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执考笔记妇科学

2014年执考笔记妇科学

2014年执考笔记妇科学
2014年执考笔记妇科学

妇产科

第1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解剖

1.外生殖器:

①阴阜:倒三角形阴毛分布。

②大阴唇:最常见骑跨伤→血肿→富含血管、淋巴、神经。

③小阴唇:无阴毛,有神经末梢。

④阴蒂:性反应器官,有海绵体可勃起。

⑤阴道前庭:前方尿道口,后方阴道口。

前庭球:球海绵体。

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有阻塞,伴流脓,感染,发热。

囊肿→前庭大腺有阻塞,无感染。

处女膜:黏膜皱襞,分娩后出现处女膜痕。

2.内生殖器

①阴道:前短7-9cm,后长10-12cm。后穹隆→盆腔最深点。

分层:由内到外→黏膜层: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肌层:内环:变长变短。外纵:固定。

纤维组织膜:

阴道壁:易血肿。

②子宫:倒置前后略扁的梨形。有5没6。重量50-70g,容量5ml。

大小:长7-8cm。宽4-5cm。厚2-3cm。

结构:宫体,宫颈,宫角,宫底。

宫体/宫颈:儿→老。0.5x2=1。1/2 2/1 1/1。

宫角:临产后正常宫缩的起点。

子宫峡部:非孕→1cm。

妊娠末期→7-10cm。

宫体与宫颈最狭窄的部位。

上口:解剖学口。

下口:组织学口。

子宫韧带:怨妇华妃,权倾朝野。圆韧带→保持子宫前倾位。

阔气甄嬛,保持中立。阔韧带→保持中立位。

正主皇后,担心着急。主韧带→防止子宫下垂。

底层宫女,背后使坏。宫骶韧带→保持子宫前倾位。

阔韧带→丰富的血管,神经,输尿管。

主韧带→固定在骨盆壁。

:起于宫角前面,输卵管极端的稍下方,止于大阴唇前段

子宫内膜:内:黏膜层

中:肌层。外纵内环中交叉。

外:浆膜层

功能层:2/3。

基底层:1/3。

③输卵管:全长8-14cm。

间质部→1cm,最狭窄的部位。

峡部→2-3cm。

壶腹部→5-8cm。较大,受精的位置。

伞部→拾卵。

分三层:黏膜层→单层柱状上皮。

肌层,浆膜层。

④卵巢:生发上皮。

韧带:骨盆漏斗韧带→连接卵巢和骨盆壁。

固有韧带→连接卵巢和子宫。

子宫附件全切:切除韧带→漏斗韧带。

年轻女性只切子宫:切除固有韧带。

卵巢大小:4cm=3cm+1cm。重量5-6g。

血管

1.卵巢动脉(左侧卵巢动脉来自左肾动脉)→来自腹主动脉。

2.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3.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上段→子宫A。下段→阴部内A+痣中A。

4.阴部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

淋巴回流

做盗版的

下到阴间,因为福浅。

1.阴道下段→腹股沟浅淋巴结。

改过自新,想从阴间上来,需要给钱。

2.阴道上段→髂内+闭孔淋巴结→骶前淋巴结。

3.卵巢、宫体、输卵管→腰淋巴结。

4.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支配

外生殖器:阴部神经。

内生殖器:交感,副交感神经。

骨盆

构成:骶骨,尾骨,左右髋骨(髂骨,坐骨,耻骨)。

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骶结节韧带。

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骶棘韧带(其宽度=坐骨切迹宽度。)

一、分界: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髂耻上缘的连线。

1.真骨盆:构成产道的一部分。

2.假骨盆:骨盆平面以上的腹腔部分,不是产道。

3.坐骨棘:中骨盆。判断胎先露下降的标志。

4.坐骨结节:骨盆出口。

坐骨棘间径: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分型

1.女型:最常见,入口平面扁椭圆形。入口横径>前后径。耻骨弓宽。中骨盆坐骨棘间径宽≥10cm。占>50%。

2.扁型:入口平面扁平状。占25%。

3.类人猿型:入口平面长椭圆形。耻骨弓窄。

4.男型:入口平面三角形。坐骨棘内聚。

三、邻近器官

1.尿道:4-5cm。

2.膀胱:盆底受损,可随一起脱出。

3.输尿管:阔韧带。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防止损伤输尿管。

4.直肠:引导分娩,注意保护会阴。

5.阑尾:阑尾炎累及子宫附件。妊娠期,阑尾向外上方移位。

第2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分期

1.胎儿:XX女性,XY男性。

2.新生儿:出生-4周。从母体带来的雌激素引起的泌乳,阴道少量流血。

3.儿童:4周-12岁。

4.青春期: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乳房发育。

重要标志:月经初潮。

5.性成熟期:18岁-规律周期的排卵。

6.绝经过渡期:绝经趋势→最后一次月经。

围绝经期:绝经→1年后。

7.老年期(绝经后期):60岁。

月经期:来。2-8天。平均:4-6天。

月经周期:走→下次来。28天。

经血:不凝血。月经期量20-60ml。>80ml→月经过多。

二、卵巢

1.女性一生共排出:700万个卵泡。

新生儿:200万。

青春期:30-50万。

卵子:400-500个发育成熟。

2.排卵

本次 14 21 下次

排卵期:下次月经前14天。

黄体:高峰排卵后7-8天,第22天达到高峰。

雌激素:①排卵前达到高峰。后衰退。

②排卵后7-8天,黄体重叠,第22天达到小高峰。孕激素:排卵后7-8天,黄体重叠,达到高峰。

3.分泌

雌激素+孕激素属于甾体激素。

雌激素:活性最强→雌二醇E2

雌酮E1。

E2+E1→E3雌三醇(活性最弱)

孕激素(孕酮):黄体期由黄体分泌。

4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

①子宫肌细胞变强,变厚,促进子宫收缩力,增加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子宫腺体增殖,分泌黏液。

③黏液稀薄,拉丝状。

④输卵管发育,加强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⑤阴道上皮角化。

⑥阴唇颜色变深,丰满。

⑦促进卵泡发育,FSH。

⑧正负反馈,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⑨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⑩水钠潴留。

孕激素(保护胎儿维持妊娠)

①降低对缩宫素的敏感。

②黏液粘稠,拉丝减少。

③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④促进乳腺,腺泡增生。

⑤升温作用,基础体温升高0.3-0.5℃。

⑥负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⑦水钠排泄。

FSH

排卵前一天骤升一天骤降,维持低水平。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前4天。

增生期:10天=3+3+4

早期:5-7天。内膜较薄。

中期:8-10天。螺旋小动脉

晚期:11-14天。

分泌期:14天=5+4+5

早期:15-19糖原小泡。

中期:20-23顶浆分泌,螺旋小A弯曲。

晚期:24-28内膜最厚,螺旋小A超出内膜。

宫颈黏液:月经第6-7天出现羊齿状结晶(排卵时最明显)→雌激素。

宫颈瞳孔样改变。

月经第22天出现椭圆体型→孕激素。

促释放激素:

促激素:LH(黄体生成素)骤升骤降。

FSH(卵泡刺激素)

激素:雌激素正负反馈。卵泡期负反馈,雌激素高峰时负反馈停止。

孕激素负反馈。

第3节妊娠生理

一、受精与着床

1.壶腹部与峡部之间。

①受精时间:排卵后12小时。

②顶体反应: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顶体酶→卵子外围放射冠和

透明带。

③透明带反应: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溶酶体酶→透明带结构改变→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保证人类单卵子受精。

④受精过程:精子穿过次级卵子的透明带的过程。卵原核+精原核=受精卵。

a.受精卵30小时→卵裂

b.50小时:8个细胞

c.72小时:16个细胞实心细胞团→桑椹胚→早期胚泡

d.第四日→宫腔内

e.5-6日→透明带消失→晚期胚泡。

2.着床:受精后的6-7天。

①定位:透明带的消失。

②黏附:滋养细胞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

③侵入:滋养细胞穿透侵入子宫内膜。

着床条件:①透明带的消失。

②合体滋养细胞。

③囊胚和内膜同步发育相互配合。

④有足够的孕酮。

3.子宫内膜的蜕膜变

蜕膜:①底蜕膜→以后发育成胎盘母体部分。

②包蜕膜→妊娠14-16周,包蜕膜和真蜕膜逐渐融合失去宫腔功能。

③真蜕膜(壁蜕膜)→覆盖子宫腔其他部分。

二、胎儿发育

(一)分期

1.胚胎:妊娠前8周。

胎儿:从第9周开始。

4-5周:妊娠囊。

8周末:初具人形,B超可见到胎心搏动。

11-12周:卵巢开始分化发育。

12周末:多普勒听到胎心。外生殖器已发育。

16周末:可确认胎儿性别。开始出现呼吸运动。

20周末:不通过仪器听到胎心。吞咽,排尿。

24周末:出现眉毛。

28周末:出现眼睫毛。

32周末:睾丸下降,脚趾甲。

36周末:乳房突出,指甲已达指端。

40周末:发育成熟,双顶径>9cm。

(二)各系统特点

1.循环系统:①胎儿没有纯动静脉血,上身含养分大于下身。

②脐静脉:两条动脉,一跳静脉。

2.血液系统:①妊娠32周红细胞:6.0x1012/L。

②妊娠前半期:胎儿血红蛋白,

③妊娠最后4-6周:成人血红蛋白增多

④临产:胎儿血红蛋白占25%。

3.呼吸系统:16周,羊水进入呼吸道。

胎儿窘迫可见大喘息样呼吸运动。

4.消化系统:胆绿素→羊水绿色。

5.甲状腺:第6周发育。

三、胎儿的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1.胎盘

组成

①羊膜:胎儿部分

②叶状绒毛膜:供氧

③底蜕膜:胎盘早剥。

功能

①气体交换:简单扩散。

②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简单扩散。

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主动运输。

脂肪酸→简单扩散。

③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④防御:IgG能通过。

⑤合成:蛋白类激素→HCG绒毛促性腺激素(合体滋养细胞分泌),8-10周最

高。持续10天,最少时是原来的10%。有β亚基。

HCG作用:①延长月经黄体寿命→妊娠黄体。

②雄激素→雌激素,产生孕酮。

③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的攻击。

④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

胎盘生乳素HPL(合体滋养细胞分泌),5-6周,单链

多肽激素。

HPL作用:①促胰岛素生成。

②促乳腺发育。

③脂解作用。葡萄糖成为胎儿功能,蛋白质

功能。

④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甾体激素→雌激素,早期黄体分泌,10周以后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末期,E3最高。

孕激素,早期黄体分泌,10周以后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酶→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

2.胎膜:绒毛膜+羊膜。

3.脐带:1个脐静脉,2个脐动脉。

4.羊水:

来源:早期→母体血清

中期→胎尿。

晚期→胎肺参与,600-800ml。

最多的时候→38周,1000ml。

40周,800ml。

最少的时候→20周,400ml。

四、母体的变化

1.子宫:增大。容量增加1000倍。

子宫峡部:非孕期1cm,孕晚期:7-10cm。

2.卵巢:变大。

3.阴道:紫蓝色。

4.乳房:增大,蒙氏结节→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

5.循环系统

心脏容量:向上,左,前方移位。心尖搏动左移约1-2cm。心浊音界扩大,心

尖可闻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杂音,产后消失。妊娠末期增加10%,心率增加

10-15。

心排出量:32-34周增加。第二产程增加,产后三天。

血容量:30%-45%。32-34周最多,1450ml。

6.泌尿系统:右侧肾盂肾炎。

7.消化系统:阑尾炎,右侧中上腹部疼痛。

8.新陈代谢:妊娠中晚期,蛋白质的需要增加。正氮平衡。

第4节妊娠诊断

早期:1-13周末。

中期:14-27周末。

晚期:28-41周。

一、早期

1.妊娠最早的症状:停经。

2.尿频:12周。

3.乳房:蒙氏结节。

4.子宫: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变软,宫颈宫体似不相连→黑加征。

5.实验室检查:首选:血尿妊娠试验。尿HCG。

确诊:B超。4-5W妊娠囊。

二、中晚期妊娠

1.18-20周胎动。

2.检查与体征

12W:耻骨联合上2-3横指。

16W:间(脐耻之间)

20W:肚脐下1

24W:肚脐上1

28W:脐上3

32W:间(脐耻之间)

36W:剑下2指。

40W:间(脐耻之间)

二三相减(间)是负一

正一就是三减(间)二

3.胎心音:110-160次/分。24周后胎背最响。

妊娠期腹主动脉杂音=子宫杂音=孕妇脉搏数

脐带杂音=胎心率。

三、胎产式

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四、胎先露

纵产式→头先露:枕先露

臀先露

复合先露

横产式→肩先露

四、胎方位(枕骨为主)

枕左前:矢状缝落在妈妈的右斜径。顺时针10分钟就是右,逆时针10分钟就是左。

小囟门落在左前方。

第5节孕期监护及保健

一、围生期:妊娠满28周,胎儿>1000g至产后1周。

二、预产期

月:+9或-3

日:+7

三、骨盆的测量

外测量:入口平面→髂棘间径23-26cm

髂嵴间径25-28cm

中骨盆→骶耻外径18-20cm。骨盆入口前后径的距离。

出口平面→坐骨结节间径8.5-9.5cm。如<8cm,应测量后矢状径。

后矢状径:8-9cm。

坐骨结节间径+后矢状径>15cm。

耻骨弓→90°,<80°不正常。出口平面的横径。

内测量(双合诊):

入口平面前后径:对角径→12.5-13cm。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

真结合径→对角径-(1.5~2),正常值11cm。

中骨盆: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10cm。

四、产后随访3次。产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

五、胎儿监护

1.胎动计数。18-20周开始。

正常胎动:>30次/12h。

<10次/12h→胎儿缺氧。

2.胎心率:正常110-160次/分。

宫缩期每分钟增加15次属于正常。

①早期减速:宫缩时胎心率减慢。宫缩结束恢复正常。

提示:胎头受压。无害

②变异性减速:宫缩与胎心无固定关系。

提示:脐带受压。无害

③晚期减速:宫缩开始高峰后出现的减速。

提示:胎盘功能不好。胎儿缺氧。

3.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①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胎动与胎心率无固定关系。

有反应型→有3次以上的胎动和胎心率加速。

②缩宫素激惹试验OCT:+→给缩宫素出现晚期减速。

—→无害。

4.胎儿成熟度:

①胎肺的成熟→卵磷脂L/鞘磷脂S>2。

②肾脏成熟→肌酐值≥176.8

③肝脏成熟→胆红素<0.02

④皮肤成熟→脂肪细胞出现率20%。

⑤双顶径>8.5cm→整体成熟。

5.胎盘功能

①尿里的雌激素E3>15mg/24H。

②血清胎盘生乳素HPL:4-11mg/L。<4mg/L,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AFP→开放性神经官是否异常。

6.胎儿用药

①胎儿畸形:着床→12周。

②细胞毒素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

第7节正常产褥

一、产褥: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正常。6周。

子宫下段的宫颈需要4周。生过“一”,未生“○”

二、急性乳腺炎:生产后第1月内。

三、循环系统:血液高凝。2-4周凝血正常。血红蛋白1周上升,1-2周正常。

血沉4周正常。

四、体温24小时内不超过38°。3-4天泌乳热。

五、子宫复旧:1天平脐。10天盆腔。平均1天1-2cm。

产后子宫缩痛:产后1-2天,持续2-3日。

六、恶露:

①血性恶露:3-4天。大量血液,坏死组织。

②浆液恶露:10日。黏液。

③白色恶露:3周。大量白细胞。

七、产褥期6周不可有性生活。

病理产褥

一、产褥感染

【产褥病率:分娩后24小时至10日内,每日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4小时,有2次体温≥38℃。】 (一)病因

1.常见病原体:需氧型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感染途径:外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手术器械,临产前性行为。 内源性感染:抵抗力低下。 (二)病理及临床表现。

1.外阴感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疼痛,低热,伤口红肿发硬。

2.子宫内膜炎: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子宫蜕膜层。阴道脓性分泌物,发臭,

坏死。

子宫肌炎:侵入子宫肌层。剧烈腹痛,压痛,恶露增多呈脓性,子宫复旧不

好。

3.盆腔结缔组织炎:无恶露。肛门坠胀感。 输卵管炎:无恶露。宫旁结缔组织增厚,

炎性包块。淋病感染→核左移。

4.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

5.血栓静脉炎: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产后1-2周。厌氧菌感染。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股白肿。

6.脓毒血症,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

7.盆腔内V 血栓:盆腔内静脉曲张。 二、产褥出血

晚期产褥出血:分娩结束24小时至产后6周。

1.病因:子宫复旧不好,产褥期感染,剖宫产切口裂开。

2.临床表现: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10日。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

良2周。剖宫产切口裂开,术后2-3周。

腹痛,发热→恶露增加,恶臭。

继发性贫血→休克。

子宫复旧不好→子宫增大,变软,宫口松弛,残留血块,压痛。

3.辅助检查:B超。

4.治疗,抗感染,止血。

三、产褥中暑:产褥期护理蒙衣,盖被,不良通风,体温调节中枢出现衰竭。

出现高热,意识丧失,呼吸衰竭。

第6节正常分娩

分娩:妊娠满37周,不满42周。

早产: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

足月产:满37周不满42周。

过期产:满42周。

一、分娩条件

1.产力:

①子宫收缩力(最主要):节律性→停5-6分持续30秒。宫缩间歇期缩短,持

续时间延长。

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每秒2cm。

极性→最重要。宫底部最强最持久。

缩复作用→回复盆腔。

②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重要辅助力。

③肛提肌收缩力:胎儿内旋转的作用。

胎盘娩出。

2.产道:

骨产道:入口平面→前后径(真结合径):11cm。胎儿能否衔接入盆的关键。

横径:13cm。

斜径:12.75cm。

中骨盆→前后径:11.5cm

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胎先露通过中骨盆的重要标志出口平面→出后前后径:11.5cm。

横径(坐骨结节间径):9cm。通过骨盆出口的标志。

后矢状径:8.5.

耻骨弓→正常90°,<80°

软产道:子宫下段→非孕期由1cm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孕晚期拉长7-10cm。

宫颈管:临产前长2-3cm。破膜后先形成漏斗。

初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扩张。

经产妇→同时进行。

宫口开全:10cm,才能通过足月胎头。

3.胎儿:胎头受压→智力高,胆子大。

双顶径:成熟8.5,足月9.3cm。

枕额径:11.3cm。胎头衔接母体对角径。

枕下前囟径:9.5cm。最小→俯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型: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 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肾调经-固阴煎 3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定经汤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引 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芍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 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3湿热型: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龟甲

妇产科学重点

妇产科学思考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3.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4.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于宫腔内仍未自然排出者。 5.异位妊娠:(宫外孕)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6.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 7.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8.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未娩出前,部分或完全从子宫壁剥离。 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妊娠20周以后,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围生期:指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前1周。 10.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11.病理性缩复环:在先兆子宫破裂时,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凹陷。12.宫颈糜烂:宫颈阴道部颗粒状红色区,炎症刺激时,正常的柱状上皮代替了正常的鳞状上皮。 13.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4.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左右,大至10~20cm,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 15.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16.原发性闭经:年满16岁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 17.继发性闭经: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 18.原发性不孕:婚后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 19.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 20.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 二、思考题 1、女性骨盆的特点及标志与临床意义? 特点: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骨盆的组成: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 2、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 3、骨盆的类型: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和扁平型 4、外生殖器组成:1>阴阜:脂肪垫 2>大阴唇:皮肤皱襞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 5、子宫的大小:成人的子宫约重50g,长7 ~8cm ,宽4 ~ 5cm ,厚2 ~ 3cm 7、子宫韧带:1>圆韧带—前倾 2>阔韧带—中央 3>主韧带 4>子宫骶韧带—前倾 8、输卵管:1>间质部 2>峡部 3>壶腹部 4>伞部 9、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产生卵子和激素,成年生育年龄非妊娠女子的卵巢为4㎝×3㎝×1㎝大小 10、妇女一生的生理特点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 11、月经: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12、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13、子宫内膜的变化:1>增生期:第5~14天 2>分泌期:第15~28天 3>月经期:第1~4天。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1、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3、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4、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6>内分泌功能 5、脐带: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6、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20 7、妊娠期子宫峡部称为子宫下段,从非妊娠期的1cm到临产时变为长约7-10cm,是剖腹产的部位。 8、妊娠期妇女的体重于妊娠13周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若体重无变化,说明胎儿发育迟缓,应该用B超监测。 9、早期妊娠诊断的病史:1>停经 2>早孕反应:6周左右出现HCG增多、胃酸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 3>尿频 10、早期妊娠诊断的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最方便2>超声检查——停经40天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3>宫颈粘液检查 4>黄体酮试验 5>基础体温测定 1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12、妊娠期营养:足够的蛋白质、热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妇产科学笔记+名词解释

中南大学妇产科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选 【名词解释】 1、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科学。 2、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3、子宫峡部:指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逐渐伸展变长,形成子宫下段。 4、子宫附件:输卵管和卵巢合称子宫附件。 5、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6、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7、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8、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9、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 10、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11、生理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下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12、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13、胎头着冠: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14、初乳:指产后7日内所分泌的乳汁,含β-胡萝卜素及较多蛋白质,如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极易消化。 15、产褥感染: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16、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1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派出者。 18、习惯性流产: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19、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20、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足周间分娩者。 21、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急母儿生命。 22、ICP: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3、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 24、MAP:即平均动脉压,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方法之一,计算公式为MAP=(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导致孕妇昏迷或死亡。 25、翻身实验:孕妇左侧卧位测血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20mmHg,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26、A-S反应:Arias-Stell反应,宫外孕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分泌的反应,镜检见内膜腺体上皮细胞增生、增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排列成团突入腺腔,细胞极性消失,细胞核肥大、深染,胞浆有空泡。27、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若长期反复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极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陈旧性宫外孕。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1、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 A、滑胎 B、堕胎 C、小产 D、胎动不安 E、胎漏 2、治疗胎堕不全选用的代表方剂是 A、生化汤 B、少腹逐瘀汤 C、脱花煎 D、桃红四物汤 E、失笑散 3、堕胎、小产的治则是 A、下胎益母 B、调养气血 C、祛瘀下胎 D、治病与安胎并举 E、活血祛瘀 4、在下列症状中一定不属于胎堕不全的是 A、胎殒之后,尚有部分组织残留于子宫 B、阴道流血不止,甚则大量出血

C、小腹疼痛,会阴逼迫下坠,继而阴道流血 D、阴道流血不止,腹痛阵阵紧逼 E、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5、治疗滑胎气血虚弱证的代表方剂是 A、寿胎丸 B、胎元饮 C、泰山磐石散 D、归脾丸 E、补中益气汤 6、治疗血瘀证滑胎的首选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B、血府逐瘀汤合寿胎丸 C、鳖甲煎丸合寿胎丸 D、大黄虫丸合寿胎丸 E、少腹逐瘀汤合寿胎丸 7、治疗肾阳亏虚证滑胎的方剂是 A、右归丸 B、育阴汤 C、泰山磐石散 D、补肾固冲汤 E、肾气丸 8、肾气不足证滑胎的治法是

A、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B、滋阴补肾,健脾安胎 C、温肾健脾,益气安胎 D、补肾填精,调理冲任 E、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9、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 A、胎动不安 B、暗产 C、滑胎 D、胎漏 E、先兆流产 10、素有滑胎病史的病人,孕后保胎治疗的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流产月份的 A、1周 B、2周以上 C、1月 D、2月 E、3月 11、屡孕屡堕,甚则应期而堕,伴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尺脉沉弱。属滑胎 A、肾气不足证 B、气血亏虚证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本科教材! 1、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4、流产:凡妊娠不满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5、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 6、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 7、妊高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9、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 10、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1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2、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成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成为~,一般需六周。 13、葡萄胎: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14、纵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 15、横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 16、斜产式:胎位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者。 17、复合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同时入盆称~ 18、胎头拔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 19、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20、分娩:妊娠满2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 21、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 22、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 23、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 24、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颈复原和子宫血管变化。 25、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称~,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免疫球蛋白G和S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的天然食品。 26、过度乳: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称~27、成熟乳:产后14天以后分泌的乳汁称~ 28、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阴道排出称恶露。 29、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系指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的一段时间。 30、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孕妇、胎儿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 31、生理性缩复环:分娩时随着产程进展,子宫上段肌纤维缩复变短,下段则被牵引扩张,变长而薄。子宫上下段交界处,由于肌壁厚薄不同,在子宫内形成一个环状隆起处,称为~ 32、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主要表现为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或羊水过少,严重者胎动消失。 33、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34、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 35、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血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36、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 37、不完全性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内,从而影响子宫收缩,致使阴道出血持续不止,严重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下腹痛减轻。 38、完全性流产:妊娠产物已完全排出,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腹痛随之消失。

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笔记49213复习课程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 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中医学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了五种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其中除脉之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的,故不属本节论述范畴。 [病因病机] 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类型。 一、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

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二、肝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三、痰湿 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或脾失健运,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 一、肾虚型 (一)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1 、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2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 、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4 、流产: 凡妊娠不满28 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 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5 、习惯性流产: 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 次或3 次以上者。 6 、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 7 、妊高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 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 道流血

9 、前置胎盘: 孕28 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 10 、继发性闭经: 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 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 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11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2 、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成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成为~,一般需六周。 13 、葡萄胎: 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14 、纵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 15 、横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 16 、斜产式: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尽者。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以建立后又中断六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 胎漏:妊娠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时出时至,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者。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现者。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 子满:妊娠5~6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全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至眩晕欲厥。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可与西医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互参) 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病名首见宋代《妇人大全良方》 病因: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 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其中因淤血引起者,称儿枕痛。宋代《妇人大全良方》首次提出“儿枕腹痛”。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后,产妇发生排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同,小腹胀急疼痛者。又称产后癃闭 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淋痛:两者均有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涩痛欲出未尽为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产后小便不通为点滴而下,或 闭塞不通,但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产后小便淋痛: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版

月经先期气虚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固阴煎/归肾丸 血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阴虚血热—两地汤 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当归地黄饮 血虚—大补元煎 血寒虚寒—温经汤《金匮要略》/艾附暖宫丸 实寒—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乌药汤 痰湿—芎归二陈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逍遥散

肾虚—固阴煎 脾虚—归脾汤 月经过多 血热—保阴煎 血瘀—失笑散 气虚—举元煎/安冲汤 月经过少 肾虚—归肾丸/当归地黄饮 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血瘀—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痰湿—苍附导痰丸/二陈加芎归汤 经期延长 气虚—举元煎 虚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脾气虚—归脾汤 湿热证—清肝止淋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 崩漏 脾虚—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肾虚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血热虚热—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闭经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痛经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银甲丸 气血虚弱证—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阳虚内寒—温经汤《金匮要略》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贯煎/滋水清肝饮经行头痛 肝火—羚角钩藤汤 血瘀—通窍活血汤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一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一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一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一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一丹梔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梔逍遥散:丹皮、梔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 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一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一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一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一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 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 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一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一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一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一失笑散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一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一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一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一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一清肝止淋汤 3、血瘀证:化瘀止血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出血期(塞流、澄源为主)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一固本止崩汤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一、A1 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带下的是 A、月经期前后带下量多 B、排卵期带下量多 C、妊娠期带下量多 D绝经前后白带减少 E、带下黄绿色 2、带下过多者,治疗以 A、除湿为主 B、益气养血 C、治本调经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3、带下过少的治疗原则重在 A、除湿 B、益气养血 C、滋补肝肾之阴精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4、下列各项,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腰酸如折,畏寒肢冷 B、带下赤白相兼,有气味 C、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D四肢倦怠,纳少便溏 E、烦热头晕,口苦咽干 5、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的带下特点是 A、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带下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D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E、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 6、治疗带下过多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肾气丸 7、完带汤治疗带下过多的适应证候是 A、肾阳虚证 B、阴虚夹湿证

C、脾虚证 D湿热下注证 E、热毒蕴结证 8、治疗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五味消毒饮 9、湿热下注证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 B、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阴痒 C、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 D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舌苔黄腻,脉滑数 10、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 B、阴部灼热,头晕耳鸣 C、阴部瘙痒,五心烦热 D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E、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

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 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 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 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 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 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7.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 8.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9.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1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二、简答题 1.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农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2.临产标志 ①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②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 ③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三个产程划分 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临产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 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4.胎盘剥离征象 ①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5.硫酸镁注意事项 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 ②呼吸不少于16次/分 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 ④应随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及时予以解毒。 6.宫缩乏力对母儿影响 ⑴对产妇的影响①体力损耗②产伤③产后出血④产后感染 ⑵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7.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中医妇科学笔记十一五教材版

中医妇科学(十一五教材)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3)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4)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5)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九、闭经 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养血调经-左归丸 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养血调经-十补丸 4)脾虚型:健脾益气、养血调经-苓参白术散 5)血虚型:补血养血、活血调经-小营煎 6)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瘀汤 7)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温经汤 8)痰湿阻滞:豁痰除湿、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丹溪治湿痰方 十、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十一、经行发热 1)阴虚型:滋阴清热、养血调经-加味地骨皮饮去川芎加青蒿、白薇 2)肝郁型: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 3)血瘀型:活血化瘀、清热调经-血府逐瘀汤加丹皮、栀子 十二、经行头痛 1)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八珍汤加蔓荆子、鸡血藤 2)阴虚阳亢型:滋阴潜阳、疏风止痛-杞菊地黄丸加钩藤、石决明 3) 淤血阻滞型: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4)痰湿中阻型: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 十三、经行眩晕 1)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调经止晕-补中益气汤加熟地、制首乌、枸杞子2)阴虚阳亢型:育阴潜阳、熄风止晕-杞菊地黄丸加钩藤、石决明、白芍药3)痰浊上扰型:燥湿化痰、熄风止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胆南星、白蒺藜 十四、经行身痛 1)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通痹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2) 淤血阻滞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相关文档