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原创]-新人教必修三1-4章稳态与环境月考试题

人教版[原创]-新人教必修三1-4章稳态与环境月考试题

人教版[原创]-新人教必修三1-4章稳态与环境月考试题
人教版[原创]-新人教必修三1-4章稳态与环境月考试题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1—3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当人体识别、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功能过低时,可能导致

A.恶性肿瘤B.类风湿性关节炎C.肝炎D.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反应

2. 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B)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血清

3.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C)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

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 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4.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B)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6. 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 )

A. 见到话梅分泌唾液

B. 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

C. 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 婴儿出生就会允吸

7.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的谈话8.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A)

①胰岛②胃腺③胆囊④肝脏⑤肾小管

A.①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③

9. 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D)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10.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1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1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B )

14.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C)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15.如图所示,如果根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C

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

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D)

A.在OB段范围内B.在DA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D.在OA段范围外

16. 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脱落酸

1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2,4-D 浓度超过25mg/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

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18.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C ) A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19.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C ) A .大脑皮层 B .垂体 C .下丘脑 D .脊髓 20. 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B ) A

脊髓、大脑、小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二.多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BC ) A 、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 、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 、体液免疫中。效应B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2.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BC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2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4.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 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 能说明( ABD ) A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 .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 .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25.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 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 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 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CD ) A .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 .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 .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 .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2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 A. 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B.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 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 无籽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27.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能够给你的信息是( AB ) 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浓度抑制生长

B .A 、B 、

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 .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28. 四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AC )

29、人体血液具有的防御功能是通过下列哪些方面实现的( ABD )

A 、某些血浆蛋白具有抗体作用

B 、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

C 、血液将药物运输到全身起治疗作用

D 、伤口处凝血反应防止出血和病原体侵入 30.能正确描述人体内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有 (ABC )

A .pH 的调节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有关

B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有一定联系的

C .胰岛素是血糖调节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D .维持体温恒定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过程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1—3章)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得分

二.

三.非选择题得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

31. 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摘除顶芽,侧芽不久就发育成枝条,这是因为 。 (2)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陷处的种子数量 , 导致该处缺少 。

(3)带芽多的枝条比带芽少的枝条在扦插时容易生根,这是因为 。

(4)用2,4—D 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时,应使用高浓度,这是因为 。

(5)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最有说服力的现象是植物的 。

(6)人们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对棉花进行整枝,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其原因是 32.(10分)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1)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 mg /dL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由于 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血糖

含量过低导致惊厥和昏迷时,应及时给患者 ,以缓解症状。

(2)左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 ,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 。 (3)体检时,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生理学理由是 。

33.(15分)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2)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 端与A 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 (填标号)表面的________ 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_(填标号)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__ ,它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 (填标号)。 34.(10分)艾滋病(AIDS )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 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 病毒。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 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请回答:(6分)

(1)HIV 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在曲线AB 段,此过程中效应T 细胞作用于_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免疫。HIV 无藏身之处后再经_____________ 作用,使HIV 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16分)下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

④;

⑤;

⑥;

⑦。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和,这两种方式分别由和调节。

(4)严重腹泻时会导致[ ] ,此时应及时补充。

36.(10分)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头(计算公式是N∶[a]=[b]∶

[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___头。

A.a×8n-1 B.a×8n+1

C.a×8n D.a×8n-2

37.(8分)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

....................

脱落”

...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

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

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

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因为。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 ____________ 。

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1—3章)

31. (1)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低,抑制作用被解除。

(2)少生长素

(3)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合成生长素,芽多生长素多,促进了生根。

(4)高浓度的2,4—D能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

(5)向光性

(6)可减少茎叶徒长,使果枝得到足够养分,减少花蕾和棉铃的脱落。

32.(1)80~120 糖代谢(糖氧化供能) 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2)bc

(3)排除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的干扰

33(1)①与③②与③(2)③④(3)CO2 尿素谷丙转氨酶(4)①(相应)抗体⑤(5)淋巴细胞②③④

34. (1)糖蛋白;(2)靶细胞抗仲;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

35(1)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下丘脑神经细胞;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饮水量增加;尿量的减少;神经;体液

(4)⑦;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生理盐水

36.(1)D (2)BC (3)乙稳定甲增长(4)C

37.(1)去掉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2)去掉顶芽和幼叶,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 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 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 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 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浙科版高级中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归纳-学生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发现过程 ①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波森和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 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备注:无籽番茄是未受直接涂生长素得到的,故染色体数是正常番茄的一半,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 2、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前两种促进,后三种抑制)

人教版高二生物形成性测试题(一)《稳态与环境》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节

高二生物形成性测试题(一)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和淋巴 2.将人体血液置于9%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 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C.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5.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 6.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入胃中 C. 静脉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7-9题: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 ①体内细胞②细胞外液③血液(或淋巴)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7.氧气从体外空气进入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A.⑦→④→③→②→① B.⑦→③→④→②→① C.⑦→③→①→④→② D.⑦→④→③→② 8.营养物质消化后进入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A.⑥→⑤→④→③→②→① B.⑥→⑤→③→②→① C.⑥→③→②→① D.⑥→②→① 9.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⑥→⑤→⑦ D.①→②→③→⑤→⑦ 10.血液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的组成都是 A.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 B.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 C.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 D.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 11.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 B.多喝豆浆 C.多吃馒头 D.多喝水 12.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液 D.血浆 13.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4.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是 A.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B.膜上电位的迅速变化 C.类似电线中的电流传导 D.化学物质的传递 15.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值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16.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A.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 C.效应器 D.突触小体 17.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三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 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养料O 2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废物CO 2 淋巴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 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③ 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3.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 树突 突体 轴突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判断各部分的结构:神经节位置、突触的方向)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或腺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内环境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血浆是一个缓冲体系,存在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比如:血浆中乳酸过多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中和掉乳酸,维持酸碱平衡。 温度:37度左右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困难,组织液增多 2、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组织液代谢废物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 3、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5、肾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重点知识:1、内环境成分问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脂肪酶是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到肠道中分解脂肪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需要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所以是内环境成分;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内环境成分,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是内环境成分。载体是物质跨膜运输时的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无机盐离子如H+ Ca2+ 等是内环境成分。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

《稳态与环境》练习

《稳态与环境》练习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班级姓名坐号 1.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 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4.下列不属于 ...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 5.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挖空

必修Ⅲ稳态与环境梳理教材概念,把握高考命题源泉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 1.体液:,包括和 2.内环境: 3.细胞外液包括: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5.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 。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8.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 9.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10.内环境的作用是:(1)(2)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 1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调节机制是 13.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系统。 免疫调节能,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1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 答案:1.人体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7.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8.Na+和CI+ 9.中性,7.35~7.45,HCO3-、HPO42- 10.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调节器官系统相对稳定 12.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13.防御调节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 14.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它是指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效应器是 4.反射活动需要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5.兴奋: 6.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 7.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浓度比膜外低。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生活环境学案

1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体液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2)内环境 ○1内环境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 2 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 。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 血浆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1定义: 溶液渗透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a.各组分之间的形成关系如图: b.各组分之间的成分关系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于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 3.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6、(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 实质: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 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 轴突 2、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 状态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江苏省阜宁中学伏书俊 [课题]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知识结构] 什么是稳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内环境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稳态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1)状态,叫做稳态。 举例:体温一月变化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2)基础。 2、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关系 由上图可知(3)(4)(5)(6)这四个系统。 与人体细胞代谢有直接关系。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7)的调节。 ⑵美国生理学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8)和(9)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⑶人们现在发现,免疫系统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10)等引起的内环境波动因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11)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12)的必要条件。 例如:酶的活性受(13)、(14)等影响。细胞代谢需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当(15)和血液中的(16)保持在正常水平,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合作探究]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不同的人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日变化有何差别? 2、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课本P7“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化验单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4、以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5、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6、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7、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 [规律总结] 一、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2、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3、内环境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某一恒定值。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等。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与环境(必背精华版)

稳态与环境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4.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多,即溶液浓度高,对水吸引力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少,溶液浓度低,溶液渗透压低。 5.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Cl-和Na+。 6.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血浆PH维持稳定与缓冲物质H 2CO 3 /NaHCO 3 、 NaH 2PO 4 /NaH 2 PO 4 有关。 7.内环境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9.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10.稳态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1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内环境中生理活动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激素-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碳酸氢钠中和乳酸的反应。 14.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1)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2)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组织蛋白增大—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15.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因为人体维持稳态调节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7.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8.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少而长的轴突和多而短的树突。 19.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一般由3个神经元完成。 20.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钠离子内流)。21.局部电流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2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体内反射弧中传导也是单向的。 23.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拔高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拔高训练第 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材料一般不选择带叶的枝条 B、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 ①顶端优势②根的向地性③茎的向光性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或结构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胰岛素与生长素 B、噬菌体的衣壳与HIV的包膜 C、植物细胞的核糖体和细胞壁 D、染色后水绵细胞上深紫蓝色颗粒与棕黄色结构【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影响不同,A点促进芽的生长,D点抑制芽的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太灵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9年精选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浙科版知识点练习

2019年精选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浙科版知识 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果实发育 D、果实成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C、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分裂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转化而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赤霉素处理葡萄植株可得无籽葡萄 B、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保鲜储存 C、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D、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B、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D、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促进果实发育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柱头可以获得无籽番茄。 B、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C、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这两个现象都能充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然后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弯向右 侧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瑞金一中高二生物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word资料可编辑 试题试卷参考学习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 活的环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初步理解基本概念。 二、预习内容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体液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2)内环境 ○1内环境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

成: word资料可编辑 试题试卷参考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约90%) ________ 血浆 ________ (约10%)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PPT展示血浆成分的图片) 〔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