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3

曾德慧3

3

 姜凤岐 范志平 杜晓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

【摘要】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

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还对国际上一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健康实践作了介绍,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作者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学必然为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希望.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诊断 维护 恢复 经营管理 持续发展

E 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 an.Zeng Dehui ,Jiang Fengqi ,Fan Zhiping and Du Xiaojun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 henyang 110015).2Chin.J.A ppl.Ecol.,1999,10(6):751~756.

Ecosystem health is a new integrative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uthors introduce the origin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ecosystem health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an.The authors also introduce some famous practices on ecosystem health around world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hat it should be urgent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cosystem health in China.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ecosystem health could provide new hop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 ey w ords Ecosystem health ,Diagnosis ,Maintenance ,Restoratio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670604和39800117)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7-01-06). 33通讯联系人. 1999-09-07收稿,1999-09-23接受.

1 引 言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已存在约46亿年.人类作为地球上一种生物,出现在地球上有200~3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文明史只有短短的6000~7000年.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被加速推进,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口激增,全球性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衰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酸雨、环境污染等)越来越严重,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大减弱,人们担心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否“生病”?是的,我们的地球是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斗争2共存的历史,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力求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也在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到1992年的20年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150余次各种会议研究对

策,各国政府和众多的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现在是修复地球的时候了! 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学家也肩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使命,生态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和交叉领域.其中,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是新近引起深入探讨的一个新的领域,也是当今生态学最具活力的一个前沿.1999年8月“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大会”在美国召开.这是在本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大会.带着

应用生态学报 1999年12月 第10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1999,10(6)∶751~756

新的希望,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千年纪元.

2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

2.1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

健康概念来源于医学.最初它主要用于人体,后来逐渐用于动植物.随后又出现了公众健康(public health或population health).在出现严重环境污染而影响到人体健康后,这一概念又应用到环境学和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出现了环境健康学和环境医学.如成立于1966年的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主要从事与环境相关的(人类)疾病研究.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提出只有10余年的历史[15,22].从生态学角度看,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初.1941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Aldo Leopold[11]首先定义了土地健康(Land health),并使用了“土地疾病”(land sickness)这一术语来描绘土地功能紊乱(dysfunction).成立于1941年的新西兰土壤学会(后更名为新西兰土壤与健康学会)在第2年就出版发行了《土壤与健康》(Soil and Health)杂志,积极倡导有机农业,提出“健康的土壤→健康的食品→健康的人”.60~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人类社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强大挑战.在这一时期,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人们越来越关心胁迫生态系统的管理问题.1984年,在美国生物科学联合会年会上,美国生态学会主办了题为“胁迫生态系统描述与管理的整体方法”研讨会(参阅BioScience杂志,12卷4期, 1985).1988年,Schaeffer[22]等首次探讨了有关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的问题,但没有明确定义生态系统健康. 1989年,Rapport[15]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上述2篇文献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先导.1990年10月,来自学术界、政府、商业和私人组织的代表,就生态系统健康定义的问题,在美国召开了专题讨论会;1991年2月,在美国科学促进联合会年会上,国际环境伦理学会召开了“从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定义生态系统健康”讨论会(上述两次会议内容,参阅文献5).与此同时,一些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相关的国际学会组织先后成立,如生态恢复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成立于1988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成立于1988年,国际环境伦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Ethics)成立于1990年,国际生态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ociety)成立

于1993年.

1989年,国际“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学会”(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 Society)在加拿大成立,这是国际上首次成立的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学术团体,它的宗旨是促进与发展整体的、系统的和综合的方法保护与管理全球水生资源.它的会刊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Management于1998年由Elsevier Science出版发行.1992年,著名的K 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出版商出版发行了Journal of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杂志(1997年更名为Journal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ess and Recovery).

1994年,“第一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与医学研讨会”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这次大会重点讨论并展望了生态系统健康学在地区和全球环境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同时宣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system Health,简称ISEH)的成立.ISEH主席David Rapport博士是加拿大戈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环境设计学院和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医学院的教授.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与生态学、生态学与人类健康学等交叉领域,以及生态系统对胁迫的响应模式.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创建了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并担任该学会的主席至今.同时,他还担任《Ecosystem Health》杂志主编(1995年创刊,ISEH的会刊,由著名的Blackwell Science公司出版发行).他领导的ISEH 和由他主编的《Ecosystem Health》杂志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健康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国家.《Ecosystem Health》杂志创刊第4年就成为SCI源期刊,他本人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很多精辟而深邃的哲学思考都反映在《Ecosystem Health》杂志里.另外, Rapport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生态系统健康学》专著. 1996年,ISEH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研讨会”,本次大会与“96生态最高级会议”(Ecological Summit’96)联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而这次“生态最高级会议”由国际生态模拟学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和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共同组织.这次大会更明确了要解决复杂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一门新出现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生态系统健康学在处理21世纪复杂环境问题的挑战中是最充满希望的.1999年8月,“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大会—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在美国加州召开.这次大会的3个主题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科学与技术”,“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问题”以及“案例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对策”.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

257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包括美国生态学会在内的近20个学术团体和政府组织发起,而美国加州大学和ISEH是大会组织者.这次大会必将成为推动生态系统健康学发展的里程碑.上述3次生态系统健康学会议都由Rapport担任主席.

2.2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方法,也是环境管理的新目标[5].健康意味着能正常发挥功能,很明显,地球上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主要的社会目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性.从生态系统观出发,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力.评价生态系统是否健康可以从活力(vigor)、组织结构(organization)和恢复力(resilience)等3个主要特征来定义[19].活力表示生态系统功能,可根据新陈代谢或初级生产力等来测量;组织结构根据系统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及数量来评价;恢复力也称抵抗能力,根据系统在胁迫出现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来评价,当系统变化超过它的恢复力时,系统立即“跳跃”到另一个状态.依据人类利益,健康的生态系统能提供维持人类社区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食物、纤维、饮用水、清洁空气、废弃物吸收并再循环的能力,等等.因此,结合生态系统观和人类功利观看,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评价生态系统健康首先需要选用能够表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参数,如生境质量、生物的完整性、生态过程、水质、水文、干扰等,Harwell等[9]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区分.但度量这些参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健康评价时,还要综合不同尺度、考虑生态系统的进化史.因此,给出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定量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健康这个概念是最近才开始应用到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17,18],但在许多领域,它已成为一个指导性框架,特别是在评价大的海洋生态系统[24]、森林生态系统[10]、农田生态系统[8]、沙漠生态系统[26]等方面.由于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并且传统上健康这个词主要是用在有机个体水平上,所以有关这个概念及其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出现了.健康这个概念能否用于有机个体以上的水平?公众健康与人口医学等领域已经提供了先例.因此,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拓展到生态系统、景观及生物圈也是很自然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更高水平的系统与个体同样的方式在起作用,而是意味着定义一个功能正常的、可持续的系统是可能的.相反,对那些偏离正常边界并已变成功能紊乱的系统进行界定或许更容易了.

谈及功能紊乱,Aldo Leopold是第一个对“土地疾病”症状进行区分的人,这些症状包括侵蚀、肥力丧失、水文反常、某些物种非经常性的数量爆发或莫名其妙的局域性灭绝、农林产品质量的退化,等等[11].这些功能紊乱还有其他的功能紊乱后来在很多遭受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胁迫的生态系统中得到确认.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同时或相继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则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生态系统危困综合症[20](ecosystem distress syndrome).

由于生态系统健康首要关心的是功能紊乱的辨识、诊断方案和有效指标的设计等等,那么“生态系统健康”是否更类似于一门实践,而不是一门科学?也许在某些方面,譬如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面,生态系统健康学更类似于实践.但是,有许多科学问题体现在这样的评价中,如影响人类健康疾病的分布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在自然干扰下胁迫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实际上,既作为一门科学又作为一门实践的生态系统健康学鼓励学科的交叉和发展跨生态系统科学与健康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

由生态系统健康领域引发的问题必须综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才能得到解决.可持续生态系统和景观能够提供连续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以确保人类社会达到它的目标和愿望.关键的实践问题是提供可持续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标准.这就需要将驱动生态系统和景观动态的生物、物理过程的知识与决定社会价值和愿望的社会动态综合起来.

3 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下,在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相互交叉和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13].因此,生态系统健康应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加以讨论.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将“生态系统健康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预防性的、诊断的和预兆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的科学”.

生态系统和景观尺度上环境变化具有综合的特征.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生态系统健康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和健康学结合起来.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环境变化与人类

357

6期 曾德慧等: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关系,各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方法(图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需要分析人类对生态系统(景观)的压力、变化了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变与社会的反应之间的联系.有效的诊断需要探索和辩识这些联系中的最关键部分.在生态系统健康学这一新领域,会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呢?第一,必须建立生态系统功能紊乱的分类方法,以便能够进行诊断、干预及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第二,设计标准来辨别是否偏离生态系统关键参数变化的正常范围,一方面,为了确保诊断生态系统崩溃过程出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诊断生态系统从胁迫下开始恢复的准确性.第三,环境变化、人类健康、经济机会和公众政策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在一个高度相互依赖的系统中,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了解这些因素间的关键联系.

在生态系统健康学中,很多问题是跨学科的,这些问题包括:1)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干扰,同时也受到自然干扰产生的影响,如何区分人类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能引起生态系统激烈的变化),而不是自然干扰产生的?2)生态群落发生多大程度的改变而不影响它们的生态系统服务?3)景观结构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那些通过动物传播的疾病)传播的可能影响是什么?什么样的景观和人类居住格局能减轻这些疾病的传播?4)防止生态系统发生病态的对策是什么?5)对上述所有问题,适应在被改变了的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用综合的、整体的方法加以解决.生态系统健康学利用(但不替代或排挤)生态学、经济学、流行病学、大气化学、土壤科学、土壤化学等,来寻找它的综合方式.在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评价中,直接的测量、网络分析和模型模拟是必需的

.

图1 生态系统健康学主要研究内容框架

Fig.1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key research contents in ecosystem health.

4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

态系统健康也是人类健康的基础.因此,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产生这些服务的生态系统本身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2,4,7].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着人类的福利,并因此体现了全球总经济价值的一部分.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不能完全在市场上体现出来,或充分地同经济服务和生产资本相比较,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它们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将危及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最近,一个由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根据已公开发表的研究和一些原始的计算,估算了16类群落的17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现有经济价值,并由此推算了整个生物圈生态系统的价值[4].对于整个生物圈而言,它的价值每年在16~54万亿美元之间,平均年价值为33万亿美元.由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个估计是一个最低的估计.相比而言,全球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18万亿美元.当然,这些估价既没有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非人类为中心的价值问题和不同方法的伦理内涵,也没有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复杂动态特性.离开了生命支持系统的服务,地球上一切经济活动将不复存在.从这点来说,地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对经济的作用是无限的.

由于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存在各种动态的亚稳定状态,这使得回答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人类活动所改变这一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但是,大量的研究充分表明[1,6,14,16,25],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农田生态系统和淡水等均已退化.在某些地区这种退化现象是如此之严重,以致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威胁.这些变化已经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在不断增加的人类需求压力下,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的话,生态系统将继续退化.

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增加了人类种群健康的危险[13,18].除了我们熟悉的有害物质(如汞、铅、有机碳)的生物积累而导致的毒理危险外,还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来自全球和区域环境退化的、对人类种群健康具有潜在的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可能起源于各种类型的生态和社会的崩溃.我们必须记住一个重要的概念:环境是人类的栖息地,它不仅仅是毒物暴露的一个潜在源.因此,人类健康应该在生态的框架内去理解,它是环境的生命支持能力的一个表现.人类

457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健康由此也成为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近来生态学家开始用生态学观点探索人类健康问题[13].生态系统健康的观点正在拓展我们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疾病特征和来源的理解.许多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特别是那些通过昆虫传播的疾病)对气候和天气是非常敏感的,但人们对环境因子与流行性疾病活动的因果关系却知之甚少.霍乱是一种细菌性疾病,曾被简单地认为是通过被感染的人和受到污染的饮用水而传播.最近的研究表明[3],水生生态系统为这种细菌提供了天然的寄生场所,这种细菌寄生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里“冬眠”.由于气候引起的水流变暖、农业等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N、S和硫酸盐)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并最终引起浮游动物的大量增生,因此增加了霍乱在人群中的传播.

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海洋和陆地食物生产系统、维持水质的湿地、对传染性疾病及其携带者的生态约束、由森林和海岸线提供的防止自然灾害(如洪水、暴风雪雨、山崩)的屏障.如果大尺度的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发生,生物圈的生命支持能力将减小.例如,环境变化将改变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地理范围以及人类与之联系的格局;也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别是在食物无保障的地区,也因此将增加区域水平上的营养不良,当地人的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发生饥荒而成为难民.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本质上以多种方式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目前人类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等还了解不多,生物多样性是“一本用人类目前还难以读懂的语言写成的书,破坏生物多样性就是撕破这本还未读的书”[21].因此,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维护人类生存的机会.

生态系统健康学为新方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以更好地理解掌握如何管理人类行为,达到更好的环境质量.例如,在农业上,问题不是“农田是否比森林更健康”,而是“耕作制度和管理实践是否有助于经济福利、人类健康和景观的生物物理完整性”.在生态系统健康的各个因素方面,某一因素的变化将最终导致其它因素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辨别这些管理措施,使各方面都达到可接受的条件.例如,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农业问题上,什么政策能最好地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哪项(些)政策已经使相邻生态系统的负影响减少到最小?哪项(些)政策已经减低了人类健康的危险?对某一特殊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海洋、草原等)提出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来研究地球的生态系统健康与整体性的保育.5 生态系统健康的实践与展望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它架起了不同专业的跨学科的桥梁,将生物的多样性和管理的多样性与人们所熟知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了;它不但使人们认识到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激励人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过去几年,一些国家级和国际间的环境工程已经开始发展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从生物物理观点来考虑,但随着发展越来越从综合社会经济与人类健康的角度考虑.一个著名的项目是加拿大和美国政府联合进行的大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23].对策包括提出胁迫的指标和生态系统对胁迫的反应,反应的测定包括水生群落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环境,经济机会和人类健康的风险.为了使该复杂的系统达到生物的整合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性,必须依赖于综合生态、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各方面的特点.

在美国,健康概念是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综合监测的一个中心概念[10].1993年,美国林务署与环保局合作,开始实施一项长期的全国森林健康监测计划,该计划依赖一系列标准的森林状况指标,包括各乔木树种生物量的估算、林下植被多样性、初级生产力、龄级分布、林冠状况、土壤养分含量、病虫害发生等.这项计划主要集中在与森林经济利用为主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各要素上.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拓展视野体现更多的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指标以及胁迫对有永久居民的森林的影响,同时也要体现森林状况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997年,美国政府实施一项全国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项目[12],该项目由戈尔副总统提议、环境思想库专家组执行.第一步是,美国政府拨款50万美元,要求专家小组在18个月内完成全国的森林、农田、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报告.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到2001年,完成其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通过实施这个项目,将检验全国生态系统保护进展情况.

在加拿大,生态系统健康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IDRC)的主要关注热点和研究领域.IDRC目前实施的一项核心计划是“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方法”(Ecosystem Approaches to Human Health).这个项目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技术进步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方法促进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性的整体观,通过合理的生

557

6期 曾德慧等: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态系统管理改善人类健康.

另外,“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领导的一个人类健康工作组,正在进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风险的调查研究.这些风险包括直接的健康影响,如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浪对老年人危险,和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影响,如冰雹、泥流、洪水.然而,大量潜在的影响是生态干扰造成的多样化的、难以预测的后果.IPCC也开始致力于研究更复杂的问题,譬如,其他全球变化(如臭氧损耗、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将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生态决定因素.

在北美,生态系统健康已成为公众健康、医学、兽医等专业的一门课程[19].这些专业的学生正在认识到,个体和种群水平的人类和动物健康是以区域系统状况为条件的.理解这些需要广泛综合社会、自然和健康知识.

总之,经济繁荣、人类健康和环境优美的社会目标只有综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才能达到.偏离这个综合的框架,这些社会目标不可能达到.因此,这三者的相互依赖,共同决定了我们环境的状况.生态系统健康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管理的实施策略.生态系统健康学以一种整体论方式,将注意力放在功能紊乱问题上,强调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并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指导思想.国际社会正在努力致力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实践,发展有效的、生物学适宜的、社会能接受的环境管理对策,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目前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巨大压力.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重任.鉴于目前国际上生态系统健康学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尽快开展此项工作的研究.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成立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局、科技部、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研究组,开展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然后设立国家级的有关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高等院校也应在相关专业讲授生态系统健康课程.可以相信,通过努力,一个与国土协调发展的健康、繁荣的中国一定会屹立在21世纪的地球上.

参考文献

1 Botsford,L.W.,Castilla,J. C.and Peterson,C.H.1997.The management of fisheries and marine ecosystems.Science,277:509~515.

2 Cairns,J.J r.1997.Protecting the delivery of ecosystem services.

Ecosystem Health,3:185~194.

3 Colwell,R.1996.G lobal climate and infectious disease:the cholera

paradigm.Science,274:2025~2031.

4 Costanza,R.et al.1997.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 at ure,387:253~260.

5 Costanza,R.,Norton, B.and Haskell, B.J.(eds.).1992.

Ecosystem Health:New G oal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sland Prerss,Washington,D.C.

6 Daily,G.1995.Restoring value to the world’s degraded lands.

Science,269:350~354.

7 Daily,G.1997.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Island Press,Washington,D.C.

8 G allopin,G. C.1995.The potential of agroecosystem health as a guiding concept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Ecosystem Health,1:129~141.

9 Harwell,M. A.,Myers,V.,Y oung,T.et al.1999.A framework for an ecosystem integrity report card.BioScience,49:543~556.

10 K olb,T. E.et al.1994.Concepts of forest health:utilitarian and ecosystem perspectives.Journal of Forest ry,92:10~15.

11 Leopold, A.1941.Wilderness as a land laboratory.L ivi ng Wil derness,6(J uly):3.

12 Leopold,J.C.1997.G etting a handle on ecosystem health.Science, 276:887.

13 McMichael, A.J.,Bolin, B.,Costanza,R.et al.1999.

G loba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health: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BioScience,49:205~210.

14 Noble,I.R.&Dirzo,R.1997.Forests as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Science,277:522~525.

15 Rapport, D.J.1989.What constitutes ecosystem health?

Perspectives i n Biology and Medici ne,33:120~132.

16 Rapport, D.J.and Whitford,W.G.1999.How ecosystems respond to stress:common properties of arid and aquatic systems.

BioScience,49:193~203.

17 Rapport, D.J.G audet, C.and Calow,P.(eds.).1995.

Evalu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Large-Scale Ecosystems.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

18 Rapport,D.J.,Costanza,R.and Epstein,P.R.et al.1998.

Ecosystem Health.Blackwell Science,Malden,MA,USA.

19 Rapport, D.J.,Costanza,R.and McMichael, A.J.1998.

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T rends i n Ecology and Evol ution,13: 397~402.

20 Rapport,D.J.,Regier,H. A.and Hutchingson,T. C.1985.

Ecosystem behavior under stress.A merican N at uralist,125:617~640.

21 Rolston,H.1985.Duties to endangered species.BioScience,35:718~726.

22 Schaeffer,D.J.,Henricks, E. E.and Kerster,H.W.1988.

Ecosystem health:1.Measuring ecosystem health.Envi ron.M an., 12:445~455.

23 Shear,H.1996.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state of ecosystem health in the Great Lakes.Ecosystem Health,2: 241~258.

24 Sherm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7732365.html,rge marine ecosystems and fisheries.In:M.

Munasinghe and W.Shearer eds.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World Bank,Washington,D.C.pp.207~234.

25 Vitousek,P.M.et al.1997.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Science,277:494~499.

26 Whitford,W. A.1995.Desertification: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metaphor.In:Rapport,D.J.G audet,C.

and Calow,P.(eds.).Evaluating and Monitoring the Health of Large-Scale Ecosystems.Heidelberg:Springer-Verlag.pp.273~294.

作者简介 曾德慧,男,1965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防护林生态与经营、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9篇.E2mail:zengdh@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7732365.html,

657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生态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又随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民本政府”在努力将“中国号”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生态农村、清洁生产……这些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去,环境问题被迫让位于经济,人们看见了臭名昭著的“锈带“,污浊的莱茵河,当日本的水洖病爆发世界开始反思: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在何方,蓝天绿水可否与高楼华社相映成趣? 生态城市,只是我们能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唯一交代。所谓生态城市,并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单纯幻想,发展仍是其根本要义。在发展中与环境和谐共处,让生活处处赏心悦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理念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是使一个城市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正因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是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二:生态城市与经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city and economic)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 协调特点使其远远超出狭义的乌托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房的生态城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个人存在与价值的肯定与尊重,还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高层次生活。生态城市绝不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割裂,相反,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更长远保护更充分推进城市经济取得更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城市的经济效益,笔者有以下看法: (1)生态城市对房地产的助推作用。(Ecological c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r ics Real Estate) 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深圳地王”拍卖案就很好说明了这点。深圳地王”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定于12月6日进行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首次推出的3幅土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现已开始接受竞买申请。“此举标志着深圳湾填海区开发正式启动,市政府将其视为深圳城市建设迈向国际水准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笔者了解到,目前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绿地去看上去仍然十分荒凉,但为何拔得“地王”头筹?是政府的远景规划给了其生命了,但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具有的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全新生活模式的居住社区和湖景旅游区条件。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即使没有社会力量的倡导,它也是现行社会经济模式的宠儿。生态城市给了社会经济更美好的远景,社会经济也给了生态城市存在最强硬理由。房地产业向来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生态城市理念将引导房地产走上个科学,更可持续发的道路,一条告别摩天大楼的路,一个让城市更人性化的理念。1998年开始的填海工程在深圳湾畔、华侨城南侧造就了这片占地2.9平方公里的土地;1999年建成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一) 摘要: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呼唤建筑设计师关注生态建筑设计。关键词:生态原则;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1 概述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

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 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 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措施 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空间当中,使得建筑空间具备水循环、供热制冷以及照明灯功能,并且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艺术渲染。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极高的依赖性。人类在建筑环境中可以享受到生态设计带来的供热制冷、照明等功能是极为有益的。此外,生态建筑可带来最为真实、自然的生态氛围,并会增添城市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组成部分。 节约能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我国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所以将生态设计融入至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将能源消耗降低。其中,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来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光照,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光照,从而有效的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对于降低能耗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有利于形成建筑的地区性特色 建筑工程需要建造在自然环境之中,建筑的地方性特色应与生态设计理念相契合。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域特色,例如,气候、地形以及环境等因素来考虑生态建筑整体的结构布局、建筑材料以及装饰等,从而将生态建筑与地域特点相融合,使其生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生态建筑的实例介绍

细致分析某生态建筑的生态性进行。例如,某项目大楼地处我国南方,其由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并获得了相关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认证。图1某生态建筑该大楼的生态性可以从方面得到体现:①空调系统。采用当今较为成为的冰蓄冷系统来为大楼中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主要原理:在夜间电力负荷较低的时间里,通过电制冷机来完成冰的制备作为冷量来储存,随后在白天电价高的时间段里释放所储存的冷量,降低空调负荷,降低大楼的用电成本;②太阳能的利用。设计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单晶硅太能能光伏发电板设置在大楼屋顶中,由于该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丰富的日照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其中,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产出该大楼消耗电能总量的10%左右,并且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保证大楼所需要使用的热水;③电气系统。该大楼的光照主要通过自然采光方式来完成,并且室内光照度可以相应探测器进行检测,以便有效的控制灯光开启。其中,数字式可调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每个灯具均可完成调光控制任务,极大的提升智能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对于能耗的降低大有帮助;④水资源利用方面。如果景观水池中的水平保持正常状态,则在两级湿地处理后,中水可以有效的补充景观水池中的水量,并可用作绿化以及道路浇洒。此外,降雨时停止补充中水,屋面雨水可由景观水池进行收集,地面雨水由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随后为避免雨水径流污染,需要对雨水进行渗蓄处理。该雨水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实现污水的整体处理。 推动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及意义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文中指出:人类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的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已经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是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使生态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3 曾德慧3 3  姜凤岐 范志平 杜晓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 【摘要】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本文介绍了生态系统 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还对国际上一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健康实践作了介绍,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作者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学必然为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希望.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诊断 维护 恢复 经营管理 持续发展 E 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 an.Zeng Dehui ,Jiang Fengqi ,Fan Zhiping and Du Xiaojun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 henyang 110015).2Chin.J.A ppl.Ecol.,1999,10(6):751~756. Ecosystem health is a new integrative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uthors introduce the origin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ecosystem health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an.The authors also introduce some famous practices on ecosystem health around world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hat it should be urgent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cosystem health in China.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ecosystem health could provide new hop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 ey w ords Ecosystem health ,Diagnosis ,Maintenance ,Restoration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670604和39800117)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7-01-06). 33通讯联系人. 1999-09-07收稿,1999-09-23接受. 1 引 言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已存在约46亿年.人类作为地球上一种生物,出现在地球上有200~3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文明史只有短短的6000~7000年.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被加速推进,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口激增,全球性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衰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酸雨、环境污染等)越来越严重,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大大减弱,人们担心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否“生病”?是的,我们的地球是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斗争2共存的历史,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力求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也在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到1992年的20年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150余次各种会议研究对 策,各国政府和众多的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现在是修复地球的时候了! 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学家也肩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使命,生态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分支和交叉领域.其中,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是新近引起深入探讨的一个新的领域,也是当今生态学最具活力的一个前沿.1999年8月“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大会”在美国召开.这是在本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大会.带着 应用生态学报 1999年12月 第10卷 第6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1999,10(6)∶751~756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 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 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 ,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 30 %左右 ,处于初始阶段 ,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上海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前景广阔. 但是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存在着不少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 ,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 ,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 因此 ,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 ,避免重蹈“先污染 ,后治理”的覆辙 ,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将为此提供科学依据. 1、城市生态系统 1、1什么事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 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1.可持续发展 1.1基本理论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 (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 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 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 (4)主要特征: 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 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 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 (6)可持续发展范式 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 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 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

1.2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3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 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 2.生态文明 2.1内涵 (1)什么是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 “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 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 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为中心。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 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 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建筑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关系 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 并 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 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 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安全工程151班 姓名:王斌 学号:2015121762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结课论文

一、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的演进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力量。随着人们对传统工业化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从生态文明高度对传统生产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2]。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生态生产力将生态因素当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强调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主张在人类与自然在高度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类进步和发展。因此,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生态化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态文明阶段兼顾生态平衡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和谐统一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2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工业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端,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开启了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或重建的实践。其基本演进轨迹是:(1)始于2世纪6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始于7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造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始于8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4)21世纪以来,以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对象的循环经济阶段。由此可见,生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推进着人类对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实践,促进了

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生产力以生态资源经济化和经济系统生态化为实践动力,逐渐代替传统生产力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目标的新生产方式,其运行动力直接表现为生态生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地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称之为生态动力。上述分析表明,生态动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与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模型 1.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系统及其生态原理 作为研究复杂系统一般规律的学科,一般系统论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将系统视作由各组成部分构成,包含着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的有机组合整体,强调系统中要素间相互联系及其与环境的复杂的、动态的、未知的相互影响。从生态动力主体的基本特征,生态动力形态可以分为自然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和制度创新动力。其中,自然动力是自然界没有劳动者直接介入时生态规律自发作用的的自然生产力,技术创新动力是企业和科技团体主导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动力是政府或公众基于生态伦理和价值规律而进行的制度变革。这样,自然动力作为物质基础、生态技术和制度创新动力作为实现自然动力的支撑和手段,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了生态动力系统。生态动力系统就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动力主体,通过生态要素间及生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第24卷第3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4No.3 2006年9月 JOURNAL OF HE BE I I N STI T UTE OF ARCH I TECT URAL E NGI N EER I N G Sep te mber2006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王志军1 董 伟2 1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张家口第五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是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 简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筑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中图号 T U-0 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应当说,以生态学途径解决建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然而,以建筑单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为维持“生态建筑”的正常使用,每幢建筑必须有充足的用地面积才能保证生态循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容量.对于城市而言,这种占地多建筑面积又小的“生态建筑”既无法实施也无可想像.设想城市中的建筑各自拥有自己的“风力发电厂”、“污水处理站”、“养鱼塘”和“自留地”,该是何等景象呢?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存在的前提,必须依靠建筑自身物态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合乎生态循环的系统.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生态系统很难在一幢甚至在一组建筑群中形成.何况建筑所需的建材及设备既不可能从建筑用地获得,又不可能从这块用地上降解,即使基地面积再大,其生态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建筑师有印度的C?柯里亚和马来西亚的杨经文.柯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来适应印度各个地区的干热或湿热气候.他设计的E-mail总部大楼和MRF大厦即属此例.杨经文认为传统建筑学没有把建筑看作是生命循环系统的有机部分,没有从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学科的发展,而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师和设计者有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设计时应与生态学相结合.主要作品有自住宅、梅纳拉商厦和马来西亚I B M大厦等. 2 绿色建筑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男,1970年生,工程师,秦皇岛市,

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性 姓名:曹黄梦学号:20125178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系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E. P. Odum,1997),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需求中应运而生的。生态动力学是生态学和动力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与途径。生态控制原理是生态学与控制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生态动力学原理,调控生态过程,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生产力,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控制原理不局限于与控制理论有关的问题,除控制论所包含的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和复杂巨系统理论外,其他有关数学方法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它包括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模糊数学等。除了上述数学方法,源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是生态控制原理的基础,即使它们尚不能用科学理论予以解释。生态控制原理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寻找最优方案,据此调控生态动力源汇关系。在上述基础上,生态控制原理形成了包括确定型生态控制、随机型生态控制、传统生态控制及大系统和巨系统生态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动力学阐述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侧重认识自然;生态控制原理通过生态动力源汇关系,调控生态过程,使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它侧重改造自然。通过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充分认识与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特征与规律,依据不同情况对生态系统实行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乃至定量控制,使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可应用到诸如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动物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 草地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主要包括生态动力预报和草地生态控制。一些研究进行了草地生态动力模拟、树—草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牧草生长和发育的统计预报。为了制作牧草生态动力预报,要研究预报量对预报因子即生态动力因子的依赖关系。草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和自然资源对草原行业的重要性,制定国家草原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离不开草原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测(最新试题参考答案)

第1题 国际上讨论循环经济,有所谓的“3R原则”,指的分别是Reducing (减量化)、Recycling(循环)以及Reusing(资源化),3R原则中,居于最优先地位的应该是? A.Reducing(减量化),即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 B.Recycling(循环),即资源要循环利用 C.Reusing(资源化),即将废弃物变为可利用的资源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把什么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A.实现现代化 B.发展工业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推行可持续发展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以下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当前我国环境发展的形势是 A.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 B.整体有所改善,局部出现恶化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且到现在为止是唯一的一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环境伦理观核心意涵包括 A.要尊重和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的生活 B.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并且关心人类 C.做任何事情,既要着眼当前,并且思虑未来 D.先保证GDP的发展,后思考环境问题的改善 答案:A,B,C

1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自然观共15页word资料

第七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自然观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根源 1、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人类的各种活动正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破坏。过去,人对自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生态系统被改变、被损害。现在,人类活动已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导致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 (1)人口问题 据历史资料统计,世界人口呈指数增长之势。公元元年,人口只有2.5亿,到1650年增至5亿,1800年达到10亿,1930年增加到20亿,1975年达40亿,1999年10月已突破60亿。 预计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100亿。人口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低收入国家、生态环境不利的地区和贫穷的家庭。这样,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存在的差距就变得愈加突出,其结果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构成了人类生产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非再生性资源,如煤、石油等矿物资源的枯竭和短缺,可再生性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的锐减、退化、污染和濒危。庞大的人口和生产规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资源的

开发利用现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尖锐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3)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境产生了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一方面,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另一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这些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污染。 第一、大气污染。 第二、水污染。 第三、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有吸收过滤作用,如果它被破坏,地球将不再适宜于人和生命生存。 第四、“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增加造成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增温,造成全球气候反常。 2、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产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不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之上。无限度的向自然索取,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第二,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在于不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化生产方式使人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其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