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提要:本文简述了我国森林火灾的概况,分析了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梳理了我国森林防火体系中现行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与林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矛盾,论述了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指导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火,统筹兼顾森林安全和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火,科学调配有限的防扑火资源,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在“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施救”的原则下,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减少森林火灾和火灾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火灾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森林火险预警机制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1 综述

森林火灾是受天气条件和人为火源共同影响的严重自然灾害,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性、突发性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逐渐引起了人民的重视,人们对森林火灾的关注也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森林火灾防控的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1.1 世界和我国森林火灾概况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2万次,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左右。近年来澳大利亚的悉尼圣诞大火、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大火、印尼的苏门答腊大火、希腊雅典大火和我国大兴安岭“5.6”大火等重大森林火灾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

大影响,这些火灾不仅烧毁了珍贵的森林资源,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甚至引发了社会和政府危机。我国是一个森林火灾高发是国家,建国以来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万次,受害森林面积64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因灾伤亡572人;87年“5.6”后我国政府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火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火灾8000起,受害森林面积9.2万公顷,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无法估量,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森林火险长期居高不下;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大,林内可燃物剧增,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入林区旅游、采摘的人员使野外火源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森林火灾发生呈高发势态,火灾次数又达到1.3万起左右。面对高发的森林火灾,我国的森林防火政策措施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森林防火的管理技术和机具装备还不能适应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要求,还不具备扑救重大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1.2 世界各国火灾预警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火险预警的现状

加拿大、美国等国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森林火险预报的研究,七十年代加拿大在总结大量森林火灾档案和天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大量野外火烧试验,利用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国家森林火灾天气指标体系,统一全国三种可燃物湿度码,每天测定气温、相对温度、风速和降水量等四个气象因子,进行未来三天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1972年美国也提出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计算着火分量、蔓延分量和能量释放分量,并确定三个独立指标,即雷击火发生指标,人为火发生指标和燃烧指标,将这三个指标又归纳为火负荷指标。该系统到1978

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最新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也都在借鉴美、加等国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适合本国森林和气候特征的森林火险预报系统,这些火险预报系统的应用,为科学防火提供了决策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我国的森林火险预报研究始于1955年,但直到1987年“5.6”大火后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大兴安岭引进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标体系,进行森林火险的预报,但由于森林气候特征的差异,预报等级与实际火险等级差异较大;一些省区的防火和气象部门在研究我国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开发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但由于缺乏林区的气象观测和森林可燃物分布信息,这些系统都是仅使用城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信息进行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对森林防火的实际指导意义有限,更多的只是一种宣传作用和象征意义。

2004年国家林业局将建立全国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列入了年度工作要点,开始了全国林火预警系统建立的工作,并在吉林省进行监理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的试点工作。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全国森林可燃物分类标准编制、全国森林可燃物分布图编制基础工作,并于2007年启动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示范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各主要林区先期国家和省级的36个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设立439个森林火险监测站、109个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建立了森林火险监测信息采集系统、气象信息库、可燃物信息库、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库,开发了全国森林火险实况监测系统,全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2009年3月通过的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规划,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系统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给与优先安排,将加密森林火险监测站、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按每5万公顷一个密度,建立5276个森

林火险监测站,按每50万公顷一个密度,建立1046个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完善省级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1.3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的重要性

森林火灾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可防、可控性。2004年南亚海啸灾难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工作,特别是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森林火险预警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做好该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 对传统火源管理制度的反思

2.1 我国森林火灾的主要火因分析

按照森林火灾的燃烧理论,影响森林火灾的最主要有气象条件、可燃物、火源三个因素,前两个因素是自然的,说明了森林火灾的自然属性,人为的影响或改变天气和可燃物等自然属性的难度极大、效果甚微。1950至2008年我国的森林火灾的统计显示,我国森林火灾的火源因素分别是:以林区人民正常的烧荒烧炭、炼山造林、计划烧除、取暖做饭、烧牧场烧田埂、烧山驱兽等为主的生产生活用火占48.2%,以野外吸烟、上坟烧纸、小孩痴呆玩火为主的非必须的野外火源占47.9%,这两类人为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占96%以上,而因雷击、电线起火、境外烧入等非主观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发的森林火

灾不到2.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故意纵火事件年均100起以上,占总数的1.4%,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要管好各类林内生产和生活用火,杜绝野外吸烟、上坟烧纸等野外火源,就能达到减少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目前我国的森林防火政策、措施大都基于这个一点制定的,正是基于这一点而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手段,采取强硬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的火源管理办法,大大减少了野外火源,取得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确保了我国的森林火灾受害率保持在1‰以内的目标的实现。

但这种简单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的火源管理制度也引发了很多新的矛盾,一是由于各地的防火期都是林业生产和农业耕种的最佳季节,森林防火与林区生产、林区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二是大部分林区,尤其是南方集体林区都是林农交错,千百万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林区,森林防火与林区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因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而变得困难重重;需要体验美好森林环境的人们进山旅游、探险加大了林区火源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因对森林防火等政策不满因素所造成的报复纵火事件时有发生,使我们不能不对这种简单的火源管理制度进行反省。建立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科学防火已经成为森林防火最重要的课题。

2.2常规的火源管理措施及其弊端

火是人类文明的钥匙,是人类进化、从动物中分化脱颖而出的根本因素,刀耕火种等烧荒、烧田坎、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等生产用火和祭祖扫墓烧纸、燃放鞭炮等非生产性用火是林区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习惯,林区人民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火。

在传统的森林防火理念中,进入防火期就由当地政府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这对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确实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简单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的火源管理办法,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和林区的生产建设秩序;一些主要林区采取更为严厉的办法,采取简单的五级以上大风天,禁止一切生活、生产用火,使得当地民众只能吃干粮度日,严重了林区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由于各地的重点防火期正值农耕生产和林副产品采集的高峰,也是人们进山踏青旅游的高峰,简单的火源管理使得正常的农事生产受到影响,农民对此积怨很多,一些山民为保证不误农事,不管火险条件强行的林内用火(如烧田埂、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引发了一些不满这种强制火源管理的报复性纵火事件。

传统的火源管理采,使得计划烧除未能充分开展,林内可燃物大量积累,很多地方林下可燃物达每公顷100吨以上,超过了发生重大火灾的临界点,发生重大火灾的隐患极大;长期高强度的严管工作使得防火管理人员易麻痹大意,引起管理上的疏漏而引发火灾;另一方面,长期的高度紧张得不到休息,使人们疲惫不堪,使得一旦发生火情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效能。

2.3 森林防火工作对火险预警的应用需求

为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原则,提高森林防火科技含量,使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实现由传统型的被动地设防和应急扑救为主防火向实现主动地设防和有准备地扑救的转变;由经验型的防火向科学防火和全面科学林火管理的转变。各地掀起一个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建立的高潮,这不仅是实现科学防火、因险设防的关键;科学指导林区的森林火源管理,规范林区生活、生产用火活动,科学调度扑火资源和防扑火力量,防患于

未然;对减少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减少因防火工作对林区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建设

借鉴国外的森林火灾预警响应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的共识。建立及时、灵敏、科学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应注重做好。

3.1 建立完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体系

研究林业发达国家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立的理论依据、分析方法和森林火险预报的业务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我国的气候、森林特征,建立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不同地形特征、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森林火险预报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建立在GIS系统支持下的全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林火行为预报系统和林火发生预报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森林火险预警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

3.2 建立覆盖全国的森林火险气象和森林可燃物观测体系

采用传统和现代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林区尤其是林缘地带,建立森林火险监测站和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形成覆盖全国各主要林区的防火气象和可燃物观测体系,建立森林火险气象信息库、森林可燃物信息库、森林火灾数据库,修订完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为科学、实时、准确地进行森林火险预警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3.3 建立完善的森林火险预警体系

建立多尺度、多种方法的森林火险预警体系,为长期的森林防火工作部署和物资准备,提供决策依据,为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联合气象部门分析全球大气、气候和森林、火源特征,进行年度、

季、月尺度的长期森林火险形势预测;

建立基于林区气象实况和天气预报的全国24小时、48小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和周尺度的森林火险天气形势预报系统;

建立基于林区气象实况观测的全国森林火险实况监测系统;

建立省级森林火发生预报系统,为实现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提供火险信息服务;

建立基于”3S”技术的地市、县级或扑火指挥部用的森林火行为预报系统,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3.4 拓展火险信息发布渠道

除林业系统内部的火险发布渠道外,利用标语、旗子、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特别是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等多种形式,拓展森林火险信息的发布渠道,不仅使森林防火的管理人员和林区人民及时知晓火险预警信息,科学安排林内生产、生活用火;也使进入林区的外来人员能及时了解火险信息和森林火灾危害,主动配合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

4、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

4.1 因险施策,科学配臵调度防扑火资源

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负责同志、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管森林防火的领导,对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部门(单位)及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为预防和快速扑救森林火灾,根据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气象台发布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而做出的应对性行动标准。各地、各单位确定和实施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应当遵循科学应对、因险施策、分级响应、分岗落实、明确标准的原则,安排部署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4.2 以人为本、规范指导林区野外用火

依据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发生预报,指导林区农民利用低火险时段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的安排计划烧除、炼山造林等林业生产工作,指导农民进行烧荒、烧田埂、烧秸秆、积肥等林缘的农事生产用火,兼顾森林防火和林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依据中期森林火险趋势预报的区域差异,科学合理地调配紧缺而有限的森林防火资源(如大型扑火用直升飞机等),将它们由火险相对较低的地区调往高火险地区,更好地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

4.3 科学扑火,提高扑火效率

发生火情后,由火险预警体系的森林火行为预报系统依据火场的地理环境、森林资源、可燃物分布、交通阻隔和气象条件,进行火灾燃烧方式和发展蔓延预报过程的仿真模拟,提出扑火方式、兵力布臵、运兵线路、工具配臵、阻隔带开设、后勤保障等火灾科学扑救方案的辅助决策,确保采用科学的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火灾,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有火不成灾。

5结论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防火”的理念,建立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由简单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到以人为本的火源管理的转变,实现由被动扑火向积极主动预防的转变,实现扑火资源的平均分配到依据火险等级科学调配有限的森林防扑火资源的转变,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在部分地区的施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积极效益,如吉林省建立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科学调度防扑火资源,科学管理野外用火,较好地解决了森林防火与

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与林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矛盾,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连续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损失率仅0.06‰,远低于全国平均1‰的好成绩,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社会生态坏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林业局党校第35期蒋岳新

2010年1月

参考文献:

1、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2、吉林省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状态的暂行规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