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训七、装配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实训七、装配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实训七、装配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实训七、装配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实训七、装配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1.实训目的

(1). 熟悉YL-335A 设备系统中装配单元的结构组成。

(2). 查明装配单元中PLC的I/O接口地址。

(3). 掌握装配单元的工作过程,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

(4). 掌握根据控制要求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

2.实训内容

(1).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了解装配单元的结构。

(2). 查明气动机构的组成(气缸、控制阀),通过手动操作控制阀分别控制各个气动执行机构动作,观察分析控制信号与气动执行机构动作之间的关系,然后画出气动控制回路原理图。

(3).认识了解该工作单元中所使用的传感器,并查明各传感器的类型、安装位置、作用及其对应的PLC的接口地址(输入地址);查明各电控阀的电控信号所对应的PLC接口地址(输出地址)。然后画出该装配单元PLC的I/O 接线原理图。

(4).根据控制要求编制、调试程序。

3.注意事项

(1). 在气动执行元件接通起源的情况下,禁止用手直接扳动气动元件。

(2). 在PLC处于RUN模式或RUN-P模式并运行用户程序时,禁止用手动方式操作方向控制阀。

(3). 在观察结构时,不要用力拽导线、气管;不要拆卸元器件及其它装置;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指导教师。

4.YL-335A 设备系统中装配单元的介绍

(1). 装配单元的功能

装配单元是将该生产线中分散的两个物料进行装配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物料仓库的物料按生产需要进行分配,并使用机械手将其装配到来自加工单元的物料中心孔的过程。

(2). 装配单元的结构组成

装配单元主要结构为:简易物料仓库,物料分配机构,被分配物料位置变换机构,机械手,半成品工件的定位机构,气动系统及其阀组,信号采集及其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用于电器连接的端子排组件,整条生产线状态指示的信号灯和用于其他机构安装的铝型材支架及底板,传感器安装支架等其它附件。

图4-1 装配单元实物图图4-2 装配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图

(3). 装配单元的工作过程

物料分配机构:动作过程是由上下安装水平动作的两直线气缸在PLC 的控制下完成的。当供气压力达到规定气压后,打开气路阀门,此时分配机构底部气缸在单电控电磁阀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该气缸活塞杆伸出,因重力下落的物料被阻挡,系统上电并正常运行后,当位置变换机构料盘旁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位置变换机构需要物料时,物料分配机构中的上部气缸在电磁阀的作用下活塞杆伸出,将与之对应的物料夹紧,使其不能下落,底部气缸活塞杆缩回,物料掉入位置变换机构的料盘中,底部气缸复位伸出,上部的气缸缩回,物料连续下落,为下一次分料作好准备。在两直线气缸上均装有检测活塞杆伸出与缩回到位的磁性开关,用于动作到位检测,当系统正常工作并检测到活塞磁钢的时候,磁性开关的红色指示灯点亮,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的PLC。物料分配机构的底部装有用于检测有无物料的光电传感器,使控制过程更准确可靠。

物料位置变换机构:该机构由气动摆台和料盘构成,气动摆台驱动料盘旋转180 度,并将摆动到位信号通过磁性开关传送给PLC,在PLC 的控制下,实现有序,往复循环动作。

机械手:PLC 驱动与竖直移动气缸相连的电磁换向阀动作,由竖直移动带导杆气缸驱动气动手指向下移动,磁性开关检测到下移到位后,气动手指驱动手爪夹紧物料,并将夹紧信号通过磁性开关传送给PLC,在PLC 控制下,竖直移动气缸复位,被夹紧的物料随气动手指一并提起,离开位置变换机构的料盘,提升到最高位后,水平移动气缸在与之对应的换向阀的驱动下,活塞杆伸出,移动到气缸前端位置后,竖直移动气缸再次被驱动下移,移动到最下端位置,气动手指松开,经短暂延时,竖直移动气缸和水平移动气缸缩回,机械手恢复初始状态。在整个机械手动作过程中,除气动手指松开到位无传感器检测外,其余动作的到位信号检测均采用与气缸配套的磁性开关,将采集到的信号输入PLC,由PLC 输出信号驱动电磁阀换向,使由气缸及气动手指组成的机械手按程序自动运行。

(4). 气动控制回路

(5). 装配单元的PLC 的I/O 接线

装配单元的所使用的传感器及电磁阀较多,选用松下FP-X-C60R 主单元,共32点输入,28 点输出。实际使用为18 点输入(包括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信号),9 点输出。

图4-3 装配单元PLC 的输入端接线原理图

图4-4 装配单元PLC 的输出端接线原理图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全)

精品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 中海地产建筑结构管理部

目录 一、总则 (2)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3) 三、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4) 四、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7) 附表B:各公司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8)

一、总则 编制目的: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编制时间:20013 年1月 1 日主编单位: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 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建筑结构部或 区域、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各公司结构限额指标控制值对照表如下:

三、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 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构造柱、过 梁、女儿墙、拉板等的钢筋(G ) 和混凝土(V ),不含砌体)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 构成本计算面积”(M ),即钢筋用量指标=G/M (kg/m 2 ),混凝土用量指标=V/M (m 3/m 2)。 2. 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结构成本计算面积”计算规则如下: 结构成本计算面积 M =M0+M1+M2+M3+M4+M5/2+M6/2,其中: 3. 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结构钢材用量=[G+(8~10kg/m 2 )*M7]/(M+M7) 4. 常规采用钢筋主要包括:直径 6mm 钢筋统一采用 H PB300,直径 8mm 及以上钢筋统一采 用 H RB400;也可以全部采 用 H RB400 钢筋。 5. 结构体系包含钢筋混凝土普通框架、异型柱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当 结构采用异形柱框架或短肢剪 力墙结构体系时,混凝土用量应取下限甚至更低。 6. “上部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及“基础”的定义如下: 6.1 当没有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的范围指±0.000(不包括)以上 的部分,其余部分如浅基础、 筏板、基础梁、承台、桩和±0.000(包括)以下的 墙、柱等计入“基础”范围(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 1)。 6.2 当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板以上部分 (不含顶板);“地下室或半地下 室”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底板至顶板范围内 的部分(含顶板、底板及与底板相连的浅基础、筏板、承台、基础梁等);其余部 分如桩等计入“基础”部分(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 2、3、4)。 6.3 在限额控制指标中,基础部分计入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指标。

结构设计七大比值

七个比值问题 1.有那七个比值 2.控制的是什么东西 3.所对应的要求有那些 4.当不满足时如何调整 5.计算时要满足那些东西 6.PKPM的结果在那查询 7.专业名词的理解 一.刚重比《GG》 5.4 1.控制原因:重力荷载的水平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比较严重,对砼结构随刚度的降低效应不利影响成非线性关系 2.控制方法:框架>20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0考虑P—Δ效应 剪力墙>2.7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4考虑P—Δ效应 3.调整方法: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加刚或减重 大于10或1.4要考虑P—Δ效应 4.PKPM结构查看:总信息最下面 5.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要考虑P—Δ效应。大20% 时认为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二.剪重比《KG》5.2.5《GG》 4.3.12 1.控制原因:长周期结构地震加速度小,但此时地面运动的速度,位移对结构的破坏更大,通过放大地震地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安全储备 2.控制方法:扭转效应明显周期小于3.5秒6度7度8度9度 0.8% 1.6% 3.2% 6.4% 基本周期大于5.0秒的结构0.6% 1.2% 2.4% 4.8% 1.8% 3.6% 3.调整方法:在6度区经常会发生 A: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54页当不满足以下结果时不可以用系数调整在方式 1)有15%以上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椒 2)底部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85%以上时 3)调整系数大于1.15时即不满足87%时 B:不能用系数调整时的方法 1)T折减多折一些 2)提高振型个数 3)通过加墙和梁来提高结构风度减小T增加地震作用 4)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洞口输入来提高结构刚度

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实训

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实训 一.实训目标 (1)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一般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 (2)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查找资料和完成结构安装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 (3)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编写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4)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 二.实训任务 按学生所在现场情况和提供的技术资料完成单层工业厂房(预应力屋架排架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设计。 三.给定条件 1.学院提供施工图纸资料、文件、任务指导书等。 2.提供和给定相应技术参数和资料。 四.要求、内容 (一)总要求 1.编制的文件内容应满足实用性。 2.技术措施、工艺方法正确合理。 3.语言文字简洁、技术术语引用规范、准确。 4.基本内容及格式符合任务指导书要求。 (二)内容及基本格式。 1.施工准备工作 2.起重机选择及工作参数计算 3.现场预制构件的平面布置与起重机开行路线 4.结构吊装验算 5.吊装安全技术 6.绘制吊装施工图 五.成果具体内容要求(范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主要内容

1、场地清理与道路铺设 要求:起重机开行路线,道路清理与压实,雨季施工排水等。 2、装配工钢筋砼杯形基础的准备 要点:定位轴线,杯底抄平,杯口弹线,杯口覆盖,基坑回填等。 1、构件的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 要点:运输工具的选择,各类构件的运输方法,运输是的注意事项(强度、支承位置、装车方向、运输道路、运输顺序、卸车位置等)运输的要求等。 2、构件的就位和堆放 要点:位置确定,堆放场地,堆放层数,构件稳定等。 3、构件的拼装与加固 大窗架、大跨度屋架和组合屋架等,为了使运输及避免在过程中损失,一般在预制厂先预制成块体,运往工地后在拼装成整体。 由于本工程的屋架采用现场生产,故需拼装的构件主要是天窗架。 4、构件的检查与清理 要点:构件的型号与数量,构件吊装时的强度,构件的外行尺寸,预埋件的位置及尺寸,构件质量(有无缺陷、损伤、变形、裂缝等)等。 5、构件的弹性与编号 要点:柱、屋架、梁的弹线位置及弹线方式,编号的位置。 6、料具的准备 要点:钢丝绳、吊具、滑车、电焊机、梯子、垫片、模块等。 (二)具体要求 1、结合工程实际,逐条考虑,做到准备工作全面完整,合理可行。 2、文字叙述简练、通顺、避免不便条件、不分场合的大段摘录教科书有关章节。 四、起重机选择及工作参数计算 (一)主要内容 1、起重机的选择 起重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厂房跨度、构件重量、吊装高度、现场条件及现有设备等确定。 先确定起重机的类型,然后进一步选择起重机的型号及起重臂长度。所选起重机的三个工作参数:起重量、起重高度、起重半径(起重幅度)均应满足结构吊装的要求。 当起重机可以不受限制的开到构件吊装位置附近去吊装构件时,在计算了起重量Q及起重高度H之后,便可查阅起重机工作性能表或曲线来选择起重机型号及起重臂长度,并可查的与一定起重量Q,起重高度H对应的起重半径R,以此作为确定起重机开行路线及停机位置时的参考。 当起重机不能直接开到构件吊装位置附近去吊装构件时,这时便要根据起重量Q起重高度H及起重半径R三个参数,查阅起重机工作性能表或曲线来选择起重机的型号及起重臂长度。 同一种型号的起重机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起重臂,应选择一种既能满足三个吊装工作参数的要求而又最短的起重臂。 当起重机的起重臂需经过已吊装好的构件上空去吊装构件(如跨过屋架吊装屋面板)还需考虑起重臂是否与吊装好的构件相碰。 2、计算公式 (1)起重量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⑴应根据劳动定额规定配备相应技术等级的铆工、起重工、火焊工、焊工等人员, 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⑵对高空作业人员开工前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 2.施工机具准备 ⑴吊装机械的准备 吊装机械的配备应从施工场地情况;构件几何尺寸、重量大小、起吊高度;本公司机械装备情况等三个方面考虑。 ⑵工机具准备

说明:本单位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均状态完好。 3. 技术准备 ⑴ 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通过熟悉、掌握图纸内容,做到准确按图施工。图纸 会审可以对各专业工程之间的相关工序、尺寸等预先结合,尽量在安装前发现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处理。安装、制作及设计单位之间的图纸会审使三方面能够沟通和了解,使问题得到协商解决。 ⑵ 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并现场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4. 施工现场准备 ⑴ 施工场地要求具备三通一平。 ⑵ 根据工程大小、工期长短,业主要求设置相应的施工方案。 ⑶ 整个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构件堆放场地)等要按标准化工地 的要求规划设置。 二、施工工艺流程: 1. 本工程整体施工顺序通常为土建基础—场地回填—钢结构吊装—围护结构—室内 地面—室外总体—完工。钢结构安装采用从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先柱后梁的顺序进行。 2.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的吊装拟一次性完成,每榀框架分一次吊装,这样, 可以为土建提供最可能早的开始时间,为最后的顺利完工创造条件。 3. 钢结构吊装前,先进行基础复核,以检查地脚螺栓的埋设情况和基础的土建施工 情况。 4. 本工程轻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轻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图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版)

地产集团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 一、总则 编制目的: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时间:2015年4月 主编单位: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A)的要求统 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及女儿墙、 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的钢筋(G)和混凝土(V))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即钢筋用量指标=G/M(kg/m2),混凝土用量指标=V/M(m3/m2)。 2.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 3.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⑴应根据劳动定额规定配备相应技术等级的铆工、起重工、火焊工、焊工等人 员,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⑵对高空作业人员开工前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 2.施工机具准备 ⑴吊装机械的准备 吊装机械的配备应从施工场地情况;构件几何尺寸、重量大小、起吊高度; 本公司机械装备情况等三个方面考虑。 ⑵工机具准备

说明:本单位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均状态完好。 3.技术准备 ⑴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通过熟悉、掌握图纸内容,做到准确按图施工。 图纸会审可以对各专业工程之间的相关工序、尺寸等预先结合,尽量在安装前发现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处理。安装、制作及设计单位之间的图纸会审使三方面能够沟通和了解,使问题得到协商解决。 ⑵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并现场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现场准备 ⑴施工场地要求具备三通一平。 ⑵根据工程大小、工期长短,业主要求设置相应的施工方案。 ⑶整个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构件堆放场地)等要按标准化 工地的要求规划设置。 二、施工工艺流程: 1.本工程整体施工顺序通常为土建基础—场地回填—钢结构吊装—围护结构—室内地面—室外总体—完工。钢结构安装采用从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先柱后梁的顺序进行。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的吊装拟一次性完成,每榀框架分一次吊装,这样,可以为土建提供最可能早的开始时间,为最后的顺利完工创造条件。3.钢结构吊装前,先进行基础复核,以检查地脚螺栓的埋设情况和基础的土建施工情况。 4.本工程轻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轻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图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全)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 中海地产建筑结构管理部

目录 一、总则 (2)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3) 三、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4) 四、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7) 附表B:各公司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8)

一、总则 编制目的: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编制时间:20013 年1 月1 日主编单位: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 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建筑结构部 或区域、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二、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各公司结构限额指标控制值对照表如下:

三、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 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构造柱、过 梁、女儿墙、拉板等的钢筋(G ) 和混凝土(V ),不含砌体)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 构成本计算面积”(M ),即钢筋用量指标=G/M (kg/m 2 ),混凝土用量指标=V/M (m 3/m 2)。 2. 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结构成本计算面积”计算规则如下: 结构成本计算面积 M=M0+M1+M2+M3+M4+M5/2+M6/2,其中: 3. 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结构钢材用量=[G+(8~10kg/m 2 )*M7]/(M+M7) 4. 常规采用钢筋主要包括:直径 6mm 钢筋统一采用 HPB300,直径 8mm 及以上钢筋统一采 用 HRB400;也可以全部采用 HRB400 钢筋。 5. 结构体系包含钢筋混凝土普通框架、异型柱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当 结构采用异形柱框架或短肢 剪力墙结构体系时,混凝土用量应取下限甚至更低。 6. “上部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及“基础”的定义如下: 6.1 当没有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的范围指±0.000(不包括)以上 的部分,其余部分如浅基 础、筏板、基础梁、承台、桩和±0.000(包括)以下的 墙、柱等计入“基础”范围(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 1)。 6.2 当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板以上部分 (不含顶板);“地下室或半地 下室”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底板至顶板范围内 的部分(含顶板、底板及与底板相连的浅基础、筏板、承台、基础梁等);其余部 分如桩等计入“基础”部分(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 2、3、4)。 6.3 在限额控制指标中,基础部分计入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指标。

中海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 第一章总则 1. 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现发布《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项目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指标均不得大于本标准的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详附表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 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规划设计部和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地区公司。 3. 本标准由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管理和 条文解释。 第二章制定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 第三章限额指标 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1。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2。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3。 4.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4。 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5。 6. 适用于第1条的地区公司为:南宁公司、桂林公司、赣州公 司;适用于第2条的地区公司为:合肥公司、吉林公司;适用于第3条的地区公司为:呼和浩特公司;适用于第4条的地区公司为:银川公司;适用于第5条的地区公司为:兰州公司。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

(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常用管桩参数取值表: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⑴应根据劳动定额规定配备相应技术等级的铆工、起重工、火焊工、焊工等人 员,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⑵对高空作业人员开工前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 2.施工机具准备 ⑴吊装机械的准备 吊装机械的配备应从施工场地情况;构件几何尺寸、重量大小、起吊高 度;本公司机械装备情况等三个方面考虑。 ⑵工机具准备

说明:本单位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均状态完好。 3.技术准备 ⑴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通过熟悉、掌握图纸内容,做到准确按图施工。 图纸会审可以对各专业工程之间的相关工序、尺寸等预先结合,尽量在安装前发现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处理。安装、制作及设计单位之间的图纸会审使三方面能够沟通和了解,使问题得到协商解决。 ⑵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并现场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现场准备 ⑴施工场地要求具备三通一平。 ⑵根据工程大小、工期长短,业主要求设置相应的施工方案。 ⑶整个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构件堆放场地)等要按标准化 工地的要求规划设置。 二、施工工艺流程: 1.本工程整体施工顺序通常为土建基础—场地回填—钢结构吊装—围护结构—室内地面—室外总体—完工。钢结构安装采用从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先柱后梁的顺序进行。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的吊装拟一次性完成,每榀框架分一次吊装,这样,可以为土建提供最可能早的开始时间,为最后的顺利完工创造条 件。 3.钢结构吊装前,先进行基础复核,以检查地脚螺栓的埋设情况和基础的土建施工情况。 4.本工程轻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全)

房地产智库?2013九舍会 中海地产结构设计限额控制 中海地产建筑结构管理部

目录 一、总则 (2)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3) 三、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4) 四、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7) 附表B:各公司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8)

一、总则 编制目的: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编制时间:20013 年1 月1 日主编单位: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 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建筑结 构部或区域、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管理部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二、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各公司结构限额指标控制值对照表如下:

三、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 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构造柱、过梁、女儿墙、拉板等的钢筋(G)和混凝土(V),不含砌体)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构成本计算面积”(M),即钢筋用量指标=G/M (kg/m 2 ),混凝土用量指标=V/M(m 3 /m 2 )。 2. 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结构成本计算面积”计算规则如下: 结构成本计算面积M=M0+M1+M2+M3+M4+M5/2+M6/2,其中: 3. 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结构钢材用量=[G+(8~10kg/m 2 )*M7]/(M+M7) 4. 常规采用钢筋主要包括:直径6mm 钢筋统一采用HPB300,直径8mm 及以上钢筋统一采用HRB400;也可以全部采用HRB400 钢筋。 5. 结构体系包含钢筋混凝土普通框架、异型柱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当结构采用异形柱框架或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时,混凝土用量应取下限甚至更低。 6. “上部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及“基础”的定义如下: 6.1 当没有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的范围指±0.000(不包括)以上的部分,其余部分 如浅基础、筏板、基础梁、承台、桩和±0.000(包括)以下的墙、柱等计入“基础”范围(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1)。 6.2 当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上部结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板以上部分 (不含顶板);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范围指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底板至顶板范围内的部分(含顶板、底板及与底板相连的浅基础、筏板、承台、基础梁等);其余部分如桩等计入“基础”部分(地下部分的统计范围见图2、3、4)。 6.3 在限额控制指标中,基础部分计入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指标。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25-20 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现场安装部分 (一)钢结构安装 1.施工方法: 本工程钢结构安装,首先复核混凝土基础的轴线及基础顶面标高,采用分件吊装的方法,先吊装所有钢柱,待校正固定灌浆后,依次吊装首层至五层钢梁,随吊随调整,然后进行安装固定,最后吊装屋面支撑及檩条系统。 2.施工顺序: 现场吊装划分为二个施工单元,每个单元分别进行独立作业,一单元采用一台50吨吊车,由8轴至1轴由东向西吊装,二单元采用50吨吊车由9轴至15轴由西向东吊装,吊装顺序见吊装平面图。

3.安装前准备工作 ①.柱脚螺栓的施工:复核土建基础施工的柱脚定位轴线,埋设地脚螺栓。为保证地脚螺栓的定位准确,将地脚螺栓用钢模板孔套进行定位固定,并进行反复校核无误后方能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施工。地脚螺栓露出地面的部分用塑料布进行包裹保护。 ②.编制安装计划和构件供应计划,组织好施工。 ③.检查钢构件:钢构件出厂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按图纸查点复核构件,将构件依照安装顺序运到安装范围内,在不影响安装的条件下,尽量把构件放在安装位置下边,以保证安装的便利。 ④.标准节的安装流程 ⑤.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名称允许偏差 垂直度单节柱建筑物总体 H/100且≤10mm 标高梁面 L/1000且≤10mm 柱顶≤5mm

高层设计7大指标调整方法.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 4.3.5。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高规4.3.5。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