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转型升级

耿海斌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培育产业集群这条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蓬莱市培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蓬莱市已经培植起了烟台中粮、金创集团、国电、蓬建、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北奔重卡、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一些成绩,葡萄酒产业打出了“蓬莱产区”的品牌,旅游产业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称号,造船产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临港工业集群,依托蓬莱港、栾家口港两个一类开放港口,重点发展造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型产业。全市船舶重工产业迎来开门红,上半年600箱集装箱船、8000吨多用途散货船、4000HP拖轮和5800吨成品油轮等各型船舶4艘交付使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利润1.47亿元、税收8307万元,分别增长13.8%、12.9%和12.3%。目前在建各型船舶34艘,年内计划交付各类船18艘;能源产业,国电2×300MW热电机组、东海热电2×24MW热电机组、华润平顶山及徐家集风电场、民和牧业3×1000KW沼气发电机组相继建成发电,年内华润大柳行风电、中电风电等风电场项目将建成投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北方奔驰和山汽改为龙头,建设北方奔驰和山汽改工业园,形成了以重型卡车、改装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已发展到60多家,已形成年产重卡5万辆、改装车2万辆、车桥15万根的能力,全市1-8月份生产重卡14258辆、改装车5736辆、车桥6.3万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86%。

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达67家,中粮长城、君顶酒庄、烟台张裕、天津王朝、华东、香格里拉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葡萄酒企业先后在蓬莱建设企业及配套基地,蓬莱市是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最集中的原料基地和生产所在地。“蓬莱产区”的品牌已经打响,全市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利税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6.8%。

服务业产业集群,突出旅游业龙头地位,以历史悠久的蓬莱海洋文化为基点,依托蓬莱阁、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通过旅游载体、文化、购物、娱乐的配套联动,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博展国际商贸城、阳光海岸假日小镇、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八仙娱乐城等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利群华玺大酒店4月3日举行开业庆典,水城备倭都司府6月29日正式对游客开放,蓬莱旅游度假区内涵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1-8月份共接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4.7%。

二、在产业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产业集成度不高,“低、小、散”问题仍比较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与龙口南山集团、招远玲珑集团和招金集团等大型企业相比,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配套和延伸,专业协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协作配套能力差,部分大企业与本土企业联系相对较少,产业配套和协作主要在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联系和流动较少;产业装备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相当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上差距较大,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低级化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产品很多属于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多数企业对新产品开发、设备工艺改善等投入不足,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以模仿为主、主导技术以引进为主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高度化远远不够,无法承接国际上精度和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

三是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要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仍有赖于必要的要素资源投入。蓬莱市人多地少,土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源制约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多年来,相当部分企业仍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且占用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岸线、港口腹地等资源,制约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上马,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09年全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是30.45%,与邻近县市区相比明显偏低,这与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动漫创意、文化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上还有所欠缺,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等特色行业的潜力有待挖掘。

三、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和建议

总体思路: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培植发展销售收入过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工作重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强化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把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的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造船重工产业依托北沟镇和经济开发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天然港湾和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坚持船舶制造和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加快聚集,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进京鲁造船、渤海造船、浩通造船、巨涛重工、大金重工、斯瑞尔重工等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集装箱船、多用途散货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辅助船、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全回转拖轮、海上吊机、导管架、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优势产品,加快引进大型海洋工程、修造船、中低速船用柴油机、船用齿轮箱、海洋石油天然气钻探设备、大型铸锻件等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船舶及海洋装备企业1家、过30亿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4家;能源产业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推进国电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的建设,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大辛店镇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建设2×300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推进华润、香港中电、国电、国华、华能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依托畜牧养殖资源,推进民和牧业3MW沼气发电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依托光照资源,利用荒山、荒坡等引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常规能源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800MW,风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700MW。

(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北方奔驰、蓬翔汽车两大产业龙头,着力促进重卡、改装车生产规模化,推进属地化配套步伐,重点推进万寿机械、兴华工业、孚瑞克森刹车片、天日聚氨酯、永进传动机械、九星机械、杰信车用空调、星叶汽车座椅等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重卡、改装车、车桥总成、汽车货箱、悬挂总成、制动鼓总成等整车及零部件系列产品,加快引进变速箱、离合器等大部件、大总成及轿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促进整车向高附加值、重型化、多品种方向发展,汽车零部件向专业化、精品化、大批量方向发展,将蓬莱市打造成山东省继济南、青岛之后的第三大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重型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改装车达到3万辆、其他车型1万辆、车桥30万根,零部件生产企业突破150家。

(三)打造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推进葡萄基地标准化、优质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合蓬莱产区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和砧木,优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等品种,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新品种。通过举办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世界七大葡萄海岸高峰论坛等各类大型活动,加强对“蓬莱产区”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蓬莱产区”的认识。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积极发展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以“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等为载体,注重葡萄酒文化的挖掘与普及,引导和支持企业改造生产环境、新上文化项目,推动企业发展由实物生产到文化创意的转型,进一步浓厚葡萄酒文化氛围。以高档酒庄为平台,抢占国内葡萄酒旅游制高点,推动蓬莱产区成为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旅游度假区。争取到2015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到80余家,葡萄酒产量达到25万吨,建设30多个特色突出的精品酒庄,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

(四)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

依托蓬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大旅游业这一领航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蓬旅航线开通和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潮水国际机场,建设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德龙烟铁路蓬莱中间站物流园区和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跟踪落实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加大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引进力度。加快博展商贸城项目建设,完善商贸城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尽快建成北方乃至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抓好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和高档星级酒店宾馆的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抓好水城保护开发、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世嘉游艇与游乐场、阳光海岸假日小镇、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崮山景区、温石汤温泉开发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构建大旅游业格局。争取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建成蓬莱港、栾家口港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5-10家较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

政策建议:

(一)以载体建设推动转型

强化基础平台建设。蓬莱港港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完善已建成的5万吨级泊位及5万吨级航道配套设施,规划建设2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航道,并开展2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的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客运滚装运输业务,规划建设3—5个万吨级滚装泊位和旅游泊位,为承接烟台港客运滚装运输转移和发展大型海上观光旅游船舶搭建平台。尽快恢复蓬莱—大连航线,力争开辟蓬莱—塘沽航线,大力发展客运滚装运输;栾家口港区,依托石油化工、水泥建材、造

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工业,规划建设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安邦油港在已有5万吨原油码头建设的基础上,力争近期建设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同时规划建设1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牟黄路大辛店至龙口段、泊柳国防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做好烟台新机场、龙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北起蓬莱大辛店荣乌高速公路、南至栖霞松山沈海高速公路的高速路连接线工程早日付诸实施。加快推进胶东调水蓬莱段配套工程、北沟峰台110千伏变电站、渤海燃气天然气加气站和调压站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的倒逼机制,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自主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落实好政府各部门在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站在产业前沿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好科技创新“三百工程”等相关政策,选择对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新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手,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和文化产业学院、建文学院、高职等学校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大量需要的“蓝领”技术工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四)多元化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各金融单位加大对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贷款方向上,向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战略合作和公司制改造,走资本运作、跨越发展之路。大力推行股权多元化,积极推进股权转让、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抓好上市资源储备,拓宽上市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鼓励重点企业积极探索信托基金、私募基金、投资银行基金等多元化融资的新途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完善内部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强化要素资源支撑。有关部门按照产业集聚布局的要求,促进有限的土地、岸线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优先将土地资源向成长性好、财政贡献大、产业拉动力强的项

目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开拓开发存量资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岸线的使用和管理,加大控管力度,严禁任何乱占滥用港口、岸线及腹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作者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

山东省轻工业协会文件 鲁轻行管[2008]2号 ------------------------------------------------------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的通知 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各专业协会、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制造业强省以及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部署,2007年,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对一批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了重点培育、推广、宣传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轻工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加快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轻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省轻工业协会决定在全省县(市)、乡(镇)范围内继续开展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现将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查评价内容 产业集群要有一定规模,有较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有龙头企业支撑,有统一质量检测标准和保障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查评价内容详见一、二、三附表。 二、申报办法和程序

由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和各专业协会组织轻工产业区域经济发达、专业特色突出的县(市)、乡(镇),按照考查评价内容要求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省轻工业协会。 凡具备条件的县(市)、乡(镇)政府也可直接向我办申报。审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加电子版。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0日。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 2、省轻工业协会将根据收到的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审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议,确定一批全省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行重点培育、推广和宣传。同时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集群,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和支持。 三、表彰、授牌及宣传 对获得“山东省轻工产业制造业基地或生产名城”称号的县(市)、乡(镇)予以授牌,每个基地可推选3-5家龙头企业,一并授予“ΧΧ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称号,一并进行隆重地表彰和宣传,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为积极有效地将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向国内外进行宣传,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省轻工业协会还将积极地与《大众日报》和《消费时报》等媒体协商,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坚持地方自愿的原则,统一对外宣传,以达到积极高效的宣传目的,促进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与发展。 四、联系方式 综合考查评价协会设在山东省轻工业协会行业管理处。联系 人:朱维平、丁学华、李国芹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143号 邮编:250014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一、关于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区别 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高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类型。其中,开发区属外经贸系统主管,高新区属科技系统主管,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我委主管。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工作开始于2005年,《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明确,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形式,是转移双方按照合作开发协议,由山区或东西两翼地区政府在本地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中,整体或部分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是指特色产业聚集度高、在“三大建设”(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对全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二、关于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申报程序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认定申请由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向省经信委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省经信委会同省推进“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上报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授权省经信委批复。详细申报程序请参阅《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由产业集群所在行政区域的县(市、区)、镇的经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和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同意后报省经信委。地级以上市的产业集群由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省经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集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评,提出建议名单送“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审定。联席会议对建议名单进行综合平衡,择优确定初选名单,经公示后,公布“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名单”,并授予“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称号,颁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牌匾和证书。详细申报程序请参阅《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粤经贸创新〔2007〕106号)。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一、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1、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区域产业集群是由当地市场自发形成的,规模报酬递增产生外部经济,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这种集群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是由地区比较优势、供给和需求结构、文化氛围,甚至是政府政策所引致的,产业集群的区位和模式具有相当的确定性。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诸多原因中,笔者倾向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其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市场自发作用(如竞争),也有禀赋因素(如距离成本),还有非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 2、影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形成阶段受以下因素影响较大: (1)创新时机。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在短期内改变产业布局,

形成产业集群。如果核心产业出现根本性创新,并且创新与区域因素结合,出现产业集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诱发大量的渐进式的技术创新,促进该地区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迸一步刺激创新。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2)产业特征。一个产业能否顺利形成产业集群以及集群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受该产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影响市场容量和销售半径,随着供应链的改变,产品的辐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供应链是可分离的,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专业化协作集聚区;产业技术特征也决定了集群的形态,那些技术工艺难以分离的产业,例如化工、冶金等产业,即使形成集群也大多是大企业集群。 (3)区域环境。企业所在的区位条件、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劳动力素质、集体学习曲线、竞争环境、区域知识技术基础等外部因素对产品成本都有影响。区位优势对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较好的区位条件有助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产品取得竞争优势,加快集聚过程。规范的市场秩序有利于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信用环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网络效益发挥作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等都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如果区域知识库丰富、创新能力强,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创新中心也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在该区域形成集群。 (4)偶然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偶然因素的作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精)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现就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1、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抓实抓好。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扩大开放、服务全局”的发展态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临海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是: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形成6—8个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能参与国内产业分工并处领先地位、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大批能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建立若干个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市场及一批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标准中心和信息中心。二、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 4、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市场培育完善的各种障碍,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5、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从产业体系优化的角度,对广东产业集群困境与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升级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地理区位和工艺传统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成为广东工业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其程度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 一、广东产业集群发展 2008年广东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广东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其中60%左右的产业集群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珠三角地

区有400多个建制镇,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由这一产业集群形成的九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的73%。2007年广东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共123个,已经认定36个示范区,而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75个之多。从集群的规模来看,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91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有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24个。 近年来,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代表、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九大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是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约占四分之一。以专业镇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从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展,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三是一些企业在专业镇的周边落户,产业逐步超出镇域范围。同时出现了跨镇域的分工格局,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扶持,从政策优惠的简单扶持逐步向提供品牌、技术、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转变。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改革开放40周年: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顺义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承担着首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职责。顺义区从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高度,高起点、高站位编制“一区”规划,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一区”建设,努力将“一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顺义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培育了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产业金融三大支柱产业,拥有国航、北汽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基础,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区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5家,上市企业7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9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高位增长;聚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20家,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以上。 顺义“一区”高精尖产业有三大特征: 一是产业基础坚实。形成了以汽车、航空两个千亿级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都市工业、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等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等一批几十亿级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集聚和培育了北汽集团、江河创建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

点骨干企业。 二是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了“一轴、两带、四园、五基地”的高精尖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带动了全区实体经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其中,围绕三大科学城,依托京承高速产业走廊,重点打造北部高技术制造发展带;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沿六环路与京平高速沿线区域,着力打造高技术服务发展带。 三是产业要素齐全。拥有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等7个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以及新三板加速器等9个总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各类人才33.4万人,其中各类工程师以及高技能人才1.4万人,共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10个、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12个。产业链完整,主导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聚集度达到85%,汽车、航空等产业配套的科技中小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上市融资等全产业链体系。 顺义区立足建设“一区”重要使命,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要承载区为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梳理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加大高精尖项目培育引进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区”各项工作开展。 明确产业方向。结合北京市发展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对全区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定了“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

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_以东莞为例

江苏商论2009.2 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 —以东莞为例●谭小平1,林东泓2 (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广东农垦总局,广东广州510632) [关键词]东莞产业集群;区域创新;集群升级;集群竞争力[摘 要]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以区域创新重塑集群竞争力,推动 产业集群顺利升级的思路。剖析了产业环境恶化背景下东莞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三类产业集群风险集中凸现,产业群缺乏持续竞争力,区域制度变革滞后,创新网络互动不足。结合东莞产业集群现状,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互信的社区文化,进行制度创新与加强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的互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09)02-0150-03 一、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出路:区域创新重塑集群竞争力 1、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创新 随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轮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变化。图1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 ,1966)绘制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当产业集群的发展进入第四阶段调整期后,将面临着衰退或重焕生机两种可能,而这取决于区域内产业能否顺利实现创新,完成核心产业的更替。对于产业集群进入调整期后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产业区位转移、开辟新市场、引入新企业、出售非核心业务、产业结构重组等可能是有效的促进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蔡宁等2003),但笔者以为,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问题,唯一的途径在于实施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活动。隋广军等(2004)也认为区域产业从衰退期进入到更新期的关键在于集聚体能否发挥其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产业集群,具有难以模仿的创新优势,与原有集聚优势叠加,形成更突出的集群竞争力。集群竞争力曲线上行,进入集群新一轮生命周期的生成期。因此,东莞有必要在产业调整的关键时刻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利用更有生命力的产品抢占市场,提升集群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集群生成期,实现产业集群的顺利升级。 二、东莞产业集群升级困境 东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性,很大程度上是外部成熟产业集体迁入的结果,这种群移式产业集群具有先天不足性和脆弱性。当前宏观环境波动,产业环境恶化的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资问题、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让相当数量的集群内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很多企业出现负利润而不得不关闭或转移。据报道,2008年1月至5月期间,东莞市关停、转移外资企业405家,上升36.4%,新增外资项目减少,企业非正常关闭现象增多。①而个别企业的倒闭拖累关联企业,通过产业网络发生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大了产业集群的风险。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制鞋业、毛纺织业、家具业、玩具业受到的 图1产业集群竞争力曲线 ①信息来源:金融界财经频道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7726204.html, 150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培育中的几个误区

产业集群培育中的几个误区 摘要: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然而在地方政府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认识上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如用政府行为替代市场机制、集群发展目标不切合当地实际,以及混淆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等。文章在分析这些认识误区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培育认识误区 中图分类号:F2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47-01 189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产业区概念,描述产业集聚现象。然而产业集聚现象真正得到普遍关注,却是在100年以后。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国家竞争优势》,将产业集聚现象命名为“产业集群”指出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是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此后,产业集群便被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工具而被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频 繁使用。无疑,产业集群确实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即小规模企业在独立分布状态下不能获得的规模经济利益,在产业集群这种组合状态中实现了。这种规模

经济优势成为集群成长和资源进一步集聚的动力。低成本吸引资源向该区域集中,从而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和集群学习效应。产业集群的成员企业相互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且生存于同一区域空间之内,竞争必然较独立分布的企业要激烈,在该区域内形成一个竞争“高压区”。同一区域内的高强度竞争促使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同时,集群形成技术、信息共享优势,相互间信息、技术等资源传递速度加快,群体学习效应提升,也是集群效率较之群外企业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各级官员将其视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法宝也就不足为奇了。从2000年开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掀起了如火如荼的产业集群创造运动。然而,在这场产业集群培育活动中,也反映出部分领导对产业集群认识存在以下误区。 一、政府可以“创造”产业集群 印度加尔各答地区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使不少地方政府产生这样的认识:政府可以“创造”产业集群。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永远是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分析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分析 运用产品内分工理论,特别是模块化分工及其组织机制,分析江苏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为江苏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服务。 标签:产业集群;产品内分工;模块化;转型升级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产业集群抓住历史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江苏省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承接外国公司“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集群组织内部“自稔性”风险突出,创新动力不足,多年来一直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因此,分析江苏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探索集群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是摆在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2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的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度较高。江苏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集聚效应明显。即江苏省的产业集群主要为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等)、机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塑料制品等)、冶金(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和部分接包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中,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如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主要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苏州的丝绸、亚麻生产集群,常州灯心绒、牛仔布生产集群等;医药、化工等行业则是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其产值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如医药行业主要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和扬子江药业集团,石化行业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为主。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机械制造业有比较完整的价值链,如南通是纺织基地,主要提供初级加工品,常州为牛仔布的生产基地,提供中间产品,而无锡是服装加工基地,生产出最终产品,且这些传统行业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域集中度较高,行业集中度较低;石化、冶金等传统重工业则主要为大型企业,地理分布较分散,但是集中度相对较高;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负责零部件加工,属于接包型企业,处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价值链低端,没有完整的价值链。 3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主要问题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较发达,即产业组织的空间结构较集中,但是江苏省的产业集群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