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AVTEX系统概述

NAVTEX系统概述

NAVTEX系统概述
NAVTEX系统概述

NA VTEX系统概述

NAVTEX系统是为海上航行的船舶播发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它紧急信息的专用广播系统;是全球航行警告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World-Wide Navigational Warning Service,简称WWNWS)。

NAVTEX系统使用的专用频率是518KHz,采用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的FEC方式,向沿海航行的船舶播发海上安全信息。海上航行船舶按GMDSS设备的配备要求,都安装了NAVTEX接收机,自动接收并打印播发的海上安全信息。

NAVTEX系统由陆上MSI提供部门、NAVTEX播发台和船上NAVTEX接收机组成,见图12-1-1。

NAVTEX概念图

NAVTEX系统的特点:

1.采用分区、分时方式在同一个频率上播发海上安全信息,以避免相互干扰。

2.限制发射功率,白天最大发射功率为500W,晚上降至150~200W,覆盖的

范围为400海里。

3.NAVTEX 接收机对播发台和播发信息有选择功能。同时,对于播发的航行

警告、气象警告和搜救信息不可拒收,从而保证了海上重要信息的接收。

4.设备小型化,操作简单,自动接收,自动打印。

全世界划分16个航行警告区,每区设若干个播发台,每台指配一个字母。每个航行警告区最多可设24个台,按序指配一个A到X字母(由IMO有关机构分配),见图12-2-2-1。按如此顺序指配NAVTEX播发台字母,可避免不同区的NAVTEX播发台的干扰。每个NAVTEX播发区的播发台识别可在《无线电信号书第三卷》中NAVTEX部分的图表中查找。

我国海域位于世界航行警告第十一区。我国大陆NAVTEX播发台有六个,分别是香港[L]、三亚[M]、广州[N]、福州[O]、上海[Q]、大连[R]。广州台负责台湾以南中国海域的安全信息播发;上海台负责台湾以北中国海域;大连台负责渤海、黄海海域。

航行警告区

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

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 一、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实施,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也在趋于完善。在输煤过程中,安全操作已成为公司职工必须遵守的重要章程,也就是说,安全意识已被企业和职工共同关注,摒弃了过去被动约束下的安全操作现象。当前,企业视安全为质量、为效益,把安全学、习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必须课。但是,我们应该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输煤系统的安全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如输煤过程粉尘以及煤粉泄漏,还有火灾和爆炸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将直接操作者或者相关的工序的工作的人员的安全纳入到了危险的系数中,随时都会受到事故的危害和影响。一旦事故产生,对企业对工作人员造成的损害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做好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是在为安全生产做铺垫,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保障企业职工人身安全的核心要务。 二、输煤系统概述存在的安全隐患 2.1输煤系统概述 沙洲发电厂为大型火力发电厂,现电厂容量为2×600MW并留有扩建余地。一期工程建设2*600MW超临界机组,燃用神府东胜与山西晋北混煤,用火车运至河北黄骅港然后转海运,入长江航运至电厂码头。一期工程2*600MW每小时耗煤520吨,按设计每天20小时满负荷运转,日耗煤量10400吨,按设计每年5500小时满负荷运转

年耗煤量为286万吨。输煤系统由卸煤、上煤、配煤和贮煤等四个部分组成。同时整个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采用程控和就地控制,卸船机和斗轮堆取料机具有相对独立的控制操作功能,但与程控室有足够的信息交换。 2.2输煤系统的安全隐患: (1)在系统的卸煤部分,采用的是一个长275米,宽28米,最大容纳5万吨海轮的码头建构模式。并配备了两台上海港机厂制造的出力为1600t/h的卸船机。并通过15条皮带通过不同的运行方式连接上煤和配煤工序。在此过程中,卸船机的机械安全性能成为影响此工序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卸船机的出力比较大,在长期的满负荷的运转环境下,加上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卸船机的悬臂断折以及出轨的事件发生,造成巨大的设备损害以及人员伤亡等。 (2)输煤系统在输煤过程中同时完成碎煤、除铁、称量和取样等工作,并相应配备各种设备。配煤部分为系统的末端,按运行要求将煤配入锅炉的原煤仓,采用电动双侧犁煤器作为配料机械。贮煤部分为系统的缓冲环节,设四个煤场,贮煤量约为20万吨。此过程很容易出现粉尘以及煤粉泄漏的情况,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输煤系统的操作人员以及相关工序的人员,长期在这样的高损害性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肺尘病”。同时这种煤的粉尘密度达到一定量时,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火灾爆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轻则会影响到正常的输煤的运行,重则给电厂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一个记录 (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 有:、、和面向对象模型。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解: 字段(数据项) 6. 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 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 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7.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就是一个由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其中行对应( B )。 A. 属性 B. 记录 C. 关系 D. 主键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C )。 A. 一个二维表 B. 一个数据库

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

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管 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燃料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 一、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实施,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也在趋于完善。在输煤过程中,安全操作已成为公司职工必须遵守的重要章程,也就是说,安全意识已被企业和职工共同关注,摒弃了过去被动约束下的安全操作现象。当前,企业视安全为质量、为效益,把安全学、习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必须课。但是,我们应该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输煤系统的安全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如输煤过程粉尘以及煤粉泄漏,还有火灾和爆炸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将直接操作者或者相关的工序的工作的人员的安全纳入到了危险的系数中,随时都会受到事故的危害和影响。一旦事故产生,对企业对工作人员造成的损害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做好输煤系统的安全管理,是在为安全生产做铺垫,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保障企业职工人身安全的核心要务。 二、输煤系统概述存在的安全隐患 2.1输煤系统概述 沙洲发电厂为大型火力发电厂,现电厂容量为2×600MW并留有扩建余地。一期工程建设2*600MW超临界机组,燃用神府东胜与山西晋北混煤,用火车运至河北黄骅港然后转海运,入长江航运至电厂码头。一期工程2*600MW每小时耗煤520吨,按设计每天20小时满负荷运转,日耗煤量10400吨,按设计每年5500小时满负荷运转年耗煤量为286万吨。输煤系统由卸煤、上煤、配煤和贮煤等四个部分组成。同时整个输煤系

统的工艺流程采用程控和就地控制,卸船机和斗轮堆取料机具有相对独立的控制操作功能,但与程控室有足够的信息交换。 2.2输煤系统的安全隐患: (1)在系统的卸煤部分,采用的是一个长275米,宽28米,最大容纳5万吨海轮的码头建构模式。并配备了两台上海港机厂制造的出力为1600t/h的卸船机。并通过15条皮带通过不同的运行方式连接上煤和配煤工序。在此过程中,卸船机的机械安全性能成为影响此工序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卸船机的出力比较大,在长期的满负荷的运转环境下,加上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卸船机的悬臂断折以及出轨的事件发生,造成巨大的设备损害以及人员伤亡等。 (2)输煤系统在输煤过程中同时完成碎煤、除铁、称量和取样等工作,并相应配备各种设备。配煤部分为系统的末端,按运行要求将煤配入锅炉的原煤仓,采用电动双侧犁煤器作为配料机械。贮煤部分为系统的缓冲环节,设四个煤场,贮煤量约为20万吨。此过程很容易出现粉尘以及煤粉泄漏的情况,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输煤系统的操作人员以及相关工序的人员,长期在这样的高损害性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肺尘病”。同时这种煤的粉尘密度达到一定量时,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火灾爆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轻则会影响到正常的输煤的运行,重则给电厂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此外,输煤系统在各个环节都是连续进行的,各环节的各种因素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整个工序的每个环节

(完整版)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详细概括

第一章: 1. 什么是操作系统?OS的基本特性是?主要功能是什么 OS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方程用户的功能的集合。特性是: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并发和共享。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2. 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作用是: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扩充机器 3. 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的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系统。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调入作业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4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终端功能,只有有中断功能才能并发。 5. 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有交互性的一般是分时操作系用,成批处理无交互性是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实时控制或实时信息服务的是实时操作系统,对于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如计算机之间无主次之分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因为网络一般有客户-服务器之分。 6. 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按照截止时间可以分为1硬实时任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2软实时任务(不太严格要求截止时间) 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用户接口、程序接口。 用户接口又分为: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8. 理解并发和并行?并行(同一时刻)并发(同一时间间隔) 9.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 ?无结构操作系统,又称为整体系统结构,结构混乱难以一节,调试困难,难以维护 2?模块化os结构,将os按功能划分为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是os容易设计,维护, 增强os的可适应性,加速开发工程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次实现,每层都仅使用它的底层所提供的功能 4. 微内核os结构,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将它们当做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来实现,剩下的部分是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内核,便于扩张操作系统,拥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第二章: 1 ?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为实现特殊目标或解决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特点: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 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P35图2-2 前趋图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 ,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ISO软件工程模板概要设计说明书

ISO软件工程模板概要设计说明书 摘要 大伙儿在平常的系统开发中需要编写一些文档模板,这此将我收集整理的ISO软件工程模板标准贴出,供大伙儿参考。(2002-07-22 18:06:09) By 风过留枫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要紧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包括] 2.1.1系统功能 2.1.2系统性能 2.1.2.1精度 2.1.2.2时刻特性要求

2.1.2.4可靠性 2.1.2.5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治理能力要求 2.1.5故障处理要求 2.1.6其他专门要求 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的规定。] 2.2.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2.2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1 2.2.3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2.2.4操纵 [说明操纵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操纵信号,并说明这些操纵信号的来源。] 2.3差不多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差不多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2.4结构 [给出系统结构总体框图(包括软件、硬件结构框图),说明本系统的各模块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模块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模块之间的操纵与被操纵关系。] 2.5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模块的分配关系。] [系统模块1][系统模块2][……][系统模块m] [功能需求1]√

数据库系统综合概论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 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

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 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2 】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有许多数据是相同的,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由于是各部门均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和应用程序,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相同数据重复存储,而且在修改时,常常需要同时修改三个文件中的数据项,如修改学生年龄,此外若需要增加一个描述学生的数据项,如通讯地址,那么所有的应用程序就必须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除此之外,采用文件系统来帮助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在数据的安全和保密等方面,也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 】数据库管理阶段 1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文件系统的过程中,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人们逐步研究和发展了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即在数据在统一控制之下,为尽可能多的应用和用户服务,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结构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相互间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等。与以往前数据管理方法和技术相比,利用数

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目前,在许多汽车发动机上都装用了电子操纵汽油喷射系 统。它以一个电子操纵装置(又称电脑或ECU )为操纵中心,利 用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的传感器,测得发动机的各种参数,按 照预先设置的程序,精确地计量进入气缸的空气量,通过操纵喷 油器精确地操纵喷油量,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 度的混合气,以求得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提高汽车 的使用性能。 第一节 汽油喷射概论 随着电子装置在汽车内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操纵汽油喷射 系统的优点已日渐明显,同时随着时刻的推移,采纳电子操纵汽 油喷射系统的汽车将取代化油器式汽车。 一、化油器供油系统和汽油喷射 (-)阻碍汽油机性能的要紧因素 1.压缩比对发动机性能的阻碍 汽油机是按奥托循环即等容循环工作的,等容理论循环的热 效率公式为: 111--=k t εη

式中:ε——压缩比; k——气体的比热。 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循环热效率增大。一般压缩比在10以下时,增大一个压缩比单位,热效率大致可提高2%。 发动机压缩比提高的同时.还可使功率略有增加,并使混合气成分的可用范围加宽。其缺点是发动机要求使用辛烷值高的汽油,否则易产生爆震。因而发动机的压缩比不能无限提高。 2.空燃比对发动机性能的阻碍 1kg汽油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约为 14.7 kg,此为理论空气量。在汽车的实际运行中,发动机要在各种工况下燃烧,实际燃烧的空气量不一定是理论空气量,它与发动机的结构和使用工况紧密相关。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λ。 λ>1的混合气称为稀混合气,λ<1的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 混合气成分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的性能都有重大阻碍。图1-1为火焰温度T f、输出功率N e与燃油消耗率g e随空燃比的变化

操作系统概述

1.操作系统概述 1.1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与硬件交互的接口,为运行中的程序动态地分配可共享的系统资源,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内存、进程及外设的管理和调度。相邻层次间的接口不断改变:一方面,原来由操作系统负责的部分功能被迁移到硬件中;另一方面,一些与应用程序解决的问题无关的程序化函数也被加入操作系统中。 1.2相关观点 1.2.1资源管理者 最经典的观点认为操作系统是资源管理者( resource manager)。从这个观点来看,操作系统负责系统的硬件。在这个角色中,操作系统接收来自应用程序对资源访问的请求,其可以授权访问或拒绝访问。当授予分配请求时,它必须谨慎地分配资源,使程序间不能相互干扰。 1.2.2服务提供者 我们可以想象,资源管理者的观点代表了系统拥有者需要确保资源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的程序员的观点来分析操作系统。从这个角来看,需要操作系统提供丰富的服务,使应用程序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并且应用程序特别希望,访问I/设备、分配内存等许多细节都由操作系统完成。当我们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考虑操作系统时,经常说程序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on)。 1.2.3虚拟机 最后一个观点是我们将操作系统作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进行分析。之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操作系统,是因为我们将操作系统作为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接口。通过想象应用程序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之上,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基本思想。在硬件简单而特性很少的计算机与硬件复杂而又特性很多的计算机之间,如果对这两种类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相同的特征,那么应用程序无法对两者进行区分。换言之,对应用程序而言,其就是运行在硬件和操作系统结合的“计算机”之上,我们称之为虚拟机操作系统( virtual machine operating system) 2.操作系统的功能2.1进程与线程 进程:在进程模型中,计算机上所有可运行的软件,通常也包括操作系统,被组织成若干

任务1报表系统概述及利用报表实用模板生成报表

项目五报表系统处理 任务5.1报表系统概述及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理论目标: 掌握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 掌握报表系统的操作流程 掌握报表系统的基本概念 任务目标: 熟练地启用报表系统 熟练地掌握报表模板的使用修改以及报表生成等操作方法 熟练地引入、备份账套 一、报表系统的功能 利用UFO报表系统既能编制对外报表,又可编制各种部报表。UFO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提供各行业报表模板,文件管理功能,格式设计功能,公式设计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图表功能,打印功能,二次开发功能。 报表模板、格式管理、数据处理、打印是常用到的最主要功能。可以自行设计报表格式,也可以根据报表系统提供的报表模板自动生成报表格式。还可以将报表结果另存为Excel,使用Excel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一)功能概述 1、文件管理功能 UFO提供了各类文件管理功能,除能完成一般的文件管理外,UFO的数据文件还能够转化为不同的文件格式,例如文本文件、MDB文件、XLS文件等。此外,通过UFO提供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可以实现和其他流行财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2、格式设计功能 UFO提供的格式设计功能,可以设置报表尺寸、组合单元、画表格线、调整行高列宽、设置字体和颜色、设置显示比例等。同时,UFO还置了11种套用格式和33个行业的标准财务报表模板,包括最新的现金流量表,方便了用户标准报表的制作。对于用户单位部常用的管理报表,UFO还提供了自定义模板功能。 3、公式设计功能 UFO提供了绝对单元公式和相对单元公式,可以方便、迅速地定义计算公式、审核公式及舍位平衡公式;UFO还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函数,在系统向导的引导下可轻松地从用友账务及其他子系统中提取数据,生成财务报表。 4、数据处理功能 UFO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固定的格式管理大量数据不同的表页,并在每表页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此外,还提供了表页的排序、查询、审核、舍位平衡及汇总功能。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

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

基于PLC控制的锅炉自动输煤系统设计..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以锅炉的自动输煤系统为研究对象,自动输煤系统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在锅炉输煤过程中只能使用人力的现状,也解决了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论文首先简述了锅炉概况,对自动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设计,然后对输入输出点进行分配,设计了主电路,对PLC进行分析选择,最后画出梯形图。通过对原有锅炉输煤系统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PLC 控制系统选用日本三菱F1-30MR型PLC,通过硬件选取,软件调试,实现整体控制系统结构合理,运转良好的目的。个机械之间均涉及安全连锁保护控制共嫩:系统的输煤电机启停有严格控制顺序,彼此间有相应的联锁互动关系,当启停某台输煤系统设备时。从该设备下面流程的最终输煤设备开始向上逐级启用,最后才能使该台设备启动;当停止某台输煤设备或某台设备故障时,从该设备上面流程的源头给煤设备开始向下逐级停机,左后才能使该台设备停止。这样就保证了上煤传输的正常运行在线控制煤流量,避免了皮带上煤的堆积,也保护了皮带。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布局合理,工作可靠,操作,维护方便,工作良好。用PLC 输煤程控系统。用PLC来对锅炉输煤系统进行控制。锅炉输煤系统,是指从卸煤开始,一直到将合格的煤块送到煤仓的整个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卸煤生产线、煤场、输煤系统、破碎与筛分、配煤系统以及一些辅助生产环节。本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输煤系统部分,即煤块从给煤机传输到原煤仓的过程。采用了顺序控制的方法。不但实现了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因此PLC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引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PLC;自动输煤系统;煤料自动控制

调节、保安、油系统概述

调节、保安、油系统概述 (仅供参考) 一、供油系统 机组的供油系统由四台油泵组成,它们是: 由汽机主轴直接驱动的离心式主油泵; 由交流电动机驱动的高压交流油泵; 由交流电动机驱动的交流润滑油泵; 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直流润滑油泵。 机组正常运行时,仅由汽机主轴直接带动的离心式主油泵提供油源(额定转速3000r/min 时,油泵压增1.57,流量为3.0m3/min),供润滑系统和调节保安系统各部套用油。供油分配情况汇总如下: 1. 向两级并联的注油器提供压力油,注油器Ⅰ出口油压为0.10-0.15MPa,向主油泵进口供油,而注油器Ⅱ的出口油压为0.22MPa,经冷油器,滤油器后供给润滑油系统。在Ⅱ注油器出口装一逆止阀,以防止润滑油泵启动后油返回Ⅱ注油器入口。 2为了机组在盘车时减少转子的转动力矩和避免轴瓦磨损,使盘车时转子稳定转动,在润滑油系统上分出一支路作为顶轴油系统,顶轴油泵两台(一备一用)。 3 进入危急遮断及复位装置,产生安全油以及就地手动复位时产生复位油,控制保安部套复位。 4 向复位电磁阀提供压力油,电磁阀动作时,产生复位油,控制保安部套复位。 5 向喷油试验装置提供压力油,喷油试验时先产生试验注油使危急遮断器动作,再产生复位油使危急遮断油门复位。 6 作为三个调门油动机的动力油,控制油缸活塞移动。 7 作为油源,向主汽门提供压力油,产生控制主汽门油动机的控制油压。 8 作为油源,向DDV伺服控制阀块提供压力油,产生控制高压油动机和抽汽油动机的控制油压。 9 作为油源,向AST电磁阀和OPC电磁阀提供压力油。 机组启动时应先开低压润滑交流油泵,以便在低压的情况下驱除油管道及各部件中的空气。然后再开启高压交流油泵,进行调节保安系统的试验调整和机组的启动。在汽轮机起动过程中,由高压交流电动油泵供给调节保安系统和通过注油器供给各轴承润滑用油。为了防止压力油经主油泵泄走,在主油泵出口装有逆止阀。同时还装有主油泵启动排油阀,以使主

操作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第1部分操作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脱机输入/输出 具体的输入/输出不需要在主计算机上进行的方式也称“脱机输入/输出” 批处理 作业是由操作系统成批地进行处理,操作系统能自动地从输入池读入下一个作业,并予以运行和输出,如此直到整批作业全部处理完毕。 SPOOLING 由操作系统将磁盘模拟为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方式称为SPOOLING(Simultaneous Periph eral Operating On Line),即“并行的外部设备操作联机”,也称“假脱机”。SPOOLING系统是以磁盘为几乎无限巨大的缓冲区来解决低速的I/O设备与高速的CPU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分时系统 为了降低交互式系统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的比率,系统通过多台终端同时向很多用户提供运行环境,这种分时系统就能以合理的成本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计算机的方便。 多路性 一台主机可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终端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共享系统的硬软件资源。 交互性 用户能与系统进行对话。在一个多步骤作业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能通过键盘等设备输入数据或命令,系统获得用户的输入后做出响应,显示执行的状况或结果。 实时操作系统 是一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输入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响应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可具有多个CPU或处理机。一般用微处理器构成阵列系统,其运算速度可以达到上万亿次,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一种多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可以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不同的软硬件资源,并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具有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分布式系统具有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它可以把一个大任务划分成很多可以并行执行的子任务,并按一定的调度策略将它们动态地分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并控制管理各个计算机的资源分配、运行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协调任务的并行执行。以上所有的管理工作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指用数据通信系统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群和各种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的集合,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特别是软件和信息共享。

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系统概要设计报告 版本<1.1> [注:以下提供的模板用于*******有限公司CMMI标准的模版。其中用尖括号括起来并以蓝色显示的文本,它们用于向作者提供指导,在发布此文档之前应该将其删除。] [要定制Microsoft Word 中的自动字段(选中时显示灰色背景),请选择“文件>属性”,然后将标题、主题、作者和公司等字段替换为此文档的相应信息。关闭该对话框后,通过选择“编辑>全选(或Ctrl-A)并按F9,或只是在字段上单击并按F9,可以在整个文档中更新自动字段。对于页眉和页脚,这一操作必须单独进行。按Alt-F9,将在显示字段名称和字段内容之间切换。有关字段处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Word 帮助。]

文档信息及版本历史 版权信息 本文件内容由【上海*****(集团)有限公司EPG】负责解释本文件的版权属于【上海*****(集团)有限公司】和 【XXXXXXX此处写用户单位名称】 任何形式的散发都必须先得到本文档版本所属单位的许可

【目录】 1 概述 (4) 1.1 编写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读者对象 (4) 1.4 术语和缩写 (4) 1.5 参考资料 (5) 2 设计概述 (5) 2.1 设计约束 (5) 2.2 设计策略 (5) 2.3 技术实现 (5) 3 系统概述 (6) 4 系统总体架构 (6) 4.1 平台架构 (6) 4.2 功能架构 (6) 5 模块1 (7) 5.1 模块结构 (7) 5.2 子模块1 (7) 5.3 子模块2 (7) 6 模块2 (7) 6.1 模块结构 (7) 6.2 子模块1 (8) 6.3 子模块2 (8) 7 运行环境 (8) 7.1 软件平台 (8) 7.2 硬件平台 (8) 8 接口设计 (8) 9 系统备份设计 (8) 10 系统容错设计 (9) 11 设计约定 (9) 12 待解决问题 (9)

系统概要设计模板

XX项目 信息系统概要设计(版本号) XXX单位/部门 XXXX年X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1概述 (1) 1.1编写目的 (1) 1.2术语与定义 (1) 1.3参考资料 (1) 2标准和规范 (1) 2.1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1) 2.2拟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2) 3系统总体框架 (2) 3.1项目概览 (2) 3.2总体设计原则 (2) 3.3总体技术路线 (2) 3.4架构遵从 (3) 4业务能力视图 (5) 4.1业务目标 (5) 4.2组织单元 (5) 4.3岗位 (5) 4.4业务流程 (5) 4.5业务活动 (5) 4.6业务信息 (5) 5功能视图 (5) 5.1角色定义 (5) 5.2功能视图 (5) 5.3功能清单 (6) 5.4非功能性设计 (6) 6系统数据视图 (6) 6.1概念数据模型 (6) 6.2逻辑数据模型 (6) 6.3数据分类 (6) 6.4数据流转 (6) 6.5数据存储与分布 (7) 7系统组件视图 (7) 7.1系统逻辑分层 (7) 7.2组件关联设计 (7) 7.3组件时序设计 (7) 7.4功能组件设计 (7) 7.5接口组件设计 (8) 7.6公共组件设计 (8) 8系统集成视图 (9)

8.1总体集成 (9) 8.2集成场景 (9) 8.3集成设计 (9) 9系统逻辑部署视图 (10) 9.1部署单元设计 (10) 9.2部署节点设计 (10) 10系统物理部署视图 (10) 10.1部署拓扑 (10) 10.2容量规划 (10) 10.3硬件环境设计 (10) 10.4软件环境设计 (11) 11系统灾备视图 (11) 11.1关键技术选择 (11) 11.2灾备策略设计 (11) 11.3灾备架构设计 (11) 11.4灾备设备配置 (12) 12系统安全视图 (12) 12.1总体安全视图 (12) 12.2应用安全 (12) 12.2数据安全 (12) 12.3主机安全 (12) 12.4网络安全 (12) 12.5终端安全 (12) 12.6其他 (13) 13系统交互视图 (13) 13.1界面框架设计 (13) 13.2系统控件选择 (13) 14附录 (13) 14.1系统组件视图 (13) 14.2逻辑数据实体分项定义 (14) 14.3系统安全设计子方案 (14)

油系统简介

油系统简介 第一节油系统概况 本机组润滑油系统采用集装方式。且采用套装油管路集装供油系统,具有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系统主要由主油箱、主油泵、射油器、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油泵、2台100%容量的板式换热冷油器、切换阀、油烟分离器、排烟风机、顶轴油泵、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双座逆止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及连接管道、监视仪表和进油管上的活动滤网等设备构成。该系统还作为发电机密封油的辅助供油系统。 本机组调节保安用的动力油采用高压抗燃油,不设置高压启动油泵,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当汽轮机转速尚未达3000r/min时,主油泵不能工作,此时润滑油系统由交流润滑油泵供给。当汽轮机冲转至3000r/min后,交流润滑油泵停运做备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射油器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保安部套提供压力油。向顶轴装置油泵提供充足的油源。系统工质为L—TSA32#汽轮机油。 主要设备参数 本系统采用套装油管路,套装油管路是汽轮机供油及回油的组合式油管路,主要由管道接头、套管、弯管组、分叉套管等组成。它将高压油管路布置在低压回油管内,各种压力油从集装油箱输送到轴承箱及其它用油设备或系统,另一方面将轴承回油、其它用油设备或系统的排油输送回集装油箱。套装油管路的结构为一根大管径内套装若干根小管道,小管道输送高压油、润滑油、主油泵吸入油,大、小管道之间则作为回油管道。发电机的回油先经过油氢分离器分离出氢气以后再进入回油套管。因此,既能防止高压油泄漏,增加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又能减少管道所占的空间,使管道布置简单、整齐。即使压力油泄漏,也不会使油喷射到主机部件引起火灾。 套装油管路分为两路:一路去前轴承箱的套装油管路,另一路去后轴承箱及电机轴承的套装油管路。另外,顶轴油管也采用套装油管路结构,各顶轴油管均套入大管内、分别接到各轴承箱。套装油管路中的小管道采用不交叉的排置结构,增加了套装油管的安全可靠性,保证 了套装油管路的制造质量,且便于安装。 第二节供油系统的运行 1.启动运行工况

操作系统概论

操作系统概论 1.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系统包 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 2.操作系统三种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3.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管理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送。 4.操作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处理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5.进程:一个进程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程序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是一个静态实体。进程是 一个动态实体,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个进程可以对应很多程序。进程三种基本状态:运行、就绪、等待态。 6.进程控制块包含四类信息:①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一个进程包括进程名。②说明信息:用于说明进程 情况,包括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和数据存放位置。③现场信息:用于保留进程存放在cup中的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④管理信息:用于进程调度包括进程优先数队列指针。 7.中断:由于某些时间的出现,中止现行进程的运行,而转去处理出现的事件内,待适当的时候让被中 止的进程继续运行,这个过程就是中断。 8.中断处理程序: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是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 9.中断响应:通常在cup执行完一条指令后,硬件的中断装置立即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若有则暂停 运行进程的运行而让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cpu. 10.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和固定分区存储管理都为静态重定位。 11.移动的条件:移动一道作业时,应先判定它是否在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若是则暂不能移动该作业必 须等待信息交换结束后才可移动。 12.快表:把存放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的部分页表称为快表 13.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对分页式存储器实现虚拟存储器只需将作业的全部信息作为副本存放在磁盘上, 作业呗调度投入到运行时,至少把作业的第一页信息装入主存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访问到不在主存储器中的页时,再把它们装入 14.逻辑文件类型: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15.文件存储结构: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存取方式:顺序存取、随机存取。 16.文件安全性包括:文件保护和保密 17.读一个文件一次调用:打开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写一个文件:建立文件、写文件、关闭文件。用 户可调用删除操作要求删除一个有权删除的文件但删除一个文件前应先关闭 18.传输一次信息传输操作所花的时间有三部分:①寻找时间:把移动臂移到指定的柱面所花的时间,机 械操作,花费时间较长。②延迟时间:等待指定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位置下所花时间。这个与扇区的位置有关。③传送时间:指定的磁头把磁道上的信息读到主存或把主存的信息写到磁道上所花的时间。 19.缓冲技术:操作系统中利用缓冲区来缓解处理与外围设备之间工作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而采用的技术, 包括:单缓冲技术、双缓冲技术和缓冲池技术。 20.操作系统中实现联机同时外围设备操作功能部分也称为斯普令系统,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预输入程序 (2)井管理程序(3)缓输出程序 21.进程的互斥与同步(1)进程的互斥:指当有若干个进程都要使用一个公共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只允 许一个进程去使用该资源,其他要使用它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该资源的占用者释放了该资源(2)进程的同步:指在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当一个进程没有得到另一个进程的消息时应等待,直到消息到达才被唤醒 22.通信原语 Send(N,M) 把信件M送到指定的信箱N中. Receive(N,Z) 从指定信箱N取出一封信,存 到指定的地址Z中

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模板)

xx平台 系统概要设计 版本<1.0>

文档信息及版本历史 版权信息 本文件内容由【xx公司】负责解释 本文件的版权属于【xx公司】 任何形式的散发都必须先得到本文档版本所属单位的许可

【目录】 1概述 (4) 1.1编写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读者对象 (4) 1.4术语和缩写 (4) 1.5参考资料 (4) 2设计概述 (5) 2.1设计约束 (5) 2.2设计策略 (5) 2.3技术实现 (5) 3系统概述 (5) 4系统总体结构 (6) 4.1物理结构 (6) 4.2逻辑结构 (6) 5短息服务器 (7) 5.1短信发送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短信接收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订阅流程(短信方式) (7) 5.4取消订阅流程(短信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6医疗短信平台WEB系统.. (8) 6.1医院注册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后台管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订阅/取消订阅流程(WEB方式) (9) 7运行环境 (9) 7.1软件平台 (9) 7.2硬件平台 (9) 8系统备份设计 (10) 9系统容错设计 (10) 10设计约定 (10) 11待解决问题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