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uclizine HCl_组胺受体抑制剂_129-74-8_Apexbio

Buclizine HCl_组胺受体抑制剂_129-74-8_Apexbio

Buclizine HCl_组胺受体抑制剂_129-74-8_Apexbio
Buclizine HCl_组胺受体抑制剂_129-74-8_Apexbio

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29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histamine) 为体内自身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皮肤、支气管、肠粘膜、中枢等。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是重要的炎症、过敏介质,变态反应及物理、化学刺激促其释放。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 类型分布效应 H1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H2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 皮肤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心室收缩↑ 窦房结心率↑ H3中枢、神经末梢调节组胺合成、释放 作用 1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循环血量↓血压↓(激动H1受体,释放EDRF,PGI2) 2.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兴奋收缩。 3.胃酸、胃蛋白酶分泌↑(H2受体) 4.刺激神经末梢,痒、痛。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常用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扑尔敏)、阿斯米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作用 1.抗H1受体效应:对抗H1引起的胃肠,支气管收缩;部分对抗血管扩张 渗出。 2.抑制中枢:镇静,嗜睡(苯海拉明、异丙嗪> 氯苯那敏>阿斯米唑、特 非那定)。 抗晕,止吐(中枢抗胆碱) 3.抗胆碱:阿托品样作用(弱),口干、支气管分泌↓ 应用 1.变态反应疾病:缓解皮肤粘膜症状好 荨麻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效果好 药疹、接触性皮炎—有效(止痒) 过敏性哮喘、休克—无效。 2.抗晕、止吐:①用于运动病、妊娠、放射呕吐 ②晕车、船—有预防作用,无治疗作用。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乙溴替丁等。 作用: 竞争阻断胃粘膜H2受体,抑制各种原因(组胺、胆碱受体、五肽胃泌素、食物等)刺激的胃酸分泌,促溃疡愈合。 乙溴替丁尚增加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的表达,

药理拟组胺药与抗组胺药

第二十七章拟组胺药与抗组胺药 一、选择题 1.苯海拉明中枢镇静作用机制() A.激动H1受体B.阻断H1受体C.激动H2受体 D.阻断H2受体E.激动H3受体 2.有中枢兴奋作用的Hl受体阻断药() A.苯海拉明B.异丙嗪C.苯茚胺D.雷尼替丁E.法莫替丁 3.高空作业的患者不宜选用() A.西咪替丁B.华法林C.异丙嗪D.叶酸E.雷尼替丁 4.组胺收缩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于() A.H1受体B.H2受体C.H3受体D.阻断H1受体E.阻断H2受体5.治疗晕动病可选用() A.西咪替丁B.苯海拉明C.尼扎替丁D.特非那定E.雷尼替丁6.异丙嗪抗过敏作用机制是() A.阻断白三烯受体B.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C.阻断组胺受体 D.抑制NO的产生E.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产生 7.无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A.苯海拉明B.异丙嗪C.特非那定D.曲吡那敏E.氯苯那敏 8.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应选用哪种药物() A.乙溴替丁B.阿托品C.强的松D.苯海拉明E.异丙嗪 9.西咪替丁和华法林合用,华法林的作用()

A.增强B.减弱C.无变化D.两者无相互作用E.以上都不对 10.下列何药妊娠早期禁用() A.苯海拉明B.异丙嗪C.特非那定D.美克洛嗪E.苯茚胺11.下列止吐作用较强的药物是() A.曲吡那敏B.氯苯那敏C.特非那定D.苯茚胺E.美克洛嗪12.H1受体阻断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药物是 A.苯海拉明B.阿司咪唑C.苯茚胺D.美克洛嗪E.扑尔敏13.H1受体阻断药的主要用途是() A.过敏性休克B.支气管哮喘C.消化性溃疡 D.失眠E.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 14.H1、H2受体激动后均可引起() A.肠蠕动增强B.血管扩张C.心率减慢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E.胃酸分泌减少 I5.中枢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苯海拉明B.吡苄明C.阿司咪唑D.氯苯那敏E.可立嗪 16.下列抗胆碱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异丙嗪B.布可立嗪C.特非那定D.氯苯那敏E.苯茚胺 17.H1受体阻断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烦躁、失眠B.镇静、嗜睡C.消化道反应D.药物致畸E.变态反应二、填空题 1.西米替丁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和_______。 2.苯海拉明和异丙嗪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临床常用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 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应阻断药 H1 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心房,房室结收缩扩张收缩增强,传导减慢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等 H2 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分泌增多扩张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thioperamide 第一节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药物镇静程度止吐作用抗胆碱作用作用时间(小时) 苯海拉明+++ ++ +++ 4~6 异丙嗪+++ ++ +++ 4~6 吡苄明++ / / 4~6 氯苯那敏+ - ++ 4~6 布可立嗪+ +++ + 16~18 美克洛嗪+ +++ + 12~24 阿司咪唑- - - 10(天) 特非那定- - - 12~24

第二十九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一、名词解释 1.组胺受体阻断药 二、填空题 1.组胺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是通过激动受体实现的;刺激胃液分泌是通过激动受体实现的。 受体阻断药有、、等;常用2.常用的H 1 的H 受体阻断药有、、等。 2 三、是非题 受体阻断药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1. H 2 2. 苯海拉明对支气管哮喘疗效佳,对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和荨麻疹无效。 3. 异丙嗪的作用机制是:其化学结构与组胺相似,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而对抗组胺引起的各种作用。 四、选择题 A型题 1. 组胺主要存在于人体何种细胞中 A.嗜酸性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淋巴细胞 2.H 受体兴奋时出现的效应有 2 A.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B.皮肤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C.胃酸分泌增加和心脏兴奋 D.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加 E.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及胃肠平滑肌 受体阻断药对下列何症无效 3. H 1 A.荨麻疹 B.枯草热 C.过敏性鼻炎 D.过敏性休克 E.花粉病 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疾病疗效最好4.H 1 A.过敏性结肠炎 B.过敏性休克 C.支气管哮喘 D.过敏性鼻炎 E.蚊虫叮咬 受体阻断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5. H 1 A.消化道反应

B.烦躁、失眠 C.镇静、嗜睡 D.致畸 E.血小板减少 6. 有关异丙嗪药理作用的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镇静、抗惊厥、催眠 B.镇静、抗晕、消炎 C.镇静、嗜睡、抗胃酸分泌 D.镇静、催眠、抗晕止吐 E.镇静、催眠、消炎 7.下列关于异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冬眠合剂的组成成分之一 B.为H 受体阻断药 2 C.具有抗精神病作用 D.镇静作用弱 E.使心室收缩力增强 8. 下列哪种药物镇吐作用最强 A.异丙嗪 B.赛庚啶 C.氯苯那敏 D.特非那定

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第十三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分析 消化道溃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超过了胃自身分泌的粘液对胃的保护能力,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胃液使胃壁消溶损伤而引起溃疡。在1964年H 2 受体拮抗剂出现以前,对消化道溃疡很少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所用的药物大多是中和胃酸的无机物和保护胃粘膜的凝胶 剂。H 2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地阻断胃壁细胞的H 2 受体,拮抗组胺或组胺受体激动 剂所致的胃酸分泌,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治愈消化道溃疡疾病。H 2 受体拮抗剂的 化学结构特点是以甲硫乙胺的侧链取代H 1 受体拮抗剂的乙基胺链,常用的药物可分为咪唑类、呋喃类、噻唑类和哌啶甲苯类。咪唑类如西咪替丁(Cimetidine)、依烃替丁(Etintidine)、奥美替丁(Oxmetidine),呋喃类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噻唑类如法莫替丁(Famotidine)、尼扎替丁(Nizatidine),哌啶甲苯类如罗沙替丁(Roxatidine)等。本章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 丁为例,介绍H 2 受体拮抗剂的结构与性质、体内过程和测定方法。 第一节代表药物 一、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分子式C 10H 16 N 6 S,分子量252.34,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 乎无臭,味苦。在甲醇中易溶,乙醇中溶解,异丙醇中略溶,水中微溶,稀盐酸中易溶。其盐酸溶液(0.9 →1000)在218nm处的吸收系数(E1% 1cm )为751-797。熔点:139℃~144℃。 西咪替丁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在室温干燥密闭状态下,5年内未见分解;加热至100℃持续48小时仍是稳定状态。紫外线对西咪替丁无催化分解作用。用3%的过氧化氢处理西咪替丁,可生成西咪替丁的硫氧化物。 C H3 N H N CH2SCH2CH2NH CNHCH3

H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 [主要品种]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作用特点]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部分地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 [药理作用]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产生,胃酸分泌减少。H2受体拮抗剂不仅对组胺刺激的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尚可部分地抑制胃泌素和乙酰胆碱刺激的酸分泌。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三种H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相对能力相差20~50倍,以甲氰咪胍最弱,法莫替丁最强。相应地抑制50%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所需的有效血浓度(EC50),以甲氰咪胍最高,法莫替丁最低。在常规剂量下,血浓度超过EC50的时间在甲氰咪胍约6小时,其他两种约10小时。 [不良反应] H2受体拮抗剂是相当安全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年龄大、伴肾功能和其他疾病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肌痛、便秘等。[H2受体拮抗剂新用法]

H2受体拮抗剂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2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与H2受体结合后引起的胃酸分泌,产生抑酸作用,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传统的给药方法是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如西咪替丁200毫克,每天四次或400毫克,每天二次;雷尼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二次;尼扎替丁150毫克,每天二次;罗沙替丁75毫克,每天二次。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组胺的基础分泌以夜间为主,并且夜间胃液酸度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天的胃酸分泌与乙酰胆碱、胃泌素相关,且排出量不但与溃疡的形成无关,而且还具有以下显着的生理性作用:维持正常的消化过程,特别是蛋白质的消化,因为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只有在足够酸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一定的胃酸酸度与钙和铁的吸收有重要关系;白天正常的胃酸分泌可保持胃内无菌环境,避免念珠菌使溃疡愈合延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溃疡病的过早复发、胃酸持久抑制引起一些患者腹泻。因此,有学者认为,H2受体拮抗剂在白天的抑酸作用弱,而夜间给予此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可以使溃疡快速愈合,症状缓解。临床观察也支持这一观点,即在睡前将H2受体拮抗剂一日剂量一次给药,在溃疡愈合速度、症状缓解和安全性上均与一日剂量分次给药法相同,并且这种给药法可以提高溃疡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已经在临床应用的H2受体拮抗的一日剂量一次给药法为:睡前服,西咪替丁800毫克,雷尼替丁300毫克,法莫替丁40毫克,尼扎替丁300毫克,罗沙替丁150毫克。[H2受体拮抗剂市场分

组胺及抗组胺药试题[详实参考]

组胺及抗组胺药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H2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异丙嗪 C.扑尔敏 D.西咪替丁 E.氯苯丁嗪(安其敏) 2.西米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为(D) A.中和过多的胃酸 B.能吸附胃酸,并降低胃液酸度 C.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D.阻断胃腺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E.以上都不是 3.组胺H1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最有效(D) A.过敏性结肠炎 B.过敏性休克 C.支气管哮喘 D.过敏性皮疹 E.风湿热 4.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阻断药是(D) A.苯海拉明 B.扑尔敏 C.安其敏 D.苯茚胺 E.654-2 5.扑尔敏是(A) A.H1-受体阻断药 B.H2-受体阻断药 C.镇静催眠药 D.抗喘药 E.镇咳药 6.不属于H1-受体阻断药的是(A) A.氯丙嗪 B.异丙嗪 C.氯苯吡胺(扑尔敏) D.苯海拉明 E.曲吡那敏 7.苯海拉明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D) A.镇静

B.抗过敏 C.催眠 D.减少胃酸分泌 E.防晕动 8.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是(D) A.苯海拉明 B.碳酸钙 C.胃复康 D.雷尼替丁 E.异丙阿托品 二、多选 1.对晕动症呕吐有良好疗效的药物是(BDE) A.氯丙嗪 B.异丙嗪 C.654-2 D.东莨菪碱 E.苯海拉明 2.正确项有(ABCDE) A.支气管平滑肌存在有组胺H1受体 B.苯海拉明具有镇静催眠、防晕止吐作用 C.异丙嗪为组胺H1受体阻断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 D.组胺H1受体阻断药苯茚胺对中枢有兴奋作用 E.胃壁细胞存在组胺H2受体 三、判断题 1.H1受体阻断药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疗效好。(√) 2.过敏性休克时,可选用H1受体阻断药辅助抢救。(√) 四、填空题 1.常用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常用抗酸药中, 碳酸氢钠易吸收入血引起碱血症氢氧化铝除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收敛致便秘作用。 2.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有镇静、防晕动、止吐作用,故临床上可用于防晕动、止吐 3.晕动病引起的呕吐可选用阿托品(类)或H1受体阻断药药进行治疗。 4.扑尔敏是一种组胺H1受体阻断药药。 5.常用的H1受体阻断剂有异丙嗪、扑尔敏、苯海拉明、苯茚胺 6.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中枢作用表现为镇静催眠、防晕、止吐,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可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7.H1受体阻断药中,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是苯茚胺。

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

课程名称:药理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丁玲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_实验类型:_验证型同组学生姓名:葛倩倩、张敏哲 【实验目的】 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制备,观察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及拮抗剂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并了解pD2和pA2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实验原理】 1、组胺作用于豚鼠的回肠H1受体,引起肠肌收缩 2、根据不同浓度的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求出pD2值 3、加入拮抗剂,若提高组胺浓度,仍能达到先前的收缩高度,表明拮抗剂对组胺有竞争性拮抗 4、在加入一定浓度的拮抗剂后,组胺浓度提高1倍就能产生原浓度的效应,而拮抗剂这个摩尔浓度的负 对数即为pA2值 5、本实验采用苯海拉明作为拮抗剂。pD2是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的定量参数,称为亲和力指数。pA2是 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参数 【实验材料】 豚鼠、离体器官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Med Lab记录仪、剪刀等小型手术器械 磷酸组胺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盐酸苯海拉明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 【实验内容】 1、取一段备用回肠,两端用缝针穿线,一端系在通气钩上,放入浴槽(台氏液30ml),另一端连张力 换能器,通过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 2、让回肠在浴槽内稳定10分钟,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药液,观察并记录(约2分钟),当肠 段收缩达顶点,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30ml; 3、待基线回到用药前水平,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下一个药液,开始记录,收缩曲线至顶点开始 回落时,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20ml; 4、如上依次加入不同量的磷酸组胺溶液:3×10-6mol/L 0.1ml,3×10-5mol/L0.1ml 、0.25及0.5ml, 3×10-4mol/L 0.1、0.25及0.5ml,使浴槽中磷酸组胺的最终浓度为10-8mol/L、10-7mol/L、2.5×10-7mol/L、5×10-7mol/L、10-6mol/L、2.5×10-6mol/L,5×10-6mol/L,描记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5、如步骤4,每次加药均先在浴槽中加入3×10-5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0.1ml,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 然后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组胺溶液,描记当溶液中有10-7mol/L苯海拉明共存时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 6、再依次试验盐酸苯海拉明终浓度为10-6mol/L和10-5 mol/L时,对磷酸组胺的拮抗作用; 7、描记完毕,测量每次加入磷酸组胺后的收缩曲线高度,将加盐酸苯海拉明前,磷酸组胺引起的肠段收 缩极限高度作为100%(Emax),计算不同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相当于极限高度的百分率。以磷酸组胺摩尔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收缩高度占极限高度的的分数(E/Emax)为纵坐标,作浓度反应 曲线图,然后计算pD2值和pA2值。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由于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增加趋势,人们对进一步开发研究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寄予希望,据统计,目前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约有8个,现简述如下: 1.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系美国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研制成功的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已于1996年在美国首次上市,获准用于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本品是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其抗组胺活性约为特非那定的30%,但不会干扰肌细胞K+通道,对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没有致心律不齐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该产品在人体内可进一步代谢为特非那定的酮酸代谢物,性别、年龄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人体对其耐受性良好,口服吸收后大部分从粪中排泄,少量从尿中清除,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42小时,最大血药浓度为167ng/ml。临床结果表明,本品对豚草致敏病人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均有良好疗效,在14天的疗程中,仅有少数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感,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2.咪唑斯汀(mizolastine) 本品是法国Synthelabo公司与日本Mitsubishi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1996年首次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荨麻疹;同时在包括英国在内的15个欧盟国家提出注册申请,其中瑞士已批准注册。在欧洲作为治疗哮喘的辅助用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

验。研究表明,本品对外周H1受体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对5-羟色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无作用,在治疗剂量下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活性高于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且能抑制过敏反应时组胺的释放。较高剂量时能抑制由血小板激活因子和白三烯D4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哮喘。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小时,清除半减期约8小时。报道的临床不良反应有倦睡、疲劳和头痛。 3.olopatdine hydrochloride 本品是日本Kyowa Hakko Kogyo 有限公司和美国Alcon公司共同开发的抗过敏药。1997年以0.1%外用溶液制剂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临时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眼部瘙痒,同时在日本作为抗过敏药和抗哮喘药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此药是具酮替芬(ketotifen)样三环骨架结构的化合物,有抗多种变态反应的作用,活性比酮替芬强,对组胺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抑制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D2、速激肽、白三烯B4、促凝血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无中枢镇静作用,也没有类似特非那定的潜在致心律不齐作用。 4.rupatadine fumarate 本品是西班牙J Uriach&Cia SA公司开发的具有拮抗组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双重作用的抗过敏药。适用于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和枯草热,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中。其口服治疗剂量能选择性拮抗组胺H1受体,对5-羟色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F2α、白三烯D4仅有很弱的拮抗作用,尚能与血小板活化因子

第十一章 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 (一)名词解释 1.奥美拉唑循环(Omelazole Cycle) 答:指奥美拉唑在口服吸收后,并不能直接产生质子泵的抑制作用,须经复杂的代谢转化生成活性形式后,才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奥美拉唑为一前体药物,口服后在十二指肠吸收,因其具有弱碱性,可选择性得聚集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催化下,发生斯迈尔斯重排形成“螺环形式”,再进一步依次转化成“次磺酸活性形式”、“次磺酰胺活性形式”。研究发现,次磺酰胺活性形式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它可与H+/K+-ATP酶的巯基相结合并形成二硫键的共价键即酶-抑制剂复合物,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此复合物在产生长时间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后,可被体内的谷胱甘肽等含巯基的化合物所复活,经再一次的斯迈尔斯重排形成硫醚化合物,再经肝脏的氧化代谢重新转化成奥美拉唑,继续发挥质子泵的抑制作用。 2.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 答:指具有阻断组胺分子与受体亲和,从而防止组胺对受体的激动效应,并能产生抗过敏作用的药物。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答:又称作H+/K+-ATP酶抑制剂。具体指能够与该酶发生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抑制H+/K+-ATP酶催化下的ATP水解,并使H+离子输出受阻,产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问答题 1.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哪个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写出其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并写出其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及生物学特点。 答: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是氯雷他定,它的英文名称、结构式及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如下:

抗组胺药目的要求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

抗组胺药 [目的要求] 1、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及其阻断药的作用原理。 2、掌握组胺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授课时间]2011.11.15 [学时] 1学时 [授课班级] 09影像、10康复本 一、组胺和组胺受体激动药: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血液嗜碱粒细胞的颗粒中。组胺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目前主要作为临床诊断用药。 1. 组胺又称组织胺,是一种具有强大而广泛生理作用的物质。这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人体细胞内也可自行的合成,贮存和释放。 2. 组胺受体:是指与组胺亲合后又产生一系列组胺效应的受体。 分为三种类型,即组胺1受体(H1)和组胺2受体(H2)两型及新发现的H3受体。H1多分布于毛细血管,支气管,肠道平滑肌上,当H1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效应,这些效应可被传统的抗组胺药所阻断和拮抗。H2多分布于心脏,血管,胃壁细胞上,当H2活化时,可引起胃酸分泌等效应,这一效应能被西咪替丁所拮抗。H3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触前膜,参与组胺合成与释放的负反馈调节。 3.组胺的药理作用有:促进腺体分泌;兴奋平滑肌;扩张血管。 4.倍他司汀(betaHistine)(抗眩啶):是一种常见的组胺H1受体激动药,作用比组胺弱。能扩张内耳、脑、肝、脾等处的动脉及冠状动脉,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但不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本药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耳鸣、组胺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见,偶有恶心、头痛、心悸、溃疡病加重等。消化性溃疡病、支气管哮喘和嗜铬细胞瘤患者慎用。(能导致血管扩张,但不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促进脑干和迷路的血液循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尚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应用:1. 内耳眩晕病;2.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 头痛。不良反应:较小,偶有恶心、头晕、胃部不适等。有溃疡病者慎用;对原有哮喘、嗜铬细胞瘤等要避免使用。) 二、组胺受体拮抗药 (一)组胺H1受体拮抗剂

药物化学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四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徐萍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组胺及组胺受体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乙二胺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三环类:氯雷他定 ?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 ?哌啶类:咪唑斯汀 ?其他类

组胺的 生物合成 及代谢 组胺HN N NH 2N N NH 2H 3C N N COOH H 3C HN N COOH O OH HO HO N N COOH N-甲基组胺N-甲基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 咪唑乙酸核苷N-甲基转移酶SAM SAH 磷酸核糖转移酶单胺氧化酶-B (大脑)二胺氧化酶 (外周)醛脱氢酶组氨酸组氨酸脱羧酶HN N NH 2 COOH 单胺氧化酶-B (大脑) 二胺氧化酶 (外周) 醛脱氢酶

组胺受体 ?目前已知的完全不同的组胺受体至少有三个亚型:H1、H2和H3受体。 ?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 ?H1受体拮抗剂竞争性阻断组胺的H1效应,临 床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变态反应疾病,某些品种还可用于止吐、防治晕动病、镇静催眠、预防偏头痛等。

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 亲脂性芳环部分N N O N C N 乙二胺类,哌嗪类 氨基醚类 丙胺类、哌啶类、三环类

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具有如下基本结构,式中Ar 可为苯基、对位取代苯基或噻吩基;Ar’常为苯基或2-吡啶基,R 及R’常为甲基,也可环合成杂环。 ?抗组胺作用弱于其他结构类型,并具有中等程度的中枢镇静作用,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肤过敏。N N Ar Ar'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二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2)熟悉H1、H2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3)了解组胺H1、H2受体的生理活性。 能力目标 (1)能为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 (2)使用抗组胺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为康复患者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小李来自中部城市,趁假期来沿海度假。度假第3日口唇和眼睑突然肿胀,全身大片风团,奇痒无比,不一会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急送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 案例分析:急性荨麻疹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过敏原致体内组胺H1过度兴奋,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物质,出现过敏症状。该患者可用抗组胺H1受体药(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同时叮嘱患者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如尽量少食海鲜,避免接触尘螨分布多、毛茸茸的物体等。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一)概述 组胺(histamine)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而成。几乎在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组胺,以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为多见,故组胺在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分布较高。 目前发现组胺受体有四种亚型,分别为H1、H2、H3和H4。激动H1受体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加和细胞内Ca2+增加;激动H2受体使细胞内cAMP增加;激动H3受体则可能减少Ca2+内流;H4受体则有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见表8-2-1。 表8-2-1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

2.组胺受体阻断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1 章节题目第二十七章拟组胺药和组胺受体阻断药 目的与要求1.理解抗组胺药的分类和H 1 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应用和不良反应; 2.理解钙剂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重点 与难点重点: H 1 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难点:组胺受体的类型、分布及效应。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二十七章拟组胺药和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剂 组胺(histamine) 组胺为体内自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是重要的炎症和过敏介质。变态反应及物理、化学刺激可促使其释放。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 类型分布效应激动剂阻断剂 H1支气管、胃肠、子宫收缩组织胺苯海拉明血管舒张倍他斯丁异丙嗪 H2血管平滑肌松弛组织胺西米替丁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倍他唑雷尼替丁心室收缩↑ 窦房结心率↑ H3中枢、神经末梢组胺合成释放组织胺硫丙米胺 【作用】 1.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循环血量↓,血压↓,激动H 1 受体。 2. 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兴奋收缩;血管平滑肌舒张。 3.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4.刺激神经末梢:痒、痛。 倍他斯丁 1.激动H 1 受体,扩张血管。尤其扩张椎动脉作用强;松弛内耳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增加内耳血流量,消除内耳性眩晕和耳鸣。 2.主要用于:内耳眩晕症、耳鸣、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 第二节组胺受体阻断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