫城、内城、外城三套城垣的形制。外城大部分为居民坊里。北魏洛阳人口已多。迁洛以后增筑三百二十三坊。坊四面各宽三百步(约一里),街道极为整齐。

2、洛阳华林园

(1)曹魏时期

魏文帝曹丕建都洛阳,并亲自参与了洛阳城内东北隅华林园的修筑,是在汉旧苑的基础上扩建的。

据孙盛《魏春秋》记载:“黄初元年,文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于太行城之山。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园中种植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掘土堆山凿池,引谷水绕于殿堂前,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野趣盎然。”又铸作黄龙凤凰奇伟之兽,饰金墉凌云台。凌云台高有一、二十丈,上有楼,极精巧。登楼可俯视远近,一目了然,而高台崛起,也是洛阳城很好的点缀品。

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相当于大内御苑,北齐时因避齐王改称华林园。

(2)北魏时期的华林园

尚武的北朝帝王也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高祖时,拟华林园中的“天渊池”为大海,就池中文帝所筑九华台上,造了“清凉殿”;世宗又在海内造蓬莱山,山上有的台殿,仙人馆、寒露馆等,飞阁相通,凌山跨谷。观《伽蓝记》所记,较魏晋为佳。不过它仍是封建社会园林的常套,如水面、建筑、山石、树木等,高低上下曲折变化,模拟自然之趣,幻想神人生活,给穷人以精神上的威胁。

华林园历经曹魏至北魏的二百余年建设,踵事增华,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3、西游园

在西游园(三国时曹魏创建,北魏时加以增华)内有“九龙殿,殿前有九龙吐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飞阁,向灵芝往来,三伏之月,皇帝在灵芝台以避暑”的记载,九龙吐水表明园林中的“水法”在北朝时又发展了一步。

园内的灵芝钓台,即是曹魏的凌云台,可能又经重建。它是“累木为之,出于海中,去地二十丈。风生户牖,云起梁栋,图写列仙,刻石为鲸,背负钓台,既如从地踊出,又似空中飞下。”

(三)南朝建康城及华林园

建康在今南京,是吴、东晋、南朝(含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建都之地,作为首都其历时320年,被誉为六朝古都。吴都时称建业,西晋后改名建康。

建康地处我国东南经济中心所在,龙盘虎踞,水陆交通也极为便利。建康的地点约在今南京玄武湖南,明故宫西,清凉山东(图见教材96页),都城周二十余里,远较隋唐长安为小,城的规划整齐方正,街道曲行回环若不可测。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谢安大修宫室内外殿宇大小3500间,可谓壮观。城内是皇帝大臣们及世族权贵们的安乐窝。城外堑内并种橘树,其宫墙内则种石榴。其殿庭列种槐树。此外如玄武湖、乐游苑等,全是皇帝游玩的地方。玄武湖又叫昆明湖,则是

游玩之外兼习水战的地方。

"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是指北方之神,与代表东方的青龙,代表西方的白虎,代表南方的朱雀,合称为"四神"。

玄武湖最早叫桑泊。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称钟山为"蒋山",玄武湖为"蒋陵湖"。又因孙权常在此湖训练水师称为"练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治,把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这或许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华林园为大内御苑,位于台城(建康宫)之北,规模不大,但设计规划比较精致、内容也十分豪华,华林园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干道---宫城---御苑的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其中开有天渊池、筑有景阳山,始建于东晋,刘宋时大加扩建、梁代时为鼎盛时期。陈代重修后在光昭殿前添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之间以复道(飞阁)相连。

华林园之水由玄武湖引入,再引入宫城,“萦流回转,不舍昼夜”,为宫城的建筑群园林化创设了条件。宫殿布局以三座为一组,对称分布,泉流环绕,杂植花木,以廊庑阁道,对中国及日本的“净土庭园”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南北朝的封建帝王们受玄风的影响,更是雅尚隐逸,尤其服膺于士人自然山水园的高逸格调。帝王们在心灵深处欣赏士人风范,刻意仿效,甚至专请著名的士大夫文人来设计、监造皇家园林。宋元嘉二十三年,为皇家督造华林园、玄武湖的就是能文善书且通晓音律的著名士人张永。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在建康营建的园苑遍布城郊。著名的有宋的乐游苑、青林苑、上林苑、南苑,齐的晏湖苑、新林苑、博望苑、芳乐苑,梁的兰亭苑、江潭苑、建兴苑、华林苑、上林苑、延香苑等。(了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园林规模普遍较小,不以生产、经济为目的,规划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技艺达到一定水准,已有叠石为山的做法。水体形象多样化,理水与园林雕刻物相结合,运用机枢创作特殊水景。建筑内容多样,亭已开始引入宫苑。

景观设计从摹拟仙境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造景主流仍是以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为主,但是受时代美学思潮影响,也透露出一种“天然清纯”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影响,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著名文人参与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引入宫廷。

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从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称谓称之为“园”的比较多了,大内御苑的发展纳入更为规范的轨道,在首都的总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

三、 私家园林

(一)城市私园

1北方:洛阳诸园的代表---- 张伦宅

2南方:东晋、南朝的城市私园代表

(1)士人私家山水园林 ----苏州顾辟疆园和戴颙宅园

(2)王侯贵族私家山水园林代表----湘东苑

(二)庄园别墅

1西晋石崇的金谷园

2潘岳的庄园

3谢灵运的会稽别业

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一)城市私园

1北方:洛阳诸园的代表---- 张伦宅

北魏都城洛阳大量的私家园林散布在外廓城的坊里之内。特别外城西部的寿丘里,有山有水,是王公贵戚邸宅及园林集中之地,人称王子坊。受用地限制,这类人工山水园大的筑山理水必须借助小中见大的手法,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创作的一个飞跃。

北朝大官僚张伦的宅园中有山池园林,芳草嘉卉,珍禽水泉等。以大假山景阳山为主景,这座假山是以土石凭借一定的技巧筑叠而成的土石山,精致而复杂。张伦宅可以说是中期封建社会里园林的典型作品。

《伽蓝记》卷二:“惟伦最为豪侈,斋宇光丽,服玩精奇,车马出入,逾于邦君;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深溪洞壑,逦迄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迂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2、南方:东晋、南朝的城市私园代表

(1)士人私家山水园林

东晋、南朝士人沉溺于庭园的营造,当时有名的士人私家山水园林有苏州顾辟疆园和戴颙宅园。

“顾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纷相向”。

与顾氏园齐名的是著名的刘宋时名士戴颙宅园。戴颙是有名的画家,其山水画虚灵、疏淡,也是著名的雕塑家。据《吴郡图经续记》载:“士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注:颙[yóng]:1.大头。2.大。3.〔~~〕a.肃敬的样子;b.景仰的样子;c.波涛汹涌的样子。4.仰望:~望。

(2)王侯贵族私家山水园林代表----湘东苑

梁元帝萧绎在未即帝位之前为湘东王,所筑“湘东苑”,是南朝著名的一座私家园林:穿池构山,长数百丈,山有石洞,入内可宛转潜行二百多步。池沿岸种植莲荷,岸边杂以奇木。建筑物有跨水而过的通波阁,高踞山巅的阳云楼,园内还有芙蓉堂、正武堂、连理堂、修竹堂、明月楼和隐士亭、映月亭、临风亭等.

(二)庄园别墅

这类建置在郊野依托天然山水的庄园,兼有农业自然经济与游憩的双重功能。

幽远清悠的山水诗文和潇洒玄远的山水画与士人山水园相互融合,中国传统园林成为诗画艺术载体也肇端于此时,园林讲究意境的创造,从写实向写意过渡。

1西晋石崇的金谷园

西晋石崇的堂宇宏丽,后房以百数,他到晚年颇为放逸,在洛阳置“金谷园”,别名河阳别业。该园是建于洛阳城西十三里金谷涧中的一座别墅园 。石祟因川谷西北角,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金谷园是当时全国最美丽的花园 。池沼碧波,楼台亭榭,交相辉映,犹如仙山琼阁。

石崇结诗社24人,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朝夕游于园中,饮酒赋诗。寓人工山水于天然山水之间,是生活、游赏和生产于一体的庄园式园林。P105

2.潘岳的庄园

他自称:“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畊(同耕)。灌园粥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gū酪lào ,以俟伏腊之费。”

3谢灵运的会稽别业

山水诗人谢灵运有山水之癖,他 “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有“北山二园,南山三苑”。

他在《山居赋》中生动地描写了惬意的庄园生活:“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赋中描述了谢氏广阔的庄园,宏伟的宅院,茂密的竹木森林,繁多的飞禽走兽,家畜池鱼,瓜果蔬菜,品种十分丰富。

4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陶潜的庄园规模虽小而俭朴,但园内种有菊花、松柏,睱时把酒赏花、聆听天籁,怡然自得。代表的是一种隐士文人的居住情调。

陶潜的《归去来辞》也有“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松竹犹存……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的情形。他的乡居生活及道家思想可由他的诗中看出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坠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 寺观园林

(一)佛教与寺庙

“寺”,《说文》解释为“廷”,即朝廷,亦泛指官署。寺与官署以及住家宅园、别墅有密切的关系。

东汉明帝派人到印度求法,指定洛阳白马寺庋gui(3)藏佛经,从此“寺”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历经东汉、三国,渐次得到发展,至魏、晋时便依附于玄学进而影响到士族。这一时期立寺成风,南方的建康和北方的洛阳成为我国当时两大佛教中心。

唐代诗人在描写南方佛教中心佛寺之多时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洛阳伽qié蓝记》载,洛阳城内外有多所佛寺,最盛时多达一千多所。专供女的比丘尼修行的尼寺也在东晋出现,即南京的铁索寺。

佛经上说,佛教的第一精舍——衹qí园精舍,是建在释迦牟尼所舍出的花园“太子园”里的。因为其地平正,其树郁茂,距城不远不近,所以适合为精舍。因此,佛教号召世人施财舍宅来供佛。《上品大戒经》说“施佛塔庙,得以千倍报”,是积德行善之举。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释迦牟尼舍园为精舍的传说影响,以园为寺,舍宅为寺的习俗也随之传入。

寺庙起初是作为礼佛的场所,后来由于僧人、施主居住游乐的需要,逐步在寺旁、寺后开辟了园林。寺庙园林兴建之初,就与山水园或宅园结缘。不少皇家园林、住宅园林被改作为寺庙。寺观园林的修造因此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朝洛阳的主要佛寺,大部分都有园林,其中有单独建置的,如宝光寺、景明寺、冲觉寺、景林寺等。足见当时寺院之擅长山池花木,不亚于私家园林,在内容上者也没有多大差别。

南朝的寺庙也非常多,不少的寺庙都建有园林。唐代诗人杜牧在诗中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院又成了风景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当时建康比较有名的寺院有同泰寺、栖霞寺等。

建康的同泰寺是是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的著名皇家佛寺,建于台城里面,其中也有园林建置。可惜的是同泰寺,在隋炀帝兴兵灭陈之后,便摧毁了台城,也摧毁了同泰寺。

栖霞寺位于现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qī霞山中峰西麓,环境清幽,引人入胜。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元年(483,一说七年) 。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唐高祖李渊增建殿宇四十余所,改名功德寺。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二)道教与道观

汉、晋以后,道观兴建起来了,宫观林立,至今尚存三十八处,以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最负盛名。

(三)寺观与风景区的开发

讨论:为什么有“天下名山僧占多”,“十分风景属僧家”一说?

原因:佛、道的修行需要清静、清新的环境,故而郊野的寺观,在选择基址时,对自然风景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必须满足三个基本重要条件:一是近水源二是近树林三是向阳背风,便于排洪,小气候好。由此可知满足要求的地段自然是风景较好的地段,故而寺观必然是以风景建筑的面貌出现。此外远离城市的风景区,其生活条件的改善及风景的开发建设,也必须借助于佛、道的力量才能初步完成。因而寺观的营建往往成为开发风景的主要手段。表现为寺观大多建于名山胜水之地。

1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

(1)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2)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3)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4)四川峨眉山(普贤道场)

自古有“峨眉天下秀”,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峨眉山是古代道教和佛教并存的发祥圣地。在两晋南朝时,佛教曾将道教挤走,大建佛寺,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普贤道场。五岳之一的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翠,风景绝佳,寺庙宫观林立,自古就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诸如中岳庙、少林寺、初祖庵、达摩洞、嵩岳寺塔、法王寺、会善寺等。

(二)道教名山

1.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古木参天,藤萝缠绕,修竹掩涧;山中除了山雀啾啾、涧水叮咚、万籁俱寂,清幽之至。

2.崂山:

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历史上是道教胜地,自古称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与蓬莱联系在一起,称为“神仙窟宅”。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

派人进山炼药。崂山东临大海,山林浩淼,富有山海之胜,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至今尚有道观二十二处之多,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

六 其他园林

1、公共园林---兰亭

位于绍兴市区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一处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于世的风景名胜区。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多位名士,在此修禊,流觞赋诗。

据《越绝书》记载,兰亭所在地是越王勾践种植兰草之处,汉代因置驿亭而有兰亭之称。但那时的兰亭位置已难查考。宋代的兰亭遗址则在山麓的坡地上。明嘉靖二十七年迁建于现在的位置上。后经清代重建、增建,始具今天的规模。

注: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觞[shāng]

1.古代酒器:举~称贺。~酌。

2.欢饮,进酒:~饮。~咏(饮酒赋诗)。

中华自古就有在上巳节举行修禊活动的习俗。据《韩诗外传》记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即修禊。

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此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

魏晋以后,才将上巳正式改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为春禊,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东晋名士的曲水之宴,流风余韵数千年。中国的曲水宴,是于水畔饮酒作乐的一种形式,引水环曲为渠,以酒杯置于水上,渊源于水祓fú禊xì的原始宗教活动。

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许询、支遁和尚”等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曲水之畔,以觞盛酒,顺流而下,觞流到谁的面前,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随即赋诗一首,如作不出,便罚酒三觞。结果,王羲之等 11人,各赋诗二首,另 15人各赋诗 2首,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觞。 王羲之乘着酒兴,汇集诸人雅作,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从此曲水流觞这一修楔的传统习俗被雅化为文士雅集的风流,传为千古韵事。而“曲水流觞”的环境和形式,成为中国园林造景的绝好模板。

【注】1 984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

七转折期小结

(一)技巧方面

此时宫殿已有东西堂的布置,祠屋用琉璃作瓦,大量地采用石雕及石建筑。可看出当时工匠技巧日新。

园林风格方面则南北朝的第宅园林建筑的作风是截然不同的。北朝洛阳帝室诸园有较为严整的建筑。南朝则多注重自然景色。

(二)造园特点:

1.园林的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2.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3.皇家园林的大内御苑纳入了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居于都城的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4.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效野寺观园林营建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了主导作用。

5。园林艺术兼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一、总说

(一)历史背景:

隋:公元589年至618年

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建立隋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中国复归统一。隋炀(yang)帝杨广继位后,穷奢极欲,酿成隋末动乱局面。

唐:公元618年至907年

李渊于618年起兵反叛,在长安建立唐王朝。唐实行轻徭役、薄赋税的政策,出现了历史空前繁荣的大唐盛世。后武氏自称则天皇帝的尊号,创建了周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给是唐以重击,又因为宦官、藩镇、党争等纷乱,回纥、吐蕃等屡次入侵以及压迫剥削兼并土地的加重,终于引起黄巢等农民大起义,唐室因而灭亡。

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公元907年节度史朱全忠创建了新的梁帝国(后梁),这一时间标志着唐王朝在名义上的灭亡。中国陷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经济文化背景

隋唐统一大帝国,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唐代最高统治者视华夷如一的文化心态,对外交通和商业的发展,远远超越前代,并接纳外国人在中国的都城里定居,形成了开放的文化环境。西方宗教诸如景教、摩尼教、袄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传入中国,与盛行的道教、佛教、儒教并存,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繁荣时代。雕版印刷、天文历算、医学、地理学都有发明和发展,文学艺术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学、史学、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交相辉映,画论诗论交融渗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家的思想,扩大了艺术家们的视野。唐人将晋人在艺术实践中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形似发展为畅神指导下的神似 ,自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遂成为中国艺术包括构园艺术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已经呈现出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的趋势,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体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风景名胜区和公共园林更为普及与提高 。

(三)物质、技术条件:

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建筑物造型丰富、形象多样,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院落延展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层次,在垂直方向上则以建筑物的穿插而显示出丰富的天际线,宫廷建筑规模钜丽、气度恢宏,其中大明宫、太极宫的宫城比北京的清宫城(紫禁城)的面积要大得多。

观赏植物的园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培育出很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李德裕的《平泉山居中草木》记录了园内贵的观赏植物七八十种;须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了观赏植物共二百多种,此外,一些文献还提到了嫁接法、浇灌法、催花法等栽培技术。

二、 长安、洛阳

(一)长安

唐实行两京制,即长安、洛阳。隋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以后千余年间中国南北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与发展。隋开皇初建大兴城,此城规划出于隋朝贵族宇文恺之手,史称他"有巧思,多技艺",规模宏大,分区明确,是都城的空前杰作。唐时将大兴城扩建,易名为长安。

唐长安城建立在汉长安城的东南。城“东西宽9.72公里,南北长8.65公

里,”左右对称的城,棋盘式街道,正中有朱雀门大街(天街)宽达147米,大城与皇城间的横街更是宽达441米,非常壮阔。

“西内”即太极宫,位于城的正北,位于宫城中部(西为掖庭宫,东为太子住的东宫)宫内主要建筑为太极殿,殿后即为帝王后妃生活起居的处所,再往后过北宫墙为御苑,内有山池、台、殿等建筑。

“东内”指大明宫,位于城北靠近太极宫的东北面,宫的北部为园林,内有太液池,中有一小山名为蓬莱山。

“南内”指兴庆宫,位于皇城的东部。有听政处、起居处及游宴的划分 。开凿了龙池,池旁有亭、楼,种植花卉树木。

民居里坊:位于皇城以南。

市:在皇城南的左右为做买卖的东西市,市内多胡人等店肆,工商业极发达。

长安城的特点:

.规模宏大,分区明确

隋建大兴城时将宫城皇城摆在京城的正北端,与民居的里坊完全划清界限,这是我国都市规划上的一大进展。它的规模比起明清北京城还要大些。

.城市供水、宫苑供水和漕运河道的综合工程建设完善。

共有龙首渠、永安渠、黄渠、清明渠四条水道引入城内,既解决了城市的供水问题,又为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提供了用水的优越条件。此外,还开凿广通渠,把渭水和黄河沟通起来,供漕运之用。

.实行里坊制度

坊有墙,坊门在早晚有一定的启闭时间。私人宅院由城墙、坊墙、及宅院墙三重保护,从建筑看:一方面是为了可以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安适幽静的院庭供人休息,一方面则是为了防御的目的。在里坊内常有寺观庙宇,寺院以佛教为最多,道教次之。长安城较汉长安及北魏洛阳的里坊约大二、三倍。坊有大小不同的四、五种。平均长安一百余坊,人口约一百万(一说二百万)

(二)洛阳

隋唐洛阳城不是左右对称,皇城在京城的西北隅皇城及宫城的规模大小以及布置

均似长安的制度。城中部由西至东有洛水横贯,上下水及交通均好,风景也甚佳妙。两岸为里坊,制同长安。都城内纵横各十街一百零三坊,共为三市,繁荣之至。

宫城周一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隋名紫微宫,唐名洛阳宫,为皇帝听政和日常居

住的地方。皇城隋名太微城,围绕宫城呈凹形,为政府衙署之所在。在禁苑南有上阳宫,风景极佳。在宫城后部也有园林建筑,如九洲池、陶光园等。陶光园内的流杯殿 ,隋炀帝常于此为曲水之饮。

三、皇家园林

(一)隋西苑

(唐东都苑,唐芳华苑)

隋炀帝时建西苑,即显仁宫,又称会通苑,规模宏大,位于洛阳城的西侧,以周围10多里的人工大湖(北海)作为主体,湖中以土石作蓬莱、方丈、瀛洲诸山,山上置台观殿阁。北海之南还有南、北、东、西、中5个湖面,以渠道相通。苑内造十六院,每院自成一组建筑,外有水渠环绕,内植各种名花,有嫔妃居住(每四品夫人主一院,每院住美人20人)。此苑利用洛阳水源充沛之便,规划成以水景为主的苑囿,并用若干小水面和16组建筑群庭院组成众多的景区,构成园中园。在造园手

法上有其独创性。

全苑以山水为主要脉络,人工叠造的山水,以龙鳞渠贯通十六个苑中之院,每院都三面临水,有花草树木、飞桥阁道,掩隐、藏露结合,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的造园的意境和艺术变化,与秦汉皇帝禁苑以池设景,以复道、阁道相互连接的园景组合手段有别,对以后园林艺术的创作中是一个崭新的开拓。

唐代的西苑改名为东都苑(一称芳华苑),面积缩小;武后执政期间,改名神都苑,水系未变,建筑物则有所增损、易名。

(二)隋大兴苑(唐禁苑)

唐长安城城北的禁苑即隋的大兴苑,属大内御苑,是皇帝用的最大的园林。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又名“三苑”。位于都城北面,禁苑东面临浐水,北面是渭水,西面包括汉代长安城在内,南面即是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比都城还大。“苑中宫亭,凡24所”,有马球场、虎圈、生产基地、狩猎、放鹰处还驻有禁军。

(三)唐大明宫(东内)

大明宫唐初建置,属于大内御苑,又称东内,位于唐代京城长安的东北角大禁苑地势高爽的地方,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可以俯瞰全城。前半部处理政务,后半部居住,并拥有很好的园林,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围池建有许多殿阁、台、观,及球场,亭院等,它前部的外朝正殿含元殿(位于龙首原)及太液池西的麟德殿(饮宴、观看娱乐、做佛事处)近年都已发掘出土,含元殿后为宣政殿,其后为内廷正殿紫宸殿,再后面为蓬莱殿,伟大壮丽、气势磅礴,极为少见。麟德殿面积大过北京三大殿的总和。

(四)唐兴庆宫(南内)

兴庆宫也叫南内,属大内御苑,位于皇城的东南,此宫是唐玄宗当太子时候住的。它的正殿是兴庆殿,殿后有龙池、龙堂、有金花落,宫中有专供娱乐、接见使臣的广场、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翰林院 、长庆殿、长庆楼等,兴庆池(龙池)现在还很大。兴庆池,荷、菱、藻、芡、弥望,岸旁古杨甚多,池北有堆筑土山,有杨贵妃倚栏杆的沉香亭,是小说里常提到的建筑。沉香亭有木芍药(牡丹花),兴庆宫以牡丹花盛而名重于京城。李白于此专为杨贵妃赋《清平调》。兴庆宫并以夹城复道,北通大明宫,南达曲江芙蓉园。

(五)唐华清宫(汤泉宫、温泉宫、华清池)

华清池在陕西骊山西北麓。四季景色旖旎。唐太宗时,由著名建筑家、画家阎立德主持建造了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将它扩建为一个以温泉为中心的陪都 ,改名为华清宫。因宫殿建在温泉地,又称华清池。华清宫利用骊山风景和温泉进行造园。骊山北坡为苑林区。山麓建置宫廷区和衙署,是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宫苑分置的、兼作政治活动的离宫御苑。

华清宫以温泉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盛赞这里温泉水质之佳。在贵妃池南面不远处,山势陡峻,攀援而上,有一片平地。据说,这里曾是唐代长生殿的遗址,也即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山盟海誓的地方: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华清宫体现了我国早期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宫殿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

(六)九成宫(仁寿宫、万寿宫)

九成宫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原名仁寿宫。位于陕西麟游

县。隋亡后,唐代继续扩建经营,隋唐皇帝多次到此避暑,处理朝政。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之后,将仁寿宫更名为九成宫,高宗时曾更名为万寿宫。是一处与华清池齐名的离宫御苑。

现存的一块由唐代著名宰相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碑中描绘九成宫宫苑时说:“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为楹,分岩束阁。高阁连岗,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谢参差。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耀云霞,蔽空日月。 ”

四、私家园林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各类艺术都空前发达。园林成为文人官僚社会交往场所,诗画情趣渗入造园艺术。这些园林祟尚清新典雅,把园林格调提高了一大步。贵族、官僚在西京筑园者甚多,大部分均集中在城东南曲江一带。东都洛阳,作为陪都也是贵戚、达官竞相筑园的地方。一般文人也醉心于修建一些富有自然情趣的文人的山水园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某些处于政治、手工业,商业中心的城市如苏州造园之风颇盛。

(一)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

建于安史之乱以后,位于浣花溪畔,最初占地仅一亩。诗人利用原有的自然景物,随地势高下修筑亭台水槛,点缀以竹木和花果。建筑十分简陋,屋顶覆以茅草,是名副其实的草堂。

诗人在此生活了三年多,过着吟诗及耕钓的生活。草堂在中唐后就已经不存,但后世得以重建,并将杜甫当年歌咏的花木一一栽植园中,杜甫草堂遂扩展连延,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交错庭中,成为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的著名园林胜地。

(二)辋川别业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字摩诘。精通音乐、酷爱书法,深谙禅学。晚年无意于仕途荣辱,“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临死将所居辋川别业舍为佛寺。

王维隐居的“辋川别业”,原为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位于长安城的终南山(今陕西蓝田县西南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他以诗画艺术的手法,巧借天然山水地形和植被环境,将禅学哲理与平和、超脱的心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规划布置了他的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 。

诗人在群山环抱的谷地中,沿山谷布置山地园林。以古城堡遗址孟城坳作为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大多沿着沟壑、溪涧布置。

有种满木兰的木兰柴,放养鹿群的鹿柴,湖边泊船的码头南垞和北垞;而文杏馆是一座山野茅庐式的建筑,朴素、简洁之中自有隽永的情趣;竹里馆是竹林深处的一座小宅,绿玉盈室,翠影排空,主人悠然自得地在此弹琴长啸,与明月、清风、竹林和谐地组成了一个完美自足、幽深清远的环境。

王维营造的辋川别业,将诗画禅理互渗互融,辋川的空山、深林、云彩、鸟语、溪流、青苔,乃至新雨、山路、斑驳的色泽等,统统都浮动着空灵与恬静。

?山居秋暝(外二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别业是具有湖山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经过诗人精心的布置,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一幅淡雅超逸的山水画卷。王维曾作《辋川图》,据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画上“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构思“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开创了后世写意式山水园的先河.(三)庐山草堂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作的闲适诗,表现的是“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悠然闲适的情调。他提出了“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的理论,并将将私家园池作为中隐理论最现实的精神载体。唐元和十年公元年,白居易因为越职言事以及一些莫须有之罪,被贬官江州司马(今江西省九江市)。宪宗元和十二年,选择了天然名胜之区庐山香炉峰构筑了草堂,作为他谪官后的居住之所。

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都以自然山林景色为主,略加人工建筑而已。这种山居别墅,比城市或近郊园林更富自然意趣。而且,富有浓重的诗情画意。庐山草堂具有范式意义:

第一,园林的选址佳。

他选择了?°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的庐山。

第二,草堂建筑巧于因借。

草堂建筑定位于面峰腋寺的香炉峰麓开阔谷间,构成垂悬在香炉峰中的青山绿水画的核心部位,是个极佳的赏景点。可以?°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且一年有四季之景: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第三,草堂建筑设计简易,一切皆就地取材,体现了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审美品位。

仅三间两柱,二室四墉,木不加丹,墙不粉白,墙壁只抹泥灰,以竹制帘子,以纸幕窗,以麻布制帐,山石为础,桂木为柱,竹篾编墙,梁柱只用刀斧略加剁削。第四,草堂陈设简朴、书卷气.

仅木榻四,素屏一,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体现了中唐士大夫的美学趣味和生活情趣。

(四)履道坊宅园

长庆四年,白居易在杭州任期满,归老,居洛阳履道里,日与僧人交往唱酬,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建“履道坊宅园”.

园的意旨着眼于幽,以幽深而获得城市山林的效果.园林布局以水池为中心,筑岛、长堤和桥分割空间,环池开设园路,并将过去为官三任所得到的奇石、白莲、折腰菱、华亭鹤、青版舫和好友所赠的古琴及三块平整、可以坐卧的青石全都安置于园中。在这以水、竹、琴、石构成的小园中,每当春风秋月、水香莲开之时,主人一边弹奏乐曲《秋思》,一边畅饮用朋友传授的方法酿制的美酒,进入了一种空灵无扰、澄澈一如的生命境界。那种清新幽雅的格调,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当时文人以泉石竹树

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的园林观.。

白居易的构园思想、园池建构及其行为模式,为后世文人及其园池开了法门。(五)平泉庄

中唐名相李德裕,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好著书为文,诗文也情感真切,作为世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与代表庶族地主阶级的牛僧孺党争激烈,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晚年被贬崖州,并在洛阳城外三十里建山居别业平泉庄,山居内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浯碧潭和钓台等景点,但以泉石奇木取胜,仅洛阳各名园所没有的奇木异花、怪石药草,即达80余种,山水也是模仿大自然,庄内驯养有白鹭鸶及猿等动物,有“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槛前引,泉水萦回,疏凿象巴峡、洞府、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四方奇花异草。”,“平泉朝游”是当时的洛阳八景之一。

(六)其它主要私家园林

如唐末司空图庄也是周围十余里,风景优美可悦,中有“休休亭”,由于“休休亭”已经融入了园主的主观情思,成为园林的“灵魂”,因而已经具有“主题园”基本思想要素,可视为后世主题园的滥觞。

此外,唐丞相牛僧孺宅园(位于洛阳城归仁里),唐丞相裴度宅园---湖园(在洛阳城的集贤里)及午桥别业以及唐代公主的庄园等,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私家园林。

五、寺观园林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传布甚广,隋唐时更为发达。唐朝时著名的寺观有慈恩寺、灵隐寺、寒山寺等。

(一)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系依隋朝无漏寺遗址,由唐高宗李治追荐生母长孙后的养育之恩所建,故名慈恩。当时规模很大,共有院落13个,1897间房屋,富丽堂皇。相传吴道子、尹琳、阎立本、郑虔、王维等著名大画家都在寺内作有壁画。寺中设有译场,高僧玄奘西游,广求佛经异本,先在长安弘福寺,后移居慈恩寺总理寺务,并主持翻译佛经,翻译成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故玄奘亦称慈恩大师.玄奘法师头像现立于大慈恩寺南广场。寺中有塔名大雁塔(初期称慈恩寺塔)。塔高七层,高64m,呈方形锥状,由玄奘创建,用以存放其由印度带回的佛经。唐制,进士考试春季发榜,士子考中进士后,皇帝要在曲江池、杏园一带赐宴,怡赏春光,然后登上大雁塔,在塔内题名留念,称为雁塔题名。

(二)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风景区内,自东晋咸和年间理公创寺以来,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历代除寺院不断宏扩之外,对寺内外风景园林的经营也不遗余力。山环水绕,寺内外山石林木,融为一体。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泉池掩映。现在灵隐寺园林,寺内殿前殿旁还保存有一些假山、古树林木之外,主要在于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溪名武林泉,山亦名武林山,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并就溪岸建亭榭跌为景。寺之山门首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初唐宋之问、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冷泉亭记》的文章来描述这里的景色。

(三)寒山寺

苏州寒山寺,位于美丽的姑苏城外,因初唐诗僧寒山而得名,张继的《枫桥夜泊》,更使其声名大震,它并不位于名山大川,而在城市郊外,所以只在寺内开池叠山,种花莳竹,曲尽种种,以成佳趣。“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其中表现禅机禅趣的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 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姓名:马涛 学号:201257049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林墨飞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2.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3.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 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 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 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P26 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 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 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核心。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影峨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3、苑:36处园中之园。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3、多功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来讲还是有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 彭一刚老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区别于其他人的文章,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地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将研究与设计创作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提出理应借助于科学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对遗产做一番新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配图的选择上彭一刚老先生没有使用照片而是选择了手绘的方式;整本书分成了两大部分,两部分相互参照、前后对应,前半分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 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 的分析,后半部分则是采用图 文并茂的方式将园林发展、分 布、形式、特点等进行了全面 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以下的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园林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受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杜勒等人的影响,注重比例、和几何图形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对于意境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区别于西方古典园林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强烈对比的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的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乃至一般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园林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两类活动、两种要求:形象的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为两大类,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并且分析了处理内外空间关系的三个形式:西方的以建筑为中心,以外庭院包围建筑;内外空间交错穿插;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包围庭院。 从庭到苑囿:私家园林的庭、院、园,其中园与庭、院的区别并不是从尺寸的大小来判断,而是在于是否赋予了其景观价值;对于皇家园林来说单纯利用人工方法虽然可以局部地形成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结 语)【圣才出品】

第8章 结 语 8.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1.影响因素 (1)农业经济和集权政治成为决定园林性质的根本基因,推动园林演进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众多封建文化形态的影响和浸润。 2.园林艺术的分水岭 园林及其造园艺术逐渐发展到成熟状态,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进程的分水岭。 (1)宋代以前(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 造园思想与造园技术十分活跃,两者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其演进充满生机和活力。 (2)宋代以后(成熟期、成熟后期) 园林演进平和、稳重,缓慢地暴露衰减势头,造园技术取得发展,造园思想日益萎缩。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园林的精华荟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成熟、最具个性的两个类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2)到了后期,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分别发展成为南、北并峙的两个高峰。 (3)北方的离宫御苑和江南的宅园尤为出类拔萃。如今,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私家园林中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2.寺观园林 (1)总体特征 寺观园林,宗教色彩并不显著,一般接近世俗私家园林。与同属汉文化圈内的日本古典园林中的寺院园林不同, (2)与日本寺院园林比较 日本的禅僧造园犹如中国的文人造园;日本的寺院园林突出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寺观园林彰显文人风格和世俗情调;日本世俗园林的宗教化犹如中国寺观园林的世俗化。 3.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虽然已显示其开放性的特点,但大多数是自发而形成,谈不上多少规划设计,尚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4.其他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等非主流园林,规划设计简单,状态比较原始,自发形成,具有开发性。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典园林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之启示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生物圈的大自然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庇护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最原始的人造空间的创作。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从无到有从弱到盛,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慢慢的开始了改变自然的第一步。 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了;但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则是进入农耕经济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是蒸汽机推动的工业革命,该时期人们认为人定胜天,人类理解大自然也逐渐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然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有识之士便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改良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四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

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兰池宫创造中国园林史上第一次人工筑山,第一次人工理水;并遵循一池三仙山的布局,这种遵循自然界三座仙山的布局方式至今也被很好的推崇。从杭州西湖到颐和园再到现在各地的园林景观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传递下来的,但是在设计过程当中都不是一味模仿,也有现代艺术的融入;比如好多公园小岛上的亭子已经不再追求古典,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采用薄壳结构实现大跨度,使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更具未来感。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一、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15-1

中国古典园林史 绪论 一.园林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一原始社会一一果木蔬园 ◆第二阶段一一奴隶封建社会一一古典园林 ◆第三阶段一一工业革命后一一现代园林 ◆第四阶段一一二战之后一一园林城市 二.分类 1.按照园林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摩拟在一个小范围内。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 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2.按照园林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a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称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魏晋之后,皇家园林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b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称园、园墅、池馆、山庄、别业、草堂等 c 宅园:私家园林的一类建置在城镇里,依附于住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赏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 d 跨院:宅园的一种,园林是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的。 e 游憩园:私家园林的一种,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f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主人遐思,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g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非传统园林还有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 风景名胜区的构景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类似于园林的四个选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发展的契机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五个阶段: ?生成期(殷、周、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隋、唐)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宋)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着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着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内建有着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着的一本造园学巨着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着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北京的清漪园、;承德的。 16、清末三个着名的苏州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如香山的静宜园。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园林史(自己整理的课堂笔记)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广义园林: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 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宗教及神话的物化场所 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 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 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起源:1园林雏形 (1)囿——狩猎、栽培、圈养 (2)台——通神、望天。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天宫崇拜 山岳灵石园林物态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灵水灵物崇拜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 神仙思想 主要园林实例 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 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 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 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采香经秦封建帝国建立,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主要宫苑建设: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 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 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 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 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 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 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 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 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 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