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

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

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

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

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

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

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

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19、近代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

二、名词解释

1、生境:

2、种群:

3、层片:

4、黄化现象:

5、食物链:

6、优势种

7、短日照植物:

8、原生演替:

9、趋异适应:10、建群种: 11、斑块(镶嵌体):12、生活型: 13、他感作用:14、生态系统:15、群落:16、生态位:17、光周期现象:18、春化作用: 19、生态入侵:20、-3/2自疏法则:

三、简答题

1、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含义。

2、简述K对策与r对策的特点

3、简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与措施

4、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5、简述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6、简述城市绿地的特点。

7、简述城市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理。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分析论述题

1、以酸雨为例,分析说明大气污染对植物(包括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2、将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概念应用于自然生物群落,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试分析论述生态系统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4、简述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液态,气态,固态

、生态入侵3.

4、温室气体主要指CO、CH、CFC,其中CO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CFC增温的潜力s4s22最大。

5、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

6、光质,光强,光照时间

7、短日照,长日照

8、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9、生产功能,美学效应。

10、降低;增加。

11、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正反馈。

12、生态入侵

13、偏害作用;互利作用。

14、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5、吸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

16、趋同适应

17、空间异质性、均质同一性

18、群落交错区或者生态交错区或者生态过渡带

19、(1)城市人口爆炸(2)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3)城市超负荷运转(4)城市水资源短缺(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二、名词解释

1、生境:由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的,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habitat)。

2、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4、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

为黄化现象。

5、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6、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第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7、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某一数值或黑夜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8、原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也称为初生演替,是生物在从前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定居并导致顶级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9、趋异适应: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于是在不同个体群之间就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这是同种植物对不同综合环境条件的趋异适应。.

10、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11、斑块(镶嵌体):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12、生活型: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13、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植物之间的作用叫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现象。

14、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物种种群的集合。、群落:1516、生态位: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物理空间,还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梯度中的位置。

17、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映,称为光周期现象。

18、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9、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该关系在双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这种关系叫做-3/2自疏法则

20、-3/2自疏法则:随着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这一过程叫做自疏。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含义。

答题要点:

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有限的,有机体对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环境空间都是有限的。种内间互相竞争环境和空间,天敌的捕食以及疾病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等都称为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因此,现实中,种群的增长更符合J型增长趋势或呈S型,S型增长曲线就是著名的逻辑斯蒂增长曲线。

dN

=rN(1-N/k)

dt

N/k为环境阻力。(其中k为环境最大容量或环境负荷;1-N/k)为剩余空间,表示物种潜在地增殖能力,r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逻辑斯蒂方程中两个参数rK 是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K.

2、简述K对策与r对策的特点

答题要点:

K-对策的生物其种群比较稳定,种群密度常处于K值范围。它们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竞争能力较强,但扩散能力较差。属于这类生物的如乔木和大型兽类。r-对策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K值,大部分时间保持在逻辑斯遆曲线的上升阶段。属于r-对策的生物者通常具有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后代保护机制,子代死亡率高,但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生境,并通过提供r值而迅速增殖。属于这类生物的如杂草类。

3、简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与措施

答题要点:

①减少人为热源的进入;②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量,提高绿地生态环境功能;③减少城市污染物,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④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减少高能耗企业的生产⑤寻求清洁能源,⑥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适当通风。

4、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

①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②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群落具有自己内部环境

④具有一定结构

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⑦具有边界特征

⑧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重要性

5、简述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答题要点:

①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

②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

③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地面

④城市中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

⑤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

、简述城市绿地的特点。6.

答题要点:

⑴城市绿地多元性明显

⑵城市绿地分布零星

⑶城市绿地基本按点、线、面三种形状布局

⑷城市绿地结构单一

⑸城市绿地在管理上的分散性

7、简述城市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理。

答题要点:

⑴以群落为基本单元的原则

⑵地带性原则

⑶生态演替原则

⑷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⑸多样性原则

⑹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题要点:

⑴同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

⑵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

⑶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⑷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四、分析论述题

1、以酸雨为例,分析说明大气污染对植物(包括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答题要点:

酸雨是指PH<6.5的大气降水,包括霜、雾、积雪、降水。

直接影响:

(1)酸雨会损伤植物叶片表皮结构,损害保卫细胞,使植物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功能下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生产,最后是整个系统功能的降低。

(2)造成叶子细胞中毒直到坏死,引起蒸发、蒸腾作用增强,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敏感性增大。

(3)造成植被的个体生长缓慢,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至使产量下降;另外还对树木的其它敏感性的改变,干扰正常的再生过程。.

间接影响:

(1)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

Mg小,K、Ca、土壤酸化的结果是大量的盐基离子的淋失,(2)(PH 导致2+2++,的吸附能力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肥力下降的结果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下降。土壤酸化对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的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变了微生物区系(3) 的种类、强度等,不利于系统中植物的生长。酸化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酸雨会导致动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系统的生态平衡。(5)、将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概念应用于自然生物群落,有什么特点?2 答题要点:另当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这种现象即为竞争排斥原理或成为高斯定律。以及它们在生态位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物理空间,还包括了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梯度中的位置。这样,生态位不仅决定于物种在那里生活,而且也决定于它们如何生活,以及它们如何受到其它生物的

约束。将竞争排斥原理和生态位概念应用到自然生物群落,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性的要点:⑴如果两个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一个种最终会灭亡。从而⑵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不同的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能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保证了群落的稳定性。这些种群对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组成的,⑶一个稳定健康的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故由多个种组成的群落而不是直接竞争。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以及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比单一的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长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具有较强的功能。 3、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试分析论述生态系统平衡是如何实现的。答题要点: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比较持久地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ecological 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balance)生态系统是通过反馈机制及自我修复能力来维持自身的平衡的。一个系统其状态能决定输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度存在。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要系统维但正反馈不能维持稳定态,正反馈也是有机体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都是正反馈。.

持稳定,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系统会保持自身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平衡,是因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受到食物源和捕食者的限制。例如,草多,虫多,小鸟多;当虫少时,小鸟因食物源而影响生长繁殖,草因捕食者少而生长很快,结果又会使昆虫和小鸟数量增加。

另外,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如,水池受到轻度污染,可通过系统内的理化和生物的作用达到自净;原始森林中的适度采伐,可通过林木更新逐步恢复其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系统的这种维护和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度的。也就是说,对平衡的干扰和破坏不能超过系统本身的极限,否则,是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例如,严重干旱,造成植物大量死亡,进而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的瓦解;对猫头鹰和鼬鼠的大量捕杀,会使老鼠成灾,使生态平衡破坏;滇池的污染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复杂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简述城市绿地系统的环境功能。

答题要点:

⑴城市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化太阳辐射能,起到降温增湿,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减弱温室效应的作用;

⑵城市植物的根系、冠层、枯枝落叶层能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土,减轻洪涝灾害等作用;

⑶城市绿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放出O,起到了净化空气,增加负氧离子的22功效,同时对平衡大气中的CO,缓解温室效应有一定作用;2⑷城市绿化植物能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滞留尘埃,净化空气,同时有吸收噪音的功能;

⑸城市绿地为各种动植物、鸟类、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 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 而 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 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 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 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 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 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举例说明什么是高斯假说?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会产生种间竞争,两个物种越相似,他们的生态位 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被称为…..。 4、举例说明什么是他感作用? 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竞争的一种形式。 四、简述题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 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 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园林生态学复习

绪论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进化。 生态园林的涵义。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涵义。园林中环境含义的二重性。 区域环境、生境 城市环境是区域性自然环境与城市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生态因子 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 生态幅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生理有效辐射。 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积温 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霜害和冻害三种。 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常常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植物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 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 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 城市气候 城市光照条件 城市气温: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城市的风:热岛环流: 城市的降水:干岛现象: 城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硫氧化物。酸雨或酸沉降。 碳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煤炭型空气污染与石油型空气污染: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A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 B减尘作用 C杀菌作用 D减弱噪音的作用 E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城市水文特征和水体污染 城市水文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植物种群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空间格局的类型: 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空间分布格局检验: 方差/平均数方法。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两个假设,种群“S”型增长曲线。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N/dt=rN(1-N/K) Nt=K/(1+e a-rt) 环境阻力。 最适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K-对策者与r-对策者。 邻接效应或密度效应 自疏。 竞争的定义 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定义,营养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和实现生态位。 第三章植物群落结构( 6学时) 植物群落的概念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考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2006年冬季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景观连通性和景观连接度(6分) 景观连通性是斑块间自然连接的程度,属于景观的结构特征,是景观元素在结构上的联系。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功能特征的一个指标,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是一个抽象的、相对的测定指标。 2、景观格局(5分) 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3、生态流(4分) 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各个空间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它们是景观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4、尺度(5分) 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在生态学研究中,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或最小信息单位的空间分辨率水平,而时间尺度是指其时间长度和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二、填空(10分) 1、按几何形状表达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可分成6个相,分别为:穿凿、切入、分 割、破碎、收缩、磨蚀。 2、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可理解为 空间梯度和斑块性的总和。 3、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学派,分别是欧洲学派和北美学派。 4、3S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三、简答(40分) 1、什么是复合种群,广义的复合种群有几种类型?(10分) 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互相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地种群组成的斑块系统。按照种群的空间结构类型的不同,复合种群又可分为经典型、大陆-岛屿型、斑块型、非平衡态型与混合型5类 2、根据图示,简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10分) 在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最后,残留的小斑块有重要的生境意义,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答案 作业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而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