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辛普森悖论及其应用思考

辛普森悖论及其应用思考

辛普森悖论及其应用思考
辛普森悖论及其应用思考

辛普森悖论及其应用思考

【摘要】探讨现实中的辛普森现象,利用辛普森悖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例子发生矛盾的原因,加深对辛普森现象的理解,进而对现实分析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并提供作出正确判断的理论依据。【关键词】辛普森悖论分层抽样统计混杂因素

一、辛普森悖论

统计分析中,变量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常常会左右我们对观察的现象作出正确的决策。例如,某公司开发一种新药A,想要研究这种新药跟传统的药物B对疾病的处理效果有什么不同。选择800个人来参与做实验,分成两组,每组400人,两组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看,新研发的药物的有效率是50%,低于传统药物的60%,对于治疗某种疾病来说,显得新研发的药物的价值低于传统药物。那么对这种新研发的药物的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后是否如表1所示?把表1得到的数据再进行分层抽样处理,在细分成男性跟女性对药物的有效率后得到的信息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和表3来看,得到的结论和表1得到的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不管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新药的有效率都高于传统的药物,这就跟前面的分析出现了矛盾,这就是辛普森现象或称为辛普森悖论。

复化梯形公式及复化辛普森公式的精度比较

实验四、复化梯形公式和复化Simpson公式的精度比较 (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复化Simpson公式和复化梯形公式的构造原理; 2、熟悉并掌握二者的余项表达式; 3、分别求出准确值,复化梯形的近似值,复化Simpson的近似值,并比较后两 者的精度; 4、从余项表达式,即误差曲线,来观察二者的精度,看哪个更接近于准确值。 二、实验内容: 对于函数 sin () x f x x =,试利用下表计算积分1 sin x I dx x =?。 表格如下: 注:分别利用复化梯形公式和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比较哪个精度更好。其中:积分的准确值0.9460831 I=。 三、实验步骤

1、熟悉理论知识,并编写相应的程序; 2、上机操作,从误差图形上观察误差,并与准确值相比较,看哪个精度更好; 3、得出结论,并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复化梯形公式,程序主体部分: for n=2:10 T(n)=0.5*T(n-1) for i=1:2^(n-2) T(n)=T(n)+(sin((2*i-1)/2^(n-1))/((2*i-1)/2^(n-1)))/2^(n-1); end end 2、复化Simpson公式,程序主体部分: for i=1:10 n=2.^i x=0:1/n:1 f=sin(x)./x f(1)=1 s=0 for j=1:n/2

s=s+f(2*j) end t=0 for j=1:(n/2-1) t=t+f(2*j-1) end S(i)=1/3/n*(f(1)+4*s+2*t+f(n+1)) end 五.实验内容 复化梯形公式和复化辛普森公式的引入 复化梯形公式: 1 10[(()]2 n n k k k h T f x f x -+==+∑; 复化辛普森公式: 1 1102 [(4()()]6n n k k k k h S f x f x f x -++ ==++∑; 根据题意和复化梯形公式、复化辛普森公式的原理编辑程序求解代码如下: Matlab 代码 clc s=quad('sin(x)./x',0,1) p1=zeros(10,1);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 西班牙的小镇塞维利亚有一个理发师,他有一条很特别的规定: 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这个拗口的规定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妥,但有一天,一个好事的人跑去问这个理发师一个问题,着实让他很为难,也暴露了这个特别规定的矛盾。那个人的问题是: “理发师先生,您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 让理发师为难的是: 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不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的做法都是自相矛盾的。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这就是悖论。 悖,中文的含义是混乱、违反等。 悖论,在英语里是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 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都有这样的特征: 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 悖论与谬论不同,谬论是用目前的理论就能够证明、判断其为错误的理论、观点,总体来说,谬论是完全错误的;而悖论则看起来是是非难辨的。但这种“是非难辨”并非是永远不能分辨的,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悖论是可以逐步得到消除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如欲速则不达、大智若愚等都是典型的悖论;还有一些对常识的挑战也可称为悖论。 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命题的等价式。通俗地说,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这就是悖论。狭义的悖论又可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悖论或真正的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就是典型的悖论,因为从这句话所包含的大前提来看,这是一句假话,其内容必定就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则其意必然与其所指相反,所以,这句话应该是“真”的。但如果假设这句话是真的,其本身又恰恰证明它是假的。所以,你无从分辨这句话的真假。 悖论一般可以分为语义悖论和逻辑悖论两种。如果从一命题为真可推出其为假,又从该命题为假可推出其为真,则这个命题就构成语义悖论。前面所说的“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就是如此。 逻辑悖论总是相对于一个公理系统而言,如果在一个公理系统中既可以证明A又可以证明非A,则我们就说在这个公理系统中含有一个悖论。集合论中著名的罗素悖论就是一个逻辑悖论。实际上,自然科学中出现的悖论一般都是逻辑悖论。 自然科学中的悖论一般还被称为佯谬。在英文中,佯谬与悖论是同一词paradox。它们都是由于前提、判断和结论的运用而产生的,具有相同的逻辑本性。如由爱因斯坦等提出的EPR悖论,也可称为EPR佯谬。 悖论有很多种称谓。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称之为难题;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称之为不可解命题;近现代的科学家一般称之为悖论或佯谬,哲学家则称之为二律背反(“悖论”在英文中还有一个词antinomy)。 1979年,美国数学家霍夫斯塔德(D.R.Hofstad—ter)认为悖论是一个“怪 圈”(strange loop,又译为奇异的循环),是由于“自我相关”而导致的。这种怪圈不仅存在于数学和思维中,也存在于绘画和音乐中。埃

人教A版第十章概率综合检测题

人教A 版第十章概率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从正方体的6个面中任取2个面,则取到的2个面平行的概率为( ) A . 15 B . 14 C . 13 D . 12 2.2020年,各国医疗科研机构都在积极研制“新冠”疫苗,现有A ?B 两个独立的医疗科研机构,它们能研制出疫苗的概率均为1 3 ,则至少有一家机构能够研究出“新冠”疫苗的概率为( ) A . 19 B . 13 C .59 D . 89 3.以下三个命题: ①对立事件也是互斥事件; ②一个班级有50人,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2,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每个男生被抽到的概率为 35,每个女生被抽到的概率为25 ; ③若事件A ,B ,C 两两互斥,则()()()1P A P B P C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4.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事件A 为“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事件B 为“三件产品全是次品”,事件C 为“三件产品至少有一件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与C 互斥 B .任何两个均互斥 C .A 与C 互斥 D .任何两个均不互斥 5.已知某种产品的合格率是95%,合格品中的一级品率是20%.则这种产品的一级品率为( ) A .18% B .19% C .20% D .21% 6.抛掷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或2”为事件A ,“向上的点数是2或3”为事件B ,则( ) A .A B ? B .A B = C .A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

7.在一次语文考试的阅卷过程中,两位老师对一篇作文打出的分数都是两位的正整数,且十位数字都是5,则两位老师打出的分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的概率为( ) A .0.18 B .0.2 C .0.28 D .0.32 8.《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图是易经先天八卦图,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____”表示一根阳线,“_ _”表示一根阴线),现从八卦中任取两卦,这两卦的阳线数目相同的概率为( ) A . 1 14 B . 17 C . 314 D . 328 9.从只读过《论语》的3名同学和只读过《红楼梦》的3名同学中任选2人在班内进行读后分享,则选中的2人都读过《红楼梦》的概率为( ) A . 15 B . 310 C . 25 D . 12 10.袋中有完全相同的4只小球,编号为1,2,3,4,现从中取出2只小球,则取出两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 13 B . 23 C . 15 D . 25 11.党的十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将这十二个词依次..写在六张规格相同的卡片的正反面(无区分),(如“富强、民主”写在同一张卡片的两面),从中任意抽取1张卡片,则写有“爱国”“诚信”两词中的一个的概率是( ) A . 1 3 B . 16 C . 56 D . 23 12.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 )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为数学家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被以下递 推方法定义:数列{}n a 满足:121a a ==,() * 21N n n n a a a n ++=+∈,现从该数列的 前10项中随机的抽取一项,则该数除以3余数为1的概率为( ) A . 18 B . 14 C .38 D . 12

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摘要: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所提出的“堆悖论”(Paradox of the Heap)和“秃头悖论”(Paradox of the Bald Man)。虽然这两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都属于“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的范畴。本文将从从逻辑学的角度简述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关键词:连锁推理悖论、模糊性 悖论(paradox)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数学哲学中极难而又极重要的问题。悖论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命题是真的,我们能根据命题中的条件推得这个命题的否命题也为真;反之,如果以这个命题的否命题为前提,我们也能推得这个命题为真。如果一切数学定理都符合逻辑,这就需要数学具有可靠性,而悖论的发现则使得数学的可靠性得到了质疑。悖论也分为许多类型,按照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当然也有的哲学家不同意将悖论进行区分,比如罗素就认为,所有的悖论都是出于同一谬误,即违背“恶性循环原则”①。而连锁推理悖论更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问题,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以致产生了后来的模糊性问题,以下本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叙述。 一、连锁推理悖论的产生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欧布里德(Eublides)最早提出了“连锁推理悖论”(Sorites Paradox)。此说以多种形式流传下来,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麦粒堆问题”(Paradox of the Heap)和“秃头问题”(Paradox of the Bald Man)。 所谓“麦粒堆问题”是指,究竟多少粒麦粒才能称为堆?一粒麦子当然不能成堆,加一粒也不行,再加一粒也还是不行,依次类推,加上无穷多粒的麦子也还是不能成堆。而“秃头问题”是说,一个人有十万根头发不能算是秃头,他掉了一根头发也不算是秃头,再掉一根头发也不算是秃头,依次类推,他掉了十万根头发后也还是不能算秃头。 这两个问题涉及的内容不同,但具有同一性质,都是前提正确,累积增加或减少的推理过程也貌似正确,但是结论不符合常识。这两者都属于“连锁推理悖论”的范畴。即都依赖于一种逐渐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性态而最终改变命题真伪的推理方法,将原本为真的命题,通过渐进式递推,得出一个从逻辑上说应当为真,然而却十分荒谬的结论,由此向二值逻辑提出挑战。二值逻辑无法对此种悖论做出解释,因为它的排中律使它无法应对“一堆麦于”与“一粒麦子”、“秃头”与“非秃头”之间的过渡状态。“连锁推理悖论”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传统二值逻辑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看到了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和导致了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的诞生。 但是确切的说,欧布里德只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并没有把他上升到悖论的高度。一个悖论必须是一个有效地论证,它有着明显真的前提和明显假的结论,而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证化的是后来的斯多葛学派。他们将连锁推理悖论归纳为这样一种形式: 1 is few ①苏珊·哈克,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171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文章编号:0257—5876(2005)06—0007—08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吴俊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就"寻根文学"发生的宏观历史条件,特定的文化观念,创作与理论的悖论 现象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等,对其理论和价值立场的暧昧性进行探讨,立论大多循着"寻根文学"(理 论)相反的方向展开.因此,本文的旨趣既体现为个人的思考倾向,也体现为批评和质疑的倾向. 关键词"寻根文学"文化现代主义 l——— 对于"寻根文学"现象的历史 考察,研究者一般以1985年为时间 点,由此往前可以追溯到80年代 初,往后则基本上不会逾越80年代末.这意 味着"寻根文学"是在"新时期"文学范畴或 时间段中发生和流变的."新时期"构成了 "寻根文学"的基本时空环境. "新时期"上承"文革"结束而来,它的命 名首先且主要是缘于中国当代政治的转折及 其需要.新时期伊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几 乎都围绕着政治的轴心发生和展开.在文学 领域,其时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 革文学",也莫不如此.但是,进入80年代 未久,社会思潮的发展开始渐渐出现了类似 "拐点"的迹象,政治轴心的时代尚未结束,

种以文化为主要视点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却已悄然呈现.到了80年代中期,以文化为思想旨归的"文化轴心"时代俨然形成."文化热"成为当时的思想时尚."寻根文学"也随 之达到高潮. 为什么"文化热","寻根文学"会在80 年代中前期取代政治的激情而成为思想和文学的兴奋点?究竟如何理解"寻根文学"的 发生和兴起?对此,当然可就"文化热"和 "寻根文学"的整个流变过程寻绎出某些基 本的认识.但我觉得,仅以文化和文学的自 身逻辑作为历史判断的依据恐怕很难圆满回答这种明显具有社会思潮性质的问题.或许应该将其置于更为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及其结构关系中去才能获得比较妥帖的答案. "寻根文学"(乃至"文化热")的理论和 思考方式无疑主要是在"历史一文化"的层 面上展开的,这与"五四"新文化的思想特点极其相似.换种说法也就是,这两者都未刻 意寻求其政治作为.那么,这是一种理论的 自觉还是策略?或者,这主要是一种社会历 史逻辑的必然(演绎)结果?我想不妨简单 地说,不管是"五四"新文化还是"寻根文学","文化热",都是在既定的且被社会所充 分认可的政治框架中展开的,即其从一开始(天生)就没有预设明确或强烈的政治诉求, 而只是希望在政治的范畴以外(超越政治) 一

悖论的产生和意义

对于悖论存在及其意义的探究 摘要:悖论的存在已有数千年历史,悖论到底如何定义的?是为什么会存在的?历史上人们又是怎么对待悖论的?悖论能够怎样被解决?悖论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这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关键词:悖论;逻辑哲学;存在;本体论;形而上学 一、什么是悖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谜题与悖论,它们对人类理智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许多大家、巨擘以及无名氏前仆后继地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古希腊、中国先秦时期到现代数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中,已经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悖论或怪论,悖论已经成为数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的课题,谈论“悖论”几乎成为时髦。那么,到底什么是悖论呢?悖论,亦称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二、悖论与逻辑哲学 说谎者悖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悖论,由公元前六世纪的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提出:“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个悖论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我在说谎”。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悖论的存在显然是因为某些命题正在逻辑上存在不合理性从而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究。 虽然逻辑不能等同于逻辑哲学,但是逻辑哲学基本上是和逻辑同时产生的,任何逻辑学家都在无形中进行着对逻辑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极其讲究严密的逻辑性的研究领域,逻辑哲学的研究根本无法避免。著名的“罗素悖论”的出现甚至引起了第三次数学危机。所谓的罗素悖论是罗素针对当时建立不久的集合论体系提出的一个基础上存在的矛盾:“定义两个集合:P={A∣A∈A} ,Q={A∣A?A} 。问题:Q∈P 还是 Q?P?”。显然,无论是指定哪个判断为真,最后都能够推断出与其相反的结论。为了使其更容易被理解,罗素悖论又被称为“理发师悖论”:“有一个理发师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那么这个理发师要不要给自己刮脸呢?无论他怎么做,最后都一定会违背自己当初的话。 悖论的流行引发了世界上的思想风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现有社会中存在的不完美,思维方式不能再局限于既定逻辑,而要尝试打破规则,因为悖论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现有的规则有着无法忽视的漏洞,甚至会动摇社会根基。 三、悖论与本体论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以研究世界的本原为己任, 形成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研究存在问题, 即关于什么样的实体存在, 以及作为实体在资格

2020年4月高考数学大数据精选模拟北京卷04(含解析)

2020年4月高考大数据精选模拟卷04 数学(北京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U =R ,A =2{|40}x x x -<,B ={|1}x x ≤,则()U A C B ?=( ) A .{} 04x x <≤ B .{} 14x x ≤< C .{}04x x << D .{} 14x x << 2.设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1z i =+,则2 2||z z z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上一点(5,)t 到焦点的距离为6,P Q 、分别为抛物线与圆22 (6)1 x y -+=上的动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5 - C . D .1 4.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则( ) A .()()0.63(3)log 132f f f -<-< B .()()0.6 3(3)2log 13f f f -<<- C .()()0.6 3 2log 13(3)f f f <-<- D .()()0.6 3 2(3)log 13f f f <-<-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悖论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悖论的意思: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悖论的意思: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英文解释 [数] antinomy;paradox ; [paradox] 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 定义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性质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根源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解悖 悖论与解悖只要运用对称逻辑,没有一个悖论无解。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用对称逻辑思维层次法解"说谎者悖论" 这个悖论即"我在说谎"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悖论。这个悖论表面上由"我在说谎"和"我说实话"这两个对立的"命题"组成,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并不等价——前一个命题包含思维内容,后一个"命题"只是前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因此后一个"命题"不是

(完整版)复合梯形公式与复合辛普森公式对比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题目名称:复合梯形公式与复合辛普森公式对比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学院(系):

目录 1.概述 (3) 2.问题提出 (4) 3.算法推导 (5) 4.算法框图 (6) 4.1复合梯形公式算法流程图 (6) 4.2 复合辛普森公式算法流程图 (7) 5.MATLAB源程序 (8) 6.结论与展望 (9) 图表目录 图4-1 复合梯形公式算法流程图 (6) 图4-2 复合辛普森公式算法流程图 (7) 图6-1 MATLAB计算结果 (9) 表2-1函数计算结果表 (4)

1.概述 梯形求积公式和辛普森求积公式分别是牛顿-科斯特公式中n=1和n=2时的情形。其中梯形求积公式可表示为 由于牛顿-科斯特公式在n≥8时不具有稳定性,故不可能通过提高阶的方法来提高求积精度。为了提高精度通常可把积分区间分成若干子区间(通常是等分),再在每个子区间上用低阶求积公式。这种方法称为复合求积法。 本文主要讨论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在同一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首先给出了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其余项的表达形式,然后用流程图的形式介绍算法思路,再运用MATLAB编写代码计算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希望通过两个算法在同一个算例中的应用对比,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并且能够熟悉MATLAB编程求解问题的流程,掌握编程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讨论两种求积方法的计算精度。

2.问题提出 对于函数f(x)=sinx x 给出的函数表如下,试用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 式计算积分I=∫sinx x dx 1 。 表 2-1函数计算结果表

[马丁加德勒]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 第一章 逻辑学悖论

[马丁·加德勒]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第一 章逻辑学悖论 第一章逻辑学悖论 如果你曾向学生介绍过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比一个使人主意忽左忽右的悖论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他们被一步一步地引上繁花似锦的小道,遵循着一条无懈可击的推理思路往前走,结果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已陷入矛盾之中。到底是什么错了?难道就在演绎推理这一过程背后有可能隐伏着什么倒霉的缺陷吗? 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用娱乐的方式,通过提出现代逻辑学中最重要的悖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里,“悖论”这个词意思比其他部分要窄一点。在其他几章中,悖论是强烈违反我们直觉的问题。在这里,悖论只是直接导致彼此矛盾的结果,就像证明2+2又等于4,又不等于4一样。逻辑悖论是“不可解”的,除非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完全消除这种恶性的矛盾。 尽管从古希腊起到今天,逻辑悖论一直人们带来很大乐趣,可是最伟大的数学家都总是极严肃地对待它。在发展现代逻辑学和集合论中一些巨大进展正是努力解决经典悖论的直 接结果。在这里,你会看到引自伯特兰德·罗素的话,

他谈到他花了好些年的时间研究悖论而没有成功,后来他和阿尔弗雷德·怀特里德合作,写了《数学原理》,这是一本奠基了现代形式逻辑的代表性论著。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用人提醒就懂得,逻辑学是一切演绎推理的基础,一个不懂基础逻辑的学数学的学生是没有能力来掌握数学基础的。对这些基础的理解往往是较困难的,它使初学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幸好,这组故事可以帮助你使学生认识到,逻辑学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而是一个对数学很重要的、生动有趣的课题、其中有很多令人兴奋的问题尚待解决。 在这组故事中有三个中心问题。 1.在我们谈论语句的真实价值时,为什么需要以一种更高级的语言(称为“元语言”)来谈论它? 2.为什么现代集合论有一些规则禁止一个集合是此集合本身的元素? 3.在什么样的特殊情况下,预言未来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在学习逻辑学、集合论或演绎(推理)证明的时候来认真阅读这一部分。现代几何学教科书,如雅可比的《几何学》,和很多代数以及普通数学教科书一样是以演绎推理开头的。如果你使用的是这类教科书.那末在教课(或学习)之前最好先看看这一章。 这一章的内容为展开演绎推理方面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背

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开场白:一个传说】一个讼师招收徒弟时约定,徒弟学成后第一场官司如果打赢,则交给师傅一两银子,如果打输,就可以不交银子。后来,弟子满师后却无所事事,迟迟不参与打官司。老讼师得不到银子,非常生气,告到县衙里,和这位弟子打官司。这位弟子却不慌不忙地说:“这场官司如果我打赢了当然不给您银子,如果打输了按照约定也不交给您银子,反正我横竖不交银子。”一句话把老讼师给气死了。 类似的: 1)我正在说谎?!! 2)鸡与鸡蛋何为先? 一、悖论的定义 “悖论”(英语:Paradox,俄语:Πарадокс)的字面意思是荒谬的理论,然而其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它是在一定理论系统前提下的看起来没有问题的矛盾。 关于悖论,目前并没有非常权威性1 的定义,以下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通常认为,一个论断,如果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它,都会导出一个与原始判断相反的结论,而要推翻它却又很难给出正当的根据时,这种论断称为悖论;或者,如果一个命题及其否定命题均可以用逻辑上等效的推理加以证明,而其推导又无法明确提出错误时,这种自相矛盾的命题叫做悖论。这种“定义”,比单纯从字面理解有所细化,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仍不够准确。 下述说法是A.A.富兰克尔给出的:如果某种理论的公理及其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矛盾命题的等价式,我们称这个理论包含了一个悖论。这里强调了悖论是依赖于一定的理论体系的,但是,只是说,某个理论体系包含了悖论,而没有言明什么是悖论。 悖论不同于通常的诡辩或谬论。诡辩、谬论可以通过已有的理论、逻辑论述其错误的原因,是与现有理论相悖的;而悖论虽感其不妥,但从它所在的理论体系中,不能阐明其错误的原因,是与现有理论相容的。悖论是(在当时)解释不了的矛盾。 悖论蕴涵真理,但常被人们描绘为倒置的真理; 悖论富有魅力,既让您乐在其中,又使您焦躁不安,欲罢不能; 数学历史中出现的悖论,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悖论的起源 起源之一:芝诺悖论(公元前五世纪) 芝诺(Zenon Eleates,约公元前490年——约公元前429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埃利亚(Elea)城,是古希腊埃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nides)的学生。他否定现实世界的运动,信奉巴门尼德关于世界上真实的东西只能是“唯一不动的存在”的信条。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和时间无限可分,运动是连续而又平顺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由一小段一小段不可分的部分组成,运动是间断且跳跃的。芝诺悖论是针对上述二观点而提出的。他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被认为是悖论的起源之一。其中前两个悖论是针对那种连续的时空观而提出的,后两个悖论则是针对间断时空观提出的。 (1) 一物体要从A点到达B D点;而要到达D点,又必先抵达其1/8处之E点。如此下去,永无止境,因此,运动不可能存在。

悖论大合集

悖论的内容 因为一运动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抵达距离目的地之一半的位置。即:若要从A处到达B处,必须先到AB中点C,要到达C,又须先到达AC的中点D。如此继续划分下去,所谓的“一半距离”数值将越来越小。最后“一半距离”几乎可被视为零。 这就形成了此一物体若要从A移动到B,必须先停留在A的悖论。这样一来,此物体将永远停留在初始位置(或者说物体初始运动所经过的距离近似0),以至这物体的运动几乎不能开始。因此,我们得出了运动不可能开始的结论。 见《庄子·天下篇》,庄子提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悖论的解释 其实此悖论的解释如下: 此悖论在设立时有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从A到B的“运动”必须是一个时间相关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距离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运动的速度为0的时候这个悖论为真!但是一旦运动起来,必然有一个速度,速度等于经过的距离除以历经的时间。什么时候速度为0呢?一种情况是距离为0,根本没有要动,另一种情况大家一般会忽略掉,就是经历的时间趋近于无限,不论距离多大,只要是一个固定值,那么速度就是0,于是悖论就成立了。 此悖论虽然没有提及时间,但是却故意掩盖了时间这个因素。 这同最小分割无关,因为在数学上,无限分割是成立的。 2.阿奇里斯悖论 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出发之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因此被追者总是在追赶者前面。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VI:9, 239b15 如柏拉图描述,芝诺说这样的悖论,是兴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门尼德编出这个悖论,用来嘲笑"数学派"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的"1>0.999..., 1-0.999...>0"思想。然后,他又用这个悖论,嘲笑他的学生芝诺的"1=0.999..., 但1-0.999...>0"思想。最后,芝诺用这个悖论,反过来嘲笑巴门尼德的"1-0.999...=0, 或1-0.999...>0"思想。譬如说,阿基里斯速度是10m/s,乌龟速度是1m/s,乌龟在前面100m。追乌龟要涉及到极限问题:t=lim(n->∞)(1/2+1/4+....1/ n)=1,而极限是个无限过程,这涉及到潜无限问题,即无限过程无法完成,即1只能无限逼近,不能达到1,乌龟是不能被追上的。 为此,潜无限只能假设空间不可以无限分割,这样悖论就不存在了。但实无限认为,无限过程可以完成,即极限可以达到1,乌龟可以追上,无限过程怎么完成,凭信仰.我们的实数,极限,微积分都建立上实无限上,对潜无限来说,实数,极限等都不成立,只能无限逼近. 3.飞矢不动悖论

浅析谎言悖论

浅析说谎者悖论 摘要:如今,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本文将追本溯源,对悖论及说谎者悖论作简要分析及说明,说谎者悖论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悖论,又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历史上学者们提出很多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的都是不成功的,本文将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实质作简要探讨。 关键字:谎言悖论,悖论,说谎者悖论 一谎言悖论的现象 1引言 大多数人一天要遭遇将近两百个谎言。谎言的无处不在或已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人们说谎的动机至少有九种。概括为进攻性和防御性动机,如为自身谋求优势,保护隐私等。谎言的无处不在引起我的好奇,进而激起我想一探究竟的欲望。然而谎言本身是更倾向于实实在在的知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谎言悖论这种奇奇怪怪的知识。 2对悖论的说明 悖论是英文paradox或antinomy的中译。它来自希腊文的“para”和“doxa”,意思是“难以置信”。从字面上理解,悖论指的是荒谬的理论或者自相矛盾的语句或命题。《中国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悖论”的定义是:“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同时非A蕴涵A,A与自身的否定非等值。”《辞海》对“悖论”的定义是:“一命题B,如果承认B,又推得非B;反之。如果承认非B,又可推得B,则称命题B为——悖论。” 3对谎言悖论的界定 “谎言悖论”的表述形式,是要求断定语句“这句话是谎言”的“真”、“假”。而你只要试图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矛盾怪圈:假如你断定该句为“真”,那便会推出该句是“假”;而倘若你断定该句为“假”,那便会据此推出该剧是“真”。

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数学(理)【含解析】

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数学(理)【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复平面内,复数(2)i i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A. ()1,2 B. ()2,1 C. ()1,2-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复数表示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复数i (2+i )=2i ﹣1,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2.已知集合{|||2}A x x =<,{1,0,1,2,3}B =-,则A B = A. {0,1} B. {0,1,2} C. {1,0,1}- D. {1,0,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 ,得 ,选C.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名师点睛】1.首先要弄清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的意义),是数集还是点集,如集合 , , 三者是不同的. 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特别是互异性,在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以及在含参的集合运算中,常因忽略互异性而出错. 3.数形结合常使集合间的运算更简捷、直观.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 图;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利用数轴;对点集间的运算,则通过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求解,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4.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在未明确说明一个集合非空的情况下,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另外,不可忽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的是( ) A. 1y x =+ B. 2 1y x =- C. 12x y ??= ??? D. 2log y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各选项中函数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进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对于A 选项,函数1y x = +()0,∞+上为增函数; 对于B 选项,函数2 1y x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对于C 选项,函数12x y ??= ??? 在区间()0,∞+上为减函数; 对于D 选项,函数2log y x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性的判断,熟悉一些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是判断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4.函数()256f x x x = -+ ) A. { 2x x ≤或}3x ≥ B. { 3x x ≤-或}2x ≥- C. {} 23x x ≤≤ D. {} 32x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可得出关于x 的不等式,即可解得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详解】由题意可得2560x x -+≥,解得2x ≤或3x ≥. 因此,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 2x x ≤或}3x ≥.

辛普森求积公式

摘要 在工程实验及研究中,实际工作中,变量间未必都有线性关系,如服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疾病疗效与疗程长短的关系;毒物剂量与致死率的关系等常呈曲线关系。曲线拟合是指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来拟合观测数据,并用拟合的曲线方程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可以说,曲线拟合模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本课题着重介绍曲线拟合模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它的基本思想、模型的建立、以及具体应用.为了更好的了解曲线拟合模型,可以将它分为线性与非线性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来解决一些我们日常所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曲线拟合;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最小二乘发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曲线拟合 (2) §1.1 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 (2) §1.1.1 方法思想 (2) §1.1.2几个基本概念 (2) §1.2辛普森算法基本定义及其应用 (4) §1.2.1辛普森求积公式的定义 (4) §1.2.2辛普森求积公式的几何意义 (5) §1.2.3辛普森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及其余项 (5) §1.2.4辛普森公式的应用 (6) 第二章辛普森求积公式的拓展及其应用 (7) §2.1 复化辛普森求积公式 (7) §2.1.1问题的提出 (7) §2.1.2复化辛普森公式及其分析 (7) §2.1.3复化辛普森公式计算流程图 (8) §2.1.4复化辛普森公式的应用 (9) §2.2 变步长辛普森求积公式 (10) §2.2.1变步长辛普森求积公式的导出过程 (10) §2.2.2变步长辛普森求积公式的加速过程 (12) §2.2.3变步长辛普森求积公式的算法流程图 (13) §2.2.4变步长辛普森公式算法程序代码 (14) §2.2.5变步长辛普森求积公式的应用 (14) §2.2.6小结 (14) §2.2.7数值求积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A (17)

震惊:无穷带来的各种悖论-word

震惊:无穷带来的各种悖论 “无穷”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一旦考虑到了无穷,就会出现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本文列举几个最有趣的无穷悖论,大家来体验一次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吧。 芝诺悖论(Zeno'sparadoxes) 芝诺悖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提出的一组悖论。其中的几个悖论还可以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物理学》(Physics)一书中找到。最有名的是以下两个。 阿基里斯与乌龟的悖论(AchillesandthetortoiseParadox):在跑步比赛中,如果跑得最慢的乌龟一开始领先跑得最快的希腊勇士阿基里斯,那么乌龟永远也不会被阿基里斯追上。因为要想追到乌龟,阿基里斯必须先到达乌龟现在的位置;而等阿基里斯到了这个位置之后乌龟已经又前进了一段距离。如此下去,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二分法悖论(DichotomyParadox):运动是不可能的。你要到达终点,必须首先到达全程的1/2处;而要到达1/2处,必须要先到1/4处每当你想到达一个点,总有一个中点需要先到,因此你是永远也到不了终点的。其实,你根本连动都动不了,运动是不可能的。 罗素(BertrandRussell)曾经说过,这组悖论“为从他那时起到现在所创立的几乎所有关于时间、空间以及无限的理

论提供了土壤”。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AlfredNorthWhitehead)这样形容芝诺:“知道芝诺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去否定他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么做是值得的”,可见争议之大。无数热爱思考的人也被这些悖论吸引,试图给这些出人意料的结论以合理的解释。 当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听到芝诺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这个命题时,他开始四处走动,以证明芝诺的荒谬,可他并没有指出命题的证明错在哪里。 亚里士多德对阿基里斯悖论的解释是:当追赶者与被追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时,追赶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小。他说,无限个越来越小的数加起来的和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追上。不过他的解释并不严格,因为我们很容易举出反例:调和级数1+1/2+1/3+1/4+……的每一项都递减,可是它的和却是发散的。 阿基米德(Archimedes)发明了一种类似于几何级数求和的方法,而问题中所需的时间是成倍递减的,正是一个典型的几何级数,所以追上的总时间是一个有限值。这个悖论才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过得去的解释。直到19世纪末,数学家们才为无限过程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形式化的描述。 尽管我们可以用数学方法算出阿基里斯在哪里以及什么时 候追上乌龟,但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些证明依然没有解决悖论提出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芝诺悖论在作家之中非常受

悖论逻辑浅析

悖论逻辑浅析 悖论,是一个与数学、逻辑学等多个学科紧密联系的课题,其成因往往是深刻复杂的,本文通过对悖论进行初步探究,可以使我们对许多数学、逻辑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悖论的成因也正与定义的不明确,或者我们对定义的不理解有关,这些内容都将在本文中加以初步解读。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梳理,用逻辑分析与解读的方式,力争让大家对悖论,尤其是数学悖论有所认识。而在数学的领域中,历史上曾经有过多个重大的悖论课题,如康托尔悖论、最大序数悖论等。这些悖论当时看似动摇了数学的根基,实则让我们在研究悖论的过程中对数学与逻辑、概念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再此,若要浅析悖论问题,首先要对数学上的悖论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其中就要涉及到有限与无限悖论及概率,统计,几何,时间,逻辑等类型的悖论。 本文的学习结果主要为:初步认识到了悖论的成因,以及几种典型的悖论类型,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在对数学逻辑悖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一些数学上的概念、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使我们有一个更清晰的逻辑思维。从而提升自身! 关键词:悖论;康托尔;逻辑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本文研究意义在于:解除一些悖论在学习中给我们带来的疑惑,明确一些数学与逻辑学中的定义,理清思路,使我们逻辑更加清晰、对定义的理解更加明确,从而也对我们所学习的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2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数学、逻辑学两方面的悖论为主,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数学定义等。 1.3 研究思路 对前人提出的悖论,通过明确定义以及理清逻辑思维,对经典的悖论进行 1.4 研究方法 文献法、运算法、讨论法、归谬法等。 1.5 知识准备 研究悖论,首先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涉及到的具体的、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并不是非常多,首先,在数理逻辑悖论的探究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逻辑语言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了解集合论的一些基本定义、统计学中的权重等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