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我要这样读

论语我要这样读

1 【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了东西能够不时拿出了用用,那不是很快活吗?
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学习时不求甚解,为什么不去求甚解呢?原因之一就是怕学的东西太专,没有机会不时拿出来用用,会不快活;到后来遇了明主,把平生所学不时拿出来,用用这个计用用那个计的,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还是快活,就是因为能够时习之。
有朋友从远方来,陪你“一壶浊酒”喜相逢,那自是快活,给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机会呀。因此有机会去老朋友那去看看,他比你还高兴,不要怕麻烦,不要无事不登三宝殿。
别人不了解你,对你说三道四,你不生气就是君子。感情这当君子也不难。总之别人对你不怎么样,你就想那是因为他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我心情好,我是君子。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2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而又喜欢犯上的人很少。韦小宝人都说他讲义气,既不反康熙,又不反天地会,最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好逃之夭夭。实际上他把康熙当成兄长,把陈近南当作父亲应了有子的话,不喜欢犯上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所以韦小宝的反清复明都是口里的。
只可惜还没有人对历代造反派作调查,看看他们是不是孝悌,也好为此作个考据。不过有个造反派是典型的不孝,把老父亲熬汤煮水在所不惜,结果还当了汉家天子,没错就是刘邦这个大流氓。
君子致力与根本,根本建立起来,做人治国之道也就有了,孝悌大概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清朝以前的根本叫社稷,主要指农业,民以食为天,治国之道的根本也就是重视农耕,所以皇帝要拜天求个风调雨顺什么的。康乾盛世以前,这个根本是正确的,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工业社会已经到来,还把农业当成根本,闭关锁国,根本错了,治国之道也就亡无日已。
五四以前,孝悌作为中国人做人的根本,有子以为大概是正确的,有子比我聪明多了,他说大概是正确的就大概是正确的了。
五四以后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呢?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肯定不是“金钱至上,自私自利”。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2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子说,一个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有仁德之心的就很少了。口蜜腹剑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射雕》里的杨康,《鹿鼎记》的吴之荣可以作为典型了。还有一位不能不提,又是韦小宝,他大概就是那种“鲜”的人了。小宝对朋友大多时候还是算仁义的,但显然仁义得不彻底,因此听说“革命同志”特别是“大小老婆”在官邸被红衣大炮围住,就不惜向好朋友结拜兄弟多隆捅刀子了,多亏金老让多隆长了歪心眼,不然小宝的光辉形象就毁的差不多了。
从韦小宝历险记的事事如意来看,只有康熙皇帝因为有线人才对小宝有所防范,其他人大多被他哄骗得晕头转向,巧言令色还是大有市场的,好在小宝始终把康熙当作兄弟,不然结局也不敢想。由此夫子告诉我们,巧言令色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小心,糖衣炮弹是十分厉害的。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2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
传授的学业是不是熟练掌握了呢?
^^^^反省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有这个习惯的人太少,不要说人,就是一个党一个国家要深刻反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二战日本反省得很少,而中国为什么抗战时会有那么多汉奸,为什么日军屠城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反抗,这些也都还需要我们反省。
^^^^三国时期众多谋士为了主公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後已,多半是受了曾子影响。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楚人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简单招数少,但威力又巨大,郭靖知道自己笨,好好反省了一下,他就发扬笨鸟先飞的精神,用别人三倍、四倍直至无数倍的时间来苦练

。郭靖明白这一点,他练得非常用心,时刻反省自己是不是熟练掌握了呢?不达到目的就不吃饭,结果终成了武林高手。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29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夫子说,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的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夫子讲的治国道理虽然简单却击中要害,治国第一要严谨,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弄些烽火戏诸侯的把戏。 中国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其诚实守信的国际形象也有重要关系。“决不称霸”“不首先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些承诺绝不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读了论语才知道,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如此时髦的话题夫子很早就提出了,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的远见卓识。 严谨治国不能贪污腐化,但要爱护这些公务员们,提高他们的待遇福利,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得好。可见夫子也是提倡高薪养廉的。 最后夫子强调搞运动不要耽误正事,文化大革命就是个很好的教训。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搞先进性教育要促进生产”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0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6』夫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顺从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的爱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了。 夫子又一次强调了孝悌、诚信。孝悌暂且不表,诚信已被现代商业社会视为根本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诚信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得到广泛共识。 接下来夫子又先进了一把,很明显西方社会称颂的“博爱”不过是夫子“爱众”的翻版。“孟母三迁、亲贤臣远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不过是“亲仁”的注解而已。 同志们注意,关键的关键来了,夫子强调要先学习做人,再学习做事,有余力才学习书本知识。邓小平同志讲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败在教育。为什么失败,就在于本末倒置,现在只强调好好读书,会不会做事家长和学校都不太关心,以至一些学生离开陪读就无法生活。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就更不要谈工作了。最后才来在现实社会里学习做人,由于错过了青少

年这个学习做人的最佳时期,结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甚者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夫子地下有知,肯定痛心疾首。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找老婆能够看重贤德而不注重姿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对待君主能够献出生命;对待朋友能够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过,我也要说他已经学过了。
^^^^找老婆不一定要漂亮,只要贤惠就好了。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感,男人啊不要好色,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把这件事做到及至的又是诸葛亮,他身高八尺,才高八斗,标准的帅哥酷男,却不在乎什么男才女貌,《襄阳记》载,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即同意娶黄女为妻。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人们对诸葛亮找了个丑姑娘为妻很不理解,然而事实证明,他重才德而不重姿色,娶的是一位才德兼备的贤内助,相夫教子,对他“匡济天下”的事业很有帮助。佳配小乔的周郎周公瑾只有自叹不如高歌一曲“即生瑜,何生亮”了。
^^^^ 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为治父母之病,不惜捐肝献肾,这样的子女令人钦佩,发生在当代,更令人欣慰。
^^^^ 世纪初的1911年,借着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中国人供奉的祖宗牌位的“天地君亲师”改成了“天地国亲师”。几千年的忠君受到了质疑,或者说扬弃,国家摆在了过去“君”的位置,即除“天”之外“国家”最重要,最尊显。为国尽忠者才是“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对待朋友要诚实守信,朋友才有可能和你肝胆相照。“八荣八耻”里也说以诚实守信为荣,这也是文化传统的继承。
^^^^做到了这些,哪怕你小学还没毕业,人家也认为你学得很好了。可见学习做人比学习书本知识在先贤的心目中重要得多。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0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夫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嬉皮笑脸是当不成领导的,没有威严何以服众。至今还有很多小衙门放着石狮子,为的就是要让人产生心理压力,别不知天高地厚,别以为里面坐的真是你的公仆


^^^^学习也就是要开拓视野,不要坐井观天,不要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要虚心学习,要相信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交朋友要慎重,要看看是不是忠实可靠,要记住“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多人不是败在敌人手里而是败在那些不同道的所谓朋友手里。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就败在不同道的朋友陈奎、陈登父子手里,又请不同道的朋友大耳贼刘备为他说情,结果被缢死在白门楼。
^^^^对犯错,夫子提出的是不用怕,改正就是。而现今对孩子们犯错,大多数人要么就一味放纵,要么就一味处罚。一味放纵会使错误越犯越大,只到不可收拾;一味处罚则使人不敢犯错,有错也不敢承认。有人说不敢犯错不是很好吗?非也非也,不敢犯错就只能墨守成规,只能做别人做过的事,不敢尝试不会创新。只有不怕犯错,有错就改,才能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父母过世意味着这世间对你最无私的人不在了。再想尽孝,他们也感觉不到了。追念一下祖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慎终追远,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大操大办的搞祭祀活动。祭奠只是形式,追思才是精神实质。
^^^^清明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每到这个时节,人们洒扫庭除,焚香祭祖。许许多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则不顾舟车劳顿,亲到内地祭祖。祭奠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人们的心情是一样的:表达中国人薪火相传、不忘根本的民族情愫。
^^^^郭靖的父亲是死再汉奸手里,母亲是在成吉思汗逼他们母子反叛宋朝时自杀身亡,
郭靖的祖上是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慎终追远,忠厚老实的郭靖义无反顾驻守襄阳死而后已。终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其实外事部门审批出国手续时不妨在护照上加盖个“慎终追远”的图章。即有中国特色,又有现实意义。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1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

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首先要说公元前501--公元前493 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了。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必闻其政有吹牛的嫌疑。
^^^^子贡对他老师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夫子外表温和、内心善良、对人恭敬有礼、衣着俭朴、为人谦让,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但据说夫子相貌丑陋,《史记》里说,孔子生下来额头上有包,所以取名孔丘。据专家称,《史记》还记载,孔子其颈似尧,其颡似舜,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我在明代学者张岱的《夜航船》里见过对孔子相貌的详细描写,有以上几句话,那里更多地说"仲尼生而具四十九表:反首,洼面,月角,日准,河目,海口,牛唇,昌颜,均赜,辅喉,骈齿……"可见孔子的相貌并不好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儒雅气质和风度,典型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夫子的求法是先求其内,而后名达于诸侯。将此发挥到及至的还是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耳熟能详。把夫子的求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的典范。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1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行为、定的规矩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夫子这句话说得不对,若父为盗,子需三年无改於父之盗,要作满三年贼,否则就是不孝。夫子说这话时多半是感冒发烧又吃错了药。朱熹这个“存天理,灭人欲”的逼得寡妇不能改嫁的老顽固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就错得更离谱了


^^^^唯一解释得通的是这里的“道”是说的话,理解成临终遗言也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相信没有几个作贼的老爸临死前会对宝贝儿子说:“乖,继承老爸的遗志,再作几年贼吧。”
^^^^曹丕这个不孝子,他老爸曹操死时只嘱咐他照顾家小,结果曹操一死,曹丕就急不可待的把汉献帝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使他老爸从一代枭雄变成头号奸雄,坐实了汉贼的名头。曹丕要是像他爹那样继续做几年宰相,然后发动一个兵变什么的,假装是部下逼他当的皇帝,曹操也就不用总是大白脸的唱奸臣了。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1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党去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源头就在这里,不得不赞叹其远见卓识。这不由使人想起“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这典故最早出于南宋人的记载,见林马同《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在这段话下面,有小注云:“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你说他是夸张,他也有夸张的资本。

^^^^“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中国人说“家和万事兴”;在商业行为中,中国人相信“和气生财”。这几句老话绝不是口号,而是亿万中国人的信念及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
^^^^把“和文化”发扬光大的,是日本。“和为贵”被写在了他们的宪法里,国家民族叫“大和”,国服称“和服”,见面就点头哈腰鞠躬敬礼90度,看上去似乎比我们知礼多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礼仪之邦”,却一度成了世界上头号的法西斯国

家;希特勒的纳粹军人也文质彬彬得很嘛,也不都是一帮不知礼的粗鲁汉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做起坏事来,危害要大得多呢!“知和而和”是形式主义,是做表面文章。
^^^^《论语》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是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道德法制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1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白门楼吕布对刘备说:“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你要为我多美言几句。”刘备微笑点头。等曹操上楼来,吕布叫道:“曹操I服了U。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刘备说:“何如?”玄德答道:“公不见他干老子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吕布怒目圆睁地向刘备吼道:“你这种大耳朵的人是世界最无信无义的人!”刘备正襟危坐,不予答理。
^^^^大耳朵刘备不对吕布讲信用是因为吕布是个反复无常,毫无道义之人。当曹操要杀张辽之时,刘备却说:此乃忠义之人,正当留用之。
^^^^有子认为对不义之人不义之事是不需要讲信用的。窃以为,对那些假仁假义的小日本就是不需要讲什么信用的。
^^^^对人要恭敬,但一定要有礼有节。日本人打来了,像汪精卫那样对日本人恭恭敬敬的,当汉奸,就远离“礼”了,就是条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卑躬屈膝的奴才,让人瞧不起,是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历代对这句话都没有令大多数人信服的解释,考虑到《论语》虽然记的都是孔圣人和他弟子们的言论,但都是后世弟子们根据自己的课堂笔记或记忆而整理的,因此也有可能是后世弟子们上课时偶尔走神了,不知所云,以讹传讹,胡乱写记,没有必要去考经据典再胡乱解释了。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2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

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洪昭光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指出:请大家无论如何记得吃饭一定要七八分饱。记住这句话就可以延年益寿。古今中外,延年益寿办法不下几百种之多,但是都无效,真正公认最有效的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就一种,我们叫“低热量膳食”,说白了就是七八分饱。就这一个办法,古今中外公认能长寿,其他什么秦始皇找仙丹,都没有。
^^^^孔子73岁时去世,在当时可谓高寿,食无求饱,起了关键作用。夫子也可谓是早期的养生专家。
^^^^贷款买房成为负翁的越来越多了,搜房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8.09%背有房贷的人,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 而已经有房屋贷款的受访者中,98.09%的人或多或少在心理上有一些负面情绪:选择“自己心里老放不下房贷”的人为3700人,占总数的21.23%;选择“经常失眠”和“心情郁闷”的人数分别为3404人,均达到总数的19.53%;有“焦虑”、“脾气暴躁”情绪的人分别为18.47%、19.32%;还有333人选择“其他”,占到总数的1.91%。居无求安才得心安,无奈的君子,多了一句宽慰自己的经典名人名言。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后,特派上将王平做其副手,其根本原因是王平“敏於事而慎於言”。王平的谨慎使他能忠实地领会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下寨于要道,画地形图,遇事商议。谨慎使他能分清形势,提出正确的建议,在街亭能结合地势,提出“五路总口下寨”,并指出山上屯兵,“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的严重后果。谨慎使他能相机行事,街亭失守后劫魏营,发现无伏军,登高而望救了魏延、高翔二人。与夸夸其谈只能纸上谈兵的马谡形成鲜明对比。他要是为主将街亭不致失守。
^^^^可叹诸葛亮知人善任不如先主大耳朵刘备。
^^^^马谡倘能“就有道而正焉”街亭也不致失守。马谡的麻痹轻敌,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就夫子看来还是不虚心不好学。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2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

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缺钱就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算计,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屑的日常生计,激情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得小惠而大喜,还以“知足常乐”自慰。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还缺钙,整个人的精神都软了。看到有钱的,什么人格呀尊严呀就不值钱白送了。
^^^^钱有多了就发烧,压抑得太久了,一下子爆发出来,NND老子有钱了什么都不放眼里。能够不这样做的人如何,夫子以为马马虎虎还算可以,但还没有上纲上线提到道德水准,要贫而乐道(这道可不是指说话,不是喜欢说三道四)富而好礼,(这礼可不是指礼物,不是喜欢受贿哦)才称得上好。
^^^^子贡讲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能算是“含玉的大石头”夫子讲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才称得上是雕琢后的美玉,这马屁拍得不显山不露水高兴得夫子连连夸赞,“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再接再厉啊”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2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鹿鼎记》中武功数一数二的人物,天地会(带点黑社会味道但不是黑社会性质)的老大,从来不怕别人不知,哪个英雄敢不知,不知你就枉然了。为什么名头这么大,跟天地会有些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其人格魅力,“陈近南义释了归辛树等人,使归辛树又羞又愧,这才明白中了吴三桂的奸计,误杀了吴六奇。归二娘性子刚烈,立时就要横刀引颈自杀,陈近南舍身相救,拼着挨了归二娘一掌,口吐鲜血,夺去归二娘的单刀。陈近南这等武功,这等胸襟,不能不让归辛树口服心服。”只此一点,敢问天下何人不识君。
^^^^然而,陈近南不识人。第一,要韦小宝找时机杀康熙,反清复明,结果小宝救了康熙N次,越反自己势力越单薄。第二,向郑克爽尽忠,结果施琅和陈近南等打水战,打到神龙岛上,陈近南大义凛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施琅面有愧色,正

关键之时,郑克爽却在背后突施暗算,刺了陈近南致命一剑。一世英雄,死于鼠辈之手,可谓冤枉之至。不识人,不但断送了事业还稀里糊涂丢了性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彼以知己而己不知彼,太可怕了。
^^^^夫子还是军事家!!!!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2 回复此发言

--------------------------------------------------------------------------------

15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夫子讲以德治国,韩非子讲以法治国,老子(不是我)讲无为而治,稍微解释一下老子讲的,就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党讲的)三种治法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陷,要有机结合。

^^^^乔峰是典型的德治,为给长老们脱罪,自插了四刀,感人肺腑。可惜政治上太单纯,错把首席大法官白世镜当好人,又没有当机立断法办了全冠清,结果遗害无穷。

^^^^美食家洪七公多是无为而治,大半时间都在游戏江湖,吃遍天下。凭着登峰造极的武功,行得正走得直,一碗水端平,使丐帮成为天下第一大帮,可惜没打报告休了半年病假,丐帮就搞分裂了,还差点被杨康搞成了汉奸帮,想想都冒冷汗。

^^^^黄蓉轩辕台登基后,好好法治了一把,解除了丐帮的危机。其后就学师傅七公的当甩手掌柜搞无为而治,此后金老也就没再让丐帮风景这边独好了。

^^^^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北斗星宿中“天枢”“天璇”两星联一直线,向北伸展,即遇北极星;此星永居正北,北斗七星每晚环之而转。此阵法的秘奥,只要守住主位北极星位,便能带动剑阵,使七人浑若一体,攻势连绵不绝。用的就是夫子此意。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首流行歌曲“望见了北斗星,望见了方向,有了共产党,中国有了希望。”最初的五星红旗,大星里是有党徽的,正式定型的时候隐藏了党徽,更好的体现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夫子最有资格高唱“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3 回复此发言

--------------------------------------------------------------------------------

16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

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诗经》开篇是《关雎》讲的是男女之情,本就是自然而然的是谈不上什么“邪”,诗本无邪,而读诗的人如果心有邪念,再好的经也会被念歪了。

^^^^朱熹读《诗经》提出新解,“以《诗经》中二十四篇为男女淫佚之作。”我要是夫子一定用戒尺打朱熹这老顽固的手板心。

^^^^夫子教导我们,学诗一定要态度端正,《诗经》经过夫子的编选,余下三百来首都是思想纯正的好诗,后人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

^^^^亚圣的《孟子》都被朱元璋删改过,要不是夫子对诗早有此断语,很有可能诗经早被那些道貌岸然别有用心的人删改得面目全非了。

^^^^不由想起文革时流行的一句话“毛主席讲过,某某是个好同志”如此“某某”就被保护起来,我看《诗经》能被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与夫子这句话有很大的关系。可惜毛主席没讲过“孔丘是个好同志”结果夫子被刨坟掘墓,痛哉、痛哉。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法治只能告诫人不能去做什么;德治不但能告诉人不应该去做什么,还能引导人去做应该做的事。
^^^^不讲道德,一切都靠法律来解决,法院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也还是忙不过来。德治,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能够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减轻法治的负担。但对那些毫无羞耻之心,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人,德治就作用不大了,所以还是要有机结合。
^^^^秦朝严刑峻法只传了一世就天下大乱,可见单纯的法治是刚不可久的。公元前二零六年,刘邦攻入咸阳,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后才悉去秦法,可见空谈德治还是不行,必须有一定的法治为底线。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记》)。在当时群雄并立之局势下,项羽以为自己已得天下,遂于元前二零六年四月实行裂土分封,尊楚怀王为义帝(后又遣人袭杀之),自立为西

楚霸王,建都彭城。如此无法无天的作为,既无德治更无法理。楚汉相争,项羽败亡也是天理昭昭。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3 回复此发言

--------------------------------------------------------------------------------

17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夫子这份履历放到现在来看也是比较合适的。
^^^^十五岁正是孩子们初中要毕业的时候,前九年是义务,此后学习目的就该明确了,喜欢读书的人就该立志争取学有所成了,对读书不感冒的,也该依照自己兴趣爱好发展一下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处的专长,行行出状元,成才的路不只一条。
^^^^三十岁的时候就该成家立业、独立自主了,晚婚晚育也要有个限度嘛,何况女性三十岁以后生育还是相对有些风险的。一个正常的男人如果三十岁还不能自立,要靠别人养活,这辈子多半就白混了。
^^^^四十不惑,这个有点难度。四十岁正是事业比较兴盛的,欲望比较多的时候,这是个危险期,一不小心会犯错误。而且越是地位高,越是条件好,越容易犯;因为面对的诱惑越多。所以一定要绷紧“不惑”这条线,严防阴沟里翻船。
^^^^五十知天命,好像消极了一点,还有不少人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五十就听天由命好像为时尚早。当然,在那“万恶的旧社会”人均寿命也不过五十来岁,知天命也情有可原。
^^^^六十岁不再年轻气盛,更年期也过了,火气小了,逆耳的话不再容不下了,锻炼身体做个快活的小老头(小老太)才最重要。
^^^^七十岁人老了,钱啊、色啊都该空了,(不像六十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坏规矩了。
^^^^从夫子的这份简历可以看出夫子是个挺实诚的人,实话实说、蛮可爱的一人。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4 回复此发言

--------------------------------------------------------------------------------

18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孟懿子这个高干子弟向夫子问孝,夫子说不要违背你老子的意思就算是孝了,潜台词是你听你老爸的好好跟我学礼就算是孝了。孟懿子不知他听没听懂夫子的话,由于他是个高干子弟,死要面子,反正就是不再问了。
^^^^出门夫子对他的学生兼司机樊迟把刚才的事说了,樊迟就是后来问夫子怎样种菜的那位仁兄,夫子也许不是特别喜欢这个有点迂的学生,但显然很信任他,不然不会让年纪轻轻的他给自己当司机,司机可是领导的心腹哦。
^^^^这位迂得有点像郭靖的樊迟不是那种一点就通的人,于是不知为不知的不耻上问,夫子耐心跟他解释,孟懿子的老子叫他跟我学礼,所以我告诉他,孝就是无论生前侍奉还是死后埋葬祭祀都不要违背于礼。意思叫他是奉养老爸时也要注重礼,如果他老爸做些违背礼法的事(比如篡权夺位),就不要去瞎掺和;他老爸死后,安葬追悼也要合乎礼法,不能越级,搞得比鲁国国君还隆重就不像话了。这些话孟懿子没问,夫子只好暗示要樊迟来转告他了。
^^^^樊迟转告他了吗?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4 回复此发言

--------------------------------------------------------------------------------

19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好了,先回答上一篇的问题,樊迟转告孟懿子了吗?看来这位迂得有点像郭靖的樊迟没有听懂夫子的暗示,也就没有转告孟懿子了。因为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又来向夫子问孝了。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这就是孝。因为“其”指代有些模糊,代父母或代子女都讲得通,所以不如合二为一,也就是除了生病,大家都不担忧。
^^^^子女有能力,结婚生子

,买房买车都不要父母担忧,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要担心大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子女就算尽孝了。
^^^^如今结婚的排场、买房的首付多是父母担忧之事,养了儿子还要养孙子,还得担心养儿是不是真的能够防老,父母之忧何其多也。
^^^^要为人父母怎样才能少忧呢?
^^^^童话大王郑渊洁有一次带着儿子去买了一台大彩电,然后又带着儿子把大彩电送到儿子的爷爷奶奶家。回来儿子就问他老爸,自己家还没有大彩电,干嘛把彩电送到爷爷奶奶家呢?郑渊洁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享受不了多少年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享受啊。吃饭时儿子就把自己喜欢的好菜都往爹妈的碗里夹,郑渊洁问他儿子干嘛这样啊,他儿子就说爸妈的年纪大,享受的时间少,自己年纪小享受的机会还多得很。
^^^^由此我得出结论,要想将来子女对自己孝顺,第一,让他多读论语;第二,当着他的面铆足了劲的对自己爸妈好,以后也就可以“父母唯其疾之忧”了!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4 回复此发言

--------------------------------------------------------------------------------

20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夫子明确指出赡养父母和饲养宠物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我们要坚决法办那些对父母养都不养的少数人,对这种人要用唾沫星子淹死他,反正乱吐口水不犯法。
^^^^其次我们要严厉批判那些对待宠物比对待父母还要好的那小部分人,他们的爱心长错了地方。
^^^^最后要批驳那些以为只要让父母有吃有喝就算孝的人。
^^^^孝与敬是不能分的。不敬,何以谈孝。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5 回复此发言

--------------------------------------------------------------------------------

21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难,为什么难呢?
^^

^^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子女会轻视父母;过分约束子女,子女会有逆反心理。都会为色难打基础。
^^^^子女成年,身强力壮;父母年老体衰。子女成年自认为心智成熟,而父母已老糊涂,跟不上形势。因此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子女都占优势。
^^^^父母生产力有限,无法满足子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色难的重要原因。
^^^^夫子讲孝暂告一段落,回过头来看看孝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占社会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政府和社会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家庭。因此现在大力提倡人伦孝道就是减轻政府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否则试想一下,大批衣食无着、精神空虚的老年人来政府门前静坐、绝食,那些公仆官员们能不一个脑袋两个大吗。
^^^^夫子提出的以上孝的原则归纳一下就是,除了养活父母以外,要尊敬父母,和蔼的对待父母,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顺从父母,最后达到,除了疾病,大家都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样的原则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合适的。如此政府要做的就是大力提倡这种孝道,同时切实搞好医疗体制改革。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5 回复此发言

--------------------------------------------------------------------------------

22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刘备徐州兵败后不得已投了曹操,曹操把他安排在自己官邸附近,刘备闭门谢客在后园种菜。梅熟之时曹操请刘备喝酒,要他品评天下英雄,考察一下他的见识。刘备假意推举几人,曹操认为见识不过如此,怕他装疯卖傻于是点醒他“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吓得刘备筷子掉到地上,正巧老天打雷,大耳朵刘备反应极快“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致此 。”曹操一看打雷都能把他吓着,又考虑到这人平时就喜欢哭哭啼啼(喜欢哭哭啼啼的英雄天下恐怕只此一人)像个蠢妇人,于是放松了警惕。
^^^^曹操要是能“退而省其私”先多软禁他几日,暗中观察,要不了多久“衣带诏”事发,刘备就无处遁形了。“三国演义”也就变成

“南北战争”了。再次应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夫子告诉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能单凭面对面的交往,更要注意他在你背后的言行。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5 回复此发言

--------------------------------------------------------------------------------

23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不妨借此来考察一下隆中对时,刘备与诸葛亮的结识。
^^^^听其言,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刘备觉得不错,很大气;刘备相请,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不错,还很谦虚;请教对策,孔明曰:“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腹中果有良策。观其形,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观其行,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察其心志,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听其言,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谦逊有礼。
^^^^观其行,三顾茅庐,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一立就是一下午。
^^^^察其心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假意不士,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不能不叹服这位喜欢哭哭啼啼的英雄。
^^^^如此赤诚相见,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于是英雄惜英雄创造了一个三分天下神话般的传奇。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5 回复此发言

--------------------------------------------------------------------------------

24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对老师而言,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故”,如果不知新,就只能照本宣科,如今一个阅读软件就能解决。不知新,老师就要下岗了。
^^^^只读“温故而知新”意义更加广泛,首先它说明了如何学习,怎样获得好记忆的办法:防止遗忘,注意联系;其次说明了认识的一般规律:新知识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以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的;最后它包含了“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昨天、今天、明天存在着前后相续的历史联系。所以,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不能割断其发展的历史过程。而应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其实把“温故而知新”放在用人交友上也很合适。
^^^^刘备待徐庶甚厚,把他温暖得一塌糊涂,徐庶被曹操诓到许都,临走之时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不想走了?”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U come back,必有good idea。”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惦记老妈又被你温暖得一塌糊涂)忘了一件大事: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名亮,字孔明……”
^^^^刘备把“故”温得好,于是终于知到了“新”。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6 回复此发言

--------------------------------------------------------------------------------

25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括号里的又是朱熹的意思,我想说有多方面用途的,不过是个多功能的器。《易经/系辞传》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有人解释:所谓“大道”,乃形而上之道,通俗地说,也就是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而所谓“小道”,乃形而下之器,也就是天文、地理、医、农、历、算等自然科学及百工技艺。
^^^^照这样解释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古脑地涌向哲学、道德和文学领域,以八股、作诗和

讲经为业,坐以论道,行以明道,热衷于形而上的思辩和做人的道德实践,而耻于去和形而下的“器”打交道,结果我们名垂青史的诗人无数,而数学、医学、天文学家却寥寥无几,以至有人把国内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归罪于此,但是按此解释诺贝尔文学奖还应该有啊?可见这样解释还是有问题。

^^^^这里出了一个难题,什么是 “形而上”。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原是一位古希腊的哲学教师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所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他把论述超感觉的即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安排在关于有形物体的学说即物理学的著作之后,并以此定名。因《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由于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本原本质的观点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所以“形而上学”也常常被用来作为这一思维方式的名称。但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本人对于形而上学的内涵是这样解释的:“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他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在这一类范畴中,“形而上”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大师们的话还是不好懂。大概意思“形而上”的意思在不断变化,永远没有定论。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作者: 听雪915 2006-11-3 08:37 回复此发言

--------------------------------------------------------------------------------

26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于是我决定用一位政治老师的话: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于是乎「君子不器。」说白了就是“君子不是个东西”夫子不是在说脏话。夫子的意思是君子要有头脑,会思考,不能成为一件东西。

^^^^还是不明白?打个比方,武器在好人手里能维护正义,在坏人手里能祸害无穷。君子不能成为一个没有头脑任人使用的器。


作者: 听雪915 2006-11

-3 08:37 回复此发言

--------------------------------------------------------------------------------

27 回复:【国学探微】《论语》我要这样读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先要说明一下,夫子讲这句话是有针对性的,子贡就是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能算是“含玉的大石头”夫子讲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才称得上是雕琢后的美玉的那位,上文说过,这话有拍马的嫌疑。因而夫子告诫子贡要慎于言。
^^^^马克思讲科学社会主义时是没有先行其言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表《共产党宣言》时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时,也还没有建功立业。不能因此就说他们不是君子,可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成为君子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那么「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意义在哪里,窃以为在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这里不妨看看神雕大侠杨过给郭襄送寿礼的场面。
^^^^史伯威才答道:“神雕侠言道:郭二姑娘身在襄阳,今日是她十六岁生辰,蒙古蛮兵竟敢无礼前来进犯,岂不是要惊吓了郭二姑娘?因此带领豪杰,杀了他作先锋的两个千人队。”
^^^^郭靖道:“神雕大侠现在何处?小可当亲自拜见,为襄阳全城百姓致谢。”
^^^^樊一翁打开盒子,取出一个极大的流星火炮,晃火摺点着了。那火炮冲天而起,在半空中一声爆炸,散了开来,但见满天花雨,组成了一个“恭”字。郭襄拍手笑道:“好玩,好玩得很!”吊死鬼接着也放了一个烟花,却是一个“祝”字。西山一窟鬼各放一个,组起来是“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寿”十个大字。
^^^^黄蓉心想:“他这件第二件礼物,决不只是放几个烟花博我襄儿一粲便算。”斟酒未定,忽听得北方远远传来犹如闷雷般的声音,一响跟着一响,轰轰不绝,樊一翁道:“这是神雕侠送给郭二姑娘的第二件薄礼,烧了蒙古二十万大军的粮草。” 黄蓉心中已猜到三分,听他如此说,不禁与郭靖相顾大喜。
^^^^忽见校场入口处火光明亮,中间四人各伸一手,合抓着一只大布袋,看来那第三件礼物便是在这布袋之中了,提着布袋的四人手臂同时向后拉扯,喀喇一声响,布袋裂成四块,袋中滚出一个光头和尚来。郭靖与黄蓉识得这和尚是金轮法王的二弟子达尔巴,达尔巴舞动金杵,招招进逼。何师我赤手空拳,在这沉重的兵刃猛攻之下只有不住倒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