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家庄市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

石家庄市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

石家庄市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
石家庄市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

◆38行业观察I I ndus t r y obs er vat i on

石家庄市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文I林火灿

■在鹿泉市宜安镇,水泥厂和粉磨站最多的时候有72家,熟料产能达到500万吨,水泥产能达至112460

万吨,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关口。

“倒计时:5、4、3、2、l,开始起

爆!”

2月17E l上午10:03,随着一声令下,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恒达鑫水泥公司

的13个圆仓在一阵爆炸声中顷刻倒地。这标

志着继去年12月份集中拆除第一批水泥企业

之后,石家庄市第二批集中拆除水泥过剩产

能行动全面启动。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说,石家庄市两次拆除的35家水泥企业均具

有正常生产能力,均不在国家淘汰序列,拆

除工作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l O.8亿元,减

少产值超过60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

石家庄市为何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拆除这些水泥企业?35家水泥企业的退出。将给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经。靠山吃山富了一方

而今。过剩泥潭拖了后腿

2月17E l,在恒达鑫水泥公司爆破拆除仪式现场,张贴着一张《第二批拟拆除水泥粉磨企业分布位置图》,标注着分布在平山县和鹿泉市辖区内西柏坡高速两侧的17家水泥企业的具体位置。

通过这张分布图,记者发现,此次水泥企业集中拆除后,腾退土地面积不足900亩,但是,这片土地却涉及了18套水泥粉末系统

和377个料仓。这些水泥企业与第一批被拆除

的18家企业一起,成了在石家庄当地赫赫有

名的“水泥走廊”。

在鹿泉市,水泥企业的密集程度更加惊

人。鹿泉市宜安镇汇源建材有限公司是第一

批被拆除的企业之一。记者来到该公司时,

这个水泥厂的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公司

副经理常志刚告诉记者,这个水泥企业四

周.分布着另外4家水泥企业,也都将被拆

除。

鹿泉市工信局局长张振平告诉记者,鹿

泉市举行第二批拆除行动启动仪式时,正是

把仪式主席台设在了第一批被拆除企业的料

仓上。

西柏坡高速公路的两侧,为何成了如此

密集的水泥窝?石家庄市副市长郝竹山介绍

说,平山和鹿泉的水泥产能集中分布,主要

由于这两个县都处于太行山腹地,特殊的地

理位置和太行山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成为当

地发展水泥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草根企业

家大量涌进水泥行业。

“靠山吃山”的发展思维,很快使平山

和鹿泉的水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

水泥产能也占到石家庄水泥总产能的一半以

上,带动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鹿泉市

宜安镇,水泥厂和粉磨站最多的时候有72

家,熟料产能达到500万吨,水泥产能达到

2460吨,2011年全镇财政收人突破了亿元

关口。

不过,水泥产能的快速扩张.也使“水泥走廊”很快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中。张振平说,由于产能过剩局面的形成,2009年以来。我国水泥市场行情出现明显下滑,鹿泉很多企业盈利状况下滑至盈亏平衡点。此后几年间。水泥企业要挣到钱已经比较困难了。

“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企业不赔钱已经是万幸了。”平山县工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郭立军也表示,产能过剩让水泥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2013年,平山一家年产能60万吨的水泥企业,一年就亏损了130多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水泥企业的老板们对于产能过剩及其危害不以为然。鹿泉市通广建材有限公司也是第一批集中拆除的水泥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王炳钧在水泥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他告诉记者,尽管外界都说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但公司每年生产的40多万吨水泥照样不愁卖,一年挣个两三百万元并不难。

记者采访发现,在鹿泉市,持这种观点的水泥企业老板不在少数。而恰恰是这种“乐观”的态度,成了石家庄市压减水泥过剩产能的一大阻力,也使水泥产能过剩的“泥潭”越来越深。即便是石家庄已经对压减过剩水泥产能动真格,仍然有企业家试图再上新的水泥生产线。

郝竹山告诉记者。鹿泉和平山的很多水泥企业虽然经济运行的效益还不错,但从全国层面看。产能过剩是水泥行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石家庄的市场看,全市有4500万吨水泥产能。从辐射半径和周边地区的水泥分布情况看,市场很难消化这么多产能。同时,随着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加剧,将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给环境和资源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石家庄市压减水泥产能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

孙瑞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天天喊“化解产能过剩”。不如甩开膀子、真刀真枪地干上一仗。为了整体利益和转型发展,石家庄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压减水泥产能,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为产能严重过剩拖累。

ndust r y obs er vat i on J行业观察39●

记者了解到,通过两次集中拆除,石家

庄市将减少水泥产能1850万吨,约占全市总

产能的40%,比原定计划提前3年完成“淘汰

水泥过剩产能1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曾经。不知雾霾为何物

而今。PM l0天天“光顾"

2月16日,记者刚从石家庄站下了高

铁,就被眼前的雾霾“镇”住了:整个石家

庄被雾霾笼罩得严严实实。空气中散发着刺

鼻的气息。不少乘客下车后立刻戴上了防霾

口罩。

当E l,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显

示。石家庄的A Q I指数为462,主要污染物为

PM I O,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样的雾霾天气

在石家庄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只是过去

人们还不知道这样的天气叫做“雾霾”。而

最近一两年来,石家庄市的雾霾状况大有加

剧之势。平山县发改局副局长冯立新告诉

记者。从2013年起,雾霾成了石家庄“常

客”,而且往往一“光顾”就要“呆”上一

个多星期。

鹿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张辰国则给记

者背了几段顺口溜:“鹿泉人均三两土,白

天不够晚上补。”“晴天扬灰场,雨天水泥

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张辰国告诉记者,这些顺口溜是I O年前

鹿泉人用来形容水泥产业带来的空气污染的

困扰。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多年过去,鹿泉

市仍然没有办法摆脱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带

来的大气污染之苦。

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I O个

城市中。石家庄多次位居全国空气质量最差

或第二差的位置,当年PM l0是首要污染物的

天数占到了226:天。

面对大气污染的难题,孙瑞彬说,环

境污染说到底是工业化带来的“副产品”,

面对大气污染防治前所未有的压力,石家庄

市必须忍痛割爱、做出必要的牺牲,不仅要

坚决淘汰那些对税收、就业贡献小的落后产

能,也要淘汰那些符合产业政策、但对排放

“贡献”大的行业和企业,以牺牲眼前利

益、局部利益,换来长远利益和老百姓的根

◆40行业观察I I ndust r y obs er vat i on

本利益。

这番话,其实也成为石家庄市向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开刀,向水泥过剩产能“宣战”的有力宣言。

面对治理大气污染的艰巨任务,石家庄市为早日甩掉大气污染的“黑帽子”,也下定了压减水泥过剩产能的决心。

郝竹山告诉记者,水泥粉磨企业的粉尘排放量比较大,石家庄35家水泥粉磨企业拆除以后,可以减少粉尘排放3073吨,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还能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和走绿色发展道路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了解到,拆除粉磨水泥企业以后,石家庄市还将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压减钢铁产能112万吨,改造一批环保设备,搬迁一批污染企业,运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对标”手段,促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三高”行业大幅减排。

曾经,谋划转型信心满满

怎奈。升级之路跌跌撞撞

2月18E l,记者来到宜安镇采访时,副镇长李志刚正和几位有意向到宜安镇投资的企业家一起,围在宜安镇的沙盘周围,聊着宜安镇王屋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规划布局。

李志刚告诉记者,宜安镇分两批拆除18家水泥企业以后,标志着宜安镇的传统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转型将成为宜安镇今后经

济发展的关键词。

宜安镇对于经济转型的谋划并非刚刚开

始。宜安镇党委书记薛智森告诉记者,水泥

行业是宜安镇的支柱产业.占宜安镇税收收

入的90%以上,也曾经使宜安镇成为石家庄

市赫赫有名的经济强镇。随着传统产业粗放

式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宜安镇也

在探索通过加快转型,改变水泥行业一业独

大的格局,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只是宜安镇的转型之路走得跌跌撞撞,

却没有明显进展。特别是2013年,宜安镇在

转型中碰了几次壁,更是刺痛了薛智森的神

经。当时.经河北省工信厅推介,河北移动

带着一个通信项目到宜安镇考察。然而,经

过考察以后,这家企业看到宜安镇处处都是

水泥厂,便放弃了宜安镇给出的种种优惠条

件.把项目落户到了其他乡镇。

此后,宜安镇还接触了奥特莱斯名品

折扣店、石家庄迪龙科技有限公司等发展潜

力较好的企业,试图以此走出一条经济转型

升级的道路,但无论宜安镇作出多大的努

力.结果总是免不了失败。鹿泉市发改局大

项办主任封登云说,“遍地开花”的水泥企

业是其他产业难以进入宜安镇的最大“拦路

虎”。

“鹿泉市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封登

云说,水泥企业在鹿泉市高速发展的时代已

经终结。更要命的是.如果鹿泉市继续放任

水泥行业的发展,如何能引来新的产业项目

呢?

“每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是有限

的。”郝竹山说,鹿泉和平山的水泥产能项

目虽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是这些传统产

业的存在,往往导致新上产业的空间比较

小。只有压缩产能,才能从能源、环境上为

新上产业的发展留出空间。

转型的压力,让石家庄已经不能再等

待。拆除西柏坡高速两侧的水泥企业,成为

石家庄的一项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治理大气

污染和实现转型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必须把传统产业逼上‘绝路’,

彻底断了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们的念想,才能

激发他们二次创业的动力。”郝竹山说,平

山和鹿泉拆除水泥粉磨企业以后,通过腾笼

换鸟,不仅可以盘活土地资源,还能为石家

庄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奠

定坚实基础。

郝竹山表示,拆除水泥企业以后,石家

庄市将尽快研究制订鼓励企业二次创业的政

策措施,帮助拆除企业盘活土地资源,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

和文化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据经济日报)

水泥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水泥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现状描述 我国现有水泥生产企业近4000家,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企业1100家,水泥产能30亿吨,水泥熟料产能17.18亿吨。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6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业集中度发展不均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前10家水泥企业行业集中度仅为26%。《意见》提出,到2015年,这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这不是一个很合理的指标,过去10年是水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随着企业的竞争和重组,国内水泥行业区域化格局已十分明显,部分地区行业集中度较高。 目前,从国内水泥市场的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以海螺水泥、中建材为龙头,华北地区以冀东水泥、金隅水泥为龙头,东北地区以亚泰水泥、北方水泥为龙头,西部地区以天山股份、祁连山股份为龙头,西南地区以中建材、海螺水泥、台泥为龙头。 国内水泥企业的区域集中度在30%~40%,华东地区的水泥企业行业集中度最高,海螺、中建材两家龙头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近 50%。再细分市场,仅海螺水泥或是中建材一家企业,在浙江省某地区的集中度就达到50%。此全国性指标的提出,主要是促进大企业不要仅限于在区域内发展,要逐步扩大发展区域。水泥行业像国内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从企业的区域集中度就可以表现出来。当前,我国西南地区水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主要以当地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整个地区水泥行业发展较慢。目前,中建材、海螺水泥和台泥正在西部地区进行并购整合。 2.无序建设加剧产能总体过剩趋势 目前,全国水泥行业普遍存在着产能总体过剩的问题。2012年全国水泥产量20.63亿吨,仅占28.97亿吨产能的71%左右,约有29%的产能处于抑制状态,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oc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发展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痼疾”。自“十五”计划开始,我国政府将治理产能过剩列入了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重点,不断出台各种整顿治理措施,但产能过剩不仅没有得到根源解决,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已陷入“越调控越扩张”的怪圈。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源性转变,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并转而进入“新常态”。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严重障碍,并正不断加剧宏观经济发展的系统风险。 2013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化解产能危机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产能危机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康健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大局”。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化解产能危机过剩矛盾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寻找和制定行之有效的产能过剩化解方法显得意义巨大。本文对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与现有文献例外的是,本文将立足于西方经济学及供给学派理论的相关原理,从供给端切入。该选题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基本国情,对实际的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力图将研究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分析与坚实的经验研究基础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定义、研究方法、全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框架以及创新点与不够。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基本判断。对于产能过剩,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争议,而对于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是存在着诸多似是而非的认识和判断,甚至是在政策层面。 本章在吸收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产能过剩实际情况,对“中国式”产能过剩做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形成几个对“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基本判断,详尽内容包括对产能过剩界定、测度、成因和化解对策四个方面的文

2019年中国炭黑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重「图」

2019年中国炭黑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重「图」 一、炭黑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国际炭黑生产原料油分为三类:一是煤焦油,是炼焦生成的副产品,其中高温煤焦油产量约占焦炭产量的3%~4%;二是乙烯焦油,是烃类裂解生产乙烯得到的副产品,可作为生产炭黑原料,也可作为工业锅炉燃料,产量约占乙烯产量的20%;三是澄清油(FCC),是粗柴油催化裂化生产汽油时的产物。炭黑下游需求主要是橡胶用炭黑,大约占到90%左右,其中67%用到轮胎行业,剩下23%用于其他橡胶制品。而轮胎对应的下游需求是汽车市场。 全球炭黑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炭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炭黑行业当前正在遭遇产能过剩、行业利润较低、市场无序竞争以及出口形势严峻的问题,据统计,2019年中国炭黑产能800万吨,同比增长6.2%。 2010-2019年中国炭黑产能及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橡胶用炭黑占到炭黑总用量的89%,是炭黑的第一大下游,而导电炭黑属于非橡胶用炭黑(占比11%)的一种。 炭黑主要用途分类(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进口方面,据统计,2019年中国炭黑的进口量为7.54万吨,同比降低20.96%;进口金额为21825.61万美元,同比降低23.07%;进口单价为2894.91美元·t-1,同比降低2.68%。 2010-2019年中国炭黑进口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出口方面,据统计,2019年中国炭黑的出口量为81.23万吨,同比降低7.27%;出口金额为75714.10万美元,同比降低34.33%;出口单价为932.15美元·t-1,同比降低29.18%。 2010-2019年中国炭黑出口量及增长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日期: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管理论文 如何看待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任重而道远,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亟待改变。 文/龙艳 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 据测算,建筑业每完成100元产值,便可带动相关产业130~150元的产出,建筑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另外,建筑业在解决城乡人口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企业利润长期依赖规模扩张,企业创新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这直接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状况,与国内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进步缓慢和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建筑行业产能过剩。 所谓产能过剩,即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行业利润下滑、企业生存艰难等局面。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具备三大特点:低产能利用率、低利润率、高负债率,而低产能利用率是最直观的特点。 工程建筑单位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其生产(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建

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新解读

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新解读 2013-10-23 来源:期货日报 对部分高增长的行业来说,产能过剩的判断需要放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中考虑;对品种分析来说,应该特别关注这些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的供应问题 今年月,工信部将年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予以公告,要求有关方面力争在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在这份名单中,除了水泥、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这个行业和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相关性不大外,其他的个行业或者有上市的期货品种,或者和相关的上市品种密切相关,如印染和化纤。 产能过剩的界定 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统计上一般采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是否过剩和过剩的程度。产能利用率又叫“设备利用率”,业内通俗些的说法为“开工率”,通常被定义为实际产出与产能(潜在产出)之比。 实际产出也就是当期所生产的商品的供应量,潜在产能一般是指在既有的制度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下所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判断产能利用水平的方法包括调查统计法和估计法。调查法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调查,统计出总体和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估计法主要包括定义法、峰值分析法、生产函数法等。其中定义法直接采取产量除以产能得出产能利用率,峰值法则是观测到的产出与潜在最大产出的比值,其中潜在最大产出假定在峰值年份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峰值年份的产能即为潜在最大产出;生产函数法估计实际产出与一定时间内在给定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的比例,来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应用较为宏观,对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的估计效果一般,在国别报告中采用此方法评估各国的产能过剩情况。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对产业链各种类型的企业样本的调研获得开工负荷情况并推导产能利用率较为常见,另外通过峰值测算加上峰值后期的产能投放情况综合进行估算也经常使用。 考虑到设备检修等因素,一般认为的产能利用率为工厂和设备的正常状況。当产能利用率超过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较长时间在以下,表示设备利用不足。国内目前没有官方发布的产能利用率指标,许多研究机构或者学者估计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左右。 国内外产能利用率状况 发达国家的产能利用率比中国要稳定

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退出机制的思考

N E W 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1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及原因分析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筑材料,为国家基础 设施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近10年来年 产量平均10%以上的增速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我国的水泥行业却一直 面临着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集中度低所导致的恶性竞争的困扰。尽管国务院在2009年发布了38号文,期望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但之后每年仍有大量水泥生产线陆续投产。 仅以2012年为例,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当年全国新建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24条,年新增设计水泥熟料产能1.6亿t ,而工信部公布的2012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名单中实际淘汰熟料产能约0.8亿t 。据此可以测算出,2012年水泥熟料产能约为18亿t ,全年的实际产量为12.78亿t ,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71.2%,为6年来最低水平,甚至有部分省市全年停窑时间达150d 。 所谓产能过剩,主要是指发生在工业部门的闲置产能超过某种合理界限的现象,通常伴随产品价格下降和企业利润减少以至持续亏损的现象。虽然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甚至有助于调节和平滑需求波动,发挥类似于合理库存的调节功能,对于保证较高竞争程度、提升消 费者福利,实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具有促进作用。但在目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由于新增产能仍在不断增加,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已低于80%的国际公认 的警戒线,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全社会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在金融、就业等方面存在巨大隐患,严重影响了 行业的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我国水泥行业当前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并非单纯的经济周期问题,更重要的是与我国经济特定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以及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我国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十大水泥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仅为31%,远低于国际上70%的水泥产业集中度,个体企业从自身的生存及发展考虑,通过扩大规模摊薄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其结果是造成行业扩张大大超出合理范围。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是来自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多年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造成市场对水泥产品的高消费、对水泥行业的高投资。由于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被低估,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在技术层面就使产能扩张相当容易。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 ,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由于地方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在平衡供需中的作用,甚至代替市场的作用,使得行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平衡。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削弱了市场调节产能功能,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为 产能过剩背景下水泥企业 退出机制的思考 魏如山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摘要:针对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探讨了企业的退出方式和途径,分析了企业退出的经济学意义,完善了水泥企业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退出机制;退出途径;经济学意义中图分类号:TU5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 (2013)08-0025-03 The think on cement enterprises withdrawal mechanism under the access capacity background WEI Rushan (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Group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8,China ) 收稿日期:2013-07-11 作者简介:魏如山,男,1974年生,山东枣庄人,经济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5· ·

地产研究 中国房地产高库存、产能过剩问题深度解析V1.0

中国房地产高库存、产能过剩问题深度解析【图】 一、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痛点 在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调整和改革任务中,房地产去库存化处于一揽子解决结构问题的关节点上。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房地产因素作用过大的经济体系来说,中国现阶段经济问题的痛点主要在于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非健康发展态势,是这些痛点问题的集中性的主要来源。主要体现在: 其一,房地产泡沫是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中,对房地产业的直接间接贷款占据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地位。如果不断推高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发生猛烈的破裂,最终损失的还是银行的资产。例如,目前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商业银行融资,抵押的主要是土地等实物资产的产权价值,因此推高土地价值取得更多的融资,就成为地方政府正常的理性行为。这一抵押贷款型的商业模式对政府项目来说,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作为抵押物的土地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就会大幅度下降,银行资金就会出现支付链的断裂,就可能会直接引发金融危机。我判断,如果中国不幸发生系统性、大面积危机,一定会是从房地产泡沫突然被刺破开始,以房价大幅度下跌和相应的地价下跌开始;一定是

由地方政府的各类投资平台的“债务地雷”所引爆;一定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支付危机和债务链断裂! 其二,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与房地产库存过高后导致的投资增速下降过快、需求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创历史新低。而在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保持在20%左右的速度,2014年房地产投资达到10万亿元。由于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是影响GDP增长和产业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许多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严重过剩,如中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直接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产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都只有70%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015年1-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表

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一)

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一) 内容摘要: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产业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为达到规模经济,不断的增加投资、扩充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暴跌、库存增加、利润下降,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本文着眼于经济理论的不同观点来探讨当前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长期性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并就产能过剩造成的经济效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产能利用率市场机能失灵规模经济 企业为从事生产必需雇用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能力等生产要素,并运用这些资源生产出特定的产品,以提供销售或服务。而生产能力即产能(capacity)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数量。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自利的动机下,消费者追求最大满足,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市场的价格机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引导商品的供给量即需求量,不存在生产过剩(excesscapacity)的问题。然而,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完全竞争市场和价格自动调整的假设存在一定缺陷,市场机能完全可能失灵,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需均衡就算短期内可能达到,但要维持长期均衡则十分困难。 如果社会需求受各项因素影响而无法满足总供给时,厂商的总产能就会出现过剩。从1970年石油危机后美国制造业的不景气,到1990年初期日本的泡沫经济现象,甚至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面临的经济衰退,产能过剩似乎已成为一种长期性及全球性的问题。即使在劳动成本相对较低廉的我国,虽然出口的快速增长可持续地带动国内需求的成长,但在跨国公司逐渐将制造基地移至我国,同时国内企业也不断扩建增产的双重供给增加之下,国内各行业逐渐出现供过于求、产能闲置的情况。 根据商务部于2005年8月公布的《2005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及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其中,如家用电器、纺织品、通讯手机、五金电料等主要消费品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当严重,行业利润继续恶化。而生产资料的情况虽然较消费品略好,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有66种,占22%;供求平衡的213种,占71%;供不应求的21种,占7%。但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及汽车等行业,也遭遇到产能扩张过快、库存增加、利润明显下降的问题。 如果生产者的理性行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厂商在面临生产过剩、利润下降时仍不断削价竞争,甚至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继续扩产呢?长期性的产能过剩对厂商的决策行为及消费者的福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不同观点,探讨长期性生产过剩能力的形成原因,并探讨长期产能过剩对总体经济和个体厂商的影响。 生产能力与厂商效率 在探讨生产能力过剩的原因之前,有必要为生产能力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根据威廉.史蒂文森的说法,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元(operationunit)满负荷生产时所能处理的最大限度,简单地说,生产能力就是产能的上限。但是在实务管理上,可以将生产能力细分为两种: 设计生产能力,指可实现的最大产出,或称为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有效生产能力,指在考虑了产品组合、排程的困难、机器维修以及质量因素等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 从上述两种定义可以看出,有效生产能力通常小于设计生产能力,而两者间与实际产出的比率对分析生产能力的运用效率十分有效。一般来说,现场生产部经理重视的是实际产出与有效生产能力间的比率,即所谓的生产效率(productionefficiency),它代表在排除所有不是生产部经理控制的因素下,所能做到的最好情况和最大产量。 然而,对经营者和投资人来说,产能利用率(capacityutilization)可能是更有意义的指标,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震惊世界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震惊世界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中国经济"核威胁"。而近期房地产投资减速更让这个"核威胁"明显可见。 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 下面,九哥就带你来看,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究竟如何有多"过剩"? 1、钢铁业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上海市郊外的钢材市场"松江钢材城"。一度被认为是云集了2000家钢铁贸易公司的上海最大的钢材市场,如今已经门可罗雀,关门大吉的公司也不在少数。然而,中国企业的增产意愿仍然旺盛。据中国钢铁相关网站"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将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 据悉,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2、煤炭 2010年的"煤飞色舞"行情,至今被投资者津津乐道,不过彼时的人们,很难预见到:这竟然是煤炭股最后的绝唱,从2010年至今的整整四年里,煤炭股迎来的是惨烈杀跌,一跌再跌,持有煤炭股的投资者,则亏损累累深度套牢。 根据统计显示,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4日,19家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煤企,有8家煤企净利润亏损,有14家煤企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煤气化预计上半年亏损3亿元-3.3亿元;神火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3.4亿元-3.7亿元;而国投新集更是预计上半年亏损6.5亿元,同比下降594.50%。而对于亏损的原因,多家煤企都提到,是由于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不断下跌造成的。 2002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15亿吨。2011年时,中国原煤产量达到了35亿吨。2013年10月2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2013国际煤炭峰会上表示,"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3、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中国政府认定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据中国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统计,中国全境已有290条平

中国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 中国行业研究网2014-02-20 当淘汰落后产能进入第二阶段,仅仅靠淘汰已经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与淘汰落后产能一直如影随形,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以2006年~2012年为例,8年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但这期间,国内累计新增的粗钢产量产能达到4.4亿吨。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能的近六倍。 在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下,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增,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 先看看中钢协最新调研的汇总数据: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 76亿吨,到2012年,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产能利用率74.9%。其中,中钢协的会员单位去年炼钢产能是7.94亿吨,比2008年增54.8%,产能利用率76. 4%。 中钢协首席分析师迟京东表示,这些产能都是经各个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钢铁企业产能,属于比较有效的产能范畴。 根据这份统计,2012年,国内炼铁炼钢轧钢工序完成投资共计4320亿元,按照新增产能折算,吨钢投资为3800元。"近五年,将投资加在一起同口径一共是1.71万亿元,新增产能对应的数据是3.96亿吨,平均吨钢投资是4318元。"迟京东说。 但总量激增,实际需求并未随着产能的增加而增加。 迟京东分析,根据国内外消费需求趋势和经验来判断,国内钢铁去年消费了6.7亿~6.8亿吨,预计峰值会在7.3亿~7.8亿吨,未来中国钢铁消费量也会在这一范围上下波动。"我们国内钢铁消费需求增长小于产能扩张,控制新增产能是化解长期产能过剩非常关键的一步。" 实际上,最近几年,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按国家产业政策,淘汰产能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20 12年累计淘汰的炼钢能力有1亿吨,炼铁能力1.6亿吨。 但如今,单靠片面的追求规模效益似乎行不通。当淘汰落后产能进入第二阶段,仅仅靠淘汰已经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4-08-13 17:24:00 访问次数: 1332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中国经济“核威胁”。而近期房地产投资减速更让这个“核威胁”明显可见。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本文主要对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剩”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钢铁业。目前,中国钢铁业虽然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国内企业的增产意愿仍然旺盛。据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将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据悉,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2.煤炭业。从2010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的经营困境一直未得到缓解。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24日,19家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煤炭企业,有8家煤炭企业净利润亏损,有14家煤炭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煤气化预计上半年亏损3亿~3.3亿元;神火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3.4亿~3.7亿元;而国投新集更是预计上半年亏损6.5亿元,同比下降594.50%。而对于亏损的原因,多家煤炭企业都提到,是由于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不断不跌造成的。2002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15亿吨。2011年时,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5亿吨;2013年10月2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表示,“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 3.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中国政府认定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之一。

国务院公布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详细政策

国务院公布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详细政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日期:2009年09月30日 02:2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8415242.html, ●钢铁: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水泥: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 ●平板玻璃: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产能时间表 ●煤化工: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 ●多晶硅: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风电设备: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 本报讯昨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为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必须尽快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以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意见》对上述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导向。 对钢铁业,《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对水泥行业,《意见》指出,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各省(区、市)必须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 在平板玻璃行业,对现有在建项目和未开工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对所有拟建的玻璃项目,各地方一律不得备案。各省(区、市)要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产能时间表。 在煤化工行业,《意见》要求,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禁止建设不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和《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修订)》的焦化、电石项目。 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厂,今后将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此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扩建电解铝项目,不再受理新建船坞、船台项目的申请,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的扩建项目。 为实现以上目标,《意见》提出,今后将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并实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不符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纠正,同时也不得通过企业债等方式融资。 《意见》还要求地方政府把好土地关、环保关、信贷关,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违反国家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规定,工作严重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要进行问责。

现阶段水泥行业的特征

现阶段水泥行业的特征 3.2.1水泥投资持续升温导致产能过剩 水泥的同质性特征决定规模优势是水泥行业生存的最高法则。水泥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其生产工序、性能、用途均未发生本质的改变,是典型的成熟期产品,各个水泥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不同,但最终产品是相同的,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替代性[17],水泥行业的竞争方式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这决定了企业必须依靠经济规模,谋求成本优势,来应对市场竞争。具有规模优势特别是形成区域市场垄断的企业,其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也会提高,相应其竞争能力和利润空间也会提高。 水泥投资持续升温导致大部分省份出现水泥产能过剩。近年来,水泥需求持续旺盛,各地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对新建水泥生产线的审批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导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至2009年,大量资本涌入水泥行业,三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1051元和1680亿元,平均增长50%以上。仅2009年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线就达到176条,新增产能2.3亿吨。截止到2009年底,还有在建和已核准未开工的水泥生产线共565条,合计产能达8.3亿吨[18]。这些生产线建设投产后,全国水泥产能将达27亿吨,而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过剩情况最为严重是浙江、河南等地,新型干法产量比例达95%以上;只有山西、湖南和四川等地,尚未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其他各个省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问题。 图3-3 2001年-2009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3.2.2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布局分散 石灰石是水泥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水泥企业在建厂时,必须同时考

察市场和石灰石资源的情况,如果有水泥市场,就在水泥市场300公里范围内寻找石灰石资源,找不到石灰石资源就不能建厂。但是如果有石灰石资源,即使不具备建厂的条件,可以先取得采矿权,等机会成熟时再建厂。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谁占有了石灰石资源,谁就获得了水泥工业的发展。水泥企业争夺市场之战,也可以说是争夺石灰石资源之战。 我国石灰石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但是石灰石资源相对短缺,在全国的分布也不均衡,决定了水泥工业的“遍在型”特征和“大分散、小集中”的网络式布局模式[19]。截至到2008 年,全国共计保有矿石储量542亿吨,如果按每年生产水泥13~15亿吨计算,探明的石灰石资源仅够开采30~45年。全国矿石保有储量最高的省份是陕西49亿吨,其次是安徽、广西、四川,保有储量34~30亿吨,山东、河北、河南、广东、辽宁、湖南、湖北7省各保有储量30~20亿吨,黑龙江、浙江、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福建、山西、新疆、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13省各保有储量20~10亿吨,北京、宁夏、海南、西藏、天津5省各保有储量5~2亿吨[20]。 3.2.3退出壁垒高,投资风险大 水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水泥生产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和资金,具有很高的退出壁垒,一旦投资失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建设一条产能5000吨/天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约需要5亿元的资金(含余热发电项目和400万吨水泥熟料粉磨站建设)。由于技术设备的专用性很强,用途单一,企业转产或退出时很难处理,其损失构成沉没成本,根本不可能收回投资。再加上水泥生产线一般建在有石灰石资源的比较偏僻的地方,企业所在地和职工生活区要建必要的生活基础设施,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企业亏损面临转产或退出,这些投资也很难得到补偿。 3.2.4区域性特征明显,各区域市场差异大

最新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近年来,在部分行业出现的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宏观调控已成为当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经济原因,其发展变化也存在着自身的规律,本文从分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机制入手,探寻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经济规律及有效调控策略。本文的行业产能过剩是指由于行业内产品的生产能力远大于产品市场均衡供需量,导致产品市场价格低于部分行业内企业的最低平均成本而使部分行业内企业亏损、产能闲置的市场状态。 理论上行业产能过剩的自动调节机制 为了分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借用经济学中的供需模型及厂商理论进行以下假设:行业内产品同质无差异;行业信息完备,即市场参与者均能随时获得与交易有关的所有信息;企业可以自由进出行业;行业内企业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同。 假定初始状态市场处于供需均衡状态,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即所有行业内企业经济利润至少为零。这时,产品的供需曲线相交于O0点,此时均衡价格为P0,那么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平均成本最小值至少不高于P0(如图1)。图1中,P代表价格,Y代表行业的最大生产能力,S代表产品供给曲线,D代表产品需求曲线,AC代表企业平均成本,Q代表企业产量。 这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满足假设条件的理想市场环境下,受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短期内行业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但产能过剩—市场均衡—产能再过剩—市场再均衡的过程将会自动循环进行,而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不断

下降,低成本企业不断替代高成本企业,社会资源因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果不考虑调整过程带来的成本,上述过程无疑会有益于增加社会福利。 现实中的行业产能过剩 然而,现实市场往往不同于上述理想市场模式,行业产能形势的变化不能严格按照上述规律变化:短期内,持续一定时期的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行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效益下滑,职工失业增加等后果,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损失;长期内,行业产能过剩甚至可能使行业内企业结构按照相反的方向转化,导致不良的经济后果,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这里列举几个不符合模型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一)行业信息不完备 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市场参与者往往不能掌握有关行业产能、需求变化的健全信息。在商家炒作、投资的时滞效应等等因素的作用下,短期内往往出现市场价格严重偏离供求均衡价格的现象。而在缺乏其他有效参考信息时,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只能以现实的市场价格作依据。如近年的中国焦炭行业,在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经销商的炒作曾大幅推高了焦炭价格,造成了长期严重供不应求的假象,由于缺乏有效信息指导,焦炭产能又迅猛增长,很快又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信息不完备成为此轮投资大幅涨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行业存在着进出壁垒 现实中,往往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构筑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如果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作者:陈平 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去产能正落实成为各地方竞相完成的具体指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此篇文章,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撰写近万字长文,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陈平教授认为,理想的美国市场,其过剩产能的周期变化很大。例如,美国钢铁设备的利用率在40-105%之间大幅振荡,从来没有实现什么稳定的均衡。振荡的平均周期在7年左右。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 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 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产能过剩成为本次两会的焦点问题。就在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应似乎和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包括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海外铁矿石的价格暴涨,以及实体经济继续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两会期间代表和部长们的讨论,虽然纷纷献计如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来化解过剩产能,但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满矛盾。 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宣传不懂得产能过剩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不可能只靠市场机制去解决。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看清现实,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只会理论脱离实际,误国误民。 理想和现实的四种“市场机制”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议论的“市场”概念,包含四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必须正本清源。 第一种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理想市场”,主要标志是存在稳定的均衡价格,前提是存在保证供求均衡的有效调节机制,才能保证市场出清。 问题是,国内媒体几乎完全不明白均衡市场存在的条件。那就是需求曲线斜率向下,价高需少;以及供给曲线斜率向上,价高供多。供求曲线只有唯一的稳定交点,才会有自动稳定的完美市场。假如市场价格不能自动稳定,市场机制必然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过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的污染,信息不对称的欺骗,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等等。行为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复杂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失灵的根源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S形或Z形,造成不稳

近十年来水泥行业的数据分析报告

近十年来水泥行业的数据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这十年间我国水泥行业产能的变动情况。近 年来,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希望能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水 泥行业、企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推进水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跟踪统计,截止到 2014 年上半年,实际运营水泥熟料生产线 1600 余条,熟料生产 能力 18.9 亿吨,水泥生产能力突破 34 亿吨,达到新的高峰。近十年来,水泥行业取得长 足发展,2013 年水泥产量是 2003 年的 2.8 倍,主营业务收入是 2003 年的 5.3 倍,但水泥产能也在不断扩大,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虽然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水 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遏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工作初显成效,但全行业化解产能工作仍面 临较大压力。 一、2003~2013年水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水泥产能变化情况 水泥行业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2003~2012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在 20%以上,水泥产能随之不断扩大。在此期间,虽然产能增速起伏较大,但十年内平均 增速达到 12.2%,尤其是 2009、2010 年,水泥产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 15%(图 1),2012 年底突破 30 亿吨,到 2014 年上半年超过 34 亿吨(图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直接刺激了水泥产能的持续扩张。 图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水泥产能增速变化情况

图22003年以来全国水泥产能变动情况 2.水泥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2003 年,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比重不到全 国熟料总产能的 20%,其中 4000 吨及以上生产线实际运营能力仅占新型干法总运营能力的25.2%,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日产规模 1800 吨。十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干法技术的逐渐成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泥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干法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到 2013 年末,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占全国熟料总产能的比重已超过 95%,4000 吨及以上生产线实际运营能力所占比重已超过全国新型干法熟料总运营能力的 60%,其中 10000 吨级生产线有 11 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平均日产规模达到 3300 吨。今年上半年投产的 19 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4000 吨及以上有 15 条,设计能力占新增设计能力的 87.4%,水泥生产线大型化趋势愈加明显(图 3)。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8415242.html,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史培 来源:《商情》2016年第40期 【摘要】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张,而需求却无法和产能同步扩张,最终出现了严重的、长期的产能过剩。面对当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形势,文中首先进行了相应的现状分析,指出其异于常态的特点,进而从政府角度分析得出解决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去产能产业转型市场化 一、我国去产能现状分析 2015年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2016年的重头戏是去产能。何为去产能呢?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张,而需求却无法和产能同步扩张,最终出现了严重的、长期的产能过剩,而不是一般性、周期性的过剩。 从范围上,2011年以来,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化工等传统行业因产 能过剩而处于全行业亏损,甚至几年前还被推崇为“新兴产业”的太阳能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也陷入产能全面过剩的困境;从时间预期上,一般而言,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产能过剩属于周期性现象,但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国内外需求萎缩成为新常态,化解产能过剩变得更为棘手,因此产能过剩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 实际上,每隔几年,产能过剩就会成为行业问题,成为政策调控的关注热点。但这一次产能过剩又与以前不同。过去,产能过剩伴随的往往是经济过热,短暂调控之后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今,与产能过剩相伴的却是增速不断减缓的中国经济。当经济不可能继续高速增长,此前预设的许多产能建设便沦为“绝对过剩”,这也是我国当下产能过剩的重要特点。 为什么去产能呢?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挤占了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又挤压了新兴产业的生存空间,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过剩产业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非常明显,本义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在产能过剩行业中表现为,整个产能过剩行业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回落,好企业的效益也难以保障,企业发展创新后劲不足,最终不景气波及整个行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